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转移ppt课件
合集下载
恶性肿瘤骨转移ppt课件

概述:骨转移的影响
恶性肿瘤骨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
骨骨相关事件
skeletal-related events (SRE)
骨痛的重新出现或加剧 50%~90%
病理性骨折椎体压缩、变形
脊髓压迫 (SCC)
10%~40%
<10%
骨放疗(因骨痛或防治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 骨转移病灶进展 高钙血症 10%~20%
诊
断
15
骨转移诊断
16
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
有恶性 肿瘤骨 转移临 床表现a 或中晚 期恶性 肿瘤b
ECT
(-) 筛检 ECT
局部 症状
无 有
ECT (+)
确诊检查 •X平片 或 •CT 或 •MR 或 •PETCTc 选择 检查 骨活检
未确诊 骨转移
密切观察 定期复诊
骨转移
•常规检查:全 面体检,血常 规、血生化、 血钙和电解质 •选择检查:骨 代谢生化指标
10
骨转移常见症状
剧烈骨痛50%-90% 病理性骨折10%-52% 脊髓压迫<10% 活动严重受限 高钙血症10%-20%
骨细胞生理学
破骨细胞前体 RANK—RANKL
增殖 活化
成骨细胞
占据吸收空洞 合成
OPG
H+ 蛋白水解酶
破骨细胞
H+
骨基质 钙盐沉积 溶解的骨盐 消化的有机质 动态平衡 钙盐沉积的骨
一、综述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疾病进展的晚 期阶段,尤以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 结直肠癌等肿瘤常见,其发生率高达15 %~70%,其中骨转移患者1年内病理 骨折发生率为22%~52%%。骨转移伴 发的疼痛、骨折、功能障碍、心理障碍 等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肿瘤的复发转移 PPT课件

2. 目前尚难控制的因素:由于对肿瘤 复发和转移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因 而可能在预防和治疗方面存在着一些 预想不到的问题,例如,即便按照上 面提到的各项措施严格操作,仍不能 完全防止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尤其在 乳腺癌、恶性淋巴瘤和黑色素瘤等更 是多见。对于这种状况,学者们提出 了各种学说,目前在临床上较为流行 的有:
在临床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同样的医疗 条件下,一些病人思想开朗,有着与疾病 抗争的顽强意志,比那些因患癌症而思前 想后、精神陷入极度苦闷的人治疗效果要 好得多。如果精神完全被摧垮,即使再好 的疗法也收不到理想的效果。正如一位癌 症病友就自己的亲身感受所说:“在癌症 面前,谁能树起必胜的信念,遵循科学的 防治原则,与经治医生密切配合,努力适 应新环境,对周围事物培养兴趣和爱好, 坚韧不拔地与病魔抗争,谁就能获得生存 与康复的希望”。
(5)生长因子说:生长因子在肿瘤 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 为进入血循环的癌细胞要穿过血 管壁,其间要有许多被称为生长 因子或血管新生因子的特殊蛋白 参与,这些蛋白可由癌细胞或巨 噬细胞分泌。生长因子在肿瘤血 管生成过程中起促进作用,故有 人认为它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关 系密切。
除上面提到的各点外,最近法国和美 国科学家还发现人体内有一种特殊的蛋 白质能促进癌细胞的转移,称为失常蛋 白质(AKT),其作用主要是为转移的 癌细胞输送养分,并提高癌细胞的转移 速度。如果没有这些失常蛋白质提供动 力和养料,则癌细胞很难实现向原发部 位以外的组织器官远距离转移,因此认 为,如能设法纠正这些失常蛋白质的性 质,或许能为癌症的抗复发和抗转移治 疗开辟出一条新的思路和途径。
(1)肿瘤休眠说:即肿瘤早期癌变细 胞并非只形成一个而是多个,并分别 发展成多个微小病灶。由于受到病人 体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多种因素 的影响,大多数微小原发病灶停止了 发育,也就是进入了所谓“休眠期”, 一旦体内环境适合(例如机体免疫力 显著降低),便又会以较快的速度发 展起来。
恶性肿瘤脑膜转移癌ppt课件

有时结核杆菌在颅底形成结合球,可类似结节性强化, 一般只见于颅底,不会出现在脑膜表面或脑室膜下
感染直接蔓延引起的脑膜炎、颅脑外伤或手术引起的反 应性脑膜增厚通常表现为硬脑膜-蛛网膜下腔强化
混合型强化(同时具备线形强化和结节型 强化)为区分脑膜癌病人最具特征性的表 现。
图1 肺癌硬脑膜型转移 A. 平扫横轴位T1WI 见枕部颅骨内板下 结节状病灶,向内突入脑实质,向外侵犯颅骨形成软组织肿块, 呈稍 低信号; B. 增强横轴位T1WI ,枕骨内板下硬膜增厚呈结节状强化, 局部枕骨及其皮下软组织亦明显强化
瘤细胞消耗所致,此外,脑膜广泛受损,导致 糖转运减弱也是一个原因
脑脊液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是本病的主要诊断 依据(金标准)
有时需反复多次脑脊液检查方可确诊 Fizazi 等报道,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诊断脑膜癌病
,第一次腰穿阳性率为50% ,三次腰穿后阳性率达 85~90% 假阳性主要见于淋巴瘤时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 脑脊液中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亦有助于诊断本病
治疗
鞘内注射 鞘内注射治疗的同时全身化疗 放射治疗 糖皮质激素 生物制剂
治疗
对引起症状的病灶进行放疗常能有效改善症状 最常需要放射治疗的区域是马尾和大脑 脑神经和神经根病变的病人常需对累及区域放
疗 局部放疗仅能缓解症状,但不能治疗整个蛛网
膜下腔的肿瘤;全脑全脊髓放疗易伴高死亡率 和严重的骨髓抑制,且不能根治肿瘤,顾极少 在临床中引用
概念
脑膜癌病可见于原发肿瘤确诊后或原 发肿瘤发现之前, 有些病例则未能找到 其原发病灶。
原发病灶
原发灶欧美以乳腺癌最多,日本以胃癌 为第一,而国内以肺癌最多,其次为胃 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等
原发肿瘤以腺癌占绝大多数,而鳞癌极 为罕见。
感染直接蔓延引起的脑膜炎、颅脑外伤或手术引起的反 应性脑膜增厚通常表现为硬脑膜-蛛网膜下腔强化
混合型强化(同时具备线形强化和结节型 强化)为区分脑膜癌病人最具特征性的表 现。
图1 肺癌硬脑膜型转移 A. 平扫横轴位T1WI 见枕部颅骨内板下 结节状病灶,向内突入脑实质,向外侵犯颅骨形成软组织肿块, 呈稍 低信号; B. 增强横轴位T1WI ,枕骨内板下硬膜增厚呈结节状强化, 局部枕骨及其皮下软组织亦明显强化
瘤细胞消耗所致,此外,脑膜广泛受损,导致 糖转运减弱也是一个原因
脑脊液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是本病的主要诊断 依据(金标准)
有时需反复多次脑脊液检查方可确诊 Fizazi 等报道,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诊断脑膜癌病
,第一次腰穿阳性率为50% ,三次腰穿后阳性率达 85~90% 假阳性主要见于淋巴瘤时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 脑脊液中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亦有助于诊断本病
治疗
鞘内注射 鞘内注射治疗的同时全身化疗 放射治疗 糖皮质激素 生物制剂
治疗
对引起症状的病灶进行放疗常能有效改善症状 最常需要放射治疗的区域是马尾和大脑 脑神经和神经根病变的病人常需对累及区域放
疗 局部放疗仅能缓解症状,但不能治疗整个蛛网
膜下腔的肿瘤;全脑全脊髓放疗易伴高死亡率 和严重的骨髓抑制,且不能根治肿瘤,顾极少 在临床中引用
概念
脑膜癌病可见于原发肿瘤确诊后或原 发肿瘤发现之前, 有些病例则未能找到 其原发病灶。
原发病灶
原发灶欧美以乳腺癌最多,日本以胃癌 为第一,而国内以肺癌最多,其次为胃 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等
原发肿瘤以腺癌占绝大多数,而鳞癌极 为罕见。
肿瘤TNM分期PPT课件

胃癌的胃周淋巴结(N)与膈肌转移(M)
。
a
4
T:原发肿瘤 TX—原发肿瘤不能评估 T0—原发肿瘤大小、部位不详 Tis—原位癌 T1—肿瘤浸润食管粘膜或粘膜下层 T2—肿瘤浸润食管肌层 T3—肿瘤浸润食管外膜 T4—肿瘤侵犯食管邻近结构或器官
a
5
N:区域淋巴结
NX—区域淋巴结不能评估
N0—区域淋巴结无转移
泸县嘉明镇卫生院 李福军
a
1
①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 X 代表未知。
②T0—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0 代表没有
③Tis—原位癌; is代表in situ原位
④T1、T2、T3、T4—原发肿瘤的体积及/或范围递增,数字越大,肿瘤累及的范围或
程度越大。
a
2
①Nx —区域淋巴结(转移)不明; X 代表未知。
a
13
THANK YOU !
a
14
T3—任何大小的肿瘤,直接累及胸壁(包括肺上沟瘤)、 膈肌、纵隔胸膜或心包,但未累及心脏、大血管、气管、 食管或椎体;或肿瘤在气管内距隆突不到2cm,但未累及 隆突;全肺的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T4—任何大小的肿瘤累及纵隔、心脏、大血管、气管、椎 体、气管隆突或有恶性胸水 。
a
10
N:区域淋巴结
N0—无淋巴结转移 N1—支气管旁或同侧肺门淋巴结转移 N2—同侧纵隔淋巴结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 N3—对侧纵隔淋巴结、对侧肺门淋巴结转移;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N1—区域淋巴结有转移区域淋巴结的分布因 原发肿瘤位于不同食管分段而异。对颈段食管 癌,锁骨上淋巴结为区域淋巴结; 对胸食管癌 ,锁骨上淋巴结为远膈淋巴结。此时如有肿瘤 转移则为远处转移。同样对下胸段食管癌、贲 门癌,胃左淋巴结转移为区域淋巴结转移;对 颈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为远处转移。
肿瘤的生长与播散 ppt课件

淋巴结
PPT课件 31
淋巴道转移
PPT课件
32
淋 巴 管 内 癌 栓
淋巴结转移
转 移 的 肿 瘤 组 织
PPT课件
33
血道转移:
瘤细胞 静脉 肺和肝等(最多 见),形成边缘整齐、散在、多发 的球形结节,中央常发生坏死,近 脏器表面形成“癌脐”。
PPT课件
34
肝血道转移癌
PPT课件
35
PPT课件
PPT课件 19
三、肿瘤的演进与异质性
肿瘤的演进 肿瘤的异质性
PPT课件
20
肿瘤的演进
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富有侵袭性和 获得更大恶性潜能的现象,称之为肿瘤的演进 (progression) 包括生长加快、浸润周围组织和远处转移 这些生物学特性的出现与肿瘤的异质性 (heterogeneity)有关。
PPT课件
12
2、生长分数(growth fraction,GF)
增殖细胞群在肿瘤细胞中的比率。
生长迅速的肿瘤中,其生长分数增大,对抗肿瘤 药物较为敏感。 肿瘤早期,绝大多数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生长 分数较高; 随着肿瘤的不断生长,处于G0期的肿瘤细胞越 来越多,生长分数降低。
PPT课件 13
3、肿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
PPT课件 38
1、早期原发瘤的生长
主要包括原位癌与早期浸润癌阶段。 原位癌未发生局部浸润,更没有发生远处转移。 原位癌的肿瘤细胞增殖非常缓慢。 肿瘤的大小没有明显改变,处于休眠状态。 早期浸润癌是指原位癌的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下 发生较浅的浸润,不伴有淋巴道与血道转移。 早期浸润癌的形成不仅仅是肿瘤细胞数量的改变, 而且是质的变化。
《肿瘤的侵袭与转移》幻灯片PPT

27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2021/5/22
肿瘤的侵袭与转移
〔4〕路易斯寡糖〔SLEX〕
激肿瘤细胞增殖;
5〕CD44的胞浆内局部与细胞骨架蛋白作用,传
25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2021/5/22
肿瘤的侵袭与转移
Culty等进展细胞培养实验说明,乳癌细胞CD44 表达与其浸润能力呈正相关,只有CD44高表达的细 胞株才有结合降解透明质酸盐的能力,[H3]标记的 透明质酸盐降解率与CD44含量和细胞浸润生物学潜 能密切相关,CD44结合降解透明质酸盐能力可被抗 CD44抗体Hermes-1阻断。介导降解透明质酸盐是CD44 在肿瘤细胞浸润过程中主要功能之一。
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2021/5/22
肿瘤的侵袭与转移
〔一〕肿瘤生长的动力学
1.肿瘤细胞倍增时间〔doubling time):与正常细胞相 似或更长。
2.生长分数〔growth fraction):指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 增殖阶段的细胞比例。
3.肿瘤细胞的生成与丧失:决定肿瘤能否不断生长 及其长大速度。
钙粘蛋白也是重要的形态分子,E-Cad作用于形成完 整的上皮层,P-Cad那么在基底层起作用,这些钙粘蛋 白的存在对于保持上皮和内皮构造很重要,其表达改 变将导致细胞-细胞间正常连接完整性的丧失。
15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2021/5/22
肿瘤的侵袭与转移
目前认为与肿瘤浸润、转移关系最密切的是E-Cad。 许多研究证实E-Cad与肿瘤浸润、转移呈负相关,可能 由于E-Cad能促进瘤细胞的同质型粘附不易使瘤细胞从 瘤体上脱落。
根据基因克隆免疫学特征及分布组织不同,将钙粘 蛋白家族分为三个亚类: ①E-Cad:见于成熟上皮细胞; ②N-Cad:成熟神经组织及肌肉组织; ③P-Cad:起初在胎盘及上皮基底层发现,后来发现发 育过程中在其它组织也有短暂表达。
《食道癌骨转移》课件

所差异。
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生活方式 和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影响食道癌骨 转移的发生。
预防与控制
预防和控制食道癌的发生是降低食 道癌骨转移风险的重要措施。
02
食道癌骨转移的症状与诊 断
症状
疼痛
骨转移部位出现持续的 疼痛,夜间尤甚。
肿胀
骨转移部位可能出现肿 胀,触摸时可能有硬块
感。
活动受限
骨转移可能导致关节活 动受限,影响正常生活
3
分子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食道癌骨转移相关的分子机制,包括信 号转导、基因表达调控等,为药物研发提供靶点 。
临床研究进展
01
02
03
诊断技术
研究和发展新的诊断技术 ,提高食道癌骨转移的早 期诊断率,为治疗提供更 好的时机。
治疗方法
探讨和比较各种治疗方法 的疗效和安全性,包括手 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 疗等。
移。
避免有害因素
戒烟、限酒、减少烧烤、油炸等 食物的摄入,避免长期接触有害 化学物质和放射线等,有助于降
低食道癌骨转移的风险。
护理方法
疼痛管理
骨转移可能导致疼痛、肿胀等症状,需要采取适当的疼痛管理措 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心理支持
骨转移患者可能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和情绪疏 导,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状态。
手术方式包括病灶切除、关节置换、内固定等,具体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 和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评估。
手术治疗需要注意手术风险和并发症,以及术后的康复和护理,确保手术效果的最 大化。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食道癌骨转移的另一 种主要治疗方式,通过放射线杀 灭肿瘤细胞、缓解疼痛和防止骨
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生活方式 和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影响食道癌骨 转移的发生。
预防与控制
预防和控制食道癌的发生是降低食 道癌骨转移风险的重要措施。
02
食道癌骨转移的症状与诊 断
症状
疼痛
骨转移部位出现持续的 疼痛,夜间尤甚。
肿胀
骨转移部位可能出现肿 胀,触摸时可能有硬块
感。
活动受限
骨转移可能导致关节活 动受限,影响正常生活
3
分子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食道癌骨转移相关的分子机制,包括信 号转导、基因表达调控等,为药物研发提供靶点 。
临床研究进展
01
02
03
诊断技术
研究和发展新的诊断技术 ,提高食道癌骨转移的早 期诊断率,为治疗提供更 好的时机。
治疗方法
探讨和比较各种治疗方法 的疗效和安全性,包括手 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 疗等。
移。
避免有害因素
戒烟、限酒、减少烧烤、油炸等 食物的摄入,避免长期接触有害 化学物质和放射线等,有助于降
低食道癌骨转移的风险。
护理方法
疼痛管理
骨转移可能导致疼痛、肿胀等症状,需要采取适当的疼痛管理措 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心理支持
骨转移患者可能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和情绪疏 导,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状态。
手术方式包括病灶切除、关节置换、内固定等,具体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 和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评估。
手术治疗需要注意手术风险和并发症,以及术后的康复和护理,确保手术效果的最 大化。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食道癌骨转移的另一 种主要治疗方式,通过放射线杀 灭肿瘤细胞、缓解疼痛和防止骨
肺癌脑转移课件ppt

颅外疾病控制与否 存在 ……
控制
≥65 ≥65
KPS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RPA-1 MST: 14.
≥ 70
目的主要是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70
<70
原发疾病状况 控制 未控 ①可手术者,手术+WBRT±SRS(1个病灶I,2~3个病灶IIb;
30Gy/3wks+MISO
作者
年份 例数
方法
中位生存(月)
Murray
1997
445 54.4/34Vs30/10
4.5
全脑放疗剂量与疗效
RTOG
随机研究组
中位生存 (周)
6901
30Gy/2wks
21
30Gy/3wks
18
40Gy/3wks
18
40Gy/4wks
16
7361
20Gy/1wk
15
30Gy/2wks
15
40Gy/3wks
率分别是91.3%和84%
Alexander E, et al.J Natl Cancer Inst 1995;87:34-40 Breneman JC,et al. Cancer 1997;79:551-557 Noel G,er al.Radiother Oncol 2001;60:61-67
SRS/SRT的禁忌症:
Amenodola (2001年)用r刀+WBRT治疗238例 肺癌脑转移,1年生存率33%,2年11%,3年 8%,5年6%
肺癌脑转移预后
长期生存率国外高于国内,如Getman等报道5年生存 率达18.8%. Takeshima等长期随访I0年以上,有2例 肺癌脑转移分别存活11年及11.5年以上
控制
≥65 ≥65
KPS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RPA-1 MST: 14.
≥ 70
目的主要是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70
<70
原发疾病状况 控制 未控 ①可手术者,手术+WBRT±SRS(1个病灶I,2~3个病灶IIb;
30Gy/3wks+MISO
作者
年份 例数
方法
中位生存(月)
Murray
1997
445 54.4/34Vs30/10
4.5
全脑放疗剂量与疗效
RTOG
随机研究组
中位生存 (周)
6901
30Gy/2wks
21
30Gy/3wks
18
40Gy/3wks
18
40Gy/4wks
16
7361
20Gy/1wk
15
30Gy/2wks
15
40Gy/3wks
率分别是91.3%和84%
Alexander E, et al.J Natl Cancer Inst 1995;87:34-40 Breneman JC,et al. Cancer 1997;79:551-557 Noel G,er al.Radiother Oncol 2001;60:61-67
SRS/SRT的禁忌症:
Amenodola (2001年)用r刀+WBRT治疗238例 肺癌脑转移,1年生存率33%,2年11%,3年 8%,5年6%
肺癌脑转移预后
长期生存率国外高于国内,如Getman等报道5年生存 率达18.8%. Takeshima等长期随访I0年以上,有2例 肺癌脑转移分别存活11年及11.5年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长因子EGF、类胰岛素生长因子、肝细胞生
长因子等)
③刺激肿瘤细胞运动但抑制其生长的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TGF、干扰素等 )
-
12
转移的形成及特点
1、肿瘤细胞从循环系统进入继发器官
通过侵袭突破ECM屏障进入循环系统的肿瘤细 胞绝大多数在短期内死亡 ,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的 原因来自于肿瘤细胞本身及宿主环境:
-
10
3、肿瘤细胞运动性
运动方式包括阿米巴运动,借助鞭毛和纤毛 的泳动和成纤维细胞样运动 。
肿瘤细胞位移 伪足延伸 细胞膜波状起伏 定向位移 最能反映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
-
11
促使肿瘤细胞的运动的因素
①刺激肿瘤细胞运动和侵袭的因子 (自分
泌运动因子 AMF)
②刺激肿瘤细胞生长和运动的因子 (表皮
-
6
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
原发瘤的增殖 肿瘤新生血管的生长 瘤细胞侵袭基底膜
在循环系统中存活
侵入血管或淋巴管
形成瘤栓并转运到远隔靶器官 滞留于靶器官微小血管中
肿瘤血管形成,转移癌灶增殖
穿出血管并形成微小转移 灶
-
7
肿瘤侵袭
肿瘤侵袭是指癌细胞侵犯和破坏周围正常
组织结构,进入脉管系统的过程
1、原发瘤的增殖扩展
原发瘤的增殖有利于其侵袭和浸润,肿
瘤细胞不断增殖导致肿瘤组织内部压力增高,
细胞趋向于向周围扩展
-
8
2、肿瘤细胞同型粘附与肿瘤细胞的分离
导致肿瘤细胞间同型粘附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包 括:
①癌细胞间连接装置不发达 ②肿瘤细胞表面负电荷增多 ,使肿瘤细胞
间排斥力增加
③肿瘤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下降
-
9
异杀伤循环癌细胞的重要因素
-
14
2、肿瘤转移的器官选择性
(1)肿瘤转移器官选择性规律
肿瘤细胞的血行和淋巴道转移并不总是循着血流 或淋巴液流动方向到达相应的脏器,即使通过渗透 进入体腔,也不遵循自由沉淀规律继发生长。
从粘附分子的角度看,肿瘤转移的亲器官性是通 过器官内皮细胞表达特异性粘附分子,而肿瘤细胞 则产生这些粘附分子的特异性配体得以实现。
肿瘤细胞本身因素:①缺乏变形能力而难以顺利
通过循环系统;②细胞由于分子生物学特性而不
能与血液成分形成癌栓;③肿瘤细胞表面缺乏粘
附因子的表达而不能有效地与血管内皮粘附结合
等。
-
13
宿主环境损伤因素: ①免疫系统监视杀伤 ②血液的湍流可导致肿瘤细胞的破坏,毛细血
管的垂直压力对肿瘤细胞的损伤 ③细胞素刺激内皮细胞产生的NO被认为是非特
④组织器官的微环境差异也对肿瘤的器官选择 倾向有着重要的影响,继发脏器的微环境对转 移肿瘤细胞具有特殊亲和力是肿瘤转移的重要 基础
-
18
⑤其他: A、 影响肿瘤细胞与继发脏器脉管内皮 细胞的细胞外基质粘附的因素 B、 化学趋化因子 C、 脏器相关免疫状态
-
19
肿瘤转移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
20
一、转移相关基因
-
3
血道转移
侵入体循环静脉的瘤细胞经右心到达肺,在肺 内形成转移灶
侵入门静脉系统的肿瘤细胞,首先在肝内形成 转移瘤
侵入肺静脉的肿瘤细胞,或肺内转移瘤通过肺 毛细血管进入肺静脉,经左心随主动脉血流播 散至全身各器官(脑、骨、肾、肾上腺 )
-
4
种植性转移
肿瘤侵袭器官被膜,蔓延至器官表面时,瘤细 胞可以脱落,并像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和体 腔内器官的表面,形成多个转移瘤灶。
-
15
原发肿瘤
常见继发转移器官
肺小细胞癌
骨、脑、肝
结肠、胃癌
肝
肝癌
肺、骨
乳腺癌
骨、脑、肾上腺
甲状腺癌
骨
前列腺癌
骨
肾癌
骨、肝、甲状腺
睾丸癌
肝
膀胱癌
脑
皮肤黑色素瘤
肺、脑
眼脉络膜黑色素瘤
肝
神经母细胞瘤
肝、肾上腺
-
16
(2)肿瘤转移器官选择性的影响因素
①不同肿瘤转移潜能不同,分化差、恶性程度高、 生长快、病程晚的肿瘤易发生转移
肿瘤转移
-
1
概述
肿瘤转移的概念
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经淋巴道、 血管或体腔,到达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 与原发瘤性质相同的肿瘤的全过程
-
2
肿瘤转移的途径
淋巴道转移
乳腺癌淋巴道转移主要至腋窝各组淋巴结 卵巢癌常发生髂区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肺癌首先侵犯肺门淋巴结 “跳跃性”转移 “逆行”或“交叉”转移
肿瘤转移表型既取决于对转移起促进作用的基 因激活,又取决于对转移起抑制作用的基因的 失活,以及二者之间的失衡
已知至少有10余种癌基因与肿瘤转移相关 : ras家族、myc、erbB-2、p53等
转移促进基因:ras 、CD44基因 转移抑制基因 :腺病毒2EIA基因 、nm23
-
21
二、粘附因子与肿瘤转移
如胃癌破坏胃壁侵及浆膜层癌细胞脱落,可种 植于大网膜、腹膜、腹腔内器官表面。
-
5
转移克隆的形成
转移性癌细胞克隆是由非转移性肿瘤细胞逐渐演 进而来 肿瘤在演进过程中不断使其恶性程度增加,转移 能力也不断增加
1、肿瘤细胞遗传不稳定性而不断产生新的变 异克隆
2、肿瘤所在的微环境不断对肿瘤细胞施加影 响,使肿瘤细胞出现适应性变化
细胞外基质(ECM)与肿瘤侵袭
ECM主要包括胶原蛋白、非胶原性糖蛋白,蛋 白多糖和糖胺多糖等成分,对组成和稳定细胞外基 质蛋白与蛋白之间、多糖与蛋白之间的结合起侵袭与转移。 而每种ECM成分的降解都需要特定的水解酶 。
肿瘤细胞本身可以产生多种可降解基质的蛋白酶。 主要包括丝氨酸蛋白酶、金属蛋白酶和半胱氨酸蛋 白酶三大类。
②各种肿瘤及肿瘤亚系的不同转移潜能可能由不 同遗传编码、细胞表面结构、抗原特性、代谢特 性、受体种类和分布、侵袭力与血管内皮细胞的 粘附力、产生局部血凝因子或血管生成因子的能 力以及对免疫反应的应答力等因素所决定
-
17
③基因表达及各种调控信号分子的表达和传递 在不同肿瘤和不同细胞亚系都有所不同,从而 决定了其转移倾向
粘附因子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 外基质间粘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
肿瘤转移侵袭过程中的粘附类型 :同型粘附 、 异型粘附 、肿瘤细胞与ECM的粘附。
-
22
粘附分子种类 :
1、选择素:包括选择素P(P-selectin)、选 择素E(E-selectin)和选择素L(L-selectin) 三个成员,表达于白细胞、活化的内皮细胞以 及血小板表面,介导白细胞与其它细胞表面寡 糖分子的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