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 拓展阅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作者:朱德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我家是佃农。
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
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
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
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母亲是个好劳动。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
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
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
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课文原文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作者:朱德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我家是佃农。
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
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
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
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母亲是个好劳动。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
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
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含答案)

6回忆我的母亲基础知识巩固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A.妯.娌(zhóu)周济.(jì)不辍.(chuò)B.差.役(chāi) 溺.死(nuò) 佃.农(diàn)C.勉强.(qiáng) 规律.(lǜ) 和蔼.(ǎi)D.私塾.(shǔ) 慰.勉(wèi) 衙.门(yá)2.阅读下列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
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qín勤苦的农妇生活。
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
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jiàn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 liáo聊叙别后情景。
”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jìng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3.选词填空。
(1)母亲又给我一个A(A.强健 B.强壮 C.健康)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2)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B(A.勉励 B.鼓励 C.激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3)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C(A.珍贵 B.贵重 C.宝贵)的财产。
(4)母亲是一个B(A.普通 B.平凡 C.平常)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不同含义。
(1)母亲是个好劳动..。
劳动:与“好”连用,意思为“劳动能手”。
(2)(他)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劳动:工作。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A.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充的。
B.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
C.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市民文明素质的高低,都是我市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参考文稿(5篇)

《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说教材:部编教材八年级对现代文的阅读要求:继续训练基础阅读教学方法,学习阅读不同文体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索生命的本源。
第二单元是阅读回忆性散文、传记类文章,学习回忆性散文及传记的特点,掌握阅读方法,对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呈现的各式各样的人生经历,从文中人物的生平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抓住回忆性散文和传记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等特点,掌握阅读方法;学习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借鉴运用;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赏析能力。
《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终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文章以十分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这篇课文通俗易懂,学习的难度不是太大,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不需要作过多的分析。
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语言朴素优美的魅力;可以先由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归纳朱德母亲的优秀品质,然后组织交流讨论,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认识文章选材典型的特点。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已经接触篇幅较长的回忆性叙事散文(比如《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继续学习写入的记叙文的基本要求,了解写人的一些基本方法,如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选取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懂得写人就要把人放到事例中写,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等写出人物的特点。
本单元的课文大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学生会在阅读中自然地受到熏陶感染,学生要在反复朗读中领略。
教师要在以前记叙文教学的基础上,继续讲关于写人的记叙文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第一课时)6《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6《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新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了解回忆录的特点。
2.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3.感受朱德母亲的高尚品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写人的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情感。
教学策略、方法:1、问题引导法2、自主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习:查阅作者简介,疏通字词,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1、情景导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同学们还记得这首古诗吗这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赞歌,它亲切真挚地吟诵了人类最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中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
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直入人心,催人泪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么报答得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伟大朱德元帅写的一篇文章——《回忆我的母亲》,看他是如何来抒写母爱的。
(板书课题、作者)2、明确目标:二、预习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佃.农(diàn)祖籍.(jí)迁徙.(xǐ)溺.死(nì) 妯娌..(zhóu li) 勉强.(qiǎng)衙.门(yá) 血溅.(jiàn) 瞒.着(mán) 辍.学(chuò) 慰勉..(wèi miǎn)(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回忆我的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能够理解课文《我的母亲》的主要内容,体会老舍先生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b.学习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c.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a.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母爱的伟大。
b.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仿写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b.增强对家庭、亲情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a.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b.学习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a.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b.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仿写练习。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a.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节吗?你们是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意的?2.自主阅读a.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b.学生阅读,教师巡回指导。
3.课堂讨论a.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
4.学习生字词a.教师出示生字词,请同学们认读并组内交流。
b.学生认读,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a.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的母亲》,你们对课文有什么感受?2.学习课文写作技巧a.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3.仿写练习a.请同学们以“我的母亲”为主题,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仿写。
b.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课堂小结a.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第三课时1.检查仿写作业a.教师挑选几篇学生的仿写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
b.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拓展阅读a.请同学们阅读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进一步了解老舍先生的写作风格。
b.学生阅读,教师巡回指导。
3.课堂小结a.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
6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2)

叙议结合巧抒情锦上添花妙点睛——《回忆我的母亲》写法指导之叙议结合十堰市东风七中王海燕教材分析:《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回忆性文章,课文以母亲“勤劳一生”为主线,选取典型事例,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抒情议论,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作为一篇人物传记,在整篇文章中,叙是基础,从叙中能直观形象地感知母亲的形象特点;议是升华,在议中我们能更深刻地感知母亲形象特点,点染情感,升华主题。
叙议两者缺一不可,正是因为叙议的巧妙自然的结合,母亲的形象更加鲜明,作者对母亲的感谢和怀念之情也更加浓厚。
教学设想:理想的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激励、组织、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主动地获取有关语文的真知,逐步学会语文的方法,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并进一步发展这种能力终至形成习惯。
而教材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语文老师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范本,引导学法探究实践,在此基础上一课一得,力行“授之以渔”。
本堂课,我的定位就是以《回忆我的母亲》为范本,就“叙议结合”这一知识点进行的写作指导课。
在理解了课文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赏读课文中议论性的句子,在赏读中归纳总结叙议结合这种写法的作用,并能在实际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来抒发情感,升华文章的中心。
设计背景:在整体解读《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之后,老师进行了用典型事件来凸显人物形象的写作训练,在学生的片段训练中,大部分同学只叙事件本身,没有议论升华,或者在事件后简单的附着一两句议论,浮于表面,针对这种情况,我有了设计这堂课的想法,实际上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大部分同学能较生动的叙一件事,但叙后如何对事件进行点题升华,他们往往不会,或者毫无联系地空洞点题,所以,“叙议结合”实际上也是八年级作文教学中的重难点,需老师以课文为示例,反复训练。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及答案【基础夯实】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yuàn。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m ù。
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无论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她自己是很节省的。
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任劳任yuàn()和蔼.()妯.娌()和mù()(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文中“周济”的意思是。
(4)画线句处有一个关联词用得不当,可将“”改为“”。
2.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米开朗琪罗,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他的雕刻作品举世闻名。
(2)《朝花夕拾》里鲁迅用的方法,以自己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
【课内巩固】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谢之情的?2.联系语境,揣摩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3.“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这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加以分析。
【能力提升】课外阅读原来您住在我的血液里李晓自我出生那一年起,我和您,就一直相互陪伴,相依为命。
1976年9月,那年我7岁,您31岁了。
您持着一根竹竿,在山梁上追赶着我,我一路哭喊:“妈妈,我不去上学,我要和您上山去掰玉米,下河去捉螃蟹。
”您也哭了,只听“啪”的一声,您把竹竿打在我屁股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拓展阅读练习母亲两天没有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打电话,昨天母亲一接到我的电话就埋怨起来,问我这两天怎么没有给家里打电话。
我解释说这两天事太多。
母亲说:“太忙,打个电话的时间还是有的吧?你知道我有多担心?孩子他们都好吧?”“好,都好。
”我赶快回答母亲。
母亲听了我的话连说:“都好,就好,我跟你爸也放心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成为人父后更体会到这句话的浓浓深情。
儿子上小学五年级了,以前一直是接送上学,为了锻炼他,让他自己去上学,但每次我都偷偷地跟在后面看着他,直到他进了学校的大门才放下心。
不管儿女走多远,永远走不出母亲的牵挂。
印象最深的是我求学到县城后,每次离家,母亲总会送了又送,不让她送,她就站在村口大树旁,目送我离村的身影。
风也好、雨也好,早也好、晚也好,母亲的身影,总是如同一棵青松站在那里。
求学十年来,每次都是这样,雷打不动。
我知道,直到我的身影消失,她依然会望着我远去的方向。
母亲那饱含牵挂的目光,时刻都在背后,伴着我走过人生的每一段经历、每一次成长、每一个瞬间。
母亲姊妹八个,母亲是老大,老大在农村是父母的得力助手,干农活总是冲在最前面,许多人都说,她不是享福的命。
母亲整日忙碌着,腰累弯了,腿也肿了,胸膜炎还经常犯……她就是这样,把我们兄妹四个拉扯大;十年前,父亲患上糖尿病,不能干重活,母亲一边四处奔波挣钱,一边忙着地里的农活,一边到处求医帮父亲治病。
我参军在外,姐弟成家又不在一起。
我无法想象,那是怎样苦难的日子,她是怎样坚强地挺过来的。
在家人面前,她始终面带微笑,从不言苦。
这么多年来的风风雨雨,让母亲脸上的皱纹越来越深了,头上的白发也多了,牙也不好了。
这些年,母亲的身体还是不错的,有病痛,所幸无大碍,60多岁的人了,还是整天闲不下来,下地干活,上山拾柴。
做儿女的,也实在是没办法,给她送回去鸡蛋、牛奶、蛋糕,她从来不吃,每次下地回来都会捎一把野菜,饭吃得极其清淡。
每次给她钱,她总是推辞,好不容易愿意留下一些,她也大方地把钱给了那些比她更“可怜”的人。
算了,由她去吧,只要她开心,只要她身体好,这就是福,是我们家最大的福!母亲,无论我今后走多远,飞多高,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养育之恩!且读且思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全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来都是娘记得孩子的生日,可又有多少人记得自己娘的生日呢?天底下娘的心都是一样的,把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孩子……”阅读下面这篇文章,说说你受到了哪些启发,请至少说出两点。
娘的一片心王力四十岁生日这天,在县城东方大酒店摆了几桌酒席,宴请了不少同学和朋友。
恰巧,王力娘从乡下来县城看孙子,就跟着一起去参加儿子的生日宴。
席间,不知谁提议说,大家给寿星敬酒时,分别晒一晒各自准备的生日礼物,如果大家一致觉得送的礼物没有意义,送礼者要自罚三杯酒。
游戏先从主桌开始,很快就转到了王力娘这里。
王力娘哪见过这样的场面,脸一下子就红到了耳根,嘴巴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见此情景,王力赶紧圆场说:“我娘年纪大了,不懂酒场的规矩,再说是自家人,就免了吧!”朋友们并不买账,一起起哄说:“大娘免了可以,但你必须自罚三杯。
”王力犹豫了一会儿,还是端起了酒杯,说道:“好,不能破坏了游戏规则,这酒我喝了。
”这时,只见王力娘着急地喊道:“儿啊,你先等会儿。
”王力知道娘是担心他那高血压的病,怕他喝多了,于是安慰道:“娘,没事的,大家难得聚在一起乐一乐,喝个一杯两杯的影响不大。
”王力娘瞅了一眼王力手中的酒杯,迟疑了片刻才说:“其实我也准备了一份生日礼物,不知道算不算有意义,也不知能不能免了这酒。
”王力娘的话,把大伙的好奇心都勾了起来,大伙一起高声喊道:“大娘,快点拿出来吧,让我们也见识见识。
”王力娘憨厚地笑了,哆哆嗦嗦地在衣兜里掏了半天,掏出一张存折放到桌上,有点兴奋地说:“儿啊,你平时给我的生活费,我都攒着呢。
娘在乡下种粮,不愁吃不愁穿,这钱还是留给你们吧,就当送给你的生日礼物……密码,是你的生日。
”大伙又开玩笑说:“大娘,为什么不把密码设成自己的生日却设力哥的呢?”王力娘拢了拢额前的白发,淡淡地说:“好记,因为生你们力哥那天我难产,差点就没命了,所以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倒是我的生日,那个年代也说不清到底是哪天出生的,我早就不记得咯。
”大伙不作声了,默默地低下了头。
从来都是娘记得孩子的生日,可又有多少人记得自己娘的生日呢?天底下娘的心都是一样的,把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孩子,这难道不是最美好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吗?答案《母亲》母亲是一个对子女特别牵挂、善解人意、朴实勤劳又富有爱心的人。
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深深感激之情。
《娘的一片心》示例:⑴理解娘的苦心,珍惜娘的这份感情,努力成才回报娘;⑵报答母爱,不只是要在物质上让娘生活无忧,更要在精神上多安慰娘,让娘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母亲的地图母亲不识字,眼也不好,将我小时上学用的地图说成是蜘蛛网。
可如今,为了我,她唯一的儿子,母亲竟买了一本地图册,学会了看地图。
由于工作的特性,我一年中难得几天在家,大多时候都在外面奔波。
每次出差前,母亲总牢记我去的地方,默默地为我收拾好行李,重复着以前的叮嘱。
接到我的电话时,母亲眉飞色舞,喜不自禁地向街坊邻居汇报着我的行踪。
随着母亲年岁的增加,我去的地方越来越多,母亲记不准、也记不住了。
后来,她不知听了何人的说法,去书店买了一本交通地图册,我去到哪里,母亲就用红笔将地点描得通红。
母亲告诉我,一见到红圈圈,就知道你在哪,离我多远,心也就安了。
去年10月份,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把我派到唐山搞销售,这一去就是半年。
在这半年里,由于多方原因,销量一直上不去,弄得我心灰意冷,锐气尽失,也疏忽了给家里打电话。
等我3月份归来,发现母亲的床前墙上又多了一张临摹的小地图,上面是唐山辖区全貌,还用红笔在我去过的各小县城上一一标明了日期。
母亲说,你10月份到唐山,开始还有电话来,可后来不知咋的就再也没来过,我打过去却发现你已换了号,我这个急呀,每天盯着地图,担心你是不是出了啥事。
一想起这些,我就全身发冷,天天晚上做恶梦。
我就叫人画了一张小图在旁边,天天盼望你回来的日子。
你最后几天总算打电话说马上回来,我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真是喜哟。
母亲不经意地向我说这些话时,我已一脸泪水。
有人说,子女是风筝,无论你飞得多高多远,那线永远在母亲手里。
这正如这眼前的地图,无论你飞到哪里,也飞不出母亲的心。
儿行千里母担忧,在你的背后,总有母亲深情而温馨的目光。
而为人子女者却常常忽略了这片光辉,为自己的琐事所左右,也就在无形中伤了父母的心。
我读我思说说“母亲的地图”这一标题的含义。
如何理解下文中母亲对孩子上手就打,等孩子们睡着了却又抚摩着孩子偷偷哭的举动?母亲前些天,我和爱人上街时看到一个四十多岁的疯女人在路边被一个骑自行车的撞倒了,骑车男子还骂骂咧咧地踢了她一脚。
那个疯女人后背弓着倒在地上,半天没起来,过了好长时间慢慢起来,我这才发现她怀里抱着个塑料娃娃,她很小心地摸着她的头说:“宝贝别哭啊,都是妈妈不好……”我回头和爱人说:“这个女人肯定是因为失去孩子疯的。
”爱人扭过头望着远处没有吭声。
阵阵酸楚涌上心头,刚才那揪心的一幕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母亲已到古稀之年,按她的说法,她这一辈子要说有点儿所谓成就的话,那就是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六个孩子,个个都很健康还不怎么缺心眼儿,各自的小日子过得还凑合。
从我记事起她从未对我们说过“如何爱你们”这样的漂亮话,当我们做错了事或是耽误了学习,上手就打,炕上的柳条折了一节又一节。
等到晚上我们都睡下了她却抚摩着挨打的孩子偷偷哭泣……第二天我们要是再犯错,她照打不误。
小时候家里的剩菜剩饭都是母亲承包的,她几乎没有浪费过粮食,哪怕是变味儿的。
现在母亲每每说到胃疼,我嘴上说“不疼才怪呢”,心里却不是滋味。
母亲感慨:“那个时候啊,你们都在长身体,我就得吃剩饭剩菜!不过看到你们健康成长我就很满足了。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爱,但唯有母爱是内在的,深层的,没有条件不图回报的。
答案《母亲的地图》“母亲的地图”既指母亲买回来的交通地图册,又指母亲每一天对出远门的子女的关怀之心。
《母亲》母亲对做错事的孩子进行“打”的惩罚,是为了让孩子记住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母亲抚摩着孩子偷偷地哭是打了孩子后,自己心里疼。
这便是集“严”与“爱”于一身的母亲。
母亲的小炉子很小的时候,母亲从集市上买来一个浑身绿色的小炉子。
母亲说,田里的农活忙得很,用大锅烧饭太费时,用小炉子烧就方便多了。
但是后来的日子,这个小炉子却成为我幸福的窗口。
那时候,我们每天早上都吃玉米饼,其他人都很喜欢吃,唯独我看见它就愁眉苦脸。
母亲大概从我紧锁的眉头里看出了端倪。
于是,她忙碌的时光开始了。
她帮我生起火,架起小锅,给我烧糯米饭。
那边的玉米饼刚下锅,她便提着围裙到小炉边开始忙活。
这边忙完,那边又该捞饼了。
烧好糯米饭,母亲还不忘在里面放点腊肉。
母亲边忙边笑,她在两边穿梭的时候,嘴角始终是上扬的。
我上学之前的日子里,母亲几乎每个早晨都得为我忙碌。
上学之后,母亲稍微轻松了一些,但是每个周末的早晨依然是她的忙碌时光,她不仅要照顾好灶头,还要看好我的小灶头。
那些年,田里的生活依旧忙碌,但是母亲却总能挤出时间为我做好吃的。
她总是为我煮鸡蛋,下地干活前,她往灶里添一把柴。
到半晌午,鸡蛋已经煮熟,她回家把鸡蛋捞起来,细细地敲碎,然后放入一些香料,再添一些柴火,身影便又向田野里飘去了。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已然能够闻到炉上那诱人的气息。
上了初中以后,我的课增加了不少。
母亲怕我营养跟不上,便去菜场买鸡,在小炉子上给我炖鸡汤。
她吃着粗茶淡饭,但是看着我吃的时候,脸上分明挂着欣喜,仿佛我吃的,全进了她的嘴里。
后来,我工作了,便少有时间回家。
偶尔回家,母亲便总要在小炉子上忙活上一阵子。
她说:“你们工作的人吃不来咸菜干菜,我们嘛,已经吃惯了。
”当她这么说的时候,我的心底涌过一阵酸涩。
当年的炉子现在已经褪色,但有些东西却在我的脑海里愈加鲜艳了。
在生活里,母亲为我守着的是一个炉子,在心里守着的,却是一个爱的窗口。
我更愿意相信,世界上每个母亲的心里,都有这么一个炉子,都有这么一个爱的窗口。
【我读我思】本文至少有两条线索,你能理出来吗?答案一是时间线索,表示时间的词语形成了一条贯串全文的语脉;二是感情线索,母亲对“我”的爱;三是事物线索,小炉子贯串全文。
母子亲情之爱,总能拨动我们的心弦,总能触动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阅读下面这篇温馨的小小说,你能说出它的主旨吗?甜外面屋檐下,嘀嗒嘀嗒的滴水声,让荷嫂清楚,外面又在下牛毛雨。
她穿上尼龙雨衣,心里就暖暖的。
这透明的雨衣,是儿子舍不得穿,留给她的。
去年,儿子去大学报到那天,也下着毛毛细雨。
怕儿子被雨淋着,荷嫂在村头供销店,买了件雨衣,让儿子穿,还说:“出山到集镇搭车,要翻山越岭,你穿上,免得让雨水打湿了衣裳,淋坏了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