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辅导:抗疟疾药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常用抗疟药之青蒿素和蒿甲醚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青蒿素也可诱发耐药性,但比氯喹为慢。
与周效磺胺或乙胺嘧啶合用,可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青蒿素治疗疟疾最大的缺点是复发率高,口服给药时近期复发率可达30%以上。
这可能与其在体内消除快,代谢产物无抗疟活性有关。
与伯氨喹合用,可使复发率降至10%左右。
蒿甲醚(artemether)为青蒿素的12-β-甲基二氢衍生物。
其溶解度较大,可制成澄明的油针剂注射给药。
抗疟活性比青蒿素强,近期复发率比青蒿素低(8%),与伯氨喹合用,可进一步降低复发率。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少见,偶见四肢麻木感和心动过速。
未见对重要内脏有损害作用。
动物试验中应用大剂量时,曾见骨髓抑制和肝损害,并有胚胎毒性作用。
与青蒿素相比,蒿甲醚的不良反应较轻。
46 抗疟药

青蒿素的抗疟作用和临床应用
青蒿素对红细胞内期裂殖体有杀灭作用,对红细 青蒿素对红细胞内期裂殖体有杀灭作用, 青蒿素对红细胞内期裂殖体有杀灭作用 胞外期无效. 胞外期无效. 用于治疗间日疟和恶性疟.用于耐氯喹虫株感染 用于治疗间日疟和恶性疟. 用于治疗间日疟和恶性疟 仍有良好疗效. 仍有良好疗效. 青蒿素可透过血脑屏障,对凶险的脑型疟疾有良 青蒿素可透过血脑屏障, 青蒿素可透过血脑屏障 好抢救效果. 好抢救效果.
奎
宁
quinine
奎宁是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得的一种生物 金鸡纳树原产南美洲, 碱.金鸡纳树原产南美洲,自古当地居民即用 其树皮治疗疟疾.1820年分离出奎宁后 年分离出奎宁后, 其树皮治疗疟疾.1820年分离出奎宁后,迅即 用于临床,曾是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 用于临床,曾是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自合成 氯喹等药后,奎宁已不作首选抗疟药用. 氯喹等药后,奎宁已不作首选抗疟药用.但当 今氯喹的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 今氯喹的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因而奎宁又被 重视. 重视.
奎宁的抗疟作用和临床应用
奎宁对各种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滋养体有杀灭 作用,能控制临床症状. 作用,能控制临床症状. 主要用于耐氯喹或耐多药的恶性疟,尤其是严重 主要用于耐氯喹或耐多药的恶性疟, 主要用于耐氯喹或耐多药的恶性疟 的脑型疟. 的脑型疟. 奎宁在肝内迅速氧化失活并由肾排出,加之毒性 奎宁在肝内迅速氧化失活并由肾排出, 奎宁在肝内迅速氧化失活并由肾排出 较大,因此不用于症状抑制性预防. 较大,因此不用于症状抑制性预防. 对红细胞外期无效,对配子体亦无明显作用. 对红细胞外期无效,对配子体亦无明显作用. 对红细胞外期无效
常用抗疟药
临床意义 无症状潜伏期 间日疟复发因 出现症状 子 伯氨喹 氯喹 奎宁 青蒿素 控制症状 传播因子 伯氨喹 乙胺嘧啶 防止传播 按蚊体内
药理学辅导:抗疟疾药

⼈类的疟原⾍主要有3种:间⽇疟原⾍、三⽇疟原⾍和恶性疟原⾍。
前⼆者合称为良性疟。
间⽇疟48⼩时发作⼀次,三⽇疟72⼩时发作⼀次,恶性疟24-48⼩时发作⼀次。
疟原⾍⽣活史分为有性⽣殖(蚊体内)和⽆性⽣殖(⼈体内)两个发育过程。
疟原⾍⼦孢⼦因疟蚊吸⾎⽽传⼊⼈体⾎液后,经30分钟进⼊肝细胞发育成裂殖体。
约8天后,裂殖体增殖分裂成数千⾄数万个裂殖⼦(恶性疟多达4万),使肝细胞胀破逸出⼤量裂殖⼦。
此时⽆临床症状,称为红细胞前期。
红细胞前期产⽣的裂殖⼦(良性疟),⼀部分侵⼊新的肝细胞,继续进⾏循环发育,称为红细胞外期。
此种发育在肝细胞内反复进⾏(可潜伏1-3年),也不引起临床症状,但当⼈体抵抗⼒减弱时,其裂殖⼦侵⼊红细胞,成为复发的根源。
但恶性疟原⾍没有红细胞外期,不存在复发的问题。
裂殖⼦(前期和外期产⽣的)可侵⼊红细胞,进⾏⽆性⽣殖发育成为裂殖体。
裂殖体成熟后胀破红细胞,释放出全部裂殖⼦及代谢产物,引起畏寒、发热等临床症状。
称为红细胞内期。
⾎流中⼤部分裂殖⼦被吞噬细胞吞噬,⼀部分侵⼊新的红细胞重复以上过程,产⽣症状的周期性发作。
红细胞内期的裂殖⼦开始有性发育,形成雌雄配⼦体。
配⼦体对⼈体⽆害,不引起症状,60-80天后被吞噬细胞吞噬。
如配⼦体被雌按蚊吸⼊,则在蚊体内进⾏有性⽣殖。
(⼀)主要⽤于预防的抗疟疾药: 1、⼄胺嘧啶(息疟定)pyrimethamine,daraprim:对红细胞前期的疟原⾍有较强的杀灭作⽤。
为病因性预防⾸选药。
其预防作⽤可维持⼀周以上;对红细胞内期未成熟的裂殖体有抑制作⽤,可防⽌良性疟的复发,可⽤于休⽌期的治疗。
但对已成熟的裂殖体⽆效,故不能控制症状;对配⼦体⽆明显作⽤,但在蚊体内可抑制原⾍配⼦体的有性增殖。
本品为⼆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可阻⽌⼆氢叶酸进⼀步还原为四氢叶酸,抑制核酸(dna、rna)和蛋⽩质的合成,导致疟原⾍不能分裂繁殖。
主要⽤于预防。
tmp作⽤原理与⼄胺嘧啶相同;磺胺类与砜类可竞争性抑制⼆氢叶酸合成酶,阻⽌疟原⾍合成⼆氢叶酸。
利用抗疟疾药物治疗疟疾抗疟疾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利用抗疟疾药物治疗疟疾抗疟疾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抗疟疾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和预防疟疾的药物。
正确使用抗疟疾药物对于有效治疗疟疾和预防复发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抗疟疾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抗疟疾药物的种类和作用机制目前常用的抗疟疾药物包括磷酸氯喹、氯喹、奎宁和青蒿素类药物等。
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可以通过抑制疟原虫的生物代谢、破坏疟原虫的细胞膜和DNA等方式来达到治疗和预防疟疾的效果。
二、抗疟疾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1. 用药前需咨询医生:在使用任何抗疟疾药物之前,应该咨询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药物。
2. 严格按照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服用:抗疟疾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是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病情等因素确定的,必须按照医生的嘱咐来准确服用,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中断治疗。
3. 配合饮食和其他药物:有些抗疟疾药物需要在饭后或者与其他药物一并使用,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合理搭配。
4. 继续用药至疗程结束:即使症状缓解或消失,也不能随意停药,必须坚持使用完整个疗程,以确保疟原虫被有效清除。
三、抗疟疾药物的注意事项1. 注意药物过敏反应:使用抗疟疾药物时,应密切关注自身是否对药物存在过敏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症状,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药物,并就医咨询。
2. 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抗疟疾药物可能与一些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减弱或者产生不良反应。
同时使用其他药物时应咨询医生,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3.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一些抗疟疾药物在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在使用抗疟疾药物时应咨询医生,权衡利弊。
4. 注意使用期限和贮存条件:抗疟疾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能会受到贮存条件和使用期限的限制,必须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贮存和使用。
总结:抗疟疾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治疗和预防疟疾至关重要。
在使用抗疟疾药物之前,应咨询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药物。
抗寄生虫药-药理学-44

【不良反应】
①金鸡纳反应:耳鸣、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视力和听力减退等; ②心血管反应:严重低血压和致死性心律失常; ③特异质反应: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导致急性溶血,发生寒战、高热、血红蛋白尿(黑尿) 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④刺激胰岛B细胞,可引起高胰岛素血症和低血糖。
青蒿素(artemisinin)
(2)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
伯氨喹(primaquine)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对间日疟红细胞外期迟发型子孢子(休眠子)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能根治间日疟;能杀 灭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阻止疟疾传播。伯氨喹抗疟原虫作用的机制可能是其损伤线粒体以 及代谢产物喹啉醌衍生物阻碍疟原虫电子传递而发挥作用。用于阻止间日疟复发,中断疟疾 传播。
青蒿素是我国学者从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中提取的倍半萜内酯过氧化物,是 一种高效、速效、低毒的新型抗疟药。本品为脂溶性,易透过血脑屏障。在体内代谢很快, 排泄也快,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短。主要用于耐氯喹的恶性疟,包括脑型疟的抢救。因有 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短,杀灭疟疾原虫不彻底,复燃率高达30%,与伯氨喹合用,可使复燃 率降至10%。
氯喹抗疟机制:
①氯喹(弱碱性) 食物泡内pH 蛋白酶活性疟原虫利用宿主Hb能力 虫体必需氨 基酸缺乏;②抑制血红素聚合酶血红素堆积虫体胞膜溶解;③氯喹可插入疟原虫DNA双螺 旋结构中,形成稳固的DNA-氯喹复合物,影响DNA复制和RNA转录,从而抑制疟原虫的分裂 繁殖。
敏感恶性疟原虫体内氯喹浓度高,而耐药恶性疟原虫体内氯喹浓度低。疟原虫对氯喹耐药 的机制可能与药物从虫体排出增多或浓集能力降低有关。
特异质反应
急 性 溶 血 性 贫 血 和 高 铁 血 红 蛋 白 血 症 , 是 因 特 异 质 者 红 细 胞 内 缺 乏 葡 萄 糖 -6- 磷 酸 脱 氢 酶 (G-6-PD)。G-6-PD通过辅酶II(NADP)的递氢作用,使红细胞内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 还原为还原型谷胱甘肽(GSH)。GSH能保护红细胞膜、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内某些含巯基的酶, 免 受 伯 氨 喹 氧 化 代 谢 产 物 所 致 的 损 害 。 缺 乏 G-6-PD 的 病 人 , NADPH 缺 乏 , 影 响 红 细 胞 内 的 GSSH转变为GSH,红细胞保护作用减弱,易受伯氨喹代谢产物氧化而发生溶血;另一方面,因 NADPH减少,伯氨喹氧化代谢产生的高铁血红蛋白不能还原为血红蛋白,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 症。
药理学课程思政思政案例

药理学课程思政思政案例一、案例背景。
在药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二、具体案例。
# (一)以青蒿素的发现讲科研精神与家国情怀。
1. 课堂引入。
我在讲抗疟药这一章节的时候,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
我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疟疾肆虐的年代,全球都在寻找治疗疟疾的良药。
这个时候,咱们中国有一位女科学家,她叫屠呦呦。
”然后我故意卖个关子,问同学们:“你们猜猜她是怎么发现青蒿素这个神药的呀?”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开始猜起来。
2. 故事讲述与思政融入。
我接着讲:“屠呦呦奶奶啊,她带领团队在艰苦的条件下,从大量的中医药典籍中寻找线索。
那时候的科研设备可不像咱们现在这么先进,就像一群探险家在茫茫的知识海洋里,拿着最简陋的工具,寻找宝藏一样。
他们收集了2000多个方药,筛选了380余种中药提取物,经历了190多次的失败。
但是呢,他们没有放弃,就像打游戏,一次次闯关失败,但是一直想着下一次肯定能行。
”我继续说道:“这中间啊,屠呦呦奶奶还以身试药,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她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她心里想着的是拯救那些被疟疾折磨的病人,想着的是咱们中国的医药事业能够在世界上发光发热。
这就是伟大的家国情怀啊,同学们。
她为了国家的荣誉,为了全人类的健康,在科研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然后我话锋一转:“同学们,你们现在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里,有先进的实验室,有各种学习资源,你们在学习药理学的过程中,要是遇到一点困难就想退缩,那可不行。
咱们得向屠呦呦奶奶学习,要有这种不怕吃苦、勇于探索、心怀大爱的精神。
”3. 知识联系与启发。
之后我就开始讲青蒿素的药理作用机制等专业知识。
我跟同学们说:“青蒿素之所以能够治疗疟疾,是因为它能够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系结构,干扰疟原虫的表膜线粒体功能,从而阻断疟原虫的营养摄取。
就像切断敌人的粮草供应一样,让疟原虫活活饿死。
氯喹 (Chloroquine) 抗疟疾药物

氯喹 (Chloroquine) 抗疟疾药物氯喹(Chloroquine)抗疟疾药物氯喹(Chloroquine)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抗疟疾治疗的药物。
自20世纪中叶以来,氯喹一直被用作预防和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
本文将介绍氯喹的化学特性、药理作用、主要应用领域以及存在的潜在问题。
一、化学特性氯喹(C18H26ClN3)是由喹啉结构和氯代基组成的化合物。
它是一种药理活性分子,外观呈白色晶体或结晶粉末状。
氯喹的分子量为319.872 g/mol,其溶解度较高,可以在水中进行良好的溶解。
二、药理作用氯喹作为抗疟疾药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首先,氯喹可以干扰疟原虫的DNA复制过程,抑制寄生虫的生存和繁殖。
其次,氯喹可以阻断寄生虫对红细胞的侵染,从而减少疟疾症状的发生。
此外,氯喹还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有助于减轻疟疾的临床症状。
三、主要应用领域氯喹主要用于治疗疟疾,特别是病情较为轻微的非重症疟疾。
在疟疾防治中,氯喹常被作为一线药物使用。
此外,由于氯喹对某些病毒具有抑制作用,近年来还被广泛应用于抗病毒治疗领域。
特别是在COVID-19疫情中,氯喹被列为一种可能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并在部分地区得到应用。
四、潜在问题尽管氯喹在疟疾和抗病毒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
首先,长期或过量使用氯喹可能引起视网膜损伤,对视力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氯喹在某些人群中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和头晕等不良反应。
此外,近年来出现的氯喹耐药性问题也需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氯喹作为一种抗疟疾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其化学特性和药理作用使其成为治疗疟疾和某些病毒感染的主要药物之一。
然而,我们也需注意氯喹存在的潜在问题,并在使用时谨慎遵循医生的指导,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利用这一药物。
药理学之抗疟药

药理学之抗疟药第六章药理学第三十六节抗疟药一、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氯喹、青蒿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1.氯喹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1)抗疟作用:氯喹对各种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裂殖体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能迅速有效地控制疟疾的临床发作;但对子孢子、休眠子和配子体均无效,不能用于病因预防以及控制远期复发和传播。
氯喹具有在红细胞内尤其是被疟原虫入侵的红细胞内浓集的特点,有利于杀灭疟原虫,具有起效快、疗效高、作用持久的特点。
氯喹也能预防性抑制疟疾症状发作,在进入疫区前1周和离开疫区后4周期间,每周服药一次即可。
(2)抗肠道外阿米巴病作用:由于其在肝脏中的浓度高,可用于治疗阿米巴肝脏肿。
(3)免疫抑制作用。
大剂量氯喹能抑制免疫反应,偶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琅疮等免疫功能紊乱性疾病。
2.青蒿素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青蒿素对各种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裂殖体有快速的杀灭作用;对红细胞外期疟原虫无效。
主要用于治疗对耐氯喹或多药耐药的恶性疟。
因可透过血脑屏障,对脑性疟的抢救有较好效果。
二、主要用于控制远期(一)复发和传播的抗疟药伯氨喹是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抗疟药。
(二)伯氨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1.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伯氨喹对间日疟和卵形疟肝脏中的休眠子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是防治疟疾远期复发的主要药物。
与红细胞内期抗疟药合用,能根治良性疟,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能杀灭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阻止疟疾传播。
对红细胞内期的疟原虫无效。
伯氨喹抗疟原虫作用的机制可能是其损伤线拉体以及代谢产物6-羟衍生物促进氧自由基生成或阻碍疟原虫电子传递而发挥作用。
尽管有对伯氨喹感性下降的间日疟原虫株出现的报道,但对伯氨喹的耐药的发生是很罕见的。
2.不良反应治疗剂量的伯氨喹不良反应较少,可引起剂量依颇性的胃肠道反应,停药后可恢复。
大剂量(60~240mg/d)时,可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伴有发绀。
红细胞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个体可发生急性溶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的疟原虫主要有3种: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前二者合称为良性疟。
间日疟48小时发作一次,三日疟72小时发作一次,恶性疟24-48小时发作一次。
疟原虫生活史分为有性生殖(蚊体内)和无性生殖(人体内)两个发育过程。
疟原虫子孢子因疟蚊吸血而传入人体血液后,经30分钟进入肝细胞发育成裂殖体。
约8天后,裂殖体增殖分裂成数千至数万个裂殖子(恶性疟多达4万),使肝细胞胀破逸出大量裂殖子。
此时无临床症状,称为红细胞前期。
红细胞前期产生的裂殖子(良性疟),一部分侵入新的肝细胞,继续进行循环发育,称为红细胞外期。
此种发育在肝细胞内反复进行(可潜伏1-3年),也不引起临床症状,但当人体抵抗力减弱时,其裂殖子侵入红细胞,成为复发的根源。
但恶性疟原虫没有红细胞外期,不存在复发的问题。
裂殖子(前期和外期产生的)可侵入红细胞,进行无性生殖发育成为裂殖体。
裂殖体成熟后胀破红细胞,释放出全部裂殖子及代谢产物,引起畏寒、发热等临床症状。
称为红细胞内期。
血流中大部分裂殖子被吞噬细胞吞噬,一部分侵入新的红细胞重复以上过程,产生症状的周期性发作。
红细胞内期的裂殖子开始有性发育,形成雌雄配子体。
配子体对人体无害,不引起症状,60-80天后被吞噬细胞吞噬。
如配子体被雌按蚊吸入,则在蚊体内进行有性生殖。
(一)主要用于预防的抗疟疾药: 1、乙胺嘧啶(息疟定)Pyrimethamine,Daraprim:对红细胞前期的疟原虫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为病因性预防首选药。
其预防作用可维持一周以上;对红细胞内期未成熟的裂殖体有抑制作用,可防止良性疟的复发,可用于休止期的治疗。
但对已成熟的裂殖体无效,故不能控制症状;对配子体无明显作用,但在蚊体内可抑制原虫配子体的有性增殖。
本品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可阻止二氢叶酸进一步还原为四氢叶酸,抑制核酸(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疟原虫不能分裂繁殖。
主要用于预防。
TMP作用原理与乙胺嘧啶相同;磺胺类与砜类可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阻止疟原虫合成二氢叶酸。
此二类药单用效果较差,常合用。
一般无不良反应。
2、氯胍(百乐君)与环氯胍ChloroguanideandCyclochloroguanide:前者在体内转化为后者,能杀灭红细胞前期疟原虫,但对间日疟红细胞前期无效;能杀灭红细胞内期的疟原虫,但作用缓慢,不宜用于控制症状;能抑制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
但作用不持久,预防用药需每周给药多次。
(二)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 1、氯喹Chloroguine:能杀灭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裂殖体,作用快而强。
是控制疟疾症状的首选药;对红细胞外期疟原虫无效;恶性疟因无红细胞外期,可根治,但其配子体消灭须加用伯氨喹。
可杀灭阿米巴大滋养体,为阿米巴脓肿的首选药。
对免疫反应的效应阶段有抑制作用,用于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支气管哮喘等。
具有奎尼丁样作用,具有抗房颤效力。
还可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流行性出血热等。
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
2、奎宁Quinine:金鸡纳树皮含20余种生物碱,奎宁、奎尼丁、辛可宁Cinchonine、辛可尼丁Cinchonidine均有抗疟作用,而奎宁作用较强。
奎宁作用与氯喹相似,能杀灭红细胞内期的疟原虫,作用较弱,对间日疟有较好疗效,但对三日疟或恶性疟疗效较差。
对红细胞外期疟原虫无效,不能根治良性疟,须并用伯氨喹。
能杀灭良性疟配子体,但对恶性疟配子体须配用伯氨喹。
优点是不产生耐药性、作用快。
缺点是作用弱而短、不良反应较多、复发率高、不宜作常规用药。
有解热止痛作用,可用于疟疾发热及各种神经痛。
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有金鸡纳反应(恶心、呕吐、头痛、精神不振、耳鸣、视听力减退、耳聋等)、特异质反应、心脏毒性、兴奋子宫、强烈局部刺激作用等。
3、其它:哌喹Piperaguine、羟基哌喹Hydroxypiperaguine、咯啶Pyracrine、咯萘啶(疟乃停)Malanidine、青蒿素(黄花蒿素)Artemisinin等。
(三)主要用于防止复发和杜绝传播的抗疟药:伯氨喹(伯氨喹啉,伯喹)Primaguine:能杀灭良性疟红细胞外期疟原虫,是防止复发的首选药。
能杀灭各类疟原虫配子体,杜绝传播。
对红细胞内期疟原虫作用较差,不单
独用于控制症状。
常与氯喹合用,可控制症状、消除复发与传播根源,达到根治目的。
本品毒性较大,主要是对红细胞毒性,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