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名词解释
种子检验学主要名词解释

种子检验学主要名词解释1、种子检验:采用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按照一定标准,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对种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其优劣评定其重用价值的过程。
2、种子检验学:采用科学的方法与技术,对种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其优劣评定其重用价值的一门学科3、品种:人类在一定经济与生态条件下,根据生产生活需要而创造的某种作物群体。
4、良种:优良品种的优良种子。
5、种子批:指同一品种、同一来源、同一年份、同一时期收获和质量基本一致,在规定数量之内的种子。
6、扦样:指采用专用的扦样器具,从散装货袋装种子批中前去数量适宜具有代表性供分析检验用的样品的过程。
7、净种子:送验者所述的种符合净种子定义要求的种子构造或单位。
8、其他植物种子:样品中除净种子之外的任何植物种类的种子单位。
9、杂质:样品中除包括净种子及其他植物种子以外的任何种子单位其他杂质及构造。
10、重型杂质:指重量与体积明显大于净种子的杂质。
11、种子发芽:指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萌发和发育到一定程度,其幼苗构造表明在田间适宜的条件下能过成长为正常植株。
12、发芽力: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并成长为正常植株的能力。
13、发芽势:在规定的条件下,发芽试验初期正常幼苗占检验种子数的百分率。
14、发芽率:在规定的条件下,发芽试验末期的正常幼苗数占检验种子数的百分率。
15、正常幼苗:在良好的土壤及适宜的水分、温度、光照条件下,具有长成正常植株潜力的幼苗。
分为完整正常幼苗、次生感染幼苗、带有轻微缺陷的幼苗。
16、种传病害:指在病害侵染循环中的某一阶段和种子联系在一起其病原物附着寄生或存在种子表面和内部,或混杂于种子间主要通过种子携带而传播的一类植物病害。
17、种子害虫:指在种子田间生长和储藏期间,感染和危害种子的害虫。
虫害名词解释

虫害是指在农田、林地、仓库、家庭和其他环境中,由各类昆虫和其他类似的无脊椎动物引起的有害生物问题。
虫害对农作物、森林、家具、食品和人类健康等方面都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害。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虫害名词解释:
害虫:指对农作物、植物或其他生物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的昆虫或其他类似的无脊椎动物。
害虫可以通过吸食植物汁液、啃食叶片、传播病原体等方式对植物造成损害。
虫害防治:指通过各种控制和管理方法,防止和减少虫害对农作物、植物和其他生物的危害。
虫害防治方法包括物理控制、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遗传防治等。
农药:也称为杀虫剂,是一种用于控制或杀灭害虫的化学物质。
农药可以通过接触、吞食或吸入的方式对害虫产生杀灭或抑制作用,从而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损害。
生物防治:一种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体或其他天然生物制剂来控制害虫的方法。
生物防治可以通过引入天敌或释放寄生虫来限制害虫数量,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
病虫害监测:指通过监测和评估虫害和病害的发生情况和程度,为虫害防治提供数据和决策依据。
病虫害监测可以通过田间调查、粘虫板、诱虫灯和传感器等方式进行。
虫害是农业、园林和生态系统中常见的问题,对粮食产量和生态平衡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虫害的及时识别、防治和管理非常重要,以保护作物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

植物病理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致死温度:2.致病性和抗性:3.植物病原的致病性:4.植物病害:5.真菌的生活史:6.杂草:7.有害生物综合治理:8.营养胁迫:9.温度胁迫:10.体外保毒期:11.水分胁迫:12.生理小种:13.全寄生性种子植物:14.侵染过程:15.潜伏侵染:16.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17.寄生物和寄主:18.寄生和腐生:19.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20.初侵染和再侵染:21.病害循环:22.病程:23.半寄生性种子植物:24.IPM:二、判断题1.子囊孢子是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
()2.植物病原微生物都是寄生物。
()3.植物病毒是一类有传染性的原核微生物。
()4.植物病毒病没有病征。
()5.真菌性病害一般呈系统性表现症状。
()6.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
()7.一种真菌只能在寄生一种寄主植物,称为单主寄生。
()8.一种真菌的生活史在一种寄主上完成,称为单主寄生。
()9.细菌属于原核单细胞微生物。
()10.细菌接触感病植物后通过主动侵入、伤口或植物表面的自然孔口等途径侵入。
()11.细菌接触感病植物后通过伤口或植物表面的自然孔口等途径侵入。
()12.同一种真菌需要在两种以上的寄主上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称为转主寄生。
()13.同一种真菌能在两种以上的寄主上完成生活史的称为转主寄生。
()14.没有病征的病害就是病毒所致。
()15.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是稳定遗传,永不改变的。
()16.腐生物不会导致植物病害。
()17.单年流行病害既有初侵染,也有再侵染。
()18.大面积种植感病作物,遇到大量的强致病病菌就会爆发病害大流行。
()19.病原物的致病性是稳定遗传,永不改变的。
()20.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成正相关。
()21.病毒在寄主细胞内才能增殖,因此病毒导致的病害都是系统性病害。
()22.病毒导致的病害往往是系统发病。
()23.病毒不能通过寄主植物的种子传播。
()三、选择题1.表现颗粒状物病征的病害属于:()A、真菌性病害B、细菌性病害C、病毒病害D、前三种都可能2.属于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A、芽孢子B、厚壁孢子C、游动孢子D、子囊孢子3.属于严格专性寄生的病原物是:()A、线虫B、细菌C、病毒D、都不是4.积年流行病害:()A、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B、既有初侵染,也有再侵染C、以上都不对D、以上都对5.杂草分为耕地杂草、杂草类、水生杂草等,是按照杂草的()进行的。
农业昆虫学名词解释

农业昆虫学名词解释1、农业昆虫学:是研究农作物害虫生物学、发生规律与防治的科学2、生态系统(ecoytem):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物理环境相互作用,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构成的功能单位。
3、农田生态系统(agro-ecoytem):人类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从事种植业活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4、自然控制(naturalregulation):在自然界中,一些物种种群保持着很多个体数量,而另一些种群的数量却保持中等或非常稀少,通常物种种群既不可能无限制地连续增长,也不会轻易绝灭。
在所有环境因素的作用下,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并在种群的平衡密度上下波动。
环境因素作用于种群数量的过程称为自然控制5、自然平衡:自然控制最终所导致的一个状态,即平衡状态。
即自然控制使生物群落内各物种种群的数量成一定比例的存在,而不至于出现剧烈地变化,总能维持各自的种群在平衡密度上下。
这种现象称为自然平衡6、种群动态(种群消长):指在一定空间内,特定种群在时间序列上的数量变化。
7、密度制约因素:这样的因素作用于害虫种群,与害虫种群密度高低有关(或依赖于害虫的种群密度高低)。
如竞争、捕食、寄生、疾病和种内调节等生物因素。
特点是:具负反馈机制。
对害虫种群具有调节作用。
8、非密度制约因素:这种因素对任何高低密度的害虫起相同的作用,其作用大小与密度高低无关。
如低温、降雨、干旱等。
特点是:作用是灾难性的,有时控制作用明显。
无负反馈作用。
9、生态对策:也称生活史对策,是物种(昆虫)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方式。
10、逻辑斯蒂曲线(S形曲线):当种群增长达到其资源供应状况所能够维持的最大密度,即环境负荷量K 时,种群将不再继续增长而稳定在K值左右,即d某/Kt=0,。
这就是种群增长的~~。
11、r-类害虫(r-对策者,r-trategit):其种群密度很不稳定,很少达到环境容量水平(K),大部分时间保持在S曲线的上升阶段。
农业昆虫学部分作业题

农业昆虫学部分作业题绪论一. 名词解释1.农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和害虫作斗争的应用科学,是研究农业害虫的发生消长规律及其有效防治技术,保护农作物不受虫害,保证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科学。
二、填空题1.我国现行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三、简答题1.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研究害虫本身的形态特征,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等。
(2)研究外界环境条件与害虫发生和种群数量消长的关系,掌握其发生规律及种群动态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和发生规律,找出其薄弱环节,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措施,预防害虫的发生,或对已发生的害虫,抓住关键时期进行有效防治。
2.如何理解我国植物保护方针?答:我国现行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预防”是贯彻植保工作方针的基础,“综合防治”不仅是防治手段的多样化,更重要的是以生态学为基础,协调应用各种必要的手段,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害虫的为害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而不是消灭害虫。
第一章农业害虫防治的理论基础一. 名词解释1.密度制约因素:是指作用强度的变化与昆虫种群密度有关的因素。
2.农业害虫:是指危害农作物,且对农作物造成经济损失的一类害虫。
3.害虫的种群密度:是指在作物上(或土壤中,或某一区域)单位样方的害虫发生数量。
4.经济损害水平:指将引起作物经济损害的最低害虫种群密度。
5.害虫的生态对策:是害虫种群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栖境的适应方式。
6.虫害:是指害虫取食或产卵等行为,造成农作物经济损失的受害。
7.关键性害虫:是指在不防治情况下,每年的种群数量经常达到经济为害水平,对资源的产量造成相当损失的害虫。
8.偶发性害虫:是指在一般年份不会造成不可忍受的经济损失,而在个别年份常因自然控制力量受破坏,或气候不正常,或人们的治理措施不当,致使种群数量暴发,引起经济损害的害虫。
9.经济阈值:又称防治指标,是指害虫的某一密度,达此密度时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植物保护习题(作物主要虫害)

《植物保护》习题(作物主要虫害)1.解释名称:害虫、虫害和虫灾。
2.叙述“农业昆虫学”的意义,任务和研究内容。
3.为什么说“农业昆虫学”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学科?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农业昆虫学”研究和害虫防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5.我国的植物保护方针是什么?6.名词解释:经济受害水平和经济阀值。
7.虫害为什么会发生?防、减虫害的主要途径有哪些?8.如何理解害虫综合治理是害虫防治发展的必然趋势?9.论述各类防治法的作用原理,以及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如何进行优化组合。
10.简述滥用化学杀虫剂所产生的严重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11.你所学过的迁飞性害虫有哪几种?证实迁飞的依据有哪些?举例说明1-2种害虫迁飞时间和主要途径。
12.在环境因素中,温湿度和食料是怎样影响三化螟的发生和为害的?在防治中应采取什么相应的措施,更好地利用这些因素来控制、减轻为害?13.什么叫作物抗虫性?遗传抗虫性有哪三种?为什么抗褐稻虱的水稻品种不一定抗白背飞虱?高抗与中抗品种各有什么优点、缺点?14.解释IPM的概念和三个基本观点,为什么进行综合治理要以生态学的原理为基础?经济损害水平与防治指标有何不同?15.制定合理的防治指标在IPM中有什么重要意义?16.“农药综合症”是指什么?17.试分别制定各类作物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方案,并列出各项措施的理论依据。
18.我国主要水稻害虫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为害?19.哪些年份二化螟有可能猖獗为害?20.为什么说褐飞虱是迁飞性害虫?21.如何做出褐飞虱的防治抉择?22.叙述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的形态特征及三者的形态区别。
23.三化螟的药剂防治适期是什么时候?秧田和本田,枯心苗和白穗的防治有什么异同?各个时期的防治指标是多少?24.三化螟成虫和幼虫各有哪些主要的生物学特性?其中有哪些是可以测报或防治中加予利用的?举例说明。
25.稻纵卷叶螟卵和幼虫期各有哪些主要的天敌?从保护、利用天敌的角度出发,应什么时候进行药剂防治?26.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幼虫为害的特点有何不同?若要就其中一种虫设计一个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试验,应考虑什么因素?请简述你的初步设想。
害虫的名词解释

害虫的名词解释害虫,即指那些以其数量庞大、繁殖力强、寄生范围广及对人类生产、生活、健康和安全造成危害的有害昆虫、动物、微生物等。
害虫对于人类和环境的威胁不容忽视,因此,对它们进行科学的分类、研究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将对一些常见的害虫进行名词解释,为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些有害生物提供一些基本知识。
1. 白蚁白蚁属于昆虫门、膜翅目,分布广泛且繁殖力强。
它们以木材为食,会造成严重的木材腐蚀,给建筑物、农作物和森林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白蚁会通过地下隧道聚集,形成庞大的巢穴,并进行复杂的社会分工,如有工蚁、兵蚁和王蚁等。
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性质使得白蚁成为农林生产中十分重要的害虫。
2. 蚊子蚊子是一类小型的双翅目昆虫,雌性蚊子以动物的血液为食,在吸血过程中可能传播各类病毒和寄生虫,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蚊子繁殖速度快,而且适应能力强,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在热带地区,蚊子尤其是疟疾蚊传播疟疾等重大疾病,成为当地人民的头号健康隐患。
3. 蜘蛛蜘蛛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是一类具有八段体、八只脚的昆虫。
虽然蜘蛛在捕食昆虫方面对环境有一定的益处,但某些蜘蛛也会对人类造成威胁。
一些毒蜘蛛的毒液可引起人体中毒反应,严重的可能致命;而另一些蜘蛛可能在居家环境中制造垃圾网,影响卫生和美观。
4. 老鼠老鼠是哺乳动物门、啮齿目的一类动物,数量众多、繁殖能力强。
老鼠常常与人类产生紧密关系,它们以食物和家居为生存根据地,对粮食库存和环境卫生造成不小的伤害。
除了造成经济损失外,老鼠还是众多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如鼠疫、鼠咬热等。
对老鼠的控制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5. 蚂蚁蚂蚁属于昆虫门、膜翅目,生活在团队中,社会性很强。
虽然大部分蚂蚁并不对人类造成实质性威胁,但某些种类的蚂蚁会侵入人类住所并传播疾病,如火蚁、红火蚁等。
此外,蚂蚁也会对农作物和花卉造成破坏,给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6. 虱子虱子是一类寄生昆虫,主要寄生于人和动物的体表,以吸食血液为生。
森林昆虫学试题

森林昆虫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 趋性:是指昆虫对刺激源所产生的趋向或背向的定向运动。
趋向运动称为正趋性;负向运动称为负趋性。
2. 补充营养:有些昆虫,由于在幼虫阶段所获得的营养还不能满足性发育的需要,生殖细胞尚未成熟,故成虫羽化后还要取食,这种取食称补充营养。
3. 拟态:指昆虫在外形、姿势、颜色、斑纹或行为等方面模仿它种生物或非生物体,以躲避天敌,获得保护自己的好处的现象。
4. 保护色:指体色断裂成几部分镶嵌在背景中,起躲避捕食性天敌的作用的色彩。
5. 雌雄二型: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除内、外生殖器官(第1 性征)不同外,许多种类在个体大小、体型、构造等(第2 性征)方面也常有很大差异,这种现象称为雌雄二型。
6. 永久性群集:是指昆虫的大量个体聚集在一起进行取食、产卵、越冬、迁移等共同生活的习性,这种群集一旦形成便不会分开,倾向于过群居生活。
7. 双名法: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定,昆虫的科学命名先冠以属名,后面写种名,后加定名人。
8. 脱皮:幼虫(若虫)开始取食后,虫体开始增长,经过一定时期要重新形成新的表皮,而脱去旧表皮的过程,这种现象称脱皮。
9. 越冬代:越冬虫态到第二年恢复发育后,继续发育至成虫的这个世代,称为越冬代。
10. 警戒色:有些昆虫既是具有同背景相似的保护色,又具有同背景鲜明对照的警戒色。
11. 多型现象:多型现象是指同种昆虫在同一性别的个体中出现不同类型分化的现象。
12. 多胚生殖:相对于单胚生殖。
指昆虫所产的1 粒卵中能孵化出2 个以上后代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很多小蜂类。
13. 两性生殖:昆虫经过雌雄两性交配,受精后产生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4. 伪产卵器:很多昆虫无附肢特化的产卵器,如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等,仅由腹末端数节逐渐变细互相套入,形成能够收缩的伪产卵器。
15. 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暂时停止生长发育现象,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时,便可恢复生长发育。
16. 背单眼与侧单眼:背单眼为一些成虫和不完全变态的若虫所具有,与复眼同时存在,数目为2-3个,极少为1 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害虫 [ hài chóng ]
基本释义
(名)对人或农作物有害的昆虫:消灭~
害虫,顾名思义,即有害的虫子,是人类对一些虫类动物的定义,与益虫相反,主要分为昆虫类与非昆虫类,且种类与数量繁多。
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害虫,例如蚊子、苍蝇、跳蚤、蟑螂等;这些小生物往往会对人类的生活、生产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给植物带来死亡与严重灾害。
害的解释害à有损的,与“益”相对:害虫。
害鸟。
引起灾难的人或事物,坏处:害处。
祸害。
灾害。
为民除害。
使受损伤:害人。
损害。
伤害。
危害。
发生疾病:害眼。
心理上发生不安定情绪:害羞。
害怕。
杀死:杀害虫的解释虫(蟲)ó节肢动物的一类:昆虫。
益虫。
雕虫小技(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动物的通称:大虫(老虎)。
长虫(蛇)。
介虫(有介壳的虫子)。
笔画数:;部首:虫;笔顺编号:
基本简介
害虫(pest)是对人类有害的昆虫的通称。
从我们自身来讲,就是对我们人类的生存造成不利影响的昆虫的总称。
一种昆虫的有益还是有害是相当复杂的,常常因时间、地点、数量的不同而不同。
我们易把任何同我们竞争的昆虫视为害虫,而实际上只有当它们的数量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才对人类造成危害。
如果植食性昆虫的数量小、密度低,当时或一段时间内对农作物的影响没有或不大,那么
它们不应被当作害虫而采取防治措施。
相反,由于它们的少量存在,为天敌提供了食料,可使天敌滞留在这一生境中,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 应把这样的“害虫”当作益虫看待。
或者由于它们的存在,使危害性更大的害虫不能猖獗,从而对植物有利。
当一种昆虫对人类本身或他们的作物和牲畜有害时,就被认为是害虫。
即使是害虫,也不一定要采取防治措施,特别当防治成本大于危害的损失时。
在计算成本时,不但要包括直接成本(如农药、人工等费用),也应包括那些有害农药对环境、人类的伤害代价。
害虫和益虫是相对而言的,益虫会做对人类有害的事,害虫也会做有益的事,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如:蚂蚁有时是害虫,那是因为蚂蚁老是在人类食物乱爬、乱啃,很不卫生;蚂蚁又是益虫,它们会捕食农业害虫,控制其数量。
有的蚂蚁吃了有益身体健康,可对一些病者治疗有帮助。
蝴蝶和蛾幼虫可能会危害作物,但是成年后却会为植物传播花粉。
有些害虫本身营养价值很高,可以被人类食用,或是成为治疗某些疾病的药材。
大体分类
食叶类害虫
大多取食树木及草坪叶片,猖獗时能将叶片吃光,削弱树势,并为天牛、小蠹虫等蛀干害虫侵入提供适宜条件,既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又降低植物的美化功能和观赏价值。
此类害虫主要有鳞翅目的袋蛾、刺蛾、大蚕蛾、尺蛾、螟蛾、枯叶蛾、舟蛾、美国白蛾、国槐尺蛾、凤蝶类,鞘翅目的叶甲,膜翅目的叶蜂等。
刺吸式害虫
刺吸式害虫是园林植物害虫中较大的一个类群。
它们个体小,发生初期往往受害状不明显,易被人们忽视,但数量极多,常群居于嫩枝、叶、芽、花蕾、果上,汲取植物汁液,掠夺其营养,造成枝叶及花卷曲,甚至整株枯萎或死亡。
同时诱发煤污病,有时害虫本身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
此类害虫主要有蚜虫类、介壳虫类、粉虱类、木虱类、叶蝉类、蝽象类、蓟马类、叶螨类等。
蛀食性害虫
蛀食性害虫生活隐蔽,天敌种类少,个体适应性强,是园林植物的一类毁灭性害虫。
它们以幼虫蛀食树木枝干,不仅使输导组织受到破坏而引起植物死亡,而且在木质部内形成纵横交错的虫道,降低了木材的经济价值。
此类害虫主要有鳞翅目的木蠹蛾科、透翅蛾科、鞘翅目的天牛科、小蠹科、吉丁甲科、象甲科、膜翅目的树蜂科、等翅目的白蚁等。
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主要栖息于土壤中,取食刚发芽的种子、苗木的幼根、嫩茎及叶部幼芽,给苗木带来很大危害,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等。
此类害虫种类繁多,主要有直翅目的蝼蛄、蟋蟀,鳞翅目的地老虎,鞘翅目的蛴螬、金针虫,双翅目的种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