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2020年某镇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扶贫搬迁)工作总结范文(精品范文).docx

精品范文,下载后可编辑某镇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扶贫搬迁)工作总结范文自2012年以来,根据省州县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地处深山区、石山区,耕地面积少,交通条件落后的实情,抓住易地扶贫搬迁机遇,大力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努力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群众搬到就业、就学、就医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区安置,最大限度为当地群众争取扶贫政策效益最大化。
目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工作仍需加大力度。
一、基本情况波阳镇位于兴仁县城东北部,距县城56公里,地处北盘江流域的波秧河和麻沙河畔,属于云贵高原板块喀斯特地形地貌区,东与百德镇山水相连,南与大山镇山川相依,西与晴隆县安谷乡接壤,北同晴隆县鸡场镇隔河相望。
全镇总面积83.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348亩,林地面积32265.36亩,森林覆盖率46%,海拔在635—1485之间,最高点在新寨村的北山,海拔1458米;最低点在小麻山村民组往北麻沙河岸,海拔635米。
波阳镇史称“波阳乡”。
1992年以前是大山区管辖的新寨、田湾两个小乡。
1992年撤并建后,由原来的新寨、田湾两乡合并成田湾乡,辖14个行政村,2007年10月村级整合为7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118个村民组,2015年撤乡建镇,改成波阳镇,现有6906户,总人口29280人。
居住着汉族、布依族、彝族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6148人,占21%。
2014年以来,全镇共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1572户6288人,其中2014年脱贫191户758人,2015年脱贫448户,1975人,2016年脱贫232户969人,2017年脱贫487户1927人,2017年返贫16户55人,目前未脱贫214户659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2.89%降为2.40%。
二、取得成绩截至目前,我镇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92户2306人,其中:2012-2015年度生态移民63户234人,2015搬迁薏品田园79户350人,2016搬迁371户1383人,2017年搬迁60户236人,2018年搬迁29户103人。
扶贫年度搬迁工作总结(3篇)

第1篇一、工作背景与目标2023年,我国扶贫搬迁工作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年度,我们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确保搬迁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二、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效1. 搬迁安置工作:全年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XX户、XX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XX户、XX人。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了搬迁群众能够顺利入住新居。
2. 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投入资金XX亿元,用于搬迁安置区的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活条件。
3. 产业扶贫:结合当地资源优势,我们引导搬迁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如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实现增收致富。
全年共带动搬迁群众参与产业项目XX个,人均增收XX元。
4. 就业帮扶:通过举办招聘会、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就业。
全年共有XX人实现稳定就业,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XX人。
5. 社会融入:我们积极开展社区治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工作,促进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环境。
全年共开展各类社会融入活动XX场,受益群众达XX人次。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就业稳定性不足:部分搬迁群众就业技能不足,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导致就业稳定性不高。
改进措施: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搬迁群众就业技能;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适合搬迁群众的就业岗位。
2. 产业发展不足:部分搬迁安置区产业发展滞后,难以满足搬迁群众增收需求。
改进措施: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
3. 社区治理能力不足:部分搬迁安置区社区治理能力不足,难以满足搬迁群众的需求。
改进措施:加强社区治理队伍建设,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四、展望与展望2024年,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努力实现以下目标:1. 确保搬迁群众稳定增收,实现脱贫致富。
2. 进一步完善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工作总结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一、工作目标和任务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扶贫政策的重要举措,旨在解决贫困地区人口居住环境恶劣、基础设施缺失等问题,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
作为工作负责人,我的工作任务包括:确定易地搬迁的贫困户名单,协调相关部门开展搬迁规划、安置点建设、政策宣传等工作,并监督工作进展和质量。
二、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在贯彻落实易地搬迁工作过程中,我们坚持以贫困户为中心,坚持“先易后建、先建后迁”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和意见,在与贫困户的协商中促进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们积极开展易地搬迁的规划设计、安置点建设、政策宣传等工作。
在易地搬迁过程中,我们结束了挖断土地资源,避免了土地的枯竭现象,使贫困户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截至目前,我单位成功搬迁43户,贫困户的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三、工作难点及问题易地搬迁的过程中,存在各种难点和问题。
部分贫困户因舍不得老居所、忧虑生计无以为继等因素导致迁移主动性不高,反映不支持;规划设计中存在安置点选址过于录教、迁移成本高昂等问题。
容易引发贫困户的不信任和对政策的怀疑,甚至引起社会不稳定因素。
在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如挂图展示、走户宣传、集中座谈等方式,一方面加强宣传,普及易地搬迁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增强贫困户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另一方面,重视调查研究,反映群众需求,优化搬迁计划,尽可能地减少搬家成本、负担,降低搬迁负面影响。
四、工作质量和压力在易地搬迁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质量第一、质量保障,尽可能让搬迁贫困户平稳过渡到新环境,使其获得良好的生活体验。
我们定期收集信息、督查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保障易地搬迁项目质量,客观真实地反映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
随着易地搬迁工作的深入推进,我们也面临着压力和困难。
由于工作量较大,速度较快,需要掌握专业技能,统筹协调各个环节,保证工作的及时、准确完成。
五、工作经验和教训在易地搬迁工作中,我们得到了很多经验和启示。
易地扶贫搬迁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易地扶贫搬迁个人年终工作总结尊敬的领导: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经度过了一年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岗位上的时光。
在这一年里,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职业素养,努力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参与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
现将个人年终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回顾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我主要负责指导和协助群众搬迁安置及后续扶持工作。
具体来说,我坚持走进农户家中,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并根据不同情况提供相关帮助和指导。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到搬迁安置工作的组织和协调中,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工作中,我注重与农户的沟通与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通过与他们的深入交流,我更好地理解了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并且及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我还通过举办培训班和宣传活动,提高农户的搬迁意识和安置能力。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我成功协助一百多户农户顺利完成了搬迁安置工作。
二、工作成果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
首先,在搬迁安置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农户为中心,注重落实搬迁政策,并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
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协调,我成功帮助农户顺利完成了搬迁工作,同时也为农户提供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帮助。
其次,在搬迁后的扶持工作中,我积极参与到相关的培训和宣传工作中,提高农户的技能和就业能力。
通过组织培训班和技术交流会,我帮助农户了解新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方向,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我还积极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和成果,提高农户的搬迁意识和满意度。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有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农户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其次,由于工作量较大,我有时候会出现工作安排不合理的情况,导致工作进度不够顺利。
最后,我在与农户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有时候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们的意见和需求,导致工作效果不佳。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打算在新的一年中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加强对搬迁安置政策的了解和研究,以更好地为农户提供帮助和指导。
县易地扶贫搬迁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XX县易地扶贫搬迁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2020年以来,县发改委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工作落实,完成XX 县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任务。
现简要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十三五”期间,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共搬迁在册贫困户XXX户XXX人,其中:2016年搬迁在册贫困户XX户XX 人,项目地点在万佛湖镇;2017年搬迁在册贫困户XX户XX人,项目地点在XX乡(XX户XX人)、XX乡(XX户XXX 人);2018年搬迁在册贫困户XX户XX人,项目地点在XX 乡(XX户XX人)、XX镇(XX户XX人)。
X个乡镇X个安置点计划任务圆满完成。
二、工作开展情况1、深入实施“七大工程”。
为做好2020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县发改委出台指导性文件《易地扶贫搬迁2020年工作要点》(舒易扶〔2020〕38号),明确实施“七大工程”,进一步完善后续帮扶问题。
1、就业扶持工程:建立搬迁贫困户劳动力就业需求清单和帮扶清单,多方面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开展就业培训,提高搬迁户就业能力;2、产业带动工程:制定安置点后续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建立项目库,支持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业,积极培育非农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3、两基”提升工程:补齐安置点配套设施短板,提高搬迁剧情基本公共服务水平;4、产社区融入工程:进一步提高安置点的管理水平,加强后续服务保障,激发搬迁群众的内生动力;5、权益保障工程:办理安置房不动产权登记,切实保障搬迁群众扶贫政策落实;6、拆旧复垦复绿扫尾工程:完善旧房拆除和复垦复绿工作,确保应拆尽拆,符合复垦复绿的,全部复垦复绿;7、软件资料提升工程: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各项软件资料,做好分类整理。
2、举一反三,全面完成整改任务。
中央巡视“回头看”和脱贫成效考核反馈易地扶贫搬迁问题:易地扶贫搬迁个别安置点配套管理不到位。
为做好整改,县发改委立即制定整改方案,成立整改领导小组,并要求乡镇每周汇报整改进度。
易地搬迁扶贫个人工作总结

易地搬迁扶贫个人工作总结在易地搬迁扶贫工作中,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认真履行职责,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以下是我的个人工作总结:一、深入调研,全面了解搬迁户需求。
我积极深入到易地搬迁村,与搬迁户进行了多次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就业需求、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为后续工作做好了准备。
二、精心制定搬迁规划,确保搬迁户安居乐业。
我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当地的资源和政策,制定了详细的搬迁规划,确保搬迁户可以在新的生活环境中安居乐业,并在当地发展产业。
三、开展培训,提升搬迁户技能。
为了提升搬迁户的就业能力,我组织了多场培训活动,包括农业技术、手工制作等方面的培训,帮助搬迁户掌握更多的就业技能。
四、加强政策宣传,解决搬迁户后顾之忧。
我积极宣传国家的扶贫政策,协助搬迁户申请政策补贴和扶持资金,确保搬迁户在产业发展和生活保障方面得到支持。
五、建立帮扶机制,促进村民自治。
我帮助建立了村民自治组织,推动村民积极参与农村治理和产业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帮扶机制,为村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扶贫知识和工作技能,也深刻体会到了扶贫工作的责任和使命。
我将继续努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在易地搬迁扶贫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所做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计和未来,因此,要继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村民们提供更加贴心、有效的帮助。
首先,我将继续深入调研,与搬迁户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以便更好地制定帮扶计划和安排工作。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还将注重与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各方建立联系,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其次,我将继续致力于搬迁规划和产业发展。
除了帮助搬迁户解决基本居住问题外,还要充分发挥当地资源和特色产业的优势,引导搬迁户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增加收入来源,实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的目标。
同时,我会继续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搬迁户的技能水平。
易的扶贫搬迁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工作背景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旨在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支撑不足等问题。
2023年,我国继续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二、工作成效1. 搬迁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23年底,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累计完成960万户、5805万人,其中本年度完成搬迁任务约100万户、500万人。
2. 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各地加大投入,加强搬迁安置区道路、供水、供电、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搬迁群众生活品质。
3. 搬迁群众就业保障有力。
通过发展产业、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等方式,确保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增加收入。
4. 社区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加强搬迁安置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社区治理机制,促进搬迁群众融入新环境。
5. 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搬迁安置区产业扶贫,助力搬迁群众增收致富。
6. 后续扶持政策持续完善。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搬迁安置区后续扶持,确保搬迁群众稳定脱贫。
三、工作经验1.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
针对搬迁安置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搬迁群众生活品质。
2. 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顺利实施。
3. 优化安置模式,提高搬迁群众满意度。
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创新安置模式,提高搬迁群众满意度。
4. 强化就业帮扶,增加搬迁群众收入。
通过发展产业、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等方式,确保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就业。
5.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加强搬迁安置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社区治理机制,促进搬迁群众融入新环境。
四、未来展望2024年,我国将继续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 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2. 加强就业帮扶,提高搬迁群众收入水平。
3. 推动产业扶贫,促进搬迁安置区经济发展。
异地扶贫搬迁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2024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异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重要成果的一年。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所在单位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力推进异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以下是我个人对这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一、扶贫搬迁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单位共安置搬迁户XXX户,XXXXXXXX人,实现了脱贫搬迁的目标。
通过搬迁,他们从贫困落后的地区迁往了生活条件更好的地方,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劳动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
二、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式创新。
我们注重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搬迁方式。
有些地方我们选择了集中搬迁,将搬迁户安置在农村集中安置点,通过集中规划、集中开发资源,提高了搬迁户的生活质量。
有些地方我们选择了分散搬迁,将搬迁户安置在城市或乡镇的集体经济项目中,让搬迁户可以通过参与集体经济项目获得收入。
这些方式的创新有效地提高了搬迁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扶贫搬迁工作环境恢复与民生保障有力。
在搬迁过程中,我们注重环境治理和保障民生。
为了保护和改善搬迁地区的生态环境,我们大力推进绿化工程,新建了公园、植树造林等环境修复项目。
同时,我们也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新建了学校、医院、市场等基本设施,提高了搬迁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让搬迁户能够在新的生活环境中得到充分的保障。
四、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扶贫搬迁工作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有些搬迁户对搬迁安置后的生活适应能力不强,需要我们加强后续服务和扶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新的生活环境。
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和单位在搬迁工作中不够积极,工作推进速度较慢,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
最后,搬迁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的滞后和不完善,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五、未来工作的展望和思考。
2024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之年,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之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易地扶贫搬迁是山庄窝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是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办好的“五件实事”之一,2014年并将这项
工程列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我办突出省政
府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任务为引领,采取政策措施支持、运城现场观
摩会、左权工作推进会、专项督导、交叉检查、典型交流等一系列
重点措施推进,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现将全年工作
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4年,继续安排5亿元专项补助资金、10万人口的移民目标.
涉及11个市、73个县.按照省政府易地扶贫搬迁年度目标责任落实
任务要求,当年主体工程完工率达到40%;第二年主体工程完工率达
到80%;两年滚动入住6万人.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易地扶贫搬迁
年度目标任务完成进展情况是:
1、2014年下达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0万人,主体工程完工20811户、64369人,完工率64.3%,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的160%.
2、2013年下达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0万人,主体工程完工29596户、93887人,完工率93.8%,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的117%.
3、2013年已入住17678户、54673人;2014年已入住3132户、10214人,两年滚动入住20810户、64887人,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的108%.
2014年下达易地扶贫搬迁10万人任务,需总投资33.19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建房和基础设施补助资金5亿元,(人均补助标
准5000元,其中:建房补助4200元/人,基础设施补助800元/人);
后续产业奖补资金0.84亿元,整村推进项目资金0.35亿元,市县配套、整合部门资金5亿元,农民自筹22亿元.
二、工作亮点
一是制度推动、进展顺利.各地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整个扶贫开
发工作的突破口,逐级签订责任书,并建立目标责任制、进度通报制、督察问责制和工作约谈制,定期公布工程进展,推进工作进度.截至
10月底,已经提前实现年初确定的主体工程完工率目标任务指标.
二是资源整合、项目叠加.大同市各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整合了
危房改造、地质灾害沉陷治理、抗震加固等项目;右玉县通过整合
抗震加固、危房改造、以工代赈等资金,人均补助近2万元,自筹部
分不足30%;长治市有效整合扶贫移民、民政救灾、林业生态移民、国土部门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等项目资金,人均补助提高近万元.在此
基础上,整合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实施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调动了
群众搬迁积极性,提升了扶贫移民工程建设水平.
三是产业配套、跟踪服务.阳泉市组织工矿商贸企业和党政机关
对搬迁村的产业发展进行对口帮扶,规定工矿商贸企业帮扶额度每年不得低于10万元,并且进行连续帮扶,鼓励企业对搬迁旧村进行产业开发.各地依托当地特色种养基地、超前谋划、同步安排产业开发项目,推行“一户一圈”、“一户一店(农家旅店)”、“一户一棚”等新模式.实施定向移民、有业安置.右玉县高家堡乡移民小区为每
户配套建设一个养羊圈舍;二十五湾村移民小区,利用相邻水库的休闲旅游优势,帮助农民建起一户一院的农家乐式院落;天镇县南河堡乡闫家园移民新村,每户新房配套建设一栋蔬菜大棚,韩小屯村移民
小区利用整村推进项目,新建一座养猪场,引进种猪344头,带动439
户移民发展养殖,增加收入.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紧盯目标、督导检查.围绕年度目标任务,查找薄弱环节,分
析研判形势,采取倒排工期的方式,重点瞄准移民搬迁滚动入住率这
一指标,有重点地对开工迟缓、入住率不高的市、县进行分批次专项督导推进.及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协调当地党委、政府解决工作困难,确保圆满完成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年度目标任务.
二是加大投入、提高标准.晋城市在省级补助标准基础上,市级
增加补助每人2000元,并对重点贫困县陵川县再增加补助每人1000元;长治市财政每人增加补助2500元,其中沁源县财政每人再增加
补助13800元;吕梁市政府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每人增加补助200元,并列入年度预算;阳泉市加大资金投入,省、市、县三级财
政补助达到每人9000元.乡宁县财政增加扶贫资金600万元,其中200万元用于移民搬迁.
三是多措并举、解决用地.长治、忻州等地充分利用旧农场、旧林场、旧学校、倒闭工矿企业闲置土地,建设移民新村.一些搬迁村集体采取劈山填沟、平整河滩、土地置换等方式,尽量降低用地成本,解决用地困难.大同市南郊区将4个贫困村整体搬迁到同煤集团开发区和市政府棚户改造区,通过统筹城乡发展,解决贫困群众搬迁用地困难.
四是创新机制、破解难题.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不断深入,任
务不断加大,搬迁对象更加困难,工作压力逐年增加.天镇县塔儿村、右玉县高家堡、黎城县南社村移民小区由以往移民安置新房毛墙、毛地交付使用,转变为刷墙、铺地、砌暖炕,让搬迁农户直接入住成品房,加快了群众搬迁入住.太原市扶贫办提出易地扶贫搬迁“产城一体化建设”,即在移民搬迁中注重产业发展、教育跟进、医疗服务等全方位配套建设,同时结合其他惠民政策给予继续扶持,帮助贫困群众尽快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吕梁市抓住采煤区沉陷治理这一机遇,调动企业积极性,将扶贫移民资金与企业自有资金捆绑使用,加快推进扶贫移民搬迁.
五是示范引路、推广典型.为了及时推广各地工作中好的经验、作法,今年,我们组织召开了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现场观摩交流会,总结推广五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模式,即:阳高县设施农业与搬迁建房相结合的产业开发模式;左权县移民搬迁与旧村开发利用的庄园经济模式;五寨县整乡搬迁集中建设单元楼小区的城镇化安置模式;阳曲县、万荣县吸引企业参与移民搬迁工程的市场化开发模式;壶关县分类规划设计、集中安置特殊困难群体的分类搬迁、社会保障模式.今年,我办还多次编发简报、新闻报道各地移民搬迁典型经验.
突出的困难问题和瓶颈制约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土地问题.2014年之前,我省对易地扶贫搬迁用地指标没有下达计划,一些地方指标不够,存在未批先建问题,有的土地和规划不好
调整.由于土地和规划的相关手续不能及时办理,导致房屋使用证也不能办理.易地扶贫搬迁在城镇安置建设用地与市场同价、费用高.搬迁旧村的宅基地等土地资源绝大多数没有盘活、没有进入市场交易,没能给贫困户带来财产性收入.
2、产业配套问题.以前,移民搬迁更多地考虑的是搬迁问题,没有将产业配套同步规划,或是将移民与产业结合的不紧密,未将新村产业作为必备内容.产业项目规模小、覆盖面窄、带动力不足.
3、农民自筹问题.目前,我省易地扶贫搬迁省级投入户均建房补助不足2万元,我省建房平均每套房10-13万元.部分贫困群众举债搬迁,经济负担越来越重;部分贫困户存在想搬搬不动的问题.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工作建议:
一是建议重点资金支持易地扶贫搬迁.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三大品牌”之一,需要拿出专项资金、出台重点政策措施、确定具体目标,强力推进.
二是建议联系国家有关部委出台易地扶贫搬迁用地享受保障性住房用地政策.支持移民新村和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公共事业三配套政策.
三是建议在安排产业扶贫项目时,优先支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新村、搬迁户.帮助他们发展产业,增收致富,进一步调动贫困群众的搬迁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