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合集下载

美术鉴赏《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教案、教学设计

美术鉴赏《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解以下内容:
-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如故宫、颐和园、长城等。
-建筑艺术的构成元素,如屋顶、斗拱、彩画等。
-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特点,如唐代的宏伟、宋代的精致、明清的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等。
2.教师结合实例,分析中国建筑艺术的美学特点,如对称、和谐、寓意等。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提出改进意见。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4.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建筑艺术,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华夏意匠建筑艺术》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品质,提高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华夏意匠建筑艺术》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及兴趣爱好,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在此阶段开展建筑艺术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其艺术素养。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个简单的建筑艺术创作题目,如“设计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亭子”。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设计,并绘制出设计草图。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建议和帮助。
4.学生完成设计作品后,进行展示和交流,互相评价、学习。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中国建筑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华夏意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教案

华夏意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教案

华夏意匠我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教案一、前言华夏意匠,是我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

从历史的深处汲取灵感,秉承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华夏意匠融合了建筑、园林、艺术与文化,形成了独特而优雅的艺术风格。

在当代,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的研究与传承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深入理解和传承华夏意匠,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

二、华夏意匠概述1. 传统建筑:传统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代表,包括了宫殿、寺庙、民居等建筑形式。

在建筑结构、装饰和材料上,传统建筑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2. 园林艺术:我国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闻名于世。

园林艺术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意境与审美的完美统一。

三、对华夏意匠的深入理解华夏意匠所包含的建筑与园林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表达。

在对华夏意匠进行深入理解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探讨。

1. 文化内涵:华夏意匠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深远的,它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髓和智慧。

通过研究我国传统建筑和园林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我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等方面的文化特征。

2. 生态环境:我国古代建筑与园林艺术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融合,反映了古人对生态环境的敬畏和热爱。

如何将古代智慧与现代环境保护相结合,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

3. 美学价值:华夏意匠体现了我国人对美的追求与表达,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手法,对当代艺术和建筑创作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四、华夏意匠的当代传承与创新在当代社会,对华夏意匠的传承与创新显得尤为迫切。

只有深刻理解传统,才能有所突破,才能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传承和创新并重,是对华夏意匠最好的敬畏和致敬。

1. 传统与现代:如何在保持传统建筑和园林艺术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将其与当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成为了今日关注的焦点。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同时也要不断探索并运用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新材料和新技术。

2. 教育与普及:通过建立更多的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教育基地,开设相关课程并加强宣传普及工作,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华夏意匠,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

教师招聘面试:高中美术《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

教师招聘面试:高中美术《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

教师招聘面试:高中美术《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是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中国美术鉴赏中的第三课。

我的教学设计为本课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主要是通过欣赏故宫、天坛等宫殿式建筑,引导学生了解宫殿式建筑在布局、结构、建筑、色彩等方面的特点,熟知建筑与文化的关系,感悟传统建筑的美,学会鉴赏建筑艺术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二、说学情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

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

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会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然后抛砖引玉的方式展开,鼓励学生合理运用不同的美术鉴赏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品。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宫殿建筑的特点,认识故宫在布局、结构、色彩等方面的特点,理解中国建筑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故宫的欣赏、描述、分析、讨论,体会宫殿式建筑的特点及其皇权的集中体现,提高审美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古代宫殿建筑的恢弘气势,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重点:北京故宫的布局以及建筑特点,宫殿建筑与皇权的关系。

难点:故宫与文化的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不断学习与更新着教学理念。

我们的教学必须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和美术学习之间建立联系,并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因此,我将基于以上的考虑,并结合美术学科的学习特点和教材内容,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交流协作,因此,在学法的指导上我主要安排了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第7课华夏意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作业设计方案高一上学期美术人教版必修美术鉴赏

第7课华夏意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作业设计方案高一上学期美术人教版必修美术鉴赏
园林的特点?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帮助学生把握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型特色。培养学生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能力
所有学生
15
分钟
☆☆☆
发展性作

作业一
1.中国传统建筑及园林承载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文化观念?
主动思考、理解中国传统建筑及园林的文化意义
所有学生
10
分钟
☆☆☆☆
课后
基础性作

作业一
1.向亲朋好友口述故宫的布局情况,介绍古代中国建筑的营造观念。
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团队所在学校(签章):
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人教版美术年级及册次:高中美术鉴赏
作业涉及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第七课华夏意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
作业设计团队教师姓名(不超过5个):
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整体性作业设计思路说明(500字以内)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明显的社会性、阶级性和民族性,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语言和审美特征,理解这些语言和特征是鉴赏中国传统建筑的关键。而中国传统园林又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分支,是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完美体现。作业为一课时,引导学生认识中国人文与
有能力的学
生10分钟☆☆来自课中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北京故宫有多少“间”房子
2.怎样定义—“间”房?
3.故宫如何布局?体现了怎样的
社会思想?
4.为什么中国传统建筑具有“墙
以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等能力
所有学生
15
分钟
☆☆☆
倒屋不塌”的特点?
以教为学,家校共同建立美育氛围
所有学生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建筑彩画的• 和玺彩画: 用在主要宫殿,以龙为 主要题材,其中又分为金龙 和玺、龙风和玺、龙草和玺 等。

旋子彩画:以旋子花为题材,按照叠晕(用同一颜色调出二 至四种色阶,依次排列绘制装饰色带的手法)和贴金的多少 ,分为六个等级,用在不同等级的建筑上。
祈年殿
皇穹宇
圜丘
圜丘
皇 穹 宇
放置皇天上帝和皇帝上八代祖 宗的牌位的地方,砖木结构,殿内 没有横梁,全靠8根檐柱、8根金 柱和众多的斗拱支托屋顶,巧妙地 运用了力学原理。三层天花藻井, 层层收进,极有特色,为古建筑中 少有。殿檐覆盖蓝色琉璃瓦,檐顶 有镏金宝顶,殿墙是正圆形磨砖对 缝的砖墙,远远望去,就像一把金 顶的蓝宝石巨伞。 殿外就是著名的 回音壁、三音石和对话石。
祈 年 殿 藻 井
• 小结
• 故宫布局 • →中轴布局,左右对称 • 体现思想 • →皇帝为中心→等级制度严格 和皇权威严
谢谢
• 随着建筑物地位的变化,建筑的屋顶样式也随之 变化,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性的鲜明体现。此 外,建筑的彩画也是同样的制作方式。 • 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的另一显著特征是色彩的运 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 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 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 所说的“雕梁画栋”。 • 在封建社会中,色彩的使用也受到等级制度的限 制。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绿色次之。所以,主 要宫廷建筑的用色十分严格。这在建筑彩画中表 现得尤其明显。
太和门
是皇帝平时接见文武百官的地方
重 檐 歇 山 顶
金水桥
太和殿
太和殿是皇城建筑核心,规格最高,面阔十一间
是皇帝登基,完婚,寿诞,重大节日受百官朝贺、 赐宴的地方。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第一部分中国美术鉴赏的第三课。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内容之一,本课内容设置主要是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中国古代建筑物,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了解古代建筑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情感和立场。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的积累。

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高中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却力不从心,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三、说教学目标:本着美术鉴赏的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了解紫禁城的整体布局,以及建筑对封建皇权思想的具体体现。

(2)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3)认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艺术特色。

四、说教学重点: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

五、说教学难点:古代建筑中有较多的专业术语,需要结合具体图像讲述。

六、说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七、教学过程(课件展示):(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5分钟)①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历史课本所了解到的有关中国古代建筑方面的知识,并谈一谈为什么历史书会出现这些古代建筑,它与美术鉴赏有何联系?②展示课题:《华夏意匠—建筑艺术》(2)讲授新课(30分钟)①纵贯北京城的紫禁城中轴线上的宫殿建筑群: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体的前朝区;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的内廷区。

作为中轴线前奏的天安门──午门,作为中轴线终结的御花园和神武门。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故宫建筑群精编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故宫建筑群精编

教案: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故宫建筑群
课程设计(教案)
1、姓名_ 新疆省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
2、课题名称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故宫建筑群
3、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
章节第三课华夏意匠——建筑艺

4、授课年级:高二年级
5、课程时数:一课时
6、教材分析: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泛,风
格鲜明,有极强的传统规范。

建筑是以物质实体占据一定空间的造型艺术,欣赏建筑在看使用功能的同时,还应在行进的时间过程中去感受建筑物均衡、对比、色彩、材质等形式美和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空间及延伸形成的多层次空间所造成的情绪氛围,领会深刻的精神,方能激起某种审美的感动。

本课以故宫为中心,了解故宫建筑群的特点功能,学习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特点、装饰、彩绘等知识,体会皇
家建筑的气象和森严的等级区分。

7、学情分析:学生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对美术知识有深厚的兴趣,非常喜欢美术鉴赏课,课前对学生做过调查,大部分学生对西方美术了解较多,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他们很愿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特点以及一些传说和历史故事。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教案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教案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教案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

2、通过欣赏和参观,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3、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力。

教学重点:陵墓雕刻是我国雕刻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原因。

秦始皇兵马俑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陵墓雕刻其具有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如何理解。

如何调动学生对雕塑艺术欣赏的动力。

教材分析:按照教材,本课主要介绍什么是陵墓雕塑,陵墓雕塑为什么能集中体现当时雕塑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代陵墓雕刻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后按照课本内容介绍陵墓地面雕刻和陶俑及其艺术特点。

在介绍的过程中,由于篇幅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尤其是作为陵墓雕塑的代表《霍去病墓石刻》和《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和分析略简。

陵墓雕刻两个艺术特点的理解需要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思想和内涵。

对于一些陵墓雕塑的专业名词如“阙”“麒麟”“天禄”等也需要简单的说明。

所以,在教学过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并对古代陵墓雕塑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教法设计:美术欣赏课上了很多,普偏的问题是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糊里糊涂,最后,教师提一些问题,同学因为没有参与,很难讲出个所以然来。

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兴趣不是很大,怎样让学生参与进来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把班里学生分成若干四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教学内容。

是我在教学中的尝试。

适逢秦始皇兵马俑到杭州展览,于是便设计本课的教学。

第一4人小组:陵墓雕塑A同学:广泛的了解。

分配任务通过各种手段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

B同学:真实的感受。

分配任务去真实的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魅力所在。

要求课堂上谈感受。

陵墓雕塑距离现代生活较为遥远,真实感受、参观过的学生并不多,课本的图片对于雕塑来说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感,也就失去了真实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板书)(5分钟)
(1)木结构(板书):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从立柱和纵横的梁枋组合成的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到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割的作用,不承受荷载。所以,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板书)之妙。这种木结构体系的基本原则有许多是同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原则相一致的。
(3)、丰富的屋顶样式(板书)
(教师讲解):中国古代的屋顶样式繁多,而且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根据房屋的重要性来灵活运用。其中中国古代屋顶等级的排列如下: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硬山顶(板书)
欣赏: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幻灯片,教师讲解,学生体会建筑的重要性与屋顶样式的关系。
午门:紫禁城的大门,它是当年封建皇帝颁布诏书和战争后举行“献俘”的地方。所以在整个紫禁城建筑群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幻灯片)
太和门:是紫禁城外朝三大殿中太和殿的大门,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歇山顶。(幻灯片)
(教师讲解):同学们可以看到,随着建筑物地位的变化,建筑的屋顶样式也随之变化,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性的鲜明体现。此外,建筑的彩画也是同样的制作方式。
太和殿:皇帝进行朝会和举行重要典仪的地方,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大殿,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பைடு நூலகம்灯片)
中和殿:皇帝到太和殿举行重要典仪前作准备的地方,在前朝三大殿中地位最低,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攒尖顶。(幻灯片)
保和殿:清代皇帝举行宴会和进行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歇山顶。(幻灯片)
教学
重点
故宫的宏伟壮丽、苏州园林的妙造自然
教学
难点
中国建筑艺术的结构特色及精神内涵的把握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中国古代建筑的相关信息
教 学活 动环 节
二 度 备 课
一、组织教学:
引入:展示图片(故宫平面图)
(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同学回答:是故宫。)
(问?)有没有同学去过故宫,给同学们讲一讲你的感受?(同学回答,讲述。)
高一学生已具备了基本的自学能力,收集、整合信息的能力,交流、判断的能力,有一定的参与意识,但对建筑艺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加之初中很少或不系统的美术学习,因此本课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形式上多下工夫,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以点代面,通过典型作品的介绍,
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精神内涵和结构特点,以及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宫殿建筑和园林建筑代表了中国建筑艺术的两个不同的典型侧面。宫殿建筑渲染的是皇帝的无上尊严;园林建筑体现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
授课时突出思想性和艺术性,以故宫、皇家园林和苏州园林中典型的建筑说明中国建筑艺术的精神内涵,采用多种媒体和形式教学,以教师熟悉的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展开教学。
学 情 分 析
海安县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方案设计
教材版本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三课
课 题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教学课型
美术鉴赏
设计课时
1
执教日期
2008.10
教案设计
邓永进
授 课 人
教 材 分 析
建筑是美术的四大门类之一,中国古代建筑独树一帜,是中国美术鉴赏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建筑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宫殿建筑、园林和民居建筑中,本课将宫殿建筑和园林建筑合二为一,内容十分丰富,这就要求授课时以点代面、突出重点,既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思想内涵,又要了解其结构特点。
提示: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板书),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中轴线式布局,左右对称(板书)。)
(问?)请思考: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学生回答:体现了等级制度严格和皇权威严(板书),封建时代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的思想。)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故宫由于是皇宫,所以一切都以皇帝为中心,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除了整体布局以外,其他的装饰也是这样,我们接着欣赏。
(教师归纳)引入:刚才这位同学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故宫的形象,描述的很具体,证明他很注意观察生活。但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还有很大内容同学们没有接触到,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故宫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板书)
(一)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教师讲解):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2)中轴线左右对称,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板书):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除园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例:北京四合院(板书)
中轴线上主要建筑: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故宫及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及精神内涵,提高对中国建筑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欣赏、评价中国宫殿和园林建筑的方法,通过故宫建筑、颐和园建筑、承德避暑山庄建筑和苏州园林建筑的直观作品欣赏,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布局、结构特点及精神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成就,以及其设计思想对现代建筑的影响,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爱国主义教育。
(4)、金碧辉煌的色彩组合(板书)
(教师讲解):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的另一显著特征是色彩的运用。故宫外观是金、黄、红、白、灰等色彩的组合。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建筑彩画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石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在建筑上使用这样强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不多见。当然,在封建社会中,色彩的使用也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绿色次之。所以,主要宫廷建筑的用色十分严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