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修改稿(无线温湿度传感器监测节点)

合集下载

温湿度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温湿度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温湿度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人们对生活、工作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要素的监测和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中,温湿度是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设计一个温湿度远程监控系统,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对环境温湿度的合理控制,对提高生活、工作的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选题目标本项目旨在实现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温湿度远程监控系统,具体包括以下目标:1.设计和开发能够实时监测环境温湿度的无线传感器节点。

2.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构建一个温湿度监测系统,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显示等功能。

3.设计并开发远程控制模块,可以远程控制温湿度系统的相关参数,实现温湿度的智能化控制。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传感器节点的设计传感器节点是本系统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精度和准确性。

包括选择合适的温湿度传感器、通信模块的选型、存储模块的设计等。

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构建使用传感器设计的节点,将其网络连接起来,构建温湿度监测系统。

在网络中采用合适的路由协议,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3.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在系统的硬件设计上,需要根据具体的传感器节点及其应用环境,设计与之对应的电路板和外部部件,完成节点的实现。

在软件设计中,需要进行数据采集、通信协议、数据存储、数据监测和控制等功能的实现。

四、预期成果本项目拟实现的预期成果包括:1.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温湿度监测系统实现。

2.对传感器节点进行设计和开发,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显示等功能。

3.设计并开发远程控制模块,可以远程控制温湿度系统的相关参数,实现温湿度的智能化控制。

4.系统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功能正常运行。

五、可能遇到的问题1.电池模块的选型和功率管理传感器节点使用电池供电,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池模块和功率管理模块,以确保节点能够长时间稳定地工作。

2.网络的可靠性和通信协议在传感器节点构建过程中,需要保证网络的稳定和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网络通信协议,进行网络的优化。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题目: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与实现一、研究背景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一种由大量节点构成的自组织网络,这些节点都是能够自主收集环境信息并进行处理和传输的设备。

传感器节点的设计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核心问题,对于节点的设计和实现可以影响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性能。

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包括环境监测、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医疗健康、农业等领域。

不同应用场景所需要的节点功能和性能也各不相同,因此,节点的设计和实现必须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定制。

二、研究内容本文将重点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和实现,包括以下内容:1.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硬件设计: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所需的硬件组成和设计方法,包括传感器、单片机、射频模块、电源等方面的设计。

2.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通信协议设计:研究节点间的数据通信协议的设计,包括MAC协议、网络层协议、传输层协议等方面的设计。

3.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软件设计: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所需的软件组成和设计方法,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应用程序等方面的设计。

4.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应用场景设计: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三、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法:结合相关领域的论文和研究报告,系统地分析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热点,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和实现进行总结和归纳。

2. 实验研究法:采用实验室实验的方法,对节点的硬件、软件、通信协议进行设计和实现,并进行实验验证。

3. 仿真模拟法:利用仿真软件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通信协议进行模拟和仿真,分析协议的性能和可行性。

四、研究目标和意义本文的研究目标是探究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和实现技术,提出一套完整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方案,并利用实验和仿真等方法对该方案进行验证和评估。

基于STM32的温湿度无线采集系统开题报告

基于STM32的温湿度无线采集系统开题报告
主要研究通过STM32单片机控制DHT11进行温湿度的测量、数据的无线传输、温湿度数据的液晶显示、以及SPI通信接口的应用,根据使用环境完成实时检测环境温湿度,并显示。
开始设计前先上网和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各个单元电路,画出原理图。通过后,采购原件,制作实物,烧写程序,进行电路和程序的调试,使之达到标准和相关要求。
温湿度测量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常,要实现温湿度测量和自动控制,监控台与现场之间必须铺设电缆,这是一个麻烦的问题,且传统的温湿度传感器需要通过复杂的电路才能将温湿度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且距离传输所造成的损耗会引起误差。本系统采用无线温湿度测量的方案,不必铺设电缆,可以节省费用和时间,采集也更加的方便。该采集系统以STM32F103C8T6为主控芯片,利用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DHT11进行采集,然后将采集的数据传送给单片机,经过处理,单片机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模块NRF24L01发射出去,单片机与无线模块之间的通信采用SPI方式。控制台那边也是采用STM32F103C8T6作为主控芯片,外部接有无线接收模块NRF24L01和液晶Nokia5110;经过一定距离的无线通信,接收模块接收到数据之后将数据传给主控芯片,主控芯片经过处理后将数据通过液晶显示。至此完成一次温湿度无线采集的发送与接收。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 生
姓 名
XXX
专 业
班 级
XXX
学号
XXX
指导教师及职称
XXX
题 目
基于STM32的温湿度无线采集系统设计
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5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现代工农业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人们也迫切需要检测与控制温湿度,且温湿度是工农业生产的主要环境数据,在工农业生产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比如湿度大温度高的话话会使粮食发芽、腐败,有可能还会导致二氧化碳的增加,如果是密闭的环境还可能导致进入的工人窒息,如果粮食发芽会导致温度升高,从而更加容易产生火灾等安全事故。所以对其进行适时准确的温湿度测量具有重要意义。

无线温度检测开题报告

无线温度检测开题报告

无线温度检测开题报告无线温度检测开题报告1.引言温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传统的温度检测方法通常需要使用接触式温度计或红外线测温仪,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本文将探讨一种新的无线温度检测方法,旨在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2.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WSN可以将多个传感器节点连接在一起,实现对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

在温度检测领域,传统的有线温度传感器需要布线,不仅造成了不便,还限制了监测范围。

因此,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温度检测具有很大的潜力。

3.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设计和实现一种无线温度检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记录多个位置的温度,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台。

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我们可以实现对温度的全面监测,提高温度检测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4.方法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无线温度检测系统:4.1 传感器选择选择适合于温度检测的无线传感器节点,考虑到其测量范围、精度和功耗等因素。

4.2 网络拓扑设计设计合适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以实现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4.3 数据传输和处理设计数据传输和处理的算法,以实现传感器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记录,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台。

4.4 系统集成和测试将传感器节点和中央控制台进行集成,并进行实地测试,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5.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实现以下结果:5.1 温度检测的实时监测和记录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对多个位置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提供准确的温度数据。

5.2 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设计合适的数据传输和处理算法,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数据丢失或传输延迟。

5.3 系统的便捷性和易用性设计简洁易用的用户界面,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查看和分析温度数据,提高系统的便捷性和易用性。

6.意义和应用无线温度检测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6.1 室内环境监测通过无线温度检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室内各个位置的温度,为室内环境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是一种由大量分布在监测区域内的微小传感器节点构成的自组织网络。

该网络可自动协作进行数据采集、处理、传输等任务,具有分布式、自组织、实时、先进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医疗保健、农业等领域。

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研究和设计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例如,如何提高传感器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网络的可靠性、如何解决节点间同步和时钟漂移等问题等都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与优化,旨在提高节点的可靠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二、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传感器节点的能源管理传感器节点的能源是有限的,如何合理地利用能源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的核心问题之一。

通过研究节点的供电方式、能源利用效率等因素,提高节点的能源利用效率,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 传感器节点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无线传感器网络主要用于数据采集和传输。

研究节点的数据采集方式、数据传输协议等因素,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保证网络的正确运行。

3. 传感器节点的网络拓扑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结构不仅影响网络的可靠性,还影响节点的能源消耗。

通过研究不同的节点网络拓扑结构,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优化节点之间的通信信道,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4. 传感器节点系统的计算与控制通过研究节点的数据处理、存储和计算等因素,探索新的节点计算和控制技术,提高节点的工作效率和数据处理精度,为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法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研究方法如下:1. 设计并搭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系统根据研究内容,设计一套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系统,并通过软硬件实现并搭建整个系统,为后续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2. 进行节点能源消耗和网络可靠性实验通过实验研究,分析节点能源消耗和网络可靠性之间的关系,探究如何合理利用能源提高网络可靠性。

湿度传感器开题报告

湿度传感器开题报告

湿度传感器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湿度传感器作为物联网节点中重要的环境参数传感器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湿度传感器可以测量周围环境的湿度信息,通过物联网系统实时传输数据,为用户提供环境监测和控制服务。

湿度传感器在农业、工业、医疗、气象、家居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农业领域,湿度传感器可以帮助农民监测土壤湿度,实现精确的灌溉控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工业领域,湿度传感器可以用于生产过程的湿度监测和控制,保证产品质量。

在医疗领域,湿度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病房、手术室等环境的湿度,保证患者的舒适和医疗质量。

在气象领域,湿度传感器可以用于天气预报、气候研究等方面。

在家居领域,湿度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室内的湿度,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实现湿度的自动调节,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2. 研究目标和内容本项目旨在设计和开发一种高性能的湿度传感器,满足物联网领域对湿度传感器的高精度、低功耗、小尺寸等要求。

具体研究目标和内容如下:2.1 研究目标•设计并实现一种湿度传感器,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环境中的湿度。

•提高湿度传感器的精度,使其能够满足物联网系统对湿度的高精度要求。

•降低湿度传感器的功耗,延长电池寿命,提高传感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缩小湿度传感器的尺寸,便于集成到各种物联网终端设备中。

2.2 研究内容•对现有湿度传感器技术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其优缺点。

•设计并实现一种新型湿度传感器,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

•测试和验证湿度传感器的性能和精度,与市场上常见的湿度传感器进行对比。

•优化湿度传感器的功耗和尺寸,提高其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性。

3. 计划和进度安排本项目的计划和进度安排如下:时间计划进度第一周调研现有技术进行中第二周设计传感器方案未开始第三周实现传感器原型未开始第四周测试验证未开始第四至六周优化性能和尺寸未开始第七至八周编写论文和报告未开始4. 预期成果和创新点本项目预期的成果和创新点如下:•设计并实现一种高性能的湿度传感器,具有高精度、低功耗、小尺寸等特点。

温湿度检测开题报告

温湿度检测开题报告

温湿度检测开题报告摘要本报告讨论了温湿度检测技术的研究背景、目标和方法。

我们计划研发一种高精度、实时监测环境温湿度的系统。

该系统将利用温湿度传感器和微控制器等硬件设备,通过数据采集和处理,以及网络通信模块,实现温湿度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分析。

本报告介绍了项目的研究目的、基础理论、开发计划以及预期成果。

1. 引言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温湿度的监测和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

温湿度是影响人体健康和室内气候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温湿度检测方法往往需要人工参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有限;而现代化的温湿度检测系统则可以通过传感器和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实现高精度、实时监测。

本项目旨在研发一种基于传感器和微控制器的温湿度检测系统,旨在满足用户对温湿度监测的需求,提高温湿度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2. 研究目标本项目的研究目标如下: - 开发一种高精度的温湿度检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温度和湿度。

- 实现对温湿度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

- 利用网络通信模块实现温湿度数据的远程传输和监测。

3. 基础理论温湿度检测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传感器原理、数据采集与处理、网络通信等方面。

3.1 传感器原理温湿度传感器是温湿度检测系统的核心组件。

常见的温湿度传感器有电阻式、电容式、热电型和半导体型等。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感知温湿度对其物理特性产生变化,进而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本项目将采用半导体型温湿度传感器,其具有高精度和实时性等优点。

3.2 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是指通过传感器获取温湿度数据的过程。

本项目将使用微控制器作为数据采集的硬件设备,通过采样和转换,将模拟量转化为数字信号,并进行初步的数据处理,如滤波、校准等。

3.3 网络通信本项目将利用网络通信模块实现温湿度数据的远程传输和监测。

常见的网络通信方式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如Wi-Fi、蓝牙等。

我们将选择适合项目需求的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温湿度数据的远程传输和实时监测。

温度湿度监测系统开题报告

温度湿度监测系统开题报告

温度湿度监测系统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温度和湿度是常用的环境参数,对于很多行业和领域来说,对温湿度的实时监测和控制非常重要。

例如,在医疗行业,温湿度监测系统可以帮助提供对手术室、实验室和药物存储室等环境的合适控制和维护;在农业领域,温湿度监测系统可以帮助农民实时监测大棚内的温湿度,从而提供农作物生长的合适环境。

因此,开发一种可靠、实用的温度湿度监测系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开发一种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温度湿度监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提供准确的数据和报警功能。

主要目标包括:1.设计一个硬件系统,包括传感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显示模块等;2.开发一个软件系统,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显示;3.测试和优化系统的性能,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系统的稳定性;4.提供报警功能,当温度或湿度超出设定范围时,系统能够及时发送警报。

三、技术方案系统开发需要采用一种高精度、低成本的温度湿度传感器。

常见的温度湿度传感器有DHT11、DHT22等,我们将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来实现数据的准确采集。

硬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显示模块组成。

传感器模块负责采集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相关数据,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数据显示模块则通过屏幕等设备直观显示温度和湿度等数据信息。

软件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处理和显示三个模块组成。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与硬件系统通信,获取传感器输出的数据;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例如滤波、校准等;数据显示模块则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以直观的方式显示给用户。

四、项目计划本项目的开发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2.技术选型: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开发平台;3.硬件设计:完成传感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显示模块的设计;4.软件设计:设计数据采集、处理和显示的算法和逻辑;5.系统集成: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进行集成,进行初步测试;6.系统优化:针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优化和调试;7.最终测试: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确保功能和性能满足需求;8.文档编写:撰写项目文档,包括开题报告、需求规格说明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裕学号:
学院、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设计题目:无线温湿度传感器监测节点设计指导教师:
年月日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设计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温室的环境温湿度控制与管理是影响生产过程的重要因素。

在工业生产领域的现场,温湿度的准确测试有着广泛的意义[1][2]。

此系统设计的目的在于对温室的温湿度监测实现自动化,科学化,通过分析监测数据,结合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规律,控制环境条件,使农作物在不适宜生长发育的反季节中获得比自然条件下室外生长更优良的环境,实现对农作物的优质,高产,季节的控制[3][4]。

目前,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监测系统、信号的传输方式为有线传输,由于布线复杂,温室的湿度高,空气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对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维护难度,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方式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5][6][7]。

因此,在现代化大型温室中,实现测控系统的无线化和网络化是目前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为了解决温室测控系统中存在的有线布网、人工测量等问题,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到温室温湿度监控系统中,对实现现代化温室的网络信息化管理和提升温室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8][9]。

由于从国外引进的自动温湿度测控系统的侧重点与我国的气候特征不相匹配,而且引进投资高,运行维护费用高,很难在我国推广应用。

目前,我国大棚种植的温湿度测量和设施的操作大多仍然由人工来完成。

当温室较大时,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10]。

因此,设计适应我国气候条件的低成本高效益的温湿度无线监测系统,对提高我国温室产业的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11]。

温、湿度作为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被控参数,温度和湿度不再是独立的量,而应在系统集成中综合考虑。

利用单片机对温湿度进行控制,具有控温、湿精度高,功能强,体积小,价格低,简单灵活等优点[12]。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检索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熟悉数据采集电路,构建温室温湿度无线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

要求利用性价比相对高的单片机、无线射频模块进行采集电路和无线发射电路的设计,实现数据的长距离传送,从而达到温室温湿度无线监测的目的。

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
1. 设计思想
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多点温湿度数据采集,组成多点温湿度测量的巡回检测系统,使用实际的温湿度控制形式实现对温湿度的控制,并且可以通过键盘实现对于不同农作物培养所需温湿度的上下限控制,并且同步显示于显示部分,显示内容为当前温湿度,以及温湿度上下限。

2. 功能要求
1)需要满足常规数据采集系统的要求,应具有及时、准确等功能方便用户实时查询,获知温室内的农作物生长环境;
2)无线传感器节点适应高湿度环境长期工作;
3)扩展性好:由于农作物环境各不相同,所以远程监控网络监测的环境参数也各不相同,传感器的类型也需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因此节点的传感器接口需灵活设定;
4)具有报警功能:当某个参数超过该设定值时,发出警报通知管理员和用户,从而采取相应措施。

3. 设计方案
使用C8051f 系列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及控制,采用SHT 系列温湿度传感器,无线通信模块采用CC2420进行无线数据传输。

方案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四路
图1. 方案原理图
4. 器件选型
单片机选择:C8051f340单片机
该单片机特点:
1)高速流水线结构的8051兼容的CIP-51内核,最高48 MIPS 执行速度;
2)全速非侵入式的系统调试接口(片内,C2接口);
3)真正10位200ksps 的多通道单端/差分ADC ,带模拟多路器;
4)高精度可编程的12MHz 内部震荡器;
5)64KB 字节可在系统编程的FLASH 存储器;
6)4352(4096+256)字节的片内RAM ;
7)USB 2.0通信接口,支持全速12Mbps 通信和低速1.5Mbps 通信
8)硬件实现的SPI ,SMBus/IIC 和2个UART 串行接口;
9)4个通用的16位定时器;
10)具有5个捕捉/比较模块的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阵列;
11)片内上电复位,看门狗定时器,2个电压比较器,VDD 监视器和温度传感器; 12)40个I/O 端口;
13)-40~85度工业级温度范围; 14)2.7V~3.6V 工作电压,TQFP48封装。

温湿度传感器 单片机 C8051f340 无线通信模块 CC2420
传感器选择:DHT11传感器
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

它应用专用的数字模块采集技术和温湿度传感技术,确保产品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与卓越的长期稳定性。

传感器包括一个电阻式感湿元件和一个NTC测温元件,并与一个高性能8位单片机相连接。

因此该产品具有品质卓越、超快响应、抗干扰能力强、性价比极高等优点。

每个DHT11传感器都在极为精确的湿度校验室中进行校准。

校准系数以程序的形式储存在OTP内存中,传感器内部在检测信号的处理过程中要调用这些校准系数。

单线制串行接口,使系统集成变得简易快捷。

超小的体积、极低的功耗,信号传输距离可达20米以上,使其成为各类应用甚至最为苛刻的应用场合的最佳选则。

产品为4 针单排引脚封装。

连接方便,特殊封装形式可根据用户需求而提供。

图2. DHT11温湿度传感器
表一 DHT11温湿度传感器性能参数
无线通信模块选择:CC2420无线芯片
CC2420是Chipcon公司推出的首款符合2.4GHz ,IEEE802.15.4标准的射频收发器,工作于免授权的2.4GHz频段。

该芯片包括众多额外功能,是第一款符合ZigBee技术的高集成度工业用射频收发器件。

它基于Chipcon公司的SmartRF03技术,以O.181xmCMOS 工艺制成,只需极少外部元器件,性能稳定且功耗极低。

CC2420的选择性和敏感性指数超过了IEEE802.15.4标准的要求,可确保短距离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CC2420的主要特性如下
1)工作频带范围为2.40-2.4835GHz;
2)采用IEEE802.15.4规范要求的直接序列扩频方式;
3)数据速率达250kbps,码片速率达2Ms;
4)采用0-QPSK调制方式;
5)超低电流消耗(Rx:19.7mA,TX:174mA)高接收灵敏度(99dBm);
6)抗邻频道干扰能力强(39dB);
7)内部集成有VCO,LNA,PA以及电源整流器,采用低电压供电(2 l~3 6V);
8)IEEE802.15.4MAC层硬件可支持自动帧格式生成、同步插入与检测16bitCRC 校验、电源检测;
9)与控制微处理器的接口配置容易;
10)采用QLP-48封装,外形尺寸只有7×7MM 。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意见:
该生对本课题进行了仔细研究,在书写开题报告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对课题所涉及的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明确了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具体工作。

开题报告内容充实,工作安排合理,有望按时完成。

该课题难易程度适中,工作量满足毕业设计的要求,开题报告格式规范,参考文献充分,同意开题。

指导教师:
2012 年3月14日所在系审查意见:
同意开题
系主任: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