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合集下载

高中课件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高中课件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微粒间相 互作用
金属键
离子键
分子间作 用力
实例
金属单质
离子化合 物
原子
共价键
金 刚 24
在一个平面上的密堆积排列:
一种常见的非密置层
密置层
25
二、晶体结构的堆积模型
1、紧密堆积
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的结构中, 金属键、离子键、分子间作用力均没有方 向性,都趋向于使原子、离子或分子吸引 尽可能多的微粒分布于周围,并以密堆积 的方式降低体系的能量,使晶体变得比较 稳定
氢键成因探究
十一、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对熔点和沸点的影响
分子间形成氢键会导致物质的熔沸点 升高,
分子内形成氢键则会导致物质的熔沸点 降低
(2)对溶解度的影响 • 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形成氢键使溶
质溶解度增大。
十二.氢键表示:记作X—H…Y
十三.小结:
范德华力
氢键
共价键
定义
分子间普遍 存在的作用 力
(H2O)n
能力方法
下列现象中,其原因与氢键存在无关的是
分 子 的
A 水的熔沸点比较高 B HCl的熔沸点比HF高 C NH3极容易溶于水 D邻位羟基苯甲醛的沸点比对位羟基苯甲醛
性 沸点低

方法能力
1.比较NH3和CH4在水中的溶解度。怎样 用相似相溶规律理解它们的溶解度不同?
分 2.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用有机溶剂(如乙 子 酸乙酯)溶解油漆而不用水?
的 3.怎样理解汽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性 质
4.怎样理解低碳醇与水互溶,而高碳醇 在水中的溶解度却很小?
课堂练习
固体冰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 ( A)
A.离子键

高中化学优质课件【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高中化学优质课件【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下一页
(2)对物质密度的影响:氢键的存在,会使某物质的密度出现反常,如液态 水变为冰,密度会变小。
(3)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溶剂和溶质之间存在氢键,溶解性好,溶质分子 不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在水中溶解度就相对小,如NH3极易溶于水,甲醇、 乙醇、乙酸等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就是因为它们与水形成了分子间氢键。
知 识 点 一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业 分



知 识 点 二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广泛存在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了解氢键的形成条件、类型和特点。 3.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知道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重难点)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范德华力与物质性质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 1 分子间作用力 1.概念 分子间存在的一类弱的 相互作用力。 2.分类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影响因素
对称性越大,范越小 分子间距越大,范越小直至消失
(1)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越大。
(2)分子的极性越大,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越大 。
4.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范德华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范德华力越大,
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范德华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对物质熔点、沸点的影响:一般来说,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 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点、沸点通常越高。如熔点、沸 点:I2>Br2>Cl2>F2,Rn>Xe>Kr>Ar>Ne>He。 (2)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如在273 K、101 kPa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 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就是因为O2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N2与水分子之间 的作用力大所导致的。 (3)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中(如HCl易溶于水中),非极 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如I2易溶于CCl4中,S易溶于CS2中)。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近年来,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成为科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

分子间作用力是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物质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生物性质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影响1. 熔点和沸点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密切相关。

分子间作用力较强的物质,其分子间结合力较大,熔点和沸点较高;相反,分子间作用力较弱的物质,其熔点和沸点较低。

例如,离子晶体由于离子间的静电作用较强,熔点较高;而分子间作用力较弱的非极性分子,如氯仿,其熔点相对较低。

2. 导电性和溶解性分子间作用力还直接影响物质的导电性和溶解性。

具有离子键或极性分子键的物质,由于分子间作用力较大,离子或极性分子在溶液中能够解离或形成氢键,导致物质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溶解性。

例如,氯化钠具有离子结构,能够在水中快速溶解并形成导电的溶液。

3. 质量密度和硬度分子间作用力还对物质的质量密度和硬度产生影响。

分子间作用力较强的物质,其分子间距较小,分子排列较紧密,导致质量密度较大。

例如,金属物质由于具有金属键,分子间作用力较强,质量密度往往较大。

此外,分子间作用力还会影响物质的硬度。

晶体由于离子或分子间的结合力较强,往往具有较高的硬度。

二、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影响1. 化学反应速率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呈反比关系。

分子间作用力较强的物质,分子间的碰撞频率较低,反应速率较慢。

相反,分子间作用力较弱的物质,分子间的碰撞频率较高,反应速率较快。

例如,液氨的分子间作用力较强,反应速率较慢,而液体溴的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反应速率较快。

2. 化学稳定性分子间作用力还与物质的化学稳定性密切相关。

分子间作用力较强的物质,分子结构较稳定,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分子间作用力较弱的物质,由于分子间的相对运动较大,分子结构较不稳定,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例如,乙酸在常温下能够逐渐分解,而乙醇由于氢键的存在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3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一、分子间作用力1、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每个分子中正、负电荷总量相等,整个分子是电中性的。

但对每一种电荷量来说,都可设想一个集中点,称“电荷中心”。

在任何一个分子中都可以找到一个正电荷中心和一个负电荷中心。

⑴极性分子:若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不相互重合的分子叫极性分子。

⑵非极性分子:若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相互重合的分子叫非极性分子。

⑶在简单双原子分子中,如果是两个相同的原子,由于电负性相同,两原子所形成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这种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如果两个原子不相同,其电负性不等,所形成的化学键为极性键,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这种分子就为极性分子。

⑷复杂的多原子分子来说,若组成的原子相同(如S8、P4等),原子间的化学键一定是非极性键,这种分子是非极性分子(O3除外,它有微弱的极性)。

如果组成的原子不相同(如CH4、SO2、CO2等),其分子的极性不仅取决于元素的电负性(或键的极性),而且还决定于分子的空间构型。

如CO2是非极性分子,SO2是极性分子。

2、分子偶极矩(μ):衡量分子极性的大小⑴μ=q.d d为偶极长(正负电重心之间的距离),d为正负电荷中心上的电荷量,μ可用实验测定,单位是库·米(C·m)。

⑵应用:①若某分子μ=O则为非极性分子,μ≠0为极性分子。

μ越大,极性越强,因此可用μ比较分子极性的强弱。

如μHCl=3.50×10-30 C·m,μH2O=6.14×10-30 C·m②用μ验证或判断某些分子的几何构型。

如NH3和BeCl3都是四原子分子。

μNH3=4.94×10-30 C·m,μBeCl3=0 C·m,说明NH3是极性分子为三角锥形,BeCl3为非极性分子为平面三角形的构型。

⑶诱导偶极和瞬间偶极①诱导偶极:外电场影响下所产生的偶极②瞬间偶极:在某一瞬间,分子的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会发生不重合现象,这时所产生的偶极3.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化学键的结合能一般在-1 数量级,而分子间力的能量只有几个kJ · mol-1 。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一些性质的关系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一些性质的关系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一些性质的关系(1)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沸点和熔点气体分子能够凝结为液体和固体,是分子间作用力作用的结果。

分子间引力越大,则越不易气化,所以沸点越高,气化热越大。

固体熔化为液体时也要部分地克服分子间引力,所以分子间引力较大者,熔点较高,熔化热较大。

①稀有气体和一些简单的对称分子的沸点和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在稀有气体的原子里,电子云和核之间经常产生瞬时的相对位移,因而产生瞬时偶极,这样便产生了原子间的引力。

从He 至Rn 随着原子序数增加,原子核与最外层的电子联系相应减弱,相应的原子的极化率(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由分子极化而产生的诱导偶极矩,用μ表示)也增加,因而加强了色散力。

这样一来,就增加了原子间的相互吸引力,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极化率越大,色散力也越大,反映在沸点上随相对原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②同系物的沸点和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这是因为同系物的偶极矩大致相等,电离能也大致相等。

所以分子间引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极化率α的大小。

由于在同系物中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的极化率也越大,因此沸点和熔点也就越高。

③同分异构体的极化率α相等,所以偶极矩越大的分子,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

表 同分异构体的偶极矩与沸点液体的互溶以及固态、气态的非电解质在液体里的溶解度都与分子间力有密切的关系。

例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气体像稀有气体、2H 、2O 、2N 和卤素等溶于非极性液体,主要是由于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色散力的作用;至于溶解于极性溶剂里,虽然有诱导力等,但仍然是色散力起主要作用。

因此,溶质或溶剂(指同系物)的极化率增大,溶解度增大,尤其当溶质和溶剂的极化率都增大时,这种效应更为明显。

极性溶剂的缔合作用主要是偶极间的相互作用,此种作用比溶质与溶剂分子间的诱导力大得多,所以非极性溶质在极性溶剂里的溶解度一般是很小的,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相似相溶”的根据之一。

除上述一些性质外,分子间作用力还决定着物质的熵效应、气化热、粘度、表面张力、物理吸附作用,等等。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分子间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分子间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分子间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有机化学作为化学的重要分支,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有机化学中,分子间力对于物质的性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分子间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以及常见的分子间力类型进行探讨。

一、分子间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 沸点和熔点分子间力强的物质通常具有较高的沸点和熔点。

这是因为在高分子间力作用下,分子之间的结合较为牢固,需要更高的温度才能克服分子间力,使物质从固态或液态转变为气态。

2. 溶解度分子间力也对物质的溶解度产生显著影响。

通常来说,具有相似性质的物质更容易相互溶解。

例如,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的分子间力相对较强,因此极性物质更容易相互溶解,而与之相反的是,非极性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较弱。

3. 导电性分子间力对于物质的导电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有机化合物中,分子间力相对较弱,不能带来自由电子的移动,因此大部分有机物质都不导电。

然而,某些有机化合物如酸、碱和盐等,在溶液中能离解成离子,从而具备一定的导电性。

二、常见的分子间力类型1. 静电作用力静电作用力是分子间力的一种形式,由于正负电荷间的相互引力而产生。

当两个分子中的正负电荷之间存在相互吸引时,静电作用力被称为氢键。

氢键通常存在于含有氢原子和电负性较强的原子(如氧、氮和氟)的化合物中。

2.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分子间力中相对较弱的一种类型。

它是由于分子间随机运动而导致的瞬时电荷分布不均引起的。

尽管范德华力相对较弱,但在大量分子之间的作用下,它可以显著影响物质的性质,如相对溶解度。

3. 疏水力疏水力是分子间力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由于非极性分子间的作用而产生的。

当非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由于电子云的分布不均匀,分子间会产生吸引力。

疏水力是指这种非极性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用。

疏水力在有机物质的溶解度和聚集体形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总结起来,有机化学中分子间力是影响物质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了解和研究分子间力的类型和特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为有机化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讲义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讲义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讲义一、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物质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性质,比如物质的状态、熔点、沸点、溶解度等等。

而这些性质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分子间作用力呢?简单来说,分子间作用力就是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作用。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

范德华力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二、范德华力1、取向力取向力发生在极性分子之间。

极性分子具有固定的偶极矩,当两个极性分子相互靠近时,它们的偶极会发生定向排列,从而产生相互吸引的取向力。

比如说,氯化氢(HCl)就是一个极性分子,当许多 HCl 分子聚集在一起时,它们的偶极会按照一定的方向排列,从而产生取向力。

2、诱导力诱导力则是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或者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之间存在的一种作用力。

当极性分子靠近非极性分子时,会使非极性分子的电子云发生变形,从而产生诱导偶极,进而产生相互吸引的诱导力。

以氯气(Cl₂)和氯化氢(HCl)为例,HCl 是极性分子,Cl₂是非极性分子,当它们靠近时,HCl 会使 Cl₂的电子云发生变形,从而产生诱导力。

3、色散力色散力存在于所有分子之间,而且通常是范德华力中最主要的成分。

即使是非极性分子,由于分子中的电子和原子核不停地运动,导致电子云分布不均匀,瞬间会产生偶极,这些瞬间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形成了色散力。

像氮气(N₂)和氧气(O₂)这样的非极性分子,它们之间主要的作用力就是色散力。

三、氢键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它比一般的范德华力要强,但又比化学键弱。

氢键通常发生在已经与电负性很大、半径很小的原子(如 N、O、F 等)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个电负性很大、半径很小的原子之间。

例如,在水分子(H₂O)中,氧原子电负性较大,氢原子与氧原子形成共价键后,氢原子还会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形成氢键。

氢键对于物质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分子间作用力是指影响分子之间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力量,是决定物质性质的重要因素。

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和强度直接影响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物态、熔点、沸点、溶解度、表面张力等。

下面将详细解释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首先,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物态密切相关。

在分子间作用力较弱的情况下,分子内的动力较大,分子间的距离也较大,物质处于气态;而在分子间作用力较强的情况下,分子内的动力较小,分子间的距离也较小,物质处于固态。

液态处于两者之间,分子间作用力如氢键、范德华力等存在。

其次,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有显著影响。

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熔点和沸点也越高。

这是因为分子间作用力越强,分子间的吸引力也越大,分子间距离增大所需的能量也越大,因此物质熔化和沸腾时需要的热量就较高。

另外,分子间作用力还对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产生影响。

尤其是极性分子,它们之间的氢键作用力可以增加溶解度。

例如,水分子通过形成氢键能够溶解许多极性分子。

分子间作用力的强烈程度决定了物质与其他物质的互溶性,从而影响了溶解度以及溶解速率。

此外,分子间作用力还与物质的表面张力有关。

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上分子与内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决定了液体表面上的张力。

分子间作用力越强,表面张力也越大。

例如,水的表面张力较大,能够使水形成水滴而不易流动。

另一个例子是分子间作用力对于物质的极性和非极性特性的影响。

分子间作用力中的范德华力较弱,适用于非极性物质,而氢键作用力等则适用于极性物质。

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和强度可能改变分子的电荷分布,从而影响物质的极性和非极性特性。

总的来说,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和强度直接影响了物质的物态、熔点、沸点、溶解度、表面张力等性质。

通过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物质的行为,同时也可以为设计和开发新材料提供指导。

在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对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2、知道分子晶体的含义,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

3、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4、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二、教学内容:
一.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分子间作用力: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是一种静电作用,比化学键弱得多,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范德华力一般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而氢键则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知道分子晶体的含义,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
(1).分子晶体: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相结合的晶体.典型的有冰、干冰.
(2).分子间作用力强弱和分子晶体熔沸点大小的判断: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克服分子间引力使物质熔化和气化就需要更多的能量,熔、沸点越高.但存在氢键时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往往反常地高.
()例1.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化合物、降温使其固化得到的晶体属于
A.分子晶体
B.原子晶体
C.离子晶体
D.何种晶体无法判断
( )例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晶体中都存在共价键
B.F2、C1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
C.含有极性键的化合物分子一定不含非极性键
D.只要是离子化合物,其熔点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熔点高
3.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对氢键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
NH3、H2O、HF中由于存在氢键,使得它们的沸点比同族其它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反常地高.
影响物质的性质方面:增大溶沸点,增大溶解性
表示方法:X—H…Y(N O F) 一般都是氢化物中存在
( )例3.右图为冰晶体的结构模型,大球代表O原子,小球代表H原子.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冰晶体中每个水分子与另外四个水分子形成四面体
B.冰晶体具有空间网状结构,是原子晶体
C.水分子间通过H-O键形成冰晶体
D.冰晶体熔化时,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增大
H 3BO 3的层状结构
( )例4.正硼酸(H 3BO 3)是一种片层状结构白色晶体,层内的H 3BO 3分子通过氢键相连(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硼酸晶体属于原子晶体 B.H 3BO 3分子的稳定性与氢键有关 C.分子中硼原子最外层为8e -
稳定结构 D.含1molH 3BO 3的晶体中有3mol 氢键

)例6.下面的排序不正确的是
A .晶体熔点由低到高:CF 4<CCl 4<CBr 4<CI 4
B .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C.熔点由高到低:Na>Mg>Al D 晶格能由大到小: NaF> NaCl> NaBr>NaI ( )例7.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
B.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C.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
D.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 二、几种比较
2、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比较
3.物质溶沸点的比较(重点)
(1)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2)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

①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则其熔沸点就越高。

②分子晶体:对于同类分子晶体,式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③原子晶体:键长越小、键能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3)常温常压下状态
①熔点:固态物质>液态物质②沸点:液态物质>气态物质
综合练习:
1、短周期元素A、B、C、D。

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1,B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排布为ns2np2,C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D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的P亚层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

(1)C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若A为非金属元素,则按原子轨道的重迭方式,A与C形成的化合物中的共价键属于键(填“σ”或“π”)。

(2)当n=2时,B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周期族,BC2属于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当n=3时,B与C形成的晶体属于晶体。

(3)若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1,B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排布为3s23p2,A、
B、C、D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

2、下表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属于d区的元素是(填编号)。

(2)表中元素①的6个原子与元素③的6个原子形成的某种环状分子名称为;③和
⑦形成的常见化合物的晶体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3)某元素的特征电子排布式为ns n np n+1,该元素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的孤对电子数
为;该元素与元素①形成的分子X的空间构形为
(4)某些不同族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上表中元素⑤与元素②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性质。

请写出元素②的氢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1183 K 以下⑨元素形成的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如图1所示,1183 K 以上转变为图2
所示结构的基本结构单元,在两种晶体中最邻近的原子间距离相同。

在1183 K 以下的晶体中,与⑨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⑨原子数为______个,在1183 K 以上
的晶体中,与⑨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⑨原子数为____ ____。

3、A 、B 、C 、D 、E 、F 是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六种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已知A 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占四个原子轨道;B 元素基态原子的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C 与B 处于同一主族;D 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E 元素基态原子的L 能层与M 能层电子数相等,且等于s 能级电子总数;F 元素的二价阳离子可与NH 3通过配位键形成深蓝色的配离子。

试回答:
(1)A 、B 、C 三种元素,电负性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价层电子数相同、原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和离子也属于等电子体,由A ~F 六种元素形成的微粒中,与CB 4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是________(填分子式),CB 42-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 (3)已知ABD 2分子中成键原子均可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该分子中σ键和п键的数目分别为____________
(4)F 元素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
________________
(5)E 与最活泼的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其中“
”代表的微粒是
_________(用元素符号或离子符号表示)
4、现有A 、B 、C 、D 、E 、F 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D 与E 的氢化物分子构型都是V 型。

A 、B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A 以分别与B 、C 、D 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

(1)C 的元素符号是 ;元素F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2)B 与D 一般情况下可形成两种常见气态化合物,假若现在科学家制出另一种直线
型气态化合物B 2D 2分子,且各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则B 2D 2电子式为
,其固体时的晶体类型是 。

(3)最近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Nvio Cacace 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C 4气态分
子。

C 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C —C 吸收167KJ 的热量,生成1mol C ≡C 放出942KJ 热量。

试写出由C 4气态分子变成C 2气态分子的热化学方程式:。

(4)某盐262()x C A F 的性质与4CA F 类似,是离子化合物,其水溶液因分步水
解而呈弱酸性。

①盐x 显酸性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②写出足量金属镁加入盐x 的溶液中产生H 2的化学方程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