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六大名茶地形分布图

合集下载

史上最全的茶叶地图,看完也可以成砖家了~

史上最全的茶叶地图,看完也可以成砖家了~

史上最全的茶叶地图,看完也可以成砖家了~
《中国茶叶市场》杂志
茶行业内重要的推广和资讯平台
我们最新的杂志《中国茶叶市场》143期也将新鲜出炉了哟,以心待茶,以茶养性,给自己一次与茶对话,与自己对话的机会,借由《中国茶叶市场》杂志,以心驭茶,以茶融心,欢迎订
阅!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国,也是产茶第一大国,中国的茶叶品种繁多,数不胜数。

虽然
经划分为四大茶区,但很多人未必就能有个全局性的了解,今天的这组图片就简单
明了的把中国的四大茶区和比较流行的十大名茶分布大致的标了出来。

最是一张小小的地图,但涵盖的内容却是极为丰富,中国的茶叶分布清晰明了。

这是非常简洁的四大茶区分布图,分别用不同的颜色划分了出来,一看就能明白。

这是一张中国六大茶类所对应的代表性名茶。

这是一张六大茶类的茶汤图,看完有助于对各类茶的基本了解。

这是全国按季节采摘的茶叶特点图。

这张是生长环境的不同所表现的茶叶特点,当然,现在分得更细致,这里就不一一表明了。

这是一张世界茶叶地图,看见那一块绿色,心中满满的都是骄傲,说中国茶征服了全世界一点
也不为过呀。

这张图看着就有点心塞了,全世界最爱喝茶的居然不是中国,而是土耳其……中国的茶人,是
不是该努力努力了?左下角的颜色图标是不同国家一年的人均茶叶消费量(单位为磅,从浅紫
道深紫分别代表0-7的数值),对应地图的颜色,不忍直视啊。


桥上熙熙攘攘,桥下川流不息,
我呢!只是等着,
你呢!好久不见,
我在茶馆阅《中国茶叶市场》。

国茶区分布

国茶区分布

国茶区分布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0-1-29 点击量:745中国茶区分布在北纬18~37度,东经94~122度的广阔范围内,有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福建、云南、广东、广西、贵州、江苏、江西、陕西、河南、台湾、山东、西藏、甘肃、海南等19个省区的上千个县市。

地跨中热带、边缘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日温带。

在垂直分布上,茶树最高种植在海拔2600米高地上,而最低仅距海平面几十米或百米。

在不同地区,生长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的茶树,从而决定着茶叶的品质及其适制性和适应性,形成了一定的茶类结构。

我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系全国性划分,用以宏观指导;二级茶区,系由各产茶省(区)划分,进行省区内生产指导;三级茶区,系由各地县划分,具体指挥茶叶生产。

国家一级茶区分为4个,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南起长江,北至秦岭、淮河,西起大巴山,东至山东半岛,包扩甘南、陕西、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

江北茶区地形较复杂,茶区多为黄棕土,这类土壤常出现粘盘层;部分茶区为棕壤;不少茶区酸碱度略偏高。

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

江南茶区在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南、皖南、苏南等地。

江南茶区大多处于低丘低山地区,也有海拔在1000米的高山,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

江南茶区基本上为红壤,部分为黄穰。

该茶区种植的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以及少部分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

该茶区是发展绿茶、乌龙茶、花茶、名特茶的适宜区域。

西南茶区在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的地区,包括黔、川、滇中北和藏东南。

西南茶区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盆地、高原,土壤类型亦多。

在滇中北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和棕壤;在川、黔及藏东南则以黄为主。

中国名茶PPT课件

中国名茶PPT课件
特征:条索卷曲,壮结沉重鲜润,砂绿 显,红点明
三、名茶鉴赏
茶 一茶一世 界
祁门 茶类:红茶
6 红茶
产地:安徽祁 门
识茶:祁门工夫红茶外形条索紧 细苗秀 ;冲泡后香气清香持久,国 际茶市上把这种香气称为“祁门
香。与大吉岭红茶和锡兰红茶并 称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
泡茶:宜使用白 瓷盖碗冲泡,水 温100°C左右,第一泡5秒出汤。 品茶:自品冲泡后, 汤色红艳明 亮,口感鲜醇酣厚 ,叶底嫩软红 亮。
茶 一茶一世 界
信阳 茶类:绿茶
2 毛尖
产地:河南信 阳
识茶:外形园光直,形似乌鸦嘴, 多细小白毫
泡茶:宜使用直筒玻璃杯冲泡, 采用下投法,无需洗茶,需润茶。
品茶:冲泡后,汤色杏绿晶莹, 毫毛众多,第一泡往往苦涩,第 二次泡后,苦涩已化,滋味甘甜, 有板栗香和花香。
特征:细园光直,白毫显露,嫩 香持久。
一、茶的故事
茶 一茶一世 界
中国在3000年前就已经开始栽 培和利用茶树,是茶叶的故乡。 茶叶也从一开始的药用变成了饮 用。唐代陆羽所著《茶经》是世 界上第一部茶叶科学专著。
二、茶的分类
茶 一茶一世 界
基本茶类 ——六大茶类
红茶、绿茶(第一名茶)、青茶、

白茶、黑茶、黄茶

再加工茶类——花茶、果茶、袋泡
特征:索紧细苗秀,锋苗好,清 香持久,乌润醇厚。
三、名茶鉴赏
茶 一茶一世 界
普洱 茶类:黑茶
7茶
产地:云南普 洱
识茶:熟茶色泽黑褐,年份长的 为棕褐色,条索松散,结实单薄, 壮硕发干。
泡茶:冲泡普洱老茶需提前醒茶,
新茶一般不需要,用紫砂壶进行 冲洗,需要洗茶,快速出汤(5-10 秒)。

河红茶——后起的八大茶山(江西铜钹山河红茶)

河红茶——后起的八大茶山(江西铜钹山河红茶)

后起的八大茶山(江西铜钹山河红茶)后起的八大茶山,位于澜沧江以西,从北往南,分别为:曼糯、勐海勐宋、南糯山、帕沙、贺开、布朗山、景洪勐宋;巴达在西部。

一、曼糯茶山地理:勐海县最北端,属勐往乡勐往村,同普洱的澜沧和思茅区交界。

这里是澜沧江出普洱市、进入西双版纳的第一站。

海拔1200-1300米。

年降水量1300-1400毫米。

古树产地:主要有三个寨子,大寨、上寨、中寨。

茶山历史:这里曾是勐海通往澜沧的古道,历史上曾经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

后来勐海通往澜沧的道路改道,曼糯茶区逐渐衰落。

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古茶树资源。

古树现状:曼糯古茶山在五六十年代经过较大破坏,很多古树被砍掉种粮食。

但目前仍保留了2000亩左右。

茶山环境历经破坏,植被比较单一。

茶质特色:山野气韵清晰,苦涩明显,回甘较慢,香气较浓郁。

二、勐宋(勐海)释名:“山顶上的坝子”茶山地理:勐海县勐宋乡,东接景洪市,南连格朗和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

其中那卡茶区海拔1600米,保塘茶区海拔1700-1800米。

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树产地:大安、南本、保塘新寨、保塘旧寨,坝檬、大曼吕、那卡(腊卡)茶山历史: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区之一,那卡也是版纳最负盛名的产区之一,一百多年前即有汉人迁入经营茶叶生意。

大曼吕等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立了新式茶园,成为勐海茶厂的重要原料来源。

古树现状:勐宋地区的古茶园目前还有3000亩左右。

其中以那卡茶的最为出名,保塘茶区保护的最为完好。

那卡古茶园种植密度较大,其中有一定小叶种混生。

目前保留有300多亩。

保塘古茶区与森林灌木共生,古茶分布密度较低,散布在森林里。

还保留了一定量较粗大的老树。

茶质特色:那卡、保塘等古树茶普遍茶香纯正,苦涩明显,山野气韵强,回甘较慢。

三、南糯山释名:“(产)笋酱(之地)”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景洪至勐海公路旁,距勐海县城24公里。

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1500-1750毫米。

年平均气温16-18度。

中国茶文化地图

中国茶文化地图

1、江北茶区:包括甘肃、陕西、河南、陕西,是我国最北的茶区,由于地形较复杂,土壤多属黄棕壤或棕壤,有良好的微域气候,故茶的质量亦亚于其他茶区,如六安瓜片、信阳毛
尖。

恩施玉露六安瓜片铜陵雀舌
信阳毛尖
2、江南茶区:包括浙江、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湖北,为我国茶叶主产区年产量大约
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二,主要茶类有绿茶、红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
茶,诸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

顶谷大方黄山毛峰九华佛茶
君山银针太平猴魁西湖龙井
3、华南茶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为我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茶资
源极为丰富,生产红茶、花茶、乌龙茶、白茶和六堡茶等,所产大叶种红碎茶,茶汤浓
度较大。

大红袍
铁观音
凤凰单枞
4、西南茶区:包括云南、贵州、重庆、四川、西藏,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资源
丰富,主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是中国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

大益饼茶滇红工艺茶
普洱茶。

中国茶叶分类图

中国茶叶分类图

中国茶叶分类图按茶色不同来分类——绿茶,又称不发酵茶。

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

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

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

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

最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中国中,名品最多,不但香高味长,品质优异,且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

炒青:由于在干燥过程中受到机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长条形、圆珠形、扇平形、针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状,故又分为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等等。

长炒青精制后称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贡熙、雨茶、针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质特征。

如:珍眉:条索细紧挺直或其形如仕女之秀眉,色泽绿润起霜,香气高鲜,滋味浓爽,汤色、叶底绿微黄明亮;贡熙:是长炒青中的圆形茶,精制后称贡熙。

外形颗粒近似珠茶,圆叶底尚嫩匀;雨茶:原系由珠茶中分离出来的长形茶,现在雨茶大部分从眉茶中获取,外形条索细短、尚紧,色泽绿匀,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汤色黄绿,叶底尚嫩匀;圆炒青:外形颗粒圆紧,因产地和采制方法不同,又分为平炒青、泉岗辉白和涌溪火青等。

平炒青:产于浙江嵊县、新昌、上虞等县。

因历史上毛茶集中绍兴平水镇精制和集散,成品茶外形细圆紧结似珍珠,故称“平水珠茶”或称平绿,毛茶则称平炒青;扁炒青:因产地和制法不同,主要分为龙井、旗枪、大方三种。

龙井:产于杭州市西湖区,又称西湖龙井。

鲜叶采摘细嫩,要求芽叶均匀成朵,高级龙井做工特别精细,具有“色绿、香郁。

味甘、形美”的品质特征。

旗枪:产于杭州区四周及毗邻的余杭、富阳、肖山等县。

大方:产于安徽省歙县和浙江临安、淳安毗邻地区,以歙县老竹大方最为着名。

茶叶地区地图

茶叶地区地图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年出口数万吨,占世界绿茶市场 贸易量的70%左右,我国的传统绿茶——眉茶和珠茶一向以香高、 味醇、形美、耐泡而大受欢迎。绿茶属不发酵茶,基本工艺流程分 杀青、揉捻、干燥3个步骤,杀青方式有加热杀青和蒸汽杀青两种, 以蒸汽杀青制成的绿茶称“蒸青绿茶”。干燥依炒干、烘干和晒干 的不同方式将绿茶分为“炒青”、“烘青”和“晒青”。
中 国 茶 叶 分 类 图
黄茶
基本茶类
乌龙茶(青 茶)
红茶
黑茶
花茶
玫瑰花茶、珠兰花茶、茉莉花茶、桂花茶
紧压茶
黑砖、方茶、茯砖、饼茶
萃取茶
速溶茶、浓缩茶、罐装茶
再加工 茶类
果味茶 荔枝红茶、柠檬红茶、猕猴桃茶
药用保健茶
减肥茶、杜仲茶、降脂茶
含茶饮料
茶可乐、茶汽水
绿茶
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 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的热锅里炒制,以保 持其绿色的特点
煎茶、玉露 滇青、川青、陕青 炒青、特珍、珍眉、凤眉、秀眉 珠茶、雨珍、秀眉 龙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松针 闽烘青、浙烘青、徽烘青、苏烘青 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华顶云雾、高桥银峰 白豪银针 白牡丹、贡眉 君山银针、蒙顶黄芽 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温州黄汤 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 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 铁观音奇兰、黄金桂 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 冻顶乌龙、包种、乌龙 正山小种、烟小种 滇红、祁红、川红、闽红 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安化黑茶 南路边茶、
——各茶种及其地域分布
中国主要19个产茶地区图 中国主要 个产茶地区图
新疆 甘肃
青海 陕西 西藏 四川 河南 湖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浙江 贵州 云南 湖南 江西 福建 广西 广东 台湾

学茶入门必看丨认识中国茶叶分布地图

学茶入门必看丨认识中国茶叶分布地图

学茶入门必看丨认识中国茶叶分布地图学茶入门必看丨认识中国茶叶分布地图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茶区地域广泛,茶树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三个气候带内,茶园总面积4000余万亩。

面对如此广泛的地域,学科界产生了多种划分,如:吴觉农、胡浩川划分的外销茶区和内销茶区。

陈椽划分的四大茶区:浙皖赣茶区、闽台广茶区、两湖茶区和云川康茶区。

庄晚芳划分的五大茶区:华中北茶区、华中南茶区、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茶区、华南茶区。

王泽农划分的三大茶区:华中茶区(包括长江中下游产茶区)、华南茶区(包括东南沿海)、华西茶区(包括云贵高原、川西山地、秦岭山地、四川盆地)。

周海龄划分的九大茶区:秦巴淮阳、江南丘陵、浙闽山地、台湾、岭南、黔鄂山地、川西南、滇西南、苏鲁沿海丘陵等九大茶区。

浙江农业大学划分的四大茶区:北部茶区、中部茶区、南部茶区和西南部茶区。

李联标划分的五大茶区:淮北茶区、江北茶区、江南茶区、岭南茶区、西南茶区。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划分的四大茶区:江北茶区、江南茶区、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

现在,我们最常用的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中国茶区的划分方法,地区跨20个省(区、直辖市)共计1000多个县市区产茶。

今天就分享一下,四大茶区是怎么分布的?有哪些大家熟知的代表茶?1️ 江北茶区:江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以北,秦岭以南、大巴山以东至沿海。

包括皖北、苏北、鄂北、豫南、鲁东南、陕南、陇南等地区,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

江北茶区是中国最北端的茶区,种植的茶树均有较强的抗寒性。

茶树多为灌木型和小叶种。

2️ 华南茶区:华南茶区位于中国的最南端,主要包括福建东南部、广东中南部、广西南部、云南南部、海南省、台湾省。

该茶区属热带、亚热带的季风气候。

茶树多为乔木型大叶种,也有半乔木和灌木,山区有野生乔木型大茶树。

3️ 西南茶区:西南茶区包括贵州、四川、重庆、云南、中北部及西藏东南部。

这个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势高,垂直气候变化大,雨雾天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