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简单)
合集下载
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36
床上坐位
精选ppt课件
37
• 坐位姿势
双足垂直于膝下,平放在地板上,脚尖向 前,双足分开与肩同宽,髋关节、膝关节 、踝关节均保持90度。患侧上肢放于体前 ,于上肢下垫一枕头给与支撑。
精选ppt课件
38
轮椅良肢位
• 上肢良肢位 • 患者上身直立 ,在轮椅靠背处垫一木板。 • 臀部尽量坐在轮椅坐垫的后方。 • 偏瘫侧要避免肘关节的过度屈曲 • 偏瘫侧前臂和手用软枕支撑,以免偏瘫侧
常见错误:
足悬空
精选ppt课件
28
患侧卧位
• 患侧肢体在下方。 • 患侧上肢:肩和肩胛骨向前伸,前臂往后旋
,使肘和腕伸展,手掌向上,手指伸开。
• 健侧上肢可放在躯干上。 • 患侧下肢:健肢在前,患肢在后,患侧膝、
髋关节屈膝,稍稍被动背屈踝关节 • 健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由膝至脚部用软
枕支持,避免压迫患侧下肢肢体 。
原则和注意事项
• 良肢位是早期脑卒中病人床上的正确体位,当病人可以离 开床活动进行锻炼时,夜间睡眠则不应强制患者于某一体 位,应以舒适、保证休息为主。
• 任何一种体位都是临时性的,不应超过2小时,以防发生 压疮。
• 床应放平,不主张抬高床头及半坐卧位,此体位受迷路反 射影响使下肢伸肌张力升高。
• 床上卧位期间,尽可能从患侧接触患者,特别是有左侧忽 略症时,如床头柜摆在患侧,所有的人员都从患侧接触患 者。
• 膝关节呈轻度屈曲位。
• 脚底不要接触任何东西 。
精选ppt课件
15
精选ppt课件
16
精选ppt课件
17
精选ppt课件
18
注意事项
• 避免被子太重而压迫偏瘫足造成足尖的外 旋,足底此时不垫物是为了协助患者活动 踝关节以防止足下垂。
偏瘫后良肢位摆放

• 卒中应该在卒中单元(包括医院、康复中心等) 早期进行正规康复。如病人情况许可,可进行加 强疗法。康复时间一般为30-45天。宜在社区随 诊,卒中一般在3-6个月中有较好恢复,以后恢 复是不可能的。要防止复发,防止抑郁症
肩痛并活动受限 , 同侧手腕及手指 出现红肿、热、痛、血流增加等血 管运动性反应。有时出 现肩手自 发痛。手指呈伸展位 , 屈曲受限 , 被动屈曲可引起剧痛。此期可持续 3~6 个月
肩手综合征
偏瘫后常见的异常姿态
下肢可出现的典型姿势是: ●患侧骨盆上抬且向后方旋转下肢外 旋; ●髋膝关节伸展; ●胎旁。
地胎勿 面旁将 ,病 脚人 的手 患的 肢患 掉肢 落垂 垂于 于轮
需勿 立让 正病 坐人 直倾 。斜 于 患 侧 ,
脑卒中的康复原则
一、康复应尽早进行。在缺血性脑卒中时, 只要病人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 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高血压、实 质性脑出血一般宜在10-14天后进行。 二、康复实质是“学习、锻炼、再锻炼、再 学习”。调动剩余脑组织的重组和再功能。 要求病人理解并积极投入才能取得康复成 效。
脑卒中的康复原则
三、在急性期,康复运动主要是抑制异常的 原始反射活动,重建正常运动模式,其次 才是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卒中康复是一 个改变“质”的训练,旨在建立病人的主 动运动,要保护病人,防止并发症发生。
Brunnstrom偏瘫后恢复六阶段 (过程)理论
• 第一期 松弛性瘫痪,无活动 • 第二期 在共同形式下的活动,出现痉挛 • 第三期 主动运动的出现仅见于肢体共同运
偏瘫后良肢位摆放
护士:郑悦琳
早期康复内容
• 一、病床的布置
•二、保持良肢位
• 三、翻身与体位改变 • 四、关节活动度的维持 • 五、床上动作训练
肩痛并活动受限 , 同侧手腕及手指 出现红肿、热、痛、血流增加等血 管运动性反应。有时出 现肩手自 发痛。手指呈伸展位 , 屈曲受限 , 被动屈曲可引起剧痛。此期可持续 3~6 个月
肩手综合征
偏瘫后常见的异常姿态
下肢可出现的典型姿势是: ●患侧骨盆上抬且向后方旋转下肢外 旋; ●髋膝关节伸展; ●胎旁。
地胎勿 面旁将 ,病 脚人 的手 患的 肢患 掉肢 落垂 垂于 于轮
需勿 立让 正病 坐人 直倾 。斜 于 患 侧 ,
脑卒中的康复原则
一、康复应尽早进行。在缺血性脑卒中时, 只要病人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 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高血压、实 质性脑出血一般宜在10-14天后进行。 二、康复实质是“学习、锻炼、再锻炼、再 学习”。调动剩余脑组织的重组和再功能。 要求病人理解并积极投入才能取得康复成 效。
脑卒中的康复原则
三、在急性期,康复运动主要是抑制异常的 原始反射活动,重建正常运动模式,其次 才是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卒中康复是一 个改变“质”的训练,旨在建立病人的主 动运动,要保护病人,防止并发症发生。
Brunnstrom偏瘫后恢复六阶段 (过程)理论
• 第一期 松弛性瘫痪,无活动 • 第二期 在共同形式下的活动,出现痉挛 • 第三期 主动运动的出现仅见于肢体共同运
偏瘫后良肢位摆放
护士:郑悦琳
早期康复内容
• 一、病床的布置
•二、保持良肢位
• 三、翻身与体位改变 • 四、关节活动度的维持 • 五、床上动作训练
中风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讲解

痉挛姿势表现为:
上肢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前 臂旋前、腕关节掌屈
下肢髋关节外展外旋,髋膝关节伸 直、足下垂内翻。
中风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讲解
7/31
关键点
• 针对偏瘫患者出现上肢屈肌痉挛模 式,体位摆放使其处于伸展位;下 肢伸肌痉挛模式,体位摆放使其处 于屈曲位。
中风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讲解
8/31
中风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讲解
17/31
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
• 患侧卧位:斜侧卧约40-60度,背后用枕头 塞稳,患侧上肢前伸,使肩部向前,确保 肩胛骨内缘平靠于胸壁。上臂前伸以防止 肩关节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展、前臂旋 后,手指张开,掌心向上。
• 手心不应放置任何东西,不然因抓握反射 影响而引发手内肌痉挛。
中风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讲解
24/31
轮椅良肢位
• 上肢良肢位 • 患者上身直立 ,在轮椅靠背处垫一木板。 • 臀部尽可能坐在轮椅坐垫后方。 • 偏瘫侧要防止肘关节过分屈曲 • 偏瘫侧前臂和手用软枕支撑,以免偏瘫侧
肩关节受到上肢重量向下牵拉力量 • 手指自然伸展,防止过分屈曲
中风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讲解
25/31
轮椅良肢位(上肢)
中风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讲解
26/31
轮椅良肢位
• 下肢良肢位
• 双腿自然下垂,在偏瘫侧下肢外侧置软垫, 纠正偏瘫腿外旋,到达两侧足尖对称,防 止偏瘫侧足尖外旋
中风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讲解
27/31
轮椅良肢位(下肢)
中风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讲解
28/31
肩关节疼痛和僵硬
因为肱骨头2/3处于关节囊外,肩关节本身 稳定性较差,脑卒中处于此期因患肢肌力和肌 张力均下降,肩关节周围固定机构强度降低, 加上患肢本身重力作用,使肱骨头易于脱出关 节囊致肩关节半脱位,所以早期就应开始预防, 在各种体位中均应保持肩胛骨正确位置。
上肢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前 臂旋前、腕关节掌屈
下肢髋关节外展外旋,髋膝关节伸 直、足下垂内翻。
中风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讲解
7/31
关键点
• 针对偏瘫患者出现上肢屈肌痉挛模 式,体位摆放使其处于伸展位;下 肢伸肌痉挛模式,体位摆放使其处 于屈曲位。
中风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讲解
8/31
中风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讲解
17/31
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
• 患侧卧位:斜侧卧约40-60度,背后用枕头 塞稳,患侧上肢前伸,使肩部向前,确保 肩胛骨内缘平靠于胸壁。上臂前伸以防止 肩关节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展、前臂旋 后,手指张开,掌心向上。
• 手心不应放置任何东西,不然因抓握反射 影响而引发手内肌痉挛。
中风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讲解
24/31
轮椅良肢位
• 上肢良肢位 • 患者上身直立 ,在轮椅靠背处垫一木板。 • 臀部尽可能坐在轮椅坐垫后方。 • 偏瘫侧要防止肘关节过分屈曲 • 偏瘫侧前臂和手用软枕支撑,以免偏瘫侧
肩关节受到上肢重量向下牵拉力量 • 手指自然伸展,防止过分屈曲
中风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讲解
25/31
轮椅良肢位(上肢)
中风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讲解
26/31
轮椅良肢位
• 下肢良肢位
• 双腿自然下垂,在偏瘫侧下肢外侧置软垫, 纠正偏瘫腿外旋,到达两侧足尖对称,防 止偏瘫侧足尖外旋
中风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讲解
27/31
轮椅良肢位(下肢)
中风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讲解
28/31
肩关节疼痛和僵硬
因为肱骨头2/3处于关节囊外,肩关节本身 稳定性较差,脑卒中处于此期因患肢肌力和肌 张力均下降,肩关节周围固定机构强度降低, 加上患肢本身重力作用,使肱骨头易于脱出关 节囊致肩关节半脱位,所以早期就应开始预防, 在各种体位中均应保持肩胛骨正确位置。
偏瘫患者床上良肢位摆放ppt模板

要点
1.躯干稍为后仰,背后和头部放一枕 头固定
2.患侧上肢:患肩前伸,将患肩拉 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 前臂外旋
3.患侧下肢:髋关节 伸展,膝关节 微曲
4.健侧下肢: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 撑枕上
健侧卧位
要点 1.头位要固定,和躯干呈直线 2.躯干略为前倾 3.患侧上肢:患肩前伸,肘、
患者仰卧位
要点: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1.双侧肩关节:抬高向前,固定
于枕头上,预防后缩 2.患侧上肢:固定于枕头上,保
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 3.患侧臀部:固定于枕头上,预
防骨盆后缩及下肢外旋 4.患侧下肢:下肢伸直,膝下可
置一小枕;踝关节须保持90 度, 以免引起足下垂
患者患侧卧位
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 前的枕上和躯干呈100度角 4.患侧下肢:膝关节、臀部略 为弯曲;腿和脚均放枕头上
患者在床上与轮椅坐姿
要点
1.下背部放置一个枕头 2.躯干:伸直 3.臀部:90度屈曲,重量
均匀分布于臀部两侧
4.上肢:病人双手前伸, 肘放在桌上,下置一枕头
补充注意事项
1. 仰卧位虽然舒适,但却不是一个 好的体位,因为仰卧位会加重病人的 痉挛模式位会助长躯干屈曲, 激活下肢伸肌痉挛。
3. 护理工作中,切忌在中风患者的 患侧肢体输液,以免引发肿胀。
4.在转移病人体位过程中,应尽量 避免牵拉病人患侧上肢,以免引起 患侧肩关节半脱位。
1.躯干稍为后仰,背后和头部放一枕 头固定
2.患侧上肢:患肩前伸,将患肩拉 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 前臂外旋
3.患侧下肢:髋关节 伸展,膝关节 微曲
4.健侧下肢: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 撑枕上
健侧卧位
要点 1.头位要固定,和躯干呈直线 2.躯干略为前倾 3.患侧上肢:患肩前伸,肘、
患者仰卧位
要点: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1.双侧肩关节:抬高向前,固定
于枕头上,预防后缩 2.患侧上肢:固定于枕头上,保
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 3.患侧臀部:固定于枕头上,预
防骨盆后缩及下肢外旋 4.患侧下肢:下肢伸直,膝下可
置一小枕;踝关节须保持90 度, 以免引起足下垂
患者患侧卧位
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 前的枕上和躯干呈100度角 4.患侧下肢:膝关节、臀部略 为弯曲;腿和脚均放枕头上
患者在床上与轮椅坐姿
要点
1.下背部放置一个枕头 2.躯干:伸直 3.臀部:90度屈曲,重量
均匀分布于臀部两侧
4.上肢:病人双手前伸, 肘放在桌上,下置一枕头
补充注意事项
1. 仰卧位虽然舒适,但却不是一个 好的体位,因为仰卧位会加重病人的 痉挛模式位会助长躯干屈曲, 激活下肢伸肌痉挛。
3. 护理工作中,切忌在中风患者的 患侧肢体输液,以免引发肿胀。
4.在转移病人体位过程中,应尽量 避免牵拉病人患侧上肢,以免引起 患侧肩关节半脱位。
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ppt课件

ppt课件
3
正确的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 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保护 肩关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 动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的治 疗性体位。
ppt课件
4
偏瘫后常见的异常姿态
上肢可出现的典型姿势是: 肩部下沉 肩关节外展、内旋 前臂旋前或旋后 腕关节掌屈 手指屈曲,拇指内收屈曲 肩手综合征
ppt课件 5
ppt课件 35
ppt课件
36
14
ppt课件
注意事项
• 避免被子太重而压迫偏瘫足造成足尖的外 旋,足底此时不垫物是为了协助患者活动 踝关节以防止足下垂。 • 避免使用过高的枕头,头部不要有明显的 左右偏斜(可以稍偏向患侧 ) • 骶尾部、足跟和外踝等处发生褥疮的危险 性增加。
ppt课件 15
常见错误:
头向健侧,患肩过高,手握毛巾卷,放在肚子上 ppt课件
常见错误:
患肩没有牵出,躯干没有后仰,患肩受压 ppt课件
27
常见错误:
ppt课件 健腿下垫枕位置太靠前,患髋没有后伸
28
ppt课件
29
床上坐位
• 髋关节保持90度的屈曲位,背部用枕头垫好,保持躯干伸展,双侧上 肢伸展位放在床前桌上。 • 最好臀下置一坐垫,双膝屈曲50-60度,膝下垫一软枕,患侧足底放 一硬枕,保持踝关节背屈或足中立位。
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开始时间
有研究者认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 理介入时间越早越好,因为肢体功能在脑 卒中后3个月内恢复最快,在神经功能恢复 的高峰期给予强化训练,即在入院急性期 在治疗的同时进行良肢位的摆放并坚持全 过程。
ppt课件 11
所需要的物品
枕头、抱枕 荞麦枕
ppt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2
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

避免牵拉病人患侧上肢,以免引起 患侧肩关节半脱位。
偏瘫患者肢体摆放
主讲人:向冰琴 时间:2016年12月6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庭的照顾,这些是目前 最常见的老年人的问题。针对老年患者的卧床情况,体位 的摆放和翻身至关重要,目的就是防止发生压疮,预防肢 体挛缩,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并且每日注意翻身,为日 后的康复做好铺垫。 原则:患者不能活动时,采取全辅助的方法,随着患者活 动能力的提高,逐渐减少辅助量,最终达到患者完全自理 的目标。
患者仰卧位
要点: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1.双侧肩关节:抬高向前,固定 于枕头上,预防后缩 2.患侧上肢:固定于枕头上,保 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 3.患侧臀部:固定于枕头上,预 防骨盆后缩及下肢外旋 4.患侧下肢:下肢伸直,膝下可 置一小枕;踝关节须保持90 度, 以免引起足下垂
3.患侧上肢:患肩前伸,肘、 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 前的枕上和躯干呈100度角 4.患侧下肢:膝关节、臀部略 为弯曲;腿和脚均放枕头上
患者在床上与轮椅坐姿
要点
1.下背部放置一个枕头 2.躯干:伸直
3.臀部:90度屈曲,重量 均匀分布于臀部两侧
4.上肢:病人双手前伸,
患者患侧卧位
要点 1.躯干稍为后仰,背后和头部放一枕 头固定 2.患侧上肢:患肩前伸,将患肩拉 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
前臂外旋 3.患侧下肢:髋关节 伸展,膝关节 微曲 4.健侧下肢: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 撑枕上
健侧卧位
要点
1.头位要固定,和躯干呈直线 2.躯干略为前倾
肘放在桌上,下置一枕头
补充注意事项
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医学精品PPT课件

9
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开始时间
多数研究者认为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可进行。 患者病情稳定在监护病房就应该进行。 康复越早,肢体功能恢复越好。
10
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开始时间
有研究者认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 理介入时间越早越好,因为肢体功能在脑 卒中后3个月内恢复最快,在神经功能恢复 的高峰期给予强化训练,即在入院急性期 在治疗的同时进行良肢位的摆放并坚持全 过程。
偏瘫后常见的异常姿态
站立位的异常姿势:
u 头向患侧屈曲,面部 转向健侧;
u 躯干向患侧弯曲且向 后方旋转;
u 肩下沉后缩,肩关节 内收、内旋;
u 肘关节屈曲于胸腹前 ,前臂旋前;
u 垂腕、手指屈曲呈握
拳状。
8
良肢位摆放的目的
● 预防关节挛缩、畸形 ● 预防压疮 ● 使患者感觉舒适 ● 为进一步康复训练创造条件
• 患侧下肢:患臀至大 腿外下侧放置楔形枕 头,防止下肢外旋; 膝关节垫起微屈并向 内;踝处中立位,即 足尖向上;
14
注意事项
• 避免被子太重而压迫偏瘫足造成足尖的外 旋,足底此时不垫物是为了协助患者活动 踝关节以防止足下垂。
• 避免使用过高的枕头,头部不要有明显的 左右偏斜(可以稍偏向患侧 )
• 骶尾部、足跟和外踝等处发生褥疮的危险 性增加。
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1
概念
• 正确的卧位姿势在康复医学中称为良肢 位。
• 良肢位的摆放是基本康复手 段的一种。顾名思义,它是 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 将其摆放在一种位置或保持 一种姿势。
2
进行良肢位摆放的原因 不正确的卧位姿势可诱发加重痉挛, 进而引发关节挛缩,导致患者严重的 功能障碍。
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开始时间
多数研究者认为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可进行。 患者病情稳定在监护病房就应该进行。 康复越早,肢体功能恢复越好。
10
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开始时间
有研究者认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 理介入时间越早越好,因为肢体功能在脑 卒中后3个月内恢复最快,在神经功能恢复 的高峰期给予强化训练,即在入院急性期 在治疗的同时进行良肢位的摆放并坚持全 过程。
偏瘫后常见的异常姿态
站立位的异常姿势:
u 头向患侧屈曲,面部 转向健侧;
u 躯干向患侧弯曲且向 后方旋转;
u 肩下沉后缩,肩关节 内收、内旋;
u 肘关节屈曲于胸腹前 ,前臂旋前;
u 垂腕、手指屈曲呈握
拳状。
8
良肢位摆放的目的
● 预防关节挛缩、畸形 ● 预防压疮 ● 使患者感觉舒适 ● 为进一步康复训练创造条件
• 患侧下肢:患臀至大 腿外下侧放置楔形枕 头,防止下肢外旋; 膝关节垫起微屈并向 内;踝处中立位,即 足尖向上;
14
注意事项
• 避免被子太重而压迫偏瘫足造成足尖的外 旋,足底此时不垫物是为了协助患者活动 踝关节以防止足下垂。
• 避免使用过高的枕头,头部不要有明显的 左右偏斜(可以稍偏向患侧 )
• 骶尾部、足跟和外踝等处发生褥疮的危险 性增加。
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1
概念
• 正确的卧位姿势在康复医学中称为良肢 位。
• 良肢位的摆放是基本康复手 段的一种。顾名思义,它是 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 将其摆放在一种位置或保持 一种姿势。
2
进行良肢位摆放的原因 不正确的卧位姿势可诱发加重痉挛, 进而引发关节挛缩,导致患者严重的 功能障碍。
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良肢位的摆放是基本康复 手段的一种。顾名思义,它 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 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位置或保 持一种姿势。
进行良肢位摆放的原因
不正确的卧位姿势可诱发加重痉挛, 进而引发关节挛缩,导致患者严重的 功能障碍。
偏瘫后常见的异常姿态
上肢可出现的典型姿势是: 肩部下沉 肩关节外展、内旋 前臂旋前或旋后 腕关节掌屈 手指屈曲,拇指内收屈曲 肩手综合征
翻身(向健侧翻身)
仰卧位,双手握手,协助患肩屈曲90°;头转向健 侧,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来回摆动2~3次,带动 躯干翻向健侧;随后转动骨盆,健足放在患足下面, 协助下肢翻向健侧。
(二)床上横向转移法: 患者仰卧,双膝关节屈曲,双足在床面上; 康复护理人员一手将患膝下压,并向床尾方向牵拉; 另一手扶持患者髋部稍下处,嘱患者抬臀,并向一侧移动,然
助动体位转移:是指患者在外力协助下,通过患者主动 努力而完成体位转变的动作,并保持身体的姿势和位置。
被动体位转移:是指患者依赖外力搬运变换体位,并利 用支撑物保持身体的姿势和位置。
(三)体位转移的注意事项
1、根据需要,选择适当体位及转移的方式、方法、范围等。 2、转移前,向患者家属说明转移的要求和目的,取得家属和 理解和配合。 3、转移中,应做到动作协调轻稳,不可拖拉,并鼓励患者尽 可能发挥自己的残存能力,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协助。 4、转移后,确保患者舒适、稳定和安全,并保持肢体的功能 位。 5、尽量让患者独立完成体位转移,被动转移应作为最后选择 的转移方法。 6、残疾较重和认知障碍患者,不要勉强进行独立转移活动。 7、转移距离过远时,难以依靠一个人的帮助完成,转移频繁 时,不便使用升降机。
上,并依靠健足和健肘支撑使臀部向后移动到床的中央。
(2)一人协助从坐位到卧位
进行良肢位摆放的原因
不正确的卧位姿势可诱发加重痉挛, 进而引发关节挛缩,导致患者严重的 功能障碍。
偏瘫后常见的异常姿态
上肢可出现的典型姿势是: 肩部下沉 肩关节外展、内旋 前臂旋前或旋后 腕关节掌屈 手指屈曲,拇指内收屈曲 肩手综合征
翻身(向健侧翻身)
仰卧位,双手握手,协助患肩屈曲90°;头转向健 侧,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来回摆动2~3次,带动 躯干翻向健侧;随后转动骨盆,健足放在患足下面, 协助下肢翻向健侧。
(二)床上横向转移法: 患者仰卧,双膝关节屈曲,双足在床面上; 康复护理人员一手将患膝下压,并向床尾方向牵拉; 另一手扶持患者髋部稍下处,嘱患者抬臀,并向一侧移动,然
助动体位转移:是指患者在外力协助下,通过患者主动 努力而完成体位转变的动作,并保持身体的姿势和位置。
被动体位转移:是指患者依赖外力搬运变换体位,并利 用支撑物保持身体的姿势和位置。
(三)体位转移的注意事项
1、根据需要,选择适当体位及转移的方式、方法、范围等。 2、转移前,向患者家属说明转移的要求和目的,取得家属和 理解和配合。 3、转移中,应做到动作协调轻稳,不可拖拉,并鼓励患者尽 可能发挥自己的残存能力,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协助。 4、转移后,确保患者舒适、稳定和安全,并保持肢体的功能 位。 5、尽量让患者独立完成体位转移,被动转移应作为最后选择 的转移方法。 6、残疾较重和认知障碍患者,不要勉强进行独立转移活动。 7、转移距离过远时,难以依靠一个人的帮助完成,转移频繁 时,不便使用升降机。
上,并依靠健足和健肘支撑使臀部向后移动到床的中央。
(2)一人协助从坐位到卧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医学科
床上坐位
◆ 髋关节屈曲90°,背部软枕垫好,保持躯干伸展, 双上肢伸展位放在床前桌上;
◆ 最好臀下置一坐垫,双膝屈曲50-60°,膝下垫一软 枕,患侧足底放一软枕,保持踝关节背屈或足中立位。
康复医学科
床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位
背后软枕
上肢伸展位
双膝屈曲50-60°
髋关节屈曲90°
膝下软枕
康复医学科
轮椅坐位
康复医学科
轮椅坐位
前臂、手下软枕
下肢外侧 软枕
康复医学科
注意事项
◆ 各种卧位应循环交替,每2小时变换体位1次; ◆ 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可增加对患侧的直觉刺激输入 ,使整个患侧肢体被拉长,减少痉挛,而且健侧手可以 中自由活动,因此是最佳的体位; ◆ 尽量减少仰卧位的时间,为最差的体位,因其受颈紧 张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最强,而且该体 位使骶尾部、足跟和外踝等处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增加。
康复医学科
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康复医学科
概述
康复医学科
◆美国“脑卒中康复护理临床指南”强调:发病后早期有效 的康复护理能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减轻功能残障,从而降 低后续长期的护理成本
◆有研究者已得出结论:肢体制动超过3周,关节周围的疏 松结缔组织将变为致密的结缔组织而导致关节挛缩变形
◆常用的4种康复体位:仰卧位(最差体位)、健侧卧位、 患侧卧位(最佳体位)、坐位
康复医学科
谢谢!
康复医学科
康复医学科
健侧卧位
半屈曲位
背后软枕 肩前屈 90-130°
垂直位
膝下软枕
上肢下软枕
康复医学科
患侧卧位:最佳卧位
前臂旋后
手指分开 掌心向上
上臂前伸
背后软枕
膝、脚下 软枕
康复医学科
患侧卧位:最佳卧位
◆ 斜侧卧约40-60度,背后软枕塞稳,患侧上肢前伸, 使肩部向前,确保肩胛骨的内缘平靠于胸壁。上臂前伸 以避免肩关节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手 指张开,掌心向上; ◆ 手心不应放置任何东西,否则因抓握反射的影响而 引起手内肌的痉挛; ◆ 患侧下肢:健肢在前,患肢在后,患侧膝、髋关节 屈膝,稍稍被动背屈踝关节; ◆ 健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由膝至脚部用软枕支持 ,避免压迫患侧下肢肢体。
康复医学科
仰卧位:最差卧位
外展45°
内旋
膝下软枕
肩后软枕
伸展旋后 向上
臀下软枕 手指分开
背曲90°
康复医学科
健侧卧位
◆ 患侧上肢下垫一软枕,肩前屈90-130°,肘和腕 关节保持自然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心向 下自然伸展。
◆ 患侧骨盆旋前,髋、膝关节呈自然半屈曲位,置 于软枕上。患足与小腿尽量保持垂直位,身后可放置 软枕支撑。
◆ 患者上身直立 ,在轮椅靠背处垫一木板。 ◆ 臀部尽量坐在轮椅坐垫的后方。 ◆ 偏瘫侧要避免肘关节的过度屈曲。 ◆ 偏瘫侧前臂和手用软枕支撑,以免偏瘫侧肩关节受 到上肢重量向下牵拉的力量。 ◆ 手指自然伸展,避免过度屈曲。 ◆ 双腿自然下垂,在偏瘫侧下肢外侧置软垫,纠正偏 瘫腿的外旋,达到两侧足尖对称,避免偏瘫侧足尖外旋 。
康复医学科
偏瘫后常见的异常姿态
上肢可出现的典型姿势是: 肩部下沉 肩关节外展、内旋 前臂旋前或旋后 腕关节掌屈 手指屈曲,拇指内收屈曲 肩手综合征
下肢可出现的典型姿势是:
患侧骨盆上抬且向后方 旋转下肢外旋
髋膝关节伸展 踝关节趾屈、内翻,足
尖着地
康复医学科
仰卧位:最差卧位
◆ 患侧肩关节下垫一软枕,使肩胛骨尽量向前伸,肩 关节外展45°; ◆ 肘关节、腕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掌心向上,手指 伸展略分开,拇指外展; ◆ 患侧臀部下面垫个软枕,髋关节稍向内旋; ◆ 膝关节稍弯曲,膝下可垫一软枕; ◆ 踝关节背曲90°,足尖向上,防止足下垂,在床尾 放置软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