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压力测试学习

合集下载

流动性压力测试学习

流动性压力测试学习

基于G21的流动性压力测试,计算本行最短生存期流动性压力测试是一种以定量分析为主的流动性风险分析方法,通过测算商业银行在遇到假定的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从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体系的脆弱性做出评估和判断,进而采取必要措施。

流动性压力测试需要检验银行承受流动性风险的能力、揭示流动性风险状况、检查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为加强流动性管理提供依据。

使用《G21流动性期限缺口统计表》来开展压力测试,并计算银行的最短生存期。

一流动性期限缺口报表1报表结构从报表结构看,《G21流动性期限缺口统计表》并不复杂,它由4个主要填报行、2个计算和行和1个附注行构成,主要填报行包括了资产总计、表外收入、负债合计和表外支出;计算行分为到期期限缺口和累计到期期限缺口,附注行主要用于模拟计算可沉淀活期存款的剩余期限。

而填报列根据剩余期限划分为【次日】、【2日至7日】、【8日至30日】、【31日至90日】、【91日至1年】、【1年以上】,无法确定期限的纳入未定期限,逾期的资产纳入逾期统计,最后一列为合计栏,用于和《G01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作软校验。

对一些特殊项目,比如法定存款准备金一般无固定期限,填报在未定期限,而超额存款准备金则视为次日即可到期,填报在次日。

此外,交易账户的资产一般不考虑剩余期限,统一填报在【2日至7日】中,而银行账户的资产仍需要按照剩余期限填报。

优质流动性资产在做金融资产四分类一般会放入“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放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核算。

现实中,很多没设置交易账户的农村中小银行把同业存单放入【2日至7日】,会导致该表计算严重失真。

我们模拟出一家银行2017年3月末《G21流动性期限缺口统计表》,单位为亿元。

[5.到期期限缺口]是指填报机构在报告日(每季度最后一日)至到期日的【次日】、【2日至7日】、【8日至30日】、【31日至90日】、【91日至1年】、【1年以上】六类剩余期限中对应的资产与负债之差。

1104丨利用流动性缺口来做流动性压力测试教程文件

1104丨利用流动性缺口来做流动性压力测试教程文件

1104丨利用流动性缺口来做流动性压力测试1104丨利用流动性缺口来做流动性压力测试流动性压力测试是一种以定量分析为主的流动性风险分析方法,通过测算商业银行在遇到假定的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从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体系的脆弱性做出评估和判断,进而采取必要措施。

流动性压力测试需要检验银行承受流动性风险的能力、揭示流动性风险状况、检查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为加强流动性管理提供依据。

1.流动性压力测试概述国际清算银行(BIS)把压力测试定义为压力测试情景或敏感性压力测试,进而把压力测试情景定义为变量测试,既能以过去的重大事件进行历史情景测试,(比如2013年6月金融市场流动性风波),也能以假设情景为基础开展。

情景分析有助于银行深刻理解并预测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其整体性流动性风险可能出现的不同状况。

银行可以通过面临的市场条件分为紧张、恶化、极差三种情形,采取轻度、中度和重度流动性压力测试,并结合现有的基准情景,得出压力测试结果并对结果展开分析。

分析时尽量考虑每种情景下可能出现的有利或不利的重大流动性变化。

深入分析最坏情景(即面临流动性危机)的意义最大,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银行自身问题。

银行绝大多数流动性危机根源在于自身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存在致命的薄弱环节。

比如没有好的IT系统支持报表取数,比如高管的重视领域局限于业务发展和信用风险。

当过度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加上市场流动性紧张,为了平头寸,极容易导致以不合理的价格去购买资金,实际已经是流动性风险的最好体现。

二是市场危机。

即当市场不能以低成本提供价格信号,实现资源的顺利交换和风险转移等市场功能是,市场流动性突然蒸发,交易过程的中断更加剧了价格的波动,就好比2015年股灾,找不到交易对手,每支股票被打到跌停,整个市场丧失了流动性,交易无法达成,学界也把其称为“流动性黑洞”。

假如银行间债券市场发生危机2.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管理2008 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历时 4 年仍存余威,监管全球银行业资本水平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asel Committee for Banking Supervision)于2009 年底首次提出流动性监管概念及测量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随着金融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流动性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评估商业银行在各种不利情况下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是非常必要的。

流动性压力测试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能够帮助银行更好地了解自身在不同流动性压力环境下的应对能力,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本文将围绕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展开讨论,探讨其意义、方法和实施过程,以及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启示。

一、流动性压力测试的意义流动性压力测试是一种对商业银行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测试的工具。

其主要目的在于评估商业银行在面临各种不利情况下(如市场流动性冲击、恶性市场环境等)的流动性风险水平,以及测试其在不同压力环境下的资金充足程度和资产负债匹配情况,从而确定商业银行在不利市场环境下的抗压能力。

流动性压力测试通过模拟不同的压力情况,包括市场流动性危机、大额客户赎回、信用评级下调等,评估商业银行在这些情况下的流动性风险敞口,并提前预警和避免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压力测试对商业银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流动性压力测试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通过对不同流动性压力情况下的模拟测试,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流动性风险敞口,并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金的充足性和灵活性,从而有效降低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压力测试有助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流动性风险一旦暴露,可能导致商业银行无法满足存款人的提款需求,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而流动性压力测试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及时发现并规避潜在的流动性风险,确保存款人的权益不受损害。

流动性压力测试有助于提高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能力。

监管机构可以通过对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评估其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流动性风险水平,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从而提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流动性压力测试的方法和实施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1)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1)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1)1. 引言1.1 引言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是指通过一系列模拟和分析,评估银行在面对不同流动性冲击情况下的抵御能力。

在金融市场波动频繁、风险事件不断发生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流动性压力测试主要考察银行在流动性危机情况下能否及时获得足够的流动性资金,以维持正常的业务运营和偿付能力。

流动性压力测试具有预测性和风险管理的双重功能。

通过分析不同压力情况下银行的流动性表现,可以帮助银行发现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流动性压力测试也是监管部门评估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增强银行的合规性和稳健性。

在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时,银行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模型,如基本指标方法、模型方法或者压力测试矩阵等。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银行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估自身的流动性风险状况,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提高抗风险能力。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在当前金融环境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银行应重视流动性压力测试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不断完善测试方法和流程,提高对流动性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确保银行业务的稳健发展和风险的有效管理。

2. 正文2.1 背景介绍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是指商业银行为评估其资金流动性风险而进行的一项重要测试。

在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和风险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银行在面临各种外部冲击时需要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以确保其正常运营和稳健发展。

流动性压力测试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当时很多银行由于流动性风险暴露而面临倒闭的风险,这促使监管部门对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流动性压力测试的背景介绍不仅包括了金融危机的教训,还涉及到当前金融市场的变化和趋势。

随着全球化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银行面临的流动性挑战也在不断增加。

新型金融工具的推出、跨境资金流动的加剧以及不断变化的监管要求,都给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及时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评估其在各种不利情况下的资金实力和应对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1)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1)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1)1. 引言1.1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1)介绍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1)是商业银行为了评估自身在面对各种外部和内部冲击时能够维持流动性稳定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测试。

这项测试旨在评估在不同的压力情况下,银行是否能够及时有效地满足各种流动性需求,确保业务正常运营以及客户资金安全。

通过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银行可以评估其在面对各种可能的压力情况下的表现,包括市场冲击、资金流动性紧张、机构信用风险上升等情形。

在这些情况下,银行需要确保能够及时动用足够的流动性资产来应对各种挑战,保持资金充裕并维持业务的正常运转。

流动性压力测试是银行监管的一个重要环节,监管机构通常要求商业银行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这项测试。

通过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银行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在流动性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对于银行的经营稳定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是银行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 正文2.1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1)的概念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1)的概念是指商业银行在面对不同的流动性冲击时,评估其流动性状况和应对能力的一种测试方法。

流动性压力测试旨在通过模拟不同的市场情景和流动性冲击,评估银行在压力情况下是否能够有效管理其资产和负债,确保其正常运营和稳健发展。

流动性压力测试(1)通常涵盖不同的时间段和情景,包括短期和长期的流动性压力情况。

在短期流动性压力测试中,银行会考虑到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如大规模客户提款、市场恐慌和信贷紧缩等,评估银行在短期内是否能够满足资金需求。

而在长期流动性压力测试中,银行则会模拟长期经济不景气或金融危机等情景,评估银行在长期时间段内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

通过流动性压力测试,银行可以识别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制定相应的流动性管理策略,提高其抵御突发流动性压力的能力。

流动性压力测试也是监管机构评估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有助于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1. 引言1.1 什么是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模拟各种压力情形,评估其在不同流动性条件下的资金供给和需求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流动性风险,确保金融机构在面临压力时能够保持良好的资金流动性。

流动性压力测试旨在评估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承受力,帮助银行更好地管理流动性风险,提高抗压能力。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的核心是通过模拟不同的压力情形,包括市场流动性恶化、客户存款大规模撤离等,评估银行在这些情况下是否能够有效应对。

通过这种方式,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在不同流动性环境下的弹性和脆弱性,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是一种评估流动性风险的重要工具,有助于银行更好地管理风险、保障市场稳定。

流动性压力测试不仅是一种监管要求,也是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管理的必备环节,对于银行的稳健经营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2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的意义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的意义在于帮助银行有效管理和评估自身的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在履行短期债务或者资金需求时无法及时获得足够的资金的风险。

对商业银行而言,流动性风险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进而影响其正常经营和稳定性。

通过对银行流动性的压力测试,可以有效评估银行在面临各种不同情况下的资金需求和流动性情况,包括市场情况变化、资产负债变化、客户存款变化等因素。

这有助于银行更好地制定应对策略和管理流动性风险,保证其在面临各种压力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应对和维持正常经营。

流动性压力测试还可以帮助监管机构对银行的流动性状况进行监管和评估。

通过对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控,监管机构可以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的问题,保障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的意义在于保障银行自身的稳健经营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2. 正文2.1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的内容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的内容是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各种流动性风险情景和应对措施的分析和评估。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一、引言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之一,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其在银行内部更是具有特殊重要性,因为流动性问题是银行常见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对银行正常的业务开展和稳健经营产生影响,甚至威胁银行的生存。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流动性管理是金融管理的重中之重。

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是流动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流动性压力测试是指通过模拟不同流动性条件下的资产和负债变动,以评估银行在不同流动性条件下的资金冲击程度和抗压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的相关内容,希望对银行机构加强流动性管理、提高流动性压力测试水平、增强流动性风险防范能力提供一些借鉴。

二、流动性风险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1. 流动性风险的概念流动性是指银行在短期内将资产变现为货币的能力。

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由于无法足够迅速地以较低的成本满足现金支付和其他流动性义务而面临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市场风险之一,也是银行体系中最主要的系统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由于不能按期还款而造成的资金短缺和意外流动性损失的风险。

2. 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流动性风险如果未及时发现、量化和控制,将会对商业银行产生严重的影响。

一方面,流动性风险可能导致银行资金链断裂,面临资不抵债的局面,危及银行的生存。

流动性风险还可能导致银行无法满足客户的提款需求,影响信誉和声誉,甚至造成连锁反应,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

流动性风险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三、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测试的概念流动性压力测试是指在不同流动性环境下,通过对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敞口地量化分析、模拟和测试,以评估银行在不同流动性压力条件下的流动性状况、风险敞口和应对能力。

流动性压力测试旨在揭示银行在不同流动性环境下面临的流动性压力、资金缺口和资金需求,对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测试和评估,保护银行在面临流动性风险时的自身利益,提高其流动性管理的水平。

流动性压力测试管理培训

流动性压力测试管理培训

测试方法
01
02
03
历史模拟法
基于历史数据模拟极端市 场环境下的资产负债表变 化。
情景构建法
根据专家判断和市场信息 构建未来可能出现的市场 环境,并模拟相应的资产 负债表变化。
蒙特卡洛模拟法
通过随机抽样方法模拟未 来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 并评估其对资产负债表的 影响。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
收集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 表数据、市场数据和宏观 经济数据等。
定期进行压力测试
确定压力测试的情景和参数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选择合适的压力测试情景和参数,如市场利率、汇率、 资产价格等。
实施压力测试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压力测试,评估企业在不同压力情景下 的风险承受能力。
分析压力测试结果并制定应对措施
根据压力测试结果,分析企业的流动性风险状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如调整资产配置 、加强流动性管理等。
05
流动性压力测试的优化策 略
提高数据质量
确保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01
采用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校验和清洗,以减少
误差和异常值。
建立数据质量标准和监控机制
02
制定数据质量评估指标,定期对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
并解决数据质量问题。
提高数据整合和共享能力
03
加强部门间的数据整合和共享,提高数据的全面性和一致性,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债务人违约导致金融机构遭受损失的 风险。在流动性压力测试中,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债务人违 约或信用评级下降导致金融机构无法如期收回资金或无法以 预期价格卖出资产。
应对措施: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建立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 限额管理体系,以及实施风险缓释措施等。同时,应积极采 用担保、抵押等增信措施降低信用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G21的流动性压力测试,计算本行最短生存期流动性压力测试是一种以定量分析为主的流动性风险分析方法,通过测算商业银行在遇到假定的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从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体系的脆弱性做出评估和判断,进而采取必要措施。

流动性压力测试需要检验银行承受流动性风险的能力、揭示流动性风险状况、检查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为加强流动性管理提供依据。

使用《G21流动性期限缺口统计表》来开展压力测试,并计算银行的最短生存期。

一流动性期限缺口报表1报表结构从报表结构看,《G21流动性期限缺口统计表》并不复杂,它由4个主要填报行、2个计算和行和1个附注行构成,主要填报行包括了资产总计、表外收入、负债合计和表外支出;计算行分为到期期限缺口和累计到期期限缺口,附注行主要用于模拟计算可沉淀活期存款的剩余期限。

而填报列根据剩余期限划分为【次日】、【2日至7日】、【8日至30日】、【31日至90日】、【91日至1年】、【1年以上】,无法确定期限的纳入未定期限,逾期的资产纳入逾期统计,最后一列为合计栏,用于和《G01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作软校验。

对一些特殊项目,比如法定存款准备金一般无固定期限,填报在未定期限,而超额存款准备金则视为次日即可到期,填报在次日。

此外,交易账户的资产一般不考虑剩余期限,统一填报在【2日至7日】中,而银行账户的资产仍需要按照剩余期限填报。

优质流动性资产在做金融资产四分类一般会放入“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放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核算。

现实中,很多没设置交易账户的农村中小银行把同业存单放入【2日至7日】,会导致该表计算严重失真。

我们模拟出一家银行2017年3月末《G21流动性期限缺口统计表》,单位为亿元。

[5.到期期限缺口]是指填报机构在报告日(每季度最后一日)至到期日的【次日】、【2日至7日】、【8日至30日】、【31日至90日】、【91日至1年】、【1年以上】六类剩余期限中对应的资产与负债之差。

我们可以计算出该行到期期限缺口分别为-114亿元、1亿元、-18亿元、5亿元、-2亿元和110亿元。

[6.累计到期期限缺口]是指填报机构在报告日(每季度最后一日)至到期日的【次日】、【2日至7日】、【8日至30日】、【31日至90日】、【91日至1年】、【1年以上】六类剩余期限中对应的资产与负债缺口之和。

【次日】的累计缺口即为到期期限缺口-114亿元;【2日至7日】累计缺口为-114+1=-113亿元;【8日至30日】累计缺口为-113+(-18)=-131亿元;依此类推,31日至90日】、【91日至1年】、【1年以上】累计缺口分别为-126亿元、-128亿元和-18亿元。

我们发现因为活期存款的存在,次日的到期期限缺口一般都为比较大的负值。

而活期存款又会有很大可能会沉淀在银行。

因此,最后一行[7.活期存款]就要把沉淀下来的活期存款重新进行处理。

具体方法为:活期存款中的较为稳定的部分填入【一年以上】,其余部分平均列入一年以内的各剩余期限内(以各时间段期限占比进行分配)。

活期存款中的较为稳定的部分根据过去12个月最低存款额填报。

例如,该行在2017年3月底的活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为130亿元,在过去12个月中最低活期存款额(不含财政性存款)是94亿元,那么该银行一季度末活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中较为稳定的部分就是94亿元,应在【一年以上】项目下填入94亿元;其余部分即130-94=36亿元,要平均列入一年以内的各剩余期限内(以各时间段期限占比进行分配)。

【次日】活期存款=1×(130-94)/360=0.1亿元【2日至7日】活期存款=(7-2+1)×(130-94)/360=0.6亿元【8日至30日】活期存款=(30-8+1)×(130-94)/360=2.3亿元【31日至90日】活期存款=(90-31+1)×(130-94)/360=6亿元【91日至1年】活期存款=(360-91+1)×(130-94)/360=27亿元活期存款=0.1+0.6+2.3+6+27+94=130亿元把加工后的各期活期存款替换[3.5.1活期存款],则可以得出【次日】、【2日至7日】、【8日至30日】、【31日至90日】到期期限缺口分别为15.90亿元、0.40亿元、-20.30亿元、-1.00亿元。

2监管指标90天内到期流动性缺口率=90天内到期流动性缺口/90天内到期表内外资产×100%数据取《G21流动性期限缺口统计表》:(G21_[6.D]+G21_[3.5.2A]-G21_[7.A]-G21_[7.B]-G21_[7.C]-G21_[7.D])/(G21_[1.A]+G21_[2.A]+G21_[1. B]+G21_[2.B]+G21_[1.C]+G21_[2.C]+G21_[1.D]+G21_[2.D])×100%根据该公式,该行90天内到期流动性缺口率=(-126+130-0.10-0.6-2.3-6)/(25+9+20+53+0+0+0+0+0)=-5/107=4.67% 90天内到期流动性缺口率作为监测指标最低要求为-10%。

每个期限的累计流动性缺口率都可以用该期限累计缺口去除以对应期限内到期的表内外资产,但由于没考虑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可以在二级市场上变现,所以在做压力测试时还要考虑可以起到风险缓释作用的优质流动性资产视为资金来源。

一般我们认为90天内的到期流动性缺口率为正值,【次日】、【2日至7日】、【8日至30日】三个期间的流动性缺口虽然为负值,但银行能以可靠的、不受市场供求隐形的资金来源全面覆盖,该银行流动性处于低风险状态。

存在一定的流动性负缺口,但银行能以可靠的、不受市场供求影响的资金来源覆盖,该银行流动性处于中度风险状态。

但如果流动性缺口率大大低于指标要求,存在严重的到期日、币种错配问题,为覆盖负缺口并超出其市场融资能力,就处于高风险状态了。

3表外理财表外理财作为尽管不纳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外统计,但由于实质性存在刚性兑付,因此当理财出现兑付危机时,同样会对银行表内流动性产生挤压,因此我们不仅要考虑传统表内期限缺口,同时还要考虑表外理财的缺口。

并且要注意的是日常情况下,表内现金流可以和表外理财现金流互补。

但压力情况下,只有表内的正缺口可以用于弥补表外理财的负缺口,而表外理财的正缺口并不能弥补表内负缺口。

即,压力情景下的净现金流变化=现金增加(表内)-现金减少(表内)+Min(压力情景下的表外理财净现金流变化,0)。

我们再模拟下该行表外理财正常情况下的到期期限缺口。

二压力测试1基准情况通过G21到期流动性缺口,我们可以模拟一些情形,增加一些风险因素,来对银行流动性进行压力测试。

我们先在基准情况下设置一些压力。

负债端:30日内到期存款的续存率为50%,未来30日内存款将不再续存。

而不再续存的存款会不再占用法定存款准备金,于是会有存款流失部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现金流入。

假设该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3.5%。

资产端:30日内到期贷款的续贷率为70%,未来仍需要为这70%的贷款提供现金支持。

(1)在上述压力下,我们得出该行表内各时段模拟压力到期期限缺口为原缺口+现金增加-现金减少。

比如次日缺口为15.90+4.03-4.95=14.98亿元;【2日至7日】、【8日至30日】缺口分别为-3.69亿元和-23.24亿元。

那么,该行最短生存期为何是18天了?我们可以用平摊法来计算。

最短生存期如果【次日】出现负缺口,银行最短生存日就是明日,1天。

有的银行认为是0天,今日都做完日终了,说明已经安然度过了,关键还是看明天能否度过。

如果次日缺口为1亿,【2日至7日】缺口为-3亿,累计缺口为-2亿,那么使用平摊法,2日-7日每天缺口为-3/6=-0.5亿元,次日缺口能覆盖后2天,最短生存期为3天。

如果次日缺口为1亿,【2日至7日】缺口2亿,【8日至30日】缺口-10亿,30日累计缺口为-7亿元。

那么,次日至7日累计缺口是正3亿,【8日至30日】缺口为-10亿,按日平均,每天平摊缺口为-10/23=-0.43亿,因为前7日有多余3亿,从第八天开始这样能覆盖住【8日至30日】中第6天累计缺口不会出现负数,但到第7天会出现负缺口。

那么最短生存期为前7天+6=13天。

用Excel公式可以表示为:IF(【次日】<=0,1,IF((【次日】+【2日至7日】)<=0,INT(【次日】/(-【2日至7日】/6)+1),IF((【次日】+【2日至7日】+【8日至30日】)<=0,INT((【次日】+【2日至7日】)/(- (【次日】+【2日至7日】+【8日至30日】)/23)+7),30)))如果次日、2日至7日、8日-30日累计缺口均为正数,说明银行能够安然度过未来30天,此时,最短生存期即为30天。

(2)再加上表外理财的期限缺口,我们可以得到表内外【次日】、【2日至7日】、【8日至30日】的到期期限缺口分别为15.68亿元、-2.90亿元和-26.74亿元。

可以计算出最短生存期仍然为18日。

(3)在不考虑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情况下,该行最短生存期只有18天,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结果。

考虑到剩余期限30天以上优质流动性资产可以随时变现或者用于抵质押融资,我们把优质流动性资产的现金流按照平摊法到3个期限中,可以得到“出售或抵押债券所产生的风险缓释现金流”。

假设该行30日以上到期的优质流动性资产为29亿元,并设置10%的折扣率,那么29亿元会获得29×(1-10%)=26.10亿元缓释现金流。

平摊到【次日】、【2日至7日】、【8日至30日】分别得到0.87亿元、5.22亿元、20.01亿元的风险缓释现金流。

分别加入表内期限缺口和表内外期限缺口,可以得到表内缓释后到期期限缺口分别为15.85亿元、1.53亿元和-3.23亿元;表内外风险缓释后到期期限缺口分别为16.55亿元、2.43亿元和-6.73亿元。

由于【2日至7日】、【8日至30日】累计缺口均大于0,该行实际上能平稳度过30天。

2压力情形正常情况下多数银行能撑过30天,但是碰到一些流动性事件,比如,30日以上的存款大量流失、批发性融资的可获得性下降、信用违约情况大幅出现等,那么银行是否能生存30天了?我们将压力测试设置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情形,压力情形持续时间设置为30天,并以此来计算不同情形下压力测试结果银行最短生存期。

银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其他压力情形,比如如果有附属机构,压力情形下要对其提供流动性支持,以下风险因素和压力情景的参数供参考:当然银行自身完全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倒推自身能够承受压力的最大权重,并着手在某一方面做出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