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合格考知识点

高三化学合格考知识点化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高三学生参加合格考试是对他们学习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验。
为了帮助高三学生复习化学知识点,以下将重点总结了高三化学合格考的知识点,供学生参考。
1. 化学基本概念1.1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与特征。
1.2 物质的分解与合成反应。
1.3 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基本概念及其电荷。
1.4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和应用。
1.5 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2. 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2.1 酸、碱与盐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
2.2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2.3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及应用。
2.4 化学平衡的概念、条件及平衡常数的计算。
2.5 平衡常数与反应的热力学条件关系。
3. 化学计量与化学方程式3.1 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摩尔质量的计算。
3.2 化学方程式及其配平方法。
3.3 摩尔反应系数和反应的摩尔计算。
3.4 气体摩尔体积与气体方程式。
4. 化学键和物质的性质4.1 化学键的概念和分类。
4.2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4.3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和应用。
4.4 分子间力的分类与强度。
5. 酸碱与溶液5.1 酸、碱和中性物质的概念及性质。
5.2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及使用原则。
5.3 酸碱溶液的浓度计算。
5.4 酸度和碱度的计算及其调节。
5.5 溶液的稀释计算和溶解性规律。
6. 离子反应和电解质6.1 离子反应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6.2 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及其应用。
6.3 电解质的分类与电离能力。
6.4 电解过程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7. 化学能量变化与速率7.1 化学反应的焓变、焓变计算和焓变图。
7.2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7.3 平衡与非平衡态的速率关系。
7.4 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其表达式。
8. 化学与生活、环境8.1 化学与生活中的应用。
8.2 化学延展到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8.3 环境保护中的化学问题与解决方案。
2023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1.金属氧化物2.金属氢氧化物二、金属元素分点突破物质一 “活泼”金属代表——钠 1.思维线索2.三维考查3.认知拓展(1)钾及其重要化合物钾的活泼性超过钠,钾与O 2反应除生成K 2O 2外,还生成KO 2(超氧化钾)。
KO 2的阴离子为O -2,有极强的氧化性,与H 2O 、CO 2的反应分别为4KO 2+2H 2O===4KOH +3O 2↑、4KO 2+2CO 2===2K 2CO 3+3O 2。
(2)钙及其重要化合物Ca与水反应生成H 2:Ca +2H 2O===Ca(OH)2+H 2↑。
在空气中燃烧:Ca +O 2=====点燃CaO 2、3Ca +N 2=====点燃Ca 3N 2。
CaO 2溶于酸生成H 2O 2:CaO 2+2H +===Ca 2++H 2O 2。
与水反应:2CaO 2+2H 2O===2Ca(OH)2+O 2↑。
在碱性条件下,CaCl 2与H 2O 2反应可制得CaO 2。
草酸钙(CaC 2O 4)CaC 2O 4难溶于水。
溶于盐酸:CaC2O4+2H+===Ca2++H2C2O4物质二“两性”金属的代表——铝1.经典转化“价—类”二维图转化反应①2Al+6HCl===2AlCl3+3H2↑②2Al+2NaOH+2H2O===2NaAlO2+3H2↑③AlCl3+4NaOH===NaAlO2+3NaCl+2H2O④NaAlO2+4HCl===NaCl+AlCl3+2H2O⑤NaAlO2+2H2O+CO2===Al(OH)3↓+NaHCO3⑥AlCl3+3NH3·H2O===Al(OH)3↓+3NH4Cl2.认知拓展(1)锌及其化合物物质性质与盐酸反应:Zn+2H+===Zn2++H2↑;Zn与NaOH溶液反应:Zn+2OH-===ZnO2-2+H2↑。
ZnO ZnO+2H+===Zn2++H2O;ZnO+2OH-===ZnO2-2+H2O。
Zn(OH)2Zn(OH)2+2H+===Zn2++2H2O;Zn(OH)2+2OH-===ZnO2-2+2H2O。
2023高中化学合格考知识点

2023高中化学合格考知识点高中化学合格考知识点铝Al1、单质铝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密度小(属轻金属)、硬度小、熔沸点低。
2、单质铝的化学性质①铝与O2反应:常温下铝能与O2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
加热条件下铝能与O2反应生成氧化铝:4Al+3O2==2Al2O3②常温下Al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均有H2生成,也能与不活泼的金属盐溶液反应:2Al+6HCl=2AlCl3+3H2↑(2Al+6H+=2A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2Al+2OH-+2H2O=2AlO2-+3H2↑)2Al+3Cu(NO3)2=2Al(NO3)3+3Cu(2Al+3Cu2+=2Al3++3Cu)注意:铝制餐具不能用来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和咸的食品。
③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如V、Cr、Mn、Fe的氧化物)叫做铝热反应Fe2O3+2Al==2Fe+Al2O3,Al和Fe2O3的混合物叫做铝热剂。
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
化学合格考常见考点化学能与热能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3、能源的分类:形成条件x09利用历史x09性质一次能源常规能源x09可再生资源x09水能、风能、生物质能不可再生资源x09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新能源x09可再生资源x09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沼气不可再生资源x09核能二次能源x09(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工业余热、酒精、汽油、焦炭等[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化学高考必背知识要点总结俗名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熟石膏:2caso4·h2o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ca(oh)2食盐:nacl芒__:na2so4·7h2o(缓泻剂)烧碱、火碱、苛____:naoh绿__:faso4·7h2o干__:co2明__:kal(so4)2·12h2o漂白粉:ca(clo)2、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胆__、蓝__:cuso4·5h2o双氧水:h2o2皓__:znso4·7h2o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波尔多液:ca(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oh)2和s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2高中化学会考有哪些经常出现的考点一、原电池1.原电池原理:使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作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化学高中合格考知识点

化学高中合格考知识点一、化学元素和元素周期表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等。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排列的表格,可以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推断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周期规律。
二、化学键和化合物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可以根据化合物的组成和化学键类型进行分类。
三、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化学反应的类型、速率、平衡等。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原子的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和能量守恒。
四、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包括氧化剂、还原剂和电子的转移方向等。
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包括电解质溶液、电池和电解等。
五、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动态平衡状态,包括平衡常数、平衡浓度和平衡温度等。
化学平衡常数是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比值,可以用来判断反应的方向和平衡位置。
六、溶液和溶解度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可以根据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进行分类。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溶解度曲线是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七、酸碱中和和pH值酸碱中和是指酸和碱在适当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可以根据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判断。
pH值是表示溶液酸碱强弱的指标,pH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强,pH值越大表示碱性越强。
八、有机化学和功能团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的分支学科,包括有机物的命名规则、结构和性质等。
功能团是有机化合物中具有特定化学性质的基团,可以根据功能团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九、聚合物和材料科学聚合物是由重复单元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包括合成聚合物和天然聚合物等。
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的学科,包括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等。
2024年高三化学合格考考点

2024年高三化学合格考考点
2024年高三化学合格考的考点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 元素与化合物:包括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离子化合物的离子键和共价化合物的共价键。
2. 化学反应: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摩尔反应计算、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3. 化学反应速率:包括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速率的表达式、速率常数等。
4. 化学平衡:包括化学平衡的条件、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移动等。
5. 酸碱化学:包括酸碱的定义、酸碱的性质、酸碱中和反应、pH值、酸碱滴定等。
6.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分子结构的影响因素。
7. 化学能量与热力学:包括化学能量的变化、焓、熵、自由能等热力学概念和计算方法。
8. 化学物质的量:包括摩尔、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等的计算。
9. 化学反应的电子过程:包括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溶液中
的电解反应、电池和电解的计算等。
10.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合成反应等。
以上仅为可能的考点,具体考点还需根据教材和考试大纲来确定。
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全面复习各个章节内容,并且进行大量的练习,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化学合格性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mol)。
(2)1 mol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0.012 kg一种碳原子(12C)所含的碳原子数=6.02×1023(3)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 mol-1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4)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与微粒数(N)之间的关系:n = NN A。
2.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M),单位为g•mol-1。
(2)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3)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n = m M。
3.气体摩尔体积(1)定义: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V m),单位为L•mol -1。
(2)标准状况下,V m≈22.4 L•mol-1。
(3)物质的量(n)、气体的体积(V)和气体摩尔体积(V m)之间的关系:n = VV m。
4.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c B),单位为mol•L-1 。
(2)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n)、溶液的体积(V)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B)之间的关系:n = c B•V 。
(3)容量瓶: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二、胶体1.定义: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2.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3.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
4.丁达尔现象可用于检验溶液和胶体。
5.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
6.引起胶体聚沉的条件:加入可溶性盐、加热、搅拌等。
三、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高三化学合格考知识点高中

高三化学合格考知识点高中高三学生在备战化学合格考时,需要对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
下面将按照高中化学课程的模块,为大家总结出高三化学合格考的知识点。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1.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2. 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升序排列而成的表格;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周期性规律的总结与归纳。
3.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4.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物质的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的比和原子量。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化学式写法。
2. 化学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析气反应、置换反应、加热分解、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电化学反应等。
3. 化学反应的速率:速率与物质浓度、温度、表面积、催化剂等因素的关系。
4. 反应的能量变化:反应热和反应焓的概念、焓变的计算。
三、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动力学1.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与浓度的关系。
2. 平衡位置与平衡移动:平衡位置的移动与浓度、温度、压力变化的关系。
3. 反应速度与反应机理: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关系;反应机理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四、酸碱物质与溶液的性质1. 酸碱的定义:布朗酸碱定义、劳里-百特酸碱定义和阿伦尼乌斯酸碱定义。
2.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滴定、酸度计测定等。
3. 强酸和强碱的性质:强酸和强碱的电离程度、溶液pH值的定义与计算。
4. pH调节与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的概念和构成、影响缓冲效果的因素。
五、电化学1. 电解与电解质:电解的基本概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
2. 电解中的产物与电解方程:电解质在电解过程中的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3. 电池:原理、类别和应用。
六、物质的表征与分析1. 理论计算与实验测定:各种化学物质中元素的含量计算及测定方法。
高一化学合格考必过知识点

高一化学合格考必过知识点化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科学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化学的必备知识点是合格考试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高一化学合格考必过的知识点,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备考。
一、基础概念与原理1. 原子结构-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 原子序数和质量数的概念及其关系2.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及特点-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族和元素符号的含义解释-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周期趋势规律: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原子电负性等3. 化学键- 钾、钙、氯等常见元素的离子式、电子式、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共价键的键长、键能和键级- 金属键的形成及特点二、化学反应1. 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的关系- 控制反应速率的因素和方法2.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表达式和单位-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浓度、压力、温度和催化剂- 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3. 酸碱中和反应- 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 酸碱中和的化学方程式- 强酸、弱酸、强碱和弱碱的特点三、化学物质与材料1.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材料的性质:导电性、延展性、塑性等 - 金属的活动性: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2. 合成材料- 合成聚合物的反应方程和应用- 复合材料的构成和应用四、化学能与化学变化1. 反应热学- 反应焓变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燃烧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的焓变计算2. 化学电池- 电池的构造和原理- 电池中产生电能的化学反应3. 化学能与环境- 能源转换与利用: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化学能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以上所列的知识点是高一化学合格考必过的重点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要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考试至关重要。
学生还可以通过做题、练习和实验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学生们认真学习,备考顺利,取得好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量 (2)二、物质的分类胶体 (3)三、离子反应 (4)四、氧化还原反应 (4)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5)六、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7)七、电化学 (7)八、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8)九、金属非金属 (9)十、有机物 (14)新课标学考合格考与以往的会考有何不同?一、不再分必做题和选做题,所有题目都为必做题。
二、考试范围仅限必修,根据新课标,必修内容变化如下:1.无机无机性质只考Na、Fe、Cl、S、N。
元素周期律部分要求以第三周期Na、Mg、Al、Si、Cl为例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有机有机性质只考CH2=CH2、C2H5OH、CH3COOH。
要求结合实例认识CH4、C6H6、HCHO、油脂、糖类、蛋白质、高分子等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新增CH4、CH2=CH2、CH≡CH、C6H6的成键特点,认识-OH、-CHO、-COOH、-COO-官能团。
一、物质的量1.溶液气cV V V M m N N n mA ====(1)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 mol -1(2)摩尔质量M :以g·mol-1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原子质量(3)标准状况下(STP ,0℃、101 kPa ),气体摩尔体积V m ≈22.4 L·mol -1 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nRT PV =) (1)同温、同压下:212121N N n n V V == 2121ρρM M ==D (相对密度) (2)同温、同体积下:212121N N n n P P == 3.溶液稀释前后:c 1V 1=c 2V 2 4.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转换Mρ1000ω=c (ρ单位为g/cm 3) 5.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容量瓶①只用于配制溶液,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或盛装药品; ②使用前,需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液。
(2)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3)仪器:天平(带砝码、镊子)、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二、物质的分类胶体1.元素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单质形态)、化合态(化合物)。
2.物质的分类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
3.分散系(1)定义: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分散系由分散质(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和分散剂(粒子分布在其中的物质)组成,依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来分类,可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3)胶体①丁达尔效应:让光线照射胶体时,从垂直入射光线的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②电泳: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③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
加热、搅拌、加入酸碱盐或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都会引起聚沉。
【提示】1.胶体、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
2.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和胶体。
3.明矾(KAl(SO4)2·12H2O)净水:Al3+水解产生的Al(OH)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的杂质。
4.卤水点豆腐、三角洲的形成、不同品牌的墨水不能混用都与胶体的聚沉有关。
三、离子反应1.电解质(1)化合物可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酸、碱、盐、水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2)电解质只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导电。
【提示】强酸:HCl、H2SO4、HNO3等强碱:KOH、NaOH、Ca(OH)2、Ba(OH)2等2.离子反应(1)定义:有离子参与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的分类①复分解反应: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弱酸、弱碱。
如NH4+与OH―。
②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和还原性较强的物质相互反应,如Cl2与Fe2+。
③络合反应:如Fe3+与SCN-反应。
(3)离子共存:能相互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有色离子:Cu2+(蓝)、Fe2+(浅绿)、Fe3+(黄)、MnO4―(紫)。
3.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拆:将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拆写成离子形式。
四、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1)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氧化剂(表现氧化性)—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还原剂(表现还原性)—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
2.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O2、Cl2、浓H2SO4、HNO3、KMnO4、Fe3+还原剂:Na、Al、Fe、Cu、Fe2+、I―、S2―、H2S、SO2、H2SO3、SO32―3.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1)电子守恒规律:得电子总数=失电子总数=转移电子数(2)强制弱规律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核的构成质子Z个原子核X中子(A-Z)个原子AZ核外电子Z个(1)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2)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相对原子质量2.核素(1)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称为元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2)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3)2H、3H用做制造氢弹的原料;235U是制造原子弹的原料和核反应堆的燃料;14C用于考古。
3.核外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提示】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核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
二、元素周期律1.粒子半径大小比较: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若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
2.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1)O、F一般无正价;(2)金属无负价;(3)元素在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中显最高价,在气态氢化物中显最低价。
3.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提示】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
三、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表里,行称为周期,列称为族。
1.周期(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2)1、2、3周期称为短周期,4、5、6周期称为长周期,第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
2.族(1)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列。
第8、9、10三个纵列称为第VIII族,第18纵列称为稀有气体元素,其余14个纵列分为主族和副族。
(2)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四、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还原性金属性(失电子能力)单质从水中或酸中置换出H2的能力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氧化性非金属性(得电子能力)单质结合H2的能力(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五、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1.化学键与物质变化(1)相邻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2)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
2.共价键和离子键(1)原子间通过旧化学键断裂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
(2)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3.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称为共价化合物。
六、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叉号)表示原子或离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做电子式。
【提示】常见物质电子式的书写。
氢原子、钠原子、氮原子、氯原子、镁离子Mg2+、氧离子氢氧根离子、铵根离子氯化镁、水、氮气、二氧化碳次氯酸、氢氧化钠、过氧化钠。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反应物生成物(1)E 1>E 2,反应吸收能量;E 1<E 2,反应释放能量。
(2)反应物能量<生成物能量,吸收能量;反应物能量>生成物能量,释放能量。
二、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多数化合反应;中和反应;燃烧反应;金属+水/酸 2.吸热反应:多数分解反应,C +H 2O CO +H 2(水煤气),铵盐与碱反应,C +CO 22CO七、电化学一、原电池1.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2.形成条件: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闭合回路;活性不同的两导体作电极。
3.较活泼电极——负极——失去电子——氧化反应; 较不活泼电极——正极——得到电子——还原反应。
二、化学电源一次电池只能放电不能充电,二次电池可以反应充电和放电。
高温高温旧键断裂,吸收能量E 1 新键形成,放出能量E 2一、化学反应的快慢1.化学反应速率:v =Δc Δt单位:mol·L -1·min -1或mol·L -1·s -1对于反应aA +bB = dD +eE ,v (A )∶v (B )∶v (D )∶v (E )=a ∶b ∶d ∶e 。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物质结构和性质。
(2)外因:通常情况下,增加反应物浓度、升高温度、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以及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1.化学平衡状态(1)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3)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4)当条件改变时,原来的化学平衡将被破坏,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化学平衡,即发生化学平衡的移动。
【提示】下列情况不能..说明反应N 2 + 3H 22NH 3已达平衡状态(容器体积不变):①生成1 mol N 2的同时生成3 mol H 2;②3v 正(H 2)= 2v 逆(NH 3);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不再变化;④混合气体中N 2、H 2、NH 3的浓度之比为1∶3∶2。
九、金属非金属一、金属钠(1)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硬度小,熔点低,密度小。
(2)钠的化学性质①与O2反应:4Na+O2=2Na2O (钠在空气中放置,表面迅速变暗)2Na+O2点燃Na2O2(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②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提示】1.钠与滴入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浮(密度小于水)、熔(放热、熔点低)、游、响(产生气体)、红(产物显碱性)。
2.钠着火一般用沙土盖灭。
(3)钠的存在与保存①钠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化合态②保存:煤油中,主要是为了隔绝空气和水。
(4)过氧化钠①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②化学性质2Na2O2+2H2O = 4NaOH +O2↑2Na2O2+2CO2 = 2Na2CO3+O2③用途:常用作供氧剂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二、氯气1.物理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氯气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液化,能溶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