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套设计规范
衬套设计规范.docx

衬套设计规范主编:参编:主审:批准:目录1. 常见历史故障模式 (3)2. 设计输入参数规范清单 (3)3. 设计参数规范要求 (4)4. 样件尺寸检测记录规范表 (6)5. 装配验证记录规范表 (7)6. 压入压出力检验记录规范表 (8)7. 材料规范要求 (8)8. 刚度检测规范 (9)9. 台架验证规范 (10)10. 试验样件准备规范要求 (10)11. 数据图纸规范要求 (10)12. 试验开裂件判定标准 (11)2、设计输入参数规范清单在设计开始之前,要求收集相关输入参数如下(基本值+公差):3、设计参数规范要求:在4、样件尺寸检测记录规范表尺寸检测记录表(批次样本量不能少于10件)5、装配验证记录规范表装配验证记录表(同批次连续样本量不能少于10件)6、压入压出力检验记录规范表压入压出力检验记录表(批次样本量不能少于10件)7、材料规范要求要求衬套产品所用材料满足产品设计定义。
相关标准如下:禁用物质要求橡胶材料及制品耐臭氧试验方法(试行)橡胶材料及制品硬度的测定方法(试行)橡胶材质(红外光谱)分析方法(试行)8刚度检测规范(常规、高低温等)在设计验证阶段,每个样件的各向刚度都需检测记录如下表,以便试验过程中的跟踪与评估。
车型 厂家 试验温度A16 零件名称 样件生产日期 样件编号后轴衬套零件号 J43-3301020检验日期试验工况:高周疲劳耐久性能测试衬套轴线与整车 Y 向成25度角,在整车X 方向 加载±520ON ,频率6HZ ;衬套轴向扭转± 15°, 频率1.3HZ ;风冷。
接受标准 目标要求两种工况同时加载, 循环次数70万次(以空心方向为准)。
完成规定循环后各向静刚 度变化量不超过20% ,裂纹不大于3mm o10、 试验样件准备规范要求1) 、首次供样需管件工程师至供应商现场全程跟踪,测试并记录各项设计指标,样本量不能少于10件。
2) 、装车验证阶段所有样件的各向静态刚度值均需测量记录并与样件编号对应,存档以备随时查阅评估。
衬套设计规范

衬套设计规范主编:参编:主审:批准:目录1.常见历史故障模式 (3)2.设计输入参数规范清单 (3)3.设计参数规范要求 (4)4.样件尺寸检测记录规范表 (6)5.装配验证记录规范表 (7)6.压入压出力检验记录规范表 (8)7.材料规范要求 (8)8.刚度检测规范 (9)9.台架验证规范 (10)10.试验样件准备规范要求 (10)11.数据图纸规范要求 (10)12.试验开裂件判定标准 (11)1、常见历史故障模式2、设计输入参数规范清单在设计开始之前,要求收集相关输入参数如下(基本值+公差):3、设计参数规范要求在设计输入确认后,零部件工程师需与供应商一起将系统输入指标转化成下表各设计参数值:4、样件尺寸检测记录规范表尺寸检测记录表(批次样本量不能少于10件)AAAAAAAA5、装配验证记录规范表装配验证记录表(同批次连续样本量不能少于10件)AAAAAAAA6、压入压出力检验记录规范表压入压出力检验记录表(批次样本量不能少于10件)7、材料规范要求要求衬套产品所用材料满足产品设计定义。
相关标准如下:禁用物质要求橡胶材料及制品耐臭氧试验方法(试行)橡胶材料及制品硬度的测定方法(试行)橡胶材质(红外光谱)分析方法(试行)8、刚度检测规范(常规、高低温等)在设计验证阶段,每个样件的各向刚度都需检测记录如下表,以便试验过程中的跟踪与评估。
9、台架验证规范(零部件只验证到台架级,但是怎么与系统及整车耐久目标关联得有标准)需根据载荷输入、各向位移及摆角情况,耐久目标确定具体验证工况。
车型A16 零件名称后轴衬套零件号J43-3301020 厂家样件生产日期检验日期试验温度样件编号试验工况:高周疲劳耐久性能测试接受标准目标要求衬套轴线与整车Y向成25度角,在整车X方向加载±5200N,频率6HZ;衬套轴向扭转±15°,频率1.3HZ;风冷。
两种工况同时加载,循环次数70万次(以空心方向为准)。
衬套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

Hefe i U niv ers ity课程设计C O U R S E P R O J E C T题目:注塑模课程设计系别:机械工程系专业:08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班学制:四年姓名:王坤学号:0806032023导师:张远斌2011年9 月12 日目录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3)1.1 塑件的分析 (3)1.2 PP的性能分析 (3)1 .3 PP的注射成型过程及工艺参数 (3)二.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 (4)2.1 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42.2 确定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 42.3 注塑机型号的确定4三.浇注系统的确定 53.1 主流道设计 53.2 浇口的设计 6 四.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和计算74.1 成型零件的机构设计7 4.2 成型零件的钢材选用7 4.3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74.4 成型零件尺寸及动模垫板厚度的计算95.5 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 9五.脱模推出机构设计11六.模架的确定13七.排气槽的设计13 八.冷却系统的设计 (13)九.导向和定位系统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结.. (18)参考文献 (16)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1.1.塑件的分析(1)外形尺寸:壁厚6mm,结构对称,适合注射成型。
(2)精度等级:MT5,查表确定每个尺寸的公差。
(3)脱模斜度:PP 为无定型塑料,流动性好,选择该塑件上型芯和凹模的统一脱模斜度为45分。
(4)圆角过渡:半径1.5mm.2.2.PP 的性能分析(1)使用性能:密度小,强度高耐热性均优于聚乙烯,可在100°C 左右使用,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高频绝缘性,不受湿度影响,(2)但低温时变脆,不耐磨,易老化。
(3)成型性能:1.结晶料,吸湿性小,易发生熔体破裂,长期与热金属接触易分解。
2.流动性好,但收缩范围和收缩大,易发生缩孔,凹痕,变形。
衬套设计规范

衬套设计规范
主编:
参编:
主审:
批准:
目录
1. 常见历史故障模式 (3)
2. 设计输入参数规范清单 (3)
3. 设计参数规范要求 (4)
4. 样件尺寸检测记录规范表 (6)
5. 装配验证记录规范表 (7)
6. 压入压出力检验记录规范表 (8)
7. 材料规范要求 (8)
8. 刚度检测规范 (9)
9. 台架验证规范 (10)
10. 试验样件准备规范要求 (10)
11. 数据图纸规范要求 (10)
12. 试验开裂件判定标准 (11)
1、常见历史故障模式
2、设计输入参数规范清单
在设计开始之前,要求收集相关输入参数如下(基本值+公差):
3、设计参数规范要求
在设计输入确认后,零部件工程师需与供应商一起将系统输入指标转化成下表各设计参数值:
4、样件尺寸检测记录规范表
尺寸检测记录表(批次样本量不能少于10件)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5、装配验证记录规范表
装配验证记录表(同批次连续样本量不能少于10件)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6、压入压出力检验记录规范表
压入压出力检验记录表(批次样本量不能少于10件)
7、材料规范要求
要求衬套产品所用材料满足产品设计定义。
相关标准如下:
禁用物质要求
橡胶材料及制品耐臭氧试验方法(试行)
橡胶材料及制品硬度的测定方法(试行)
橡胶材质(红外光谱)分析方法(试行)。
螺栓衬套设计说明书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螺栓衬套专业班级: 12模具303班学号: 201210230316学生姓名:邹继彬指导老师:夏江梅2014年6月16日目录一、螺栓衬套的工艺性分析 (1)(一)材料工艺性分析 (1)(二)结构工艺性分析 (1)(三)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分析 (1)二、螺栓衬套成型工艺规程编制 (2)(一)成型前准备 (2)(二)成型过程控制 (2)(三)成型后的处理 (2)(四)成型工艺规程编制 (2)三、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2)(一)设计分型面 (2)(二)型腔数目确定 (3)(三)型腔布置图 (4)(四)粗选成型设备 (4)四、模具零部件设计 (4)(一)浇注系统设计 (4)1.主流道设计 (4)2.分流道设计 (5)3.冷料穴设计 (5)(二)成型零部件设计 (6)1.凹模结构设计 (6)2.凸模结构设计(整体式) (7)(三)推出机构设计 (9)(四)模具导向与支承零部件设计 (9)1.模具导向机构设计 (9)2.模架选用 (10)(五)模具温控系统设计 (10)五、模具与注射机的关系(校核) (11)1.最大注射量的校核 (11)2.锁模力的校核 (11)3.注射压力的校核 (11)4.安装部分的相关尺寸校核 (11)5.开模行程的校核 (11)6.注射机顶出装置的校核 (11)六、成型工艺卡的编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结.. (14)致谢 (15)一、螺栓衬套的工艺性分析(一)材料工艺性分析干燥处理:由于PA6很容易吸收水分,因此加工前的干燥特别要注意。
如果材料是用防水材料包装供应的,则容器应保持密闭。
如果湿度大于0.2%,建议在80C以上的热空气中干燥16小时。
如果材料已经在空气中暴露超过8小时,建议进行105C,8小时以上的真空烘干。
熔化温度:230~280C模具温度:80~90C。
模具温度很显著地影响结晶度,而结晶度又影响着塑件的机械特性。
模具衬套设计方案

模具衬套设计方案
一、设计目标:
本文的目标是设计一种模具衬套,以满足以下要求:
1. 提供稳定和可靠的衬套功能,能够有效地保护模具的内部结构,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2. 具备良好的耐磨性,能够承受高频率的使用和长时间的摩擦。
3. 确保衬套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够有效地防止液体或颗粒物质进入模具内部。
4. 考虑到模具的制造成本,衬套设计应尽量简化,便于制造和安装。
二、设计方案:
1. 材料选择:
在衬套的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来提供良好的耐磨性和密封性。
常见的选择包括钢、铜、铝等。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组合。
2. 结构设计:
衬套的结构设计应该考虑到模具的形状和尺寸,以及需要保护的部件。
可以采用圆柱形、球形或者其他形状的设计,以适应
不同的模具结构。
3. 衬套表面处理:
为了提高衬套的耐磨性和密封性,可以对衬套的表面进行特殊处理,例如精细抛光、镀膜等,以增加表面的硬度和光滑度。
4. 安装设计:
衬套的安装设计应该考虑到易于拆装和更换。
可以采用螺旋固定或者其他固定方式,以确保衬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检测和维护:
为了确保衬套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可以制定相应的检测计划和维护流程,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衬套。
三、总结:
综上所述,设计一款模具衬套需要考虑材料选择、结构设计、表面处理、安装设计以及检测和维护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制造,可以提供稳定和可靠的衬套功能,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5.4悬架衬套的特性与设计要点

5.4 悬架弹性橡胶衬套特性与设计5.4.1研究意义1 研究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对汽车的要求是乘坐舒适,高速,操纵稳定,豪华。
并且加紧研究解决有关公害、安全措施和噪音问题。
随着这些问题的研究解决,汽车上用的弹性件的种类逐年增加,现在据说已达几百种之多。
虽然防振橡胶的种类因汽车的车系、车型、车种以及因悬挂机构的不同而多少有些差异,但其有代表性的主要种类可归纳为如图5.4.1。
用橡胶作防振材料的主要理由如下。
1)橡胶的弹性模量与金属相比非常小,隔离振动的性能优越。
2)橡胶是不可压缩性的物质,泊松比为0.5。
能在应力与变形之间产生时间延迟,具有非线性的性质,适合作防振材料使用。
3)防振橡胶本身不会诱发固有振动,出现冲击性的谐振现象。
4)具有能自由选择形状的优点,可适当选择三方向的弹簧常数比。
5)容易和金属牢固地粘结在一起,可使防振橡胶本身体积小,重量轻,其支撑方法也很简单。
6)安装后完全不需要给油和保养。
7)橡胶弹簧可通过不同的配方和聚合物来选择其阻尼系数。
8)能在形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其弹簧常数;或者在弹簧常数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其形状,这也是它的优点。
悬架系统承受车体重量,防止车轮上下振动传给车身,抑制簧下的不规则运动,传递动力、制动力和操纵时的侧向力等,从而保证汽车能够正常行使。
悬架可分为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两个大类,而且每一类型中又有多种具体型式。
一般前悬架系统和操纵系统及发动机系统有密切关系,前悬架系统的布置会直接影响到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
近年来,在轿车独立悬架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采用刚度相对较小的弹簧来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就必然导致动行程过大等现象,从而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转向系统。
前悬架系统振动与车身晃动、路面冲击、车轮摆振等现象相关,为防止上述各种振动,车辆悬架系统中使用了许多防振橡胶。
橡胶衬套最初在车辆悬架系统中的大量使用,得益于其无需润滑,维修保养简单,可以校正车辆组装时的对准定向,修正各种误差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
外筒衬套零件的工艺规程和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外筒衬套零件的工艺规程和夹具设计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毕业时间2014年5月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一、题目外筒衬套零件的工艺规程和夹具设计二、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
在毕业设计中,学生应独立承担一部分比较完整的工程技术设计任务。
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毕业设计中着重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理论联系实际,以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有创造性的工作,认真、按时完成任务。
三、主要技术指标1、零件图一张;2、毛坯图一张;3、工艺规程一本;4、工艺装备(夹具1-2套);5、说明书一份四、进度和要求1、分析并绘制零件图2周2、绘制毛坯图1周3、设计工艺路线及编制工艺规程5周4、设计工艺装备4周5、编写说明书(论文)2周五、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1、闫光明主编《现代制造工艺基础》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2、哈工大李益民主编《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前言........................................................... - 1 -第1章零件的分析................................................ - 2 -1.1零件的作用............................................... - 2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 3 -1.2.1结构工艺分析....................................... - 3 -1.2.2材料加工性......................................... - 4 - 第2章工艺规程设计.............................................. - 5 -2.1工艺路线设计............................................. - 5 -2.1.1确定毛坯的尺寸..................................... - 5 -2.1.2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 - 5 -2.1.3加工阶段划分....................................... - 5 -2.1.4基准选择........................................... - 5 -2.1.5工序集中与分散..................................... - 7 -2.1.6制订工艺路线....................................... - 7 -2.2工序设计................................................. - 9 -2.2.1工序尺寸、机械加工余量的确定....................... - 9 -2.2.2机床及工艺装备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衬套设计规范
主编:
参编:
主审:
批准:
目录
1. 常见历史故障模式 (3)
2. 设计输入参数规范清单 (3)
3. 设计参数规范要求 (4)
4. 样件尺寸检测记录规范表 (6)
5. 装配验证记录规范表 (7)
6. 压入压出力检验记录规范表 (8)
7. 材料规范要求 (8)
8. 刚度检测规范 (9)
9. 台架验证规范 (10)
10. 试验样件准备规范要求 (10)
11. 数据图纸规范要求 (10)
12. 试验开裂件判定标准 (11)
1、常见历史故障模式
2、设计输入参数规范清单
在设计开始之前,要求收集相关输入参数如下(基本值+公差):
3、设计参数规范要求
在设计输入确认后,零部件工程师需与供应商一起将系统输入指标转化成下表各设计参数值:
4、样件尺寸检测记录规范表
尺寸检测记录表(批次样本量不能少于10件)
5、装配验证记录规范表
装配验证记录表(同批次连续样本量不能少于10件)
6、压入压出力检验记录规范表
压入压出力检验记录表(批次样本量不能少于10件)
7、材料规范要求
要求衬套产品所用材料满足产品设计定义。
相关标准如下:
禁用物质要求
橡胶材料及制品耐臭氧试验方法(试行)
橡胶材料及制品硬度的测定方法(试行)
橡胶材质(红外光谱)分析方法(试行)
8、刚度检测规范(常规、高低温等)
在设计验证阶段,每个样件的各向刚度都需检测记录如下表,以便试验过程中的跟踪与评估。
9、台架验证规范(零部件只验证到台架级,但是怎么与系统及整车耐久目标关联得有标准)需根据载荷输入、各向位移及摆角情况,耐久目标确定具体验证工况。
车型A16零件名称后轴衬套零件号J43-3301020厂家样件生产日期检验日期
试验温度样件编号
试验工况:高周疲劳耐久性能测试接受标准目标要求
衬套轴线与整车Y向成25度角,在整车X方向
加载±5200N,频率6HZ;衬套轴向扭转±15°,
频率1.3HZ;风冷。
两种工况同时加载,循环次数70万次(以空心方向为准)。
完成规定循环后各向静刚度变化量不超过20%,裂纹不大于3mm。
10、试验样件准备规范要求
1)、首次供样需管件工程师至供应商现场全程跟踪,测试并记录各项设计指标,样本量不能少于10件。
2)、装车验证阶段所有样件的各向静态刚度值均需测量记录并与样件编号对应,存档以备随时查阅评估。
11、数据图纸规范要求
1)、数据规范要求(数据格式要求等)
产品CAD数据定义第2部分:零部件三维建模通用规范
2)、图纸规范要求(图纸格式要求、图面内容要求)
车产品图样要求
产品制图规范——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G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