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散文阅读 带答案
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散文阅读

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散文阅读附参考答案(一)零度绽放①娇艳美丽的玫瑰,清新淡雅的百合,芬芳宜人的莲花……,似乎太多的花儿都是开放在温暖的春夏。
特别是那些野外的花,经霜耐寒凌风而开的,除了寥寥的几种,人们也不会想到更多。
一如生活中,在最艰难的境遇里,能绽放出最美的笑容的,都是那些坚强的人。
②而在这个极北极远的山区城市,一年中有七个月的寒冷天气,那肃杀的冰封雪盖,似乎已将一切美好冻结。
曾问过一个远方的朋友,在零度的天气里,会有什么花儿开放。
她想了想,告诉我,是雪花!的确,在我们这里,有时九月末就开始飘雪,那时夜里的气温,就是在零度左右。
在她的印象中,那样的环境里,只能有雪花盛开,虽美丽,却寒冷。
一种没有温度的绽放,只能点染眼睛,却无法温暖心绪。
③只有那真正有韵味的绽放,才是真正能勾人心魄,摄其心魂的。
④我有个朋友,也许你一眼看不出她的能量,只是小小可爱,平淡无奇。
可她却总是有种让人敬佩的韧劲富含其中,觉得她是那样一个美丽有内涵的女子。
让人在众多娇艳美丽的玫瑰中,才觉得她是最美丽的那株。
因为她的心,她的气质使她周身都散发着光芒,那无穷无尽的力量把人深深地吸引住,让人不觉赞叹不止。
要把自己的内心充实起来,也许你一时只是一颗花苞,不能像其他花朵一样为人称赞,可你慢慢的积累天地之精华,慢慢等待,终有一天,你的绽放,会夺得所有人的目光,会是百花丛中最艳丽的一朵,香飘十里,让人难舍难忘。
⑤在小兴安岭,每年的深秋,在寒冷初临的时候,入目的便是缤纷的五花山。
远远望去,山披彩衣,红枫青松,黄杨白桦,还有各种成熟的野果,就如在山上开了大朵大朵的花,而且愈冷颜色愈是清艳。
这是比雪花更早开的五花山,直到第一场雪到来,山岭才渐渐素淡起来。
⑥作为一年中最冷季节的开始,这种绽放是极动人心魄的。
而想起我们面临生活中即将到来的种种艰辛坎坷,却常常彷徨犹疑,就算有信心度过,也是心绪沉重。
而我的一位朋友,却是不同。
她早就预见了自己未来生活的苦难,也知一切终不可避免,却是依然微笑如初,仿佛要到来的并不是自己的生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散文阅读(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散文阅读(含答案)部编版九年级散文阅读【练习一】阅读《合欢树》,完成1-7题。
合欢树史铁生①10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10岁呢。
”我装做根本不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②我20岁时,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最后想学。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
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
“我年轻的时候也喜欢文学,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
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吗那就写着试试看。
”她提醒我说。
我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
她到处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③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也获了奖,母亲已离开我整整7年了。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
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
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
我摇着车躲了出去。
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
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④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⑤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
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子去。
小院在一个大院的尽里头。
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子,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
初三散文阅读 带答案

初三散文阅读带答案初三散文阅读带答案且吟春踪丁立梅①一直很讨厌古筝,真的这种乐器真是奇特,轻轻一拨,就有空山路离的感觉。
更何况,它分体式了迷人的音乐来弹呢?那简直,就是在人的心上上装了弦,每摇铃一下,心,就跟著抑扬顿挫一回。
全然的不由自主。
②听《且吟春踪》时,我就是这样的不能自抑。
这是初春,阳光晒得人想打瞌睡。
远方的朋友突然打来电话,他说,春天呢。
我笑回,是的,春天呢。
他说,给你首有关春的乐曲听。
于是,他发来这首《且吟春踪》。
在我打开之前,他介绍,这是一首佛乐。
③关上的手,就有些迟疑。
因为佛乐在我的感觉里,不好听到,就是轻重复复地惦记着,读得人的心,很萧瑟。
朋友却特别强调,这首不一样,绝对不一样,它把古筝的温婉谨严和佛的禅意轻松融合在一起了。
④我将信将疑地打开,立时就被吸引住了。
空灵的音乐,加上古筝的绝响,恰似一股清泉,曲折而下,渐渐淹没了我的人,淹没了我的屋子。
又似旷野里一捧夜色,把人温柔地沦.陷,是地老天荒哪。
有一刹那,我不能言语,世上怎会有如此美妙的音乐?它美得让人想落.泪。
⑤整张曲子,纾解潺,纤尘不染,铺展了一幅清爽的春的画卷??⑥乐曲不疾不徐,轻轻流淌。
似清风,翻开一页一页的书,一页有流水丁冬,一页有窗前好春色。
佛前的青莲,在轻弹慢拨之中开了花。
那些长夜的祷求,为的什么呢?六根未净,苦海无边,但,终有一天,心,会净化得一尘不染。
再厚的重帷,亦挡不住春光。
⑦忽然想到存有一年在无锡的锡山,在山上的凉亭里,看见存有女子着古装,低眉敛目,在那儿续续弹。
弹头的就是古筝,丁丁冬冬。
她的背后,一抹青山,静谧而安静,仿佛永生永世。
那景,美得像是梦,使人瞬即忘了,山脚下,原除了个尘世的。
⑧亦想起,英国诗人蓝德写的诗来:“我和谁也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人世中的纷争,原是轻若烟尘的,能够永恒的,只有山川河流,日月星辉。
乐曲继续舒扬,阳光正好。
初三散文阅读带答案

且吟春踪丁立梅①一直很喜欢古筝,觉得这种乐器真是奇特,轻轻一拨,就有空山路远的感觉。
更何况,它配了优美的音乐来弹呢?那简直,是在人的心上装了弦,每弹拨一下,心,就跟着婉转一回。
完全的不由自主。
②听《且吟春踪》时,我就是这样的不能自抑。
这是初春,阳光晒得人想打瞌睡。
远方的朋友突然打来电话,他说,春天呢。
我笑回,是的,春天呢。
他说,给你首有关春的乐曲听。
于是,他发来这首《且吟春踪》。
在我打开之前,他介绍,这是一首佛乐。
③打开的手,就有些迟疑。
因为佛乐在我的感觉里,不好听,是重重复复地念叨,念得人的心,很萧瑟。
朋友却强调,这首不一样,绝对不一样,它把古筝的清丽幽远和佛的禅意完美结合在一起了。
④我将信将疑地打开,立时就被吸引住了。
空灵的音乐,加上古筝的绝响,恰似一股清泉,曲折而下,渐渐淹没了我的人,淹没了我的屋子。
又似旷野里一捧夜色,把人温柔地沦.陷.,是地老天荒哪。
有一刹那,我不能言语,世上怎会有如此美妙的音乐?它美得让人想落泪。
⑤整首曲子,舒缓潺湲,纤尘不染,铺展了一幅清新的春的画卷……⑥乐曲不疾不徐,轻轻流淌。
似清风,翻开一页一页的书,一页有流水丁冬,一页有窗前好春色。
佛前的青莲,在轻弹慢拨之中开了花。
那些长夜的祷求,为的什么呢?六根未净,苦海无边,但,终有一天,心,会净化得一尘不染。
再厚的重帷,亦挡不住春光。
⑦忽然想起有一年在无锡的锡山,在山上的凉亭里,看到有女子着古装,低眉敛目,在那儿续续弹。
弹的就是古筝,丁丁冬冬。
她的背后,一抹青山,静谧而安详,仿佛永生永世。
那景,美得像梦,让人瞬即忘了,山脚下,原还有个尘世的。
⑧亦想起,英国诗人蓝德写的诗来:“我和谁也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人世中的纷争,原是轻若烟尘的,能够永恒的,只有山川河流,日月星辉。
乐曲继续舒扬,阳光正好。
空气中,满是春天的味道,清新、恬淡。
屋后累积了一冬的冰,开始消融了,听见草长的声音。
(完整版)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1)木棉花开①坐在办公桌前,不经意的向窗外望去,眼前的情景顿时令我惊呆了———窗外的枝丫上何时挂满了红花,那花开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而我竟浑然不觉。
②搬到政府大楼上班已经半年多了,原以为每日与我隔窗相望的是一棵枯老的树:虽然挺拔,却仅有一般粗细的躯干;叶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终年不见开花、结果,对此,我总觉得有些沮丧。
院子里还有许多常青植物,虽然欣欣向荣,却总觉得没有些许的变化,似乎有些呆板。
看着灰白色的枝干笔直地冲向云霄,我在认知里仔细搜寻:我曾把它当作是作家茅盾笔下的白杨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我也曾把它当作是鲁迅《秋夜》里枣树———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
它虽光秃秃的一叶不挂,但骨子里却透着精气。
然而,冬去春来,这毫不起眼的枯树,竟喷出了“火焰” ,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
这突如其来的绽放,似那腾空而起的火树银花定格在咫尺之间,好美!③这棵毫不起眼的枯树就是木棉树,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认识了它。
春天时,一树橙红;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
早春二、三月,木棉萧瑟的枯枝上先是绽故了满树火红,接着新芽才萌发。
木棉树花落后长出长椭圆形的葫果,成熟后果英开裂,果中的棉絮随风飘落。
朵朵棉絮飘浮空中,如下六月雪一般,有一番特别的情趣。
④木棉树因其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冠总是高出附近周围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及鲜明似火的大红花,被人誉之为英雄树、英雄花。
有记载最早的“英雄花” 见于清人陈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棉花“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
⑤正当我陷入沉思,“啪”的一声,一朵碗大的木棉花猛然地跌落,掷地有声、干脆利落。
拾起木棉花,我突然觉得有些惋惜,那还是开的正盛的花朵,娇艳欲滴的花瓣里饱含着充足的水分,通体透红的花朵仍完好无损。
在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它是安静的,默默无闻地积蓄着力量,而后这一树的灿烂,迸发了参天的无限辉煌。
初三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三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散文阅读材料:
《秋天的怀念》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思念的季节。
在这个季节里,我总会想起
那些远去的亲人和朋友,他们的笑容,他们的话语,就像秋天的落叶,轻轻飘落在我的记忆里。
记得小时候,每到秋天,奶奶总是喜欢带我去田野里捡拾那些金黄的
稻穗。
她总是说:“孩子,你看这稻穗,它们经历了春天的播种,夏
天的灌溉,终于在秋天成熟了。
人生也是一样,要经历风雨,才能收获。
”那时候的我,还不太明白奶奶的话,只是觉得那些稻穗好美,
好香。
如今,奶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她的话,还有那些秋天的稻穗,却永
远留在了我的心里。
每当秋风起,稻穗黄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奶奶,
想起那些温暖的时光。
阅读题:
1.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秋天的活动?
2. 奶奶对稻穗的看法是什么?她是如何将稻穗与人生联系起来的?
3. 作者为什么会在秋天想起奶奶?
参考答案:
1.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和奶奶一起去田野里捡拾金黄的稻穗这一秋天的
活动。
2. 奶奶认为稻穗经历了春天的播种和夏天的灌溉,终于在秋天成熟,这与人生经历风雨后才能收获的过程相似。
她通过稻穗的生长过程来比喻人生的奋斗和成长。
3. 作者在秋天想起奶奶,是因为秋天是稻穗成熟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这让他联想到了奶奶的教诲和他们一起度过的温馨时光。
结束语:
秋天,是一个充满回忆和怀念的季节。
通过这篇散文,我们不仅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也体会到了亲情的深厚。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身边的亲人,记住他们的教诲,让爱和温暖永远留在心间。
初三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三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散文阅读:《秋天的落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落叶的季节。
当秋风轻轻吹过,树叶便开始慢慢变黄,然后一片片地飘落。
它们在空中旋转,像极了舞动的蝴蝶,最终缓缓地落在了地上。
这些落叶,有的被踩在脚下,发出清脆的声响;有的则静静地躺在草丛中,等待着被风吹走。
1. 文章中描述了秋天的哪些特点?A. 收获的季节B. 落叶的季节C. 炎热的季节D. 寒冷的季节2. 作者将落叶比喻为什么?A. 蝴蝶B. 雪花C. 雨滴D. 星星3. 落叶最终落在了哪里?A. 空中B. 地上C. 水里D. 树上4. 文章中提到落叶发出的声音,是什么声音?A. 清脆的声响B. 沉闷的声响C. 响亮的声响D. 柔和的声响5.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哪项不是落叶的特点?A. 变黄B. 旋转C. 被踩D. 被风吹走答案:1. A B2. A3. B4. A5. C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
散文阅读:《冬日暖阳》冬日的暖阳,总是让人感到格外的珍贵。
它不像夏日的太阳那样炽热,而是温和而含蓄。
在寒冷的冬日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房间里,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暖阳下,孩子们在户外玩耍,老人们在公园里散步,每个人都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温暖。
6. 文章中提到的“冬日暖阳”具有哪些特点?A. 炽热B. 温和C. 寒冷D. 强烈7. 冬日暖阳给人们带来了什么?A. 寒冷B. 温暖C. 潮湿D. 炎热8. 文章中描述了哪些人在享受冬日暖阳?A. 孩子们B. 老人们C. 年轻人D. 所有人9. 冬日暖阳下,孩子们在做什么?A. 睡觉B. 玩耍C. 学习D. 工作10. 文章中提到了哪些地方?A. 窗户B. 房间C. 公园D. 所有选项答案:6. B7. B8. A B9. B10. A B C。
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2篇)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篇1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型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它的内容广泛、题材各异。
下面是我整理的《生命的暗示》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希望能帮助同学们!《生命的暗示》阅读原文 (1)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
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
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
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2)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3)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然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吗?是因为它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是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4)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5)唯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
在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是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
(6)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
(7)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是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
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
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
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恣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
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微博]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8)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且吟春踪丁立梅①一直很喜欢古筝,觉得这种乐器真是奇特,轻轻一拨,就有空山路远的感觉。
更何况,它配了优美的音乐来弹呢?那简直,是在人的心上装了弦,每弹拨一下,心,就跟着婉转一回。
完全的不由自主。
②听《且吟春踪》时,我就是这样的不能自抑。
这是初春,阳光晒得人想打瞌睡。
远方的朋友突然打来电话,他说,春天呢。
我笑回,是的,春天呢。
他说,给你首有关春的乐曲听。
于是,他发来这首《且吟春踪》。
在我打开之前,他介绍,这是一首佛乐。
③打开的手,就有些迟疑。
因为佛乐在我的感觉里,不好听,是重重复复地念叨,念得人的心,很萧瑟。
朋友却强调,这首不一样,绝对不一样,它把古筝的清丽幽远和佛的禅意完美结合在一起了。
④我将信将疑地打开,立时就被吸引住了。
空灵的音乐,加上古筝的绝响,恰似一股清泉,曲折而下,渐渐淹没了我的人,淹没了我的屋子。
又似旷野里一捧夜色,把人温柔地沦.陷.,是地老天荒哪。
有一刹那,我不能言语,世上怎会有如此美妙的音乐?它美得让人想落泪。
⑤整首曲子,舒缓潺湲,纤尘不染,铺展了一幅清新的春的画卷……⑥乐曲不疾不徐,轻轻流淌。
似清风,翻开一页一页的书,一页有流水丁冬,一页有窗前好春色。
佛前的青莲,在轻弹慢拨之中开了花。
那些长夜的祷求,为的什么呢?六根未净,苦海无边,但,终有一天,心,会净化得一尘不染。
再厚的重帷,亦挡不住春光。
⑦忽然想起有一年在无锡的锡山,在山上的凉亭里,看到有女子着古装,低眉敛目,在那儿续续弹。
弹的就是古筝,丁丁冬冬。
她的背后,一抹青山,静谧而安详,仿佛永生永世。
那景,美得像梦,让人瞬即忘了,山脚下,原还有个尘世的。
⑧亦想起,英国诗人蓝德写的诗来:“我和谁也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人世中的纷争,原是轻若烟尘的,能够永恒的,只有山川河流,日月星辉。
乐曲继续舒扬,阳光正好。
空气中,满是春天的味道,清新、恬淡。
屋后累积了一冬的冰,开始消融了,听见草长的声音。
亦听见,绿们正整装待发....,只待一夜春风起,便染它个江山绿透。
(选文有改动)20.简析文章标题的妙处。
(4分)21.第③段写“打开的手,就有些迟疑了”,有何用意?(4分)22.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4分)(1)又似旷野里一捧夜色,把人温柔地沦陷..,是地老天荒哪。
(2)亦听见,绿们正整装待发....,只待一夜春风起,便染它个江山绿透。
23.如何理解第⑧段中画线句的含意?(3分)24.第⑤段“铺展了一幅清新的春的画卷”后文已省略,请依据上下文,展开联想,加以补写。
(7分)答案:20.“且吟春踪”引用乐曲名为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作为文章线索,(1分)/串起全文内容:听音乐、想春色(寻春踪)、悟人生。
(2分)21.写出了我对佛乐的不喜欢,同后文形成对比(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了乐曲的美妙及带给我的美好感受。
22.(1)“沦陷”在文中形象而传神地再现了作者在音乐之中深深陶醉、不可自抑的情态,突出了乐曲的美妙。
(2)“整装待发”在文中把“绿”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意的萌动,突出了乐曲带给我的美好感受。
23.与永恒的自然相比,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人世的一切纷争也就毫无意义,所以要保持心灵的清新、恬淡。
24.那高高的山上,流云和青山嬉戏,风吹来花的香。
那古刹之中,檐角挂着小铃铛,一下一下地,发出清脆的丁零声。
有鸟飞过屋顶,成双成对。
落光叶的树上,开始长毛毛了,枝条舒展,柔软。
实战演练诗意的稀薄费良琼○1诗意并不是专属于诗人的奢侈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享用诗意的滋润,否则,心灵就会干涸。
○2那一次,我在新疆游完天池,天已经擦黑。
我搭上一辆返回乌鲁木齐的卡车,沿蜿蜒的山道急驶下天山。
潺潺溪水在晚霞中吟唱,溪畔是牧民的毡房,一群马驹在草坡上奔逐,袅袅炊烟随风飘逝,带走松脂的香味。
○3汽车终于驶上正式的沥青路面。
夕阳正在西坠,两边铁青的山崖被晚霞烧灼得通红,有点像美国西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景致。
远处的戈壁滩一片苍茫,到处像撒满了金箔。
卡车像野马狂奔,毫无遮拦地放肆,仿佛要想追上戈壁雄浑的落日。
我体验到了速度的刺激,灵魂随着粗砺的晚风一起翔舞……○4还是在新疆。
那天傍晚,蹀躞(diéxiè,往来徘徊。
)在石河子城郊外的我,终于读到了深林的白杨林依然高耸着的诗意。
地上铺满厚厚的金黄色的落叶,踩上去松软得像地毯,脚下的跫(qióng)音,是岑寂中最美的天籁。
我想起了一幅版画:一片白桦林,林梢上燃烧着晚霞,把整个林子烧灼出酡红色的醉意。
○5我想我内心的激动,是因为触摸到了生活中的诗意。
○6久居繁华都市,对我来说,看落日,看晚霞满天,几成奢侈。
窗外,虽然也有大片的林子与绿地,但依然听不见鸟的啁啾。
倒是在寂静之夜,有摩托车疾驰而过,那轰鸣的声音,带给我莫名的惊恐与焦虑。
在新搬的优雅小区,固然听不见市井的嘈杂,但在陌如路人的邻居脸上,你一定读不到温暖的微笑。
雨中的石板路,汪着一滩诗意的水渍,那是记忆中的昨天;如今是宽阔平坦的沥青路,一辆的士疾驰着穿过秋雨的城市,你来不及躲闪,被溅上满身污水,远处的霓虹灯却在恶作剧似地对你眨着狡黠的眼睛。
○7母亲河畔的“情人墙”絮语绵绵,夜涛声声,曾经有多少颗炽热的心在这儿靠近;可如今却是网络上虚拟的爱情,仿佛一场躲躲闪闪的游戏。
○8都市夜归人,望见自家窗户上的灯光,心里漾开的是温馨与安慰;可偏偏有人刚从灯红酒绿的欢娱场疲惫而归,眼神里写着迷惘的醉意。
○9老同学们的一次没有功利的聚会,本来纯粹是为怀旧,追忆似水年华,可有人偏偏礼数周到,带来了礼物,声称有要事相求。
现代人的人际交往,竟是这样的世俗。
○10在城里,找不见满地金黄色落叶,只有满地爆竹的纸屑。
在一阵喧闹中,有人发财了,得意忘形;有人贫穷了,寒酸落魄。
连中秋月也失去了诗意。
月饼终于变了味,在奢华昂贵的模子里,炙烤出送礼的符号,任你细嚼也品尝不出岁月的滋味。
○11时尚生活——午后红茶的本意是闲适与惬意,如今却被用来变成一次交易的谈判。
在锱铢必较中品茗,只能品味苦涩。
○12那就去咖啡屋坐坐吧。
在意大利,在法国,有许多老咖啡馆,沉淀着厚重的人文。
作家与诗人就在烛光里写下传世佳作。
老上海的咖啡馆里也有过如此优雅的风尚。
可是,现代人的咖啡馆,除了暧昧的烛光摇曳,恐怕就只剩下寂寞与惆怅。
○13那次去木渎,到太湖船上啖河鲜,不禁让人联想到“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
原本诗意洋溢,可偏偏有女抚琴卖唱,有声凄清,流韵欲沉,心里好不是滋味。
○14怅回寓居,不觉又是一天。
茫然若失中,望白鸽驮着城市的晨光,盘桓远去。
电视里正在播放巴厘岛的“天堂”噩梦。
我忽然变得忧郁起来,怅怅然不禁想起本雅明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只能用惊愕与恐惧去观照世界上某个角落的不太平。
失却诗意,也就失去了这个世界的平和(或者和平)。
○15诗意真的在稀薄着。
诗意的稀薄,只能换来匆匆的脚步。
没有悠闲,只有紧张;没有从容,只有焦虑;没有细语,只有吆喝;没有沉思,只有喧哗;没有理性,只有炒作;没有隐士,只有深恋红尘的解不开的结。
○16也许,这就是现代人的尴尬!(摘自《文汇报》)1.请说说作者用○2-○5这么大的篇幅写“我”在新疆的经历的用意。
(3分)2.请说说你对第○10小节中画线句的理解。
(3分)3.“诗意的稀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
(4分)4.读完全文,你觉得怎样的生活才是诗意的生活?(4分)答案:1.通过写在新疆感受到生活中诗意的经历,与现实生活作对比(2分),凸现现代人诗意稀薄的现状(1分)。
2.由于月饼被用于送礼以交换个人利益,它失去了团圆、团聚的传统文化意义,因而也就失去了诗意,再也品尝不出原本的味道。
3.①都市缺乏自然之趣。
②真诚的爱情化为虚拟的游戏。
③家虽温馨,可宁愿沉醉在灯红酒绿的欢娱中。
④人际交往多了功利与世俗,缺乏人情味,多了铜臭味。
⑤不能正确对待贫富,富则得意忘形,穷则寒酸落魄。
⑥现代人缺乏厚重的人文精神,缺乏优雅的风尚,缺乏洋溢的诗意,多了寂寞、空虚与俗气。
(任意四点即可)4充满自然之趣、待人真诚、找回失去的温馨、拥有人文精神、充实而美好的生活才是诗意的生活。
散文阅读练习木格花窗的眺望李汉荣①窗是松木做的,阳光照射的时候,精细的窗木就飘出特有的清香。
这是我们能够嗅到的乡村气息的一部分。
植物的魂灵遍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桐木的门,桦木的椽,榆木的门墩,盛米的椴木勺,舀水的葫芦瓢,就连脾气难免尖刻的菜刀也有着柔和的柳木柄……这一切合并成一种浑厚的气息,这是民间的气息,也是古老中国的气息。
②就这样,一些松木来到母亲的生活中,以窗的形式帮助着母亲,也恰到好处地把一部分天空,一部分远山引进了她的日子;到了夜晚,则把一部分月光,一部分银河领进了她的屋子,她的梦境。
③站在窗前,首先看到的是一片菜园,韭菜整齐地排列着,令人想起千年的礼仪,透出一种代代传递的肃静与活泼;白菜那白净的脸,那微胖的身段,是一种永不走样的平民美貌;葱那不谙世事的单纯的手,却能在不动声色的土里取出沁人心脾的情义;花椒树,经营着浑身的刺,守着那古老的脾气——鲜美的麻,一种地道的民间味道。
④人在愁苦的时候,倚在窗前,看一眼这菜园,内心就有了春色,有了不因世道和人心的扰乱而丢失或减少的那种生的底色,也是心的底色,这就是天地生命的颜色。
⑤我能想象,母亲多少次站在窗前,看那菜园,看那经她的手侍弄的植物们。
那些绿,星星点点竟绿成这一大片,要不是泥土缚了它们的脚跟,它们也许会翻过窗,走进屋子里来的。
⑥母亲曾说,她年轻的时候,经常失眠,就站在窗前,久久凝神着。
好几次看见月光从窗格里进来,变成四四方方的,她就想这是一封封信,是从天上寄来的,静静地放在窗台,等她收阅。
我知道母亲这一生是没有收到过几封信的,也许她是在想象天意里有一个夫君,等着她,却无缘相遇,就在远天远地的夜晚辗转投寄来一封封素笺。
⑦窗框雕有简单的图案:喜鹊、蝴蝶、莲花、仙桃。
这些中国的古老图腾,是自然里美的生灵。
人居住在它们中间,受它们庇护,也庇护着它们。
人与天地就这样互相凝视,互相友善,人也变成了自然的情义。
⑧阳光洒进来,月光照进来,星星走进来,风有时也跑进来,雨有时也会两三点跳进来,更有时,那迷路的蝴蝶也会因了惹眼的窗花飘进来,在屋里逗留片刻。
窗外墙根下,时不时冒出几丛喇叭花藤,顺着墙壁爬上窗子,在母亲有些寂寞的窗口,吹奏起淡紫色的、蓝色的音乐;那些蛐蛐们、蝈蝈们,还有根本见不到面的无名无姓的虫儿们,就伴和着它们的歌,那从远古一直传下来的老歌;喜鹊、斑鸠、麻雀、八哥、云雀、布谷鸟、阳雀、清明鸟……也远远近近地唱着、唱着。
从木格花窗,你抬眼可望见万里,你侧耳能听见千秋。
⑨我站在窗前,嗅着淡淡的松木香气和从窗外深远的天地飘来的草木风月的气息,我在想我小小的母亲,她仅是这窗里的一个小小的妇人吗?⑩此时,鸡叫二遍,已是深夜时分,母亲睡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