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 光学系统中光束限制

合集下载

第五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第五章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视场光阑对成像范围的影响
视场光阑对主光线的限制
视场光阑对轴外点光束的限制
其他光阑对轴外点成像光束的阻拦
E
照相机系统
望远镜系统
望远系统简图
显微系统
光学系统的景深
在景象平面上获得清晰像的空间深度:成像空间的景深 成清晰像的最远平面为远景平面,距对准平面距离为远景深度 成清晰像的最近平面为近景平面,距对准平面距离为近景深度
孔径光阑例
光阑的像
入瞳:孔径光阑被其前面光组在系统物空间 所成的像称为系统的入射光瞳 出瞳:孔径光阑被其后面光组在系统像空间 所成的像称为系统的出射光瞳 物方孔径角:物面中心至入瞳边缘引线夹角 像方孔径角:像面中心至出瞳边缘引线夹角
视场光阑、入窗、出窗
视场光阑:限制物体成像范围的光阑 判断:
前景深与后景深

正确透视距离观察:入瞳直径越小,景深越大;拍摄距离越大,景深越大 明视距离观察:景深还与焦距有关,焦距越小,景深越大
相同光圈,不同物距
不 同 焦 距
相同物距,不同光圈
远心光路
物方远心光路
光学量仪测量原理
1. 物镜与像面距离按放大倍数确定,固定不变 2. 带有刻度的分划板在物镜像面上,格值考虑了放大倍 数 3. 通过调整整个系统相对物的距离,使被测物成像于分 划板平面上 4. 按刻度读出物的长度
求每个光阑被前面光组所成像 由入瞳中心向各光阑在物空间的像的边缘引线 对入瞳中心张角最小的光阑像对应的Fra bibliotek阑即为 视场光阑
视场光阑例
入窗:视场光阑被其前面光组在系统物空间 所成的像称为系统的入射窗 出窗:视场光阑被其后面光组在系统像空间 所成的像称为系统的出射窗 物方视场角:入窗边缘对入瞳中心所张的角 像方视场角:出窗边缘对出瞳中心所张的角

第5章 光阑和光阑限制(修改)

第5章  光阑和光阑限制(修改)

第五章光阑和光阑限制实际光学系统是不可能也不必要对无限大的空间成像的。

也就是说实际光学系统只能对物空间中一定范围内的物体成满意的像。

光阑:在光学系统中能够限制成像光束大小或成像空间范围的元件。

光阑的作用:限制通过光学系统的光束宽度。

即通过系统的光能量,从而决定相面的照度。

第一节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及其作用图中投影系统,透镜的通光孔径被直径为D 0圆框(边框)限制,像屏幕的大小被直径为D P 的圆框(边框)限制。

物面中心点A ,它发出的光束充满空间。

物面中心点能进入系统的光束孔径角u (或称光锥角)完全由透镜的大小决定。

从图中可知,像平面的大小完全由屏幕大小所决定,屏幕直径D P 越大,成像范围越大。

客观上任何光学系统的孔径角和成像范围总是有限的。

2'B 1'B 1B 2B O 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A 180u 'u 'A D 0D P光阑——在光学系统中用来固定透镜和其它光学零件的金属框架和专门设置的带孔的金属薄片是用来限制光束的屏障,称为光阑。

光阑在光学系统中的分类:1、孔径光阑——限制轴上物点进入系统孔径角u的光阑,也称为有效光阑(例如:照相机中的可调光圈);对近物成像时,孔径大小用孔径角u表示。

对远物成像时,孔径大小用孔径高度h表示。

2、视场光阑——限制成像范围的光阑称为“视场光阑”。

(例如:照相系统中的底片框就是视场光阑);3、消杂散光光阑——不限制成像光束,只对非成像的杂散光起作用的光阑,即限制光学中的有害杂光,改善成像质量。

对于一些高精度的仪器,消杂散光的好坏决定了仪器的性能和精度。

4、渐晕光阑——影响轴外物点成像光束能量的光阑。

根据各光孔与光学元件及给定物点的位置关系,可有三种情况:1、透镜边框决定孔径角2、光孔决定孔径角(置前)-u 1AA ’3第二节孔径光阑,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孔径光阑、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如图有两个光孔,O 1和透镜框O 2,轴上物点A 进入O 1光孔边缘光线的孔径角u 1比A 物点进入O 2光孔边缘光线的孔径角u 2小,即物面中心A 发出的充满O 2光孔的光束有一部分将被光孔O 1拦截,而充满O 1光孔的光束都能通过O 2光孔,所以O 1是限制轴上物点孔径角的光孔,是孔径光阑。

应用光学第五章

应用光学第五章

第五章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5-1 光阑及其作用在设计光学系统时,应按其用途、要求,在成象范围内的各点以一定立体角的光束通过光学系统成象。

这就是一个如何合理地限制光束的问题。

定义:限制光束通过光学系统的光孔。

组成:透镜等光学零件边框或专门设置的带孔金属框。

分类:(按作用分)● 孔径光阑:限制轴上点成像光束的孔径角。

(有效光阑)● 视场光阑:限制物面或像面上的物体成像范围。

● 渐晕光阑:轴外光束被拦截的现象称为“渐晕”,产生渐晕的光阑称为渐晕光阑。

§ 5-2 孔径光阑1. 作用:在光学系统中实际限制轴上物点成像光束的孔径角U。

2.图示:孔径光阑通过前面光组在光学系统的物空间所成的像称为入瞳。

孔径光阑通过后面光组在光学系统的像空间所成的像称为出瞳。

3.确定孔径光阑的方法:原则:将光学系统中所有的光学零件的通光孔(镜框)分别通过其前面的光学零件成像到整个系统的物空间去,入射光瞳必然是其中对物面中心张角最小的一个。

1)将所有光学元件的通光孔径经前方光组成像到物空间,并求出各个光孔在物空间像的大小和位置。

a)规定光传播方向从右向左,以光孔为物,与物点发出的光线反向。

b)所有孔或框为实物。

c)利用解析法求解像的位置和大小。

2)物点在有限远时,各光孔像中,对轴上物点张角最小者,限制了轴上点光束的孔径角,即为入瞳。

入瞳对应的实际光孔即为孔径光阑。

3)物点在无限远时,各光孔像中,直径最小者即为入瞳。

入瞳对应的实际光孔即为孔径光阑。

例:有两个薄透镜L 1和L 2 ,焦距分别为9090mm mm 和3030mmmm ,孔径分别为6060mm mm 和4040mm mm ,相隔5050mm mm ,在两透镜之间,离L 2为2020mm mm 处放置一直径为1010mm mm 的圆光阑,试对L 1前120120mmmm 处的轴上物点求孔阑、入瞳、出瞳的位置和大小。

两正薄透镜组L 1和L 2的焦距分别为100mm和50mm,通光口径分别为60mm和30mm,两透镜之间的间隔为50mm,在透镜L 2之前30mm处放置直径为40mm的光阑,问1)当物体在无穷远处时,孔径光阑为哪个?2)当物体在L 1前方300mm处时,孔径光阑为哪个?4.说明:1)物体位置改变,原孔阑可能失去控制轴上点孔径角的作用,要重复上述三个步骤确定孔阑。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光学系统中的光束限制

1、望远系统的特点:是平行光射入,平行光射出,其光学间隔 ∆ = 0 。
2、光瞳衔接原则:前一个系统的出瞳与后一系统的入瞳相重合,否则就会出现 光束拦截现像。 3、光束限制: 在望远系统中,一般情况下,物镜镜框是它的孔径光阑,也是系统的入瞳。 它经目镜所成的像就是系统的出瞳。一般与人眼瞳相重合。而出瞳的位置与目镜 最后一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出瞳距。一般出瞳距 P' ≥ 8mm ~ 10mm ,若加防毒面具 则出瞳距至少要为几十毫米。 分划板是其视场光阑。它放置于实像平面上,主要用于限制视场的大小。
小孔
结论 3: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选取光阑的位置,可使整个系统的横向 尺寸减小,结构匀称。 结论 4:系统中的光阑只是针对某一物体位置而言的,若物体位置发生了变化, 则原光阑会失去限光作用。 2、视场光阑:用以限制成像范围的光阑。 视场光阑的形状多为正方形、长方形。例如:显微系统中的分划板就是视场 光阑,照相系统中的底片也是视场光阑。
如果把刻尺当作物, 则系统带着分划一起移动调焦, 由于调焦不准造成视差, 同样影响测距精度,为此也用孔径光阑来控制主光线。这样物面上一点 A 发出
A B
' B
孔径光阑
' A
图 4—9 像方远心光路
的过焦点的光,经系统之后将变为平行光,由于孔阑放于 F 处,所以这条光线就 是主光线,这样不论像面与分划面是否重合,我们读的都是主光线的位置,从而 消除(减少)了测距误差。
D入 ) :系统的入瞳直径与系统的焦距之比; f' f' D入
3、光瞳数(F 数) :相对孔径的倒数即, K =
4、数值孔径 NA: NA=n1 sin U1 ,物方孔径角的正弦与物方折射率之积。
§4-3

第五章光阑和光束限制(2)讲解

第五章光阑和光束限制(2)讲解

我们把光学系统中所有光孔(包括透镜框)被 其前面的光组成像,以物面中心为原点对被成的 光孔像张角,即从物面中心点做出光孔像边缘的 孔径角,其中必有一个光孔像对物面中心的张角 最小,即孔径角U最小,这个像称为入射光瞳。
与入射光瞳共轭的光孔就是孔径光阑。
入射光瞳的大小完全决定了进入系统参与成 像的最大的孔径角,是物平面中心点进入系统光 束的公共入口。
复习
在光学系统中,一些固定透镜和其他光学零 件的金属框架和专门设置的带孔的金属薄片是用 来限制光束的屏障,称为光阑。
孔径光阑:限制轴上物点进入系统孔径角u的光阑。
视场光阑:限制视场的光阑,决定物平面或物空 间有多大的范围可以被光学系统成像。
消杂散光光阑:只对非成像的杂散光起限制作用 的光阑,称为消杂散光光阑。
孔径光阑被其后面光组所成的像必是所有光
孔被其后面光组所成的像中对像面中心 A点张角 U 最小的一个。
孔径光阑被后面光组成的像称为出射光瞳。
P1
A
P1
U1 P2
A U1
P2
O1
O2
出瞳是光学系统的公共出口,能进入入瞳的 光束必能通过出瞳到达像面。
自物面中心A到入瞳边缘的光线与光轴的夹角 U称为物方孔径角,它是轴上物点能进入光学系统 的光束中的最大的物方孔径角。
2.一焦距为1000mm的正透镜,在其焦点处有一发光 点,透镜前置一平面反射镜把光束反射回透镜且在 焦平面上成一点像,它和发光点的距离为1mm,问 平面镜的倾角是多少?
3.用翻拍物镜拍摄文件,文件上压一15mm厚的玻璃 平行平板,其折射率为1.5,设物镜焦距 f 450mm,
拍摄倍率 1 ,试求物镜后主面到平行板第一面
作业
1.有两个薄透镜孔径AB=CD=50mm ,AB透镜 f1 100 mm ,

工程光学第五章知识点

工程光学第五章知识点

第五章光学系统的光束限制第一节概述1,问题提出●光学系统应满足前述的物像共轭位置和成像放大率要求●应满足一定的成像范围●应满足像平面上有一定的光能量和分辨本领●这就是如何合理限制光束的问题●每个光学零件都有一定的大小,能够进入系统成像的光束总是有一定限度的。

决定每个光学零件尺寸的是系统中成像光束的位置和大小,因此在设计光学系统时,都必须考虑如何选择成像光束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这就是本章所要讨论的内容。

●例如:人的眼睛中的虹膜能随着外界光线的强弱改变瞳孔的直径。

进入眼睛的光能量将随着瞳孔直径的改变而改变。

当外界景物过亮时,瞳孔就缩小,以减少进入眼睛的光能量,避免过度刺激视神经细胞;当外界景物较暗时,虹膜自动收缩,瞳孔直径加大,使进入眼睛的光能量增加,所以瞳孔其实就是一种孔径光阑。

●通常,光学系统中用一些中心开孔的薄金属片来合理的限制成像光束的宽度、位置和成像范围。

这些限制成像光束和成像范围的薄金属片称为光阑。

光阑主要分两类: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

此外还有消杂光阑、渐晕光阑。

下面先一一做简单介绍,再重点讲解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

2.孔径光栅●孔径光阑限制轴上点光束的孔径角(对于无限远物体,限制入射高度)●对有限远处的物体用孔径角U来表示孔径大小,对于无限远物体则用入射高度(孔径高度)h来表示照相机上的“光圈”就是可变的孔径光阑●人眼的瞳孔也是可变的孔径光阑,对于目视光学系统如显微镜、望远镜等必须把瞳孔作为一个光阑来考虑●视场光阑限制成像范围●对有限远处的物体用物高y(或像高y')来表示视场(线视场),对无限远处的物体用视场角ω来表示●●照相机中的底片框就是视场光阑●照相机的标准镜头的视场角(2ω)为40~45°,而广角镜头的视场角(2ω)在65°以上3.渐晕光栅●渐晕:轴外点光束被部分拦截●光束被部分拦截使得相应像点的照度下降●渐晕光阑可拦截成像质量较差的轴外点光束4.消杂光光栅●杂散光:通过光学系统投射到像平面上不参与成像的有害的光●杂散光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非成像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在镜筒的内壁表面反射,或是在光学零件的各表面之间多次反射和折射,最终投射到像面上●通常在光组中加入消杂光光阑以阻拦杂散光,并把光学零件的非工作面、镜筒的内壁、光学零件的支承件涂黑来吸收杂散光第二节孔径光栅●限制轴上物点孔径角u的大小,或者说限制轴上物点成像光束宽度,并有选择轴外物点成像光束位置作用的光阑叫做孔径光阑。

第五章1 光学系统中光束的限制解析

第五章1 光学系统中光束的限制解析
距为 f '1 80mm ,通光口径D1 40mm , L2透镜的焦
距为,f '2 30mm 通光口径 D2 40mm , L2在L1的后
面50mm的位置处,现一束平行于光轴的光射入,1)试判
断系统的孔径光阑;2)求系统入瞳的大小和位置;3)求
系统出瞳的大小和位置
分析:该系统是一个没有专设光阑的双光组系统,故双透 镜的边框都可能是潜在的孔径光阑,又根据题意要求射入 系统的是平行光,故而孔径光阑的判断需要根据物在无限 远时的方法来加以分析,即将两个透镜的边框都通过前面 的光组进行成像,直径最小的像就是系统入瞳,各像的大 小和位置可以根据高斯公式进行计算。再根据入瞳判断出 孔径光阑,而孔径光阑经过后面系统在像空间所成的像就 为出瞳,
物点和入瞳中心的连线称为主光线,主光线也通过 孔阑和出瞳的中心。
入瞳中心P是所有主光线的交点。
物方孔径角2U,像方孔径角2U′, 2U最小2U′也必最 小。
孔径光阑的设置原则
(1)对目视仪器,人眼瞳孔起着限制光束的作用。 因此,应确保光学系统的出瞳和人眼瞳孔在位置 上重合,大小也应匹配合适。
(2)入瞳和光学零件重合时,零件口径最小;越远离 光学零件,则零件尺寸越大;
渐晕光阑——限制物空间轴外点发出的、 本来能通过上述两种光孔的成像光束
所有光 学系统 都有
消杂光光阑——限制杂散光(从视场外 射入系统,或由镜头内部的光学表面、 金属表面及镜座内壁的反射和散射所产 生)
二、光阑的位置
视场光阑 一般是在实像面或中间实像面上,也可以没有
孔径光阑随系统而异,目视光学系统要求孔阑或孔阑的 像一定要在外面,以与眼瞳重合;远心光学系统要求孔 阑在焦面上。其他无特殊要求的可以选择。

第五章 光阑1

第五章  光阑1

对于照相机,常用另一术语——光阑指数(光瞳 数或焦距数),称为F数;
f F D
对于显微镜,常用 NA n sin U 来表示,称之为 数值孔径;
4、引入:入瞳的概念是把孔径光阑引入到物方 去,和物直接联系;同理,出瞳的概念是把孔径 光阑引入到像方去,和像直接联系;
5、孔径光阑可以和入瞳、出瞳重合(二合一、 三合一); 6、对目视光学系统来说,眼睛的瞳孔也是一个 光孔,目视系统的光束限制必须把眼睛的瞳 孔作为一个光阑来考虑。 7、主光线——轴外物点发出的通过入瞳中心的 光线称为主光线,主光线必通过孔径光阑中 心和出瞳中心。
安装刻尺的导轨移动时,由于导轨误差,导轨移动后, 另两条刻线位于A2B2,像位置移到A2 ' B2 ' 。在共轭点O和 O '上的角放大率是常数:
u1 ' u2 ' u1 u2
因为 u1>u2, 有u1 ' >u2 ' , O 'B2 ' 主光线在光屏上的投射点 B2 '与B1 ' 不重合,这样相同距离的A1B1和A2B2投影的像的 长 度A1 ' B1 '和A1 ' B2 ''不同,引起了测量的误差。 以上误差是由于物体物距变动使像方出射光线与光轴 夹角变动,主光线是轴外物点光束的光束中心,主光线的 变动会引起测量误差。 如果使物体(刻尺)的物距变动时进入光学系统的主 光学的方向不变,则像的方向及大小也不变,从而消除这 一误差。
3.消杂散光光阑:只对非成像的杂散光起作用的 光阑,称为消杂散光光阑; 4.渐晕光阑:对轴上点光束没有限制,但对由轴 外点发出的充满孔径光阑的光束有限制作用。 轴外光束被拦截的现象称为“渐晕”,产生 渐晕的光阑称为“渐晕光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一)判断系统的孔径光阑 1、将L1的边框经过前面的光学系统成像到系统的物空 间,由于前面没有成像元件故L1边框的像 L'1 就是 自身,即 D'1 40mm 2、将L2的边框经过前面的光学系统L1成像到系统的物 空间,设像 L'2为,则由高斯公式有 1)L'2 的位置:
1 1 1 1 1 1 l '1 133m m l '1 l1 f '1 l '1 50 80
光阑——起限 制成像光束作 用的透光孔。
所有光 学系统 都有
二、光阑的位置
视场光阑 一般是在实像面或中间实像面上,也可以没有
孔径光阑随系统而异,目视光学系统要求孔阑或孔阑的 像一定要在外面,以与眼瞳重合;远心光学系统要求孔 阑在焦面上。其他无特殊要求的可以选择。 渐晕光阑位置可选择,以改善成像质量,与视场光阑二者 必有其一
第五章
光学系统中光束的限制
以前主要讨论理想光学系统的特性:理想光学 系统不仅可以实现点对点成像,而且可以对任 意物以任意宽的光束给出某一定倍率的像。当 共轭距一定时,物的大小与像的大小成比例。 但实际光学系统的成像光束将会受到限制。透 镜的大小和像面的大小有限,从而限制了成像 光束的宽度和成像范围。
一、孔径光阑
一个光学系统有若干个透光孔,其中哪一个是孔径光阑? 是最前面的一个吗?是最小的一个吗?请看动画:
?
何为孔阑要依当时条件而确定,物体的位置变了, 孔阑可能会变。当物体位置一定时,有一个光孔 最限制成像光束的宽(角)度——孔阑
孔径光阑对轴上点光束的限制
孔径光阑
A
A’
孔径光阑对轴外点光束的限制
系统中的一些固定或可变的带孔屏障或光学元 件的边缘——光阑

P
孔径光阑
D
D
N
M
光阑
视场光阑
M
P N
DHale Waihona Puke D光阑(或其像)对入射光束的限制 光阑的像(或光阑)对共轭出射光束的限制
光阑限制的共轭原理
如果任意入射线PM与 D’D’的边框部分相交, 其共轭出射线必被DD 阻挡;同理,另一入射 P 线PN能“通过” D’D’, 其共轭出射线必能通过 DD。
孔径光阑、入瞳、出瞳三者之间互为共轭关系。
入瞳和出瞳的作用:
入瞳是物面上所有各点发出的光束的共同入口;出瞳 是物面上各点发出光束经整个光学系统以后从最后一 个光孔出射的共同出口。 物点和入瞳中心的连线称为主光线,主光线也通过 孔阑和出瞳的中心。 入瞳中心P是所有主光线的交点。 物方孔径角2U,像方孔径角2U′, 2U最小2U′也必最 小。
设计时,光学系统应对于要求成像的范围内的物体, 以要求孔径角的光束成像。 D和2u越大,传过的能量越多,分辨率高,2y越大, 成像范围越大 理论上希望大些,但会引起像差,反过来使像的质 量差,因此要给予适当的限制。
透镜的大小限制A点发出的成像光束的孔 径角,底片的大小限制成像范围,它们都 是对光束的限制,称为光阑。
孔径光阑的设置原则
(1)对目视仪器,人眼瞳孔起着限制光束的作用。 因此,应确保光学系统的出瞳和人眼瞳孔在位置 上重合,大小也应匹配合适。
(2)入瞳和光学零件重合时,零件口径最小;越远离 光学零件,则零件尺寸越大; (3)远心光路:焦平面上 • 在测量物体大小的显微镜中,把孔径光阑置于光学 系统的像方焦平面上,以消除由于物平面位置不准 确所引起的测量误差; • 在测量物体距离的大地测量仪器中,常把孔径光阑 置于光学系统的物方焦平面上,以消除由于调焦不 准(像平面和标尺分划刻线面不重合)而造成的测 量误差。
D’
∑ M D N’ P’ D’ M’ D
N
结论:光阑(或其像)对入射光束的限制与光阑 的像(或光阑)对其共轭出射光束的限制,两者 完全等价。
§5-1 概述
一、光阑的概念 孔径光阑——限制轴上点成像光束 中边缘光线的最大倾角(孔径角) 视场光阑——限制物平面或物空间能 被系统成像的最大范围(视场) 渐晕光阑——限制物空间轴外点发出 的、本来能通过上述两种光孔的成像 光束 消杂光光阑——限制杂散光(从视场外 射入系统,或由镜头内部的光学表面、 金属表面及镜座内壁的反射和散射所产 生)
M1 M2
N1
N2
L
1
2
(a)物点有限远
(b)物点无限远
• 可见,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是对一定位置 的物体而言的,如果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原来限制光束的孔径光阑将会失去限光作 用,光束会被其它光孔所限制。
二、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
所有光孔投射到第一光孔的物空间,对轴上物点 A 张角最小的光孔“像”所共轭的光孔为孔径光阑,该光 孔“像”称入射光瞳,这个张角称物方孔径角2U。
消杂光光阑位置可选择,以达到限制杂散光的目的, 也可以没有
三.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
L
Q
A.S
D
孔径光阑 A. S.的作用:
P
限制成像光束口径
P
D
Q
控制到达像面的光能
L
Q
Q1
F .S
F
D
P
视场光阑 F. S.的作用: 限制物面上能成像的范围
P F
Q1
Q
限制视场的大小
D
§ 5-2 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
所有光孔投射到最后一个光孔的像空间,对轴上像 点A’张角最小的光孔“像”所共轭的光孔为孔径光阑, 该光孔“像”称出射光瞳,这个张角称像方孔径角2U′。
入瞳直径与焦距之比称为相对孔径。
通过入瞳中心的光线必通过孔阑中心,并过出瞳中 心。通过入瞳边缘的光线必通过孔阑边缘,并过出瞳边缘。
孔阑、入瞳和出瞳之间的共轭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例1:一个双薄透镜L1,L2构成的光学系统, L1透镜的焦 距为 f '1 80mm,通光口径 D1 40mm , L2透镜的焦 距为, f ' 2 30mm 通光口径 D2 40mm , L2在L1的后 面50mm的位置处,现一束平行于光轴的光射入,1)试 判断系统的孔径光阑;2)求系统入瞳的大小和位置;3) 求系统出瞳的大小和位置 分析:该系统是一个没有专设光阑的双光组系统,故双透 镜的边框都可能是潜在的孔径光阑,又根据题意要求射入 系统的是平行光,故而孔径光阑的判断需要根据物在无限 远时的方法来加以分析,即将两个透镜的边框都通过前面 的光组进行成像,直径最小的像就是系统入瞳,各像的大 小和位置可以根据高斯公式进行计算。再根据入瞳判断出 孔径光阑,而孔径光阑经过后面系统在像空间所成的像就 为出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