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面谈技巧
通过三步骤教你如何面谈薪资

通过三步骤教你如何面谈薪资
当面试官说自己预期的薪酬比他们制定的职位薪酬要高时,自己该如何通过面谈获得理想的薪资呢?下面我们通过三步骤教你如何面谈薪资。
第一步:首先,可以说,如果工资是能力的体现,那么我认为我的努力和工作条件会符合你的标准,让我满足自己。
虽然我们属于雇佣关系,但我们站在统一战线上,我们之间最终的双赢局面是我们彼此想要的结果。
我想我也会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我希望你能理解我的想法。
第二步:其次,要表明我们所要薪酬是合乎自己标准的,但是回答这问题要有技巧,我们能力会达到他的标准,但是工资必须满足我的需求,若直接说薪酬是能力的体现,那很容易遭人鄙视,谁也不知道我们能力到底有多少。
第三步:最后,如果你真的有能力,公司不会支付工资。
因此,你应该表明你在公司的职位,让他明白我们为他工作。
只有达到工资水平,我们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我们与公司站在统一战线上。
然后表现出忠诚。
他听起来也更友好。
有几种应对策略
其他薪资面试方法
一是微笑着注视面试官,同时保持沉默,此时无声胜有声,通常面试官会自己接过话头说,我们再考虑考虑;二是将问题抛回给面试官,问他:“请问您这个职位的薪酬范围大概是多少?”让面试官把他的底牌也亮出来,亮出来后,你再评估和自己的期望值差距有多少,如果他坚持不亮,说明他对你似乎也缺乏一定的诚意;三是直接接话:“我理解您的考虑,任何一家公司都会有自己的薪酬体系。
不过我也知道,任何岗位的薪酬设计都是宽幅的,我想我期望的薪酬应该不会突破这个岗位的上限吧...”以上应对策略,仅供参考,真实的面试环境下还是要根据当时的对话气氛、面试官的情绪状态而定。
互联网行业的谈薪技巧

互联网行业的谈薪技巧互联网行业的谈薪技巧谈薪怎么聊,如果从来没有针对期望薪资是多少钱以及底线薪资是多少钱作过事前的思考,那么你就无法在薪资谈判中做出适合的回应。
今天店铺就给大家分享一些互联网行业的谈薪技巧,大家一起了解下互联网行业间跳槽要掌握的谈薪技巧吧。
互联网行业的谈薪技巧我们都知道:薪资是可以谈的。
但在谈薪前,我们也必须明白,如果从来没有针对期望薪资是多少钱以及底线薪资是多少钱作过事前的思考,那么你就无法在薪资谈判中做出适合的回应,这会让你的薪资谈判很吃亏。
秘诀一:面试前,做个调查很有必要这个调查的目的是:了解职位市场行情及人才供给情况;分析自身的经验和能力,个人的经验和能力将是薪酬定位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薪酬谈判的重要筹码;分析目标公司的特点,一般而言,大型跨国企业由于其福利保障制度较为完善,薪酬控制较为严格,除个别职位薪酬可以有较大幅度波动外,其余的职层均有较为严格的标准,不易随意改动;而中小型企业为了吸引人才,也为了弥补其福利方面或者是个人发展方面的不足,薪酬伸缩度的可能性较大。
秘诀二:确认自己的薪资标准在开口谈薪资以前,知道自己的身价,也是同样重要的事情。
这个价位可以是上份工作薪资标准上浮30%-50%左右,也可以是行业地区薪酬标准的'60-75分位(当然应聘者的各方面条件都符合招聘方的要求)。
秘诀三:谈薪前先研究一下面试官或HR愿意给的范围薪资谈判的目的,就是发掘出公司最多愿意给你多少钱。
议价区间指的是,他们希望支付的最低工资,到能够支付的最高工资的范围。
谈判,谈的就是这个区间。
举例来说,如果公司能每月给你6000元,但试着以每月4000元的价格录用你,区间就是4000——6000元。
在这个区间里,你有权通过谈判,努力得到他们能提供的最高工资。
秘诀四:在公司没有明确想要你前,你可以这样回复薪水的提问谈薪句式模板1:在贵公司最终确认录用我前,我觉得讨论薪水还为时过早。
谈薪句式模板2:我很愿意回答,但您能先帮我了解一下,这个工作都需要做吗?谈薪句式模板3:每个人对于自己的贡献度评估方式不一样,贵公司的岗位要求在整个行业内属于要求偏高的,而我正是看中你们的要求才来面试的,因为我希望在这个岗位上能做深做好。
薪酬沟通的步骤

薪酬沟通的步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薪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薪酬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激励手段,对于企业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薪酬沟通也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下面,就围绕着薪酬沟通的步骤,为大家详细讲述一下相关内容。
第一步:明确沟通目的和方式在进行薪酬沟通之前,需要明确沟通目的和方式。
沟通目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员工,另一种则是为了解决员工对于薪酬问题的疑问和困惑。
而沟通方式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包括面谈、电话、邮件等多种方式,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态度和氛围,让员工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重视。
第二步:收集相关信息在进行薪酬沟通前,需要提前收集相关信息,了解员工的基本情况、工作表现和薪酬水平等。
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员工的实际贡献和地位,从而更好地制定合理的薪酬方案。
第三步:制定薪酬方案在制定薪酬方案时,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员工工作表现、市场薪酬水平、公司发展情况等。
同时,还需要结合公司的薪酬政策和制度,确保薪酬方案的公正合理和可操作性。
第四步:进行沟通交流在进行薪酬沟通时,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态度,特别是需要注意表达方式和语气,让员工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和关注。
在沟通过程中,需要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理解,及时解答员工的疑问和提出的问题。
第五步:跟进和反馈在进行薪酬沟通后,还需要及时跟进和反馈,了解员工的反馈和意见,及时解决员工的问题和困惑。
同时,还需要及时跟进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薪酬发放情况,确保薪酬方案的实施效果与预期一致。
综上所述,薪酬沟通是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更好地激励员工、提升公司绩效和竞争力。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的合理应用,可以更好地实现薪酬沟通的目的和效果,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和发展机会。
面试谈薪酬待遇技巧范文

面试谈薪酬待遇技巧范文面试谈薪酬待遇技巧1、【不要表现得太想进这家公司】即使这家公司多么优秀,多么符合你的期望,也不要表现出一幅“我就是要来这里工作除了这里我没有其他备选”。
以前我too young too simple too naive,以为只要表现出自己的诚意,对方也会以诚意回报于我。
然而事实上,应聘面试跟谈恋爱一样是拉锯战,谁先告白、谁先表态,谁就处于下风。
之前因为太热衷出版工作,对方知晓我就是想当编辑,谈薪资待遇就各种克扣。
更多的企业更喜欢剥削那些对这份岗位抱有热忱的人——尤其是出版行业,我顺便吐个槽,出版公司水太深,爱读书的好孩子还是把看书当做乐趣就好。
2、【一定要好好谈薪资】我见过太多渣公司了,跟你谈工作内容的时候可以谈上两小时,但是跟你谈薪酬待遇,三分钟不到话题就结束了。
不要觉得提薪资很尴尬或怎样,你不为自己谋福利,还等着对方良心发现么?举个例子吧,我之前去一家影院应聘市场经理,我事先做好了市场推广的整套方案,在投简历的时候附带了这份方案,很快得到了面试通知。
面谈的时候是跟市场部负责人谈的,双方都觉得不错,到了谈薪酬待遇的时候,就去见了影院的董事长——那叫一个渣啊!首先董事长就跟我说,市场部是没有经理这个岗位的(_),市场部经理就是之前跟你谈的那个负责人,你来了,她坐什么位置?接着说,你提的薪资比市场部经理还高,你又不是在外面做了几百万业绩,然后被我挖角来的,我要是给你这个薪资,其他员工会答应吗?然后,他说,你做的方案我看过了,很有心,我觉得年轻人不要太着紧岗位职称,从基层做起,你做出业绩,以后别说是月薪一万,十万都给你!(妈蛋这种套话我几百年听到耳朵生脓了)最后给我提了个很低的薪酬,还说看在你的诚意上,我再给你500的补贴吧!(当时我就呵呵呵了)我觉得砍价这些事情其实都没什么,毕竟二三线城市的企业,给的待遇也高不去哪儿。
最惹恼我的就是,他为了砍价,最后的最后他拿起我的方案,用手指掂量掂量了一下,说:“你说你做了多年的策划,我看你文案水平也不怎么样嘛。
面试时如何回答期望薪资是多少

面试时如何回答期望薪资是多少对于求职者来说,酬劳是很重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你的社会价值和你的生活水准,因而在面试时一定要与用人单位商谈。
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带来的面试时如何回答期望薪资是多少,欢迎大家参考。
如何回答期望工资是多少对于求职者来说,酬劳是很重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你的社会价值和你的生活水准,因而在面试时一定要与用人单位商谈。
讨论薪酬与商品买卖过程中赤裸裸的讨价还价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尽管面试双方都不讳言薪酬问题,但一个人的薪酬与其能力、作用、表现、贡献等息息相关,在用人单位尚未了解你上述情况时,如果直奔主题,好像找这工作就是冲着几两银子而来,给人的第一印象会大打折扣。
就是有机会进入商讨阶段,如果开价过高,也难以被用人单位接受;开价过低,吃亏的是自己;而“打闷包”吧,又心有不甘。
因此,对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掌握一定的技巧、把握与用人单位讨论薪酬的时机非常重要。
薪酬有哪些标准薪酬有标准。
具体来说,要留意四个方面的参照系数:一是国家定价,即国家对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规定的工资标准。
国家公务人员、事业单位职工规定的工资一般分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以及各种津贴和补贴等,不同的地区、不同行业的差别仅在于津贴和补贴。
二是有关部门发布的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指导价位。
目前,各地都制定了从150元至300元不等的最低工资标准,一般来说最低工资标准的高低反映着一个地区的薪酬水平。
而由国家和地方劳动部门公布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是求职者确定自身价位的重要“参考系数”。
比如,上海最新发布的工资指导价位,毕业生年薪基数中位数为:中专生16100元,专科生18800元,本科生22700元,硕士生32900元,博士生43000元。
但具体数额上下差距甚大,如本科生低位数8700元,高位数可达59500元。
三是有关调查机构发布的市场价位。
由于这些机构所调查的对象和数据大多取自于市场,所以统计结果基本上是“行情价”。
面试薪资谈判技巧

面试薪资谈判技巧
在面试中谈判薪资时,可以采取以下技巧:
提前了解市场平均薪资。
在面试前,了解当地同职位的平均工资水平,有助于在面试中提出合理的薪资要求。
使用概数回答薪资期望。
在回答薪资期望时,使用范围性的数字,如“3000至4000元”,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这样做既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又留有余地。
给自己留后路。
在回答薪资问题时,可以提前准备一个薪资范围,以便在必要时根据面试官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要求。
转移薪资话题。
如果面试官过早地询问薪资问题,可以转移话题,先了解工作职责和要求。
准备薪资范围。
在面试中,可以提供自己研究过的薪资范围,或者分享自己期待的薪资范围。
展现个人优势。
在谈论薪资之前,先说明自己的优势和成就,这有助于展示自己的价值。
避免过早透露薪资信息。
在面试初期,避免主动讨论薪资问题,可以在得到面试官的肯定后再提及。
审时度势提出加薪。
在合适的时机和场合,根据个人业绩和公司政策,合理地提出加薪要求。
考虑加薪的幅度和频率。
在提出加薪时,要考虑公司的加薪政策和市场行情,避免要求过高或过低。
通过这些技巧,求职者可以在面试中更有效地谈判薪资,同时展示自己的价值和专业性。
hr面试谈薪资技巧

hr面试谈薪资技巧
在面试过程中,谈论薪资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
以下是一些HR 面试谈薪资的技巧:
1. 提前了解市场行情:在面试前,可以通过网络、同行交流等方式了解该职位的薪资水平,以便更好地掌握谈判的主动权。
2. 不要过早提出薪资问题:在面试初期,应该先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让面试官对你产生兴趣和认可,然后再逐渐引导到薪资问题上。
3. 以市场行情为基准:在谈论薪资时,可以以市场行情为基准,提出一个合理的范围,并强调自己在这个范围内的灵活性和可塑性。
4. 强调自身的价值:在谈论薪资时,要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让面试官认识到你的价值所在,从而更容易接受你所提出的薪资要求。
5. 考虑整体福利待遇:除了基本薪资外,还要考虑到其他福利待遇,如年终奖、股票期权、保险等,这些也是影响薪资谈判的重要因素。
在面试中谈论薪资需要谨慎处理,既要考虑到自身的利益,也要尊重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行业标准。
怎样开口与老板谈论薪水问题

怎样开口与老板谈论薪水问题在职场混迹多年,身边的很多同事都已升到了部门经理的职位,或是加了薪.和你一起进公司的同事都已经升职加薪了,你该怎么办?默默忍受吗?到底该怎样和老板开口提升职和加薪这类问题呢?对话场景一:C: could we have a chat when it,s convenient for you?您方便的时候我找您谈谈可以吗?K: sure,you can drop by my office in half an hour.当然,半小时以后来我办公室吧.C: may I come in?我可以进来吗?K: yes, what do you want to talk about?进来吧,你想谈点什么?C: could we possibly discuss my salary?可以谈谈工资的问题吗?K: sure, go ahead. What,s on your mind?当然,说吧.你是怎么想的?C: first of all, I want you to know that I,m really enjoying working for our company. What do you think of my job here?首先,我想让您知道,在咱们公司工作我很开心,您觉得我的工作干得怎么样?K: well, you are doing an excellent job.恩,你干得挺出色的.C: thank you. I,m working hard everyday. I,d like to talk about my prospects and see if there,s the chance of receiving a raise.谢谢.我每天工作都很努力.我想和您谈谈,看看有没有可能给我加薪.K: well, you deserve more, but if I give you a raise, then everyone in your department should also get one. That,s too much.好,你是该多拿些工资,可是如果我给你涨工资了,就得给你部门的其他人也涨工资.数额太大了.C: I understand your concerns.我理解您的难处.K: could you consider other benefits the company may find easier to accommodate, more paid holidays, for example?能不能考虑下公司能提供的其他好处,比如说带薪休假?C: ok, thank you for offering that.好吧,谢谢您.重点单词词组drop by/in/round; drop in on somebody; drop into something: to pay an informal visit to a person or a place 顺便访问;顺便进入Drop by sometime.有空儿来坐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招聘谈薪要读心企业招聘人员经常有这样一种感受:当应聘者顺利通过初试、复试直至终试,似乎马上看到开花结果,心里的大石也落地了。
诸不知,跑百米半九十,最艰难的战役往往在最后一个环节——薪酬谈判,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薪酬谈判是招聘的临门一脚,是决定招聘成败的关键之举,更是企业和应聘者之间的心理博弈与较量,只有在谈判的时候准确把握对方心里,以“读心”代“谈薪”,才能使招聘变得事半功倍。
一、定薪原则:有据可依,内外兼顾薪酬谈判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吸引与激励人才,即薪酬谈判的结果要体现招聘职位与人才的市场价值;二是保证内部员工的公平,即薪酬谈判的结果要体现该职位与人才在企业内的相对价值。
这两点是薪酬谈判的出发点,必须把握好两者的平衡。
首先,要参考同行业相关职位的薪酬水平来确定薪酬。
某些企业的薪酬人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看薪酬表”,不关心与了解市场薪酬信息,特别是在本企业某些职位的薪酬水平已远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情况下,坚持要求招聘人员以内部的标准去进行薪酬谈判,结果导致“见光死”的现象,薪酬一开出来就把应聘者给吓跑了,或者经过一轮“拉锯战”后已经接近市场水平,但是应聘者已经在薪酬谈判的过程中产生很大的挫折感,对企业也丧失了原有的信任与信心,最后导致招聘人员“到了嘴边的鸭子又飞了”,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其次,薪酬要体现应聘者本身的市场价值,包括其素质、能力、经验与过往业绩状况。
如果候选人经验丰富、能力很强,薪酬水平应相应提高,反之则适当降低。
如何科学衡量人才的市场价值,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是在员工入职之前,二个是入职之后。
员工入职前,企业对应聘者并不了解,这时对应聘者的衡量,主要就是通过面试及甄选的过程实现的,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对应聘者与岗位匹配程度的考察。
比如企业招聘一名营销总监,经过甄选终于找到一位可以考虑的人选,如果该人选勉强可以任用,不过还不太满意,因为实在没有完全符合要求的人选就凑合着用,这种情况就是“人岗匹配度”不够好,薪酬可低一些;另一种情况是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已经超出任职要求,可完全胜任该工作,这种情况薪酬可高一些。
再次,薪酬的确定要符合公司的整体薪酬体系,包括从薪酬的水平与结构上,避免对内部员工造成较大冲击。
公司要招聘的是合适的人才,这种合适包括薪酬的合适。
招聘人员需要维护薪酬体系的相对刚性与稳定性。
因此,招聘人员要掌握主动权,积极的影响应聘者接受公司的薪酬体系。
让应聘者认识到本企业的管理理念与原则是很重要的,重才而不迁才,明确告知应聘者哪些事情是企业可以满足的,哪些是不能满足的,这样才能确保人才真正融入企业,能认可企业的管理机制,而非企业管理机制因个人而改变。
二、定薪策略:离职在职,区别对待针对已离职人员及在职人员两种情况,企业有着不同的定薪策略。
目前国内较多企业尚缺乏规范性的薪酬体系,在招聘定薪方面缺乏明确清晰的标准,有着一定的模糊性与灵活性。
在这种情况下,薪酬谈判是企业与应聘者的一种心理博弈过程,企业需要在有效控制人工成本的同时,提高招聘后期薪酬谈判的成功率。
一般情况下,对于已离职的人员,因为工作选择余地偏小,并且有着较大的时间与经济压力,其求职目标更倾向于“保级”,其心理预期是寻找“相对平衡感”,即与前一工作差不多就行了。
因此,定薪原则为:比原薪酬略低、持平或略高,具体按原薪酬的“-10%~+10%”区间即可。
比如候选人前一单位的薪酬为年薪10万,可定出9-11万的薪酬水平。
至于这个薪酬区间(如9-11万)选择哪个薪点,可以根据一个外在性的指标来确定——应聘者可选择的空间,选择空间较大薪酬可适当上浮一些,选择空间较小则薪酬适当下调一些。
而应聘者可选择的空间,可以根据应聘者的求职能力、市场的同类职位招聘状况(机会多少)、应聘者求职的时间紧迫性等等。
对于尚在职的人员,因为其有着更多的可选择性,进可攻、退可守,也没有时间的压力,其求职目标更倾向于“晋级”,其心理预期是寻找“相对溢价感”,即薪酬要明显高于目前工作。
因此,定薪原则为:与原薪酬持平、略高或明显高于,具体按原薪酬的“0%~+30%”区间即可,特殊情况还可适当上浮。
比如候选人前一单位的薪酬为年薪10万,可定出10-13万的薪酬水平。
至于这个薪酬区间(如10-13万)选择哪个薪点,可以根据一个内在性的指标来确定——应聘者意愿强烈程度,加入本公司的意愿很强则适当往下定薪,意愿较弱则适当可往上定薪。
而应聘者意愿强烈程度指标,可根据应聘者对原公司的不满意程度、离开原公司的紧迫性、对新公司的认可程度来确定。
比如,候选人是主动应聘的,该指标值就偏高,如果是企业主动猎挖的,则指标值偏低。
相对于离职人员,在职人员的薪酬浮动空间更大,因为应聘者会更多的采取侃价行为,以及原企业为了挽留该员工可能会提升其薪酬,从而进一步抬升了其侃价能力。
这类应聘者与已离职人员很大的不同在于其存在舍弃成本,即应聘者舍弃目前所拥有的东西的成本,包括企业平台、职位与权限、工作环境与同事关系、潜在晋升与加薪机会、年假、奖金、股权、工作地点、家庭关系等等。
两种不同的定薪策略候选人状态应聘者的目标、心理预期定薪幅度薪点确定指标备注离职人员保级、相对平衡感-10%~+10%应聘者可选择空间定薪必须在该职位薪酬幅度范围内,若低于下限则以下限为准,若高于上限则以上限为准。
在职人员晋级、相对溢价感0%~+30%应聘者意愿强烈程度三、谈薪策略:“压、拉、隐、放”四步走在招聘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聘者一路顺利晋级,到最后阶段其期望值也被抬升至最高,往往开出高薪,把招聘人员推到一种非常尴尬的处境:一方面怕煮熟了的鸭子又飞了,另一方面其薪酬要求是企业难以满足的。
如果打破企业的薪酬体系,又会造成内部不平衡的负面影响,这种情况如果多次发生就会对企业内部管理造成冲击,招聘经理该如何应对?(一)“压”出谈薪空间就是适当给予应聘者心理压力,降低其心理期望,让对方务实理性的看待薪酬。
这个阶段摸清楚对方的薪酬底线非常重要。
在招聘过程中,经常出现招聘人员被应聘者提供的原公司高薪唬住的现象,其实在薪酬谈判过程都是信息不对称的,90%以上的应聘者在提出薪酬时都会有上浮或夸大的成分,所以招聘人员要敢于质疑其薪酬信息的真实性。
这是一场微妙的信息与心理搏弈过程,谁掌握了更多信息,就获得更多的心理主动权。
1、招聘前期介入谈薪。
在初试阶段就渗透薪酬谈判的意识,逐渐了解对方薪酬情况与心理底线,甚至进行初期谈判。
因为初试时应聘者竞争对手众多,其更加关注公司的整体实力与工作平台,为了获得“入场券”,他不会把薪酬抬得太高,而愿意作出一定的让步。
招聘人员在这个阶段可以尽快“锁定”对方薪酬,避免其在后面故意“抬升”薪酬,因此,把薪酬谈判的“战线”前移,可以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另外,在初试时可以告知应聘者其原公司有员工在本企业任职(即企业可以随时做薪酬调查),也可避免应聘者漫天开价;还可以预先告知应聘者公司在确定薪酬时会让其提供原公司收入证明,比如工资条等。
以上几种方式都可以给对方一个心理预警与暗示。
另外,在招聘前期利用众多应聘者提供的信息做好同等职位市场薪酬调研也是很重要的,招聘人员有必要记录并整理好所有的应聘者的薪酬水平与结构,对于后期与公司薪酬人员、应聘者进行薪酬沟通都是很有价值的材料。
2、拆分原薪酬结构。
当应聘者提出高薪时,具体拆分其薪酬结构可以分析出更多的信息。
一般来说,从较高的年薪拆分出来的固定薪酬不一定也很高,因为相当一部分是浮动薪酬或预期收益;而固定部分是候选人支持日常生活所需的部分,从理论上讲这是应聘者能够接受的最底线。
招聘人员一定要全面了解应聘者的收入情况,仔细询问其固定薪酬、绩效薪酬(月、季、年度)、奖金与提成、津贴补助、期权股权、福利等,另外还要问清楚薪酬是税前还是税后的。
要重点关注应聘者确定可以获得的薪酬,因为这代表了其安全性需求,对于不确定部分作为第二步考虑的,这是激励性部分,企业可以考虑用多种方式去满足。
3、告知定薪原则。
有的应聘者认为企业是可以依据他们提供的原薪酬与期望薪酬来定薪,存在很大的灵活性,由此常常认为企业一定会支付等于或大于原薪酬的结论。
这时候,招聘人员需要明确告知应聘者,定薪必须遵循公司的薪酬体系,企业在考虑外部竞争力的同时,也会考虑内部薪酬平衡;原薪酬可作为参考,但绝对不是唯一依据;公司的薪酬体系是在严谨的薪酬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的。
这其实是通过薪酬沟通明确公司的价值标准,包括:企业的薪酬战略是领先、落后还是跟随;薪酬目标是吸引、保留还是激励,侧重于内部公平还是外部公平;付薪参考因素是岗位、资历、能力还是业绩。
4、弱化应聘者重要性。
强调很多候选人在竞争该职位,公司正在比较与衡量,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应聘者谈判筹码。
在必要的时候,企业可以点出应聘者的不足之处来实现“压价”,比如可使用以下语言:“你的竞争优势是你的薪酬水平要求不算高,而不是你的潜力和经验。
如果你要求更多的薪酬,可能会导致我们要重新权衡一下你要求薪水和你所具有的经验之间的平衡点。
”,“如果你看到了这份工作的前景,未来的薪酬增长,以及总体的福利待遇,你可以体会出我们的条件是很优越的。
当前,你不应该把薪酬看作是我们所提供条件的所有价值。
”(二)“拉”长企业优势如果说是“压”是为了“避短”,“拉”就是为了“扬长”,即突出公司的卖点,弱化应聘者对薪酬的关注度。
1、展现“全面薪酬”很多招聘人员在薪酬谈判时只为谈薪而谈薪,涉及的内容只与薪酬相关,这其实是很不明智的,因为会让应聘者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薪酬上,而企业的很多核心价值点没有被发掘与认识。
人才职业转换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公司品牌、工作平台、薪酬福利、工作环境等,招聘人员要提炼出企业尽量多的卖点,逐步展现给应聘者,增强其对企业的信心,提升整体的吸引力。
这种吸引点越多,在薪酬谈判天平上的筹码就越多。
比如:公司的规模与品牌、管理体系、工作挑战性、工作权限、工作环境、福利保障等——人才选择一个企业是综合评分的结果,以上这些项目都是可能的得分点。
2、描绘发展期望告知对方在本行业与本企业可获得的发展前景,比如行业增长空间、职业发展通道、薪酬提升等,可以举内部员工的实际例子来说明,引导应聘者往前看。
要牵引员工看到个人的发展是如何与组织的发展结合起来的,需要强调的是,薪酬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个人能力、绩效提升了,薪酬也有机会得到提升。
有些招聘人员认为这些话是务虚的,不需要提及,但正是这些东西反映了应聘者的潜在需求,会增强其心理保险系数,帮助其做出决策。
招聘人员是应聘者了解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窗口,因此,他需要将公司的管理机制(特别在用人方面)的优势与特点传达给应聘者。
招聘人员首先要对公司有信心,应聘者才会对公司有信心,比如你相信公司给应聘者的薪酬是合理的,给应聘者的平台是不错的,应聘者也会相信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