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甲烷

合集下载

溴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溴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溴甲烷化学品英文名:BromomethaneCAS号:74-83-9分子式:CH3Br分子量:94.94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吞咽会中毒。

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吸入会中毒。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怀疑会导致遗传性缺陷。

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破坏高层大气中的臭氧,危害公共健康和环境。

GHS危险性类别:加压气体类别压缩气体急性经口毒性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急性吸入毒性类别3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1危害臭氧层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301吞咽会中毒H315造成皮肤刺激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H331吸入会中毒H335可引起呼吸道刺激H341怀疑会导致遗传性缺陷H373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H400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H420破坏高层大气中的臭氧,危害公共健康和环境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01使用前取得专用说明。

——P202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01+P310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30漱口。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32+P313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P362+P364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职业病案例: 溴甲烷中毒

职业病案例: 溴甲烷中毒

溴甲烷中毒溴甲烷;甲基溴;Bromomethane;Methylbromide;Monobromomethane;CAS:74-83-9理化性质无色气体。

通常无味;在高浓度时,有甜味。

分子式CH3-Br。

分子量94.95。

相对密度 1.730(0/4℃)。

熔点-93.66℃。

沸点 3.6℃。

自燃点537.22℃。

蒸气密度3.27。

蒸气压243.18kPa(1824mmHg25℃)。

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限13.5~14.5%。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

腐蚀铝、镁和它们的合金。

在氧气中易燃;在大气中遇高热、明火才燃。

在大气压下,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范围较窄,在高压下范围较宽。

加热分解,生成溴化物。

不能与金属,如铝、二甲基亚砜、环氧乙烷共存。

接触机会溴甲烷主要用作化工原料,用为甲基供体。

还用于从种籽、花中提炼油、羊毛脱酯、熏蒸杀虫剂。

重蒸对象主要有仓储谷物、经济作物、田基土壤以及大型建筑物然后如磨坊、仓库及房舍等。

化工生产工人和熏蒸工可接触不同浓度的溴甲烷。

早年文献特别是欧洲各国文献中所总结的溴甲烷中毒临床经验资料,多因接触用作制冷剂、灭火剂的溴甲烷而致中毒。

由于溴甲烷毒性大,累出事故,现已不用作制冷、灭火剂。

侵入途径挥发性高,空气中可达较高浓度。

接触者以呼吸道吸入为主。

皮肤占染有溴甲烷液体也可经皮吸收,特别是液态溴甲烷污染衣物、手套、鞋袜而不及时去除使皮肤接触时间长,吸收量较多。

液态溴甲烷有致冷作用,对皮肤、粘膜有冷刺激,故很少有经胃肠道进入人体者。

毒理学简介人(男性)吸入LCL60000ppm/2H。

儿童吸入LCL1mg/m3/2H。

人吸入TCL35ppm;经皮TDL35mg/m3/40M-I。

大鼠经口LD50:214mg/kg;吸入LC50:302ppm/8H。

小鼠LC50:1540mg/m3/2H。

自肺很快吸收。

部分溴甲烷以原形物自呼吸排出。

在肝内代谢,经去甲基作用以无机溴及半胱氨酸甲酯(5-methylcysteine)形式从尿中排出。

溴甲烷

溴甲烷
相对密度(水=1):1.72
饱和蒸汽压(KPa):243.18(25℃)
相对密度(空气=1):3.27
临界温度(℃):194
燃烧热(KJ/mol):769.1
临界压力(MPa):
最小引燃能量(mJ):








消防
燃烧性: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溴化氢
闪点(℃):-40
聚合危害: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10.0~16.0
废弃处理
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中文名:溴甲烷
英文名:bromomethane
危险类别:
分子式:CH3Br
分子量:94.94
UN编号:1062
危货编号:23041
RTECS号:
CAS号:74-83-9




物质状态、外观、气味:无色气体,有甜味。
熔点(℃):-93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沸点(℃):3.6
稳定性:
引燃温度(℃):536
禁忌物:强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

溴甲烷与水反应方程式

溴甲烷与水反应方程式

溴甲烷与水反应方程式引言溴甲烷与水反应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

本文将详细介绍溴甲烷与水反应的方程式、反应条件以及反应机理等内容。

方程式溴甲烷与水反应的方程式如下:CH3Br + H2O -> CH3OH + HBr反应条件溴甲烷与水反应通常需要特定的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等。

以下是常见的反应条件:1.温度:溴甲烷与水反应一般在室温下进行,即约25°C。

2.压力:常压下进行该反应即可。

3.催化剂:该反应可以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进行,但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常见的催化剂有酸性催化剂,如硫酸和盐酸等。

反应机理溴甲烷与水反应的具体机理如下:1.酸催化机理: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水分子首先被质子化生成H3O+离子。

2.亲核取代机理:质子化的水分子攻击溴甲烷分子的溴原子,形成碳正离子和水分子解离出的卤化氢(HBr)。

3.脱质子化机理:碳正离子被质子化的水分子攻击,形成甲醇分子和水分子。

影响因素溴甲烷与水反应的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

1.浓度: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2.温度:温度升高会增加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的增加是因为高温能够提供更多的能量,促使反应物之间发生有效碰撞。

3.催化剂:催化剂可以提供新的反应路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实际应用溴甲烷与水反应在实际生产和实验室中有广泛的应用。

1.甲醇合成:这是溴甲烷与水反应的一种重要应用。

通过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利用适量的溴甲烷与水反应,可以合成甲醇。

2.有机合成:溴甲烷与水反应也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

它可以用于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如醇类、醚类和氰化物等。

3.实验室教学:溴甲烷与水反应是有机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一道实验题目,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有机反应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总结溴甲烷与水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详细介绍了该反应的方程式、反应条件、反应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实际应用等内容。

常用的三种熏蒸剂

常用的三种熏蒸剂

一、溴甲烷(Methyl bromide) (MB)俗名:溴代甲烷(Bromomethane),分子式CH3Br(1)特性溴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非易燃熏蒸剂。

气体比重在0℃时为3.27,沸点3.6℃,微溶于水。

(2)使用溴甲烷具有良好的穿透性能、扩散迅速、一般植物能容忍、对昆虫毒性高等特性,所以是植物检疫较好的熏蒸剂.溴甲烷在较广泛的温度范围内有效,其横向和向下扩散迅速,向上扩散缓慢,为确保最初熏蒸气体的迅速分布,应辅以风扇或鼓风机环流。

对常压熏蒸室的熏蒸,开始15分钟必须使室内空气循环,以确保良好的分布。

对真空熏蒸,全部熏蒸期间,气体环流应该不断,在大多数情况下,必须用专门设备使溴甲烷气化。

通常,温度升高会增加熏蒸剂的效果。

如处理温度有明确规定,应随温度的变化,调整熏蒸剂量或熏蒸时间.对植物而言,需要高湿度,处理时的湿度可以通过放置湿的泥炭藓或木丝,或者使墙壁和地板增湿。

活的生长植物或幼嫩植物应避免直接接触空气流。

熏蒸种子时,不应增加湿度。

(3)穿透力和通风熏蒸前,应该去掉容器的外包装,用非渗透性材料制成的容器应打开。

打开顶部的非渗透或半渗透结构的容器,处理后应侧放,以利通风.牛皮纸和瓦楞纸板能被溴甲烷迅速渗透,不需要去掉和打开。

玻璃纸、塑料胶片和上腊的、柏油层压防水纸、某些道林纸不能被溴甲烷迅速渗透,制作严密的木箱也不能被迅速穿透.若是吸附性强的包装材料,则有可能降低容器内溴甲烷的浓度。

以溴甲烷为熏蒸剂,不应使用铝制仪器和设备,因为液态溴甲烷与铝会发生反应而爆炸.溴甲烷的定量可以在特殊的玻璃量筒分配器中进行,或用商业用的台秤称量。

(4)漏气和气体浓度测定由于熏蒸剂的蒸汽压力大于外部大气压,密闭室内的气体会溢出。

正常的扩散也使气体通过洞穴、裂缝或其他薄弱区域向外扩散,这既降低熏蒸效果,也很危险。

溴甲烷在浓度不低于17ppm时,可被卤化物检漏器迅速测定。

操作时,为了更容易观察到颜色的变化,可尽量使火焰保持缓慢.检测器可以测定低于2g/m3(500pm)的浓度.更高的浓度可用热导分析仪或其他气体分析仪进行测定。

溴甲烷熏蒸理化特性

溴甲烷熏蒸理化特性

郑州汉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溴甲烷熏蒸理化特性
溴甲烷,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

在受压或冷冻状态下为无色或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0℃/4℃液态,20℃气态比空气重,沸点3.6℃。

有机物质强溶剂,特别是对天然橡胶。

检测严重漏气或者为了熏蒸操作中或通风散气后保护人体,不能做精确定量测定。

注意:不能在有可燃性气体或爆炸性气体存在下使用。

热导分析仪:用于定量测定气体的浓度及残留检测,需进行定期校准。

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使用频率高,使用环境差,湿度大等情况下,更需按时进行校准。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对昆虫的毒性:广谱性熏蒸剂,作用于神经系统,许多种类昆虫熏蒸以后得到明确的结果一般要延迟到至少24h以后。

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性:主要损害中枢及周围神经,中毒症状一般延迟发作,对皮肤粘膜、肝、肺、胃等也有损害。

急性中毒:轻度有头痛、头晕、恶心、全身无力、嗜睡、震颤等;轻重者出现兴奋、肌痉挛,并可伴有多发性神经和肝、肾损害;严重中毒时,因脑水肿出现大抽搐、躁狂、昏迷;或因肺水肿或循环衰竭而致死亡。

慢性中毒的常有头痛、全身乏力、嗜睡、记忆力减退等,亦可伴有周围神经或植物神经系统失调症状。

皮肤接触高浓度或液体时,可能造成严重局部水泡。

纯溴甲烷对金属无腐蚀性,液态时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行成溴化甲基铝,该化合物在氧存在时能自然,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溴甲烷决不能储存在含有任何可以引起危险的金属铝的容器中。

溴甲烷沸点

溴甲烷沸点

溴甲烷沸点
溴甲烷沸点是化学中常见的指标,它可以用来表示溴甲烷分子的温度。

这种物质在一定的温度下就会开始沸腾,形成一种特殊的状态。

本文主要讨论溴甲烷沸点的概念、公式和应用。

概念:沸点是一种化学现象,是指溶质从液体直接过渡到气体状态。

这种变化必须要有一个特定的温度,这就是溴甲烷沸点。

例如,溴甲烷沸点为59.25度,这就是溴甲烷从液体到气体的临界温度。

沸点的高低取决于物质的结构。

公式:一般来说,沸点可以通过一种叫做Clausius-Clapeyron 方程的公式来计算。

它是由丹麦物理学家Rudolf Clausius和法国物理学家BenoitClapeyron开发出来的,它是描述液体过渡到气体的过程中温度、压力、摩尔浓度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根据这个方程,溴甲烷沸点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P = R T H/V
其中,P表示压力,R表示气体定律的常数,T表示温度,△H表示物质的汽化潜热,V表示液体的体积。

应用:溴甲烷沸点的应用十分广泛,它可以用来调节工业过程的温度,以及检测汽油的质量。

此外,它还可以用来确定油品的质量,比如车辆运行时的发动机油。

总结:溴甲烷沸点是化学中常见的指标,它可以用来表示溴甲烷分子在某一特定温度下开始汽化的位置。

其概念可以用
Clausius-Clapeyron方程来计算,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来调
节工业过程的温度,以及检测汽油的质量。

溶液中溴甲烷的去除方法

溶液中溴甲烷的去除方法

溶液中溴甲烷的去除方法溴甲烷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卤化物,常被用作溶剂、反应中间体以及氯化剂等。

然而,由于其具有毒性且对环境具有潜在风险,我们有必要研究溶液中溴甲烷的去除方法,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1.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是一种具有大表面积和高吸附能力的材料,常被用于溶液中有机化合物的去除。

对于溶液中的溴甲烷,活性炭可以通过物理吸附的方式将其吸附在表面上,从而实现去除。

活性炭吸附法的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因此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高浓度的溴甲烷溶液中,活性炭吸附量可能会受到限制,需要频繁更换或再生活性炭,增加了操作和成本的难度。

2. 氧化降解法氧化降解法是另一种有效去除溶液中溴甲烷的方法。

通过添加氧化剂,如过氧化氢、臭氧或高锰酸钾等,可以促使溴甲烷发生氧化反应,将其转化为无毒的化合物。

氧化降解法具有高效、彻底去除溴甲烷的优势,但需要注意氧化剂的选择和适当的反应条件。

此外,氧化反应中有可能产生有害的副产物或废物,需要进行后续的处理和处置。

3. 生物降解法生物降解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来降解溶液中的溴甲烷。

通过引入特定的细菌或真菌,可以使其产生特定的酶,将溴甲烷分解为无毒的化合物或降低其浓度。

生物降解法具有环保、可持续性的特点,尤其适用于溶液中溴甲烷浓度较低的情况。

然而,生物降解过程较为缓慢,操作复杂,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较高。

4. 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一种基于溶质在膜上传递的原理,将溶液中的溴甲烷分离出来的方法。

通过选择适当的膜材料和优化操作条件,可以实现高效去除溴甲烷。

膜分离法具有操作简便、能耗低等优点,但会受到膜材料的选择和供水质量的限制。

此外,在高浓度的溶液中,溴甲烷的传递速率可能会受到限制,需要进行适当的工艺控制。

总结起来,溶液中溴甲烷的去除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法、氧化降解法、生物降解法和膜分离法。

不同的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溴甲烷的浓度、处理效果要求、操作成本、环境影响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挥发性高,空气中可达较高浓度。

接触者以呼吸道吸入为主。

皮肤占染有溴甲烷液体也可经皮吸收,特别是液态溴甲烷污染衣物、手套、鞋袜而不及时去除使皮肤接触时间长,吸收量较多。

液态溴甲烷有致冷作用,对皮肤、粘膜有冷刺激,故很少有经胃肠道进入人体者。

编辑本段毒理学简介
人(男性)吸入LCLo: 60000 ppm/2H。

儿童吸入LCLo: 1 mg/m3/2H。

人吸入TCLo: 35 ppm; 经皮TDLo: 35 mg/m3/40M-I。

大鼠经口LD50: 214 mg/kg; 吸入LC50: 302 ppm/8H。

小鼠LC50: 1540 mg/m3/2 H。

自肺很快吸收。

部分溴甲烷以原形物自呼吸排出。

在肝内代谢,经去甲基作用以无机溴及半胱氨酸甲酯(5-methylcysteine)形式从尿中排出。

代谢方式尚不清楚。

可水解成甲醇及溴氢酸。

这种意见可以解释溴甲烷中毒所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视力障碍。

但尚无定论。

因溴甲烷甲基作用很强,一般认为可使任何物质作为甲基受体。

有人认为毒作用不是由水解成甲醇引起,而是由琉基酶甲基化引起的。

无论对人或对动物,溴甲烷均可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损害。

接触特高浓度的溴甲烷气体后迅速产生中枢麻痹、呼吸抑制而死亡。

接触高浓度后主要产生肺部充血、水肿并很快发展成大片融合肺炎或严重肺水肿,并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先兴奋,如躁动不安、抽搐。

很快转为抑制,表现为肢体麻痹、昏迷。

接触较低浓度后,肺部反应可能延迟,但仍可能是致命的。

可在数天后突发肺水肿。

皮肤接触液态溴甲烷后,局部可有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或化学性灼伤。

编辑本段症状表现
急性中毒
吸入高浓度溴甲烷可因呼吸抑制而猝死。

多数病例均有20分钟到48小时潜伏期,长者可达3~5日。

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全身乏力、嗜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日吃、发音不清、酒醉状、步态不稳、视物模糊、复视等,亦可有轻度肾损害。

重度中毒表现为上述症状加重,出现脑水肿,呈昏迷、抽搐甚至癫痫持续状态,中枢性呼吸衰竭,小脑性共济失调,精神症状如淡漠、谵妄、躁狂、幻觉、妄想、定向障碍、行为异常;部分病例可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肺水肿、心律失常、肾衰竭。

慢性中毒
全身乏力、倦怠、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视力模糊,较重者可有性格改变、幻觉等,亦可伴有周围神经炎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皮肤损害
皮肤接触溴甲烷液体可有红斑、水疱性皮炎等。

编辑本段对症及综合治疗
(1)轻度中毒以对症治疗为主,镇静忌用溴剂,可用地西泮。

高渗葡萄糖加较大剂量维生素C(3~4g)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有助于溴甲烷村排出,但对有可能发展为脑、肺水肿者要注意限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并使液体出入量暂处于负平衡。

(2)严重中毒以肺水肿表现为主者,采用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以神经系统中毒表现为主者,积极控制急性中毒性脑病,其中以抗脑水肿和控制抽搐最为重要,中枢性呼吸衰竭者可配合使用纳洛酮,必要时,尚可配合使用高压氧治疗;发生急性肾衰竭应作血液或腹膜透析治疗,并注意纠治酸碱和电解质代谢失衡。

(3)防治代谢性酸中毒及实质脏器损害,一般采用5%碳酸氢钠液,根据血气分析或CO2结合力的检测结果计算其用量,作静脉注射。

心、肝、肾中毒性损害均作对症处理。

此外,尚应加强支持治疗,提供代谢所需足够的能量。

(4)治疗后遗损害:急性溴甲烷中毒经救治,轻症需数日至数周方可完全恢复,少数患者神经衰弱综合征可持续数月;重症抢救成功者有可能完全恢复,但也有可能留有共济失调、锥体束损害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编辑本段急救处理
现场急救
迅速将中毒者拖离现场和堵泄漏处理(同氯化苦中毒现场急救),应充分注意施救者或抢险者的自身保护。

受害者脱离现场后即应脱除污染衣物,吸新鲜空气。

皮肤污染处先用肥皂水清洗,其后再用清水淋浇;有水疱处消毒后用无菌针刺破清除水疱液,然后再用消毒的碳酸氢钠液冲洗创面,再涂消毒的鱼肝油包敷;眼部污染用2%碳酸氢钠液流水冲洗。

急诊观察处理
经口误服者应予催吐,并选用2%~4%碳酸氢钠液洗胃。

凡接触溴甲烷后出现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及(或)有头昏、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或者是皮肤污染溴甲烷局部出现水疱者,均应留诊观察至少48小时,同时应注意作进一步的清洗排毒处理。

观察期间症状逐步减轻恢复者,可不按急性中毒对待;若症状逐步加重,有发展为中毒性脑病或肺水肿的可能时,可早期作预防性抗中毒性脑水肿或肺水肿处理。

具体救治措施可参阅总论中毒性脑病和中毒性肺水肿相关章节。

解毒治疗
目前尚无满意的特效解毒药物。

动物试验用谷胱甘肽750 mg/kg有治疗作用,但尚无临床试用验证报道。

鉴于溴甲烷对巯基酶有抑制作用,故可试用巯基络合剂(二巯丙磺钠、二巯丁二钠或ß一巯乙胺等),具体用法及剂量可参阅,总论特效解毒药有关章节,但目前试用的效果多不够理想。

编辑本段预防
1.安全卫生教育和重视安全操作规程是预防中毒的关键。

熏蒸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进入篱药场所要穿工作服,使用供氧式防毒面具,并于用前检查其性能;熏蒸后须经充分通风方可入内。

2.在生产过程中,须注意管道密闭和废气回收。

贮藏罐应密闭并置于阻凉通风处。

3.禁止皮肤接触溴甲烷液体,一旦被污染,应立即用温肥皂水或2%碳酸氢钠清洗,后沐浴,更换被污染衣服。

4.在嗅甲烷内加用有刺激性的氯化苦作指示剂,以利辨别,加以预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