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

管理指引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XXXX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2016年版)

第一部分总体背景及管理原则

一、总体背景

本指引所指金融市场业务,涵盖资管业务、同业业务、资金业务、投行业务、贵金属业务五大非信贷板块。截至2015年末,我行金融市场业务的总体规模已经全面超出表内外信贷业务规模,在整体收入及利润贡献中亦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领域为例,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业务已经成为银行在该领域的主流金融服务模式。

同时,从当前可比同业的整体资产配置结构来看,金融市场业务规模均已超出甚至大幅超出信贷规模,金融市场业务在整体资产及收入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趋势下各商业银行策略选择的趋同性,金融市场业务成为衡量各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领域。2015年中报数据显示,招商、中信、兴业、民生、浦发、平安六家同业的金融市场业务(资金+同业+资管+贵金属)较信贷业务的相对规模的均值为,即金融市场业务规模为贷款规模的倍,倍数最高的为兴业银行(),最低的为中信银行(),我行为,略高于可比同业均值。

随着金融脱媒及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金融市场业务必将成为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抓手,但同时,金融市场

业务投资谱系的多元化及投资结构的复杂化,使得其中蕴含的潜在风险亦不容忽视,债券及非标债券违约、金融市场波动均对金融市场业务投资安全提出了挑战。

基于以上背景,总行针对金融市场业务制定了全行统一的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本指引”),以进一步明确及传导整体风险偏好,确保非信贷板块与信贷板块风险偏好的一致性,引导金融市场业务健康稳健发展。本指引覆盖自营及代客项下的各类非信贷投融资业务,我行金融市场业务条线各部门所出台的各项管理办法及制度,均须符合本指引相关要求。

二、风险管理原则

本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紧密围绕系统性风险管理的主线,遵循“风险隔离、偏好一致暨统一授信、投资穿透、风险分散、杠杆适度、自主管理、有效内控、统分结合”的核心管理原则。

(一)风险隔离原则。一是要作好不同性质金融市场业务的有效隔离,包括自营业务与代客业务隔离、自有业务与托管资产隔离等;二是要严格防范各类外部输入型风险,尤其是针对承销、代销、参股、投顾、托管、冠名等情形,应特别防范因声誉风险而可能被迫承担非契约义务所引起的风险。

(二)偏好一致暨统一授信原则。偏好方面,须体现全行信用风险策略的协同性与一致性,类信贷金融市场业务的准入标准原则上与我行自营授信保持一致(代客资产

管理可以采取适度差别化的策略);程序方面,类信贷业务均须纳入统一授信管理予以统筹考量。

(三)投资穿透原则。金融市场业务的风险管理对象,既包括各类投资通道及载体的结构性安排,亦包括穿透后的最终资产,确保最终资产风险的“可识别、可评估、可监测、可控制”应是金融市场各类投资的前提。

(四)风险分散原则。金融市场业务应坚持适度分散化,合理控制大额风险暴露,避免风险同质化暴露的过度集中。

(五)杠杆适度原则。金融市场业务投资应审慎使用各类杠杆工具,包括以扩大波动为目的的质押融资、正回购、劣后级结构化投资;对于防御性的优先级结构化投资,应确保劣后级厚度及相关内外部增信可提供较强的安全边界。

(六)自主管理原则。从打造我行核心竞争力,以及对投资资产的高效控制角度,我行应持续建设与业务规模和复杂性相匹配的专业团队,坚持“自主管理为主、委托投顾为辅”的战略导向。同时,对于委托投顾资产,委托单位必须对受托机构的投资情况实施有效的监测和控制,以保障其投资符合委托协议约定,以及及时掌握重大风险事项。

(七)有效内控原则。各类金融市场业务的开展,均应以具备必要的内控体系为前提,包括前中后台相独立,

前台与投资决策、交易放款审核相独立,必要的人员配备及系统支持等。

(八)统分结合原则。总行风险条线部门牵头拟定全行金融市场业务的总体风险管理指引,并实施跨板块的独立风险监测与报告;各金融市场业务经营部门应对所辖业务实施全面的准入管理、风险监测、控制及报告。

第二部分内外部环境

一、宏观环境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信用环境或面临空前挑战。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及不良贷款额已连续九个季度“双升”,债券市场违约已呈常态化,信用违约由信贷向非信贷、由场外向场内全面扩散,并呈现加剧暴露态势。2016年,“供给侧改革”引发的关停并转及“僵尸企业”的市场出清将是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主题,其范围、策略、方式及节奏均将直接影响信用风险暴露的广度与深度,银行信贷及非信贷资产质量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

利率环境“稳中防变”。2014-2015年债券市场出现连续两年的牛市,债券收益率大幅度下降。展望2016年,在CPI及通缩态势不发生趋势性扭转的前提下,国内预计仍将维系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中长期利率或仍将低位运行,但短期利率波动风险可能进一步加大,应高度关注市

场短期波动可能引发的市场风险及流动性风险。同时,2015年债券市场不同评级信用债之间的信用价差在逐步扩大,预计这一趋势在2016年或将持续。

汇率环境主要关注人民币贬值预期。2016年,人民币仍然存在一定的贬值预期,但考虑到我国充足的外汇储备,故货币当局在引导贬值节奏与贬值幅度方面仍具有较大的主动权和腾挪空间。

二、境内可投金融资产概况

从穿透后的可投资产看,当前境内主要金融资产的市值规模情况如下表:

其中:

债券市场方面,受发行机制改革、金融脱媒及政府债务置换等因素推动,2015年债券发行总量迅猛增长,达万亿,同比增长53%,增速较2014年提高%。其中几个重点应予关注:一是地方政府债券规模迅速增长,累计发行万亿;二是公司债券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全年发行量超万

亿,创历史新高;三是资产证券化发展提速,发行量同比增长46%;四是债券衍生品进一步丰富,10年期国债期货和银行间标准债券远期推出。

股票市场方面,A股2015年全年募集资金总额万亿,市值达到约50万亿,上市企业数量约2800家,随着近期IPO重启,A股市场融资功能将逐步恢复正常化。

场外债务融资方面,受金融脱媒及利率市场化等因素影响,当前银行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已不足50%且增速不足15%,未来其相对比重可能会进一步下降。但以“盘活存量信贷资产”为目的的信贷资产转让及证券化将会进一步推动贷款二级市场的蓬勃发展,且在监管要求、发行成本、信息披露等方面,非标债权融资仍然具有“高端定制”优势带来的增长空间。

场外权益融资方面,经济的转型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企业并购重组均将推动非上市股权投融资的蓬勃发展。

第三部分风险管理要点

一、各类主要风险管理要点

(一)信用违约风险管理要点

金融市场相关的自营投资(不含交易账户)和代客投资中,凡涉及承担信用违约风险的业务均须遵循本部分要求,包括自营的债券投资、同业投融资、债券包销、黄金租赁、衍生产品交易等,以及代客的高资理财、特定增信

项目等非标投资、衍生产品交易等(代客债券投资不适用本部分要求)。

2016年,金融市场业务信用违约风险管理的核心是“有进有退”,总体上应遵循“选择性承担”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

1、全力推进行业结构优化

金融市场业务投资要积极布局符合国家战略导向及转型升级方向的行业,全行各级经营机构应将金融市场业务作为我行服务基础设施与公共事业领域、支持高端客户实施兼并重组的主流金融服务模式;限制进入并坚决压缩退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直接冲击的严重产能过剩行业和疑似僵尸企业,以及批发贸易领域。

本指引未尽事宜,均参照我行信贷投向政策及同业授信投向政策执行。

2、继续坚持“高资质”客户导向

内部评级方面,金融市场业务一般法人客户应坚持“高资质”客户导向,原则上应不低于BBB-级,其XX有控股的地市级以上(含)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主体内部评级准入可适度放宽。在增信主体对融资方提供无条件不可撤销全额增信支持(包括融资保函、备用信用证、连带责任担保等)前提下,可将增信主体作为准入管理依据。

企业规模或层级方面,中小微企业应主要通过信贷板块服务,金融市场业务原则上不介入中小微企业;基础设

施及公用事业领域的融资主体对应政府层级须符合我行信贷投向政策相关规定。

3、确保信用风险暴露的适度分散

全行自营业务加总层面,单一个体的投资规模应不超过我行核心资本的10%,单一集团的投资规模应不超过我行核心资本的15%。

单一板块(包括资管、同业、资金)方面,总行需从行业、客户、集团等维度设置明确的集中度限额,防止各板块投资组合风险的过度集中。投行业务不计入单一板块的投资规模。

以下主体可适度突破上述单一板块集中度限制:(1)主权类、准主权类(含省级地方政府、铁路总公司等)及银行类机构;(2)我行认可的外部评级机构评定主体评级AAA级的国资委直属中央企业;(3)国有控股的地市级以上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领域投融资主体。

(二)市场风险(含信用利差风险)管理要点

金融市场业务总体上应遵循“适度承担”的市场风险管理策略,本行自营及代客投资业务均须遵循本部分要求,其中:

1、境内债券市场

一般利率风险管理方面,在保障流动性需要的前提下,基于对利率走势的前瞻性研判,可通过适度承担利率风险获取收益。但同时,虽然2016年货币环境有可能继续维持整体宽松态势,但本行应对利率的短期波动及趋势性

扭转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市场趋势研究分析,结合压力测试等工具,合理控制利率风险敞口(包括久期、DV01等),密切关注及防范利率短期大幅波动或趋势扭转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同时,自营及代客债券投资业务均应审慎开展以扩大价值波动为目的的杠杆性操作,包括回购融资、衍生交易、劣后级结构化投资等。

信用利差风险方面,2016年的信用债投资应坚持审慎稳健的信用风险偏好,增量信用债配置应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追求盈利性;存量信用债组合应坚决压缩退出潜在高风险领域,结合内外部形势不断优化风险敞口结构。

?自营债券方面(不含交易账户),信用债在我行认可的评级机构的外部评级应不低于AA级,且AA级

及以下债券在信用债总量中的占比不高于20%。同

时,我行自营持有的城投债对应政府层级应不低于

地市级。

?代客债券方面,信用债的外部主体评级应不低于AA-级、债项评级应不低于AA级。

?自营及代客债券投资,限制进入严重产能过剩行业及疑似僵尸企业。

在增信主体对融资方提供无条件不可撤销全额增信支持(包括融资保函、备用信用证、连带责任担保等)前提下,可将增信主体作为准入管理依据。

境外债券投资参见“境外金融资产”部分。

2、外汇市场(含黄金)

银行账户原则上不持有外汇敞口,可在限额内开展货币掉期交易进行流动性管理。同时,银行账户应加强汇率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完善汇率风险指标体系和限额;定期开展汇率风险压力测试,充分考虑极端市场条件下汇率风险敞口的损失情况。

交易账户维持“审慎适度”的限额策略,在限额内可开展人民币/美元及国际主要货币对之间的即期、远期和掉期交易,以及外汇期权交易。

3、资本市场

代客资产管理业务可在依法合规、审慎把握投资风险的前提下适度参与资本市场投资,包括股票及非上市股权相关投融资;探索完善投贷联动模式,支持高端客户的股权融资及并购重组。相关风险管理要点包括:

?代客股票投资(含打新、定增及二级市场):自主管理的,应建立配套的内控机制及投研、交易团

队,设定可投股票选择标准,对于持仓股票须逐日

盯市监测及止损;委托投顾管理的,应严格遴选及

有效监测投顾机构投资情况。

?量化策略投资:在确保监管合规、严格限定总敞口的前提下,可通过优选投顾以MOM或FOF方式开展

量化策略投资。

?股票结构化投资:详见“结构性产品风险管理指引”部分。

?股权质押或回购项目:一是严格审核融资主体及融

资用途的合法合规性,融资用途涉及并购的须审慎

评估潜在风险;二是优选标的股票,从发行主体资

质及财务状况、市场流动性、持股集中度、质押及

回购集中度、估值水平合理性、重大负面因素等方

面严格设定标的股票准入标准;三是审慎设置质押

率、预警线及平仓线,并结合逐日盯市及保证金/

抵押品动态补充机制,确保必要的安全边际。

?非上市股权投资:对于实质承担权益价值波动风险的,应在有效建立内控机制、严格限定总敞口的前

提下,遴选符合国家政策导向、资质优良的投资标

的适度参与;对于名股实债类的非上市股权投资,

遵循前述信用违约风险管理相关内容。

(三)操作风险管理要点

遵循“重大操作风险零容忍”的原则,严控金融市场业务操作风险,要点包括但不限于:

?严格控制法律合规风险。各类金融市场业务使用的业务合同文本,应按我行相关规定提交法律合规部

门进行审核。

?严格控制全流程的操作风险。金融市场业务一般具有金额大及时效性高的特点,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及

严格控制其操作风险,特别是对于尽职调查、额度

启用、协议签署、印章管理、核保核押、划款审

核、用途监控及投后管理等关键环节,必须制定详

细的操作规程、严格执行相关内控程序,确保必要

的制衡及监控。

二、特定领域风险管理要点

(一)涉及多个项目的投资基金

本指引中“涉及多个项目的投资基金”具备以下特征:创设一家类基金实体(法律形式包括公司制、有限合伙制或契约制等),该实体可针对一个以上的具体项目进行债权或股权融资,并通过项目相关收入或第三方转让等形式实现退出。

其风险管理要点包括:

1、基金应具备严格的投向限制及规范的投资决策机制,并应定期向投资者提供投资明细台账及风险状况。

2、原则上,对于我行自营及代客资金在基金所占份额超过25%(含)的,我行应在基金投决会中有投票权;超过50%(含)的,我行应在基金投决会中有一票否决权;其他情况下,基金应在项目实际投放前,将相关投放资料(包括项目可研、尽职调查报告等)报备我行。基金投向中一旦可涉及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则我行原则上应具有事前决策参与权或否决权。

3、基金对项下子项目的投资应适度分散,原则上单个项目占比不应超过30%。

4、基金所投放资金,一般情况下不得作为其他结构性投资产品中的劣后级资金;如有特殊情况,应在基金创设前作为重大事项向投资决策机构专门揭示,在获得投资决策机构明确批准后方可开展。

5、基金如采取结构化安排,须严格防范通过资金投向劣后级投资人自身或其关联主体等方式,导致劣后级资金被变相抽走、优先级资金内部增信悬空的情形。

对于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领域投资基金,可不受上述第2、3款的限制。

(二)结构性产品

在风险回报合理、基础资产及交易结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发展结构性产品投资,并合理控制敞口及集中度。结构性产品包括股票或股权结构化、场外非标债权/债券的结构化投资、以及公募及私募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等。除代客投资的公募证券化产品以外(代客投资的公募证券化产品适用债券投资相关规定),我行自营及代客持有的结构性产品均需符合本部分管理要求,其风险管理要点包括:

?自营业务仅可投资结构性产品的优先级份额,代客业务可在保证充足劣后级厚度等风险缓释措施前提

下,审慎开展中间层投资。

?自营投资的结构性产品,均应由我行认可的评级机构进行评级,且债项评级应不低于AA级。

?严格遴选基础资产:自营投资的结构性产品,其基础资产限定为债券和非标债权,其中非标债权仅限

于以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或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为

原始权益人的信贷类资产,债券仅限于外部评级AA

级(含)以上;代客投资的结构性产品,其基础资

产可包括债券、非标债权、权益性工具等。

?严格控制杠杆水平:基础资产为非标债权的,劣后级的厚度原则上应不低于以下两项的较高者——10倍的外部评估违约率、资产池总体规模的10%;代客资产管理业务的资产证券化投资可适度突破此限

制。基础资产为债券的,最大杠杆倍数不得超过10倍。基础资产为股票的(仅针对代客业务),最大杠杆倍数原则上不超过3倍。其中:最大杠杆倍数=(1+正回购或质押融资或衍生工具可放大的最大百分比)/劣后级百分比。

?严格控制集中度:基础资产为债券的,单一发行人及单一债券持仓量原则上均不超过资产池的10%,且不超过该发行人债券发行总量的20%,对于代客资产管理业务可予以适度放宽;基础资产为股票的,持有单家公司股票原则上不超过资产池的20%(定增及市值管理项目不受此款限制)。

?严格把握流动性标准:基础资产为债券的,其债券组合应具备良好的流动性,原则上低流动性券种

(如PPN、AA级及以下债券等)占比应不超过劣后级的厚度,对于代客资产管理业务可予以适度放

宽;基础资产为股票的,应确保股票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结构化产品不得开展套保目的以外的衍生产品交易。

(三)衍生产品

本行仅限开展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交易,但对于

自营交易账户和代客资产管理业务可适度开展非套期保值

目的的衍生交易。

产品品种方面,自营及代客业务原则上均不得交易场

外复杂衍生产品。其中:对于自营投资部分,银行账户可

开展IRS、CCS、外汇掉期交易,及其他总行批准开展的衍

生交易品种;交易账户可开展IRS、CCS、外汇期权、外汇

远掉期交易,及其他总行批准开展的衍生产品交易。

(四)境外金融资产

本行应在有效了解相关法律环境、监管环境及市场环

境的前提下,在国别风险限额内,在明确经营授权、配备

专业人员及健全内控机制的基础上,审慎开展境外金融资

产的自营及代客投资。

境外金融市场业务限定为以下范围:

1、境内机构在境外(含离岸)市场发行的债券

?同境内债券发行人的准入要求。如境内发行人无境内评级机构的外部评级,仅在境外(含离岸)市场发行,

则需满足金融市场业务一般法人客户的内部评级准

入要求。

2、境外机构发行的债券

?投资级外国政府主权债:西方七国集团(G7)所涉及国家,包括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加

拿大、意大利;以及我行海外分行所在国家及地区

的外国政府主权债。

?投资级国际机构债:国际组织及多边开发银行发行的债券。

?投资级境外银行债券: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发行的优先级债券。

?境外其他投资级债券(即非主权、非银行债券):我行海外分行所在国家及地区的机构发行的债券。

?国内外部评级AAA级大型央企的全资子公司发行的非投机级债券。

在增信主体对融资方提供无条件不可撤销全额增信支持(包括融资保函、备用信用证、连带责任担保等)前提下,可将增信主体作为准入管理依据。

3、同业授信投向政策中允许开展的其他境外业务。

(五)委托投顾业务

我行委托投顾类产品(包括基金类产品、专户产品、他行理财产品等)风险管理要点包括:

?投顾选择标准应公开透明,从机制上杜绝利益输送。我行所选择的投顾机构应具备良好的信誉及资

质、优秀的历史投顾业绩、健全规范的内控机制,

投顾团队的人员配备合理且具有良好的专业水准和

历史业绩。

?合理把握投顾机构集中度,避免投资敞口的过度集中,对单一投顾机构的委托投资规模原则上不超过

100亿。

?我行必须能够及时掌握投顾机构所投资的最终资产情况,并应保障充足的信息粒度。

?对投顾机构应设置监测、定期评价及退出机制。对于净值型投顾产品应设置预警及止损机制。

?投顾产品原则上应由我行进行托管。

金融风险管理整理

金融风险管理整理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名词解释 1.接触传染机制:由于金融活动的经济主体之间存在的密切而复杂的债权债务关 系或业务联系,一是某个经济主体因金融风险遭受巨额损失以至于不能保持其流动性,必然通过资金或业务联系影响到其他经济主体,单个或局部的经济困难可能演变为全局性的金融动荡。 2.区域金融协同监管:指在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加强区域内各国金融运作和监管 的配合协调,鼓励区域成员进行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鼓励国家当局高度重视来自区域监督的信息。 3.金融风险管理制度化:现代金融风险管理在组织制度上越来越严密,形成了由 金融机构发董事会及其高级经理直接领导的、以独立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与各个业务部门紧密联系的内部风险管理系统。 4.金融风险管理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一方面使金融主体可以在全球范围内 建立最优的投资组合,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风险管理的复杂性,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风险管理,无论在风险来源和性质上,还是在风险管一技术上都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种趋势下,要求金融机构更加注意综合衡量和管理在全球范围内的风险承担,系统防范在世界任何地方可能发生的不利事件。 5.银行危机处理:为了保护公共利益,维护公众信心,保持银行体系稳定,监管 当局建立了一系列银行危机处理制度,以便将银行可能破产倒闭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6.金融风险监管体制:是指金融风险监管的职责划分与权力分配的方式和组织制 度。

7.关系人贷款:指商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董事、监事、管理人员、信贷业务人员 及其亲属,以及这些人员投资或者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所发放的贷款,关系人货款容易造成银行贷款失误,形成不良贷款。 8.金融安全网:为了保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患于未然,当某个或某些金融 机构发生一些问题时,动员各种力量,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其危机向其他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体系扩散和蔓延,这样的保护体系可以形象的比喻为“金融安全网”(financial safety net)。 9.证券自营业务风险:指证券公司在自营业务中产生的各种风险,其风险来源既 有一般性投资风险,也有机构投资风险,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主要有投资对象风险、交易方式风险、企业风险、市场风险。 10.安全作业区:指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的审查和 评价,从而为并购活动设计出的一个可抗衡风险的并购活动区域。 11.保险投资:保险投资指保险公司在组织经济补偿过程中,将积聚的各种保险资 金加以运用,使资金增值的活动。 12.保险产品定价:指保险公司根据以往的数据和经验,并且考虑预期经营成本和 预计损失等因素,综合考虑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双方利益后对保险费率的厘定,即对保险产品进行定价。 13.信用等级转换率:指借款人本年度的信用等级在一下年度里(该信用级别水 平)发生转换的概率,这个概率可以衡量借款人由于信用等级下降所带来债务价值变动的信用风险。(P250) 14.信用经理人:指摩根依据信用度量值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思路设计出的以微软 公司视窗95或NT为平台的软件产品,通过这一软件人们可以对信用产品的信用风险进行科学地度量。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银监发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本定义所指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第四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实施监督检查,评价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第二章操作风险管理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指引要求,建立与本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缓释操作风险。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形式不要求统一,但至少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一)董事会的监督控制; (二)高级管理层的职责; (三)适当的组织架构;

(四)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方法和程序; (五)计提操作风险所需资本的规定。 第六条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将操作风险作为商业银行面对的一项主要风险,并承担监控操作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最终责任。主要职责包括: (一)制定与本行战略目标相一致且适用于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总体政策; (二)通过审批及检查高级管理层有关操作风险的职责、权限及报告制度,确保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决策体系的有效性,并尽可能地确保将本行从事的各项业务面临的操作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三)定期审阅高级管理层提交的操作风险报告,充分了解本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总体情况、高级管理层处理重大操作风险事件的有效性以及监控和评价日常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四)确保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缓释操作风险; (五)确保本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接受内审部门的有效审查与监督; (六)制定适当的奖惩制度,在全行范围有效地推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地建设。 第七条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层负责执行董事会批准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总体政策及体系。主要职责包括:

信用卡风险管理策略

浅析信用卡风险管理策略 2007.02.06 09:10 作者: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徐斌来自:《银行卡受理市场》从2003年起,信用卡已成为国内几乎所有发卡行重点发展的信用卡产品。为了抢占先机、拓展市场份额,各家发卡银行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上演了一幕幕抢占市场的“信用卡大战”。在信用卡的产品推广中,各家发卡银行必然会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制定出不同的产品战略,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开办信用卡业务的开始,即应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做到“未雨绸”,则是各发卡银行所要共同采取的策略。 一、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种类 分清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种类,是防范和控制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前提,只有对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种类进行准确的界定,才能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风险防范策略,进而实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一般来讲,信用卡的风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信贷风险,二是欺诈风险。 (一)信贷风险 信用卡的信用消费与一般消费信贷业务,既有共性也有特性。所谓共性,即信用卡和一般消费信贷都是客户使用发卡银行或放贷银行核批的信用额度,对自身消费行为的一种支付。只要是在批准的信用额度内用款,客户就会得到银行的支付保障。但是,信用卡作为个人消费信贷的一种方式,更多的品种特性则表现在与一般消费信贷的区别方面。 信用卡比一般消费信贷更为灵活、简便,更能满足客户经常性的消费需要,给客户以随机性支付的保障。作为发卡银行,在向持卡人提供这些优惠、便利信贷方式的同时,其背后总是要隐含着相应的信贷风险。 1.无抵押贷款的隐含风险。 与其他个人消费信贷相比,信用卡是一种无抵押贷款,持卡人在申请信用卡时,没有向发卡银行提供任何资产抵押,因此,持卡人财务出现问题时,发卡银行不可能通过变卖抵押品偿债。因此在申请表上发卡银行要求客户填写他现有使用的银行及信贷产品,目的就是要评估申请人是否财政健全及是否已拥有过多的无抵押信贷款项。在进行信贷评估时审批员需小心及留意申请人的综合理财情况。 2.循环贷款的隐含风险。 由于信用卡是弹性还款方式,持卡人可选择部分或全部还款,只要是持卡人按最低还款额如期还款,且贷款的数额又未超过发卡银行核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就可以继续用卡消费。又因发卡银行对持卡人最低还款之外的大部分欠款没有一个固定的回收时间,持卡人的财务状况又随着时间及其经济活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从贷款的角度看,时间愈长信贷风险愈高。通常如恶意透支及不还款,在发卡初期的6至12个月已可以观察。所以当一个信用卡客户与发卡银行拥有越长的交易流水,银行就有更多他的过往纪录,如消费类型、额度使用率、还款习惯等,可以参考。一些有长久时间,准时还款,使用循环功能的客户,我们应把他们视为良好客户。在一个成熟的市场,利息收入往往占据了收入来源的绝大部分。

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风险管理制度模版

23 xxx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市场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xxx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我行”)市场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法所指的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 第三条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包括黄金)、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分别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利率风险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

第四条市场风险管理是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市场风险的全过程。市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将市场风险控制在我行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内,实现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的最大化。 各部门要充分识别、准确计量、持续监测和适当控制所有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的市场风险,确保在合理的市场风险水平下安全、稳健经营。确保所承担的市场风险水平与其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和资本实力相匹配。 为了确保有效实施市场风险管理,将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与我行的战略规划、业务决策和财务预算等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机结合。 第二章市场风险管理 第五条我行建立与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完善的、可靠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如下基本要素: (一)股东会和经营管理层的有效监控; (二)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三)完善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 (四)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独立的外部审计; (五)适当的市场风险资本分配机制。 第六条实施市场风险管理过程中,要适当考虑市场风险与其他风险类别,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

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 管理指引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XXXX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2016年版) 第一部分总体背景及管理原则 一、总体背景 本指引所指金融市场业务,涵盖资管业务、同业业务、资金业务、投行业务、贵金属业务五大非信贷板块。截至2015年末,我行金融市场业务的总体规模已经全面超出表内外信贷业务规模,在整体收入及利润贡献中亦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领域为例,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业务已经成为银行在该领域的主流金融服务模式。 同时,从当前可比同业的整体资产配置结构来看,金融市场业务规模均已超出甚至大幅超出信贷规模,金融市场业务在整体资产及收入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趋势下各商业银行策略选择的趋同性,金融市场业务成为衡量各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领域。2015年中报数据显示,招商、中信、兴业、民生、浦发、平安六家同业的金融市场业务(资金+同业+资管+贵金属)较信贷业务的相对规模的均值为,即金融市场业务规模为贷款规模的倍,倍数最高的为兴业银行(),最低的为中信银行(),我行为,略高于可比同业均值。 随着金融脱媒及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金融市场业务必将成为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抓手,但同时,金融市场

业务投资谱系的多元化及投资结构的复杂化,使得其中蕴含的潜在风险亦不容忽视,债券及非标债券违约、金融市场波动均对金融市场业务投资安全提出了挑战。 基于以上背景,总行针对金融市场业务制定了全行统一的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本指引”),以进一步明确及传导整体风险偏好,确保非信贷板块与信贷板块风险偏好的一致性,引导金融市场业务健康稳健发展。本指引覆盖自营及代客项下的各类非信贷投融资业务,我行金融市场业务条线各部门所出台的各项管理办法及制度,均须符合本指引相关要求。 二、风险管理原则 本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紧密围绕系统性风险管理的主线,遵循“风险隔离、偏好一致暨统一授信、投资穿透、风险分散、杠杆适度、自主管理、有效内控、统分结合”的核心管理原则。 (一)风险隔离原则。一是要作好不同性质金融市场业务的有效隔离,包括自营业务与代客业务隔离、自有业务与托管资产隔离等;二是要严格防范各类外部输入型风险,尤其是针对承销、代销、参股、投顾、托管、冠名等情形,应特别防范因声誉风险而可能被迫承担非契约义务所引起的风险。 (二)偏好一致暨统一授信原则。偏好方面,须体现全行信用风险策略的协同性与一致性,类信贷金融市场业务的准入标准原则上与我行自营授信保持一致(代客资产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维护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外资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适用本指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邮政储蓄机构以及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参照本指引执行。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法律、规则和准则,是指适用于银行业经营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经营规则、自律性组织的行业准则、行为守则和职业操守。 本指引所称合规,是指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和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 本指引所称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本指引所称合规管理部门,是指商业银行内部设立的专门负责合规管理职能的部门、团队或岗位。 第四条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商业银行应综合考虑合规风险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其他风险的关联性,确保各项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一致性。 第五条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框架,实现对合规风险的有效识别和管理,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确保依法合规经营。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并将合规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 合规是商业银行所有员工的共同责任,并应从商业银行高层做起。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确定合规的基调,确立全员主动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等合规理念,在全行推行诚信和正直的职业操守和价值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合规意识,促进商业银行自身合规和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 第七条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实施监管,检查和评价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第二章合规管理职责

信用卡风险管理

图2和图1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图2统计的是使用信用卡超前消费,但逾期半年后仍未还款的信贷总额。根据图中数据来看,2008年至2011年逾期信贷规模有所起伏,尽管在2010年第二季度出现降低的趋势,但总体上还是保持增长。信用卡在当今社会具有较高的保有量,较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短期资金需求,如果没有超过还款期发卡机构不得对消费情况和资金流向进行监管,导致信用卡面临较大的逾期风险,随着逾期资金规模的扩大,发卡银行的流动资金不断减少,给发卡银行带来较大的运营压力。 6.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定义 信用卡风险管理是发卡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这一业务工作量大且较为复杂,发卡机构在加快信贷资金流出的同时,也要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确保信贷资金能够安全收回。信用卡是银行获取收益的重要渠道,通过提供定期资金使用服务,并要求消费者为此支付一定的资金使用成本。信用卡具有明显的信贷特征,必然面临着资金损失的潜在风险,所以要对信用卡风险进行明确,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管理。关于信用卡风险的定义前文已经有所提及,是指银行在提供信用卡服务的同时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能够对银行正常运营造成一些不利影响,但风险与收益往往是同等存在,我们要对信用卡风险进行科学定量风险,最大程度上减少信用卡风险的不利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规避。 7.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作用 1.7.1 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膨胀,对信用卡这一支付工具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信用卡消费成为极为普遍的消费习惯,而且近年来发卡机构不断加大推广力度,导致信用卡数量急剧增长,对普通消费者的影响力持续提升。虽然信用卡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发卡机构也从中获取了大量收益,但信用卡风险问题频出,对银行平稳运营造成一定影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信用卡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相关管理制度规范仍然不够健全,很多行为并没有被明确制止,导致这一行业出现众多乱象。商业银行在利益驱使下,盲目扩大信用卡发行规模,实行大量的优惠政策,为消费者提供过高的透支额度,导致出现大量的超前消费行为。而且信用卡管理技术水平不高,部分银行信息系统不健全,难以对各类风险进行预测防范。各大商业银行之间存在信息沟通障碍,难以实现资源共享的效果,而且部分消费者缺乏诚信意识,对商业银行提供的资金长期无法偿还,由此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发展信用卡业务的同时必须强化风险管理,尽量减少不良信贷数量,确保商业银行能够正常运转。 二.我国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问题的分析 2.1 我国银行信用卡风险问题凸显 根据相关统计结果,在2015年第三季度时,国内信用卡消费资金在银行卡消费总量中占比为31%,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53%,而2006年占比仅为3.1%,可见其发展速度极为迅猛。信用卡在拉动消费增长上具有重要作用,在2015年第三季度时,信用卡消费资金在GDP中占比为24%,而2006年仅有1.1%,表明信用卡能够有效拉动内需,促进消费量增长。与此同时,信用卡风险

风险管理与金融机构课后附加题参考答案(中文版)

风险管理与金融机构第四版 约翰·C·赫尔 附加问题(Further Problems)的答案

第一章:导论 . 假设一项投资的平均回报率为8%,标准差为14%。另一项投资的平均回报率为12%,标准差为20%。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为。制作一张类似于图的图表,显示两项投资的其他风险回报组合。 答:第一次投资w1和第二次投资w2=1-w1的影响见下表。可能的风险回报权衡范围如下图所示。 .

市场预期收益率为12%,无风险收益率为7%。市场收益率的标准差为15%。一个投资者在有效前沿创建一个投资组合,预期回报率为10%。另一个是在有效边界上创建一个投资组合,预期回报率为20%。两个投资组合的回报率的标准差是多少 答:在这种情况下,有效边界如下图所示。预期回报率为10%时,回报率的标准差为9%。与20%的预期回报率相对应的回报率标准差为39%。 . 一家银行估计, 其明年利润正态分布, 平均为资产的%,标准差为资产的2%。公司需要多少股本(占资产的百分比):(a)99%确定其在年底拥有正股本;(b)%确定其在年底拥有正股本忽略税收。 答: (一)银行可以99%确定利润将优于资产的或%。因此,它需要相当于资产%的权益,才能99%确定它在年底的权益为正。 (二)银行可以%确定利润将大于资产的或%。因此,它需要权益等于资产的%,才能%确定它在年底将拥有正权益。 . 投资组合经理维持了一个积极管理的投资组合,beta值为。去年,无风险利率为5%,主要股票指数表现非常糟糕,回报率约为-30%。投资组合经理产生了-10%的回报,并声称在这种情况下是好的。讨论这个表述。

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指引[2020年最新]

XXXX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部分总体背景及管理原则 一、总体背景 本指引所指金融市场业务,涵盖资管业务、同业业务、 资金业务、投行业务、贵金属业务五大非信贷板块。截至2015年末,我行金融市场业务的总体规模已经全面超出表内外信 贷业务规模,在整体收入及利润贡献中亦发挥了不可或缺的 作用。以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领域为例,随着地方政府债务 管理的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业务已经成为银行在该领域的 主流金融服务模式。 同时,从当前可比同业的整体资产配置结构来看,金融市场业务规模均已超出甚至大幅超出信贷规模,金融市场业 务在整体资产及收入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亦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趋势下各商业银行策略选 择的趋同性,金融市场业务成为衡量各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 领域。2015年中报数据显示,招商、中信、兴业、民生、浦 发、平安六家同业的金融市场业务(资金+同业+资管+贵金属)较信贷业务的相对规模的均值为 1.52,即金融市场业务 规模为贷款规模的 1.52倍,倍数最高的为兴业银行(2.51),最低的为中信银行( 1.04),我行为XXX,略高于可比同业均值。 随着金融脱媒及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金融市场业务必将成为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抓手,但同时,金融市场业务

投资谱系的多元化及投资结构的复杂化,使得其中蕴含的潜 在风险亦不容忽视,债券及非标债券违约、金融市场波动均 对金融市场业务投资安全提出了挑战。 基于以上背景,总行针对金融市场业务制定了全行统一 的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本指引”),以进一步明确及传导整体风险偏好,确保非信贷板块与信贷板块风险偏好的一 致性,引导金融市场业务健康稳健发展。本指引覆盖自营及 代客项下的各类非信贷投融资业务,我行金融市场业务条线 各部门所出台的各项管理办法及制度,均须符合本指引相关 要求。 二、风险管理原则 本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紧密围绕系统性风险管理的主线,遵循“风险隔离、偏好一致暨统一授信、投资穿透、风险分散、杠杆适度、自主管理、有效内控、统分结合”的 核心管理原则。 (一)风险隔离原则。一是要作好不同性质金融市场业 务的有效隔离,包括自营业务与代客业务隔离、自有业务与 托管资产隔离等;二是要严格防范各类外部输入型风险,尤 其是针对承销、代销、参股、投顾、托管、冠名等情形,应 特别防范因声誉风险而可能被迫承担非契约义务所引起的 风险。 (二)偏好一致暨统一授信原则。偏好方面,须体现全 行信用风险策略的协同性与一致性,类信贷金融市场业务的 准入标准原则上与我行自营授信保持一致(代客资产管理可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 (第2次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到期债务支付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可以分为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融资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的情况下,无法有效满足资金需求的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深度不足或市场动荡,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资金的风险。 第四条流动性风险管理是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全过程。商业银行应当坚持审慎性原则,充分识别、有效计量、持续监测和适当控制在各个业务环节中的流动性风险,确保商业银行无论在正常经营环境中还是在压力状态下,都有充足的资金应对资产的增长和到期债务的支付。 第五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实施监督管理。银监会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手段,督促商业银行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架构,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维持充足的流动性水平以满足各种资金需求和应对不利的市场状况。当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缺陷或者出现流动性风险时,银监会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流动性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 第二章: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第六条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应当与本行总体发展战略和整体风险管理体系相一致,并与本行的规模、业务性质和复杂程度等相适应。商业银行实施流动性风险管理,应适当考虑流动性风险与其他风险的相关性,并协调流动性风险管理与其他类别风险管理

我国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517886822.html, 我国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作者:孙巧寅 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9期 【摘要】我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行了第一张信用卡,在这之后我国的银行信用卡业务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银行业务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逐步成为各个商业银行之间进行竞争的重要手段,在人民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使用信用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当然刺激了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以及规模的扩大,但同时商业银行在开展信用卡业务时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本文基于此种观点,对我国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此提供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 引言 自从1985年发行第一张信用卡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发展至今,信用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拓展自身业务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信用卡业务对于商业银行自身竞争力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此种发展背景之下,商业银行针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纷纷积极拓展相关业务,开展信用卡营销服务,信用卡业务产生的利润也随之逐年上升。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巨大的利润促使下,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规模不断扩大,然而也同时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由此,银行信用卡的不良发卡比率呈现上升状态,随之而来的就是商业银行信用卡的风险不断提高,为信用卡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在此种背景下,如何在保证行业发展不受影响的同时,控制信用卡风险在合理范围内,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以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成为了商业银行获得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此种观点,对我国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建议:提高对于风险的应对能力;提高对于风险的预警能力;促进部门之间团结合作,加强沟通,以期为此提供借鉴。 一、商业银行信用卡的风险种类 商业银行信用卡的风险种类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欺诈风险、操作风险三大类。 (一)信用卡的信用风险 在此种风险种类下,商业银行信用卡涉及的两大主体成为了其主要来源,即银行卡使用人以及银行。首先,在信用卡行业内部,银行在收到信用卡办理申请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对申请人的收入信息以及经济水平进行核查,并且对其还款能力做出一定的预估,在必要的情况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主要职责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主要职责 风险管理部主要职责 1、在行领导的领导下,负责全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合规性风 险的管理丄作。2、拟定风险管理政策与程序,经批准后公布实施。根据实施情况定期检讨和修订,并组织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对各业务单位制定的具体业务流程和指引进行检查,对其中不符合风险管理政策与程序规定的提出修改意见,反馈给有关单位修订。 3、制定、跟踪并完善全行性的信贷政策、风险管理制度和办法,以及信贷决 策规则和流程,拟订信贷业务审批权限。 4、负责全行信贷产品管理的调研、审批和相关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完善工作。 5>负责对分支行风险管理部门的管理、考核与业务指导,负责对分(支)行信 贷业务的现场和非现场检查,负责对分(支)行放款审核中心的管理丄作,负责全行贷款风险分类的核查和管理匸作。6、负责对总行公司业务部授信管理处及风险经理在整体职责履行方面进行评价、监督检查和考核,并参与授信管理处负责人及风险经理的选聘工作。 7、负责对信贷审批工作的后评价。 8、编制、汇总各类风险管理报告,按照规定及时向行长办公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汇报。负责提供监管机构、评级机构及其他单位所要求的银行风险管理信息。负责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关联交易委员会、预警委员会安排的日常工作。 9、负责全行信贷资产组合管理,包括测量组合的风险;对行业、目标客户、现有客户等进行研究,编制研究报告,拟定我行信贷组合战略方案;分析信贷组合绩效。

10、负责建立和维护公司客户信贷风险评级体系及定价模型,负责CECM系统和个贷系统管理。11、负责统筹对零售授信管理中心和实施正式方案分行的对公授信管理中心的管理。12、负责全行信贷风险管理培训,建立信贷人员的准入与资格认证制度。 说明: 1 1、法律合规部已不再作为我部二级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其负责全行合规性风险的管理丄作,故以上职责中合规性风险管理(第1条)不再为我部职责。 2、根据行办会相关决议,授信后管理职责山公司部调整到风险管理部,根据新分工以上第6条调整为:负责组织、监督、检查分行的授信后管理工作,负责向银行管理层及时汇报全行授信后管理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作建议,通报监督、检查情况及发现的各种问题。 总行风险管理部处室职能划分 综合规划处职责: 负责协助总经理室草拟全部的工作总结及规划,监督全部工作计划(年度、季度和月度)的执行情况;全行风险管理机构的考核和人员的管理;总行风险报告的草拟和意见反馈,全行风险报告体系的管理工作;全行的拨备预算、记帐等相关管理工作;按规定向银监会定期报送存贷款、不良贷款等报告;本部门的行政事务。 风险政策处职责: 依据莆事会制定的风险管理战略,负责组织草拟及维护全行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管理的政策、制度和程序;审核各部门提交的与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相关文件; 根据风险核准制进行新产品的风险审核;全行操作风险的统筹组织。 风险监控处职责:

XX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XXXX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2016年版) 第一部分总体背景及管理原则 一、总体背景 本指引所指金融市场业务,涵盖资管业务、同业业务、资金业务、投行业务、贵金属业务五大非信贷板块。截至2015年末,我行金融市场业务的总体规模已经全面超出表内外信贷业务规模,在整体收入及利润贡献中亦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领域为例,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业务已经成为银行在该领域的主流金融服务模式. 同时,从当前可比同业的整体资产配置结构来看,金融市场业务规模均已超出甚至大幅超出信贷规模,金融市场业务在整体资产及收入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趋势下各商业银行策略选择的趋同性,金融市场业务成为衡量各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领域。2015年中报数据显示,招商、中信、兴业、民生、浦发、平安六家同业的金融市场业务(资金+同业+资管+贵金属)较信贷业务的相对规模的均值为1.52,即金融市场业务规模为贷款规模的1。52倍,倍数最高的为兴业银行(2。51),最低的为中信银行(1。04),我行为XXX,略高于可比同业均值。 随着金融脱媒及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金融市场业务必将成为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抓手,但同时,金融市场业务

投资谱系的多元化及投资结构的复杂化,使得其中蕴含的潜在风险亦不容忽视,债券及非标债券违约、金融市场波动均对金融市场业务投资安全提出了挑战。 基于以上背景,总行针对金融市场业务制定了全行统一的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本指引”),以进一步明确及传导整体风险偏好,确保非信贷板块与信贷板块风险偏好的一致性,引导金融市场业务健康稳健发展.本指引覆盖自营及代客项下的各类非信贷投融资业务,我行金融市场业务条线各部门所出台的各项管理办法及制度,均须符合本指引相关要求. 二、风险管理原则 本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紧密围绕系统性风险管理的主线,遵循“风险隔离、偏好一致暨统一授信、投资穿透、风险分散、杠杆适度、自主管理、有效内控、统分结合"的核心管理原则。 (一)风险隔离原则。一是要作好不同性质金融市场业务的有效隔离,包括自营业务与代客业务隔离、自有业务与托管资产隔离等;二是要严格防范各类外部输入型风险,尤其是针对承销、代销、参股、投顾、托管、冠名等情形,应特别防范因声誉风险而可能被迫承担非契约义务所引起的风险。 (二)偏好一致暨统一授信原则。偏好方面,须体现全行信用风险策略的协同性与一致性,类信贷金融市场业务的准入标准原则上与我行自营授信保持一致(代客资产管理可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商业银行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商业银行、外资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 - 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 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包括黄金)、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分别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利率风险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 前款所称商品是指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某些实物产品,如农产品、矿产品(包括石油)和贵金属(不包括黄金)等。

第四条市场风险管理是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市场风险的全过程。市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将市场风险控制在商业银行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内,实现经风险调整收益率的最大化。 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识别、准确计量、持续监测和适当控制所有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的市场风险,确保在合理的市场风险水平之下安全、稳健经营。商业银行所承担的市场风险水平应当与其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和资本实力相匹配。 为了确保有效实施市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当将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与全行的战略规划、业务决策和财务预算等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机结合。 第五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水平和市场风险管理进行监管。中国银监会应当督促商业银行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类市场风险。 第二章市场风险管理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指引要求,建立与本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完善、可靠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如下基本要素:(一)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监控; (二)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三)完善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

风险管理与金融机构复习整理

风险管理与金融机构 一、名词解释20 二、填空12 三、选择20 四、简答20 五、计算题28 第一章 1、风险偏好 是指为了实现目标,企业或个体投资者在承担风险的种类、大小等方面的基本态度。风险就是一种不确定性,投资实体面对这种不确定性所表现出的态度、倾向便是其风险偏好的具体体现。 2、风险的种类 3、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 R=a+BR M+e R代表投资资产的回报;R M代表市场投资组合的回报;a和B都是常数;e是指回归误差;e项为随机变量。BR M为系统风险,此项为市场投资组合回报的某种倍数;e为非系统风险,此项与市场投资组合的回报无关。 4、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E(R)=R F+B[E(R M)-RF] 5、股票分析的方法 6、买空卖空的定义 买空,是指投资者用借入的资金买入证券。卖空,是指投资者自己没有证券而向他人借入证券后卖出。

第二章 1、场外交易市场、交易所交易市场 称柜台交易或店头交易市场,指在交易所外由证券买卖双方当面议价成交的市场。它没有固定的场所,其交易主要利用电话进行,交易的证券以不在交易所上市的证券为主。 证券交易所有严密的组织管理机构,只有交易所的会员才能在市场内从事交易活动,投资者则必须通过会员经纪人进行交易。 2、IPO 当一家非上市公司想上市,其发行的股票被称为首次公开发行。这些股票的上市一般是通过非包销形式。投行设定的价格一般会低于市场价格。 3、荷兰式拍卖 在一个常规的IPO发行过程中,发行公司要提供一个招股说明书并进行路演,购买股票的客户要注明自身想买入股票的价格和数量,股票首先卖给提供最高索取价的客户,然后卖给提供次高索取价的客户,并依次类推,直到股票全部售完为止。全部成功中标这所得到的最后价格为将所有股票分配完时最后投标者所提供的最低投标价格。 4、银行权益资本的计算 5、做市商 是指在证券市场上,由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证券经营法人作为特许交易商,不断地向公众投资者报出某些特定证券的买卖价格(即双向

某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方案计划政策

XX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政策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健全XX银行(以下简称本行)市场风险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保证本行市场风险管理的有效实行,依据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并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政策。 第二条本政策所称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第三条市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将市场风险控制在本行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内,实现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的最大化。 第二章市场风险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本行应当充分识别、准确计量、持续监测和适当控制所有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的市场风险,确保在合理的市场风险水平之下安全、稳健经营。 第五条本行所承担的市场风险水平应当与本行的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和资本实力相匹配。 第六条为确保有效实施市场风险管理,本行将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与全行的战略规划、业务决策和财务预算等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并与本行总体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相匹配。 第七条本行的资本分配应根据董事会确定的资本总额及分配办法,

核定市场风险的资本分配总量,并在本行承担市场风险的业务中进行合理分配。 第三章市场风险管理的治理结构 第八条本行应建立与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完善的、可靠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 本行市场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相关实施部门。 第九条董事会承担对市场风险管理实施监控的最终责任,确保全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类市场风险。具体职责包括: (一)审批市场风险管理战略、政策和程序,确定全行可以承受的市场风险水平; (二)督促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措施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市场风险; (三)定期获得并审阅关于市场风险性质和水平的报告; (四)监控和评价市场风险管理的全面性、有效性以及高级管理层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情况。 董事会可授权其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上全部或部分职能。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就承担的相关职能定期向董事会报告。 第十条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情况。

金融市场风险

(一)金融市场风险的定义 金融市场风险是指基础金融变量(如利率、汇率、股价)的变动而使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二)金融市场风险的特征 金融市场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普遍性、扩散性和突发性等特征。 1.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指投资者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即对应于各种不同的经济状况有一系列的可能结果,人们都是尽可能地收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预测与分析,以把握好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尤其是对风险程度的分析,从而提高对将来损失或收益预计的准确性。在分析时常常用概率来表示风险程度的大小,从而预计投资活动的结果。 2.普遍性 现实世界的变化是永恒普遍的,在用价格配置资源的市场经济中,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面临的市场瞬息万变。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的运动,金融市场风险普遍存在,它不可能被消除,只能积极防范和管理。 3.扩散性 金融机构是整个社会金融活动的中介,是多边信用网络上的节点。金融机构的参与,使原始的信用关系变成相互交织、相互联动的网络。金融活动不是完全独立的,其外部效应广泛存在。任何一个节点出现断裂都有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引起其他节点的波动,进而导致金融体系的局部甚至整体发生动荡和崩溃。 4.突发性 金融市场风险收益或损失的不确定性,不一定是立即表现为现实的损失。因此,风险责任人往往存有侥幸心理,尽力掩盖风险,期待市场出现转机。加之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掩盖了已经出现的损失和问题,如果金融市场风险不断积累,最终会以突发的形式表现出来。金融市场风险的管理 一、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组织形式 金融市场风险源于金融机构的全部经营活动,并对金融机构的最终绩效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上至董事会和最高管理层,下至各分支机构和业务部门,都对风险管理负有责任。这样,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系统由以下四个层次的责任部门和相关的支持部门、业务部门构成,每个部门和组织都具有明确的风险管理责任和报告线路。 二、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程序 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过程十分复杂,一般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管理决策与实施,风险控制等四个阶段。 (一)金融市场风险的识别 就是识别金融机构或一般工商企业在经营中所面临的金融市场风险的类别,并对风险的影响程度做出初步评估。风险辨识的目的在于全面理解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金融市场风险的暴露状况,以利于确定下一步风险管理的重点所在。显然,风险辨识是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企业面临的金融市场风险主要通过企业经营中产生的现金流的变化表现出来。因此风险识别时,首先应该考察企业现金流产生的主要环节,如投资、融资,生产和经营活动,利润分配等。特别指出的是,对已经列入企业经营计划的项目在分析时也应考虑。其次,进一步针对每一项未来产生现金流的项目,具体分析可能导致预期现金流发生变动的市场风险,以及这些风险的不同情景导致的预期现金流的变化方向。 (三)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决策与实施 在风险识别和度量的基础上,风险管理者就要采取措施以减少金融风险暴露,将金融风险水平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 印发《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银监发[2004]57号2004年8月30日)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 现将《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县级联社,外资银行。 附件: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根据有关银行监管法律法规和银行审慎监管要求,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房地产贷款是指与房产或地产的开发、经营、消费活动有关的贷款。主要包括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商业用房贷款等。 本指引所称土地储备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土地收购及土地前期开发、整理的贷款。土地储备贷款的借款人仅限于负责土地一级开发的机构。 房地产开发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开发、建造向市场销售、出租等用途的房地产项目的贷款。 个人住房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建造和大修理各类型住房的贷款。 商业用房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置、建造和大修理以商业为用途的各类型房产的贷款。 第二章风险控制 第三条商业银行应建立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政策及其不同类型贷款的操作审核标准,明确不同类型贷款的审批标准、操作程序、风险控制、贷后管理以及中介机构的选择等内容。 商业银行办理房地产业务,要对房地产贷款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予以关注,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及内控制度。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建立相应的监控流程,确保工作人员遵守上述风险政策及不同类型贷款的操作审核标准。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根据房地产贷款的专业化分工,按照申请的受理、审核、审批、贷后管理等环节分别制定各自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明确相应的权责和考核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