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第十一课 元朝的统治导学案设计和答案

7.管辖西藏: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三、课堂检测
1.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其目的是【C】
A.发展农业生产B.加强民族交融C.有效统治全国D.实现国家统一
2.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A】
(2)对国家统一的贡献:
①为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从中可知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②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③元朝设置了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④元朝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答:行省制度。澎湖巡检司。
(3)材料三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是什么?这与元朝统有何关系?
答:蒙汉两族的交流日益增多,差异越来越小。元朝的统一有利于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
五、教学反思(学习收获)
【歌谣助记】中书省管全国,六部分管各项事。枢密院管军事,调度全国的军队。御史台负监察,监督中央地方官。鲁、晋、冀为“腹里”直属中央中书省。岭北、辽阳十行省,省下设路、府、州、县。澎湖巡检管台湾,西藏设置宣政院。
【收获满满】
1.第一个: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疆城:“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3.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4.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学案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行省制度的实施;掌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实施,以及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元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的讲解,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作的贡献,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充分理解,中华文明是由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真谛,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多元导入】(多媒体展示白塔寺)大家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在这些民族中,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做蒙古族。
同学们知道“元朝的建立”与“蒙古族的兴起”有何联系?这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贡献?现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课《元朝的统治》。
【新知导学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1)疆域: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回族的形成: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人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原先进人黄河流城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知识点二:行省制度(1)中央机构: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讲述了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掌握元朝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元朝的历史较为复杂,涉及到的民族、地区、政治制度等内容较多,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掌握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民族关系的处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对比分析法:通过与其他朝代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朝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资料: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元朝的版图,引导学生关注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元朝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和影响?”2.呈现(10分钟)介绍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元朝的建立和统治;2. 理解元朝统治的社会政治特点;3. 掌握元朝的开创者和重要统治者;4. 理解元朝统一多民族的方法;5. 能够分析元朝统治的优点和缺点。
导学重点:1. 元朝的建立和统治;2. 元朝的社会政治特点;3. 元朝统一多民族的方法。
导学难点:1. 掌握元朝的开创者和重要统治者;2. 能够分析元朝统治的优点和缺点。
导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朝的灭亡和南宋的建立,你们还记得吗?2. 今天我们将学习的是《元朝的统治》,请同学们看课文的标题,你们对元朝有什么了解吗?二、讲授新课(15分钟)1. 元朝的建立和统治(书本P78)元朝是一个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它的建立与蒙古族的统治者成吉思汗紧密相关。
元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巩固他们的统治,包括重新规划行政区域、改革税制、修建运河等。
2. 元朝的社会政治特点(书本P79)元朝的社会政治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蒙古人享有特权,其他民族受压迫;- 官吏晋升多依赖考试;- 发达的奴隶制经济;- 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相结合。
3. 元朝统一多民族的方法(书本P80)元朝统一多民族主要靠以下几个方法:- 通过蒙古军队的征服和统一;- 通过控制南方士族来统一天下;- 统一文字和法律,加强文化控制。
三、小结(5分钟)同学们,请用自己的话回答以下问题:- 元朝是由谁建立的?- 元朝统治的社会政治特点有哪些?- 元朝是如何统一多民族的?四、拓展思考(15分钟)请同学们讨论以下问题,并写下自己的答案:1. 元朝统治的优点有哪些?2. 元朝统治的缺点有哪些?3. 你认为元朝做得好的地方和做得不好的地方分别是什么?五、课堂检测(10分钟)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1. 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2. 元朝统治的社会政治特点有哪些?3. 元朝统一多民族的方法有哪些?4. 请分别列举元朝统治的优点和缺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七下历史第11课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11课元朝的统治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和行省制度的实施;掌握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
2.理解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教学重点:行省制度;元朝对西藏的管辖教学难点:认识元朝对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作用【学习过程】●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一、元朝的疆域1.元朝疆域北逾_________,西极_________,东尽_________,南越_________。
2.今天的新疆、_________、云南、东北,台湾及_________________,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二、行省制度1.中央:①由____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②设________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③设________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行省制度①_______、_______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中书省;②其它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了10个_______。
③在行省之下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元朝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东南地区设置了________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__________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________直接统辖;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_______,屯驻______,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
从此,________正式成为中央直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阅读材料: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请回答:(1)材料中的“封建变为郡县”是什么意思?(2)“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反映出“元”实行的是什么制度?(3)“元”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4)材料中的哪一句说明了“元”实行这一制度的背景因素?●知识建构: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主要内容、社会意义、艺术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2、了解昆曲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京剧艺术的形成与特点。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课题:第11课元朝的统治知识与技能: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和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回顾、讨论西藏和台湾问题,联系我国针对当前两大热点问题政策,说明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较元与汉、唐的版图,培养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爱国精神;元朝对台湾和西藏有效管辖,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为之作出了巨大贡献。
重难点预测:重点:行省制度;对台湾和西藏地区的管辖。
难点:分析行省制度的影响。
2、P53问题思考:想一想: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展示提升】(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合作探究的成果)【快乐元素】(让落后组的同学为全班同学表演一个节目)【真题演练】(2019·湖南益阳)1.2019年3月28日,庆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大会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
今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是()A.西汉时设西域都护 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C.元朝时设立宣政院 D.清政府设立驻藏大臣(2019·湖南怀化)2.我国著名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天堂》,深情表达了对家乡内蒙古的赞美。
历史上蒙古族建立了国土空前辽阔的元朝,其建立者是()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阿保机(2019·黑龙江大庆)3.图中①位置在元朝时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地区是()A.新疆 B.西藏 C.台湾 D.黑龙江(2019·山东滨州)4.同学们在帮助老师整理历史资源室时,发现了两张残损的历史地图,其中一张只能依稀看车出“岭北行省”“宣政院辖地”等字迹;另-张图例中有“省界”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
老师让同学们判断这是哪两个朝代的疆城图,以下同学答案正确的是()A.徐杰:西汉和唐朝 B.李红:明朝和清朝C.刘君:元朝和清朝 D.陈民:元朝和明朝(2019·山东聊城)5.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省时,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课时作业与答案

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学习目标】1.了解元朝广阔的疆域以及民族交流交融的史实。
2.通过学习宣政院管辖西藏的史实,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知识结构】【基础练习】1.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对地方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进行了创新和改革,创立了()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2.国家的有效管理需要制度创新。
下列属于地方行政管理方式的是()①分封制②郡县制③三省六部制④行省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这个新的民族是()A.苗族 B.满族 C.壮族 D.回族4.依据元朝的行政区划,管辖现在的西藏地区的是()A.中书省B.行省C.宣政院D.巡检司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元朝时期为了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设立的机构是()A.市舶司B.宣政院C.辽阳行省D.澎湖巡检司6. 下图是汉、元两代汉中地区的行政区域图。
汉代主要依据“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划;元代主要以“犬牙相入”的原则来划分行省。
元代此举目的在于()A.加强对地方政治军事控制B.减轻地方财政经济的负担C.配合郡国制度设计的需要D.保护汉中地区的风俗习惯【综合应用】1.元朝“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这主要反映了()A.宋朝军事力量强大B.元朝疆域辽阔C.元朝社会经济遭到破坏D.汉唐阶级矛盾尖锐2.元朝时期,“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
上述历史现象揭示了()①元朝时西域地区开始归属中央政权管辖②元朝实现大一统,疆域辽阔③元朝时边疆和内地的联系得到了加强④元朝时各民族交往密切,民族交融加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元史》记载:“宣政院……掌释教(佛教)僧徒及吐蕃之境”。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导学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环节五:测试评价
5.“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注: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
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
A.理藩院B.中书省C.宣政院D.行中书省
6.元朝规定: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
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
这体现行省制度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地方官员没有了权力
C.对后世影响力非常大 D.不利于管辖辽阔疆域
7.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是指这一制度()
①继承和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度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④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
A.②③④B.①②③④ C.①②③D.②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建立,元朝对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的管辖等基本史实。
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播元朝系列影像资料及相关史料,思考、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行省制度对明、清后来的政治制度有深远的影响。
认识元朝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地位。
学习重点:“行省制度”、元朝对西藏和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学习难点: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学习过程:
自学提纲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
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
知识点(4')
3、基础巩固题。
(7')
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元朝的国家特点是什么?
2)、元朝的疆域版图四至在哪?
3)、元朝在确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后,行省制度的措施与影响是怎么样的?
4)、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目的是什么?实行了什么措施?如何评价这些措施?
5)、元朝如何对西藏进行有效的管辖?
4、师生共同探究(12')
(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
(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
元朝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它为今天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元朝的政治制度示意图(见下图)。
材料三 1264年,总制院设立,以国师八思巴领之。
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尚书右
丞相兼总制院使桑哥,以总制院统领吐蕃各宣慰司军民财谷,责任甚重,宜加崇异,奏请用唐朝皇帝在宣政殿接见吐蕃使臣的故典,改名为宣政院,秩从一品,用三台银印。
以帝师(八思巴)领院事。
(1)与材料一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示意图反映了元朝在地方实行的什么制度?请简要概述这一制度的内容。
这一制度对当今政治制度有何影响?
(3)材料三说的是元朝什么机构的设立?它的设立有什么历史意义?
五、〔课堂小结〕:(2')
六、〔当堂检测〕: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8'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元朝疆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
B.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范围内
C.南逾阴山,北越海表
D.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3.元朝时,民族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采取说汉语、用汉姓等汉化政策
B.澶渊之盟有利于民族交往
C.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D.设立驻藏大臣
4、元朝建立后,忽必烈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什么机构来负责监察事务( )
中书省 B、行省
C、宣政院
D、御史台
5、在元朝时,除了山东、山西外还有哪个地方直属中央的中书省管辖()
A、河北
B、河南
C、江浙
D、四川
6.元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表现在()
①设宣政院,首次直接管辖西藏②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③结束分裂,首次实现大一统④民族融和的深化及其回族的形成,影响深远.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7、材料一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劾者曰:“御史台”。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
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若边徼之事者,则置宣尉司以达之。
……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引自《元文类》卷四十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即北到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北到鄂霍次克海。
其疆域之广,居中国各朝之冠。
与汉、唐极盛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不仅在面积上大大超过了它们,而且在控制程度上也远胜于它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哪些地方?
(2)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作用?该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3)与前代比较,元中央政府与西藏、台湾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参考答案:
探究问题:
(1)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行省制度。
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3)宣政院。
从元朝开始,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一选择题
1. C 2.C 3.C 4、D 5、A 6. C
二、材料解析题
7、(1)“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其邻近地区。
(2)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
以后各朝基本沿续下来,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代。
(3)西藏、台湾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