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公开课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陈太丘与友期行》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的一篇文言文。
课文讲述了陈太丘与朋友期行,朋友迟到,陈太丘等候朋友的过程中,他们的儿子陈元方与朋友的一段对话。
文章通过这段对话展示了陈元方聪明机智、懂礼貌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家庭教育和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文言文的实词、虚词以及句式结构的理解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和道德观念可能难以深入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感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实词、虚词和句式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敬父母、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的品质;理解家庭教育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把握;文言文中的一些实词、虚词和句式结构的学习。
2.难点:对陈元方聪明机智、懂礼貌的品质以及家庭教育和道德修养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情促行,让学生在感受美好情感的过程中,领悟课文所传达的道德观念。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以便进行拓展训练。
3.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标题《陈太丘与友期行》,引导学生思考:陈太丘与友期行,为何陈元方能与朋友进行聪明的对话?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七年级《陈太丘与友期》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七年级《陈太丘与友期》公开课教学设计七年级《陈太丘与友期》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陈太丘与友期》公开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陈太丘与友期》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如:乃、期、委等,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诚实、守信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运用语言描写与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个成语叫“难兄难弟”,大家知道说的是谁吗?是陈元方和陈季方。
我们今天也来看看元方小时候的故事,看看她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集体朗读课文。
2、教师从语音、语调、节奏、情感等角度进行指导。
3、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三、疏通文意,感知文本1、小组成员结合注释进行翻译,并把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教师精讲点拨。
2、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文言词语。
期:去:不:委:引:顾:四、分组讨论,质疑问难教师提问:有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
假如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提问:那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提问:“有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学生探讨、交流。
教师提问: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他们俩各自会说些什么?学生畅谈。
五、拓展延伸,美文共赏多媒体出示《荀巨伯探友》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陈太丘与友期行》公开课

问题探究
1·文中的友人与元芳,你同意谁的做法?你认为他们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诚信
01
礼貌
02
聪明机智 懂礼识仪
03
无信无礼 知错就改
04
友人:
05
元方:
06
诚信
07
礼貌
08
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归纳小结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以诚为本,以礼待人。
教师寄语
做人诚信相伴 你将一生无憾
拓展延伸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询问,很客气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有礼貌,很客气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愤怒,音调很高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声调不高,但义正辞严
《世说新语》两则
先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自译课文,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然后小组内交流。
5、补充括号内省略的内容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 )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 )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
PART 1
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目标
2、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理解基本内容。
1、流畅地朗读课文。
3、
汇报时间:12月20日
Annual Work Summary Report
#2022
《世说新语》两则
要求:
声音洪亮; 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24张PPT)

课堂小结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学习了本篇古文, 我们应当明白诚信的重要性,同时,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 我们也要学会待人礼貌、真诚。
今天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让我们学会了,为人要懂礼 貌、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希望同学们
今后能牢固树立讲诚信的观念。努力践行。
1.你认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 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1)失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友人虽无信无 礼,却已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也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该以礼 相待。 (2)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用“入门 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是坚持原则的表现,至于有人说 友人既已知错,元方不该如此对待父亲的朋友,可以考虑元方年仅七 岁,只是个小孩子,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
合作探究
2.思考: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
①赞扬元方的聪敏,懂礼识义、正直不阿。 ②批判友人的无信无礼的行为,同时肯定他的知错能改。 ③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做人应当诚信、有礼。
拓展延伸
谈谈你从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①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做言而有信的人。 ②我们要懂礼仪,语言文明,学会尊重他人。 ③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已的缺点错误。 ④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⑤为人要方正,办事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
拓展延伸
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人。别名汜。范式年轻的 时候在太学游学,成为儒生,和汝南郡人张劭是好朋友。张劭,字元伯。后来两人 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要回京城,我会去拜见您的父母,看看您 的孩子。"然后就共同约定了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元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 母亲,让她布置好酒食恭候范式。母亲说:"都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事情, 你怎么就这么相信他呢?"元伯回答说:"巨卿是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诺言。"母 亲说:"如果真是这样就该为你们酿酒。"到了那天,巨卿果然来了,二人升堂互拜对 饮,喝得十分畅快后才相互告别。
最新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点评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公开课(优秀6篇)

最新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点评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公开课(优秀6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点评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公开课篇一教学地点:温州第二中学多媒体教室一、课前闲聊:学生入坐,老师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
小女生:老师,你是几班的老师?是十一班的?老师笑笑,另一女生:老师,你教哪个级段的?是初二的吧?一男生:老师可能不是我们学校的。
师:你们猜猜看,猜测也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聪明的表现。
小女生:老师,你会吸烟吗?把手给我看看。
老师笑着把手伸到她的眼前。
女生在老师的手指上嗅了嗅:老师,你会吸烟!师:我二十来岁的时候吸过,现在不吸了。
女生:难怪还有一股淡淡的香烟味,我对烟味有敏感。
师生大笑。
男生:老师,你喝酒吗?师:喝,但中午没喝,怕上课时你们敏感。
全堂大笑。
师: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二、情景导入:师:刚才与同学们聊天,很开心!同学们对我这个新老师很好奇,很想了解我的一些情况。
看来同学们很聪明,很有探究的精神。
看到你们,不由使我想起冰心的诗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
”(课件一)师生齐读。
师:是啊,自古以来,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至今流传,成为人们的美谈。
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少年儿童的故事呢?生纷纷举手回答:“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丕称象”、“王冕画画”一生:“陈太丘与友期”师:你怎么知道的?生:书上看的。
师:很好,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
哎,你是这么知道今天我来上这一课的?生:我们老师说的。
师:噢,原来你们是有备而来的!预习是个好习惯,这位同学已经养成了,是位好学者!好,我们来读读课文的题目。
生齐读。
师:要注意停顿,“陈太丘/与友期”,再读一遍。
三、朗读指导:师:好,《陈太丘与友期》中讲的是哪位机智少年呢?请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停顿”。
(课件三(1))学生自由朗读。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其他同学作好点评的准备。
8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 课件(共25张PPT).ppt

二、辨 析
3.两个能够表现本文要义的字
信:信用 礼:礼貌
三、品评课文
1、课文中提到了几个人?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一个人?从文中哪里
可以看出来?
人物
言行
性格形象
陈太丘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守信守时 善于教育孩子
友人 元方
过中不至
对子骂父
惭,下车引之 对友人始终使用敬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 子骂父,则是无礼。”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 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 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 /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一、朗读探究
3.用朗读表现人物的情绪变化 客人:礼貌—怒-惭 元方:礼貌—批评-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 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 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A: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在先;元方懂礼明理,他用“入门不 顾”的行为来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 的教训,体现了他“方正”的性格特征。
B: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 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主题感悟 诚信有礼 为人方正
疏通文意
舍弃,丢下
陈太丘与友期行精品公开课PPT课件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8
通“否”,句末语气 到 离开 词,表询问
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 说:“(我父亲)等了你好久(你)不来, (他)已经离开了。”
12
就 语气词,表示感叹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
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 朋友就生气地说:“(你父亲)真不是人 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自己 离开了。”
13
对别人的尊称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就 没有信用
没有礼貌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定正午时分,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 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14
感到惭愧 拉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他,代指元方 回头看 那人感到惭愧,就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 自己家的大门,再没有回头看(他)。
5
注意停顿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 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 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 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远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8、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信用
8
二、课文中“尊君” “君”“家君”的 称谓有什么不同?
陈太丘与友期(公开课全)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来自友人惭,下车引之,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就是没有礼貌。”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 拉元方, 回头看
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己家的大门。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元方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君: 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 “您”. 家君: 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通“否”
等待
“尊 君在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经离开 了。” 丢下,舍弃 不是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生气的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好一起走, 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
我爸爸
就
信用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友人:文章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
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 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太丘已先行离开,不反省 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 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言辞 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又 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元方:从元方与友人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着良
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识礼仪的品质;针对友人的无端 漫骂,他能针锋相对,据理驳斥,表现了他的聪慧明理;对 友人的“引之”,他“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的性格直 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表现了他的正直不阿。
“元方入门不顾”
是否失礼呢?
1、不失礼。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方法 启示)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 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 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 今天,就有这样的一位, 透过文字,穿越历史的长 河,来到我们面前,与我 们见面……
陈 《世说新语》
太
——刘义庆
丘
与
友
期
学习目标
①朗读并理解课文,积累 文言词语。
② 认识传统美德的价值。
③背诵课文。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
❖看谁背的最快!
期舍戏引顾
名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
真诚到永远——海尔著名广告语
自古英雄出少年
司马光砸缸
孔融让梨
曹冲称象
曹植作《七步诗》
王冕四岁学画
甘罗十二做宰相
王羲之七岁通书法
围绕课文内容,任选一个角度 (如从诚信、懂礼识仪、知错 能改……方面)写一篇读后感
作,由( )代的
组织文人
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主要记述了
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 和清淡放诞的风气。全书有8卷,分德 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 等36门。
❖注意: ❖字音、停顿、语气。
➢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
名等可照录不翻译。
➢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倒装句子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
太丘舍去 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后乃至 才 门外戏 玩耍 相委而去 丢下 离开 则是无信 诚信 友人惭 惭愧
下车引之 拉 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原文
成语
期:“与友期行”——不期而遇:
去:“去后乃至”——去危就安:
信:“则是无信”——言而有信:
顾:“入门不顾”——瞻前顾后:
瞻:向前看;顾:回头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后 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
虑太多,犹豫不决。
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 通否
古今异义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古义:离开 去
今义:到,往。
1、用圈点勾画的批注方法,结 合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形象。
友
人问
怒
引之
无信、无礼、暴躁易怒,
知错就改
元答
曰
不顾
方 聪明、刚正、懂礼识仪,
义正言辞
❖2、“元方入门不顾” 是否 失礼呢?
3、这篇课文给你什么启示?
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补充举例: 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家父(家严)、家空。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 )待( )久( )不至, ( )已去。”友人便怒:“非 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 去。”
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语的习惯。
➢补:补出省略句中省略的内容。 ➢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增: 按现代语言习惯加字 , 把单音节词语
变成双音节词语.
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朋 友还没有到。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 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君: 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 家君“: 谦您”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