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全国卷一理综化学选择题提速练03
2020年高考全国卷一理综化学选择题提速练02

选择题提速练(二)7.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铁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B.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C.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漂白D.漂白粉可作棉、麻的漂白剂,也可用作环境的消毒剂解析铁质器件附有铜配件时,在接触电解质溶液时,铁是原电池的负极,易被腐蚀生成铁锈,故A正确;利用生石灰可以“固硫”,反应为2CaO+2SO2+O2===2CaSO4,所以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故B正确;SO2不能用于漂白食品,故C错误;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可作棉、麻的漂白剂,也可用作环境的消毒剂,故D正确。
答案C8.十九大报告提出将我国建设成为制造强国,2020年我国“PX”产能将达到3 496万吨/年。
有机物(烃)“PX”的结构模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X”的分子式为C8H10B.“PX”的二氯代物共有6种(不考虑立体异构)C.“PX”分子中,最多有14个原子共面D.“PX”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解析:选B根据模型可知,PX为对二甲苯。
A项,分子式为C8H10,正确;B项,“PX”的二氯代物共有,共7种,错误;C项,“PX”分子中,苯环上的C原子和H原子与两个甲基上的碳原子共面,有12个原子,每个甲基中可有1个H 旋转至该平面,故该分子中最多有14个原子共面,正确;D 项,对二甲苯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正确。
9.实验室利用乙醇催化氧化法制取并纯化乙醛的实验过程中,下列装置未涉及的是( )解析:选C 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2CH 3CH 2OH +O 2――→Cu 或Ag △2CH 3CHO +2H 2O ,其中B 装置是发生装置,而A 、D 分离提纯得到纯化乙醛,未涉及的是C 装置。
10.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46 g 有机物C 2H 6O 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一定为7N AB .密闭容器中1 mol H 2与1 mol I 2制备HI ,增加2N A 个H—I 键C .25 △,1 L pH =13的Ba(OH)2溶液中OH -数为0.2N AD .0.1 mol Fe 在足量氧气中燃烧,转移电子数为4/15N A解析:选D A 项,46 g 有机物C 2H 6O 的物质的量为1 mol ,如果有机物为乙醇,含有极性共价键数目为7N A ,如果有机物为甲醚,含有极性共价键数目为8N A ,错误;B 项,H 2与I 2生成HI 的反应为可逆反应,1 mol H 2与1 mol I 2反应生成HI 小于2 mol ,H—I 键数目小于2N A ,错误;C 项,pH =13,c (H +)=10-13 mol·L -1,c (OH -)=0.1 mol·L -1,n (OH -)=nN A =0.1×N A =0.1N A ,错误;D 项,Fe 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0.1 mol Fe 转移电子数为0.1×8/3×N A =4/15N A ,正确。
最新2020年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及解析

最新2020年⾼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及解析2020年⾼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可能⽤到的相对原⼦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选择题:每⼩题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7.陶瓷是⽕与⼟的结晶,是中华⽂明的象征之⼀,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来⾃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经⾼温烧结⽽成C.陶瓷是应⽤较早的⼈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10.固体界⾯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少量HCl⽓体分⼦在253 K冰表⾯吸附和溶解过程的⽰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1.NaOH溶液滴定邻苯⼆甲酸氢钾(邻苯⼆甲酸氢钾H2A的Ka1=1.1×10?3,K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变化曲线如图所⽰,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与离⼦浓度和种类有关B.Na+与A2?的导电能⼒之和⼤于HA?的C.b点的混合溶液pH=7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12.利⽤⽣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意图如下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相⽐现有⼯业合成氨,该⽅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下发⽣反应H 2+2MV2+2H++2MV+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还原反应⽣成NH3D.电池⼯作时质⼦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13.科学家合成出了⼀种新化合物(如图所⽰),其中W、X、Y、Z为同⼀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数是X核外电⼦数的⼀半。
2020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全国I卷(原卷版)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P 31S 32 Cl 35.5 V 51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出,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CH3COOOH)、氯仿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对于上述化学药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H3CH2OH能与水互溶B.NaClO通过氧化灭活病毒C.过氧乙酸相对分子质量为76 D.氯仿的化学名称是四氯化碳8.紫花前胡醇()可从中药材当归和白芷中提取得到,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关该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式为C14H14O2 B.不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C.能够发生水解反应D.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双键910.铑的配合物离子[Rh(CO)2I2]可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CH3COI是反应中间体B.甲醇羰基化反应为CH3OH+CO = CHCO2HC.反应过程中Rh的成键数目保持不变D.存在反应CH3OH+HI = CH3I+H2O11.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在核反应中用α粒子(即氦核4He)轰击金属原子W Z X,2得到核素30Y,开创了人造放射性核素的先河:W Z X+42He→30Z+2Y+10n。
其中元Z+2素X、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W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 B.X、Y均可形成三氯化物ZC.X的原子半径小于Y的D.Y仅有一种含氧酸12.科学家近年发明了一种新型Zn-CO2水介质电池。
电池示意图如下,电极为金属锌和选择性催化材料。
放电时,温室气体CO2被转化为储氢物质甲酸等,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 -2e -+4OH -=Zn(OH)42-B .放电时,1molCO 2转化为HCOOH ,转移的电子数为2molC .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2Zn(OH)42-=2Zn+O 2↑+4OH -+2H 2OD .充电时,正极溶液中OH -浓度升高13.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0 mol·L -1的NaOH 溶液滴定20.00mL 未知浓度的 二元酸H 2A 溶液。
2020届高考全国卷一理综化学模拟试卷3

2020年高考全国卷一化学模拟提速练3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明代《造强水法》记载“绿矾五斤,硝五斤,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将二味同研细,锅下起火,取气冷定,开坛则药化为水。
用水入五金皆成水,惟黄金不化水中。
”“硝”即硝酸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绿矾”的成分为FeSO4·7H2OB.“研细”可在蒸发皿中进行C.“开坛则药化为水”,“水”的主要成分是硝酸D.“五金皆成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解析“绿矾”为硫酸亚铁的晶体,成分为FeSO4·7H2O,A项正确;“研细”固体在研钵中进行,蒸发皿是用来蒸发液体的,B项错误;根据开坛则药化为水,用水入五金皆成水,惟黄金不化水中,说明该“水”的主要成分是硝酸,因为硝酸能够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金、铂除外,C项正确;金属和硝酸反应生成盐和含氮元素的物质,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正确。
答案B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1.2 L 甲烷和乙烯的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等于2N AB.含N A个CO2-3的Na2CO3溶液中,Na+数目大于2N AC.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足量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小于2N AD.4.0 g CO2气体中含电子数目等于2N A答案A解析未指明气体在什么条件下,所以不能确定气体的物质的量及微粒数目,A错误;Na2CO3电离产生Na+、CO2-3个数比为2∶1,在溶液中CO2-3由于发生水解反应而消耗,所以若溶液中含N A个CO2-3,则Na+数目大于2N A,B正确;SO2和O2生成SO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足量O2充分反应,产物SO3的分子数小于2N A,C正确;1个CO2分子中含有22个电子,则4.0 g CO2气体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4.0 g44 g·mol-1×22N A=2N A,D正确。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化学模拟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Zn:65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42分)7.唐代刘禹锡撰于818年的《传信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
据此推测,用于治气痢的巴石丸,其主要原料的化学成分为()A.CuSO4B.FeSO4·7H2OC.KAl(SO4)2·12H2O D.Fe2(SO4)3·9H2O8.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装置正确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9.有a、b、c、d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四种元素中只有b为金属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离子半径:b>c>d>aB.b n+与d m-在水溶液中可形成化合物b m d n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a<cD.b和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发生反应10.有机物A是合成二氢荆芥内酯的重要原料,其结构简式为,下列检验A中官能团的试剂和顺序正确的是()A .先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至沸腾,酸化后再加溴水B .先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加银氨溶液,微热C .先加溴水,后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 .先加银氨溶液,微热,再加入溴水11.中学常见的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 +Y ―→M +N +H 2O(未配平,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X 、Y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且N 是黄绿色气体,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 2+4H ++2Cl -=====△Mn 2++Cl 2↑+2H 2OB .当N 为氯碱工业的主要原料,M 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则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一定为CO 2-3+2H +===CO 2↑+H 2OC .若M 、N 为气体,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将此混合气体通入溴水中,橙色褪去,褪色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SO 2+Br 2+2H 2O===4H ++SO 2-4+2Br -D .若X 是铁,Y 是稀硝酸(过量),则X 与Y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4H ++NO -3===Fe 3++NO ↑+2H 2O12.酶生物电池通常以葡萄糖作为反应原料,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GOX)和辅酶的作用下被氧化成葡萄糖酸(C 6H 12O 7),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2020年全国I卷理综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Goodenough等人因在锂离子电池及钴酸锂、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而获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回答下列问题:
A.CH3COI是反应中间体B.甲醇羰基化反应为CH3OH+CO=CH3CO2H
C.反应过程中Rh的成键数目保持不变D.存在反应CH3OH+HI=CH3I+H2O
11.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在核反应中用a粒子(即氦核 )轰击金属原子 ,得到核素 ,开创了人造放射性核素的先河:
其中元素X、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8.(14分)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接触法制硫酸生产中的关键工序是SO2的催化氧化:SO2(g) + O2(g) SO3(g)ΔH=-98kJ·mol-1。回答下列问题:
(1)钒催化剂参与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a)所示,V2O5(s)与SO2(g)反应生成VOSO4(s)和V2O4(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一)必考题(共129分)
26.(14分)
(1)加快酸浸和氧化反应速率(促进氧化完全)(2分)
(2)Fe2+(1分) VO++ MnO2+ 2H+= VO2++ Mn2++ H2O(2分)
(3)Mn2+(1分) Al3+和Fe3+(2分)
(4)Fe(OH)3(2分)
(5)NaAl(OH)4+ HCl = Al(OH)3↓ + NaCl + H2O(2分)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卷化学选择题部分解析(全国Ⅰ)人教版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卷化学选择题部分解析(全国Ⅰ)(适用: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安徽、辽宁、江西等)6.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解析】B项中,空气中微量的臭氧能刺激中枢神经,加速血液循环,令人产生爽快和振奋的感觉。
但当空气中臭氧的含量超过10-5%(体积分数)时,就会对人体、动植物,以及其他暴露在空气中的物质造成危害。
C项中,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这是由于溶解了二氧化碳的缘故),酸雨的pH小于5.6。
D项中,含有合成洗涤剂的废水大量排放到江河中,会造成水体污染,原因是有的洗涤剂十分稳定,难于被细菌分解,污水积累,使水质变坏,也有的含有磷元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促使水生藻类大量繁殖。
水中的溶解氧降低,也使水质变坏【答案】A【点评】这一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相互联系的了解程度,属于较易题目。
不过取材并不怎么鲜活,而且过于集中,值得斟酌!7.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了酸碱中和、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及水溶液的pH的定性判断。
【解析】选项中涉及的电解质HCl、H2SO4、Ba(OH)2是强电解质,CH3COOH、NH3·H2O是弱电解质。
所以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显中性,而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或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均显碱性,只有C,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答案】C【点评】D对A,有一定的干扰性,但是题目若设置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碱混合,就可以把水解知识也牵扯进来,内容会更充实,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就更充分。
2020届高考全国卷一理综化学选择题提速练试题及答案一

2020届高考全国卷一理综化学选择题提速练试题及答案一
7.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古代记载文字的器物——甲骨,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工艺装饰材料——天然水晶,属硅酸盐产品
C.第五形态的碳单质——“碳纳米泡沫”,与石墨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D.秸秆经加工处理成吸水性的材料——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解析:选D A项,古代记载文字的器物——甲骨,其主要成分是钙质物质,错误;B项,工艺装饰材料——天然水晶,是二氧化硅,错误;C项,第五形态的碳单质——“碳纳米泡沫”,与石墨烯是不同性质的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错误;D项,秸秆经加工处理成吸水性的材料——植物纤维,无毒、无味、具有吸水性,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正确。
8.金刚烷是具有类似樟脑气味的无色晶体,其衍生物在医药方面有着重要的用途。
以化合物X为起始原料,发生一系列反应制得金刚烷(Z)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分子式为C10H12
B.X生成Y的反应为还原反应
C.Y和Z互为同分异构体
D.Z和环己烷属于同系物
解析根据X的结构简式可知X的分子式为C10H12,A项正确;X与氢气加成生成Y,有机化学中加氢去氧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B项正确;Y和Z的分子式都是C10H16,但结构不同,故Y和Z互为同分异构体,C项正确;环己烷的分子式为C6H12,与Z的结构不相似,分子组成也不相差1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故二者不属于同系物,D项错误。
答案D
9.关于实验室制备、分离乙酸乙酯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提速练(三)
7.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所指代物质的主要成分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
A.柳絮飞时花满城B.朝如青丝暮成雪
C.狐裘不暖锦衾薄D.春蚕到死丝方尽
解析青丝、狐裘、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而柳絮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所以主要成分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柳絮。
答案A
8.柠檬烯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抑菌作用,其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柠檬烯的
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0H14
B.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C.属于乙烯的同系物
D.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上
解析:选B A项,根据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0H16,错误;B项,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的饱和碳原子上有氢原子,能发生取代反应,正确;C项,该物质与乙烯的结构不相似,含有2个碳碳双键和碳环,与乙烯不属于同系物,错误;D项,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和周围的碳原子一定不在同一平面上,错误。
9.煤的干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a层液体中含有的NH3
B.长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和冷凝
C.从b层液体中分离出苯的操作是分馏
D.c口导出的气体可使新制氯水褪色
答案A
解析氨水呈碱性,遇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所以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NH3是错误的,故A 错误;长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和冷凝,故B正确;苯和煤焦油互溶,从b层液体中分离出苯的操作是分馏,故C正确;c口导出的气体有乙烯等还原性气体,可使新制氯水褪色,故D正确。
10.明矾[KAl(SO4)2·12H2O]是一种复盐,在造纸等方面应用广泛。
采用废易拉罐制备明矾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处理易拉罐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
B.从易拉罐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上述流程中可用NaHSO4代替NaHCO3
答案D
解析易拉罐作为可再生资源,其回收再生利用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提高、环境的保护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故不选A;易拉罐(主要成分为Al,含有少量的Fe),因此可从易拉罐中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故不选B;“沉淀”反应是铁离子生成氢氧化铁的反应,故不选C;铝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相互促进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CO2,硫酸氢根是强酸的酸式酸根,不水解,不与铝离子反应,故选D。
11.一种具有高能量比的新型干电池示意图如图所示,石墨电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MnO2+e-+H2O===MnO(OH)+OH-。
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l电极区的电极反应式:Al-3e-+3NH3·H2O===Al(OH)3+3NH+4
B.石墨电极上的电势比Al电极上的低
C.每消耗27 g Al,有3 mol电子通过溶液转移到石墨电极上
D.若采用食盐水+Na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电极反应式相同
解析:选A A项,Mn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Al电极为负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在氨水中,Al失电子生成Al(OH)3沉淀,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l-3e-+3NH3·H2O===Al(OH)3+3NH+4,正确;B项,石墨电极为正极,Al电极为负极,正极上的电势比负极上的高,错误;C项,电子只能通过导线由Al电极转移到石墨电极上,错误;D项,若采用食盐水+Na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由于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可以被NaOH溶液溶解,所以电极反应式不相同,错误。
12.寿山石M4[N4Y10(YX)8]是我国四大印章石之首,被称为国石。
寿山石由X、Y、M、N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组成,M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N元素的单质常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X3Y+和YX-含有相同的电子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M<N
B.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N
C.含M的一种盐常用于净水消毒
D.X和M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显酸性
解析:选B由题意,M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M是Al元素;N元素的单质常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N是Si元素;X3Y+和YX-含有相同的电子数,X是H元素,Y是O元素。
A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半径:Al>Si,错误;B项,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O>Si,则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H2O >SiH4,正确;C项,铝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能够因吸附作用而起到净水
作用,但不能起到消毒的作用,错误;D 项,H 和Al 形成的化合物为AlH 3,AlH 3溶于水时,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氢气,错误。
13.常温下,用0.10 mol/L 的NaOH 溶液滴定0.10 mol/L 的HA 溶液,滴定曲线如图a 所示,混合溶液的pH 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b 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K a (HA)的数量级为10-5
B .N 点,c (Na +)-c (A -)=K W 1×10-8.72
C .P→Q 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
D .当滴定至溶液呈中性时,c (A -)>c (HA)
解析:选B A 项,根据图a 可知,中和百分数为50%时溶液的pH =4.74,此时溶液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A 和HA 的混合溶液,由于A -的水解和HA 的电离都是微弱的,可以认
为c (A -)≈c (HA),K a (HA)=c A -·c H +
c HA =c (H +)=10-4.74,K a (HA)的数量级为10-5,正确;B 项,N 点,根据电荷守恒有c (Na +)+c (H +)=c (A -)+c (OH -),即c (Na +)-c (A -)=c (OH -)-c (H +)=K W 1×10
-8.72-1×10-8.72,错误;C 项,P→Q 过程中,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入,酸不断消耗,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正确;D 项,根据图b 可知,当lg c A -
c HA
=0⎣⎢⎡⎦
⎥⎤即c A -c HA =1时,溶液呈酸性,则当滴定至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c (A -)>c (H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