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研究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和人们对素质教育的关注,情感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作为一门注重情感表达和文化传承的学科,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本文将就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策略和效果进行探讨。
一、情感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关键时期,而音乐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情感的发展和表达。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具有以下重要性:1.1 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培养情感表达的能力,学会用音乐语言传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和表演,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从而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1.2 培养情感交流与合作意识。
音乐教学是一种合作性强的学习方式,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可以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在合奏、合唱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加深与他人的情感联系,培养合作精神。
1.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追求。
通过音乐教学,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1.4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还可以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音乐中的优秀作品和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态度,从而影响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策略2.1 创设情境与情感体验。
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茉莉花》这首歌时,可以讲述茉莉花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情节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思乡之情。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歌曲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情感,进行情感倾诉。
2.2 引导情感表达与情感交流。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歌唱、舞蹈、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并能够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
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饱满的情感倾注于教学工作中,使学生在音乐课堂里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唤起和培养学生的情感。
构建音乐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优化音乐教学内容,提供探究发展契机;改革音乐教学策略,提高探究创新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培养;小学一、重视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审美体验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
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处于低级阶段。
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只有不断加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作品美与心灵美的情感共振,用“情感”架起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才能更好地达到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审美教育。
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很重要的。
任何艺术都以自己特定的形式和技巧集中、强烈地反映生活,当然也通过特定的形式表现了人在生活中的情感。
艺术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审美教育。
鉴于这一特征,目前“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
所以,教学中就要突出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净化学生心灵。
教师要为培养具备健康心理、完善人格以及美好情感的未来一代履行职责。
二、强化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孕育与培养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音乐的陶冶可以促发人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这些情感在人的社会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
它们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往往紧密交织在一起,这些情感交织而成的综合体就是情操。
对音乐教育工作着来说,就是要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意蕴,培养他们的情感和情操。
教师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强化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孕育与培养。
比如,通过讲解作品创作背景和诠释作品内涵来激发小学生的情感世界。
优秀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伟大的人性光辉和感人的艺术美,它们都是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开展情感教学不可多得的教材。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表达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表达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具备独特的情感传达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艺术修养,还能够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体验与表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培养。
一、通过音乐作品传递情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作品来传递情感是培养情感体验与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富有情感的音乐作品,如悲伤的旋律、欢快的节奏等,让学生通过听、演奏或演唱来感受其中的情感,并通过模仿和表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首婉转动人的小提琴曲目,鼓励学生通过小提琴演奏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进而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二、创设情境引发情感共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音乐作品的背景故事、情感主题等方式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其中,并与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在教授一首叙事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歌中的主人公,通过演唱来表达出其中的情感。
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并通过表演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
三、多种表现形式促进情感表达小学音乐教学中,多种表现形式的运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声音、肢体语言、绘画等,来展现自己对音乐作品中情感的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然后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其中的情感。
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并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表达。
四、情感教育与音乐教学的结合情感教育与音乐教学的结合是培养学生情感体验与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直观、感性的特点,适合于情感的表达与教育。
通过将情感教育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来感受、理解并表达各种情感。
小学生音乐教学的情感表达

小学生音乐教学的情感表达在小学生音乐教学中,情感表达是培养孩子们综合发展的重要一环。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传递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音乐,他们能够学会如何用心去感受和表达内心的情感,这对他们的心智和情感成长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音乐教学通过丰富的节奏、旋律和歌词,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当他们学习唱歌时,不仅是简单地模仿,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心去理解歌曲中的情感表达。
例如,当教师引导他们唱一首欢快的歌曲时,孩子们不仅会跟着节奏唱出音符,还会从中感受到快乐与活力,仿佛自己也成为了歌曲中的一部分。
其次,音乐教学有助于小学生们建立情感的连接和沟通能力。
在音乐课上,他们不仅仅是个体,更是一个团体的一部分。
通过集体合唱或音乐游戏,他们学会了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情感表达,学会了在音乐中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都是他们日后生活中交往与表达情感的重要基础。
此外,音乐教学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绪管理能力。
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风格和情感的歌曲,有的悲伤动人,有的欢快活泼。
通过理解和演绎这些不同的音乐作品,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取向,并学会了如何在不同情境下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情感智慧的培养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小学生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表达不仅仅是学习音乐技能的过程,更是培养孩子们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音乐,他们能够感受到世界的多样性和美好,学会用心去表达和理解情感,这不仅对他们的学业成绩有所裨益,更是他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音乐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推广和深化,对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发表时间:2018-12-03T09:52:36.96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8年11月作者:朱先英[导读] 音乐家冼星海曾这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黑龙江省绥滨农场学校朱先英音乐家冼星海曾这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在于启迪、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情感层面上。
音乐课无论是作为人文学科,还是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它的目的都是培养人文精神。
即通过实施人文关怀,丰富人的情感与美感体验,陶冶人的情操,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生目前正处于审美情感、道德情感、思想情感的形成阶段,由于他们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多方面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丰富而健康、积极而向上的情感。
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呢?一、创设音乐情境培养情感小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情感,给他们一种熏陶,一种滋养,让他们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不断地受到情感的教育。
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学生的音乐学习与游戏、品德教育、舞蹈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形象化、具体化。
而整个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
如在教授《共产儿童团歌》时,为了使学生能进入音乐情境,我向孩子们介绍了共产儿童团当时的工作任务,如站岗放哨、带路送信。
我给孩子们讲了共产儿童团团长王朴的故事,讲了鸡毛信的故事;又以模仿号角声,模仿共产儿童团员们拿着红缨枪巡视站岗,电报游戏等情境展开了歌曲教学。
孩子们能用歌声表现小小年纪就走上了革命道路,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小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更是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和表达情感,提高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
一、音乐的情感表达功能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功能。
音乐可以通过旋律、和声、节奏等要素来唤起听众的情感共鸣。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情感表达尚处于初级阶段,通过参与音乐活动,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表达。
二、创设情感共鸣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第一步是创设情感共鸣的教学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室布置、音乐作品选择和表演形式设计等手段,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温馨的音乐学习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可以更轻松地展示自己的情感,与他人分享情感体验。
三、情感表达的教学策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比如,通过情感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情感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方式;通过情感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表达音乐的情感内涵。
这些策略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并提升他们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情感表达的技巧训练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技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等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唱、弹、吹、打等多种乐器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情感表达的技巧。
通过反复的练习和表演,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
五、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音乐欣赏既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课程,让学生深入感受和体验不同音乐作品所传递的情感。
通过与音乐作品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进一步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小学生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小学生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在小学生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激发和培养学生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作用。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探讨情感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并进一步讨论音乐教师在情感培养中的作用。
一、小学生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音乐本身具有情感表达的特点,能够直接触动人心。
在小学生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 促进情感表达与交流:音乐作为一种语言,能够帮助学生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能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提高情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2. 提升情感素质和情商:音乐在情感方面的熏陶和培养对小学生情感素质和情商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味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追求。
3. 培养情感共鸣和同理心:音乐能够激发人的情感共鸣,让人们通过音乐体验他人的情感。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可以经历不同的音乐剧情和情节,从而培养情感共鸣和同理心,提高他们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二、情感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在小学生音乐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1. 创设情境和氛围: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的演奏和创设情境,营造出一种温馨、激动人心或者悲伤等特定的情感氛围。
例如,通过演奏美妙的旋律和曲调,让学生感受到欢乐和幸福的情感。
2. 进行情感启发和引导:教师可以用一些生动的例子和故事来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通过播放一段激昂的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他们内心的激情和力量。
3. 多元化的音乐体验: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扩宽他们的音乐视野,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
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音乐演出、参加音乐比赛等活动,让他们全面感受音乐的魅力。
4. 鼓励学生表达情感: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提供给学生一种自由、开放的环境,让他们勇于展现自己的情感。
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途径一、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情感表达音乐教学首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音乐作品的背景故事、作者的心情、作品的意境等,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诠释音乐的情感内涵,倾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并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创设情感氛围,营造情感体验场景为了有效地运用情感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营造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场景。
这可以通过教室布置与音乐背景相符的氛围,使用音乐、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音乐游戏、情感体验活动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感氛围中体验音乐的情感魅力,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音乐欣赏会、音乐文化节等活动,营造多维度的情感体验场景。
组织学生集体观看音乐音像、音乐舞台剧等,让学生在音乐文化的熏陶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激发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三、注重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修养情感教育是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修养,引导学生珍爱生活、关爱他人、尊重差异、积极乐观的品质。
将情感教育与品德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渗透品德教育的内容。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反映美好情感、正能量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友爱、乐观、向上的情感;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家的生平故事、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等,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爱、勇气、坚毅等情感。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情感与品德的内在联系,培养他们的良好情感品质。
四、结合课外活动,拓展情感教育的应用领域音乐教学的情感教育并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还可以结合一些课外活动,拓展情感教育的应用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情感的研究”心得体会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形式,通过音乐可以起到宣泄情感,疏导情绪的作用,在音乐欣赏、演唱、演奏过程中,通过引起学生的共鸣,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从而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
小学生尚处于蒙昧之时,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的审美情感、思想情感、道德情感都处于形成阶段,由于小学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各方面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丰富而健康、积极而向上的情感。
怎样更好的发挥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呢?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也可以反所用于生活。
“当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请让音乐响起来吧。
”这句话形象的告诉我们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以通过特定的形式,更集中、更强烈也更容易地表现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使人心境平和、舒缓,激烈、快速和强劲的音乐使人心情激动、兴奋,而下行的旋律又会让人忧伤。
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小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
动学生的情感,给他们一种熏,一种滋养,让他们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的不断地受到情感的教育。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也最适合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二、情感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一)、培养审美情感。
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首先,要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直观形象的教具的使用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对音乐中美的因素的鉴赏力及表现力。
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在悠扬的演唱结束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些美丽的景色,老师轻轻的朗诵:舞动的船桨、粼粼的波浪、白塔、绿树、红墙、还有树上的夕阳,然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在重新演唱中,要求学生把歌声唱的更加悠扬、更加优美,(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把这首歌的MTV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下)从而达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学生逐渐懂得欣赏美、发现美,并体会到生活中的美的存在。
又如在《嘀哩嘀哩》一课时里面,老师通过边表演边朗诵:“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山林里。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这里有红花,有绿草,还有小黄鹂在嘀哩嘀哩的唱歌”。
老师
甜美清脆的声音结合优美的舞蹈,营造特定的氛围,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这个时候再让学生配上常用的手势语言:拍手,拍腿等,甚至引导几个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跳起来,在班里面不但烘托了一种热烈欢快的气氛,也充分刺激了学生的审美的情感,在美的节奏和旋律中,学生仿佛真的进入了春天的真实情感世界里面。
其次,几乎在所有的小学音乐歌曲中都有美的元素,老师应该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歌曲的不同美,如时代美、地域美、风格美、性格美、民族美等等。
学生在欣赏、学唱及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美的熏,提高了审美能力,为学生艺术素质的不断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培养思想情感。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培养,使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开发,学会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前提条件,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理想途径。
如:在欣赏《歌唱祖国》的过程中,“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启发学生从那雄壮的旋律、有力的节奏,铿锵的演唱中,联想中华人民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感受新中国广大人民的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老师还要结合着历史的讲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们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奋发图强。
又如,在欣赏《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曲时,通过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在优美感人的旋律中,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以及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让学生把对老师的无限的爱和崇敬铭刻在心深
处。
优秀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它们都是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有的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却不是十分显而易明的,它必须依赖于对它的创作背景及其涵的领悟和体验。
如小学音乐第十册《黄河大合唱》这一课,首先布置学生到图书馆或到网上搜索,了解作者洗星海的生平事迹,课中,老师深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当时,作者在黄河边考察,看到黄河梢工与波浪搏战的情景,从中领悟到了劳动人民与大自然搏斗的伟大精神,于是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之后,洗星海用了六天时间便完成了这部显示民族精神,民族风格的乐曲,乐曲吸取了地方民歌特点,运用了劳动号子“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表现形式再现了劳动人民苦难深重的历史,迸发出了民族奋斗的精神火花,激励着中国人民为解放而奋斗抗争。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不同作品思想情感之光,以丰富的手段展示给学生,老师要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和教育气氛,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面地参与音乐活动中,一方面打开学生情感世界的大门,另一方面提升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
(三)、培养道德情感。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
道德情感包括品德修养、理想及传统观念等容,它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容,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学生学唱、欣赏歌曲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
充分挖掘教材的育人涵,因地制宜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如在学习《摘草莓》、《小红帽》、《小乌鸦爱妈妈》等歌曲时,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轻快、活泼的抒情歌曲中树立尊老爱幼的优秀品德,
以及在流畅的曲调当中,在善良可爱的主人公形象下,激发孩子对美好情操、善良品德的追求。
在《咱们从小讲礼貌》的歌曲当中,要注重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貌用语的教育。
在《拾稻穗的小姑娘》的歌曲当中,让学生用甜美的声音和欢乐的心情演唱歌曲,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道德品质。
在《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歌曲中,让学生懂得助人为乐是成长中应具备的优秀品质。
这样的歌曲还有很多,老师一定要注意通过音乐教学结合具体的音乐作品,采取“移花接木”和“潜移默化”的方式,循循善诱,切忌空洞的说教,从而达到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的目的。
在进行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
心灵的冶正是在多次这样的情感体验中来完成的。
“动之以情”是一般的教育手段,也是音乐教育的目的。
逻辑认识的积累发展了智力,情感体验的积淀则升华了精神。
作为艺术审美的音乐课,实现情感愉悦是必须体现的学科特征。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被人们称为音乐情感的审美感、理智感、道德感,在人的情感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它们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往往紧密交织在一起,这些情感交织而成的综合体就是情操。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
教师在备课时要尽量把培养情感的目标制定的明确、具体,以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和完成。
一方面深刻地理解和表现所学习音乐作品的艺术蕴涵,培养和促进他们的情感和
情操,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的把音乐作品、音乐教育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教师通过讲解作品创作背景、诠释作品涵来激发小学生的情感世界,通过有感情的唱和生动的表演来点燃小学生的情感火种,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氛围中,直接体验特定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还应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只有教师先动了情,才能传染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情感,使学生的情感有起伏、有高潮、有满足,是悲是喜均有所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
贝多芬曾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
总之,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突出情感体验,以情感人,提高审美能力,净化孩子的心灵,为培养正常健康的心理,良好完整的人格以及美好高尚情感。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作为小学教师更应该尽好我们教师的职责,尤其是作为音乐老师的我们,更是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