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的铅笔读后感
曼德拉读后感

曼德拉读后感曼德拉读后感通用。
好消息栏目作者已为大家准备了关于“曼德拉读后感”的深度剖析,请继续阅读以下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盲目地接受作者的观点,而是要学会加入自己的思考。
每个人在阅读一本书之后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写读后感时,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只有认真细致地阅读,才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
曼德拉读后感【篇1】在我陆续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与其说是一位伟人的自传,倒不如说是他一生的坎坷经历。
曼德拉无疑是十二世纪最伟大的领导人之一,他不仅解决了困扰黑人兄弟三百多年的种族隔离问题,而且让南非的经济得到长期持续发展,尽管和如今相比还是逊色了些。
在曼德拉执政的五年间,他给南非带来的不仅仅是政治和经济上的改变,更为重要的是让每个人,不论黑人还是白人,都为自己的国度而骄傲。
我对曼德拉的了解其实并不多,以前常常听到他的名字,但也只是因为他的头衔——南非总统而已,后来,有人给我讲他在牢里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我也不以为意,我以为对后来所得到的权力而言,之前所受的那点苦不算什么。
但今天,当我读了这本《自由与宽恕》后,以前所有的不屑与无谓都一扫而光。
对他,除了崇敬,还是崇敬。
这样一个人,在经历了如此重大的打击后,还能对南非的未来充满希望,并致力于建设与改进南非,实属难得。
对我们从小就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来说,也许不能切身体会曼德拉所身处的环境以及他当年的所作所为,但历史就是这样,它总能让我们从中学到些什么。
曼德拉在自己的黄金年华里为南非的种族和解付出了如此大的心血,他自己曾说,他愿意为了他的人民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不是一句夸大的言辞,而是他内心所想,他已经用行动说明了一切。
可以说,如果没有曼德拉,就不会有南非的今天。
曼德拉被赋予“南非国父”的美名,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28年的牢狱生活,会给一个人带来什么,可想而知。
对大多数来说,早已心死,而曼德拉始终相信,他能活着走出狱门。
阿米拉的红铅笔读后感

阿米拉的红铅笔读后感《阿米拉的红铅笔》读后感。
《阿米拉的红铅笔》是一部非常感人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小女孩阿米拉的成长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阿米拉用她的红铅笔记录下了她的成长点滴,也记录下了她所经历的一切。
这本书让我感动,也让我思考了很多。
阿米拉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女孩,她在非常艰难的环境中成长,但是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反而用她的红铅笔记录下了她的成长历程。
这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因为在我看来,她所经历的一切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但是她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倒,反而用她的红铅笔记录下了她的成长故事,这种坚强和乐观让我非常感动。
在阿米拉的成长故事中,我看到了很多关于坚强和勇敢的精神。
她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勇敢面对。
她用她的红铅笔记录下了她所经历的一切,也记录下了她的成长历程。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坚强和勇敢的力量,也让我明白了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勇敢面对,而不是选择逃避。
此外,阿米拉的红铅笔也让我思考了很多。
在阿米拉的成长故事中,她的红铅笔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记录下了阿米拉的成长点滴,也记录下了她所经历的一切。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红铅笔,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历程,也记录下自己所经历的一切。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也能更好地成长。
总的来说,阿米拉的红铅笔是一本非常感人的小说,它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坚强和勇敢的力量,也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红铅笔,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历程。
这本书让我思考了很多,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相信,这本书也会给其他读者带来很多启发和感动。
《曼德拉》读后感(精选11篇)

《曼德拉》读后感《曼德拉》读后感(精选11篇)《曼德拉》读后感篇1上天既然能赐予我们天分,即天赋异禀,上天便也能轻易的将它收回。
唯有努力与坚持是自己的,唯有坚强不屈的人才能获得上天的青睐,让你拥有恒久的能力。
这几天来,我又看了新的一本书,《曼德拉:在风雨中抱紧自由》,作者采文。
这是一本写南非国父的曼德拉,。
对于他,其实我了解的并不多,第一次听说的时候再中学,新闻报道这位伟大的领袖的逝世。
他曾经也是诺贝尔奖得主,她没了南非甚至非洲人民的自由而奋斗。
这本书写的其实是曼德拉的过往,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思想的成熟。
他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而成长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他原本可以安逸的生活,他流着贵族的血液。
但他没有选择安逸,他选择了内心,选择了自由。
“如果我没有逃跑而是待在家里的话,现在我可就是一名受人尊敬的酋长了。
”纳尔逊·曼德拉曾说。
他整整承受了27年的牢狱之灾!曼德拉为了推翻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进行了长达50余年的斗争。
这是一个常人无法做到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他的人格写照。
他便是圣人般的存在。
黄家驹曾为他写了《光辉岁月》这首歌。
这真是一种美好。
《曼德拉》读后感篇2书就是送的,拿上手感觉厚厚的,作者是自己的同胞。
用了三天时间看完。
总体感觉,作者不知是为官方作传作得太习惯了,将这个非洲的自由领袖写得一个“高大全”。
虽然说曼德拉确实一生也在为南非有色人种争取地位而奋斗了一生,但人问题有缺点,但看完400页的书,感觉书中的那个人,高大得有点假。
另一个问题,如果你想是看到一个详实的曼德拉,书也是没有的。
打个比喻,你想看一个清晰的近照,作者却给你一个隔江相望的白描。
《春秋列国志》式的描画,说是传不如说是曼德拉的大事年记。
作者真真是要去看一下《史记》人家的传是怎样写的,数百字就已经一个诩诩如生的人物出现在你眼前。
估计作者是为了避免以前国内传记作者如同身临其境,一句话一个神情都描述得仿如旁观的写法。
曼德拉传记读后感(总结类)

实用总结光辉岁月——曼德拉传读后感“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膀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这是黄家驹向伟大的黑人领袖曼德拉致敬的歌曲《光辉岁月》中的歌词。
在读完曼德拉的传记后,再来听这首歌,思绪万千,脑海里回想着他为反对种族歧视艰苦奋斗的一生,也是伟大而辉煌的一生。
曼德拉出生于非洲姆维托村的王族家庭,从小就从村里的老人口中听说了白人如何侵略这他们的土地,统治着自己的民族的故事。
在作为酋长的父亲去世之后,他便跟随着滕布人的下酋长,这使他有机会旁听部落会议,也接收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同时受到良好的教育。
由于反对大酋长为他定下的婚约,曼德拉毅然放弃贵族生活,投身于自己认定的事业中去。
他先后成为律师,并加入非洲人国民大会,多年来一直领导反对南非政府及各种种族歧视的运动。
之后南非政府以叛国罪判他终生监禁。
他以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对反对种族隔离事业的坚持以及家人的支持下度过了年的牢狱生活。
在国际压力和国民的呼吁下,曼德终于年获得释放。
出狱后,他转而支持调解与协商,并当选总统,挺身领导南非,推动南非改革。
曼德拉是一个具有坚定的信念的人,他一直坚信着南非终有一天会摆脱民族歧视,走向通往自由的路。
面对政府粗暴的种族隔离和一次次对反抗的镇压,曼德拉没有放弃这视为生命的解放斗争,反而更坚定了他斗争的决心。
在监狱度过了年中,他要被迫面对比其他囚犯更艰苦的条件,还要接受与世隔绝的孤独的折磨,当局为了消磨他的意志,不让他作任何思考,他被要求不能看书读报,但曼德拉并没有让他们的得逞,他仍然在狱中与其他政治犯讨论政治,时常进行辩论,还悄悄地写自传。
因为他坚定的信念告诉他,高墙之外的南非人民仍在种族歧视的痛苦之中,需要他的解救,他只有坚持思考学习,才能在有朝一日完成他的自由之梦。
曼德拉勇敢,大无畏的精神也非常令人钦佩。
在非洲人国民大会被宣布为非法组织之后,曼德拉毅然转入地下继续进行斗争,有时候需要他在一些公开场合露面,尽管清楚这很危险,他也勇敢地担当这个责任。
读《曼德拉自传》有感之曼德拉的童年时期

读《曼德拉自传》有感之曼德拉的童年时期时间:2016-4-25 21:03:38栏目:读后感读《曼德拉自传》有感之曼德拉的童年时期2015年8月很早之前想为这本书写点什么,但是又懒得动笔,所以就拖到现在了。
书是一好朋友去年四月份送我的,读了160页(共750页)就读不下去了,因为太难了。
书后来就送给我家先生读,他花了没几周就读完了,不过他自己也觉得书有点难,有些生词他自己都不认识,他还夸我读了160页已经很不错了,这160页正好写的是曼德拉的童年和少年生活,所以我就写写关于他小时候的那些童年往事吧。
书是以叙述的形式写,这个过程都是曼德拉在讲述他的故事和人生经历,并没有长篇的说教和议论。
读这本书感觉就像聆听刚从战场归来的邻家老爷爷用心平气和的口吻讲述战场的那些往事,没有抱怨,没有愤怒,没有叹息,有的只是平静。
也许智者才能拥有他这样的心境,而他就是被南非人称为God的圣人。
一个经历27年之久牢狱之灾的人,最终走上了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地位,这一切并不是传奇,而是他用心血和生命换来的。
1918年7月18日,曼德拉出生在一个叫Mvezo的小村庄,村庄坐落于特兰斯凯(Transkei)首府的阿姆塔塔区(Umtata)。
父亲为他取名 Rolihlahla,在他们当地的语言的意思是 Pulling the branch of a tree(拉树枝),本意就是 troublemaker(惹是生非的孩子),但曼德拉并不认为父亲为他的取名就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
曼德拉的父亲是当地村子的一位酋长,有着皇家血统,父亲虽然不识字,但精明能干,而且是国王的顾问,经常陪同国王外地出访,在一些和政府官员会面的重要会议或场合中,总会有父亲的身影。
为此,父亲很受别人的尊重和敬爱。
父亲有四任妻子,曼德拉的母亲是他的第三任妻子。
父亲总共有13个孩子,4个男孩和9个女孩,曼德拉是最小的一个儿子,但同时他是他妈妈最大的孩子,下面有3个妹妹。
在曼德拉的记忆里,父亲很高大,有着黝黑的肤色,而且也是一位直爽的人,在这一点上,他觉得他是传承了父亲的。
2024年铅笔的故事里德读后感

2024年铅笔的故事里德读后感《2024年铅笔的故事》是一本打动人心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支铅笔从被制造出来,经历了各种人生的起伏和变化,最终融入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的故事。
通过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铅笔的坚强和毅力,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仍然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发挥最大的潜能。
故事一开始,铅笔被制造出来,它是一支普通的铅笔,与其他的铅笔没有任何不同。
但是,正是它的普通和平凡,让我不禁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这支铅笔面对困难、疼痛和挫折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它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最终成为了一支非常有价值的铅笔。
在这个过程中,铅笔遇到了很多的挑战和困难。
它的笔芯被折断了,但是它没有放弃,而是找到了一个新的笔芯。
它的笔芯变得短了,但是它却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
它的笔芯变得钝了,但是它用尽了自己的力气,依然坚持着。
通过这些困难和挑战,铅笔变得更加坚定和成熟。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铅笔也经历了很多的改变和成长。
它从一个普通的铅笔变成了一支有价值的铅笔,它的笔芯变得更加坚硬和耐用。
更重要的是,铅笔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它的生命变得有目标,有意义。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一个人都是可以有价值和意义的,只要我们肯坚持不懈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感动。
它告诉我,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不能退缩和放弃,而是要积极向上地去迎接,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同时,它也告诉我,每一个人都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只要我们肯努力去寻找和发现。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要像铅笔一样,坚定地追求梦想,把自己变得更加有价值和有意义。
总的来说,《2024年铅笔的故事》是一本令人深思的童话故事,它通过一个铅笔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通过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铅笔的坚强和毅力,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仍然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发挥最大的潜能。
同时,它也告诉我,每一个人都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只要我们肯努力去寻找和发现。
看曼德拉传读后感500字

看曼德拉传读后感500字看曼德拉传读后感500字一固然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去思考,唯有诚信是不容质疑的,全传读后感。
不管你现在做什么,将来要做什么样,我们必须以诚待人,以诚待事。
今天终于把《李嘉诚全传》读完了 ,在此想写点我读了此书的感受这个读后感,写的时间太久太久,想对于以前的读后感,这次总是有些事情困扰着我,所以现在我先把我读懂的一部分与大家一同分享!20世纪末叶,经济热成为全球性的时代大潮。
一代超人李嘉诚,人称香港首富,同时又是世界华人首富,在华夏经济史上耸起一座丰碑,举世瞩目。
因此,我是带着对他经商道路的追崇心情来读书的,希望从他经商之路看出些什么。
读完嘉诚传奇的一生,让我心存最深的不是他如何以超人之术创立的宏基伟业,而是他那和睦的待人处事态度和他对做任何事情的诚信态度.我想就是因为拥有这个才成就了他今天的事业,这就是”超”之所在。
就诚信而言,(书中令我佩服的还有很多,但李超人的诚信是我最敬佩的.)中讲了这样一件事情,他还在开塑料花厂的时候,有位欧洲批发商看中了李嘉诚的企业,想大量收购,可这时刚好李的企业资金发生了问题,所以那位批发商在和李做生意之前附带一个条件,那就是找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做担保。
李嘉诚在找不到担保人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去开发新产品,结果他通宵赶出了9款样品。
第二天连忙去和那个批发商交涉,他用自信而执着的口气说:”请相信我的信誉和能力,我的原则是做长生意,做大生意,薄利多销,互利互惠”。
批发商微笑的说:”我早已找好一个担保人了,那个人就是你,你的真诚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担保”,读后感《全传读后感》。
此次生意的成功更使长江公司实力上了一个台阶。
后来的李嘉诚用7亿资产的中小型企业,成功地控得资产价值60亿的香港第二大英资洋行和记黄埔。
他正是用怡和大班对他的信任和支持,收购时才做到兵不血刃。
为什么怡和大班会如此的看重李嘉诚呢?这正是李嘉诚的诚信说服了他们。
收购和记黄埔后,李嘉诚由此被誉为”超人”.外在如今李嘉诚的企业中,仍然还有着建厂时进厂的老员工,虽然企业涉及的行业和专业越来越复杂,他仍然把老员工留在自己的企业中,无不体现他对老员工的关怀,从中也反应了一个“诚”字。
曼德拉读后感

曼德拉读后感曼德拉读后感(一)宋艳敏在春节假期无网可上寒冷的夜晚看完了曼德拉跌宕起伏的百年传奇人生。
本书讲述了曼德拉生活的环境,聪明睿智、却有少不更事的孩童时期,勇于反抗、开始认清事实的青年时期,认准目标、不断抗争的中年时期,狱中煎熬与乐观、奋斗不止的老年时期,出狱后领导人民的尾端政治生涯。
作者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对曼德拉的一生进行了描述,展现了一代伟人真实的一生。
曼德拉是一个普通的南非人,虽然是酋长家的孩子,但是他并没有富人的骄奢淫逸,然而酋长之子的身份都难以延续,幸得另一位叔父酋长救助,他得以进一步学习深造。
随着接触的空间越来越大,他的学识也日渐开阔,思维更加活跃,从小部落到城镇,再到大都市,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积累,争取和平的决心也越来越坚定。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志者终相逢,他总是有一大批朋友使他的目标一步步明确。
现在我想非洲还是那么贫穷落后,那么当时曼德拉及在这片土地生活的人们可能经历的是比我们中国伟人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反侵略史和艰难建国史还要艰难的岁月。
我为生在中国,长在新中国感到庆幸和自豪,中国曾经为了自由而战,如今他们也为了自由而战。
通过此书我觉得我要向伟人学习的有很多。
第一,他的爱国之心,在为人民,为国家不懈奋斗,不畏强权暴力。
他将消除种族歧视,建设自由平等的南非作为毕身追求。
第二,坚定不移的恒心,对美好南非的坚定信念,对革命事业的坚持。
不定期的拘禁和污蔑审判,28年的牢狱生活都磨灭不了他坚强的意志和斗志。
当然,还有他乐观豁达的性格,坚持学习的态度,坚定的信念,至生命于世外的勇气等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值得学习。
曼德拉读后感(二)我为什么而活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曼德拉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曼德拉有着人性的喜怒哀乐,会彷徨,会孤独,但最难能可贵都是他对自由的渴望和信念的支持,是他在监狱中可以忍辱27年。
27年的时间不但没有磨灭曼德拉的志向,反而是他的意志更加坚韧,思想更加成熟,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曼德拉的铅笔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曼德拉的铅笔读后感(一)
《曼德拉的铅笔》讲述了女友自南非旅游归来,为我带来了两件礼物。
第一件是野生非洲大象的粪便。
由于大象洁白长牙之精美与昂贵,它们被人们无穷无尽地猎杀,陷于灭顶之灾,因此大象的粪便便成为了奇特的纪念品。
第二件是一枝曼德拉的铅笔。
前半段很普通,后半截是装满南非岩石碎渣的中空管。
它既有纪念意义,更能充分利用铅笔,不会造成浪费。
这个故事令我震撼。
大地是我们的慈母,给予了我们生产的条件,从来不求回报。
但是人类并不领情,甚至恩将仇报。
人类无休止地砍伐树林,杀戮动物,滥用资源,导致生活环境每况愈下。
自然是人类的依靠,人们应有预见。
我们往往只观赏自然,却很少考虑与自然共生存。
没有了自然,也就没有了人类。
人类是可悲的,也许到了下一个世纪,我们的后代会对着大象的粪便说,哈,这是什么?……不可能!哪种动物会有如此粗大的排泄物?必是外星人遗下的无疑。
而曼德拉铅笔最大的价值,在于保护树木。
没有人能百分之百地使用铅笔,大量木材就被短小的铅笔头吞噬掉了,曼德拉铅笔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人类对于环境这个问题,置若罔闻了几个世纪,如今资源越来越少,今后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我们要保护自然,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份绿色,多一点清新……
我的思绪被一阵嘈杂的汽车喇叭声所惊醒。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让我们手牵着手,心连着心,共创美好家园!
曼德拉的铅笔读后感(二)
在非洲的草原上生活着数以万计的动物。
它们悠然地觅食、繁衍,一派自然之景。
它们在这儿生活几千万年,却被阵阵枪声打破了宁静,残暴的人们如同猛兽般撕开动物的皮毛,剥下它们的皮当作衣服,扯下它们的肉作为食物……随着声声惨叫,动物的数量在锐减。
动物们的世界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人类的残暴世界。
动物在哀嚎,人们在狂笑。
面对此景,人们该觉醒了,也应考虑一下动物的处境了。
可是又有多少国家能够这样做呢?虽然少数国家的人们感到事态的眼中,他们或是呼吁人们保护地球,或发明绿色环保的物品。
而这是远远不够的。
殊不知,在他们的背后,仍有偷猎者在肆意猎杀,为的就是那暴利。
但读了毕淑敏笔下的《曼德拉的铅笔》,我们会沉思,会感慨,因为她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动物至上的世界,没有贵贱之分,有的只是动物与人之间的平等。
文中最后一则小故事更让人心头为之震颤。
文中的南非竟有如此的决定:如果你在非洲被野兽捕获,人们开枪打死的不是动物而是人,为的是减轻人死亡前的痛苦。
因为你是触犯动物们的地盘而被捕获的,这是你的责任,并不是动物对你不怀好意。
是的,动物也是生物链上的一环,失去他们,人类是活不下去的。
而人类身为生物链最高层,拥有高度文明,所做的并不是去猎杀下层动物,应该更为整个生物链而着想。
动物们被杀死了,我们吃什么,即使我们有再高的科技,望着了无生气的地球,也会望洋兴叹的。
放下手中的抢,还动物一个快乐的世界吧。
曼德拉的铅笔读后感(三)
着名作家毕淑敏的作品《曼德拉的铅笔》中写到:朋友从南非回来带给我一样礼物,这个礼物不是钻石,也不是什么其它贵重物品,而是一只铅笔。
这只铅笔前半截同其它铅笔一样很普通,木质包裹着石墨芯;后半截却与众不同:改成透明的塑料管,管里灌满了南非岩石的碎渣,五颜六色······大家也许会想这可能是为了使铅笔更美观,其实它最主要的目的使铅笔被完全利用,而不会在用到最后一小截时被丢弃,从而造成对木材和铅的浪费。
“曼德拉的铅笔”,就是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曼德拉的创造!这个小小的改进因避免了大量资源的浪费而闻名世界,而这种铅笔也被做为南非的旅游纪念品传播到世界各地。
其实这传播的不只是单纯的一支精美的环保铅笔,而是一种“树立节约意识、倡导节约文明”的理念。
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是一种美德。
在能源日益枯竭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把节约视为一种习惯,一种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的科学。
中国是一个拥有13多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
力竞争中,有限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和社会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倡导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全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和重要方式。
有则广告词说得好:“每人迈出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
”节约在大家身边,人人都应从我做起、从自己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为建设低碳经济社会尽一份微薄之力。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不经意间发生着许许多多的浪费现象:无意识损耗了的工材,随意间浪费了的原料,不严紧的管网水阀对水资源浪费,让电视长时间处在待机状态,手机充电器长期不拔出插座,住宾馆让房间里的灯和电视整夜开着……等等。
如果我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如果我们可以使东西循环再利用;如果我们如现在日本许多大企业一样,以最小的能源成本实现最大发展;如果我们能使节约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态度;如果我们把身边的许多细微浪费杜绝掉,无疑是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贡献。
古人云:“不积圭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勤俭好比燕衔泥,挥霍就似河决堤” ,只有心系点滴细节的人,才有大胸怀去开拓大事业。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尤其有责任继承“节俭”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让其发扬光大;作为一名企业的合格员工,更应该成为节俭先行的榜样,让我们一起把我国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吧!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