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浣溪沙苏轼

合集下载

苏轼的《浣溪沙》的全文翻译

苏轼的《浣溪沙》的全文翻译

苏轼的《浣溪沙》的全文翻译.全词原文如下: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宋代苏轼所作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全文白话翻译: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

村南村北响起纺车缫丝的声音。

穿着麻布衣裳的农人坐在老柳树下叫卖着黄瓜。

我酒意上心头,一路上都昏昏欲睡。

艳阳高照,又使人口渴难忍。

敲敲一家农人的院门,看他可否给一碗浓茶解渴。

《浣溪沙》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翻译】山下溪水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伸出嫩绿的芽儿。

松林间的沙路,仿佛刚洗过,一尘不染,异常洁净。

蒙蒙细雨中传来了子规清脆的鸣叫。

谁说人老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还能执着反东,向西奔流呢!因而不必为时光流逝而烦恼,以白发之身愁唱黄鸡之曲。

《浣溪沙·端午》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译文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飘落的梨花告知清明的到来。

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

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这是这组《浣溪沙》的第一首,苏轼将路上所见所闻,描写得非常细致,深红的太阳,碧绿的清溪,娇憨的顽童,白发的老翁,在野地里撒欢的麋鹿,与人同乐的猿猱,一句一景,有远有近,有动有静。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更是求雨成功后的景象,而“黄童白叟聚睢盱”,则是人们面对这种盛况时的欢欣和喜悦。

浣溪沙 (苏轼) 原文和译文

浣溪沙 (苏轼) 原文和译文

浣溪沙 (苏轼) 原文和译文苏轼写的浣溪沙一共有五首,这是第四首,是在作者所辖地区发生重大灾情的情况下写的。

下面是关于浣溪沙苏轼原文及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低人渴漫思茶,呼救何况野人家。

译文及注释译文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

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要随便回去哪找点水喝。

于是叩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不可以给碗茶?注释徐门:即为徐州。

谢雨:雨后谢神。

簌簌:花落貌,一作“蔌蔌”,音义皆同。

缫车:纺车。

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牛衣:蓑衣之类。

这里泛指用粗麻编织的衣服。

《汉书.食货志》存有“贫民常衣牛马之衣”的话。

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

漫,随意,一作“谩”。

赏析这首《浣溪沙》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

公元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

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

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这是第四首。

作品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

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

这首词就是苏轼在徐州(在今江苏省)作官的时候写下的。

按照当时的盲从风俗,一个关心农事的地方官,天大旱,必须向“龙王爷”祈雨;下了雨,又必须向“龙王爷”谢雨。

这首词就是苏轼存有一次途经农村回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

“簌簌衣巾落枣花”,按照文意本来应该是“枣花簌簌落衣巾”。

苏轼浣溪沙赏析和注释

苏轼浣溪沙赏析和注释

苏轼浣溪沙赏析和注释苏轼浣溪沙赏析和注释这首词是苏轼46岁被贬湖北黄州游清泉寺所作,表现了他在被贬的过程中依然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浣溪沙》的全文注释和赏析。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译文:游历在蕲水的清泉寺,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傍晚细雨中传来布谷鸟阵阵啼叫声。

谁说人老就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着奔向西边!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

《浣溪沙》苏轼简析该词是苏轼1082年春任黄州团练副使时作的一首记游词。

然而从内容来说,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记游作品。

通常,记游性作品是写人与自然的关系。

但本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由景入情,一反人们常叹的时光流逝,得出“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哲理。

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

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

“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

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

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原文|译文|赏析《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这首词文风朴实,格调清新,在语言上也清丽自然,洗尽华靡见真淳。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宋词吧。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原文宋代:苏轼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译文及注释译文柔软的青草和长得齐刷刷的莎草经过雨洗后,显得碧绿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骑马不会扬起灰尘。

不知何时才能抽身归田呢?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草、艾草的熏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

我虽身为使君,却不忘自己实是农夫出身。

注释①:此词作于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放,任徐州知州时。

②莎——莎草,多年生草木,长于原野沙地。

③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

④泼——泼水。

形容雨后的桑麻,在日照下光泽明亮,犹如水泼其上。

⑤蒿(hāo)艾(ài)——两种草名。

⑥薰——香草名。

⑦元是——原是。

我原是农夫中的一员。

赏析此词是作者徐州谢雨词的最后一首,写词人巡视归来时的感想。

词中表现了词人热爱农村,关心民生,与老百姓休戚与共的作风。

作为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这首词之风朴实,格调清新,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有宋一代词风的变化和乡村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上片首二句“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不仅写出“草”之“软”、“沙”之“轻”,而且写出作者在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舒适轻松的感受。

久旱逢雨,如沐甘霖,经雨之后的道上,“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沙,经雨之后,净而无尘,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

触此美景,作者情动于衷,遂脱口而出:“何时收拾耦耕身?”“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

苏轼《浣溪沙》全文赏析

苏轼《浣溪沙》全文赏析

苏轼《浣溪沙》全文赏析苏轼《浣溪沙》全文赏析导语:这首词《浣溪沙》以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的感受来描绘乡村夏景,抒发诗人苏轼对于田园生活的憧憬以及喜爱。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轼《浣溪沙》全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浣溪沙》年代:宋;作者:苏轼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

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释】①.络丝娘:缫丝女。

②.垂白:须发将白的老翁。

杖藜:拄拐杖。

③.捋青:摘取将熟的麦子。

捣麨:将麦子炒干后捣成粉末。

软饥肠:充饥。

【简析】这首词以浅显生动的语言,逼真地摹写了农村夏景,而且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绘,词尽其妙,非常具有特色。

这首词描写的.是徐州城东乡村夏日的风光。

因而,它写苘麻等农作物,写蚕妇、老叟等农家人,写煮茧缫丝、捋取新麦等农家事,无不扣住了彼时彼地的特点。

词中虽未用“夏”字直接点明时令,却借助写苘麻、收麦等间接交代时值夏日。

试想,倘若不在夏季,那须发将白的老叟会摘取新麦吗?倘若不在白日,而在黑夜,那“麻叶层层苘叶光”,那老叟扶着拐杖“抬醉眼”的神态,能显得如此清晰吗?这首词不仅惟妙惟肖地摹写农村夏景,而且以巧笔写人。

描写其音容笑貌,勾勒其劳作情景,或反映其生活境遇,或刻画其心理状态。

苏词写人一目了然。

上片以一特写镜头写蚕妇,下片也以一特写镜头写老叟。

写蚕妇,仅“隔篱”一句,便使蚕妇煮茧缫丝时娇语谈笑的情态跃然纸上。

写老叟,既传神地刻画了其老态龙钟、醉眼朦胧的肖像:“垂白杖藜抬醉眼”,也逼真地描写了他贫困的生活境遇及其盼望秋熟的心境:“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这首词以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的感受来描绘乡村夏景。

苏词上片的“麻叶”句,诉诸视觉;“谁家”句,诉诸嗅觉;“隔篱”句,诉诸听觉。

下片3句也诉诸视觉、听觉等。

这样,便使词中蚕妇、老叟等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具有浮雕感;使苘麻等景物及村民劳作、生活的情景历历在目,逼真可感。

浣溪沙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浣溪沙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浣溪沙的原文及翻译赏析浣溪沙的原文及翻译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浣溪沙的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词原文】浣溪纱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诗词大意】译文一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译文二山下兰芽短浸溪,(山下的兰草已长得与溪水相连)松间沙路净无泥,(松林间的小路干干净净的,没有稀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天快黑了,细雨中传来了子规的啼叫声)谁道人生无再少?(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年少)门前流水尚能西!(门前的溪水尚且能向西流去)休将白发唱黄鸡。

(何必自伤白发,感慨“黄鸡催晓”)【诗词赏析】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作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

这时作者谪居黄州已经二年,得臂疾,往蕲水(今湖北浠水县)请庞安常医治。

疾愈后与庞同游清泉寺,那里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洌,下至兰溪,水作西流,苏轼感而填写此词。

作者这时已是48岁的人了,旧时已是接近所谓“知天命”之年,而且又闻“萧萧暮雨子规啼”,羁旅之情,应当是沉郁的,但清明的山水给了他一个好感觉。

臂疾已愈,庞安常又是个奇人,善医而聋,虽聋而颖悟过人,以指画字,不尽数字,辄了人深意(见《东坡志林》),因此,作者心境还是不差的,在这种情况下,忽见泉水西流,就激发起作者的不悲白发、虽失意而仍想干一番大事业的豪情壮志来。

于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一作“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妙句就这样诞生了。

黄鸡催晓、白发催年都是催人老的意思,作者反其意而用之。

全诗用浅俗的语言,但“浅浅语亦觉不凡”,充分体现了作者善于驾驭语意,并使其蕴含韵味的能力,而句中折射的哲理、积极和高亢的情调,千百年来更是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苏轼作品《浣溪沙》共46首

苏轼作品《浣溪沙》共46首

苏轼作品《浣溪沙》共46首苏轼作品《浣溪沙》共46首白雪清词出坐间。

爱君才器两俱全。

异乡风景却依然。

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

茱萸仔细更重看。

半夜银山上积苏。

朝来九陌带随车。

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

冻吟谁伴拈髭须。

惭愧今年二麦丰。

千畦细浪舞晴空。

化工馀力染夭红。

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

甚时名作锦薰笼。

长记鸣琴子贱堂。

朱颜绿发映垂杨。

如今秋鬓数茎霜。

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沈闲事莫思量。

仲卿终不避桐乡。

道字娇讹苦未成。

未应春阁梦多情。

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

困人天气近清明。

风卷珠帘自上钩。

萧萧乱叶报新秋。

独携纤手上高楼。

缺月向人舒窈窕,三星当户照绸缪。

香生雾縠见纤柔。

风压轻云贴水飞。

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傅粉郎君又粉奴。

莫教施粉与施朱。

自然冰玉照香酥。

有客能为神女赋,凭君送与雪儿书。

梦魂东去觅桑榆。

覆块青青麦未苏。

江南云叶暗随车。

临皋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收檐断线,雪林初下瓦疏珠。

归来冰颗乱黏须。

花满银塘水漫流。

犀槌玉板奏凉州。

顺风环佩过秦楼。

远汉碧云轻漠漠,今宵人在鹊桥头。

一声敲彻绛河秋。

画隼横江喜再游。

老鱼跳槛识清讴。

流年未肯付东流。

黄菊篱边无怅望,白云乡里有温柔。

挽回霜鬓莫教休。

几共查梨到雪霜。

一经题品便生光。

木奴何处避雌黄。

北客有来初未识,南金无价喜新尝。

含滋嚼句齿牙香。

菊暗荷枯一夜霜。

新苞绿叶照林光。

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

吴姬三日手犹香。

料峭东风翠幕惊。

云何不饮对公荣。

水晶盘莹玉鳞赬。

花影莫孤三夜月,朱颜未称五年兄。

翰林子墨主人卿。

罗袜空飞洛浦尘。

锦袍不见谪仙人。

携壶藉草亦天真。

玉粉轻黄千岁药,雪花浮动万家春。

醉归江路野梅新。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买麨软饥肠。

问言豆叶几时黄。

门外东风雪洒裾。

山头回首望三吴。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诗词:苏轼〔北宋〕原文:其一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

临皋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收檐断线,雪床初下瓦跳珠,归时冰颗乱粘须。

其二醉梦昏昏晓未苏,门前轣辘使君车。

扶头一盏怎生无。

废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冻真珠。

清香细细嚼梅须。

其三雪里餐毡例姓苏,使君载酒为回车。

天寒酒色转头无。

荐士已曾飞鹗表,报恩应不用蛇珠。

醉中还许揽桓须。

其四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

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

冻吟谁伴捻髭须。

其五万顷风潮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樽前诃手镊霜须。

《浣溪沙五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词作品,元丰四年〔1081〕冬天作于黄州。

第一首写由雨转雪时临皋亭烟雨空濛、田野里麦苗青青的景象;第二首写醉梦醒来时所见的车辘印痕而思前夜二人用翠蔬、梅须下酒的情形;第三首用汉代苏武啮雪餐毡、东晋谢安为桓伊“揽须〞等典故,写自己与徐君猷的交情及自己的感谢之情;第四首描写晨起银装素裹、江天一色的雪景,以及自己生活贫苦的状态;第五首写瑞雪兆丰年的愿景,抒发了愿天下百姓食无忧的美妙愿望。

联章五首为一个整体,写景如画,抒情动人。

翻译:其一覆盖着的田畦小麦还没有返青。

像云一样的枯叶悄悄地在车轮下飘着。

临皋亭云烟缭绕景色奇丽世间少有。

雨小了一半的屋檐水滴断绝了,刚刚下的霰粒在瓦片上如珠子般散动。

回到房屋里的时候胡须都结成冰了。

其二清早醉梦昏沉之中还未苏醒,听到门前轣辘的车马之声传来,原来是徐守携酒造访。

怎能少了一杯淡酒让我与友人共赴醉乡呢?荒废的苗圃里种着冬天食用的蔬菜,一排排树木叶子青葱,酒器上的酒滴如珠宝般晶莹剔透,咀嚼梅花蕊,品尝到细细的清香。

其三身居异地,困难困苦,雪里餐毡的按道理都是姓苏的人,可幸的是徐守驾车载满美酒前来照看我,大寒天里脸上的醉容转头之间消散了。

酒宴上还听说朋友已把我向朝廷推举,如此恩德我无以为报,惋惜生活困顿,我作为主人却没有佳肴来款待挚友,在沉醉之中面带愧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浣溪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炼,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养成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变故和挫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即景抒怀的写作手法。

2、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

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

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

二、走进作者,感受其创作冲动
1、作者
2、感受创作冲动
元丰五年(1082)三月,词人谪居黄州期间作的一首游记词。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在城东一个叫东坡的地方垦荒耕种,自号东坡居士,物质生活也比较艰苦。

但他能抱着“但令人饱我愁无”的态度,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这首《浣溪沙》就表现出了他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3、解题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或作“纱”。

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

三、难解词句
参见课本注释
浸溪:浸在溪水中。

子规:布谷鸟,又称“杜鹃”。

白发——代指老年;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傍晚细雨中传来布谷鸟阵阵啼叫声。

谁说人老就不可再回到少年时代?门前流水还能执着奔向西边!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听唱“白日黄鸡”。

四、鉴赏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词前小序,点明写作词的缘由。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上阕:写景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这两句既点出游清泉寺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

“萧萧暮雨子规啼”既照应了前面对溪水、沙路的描写,又烘托了一种凄冷的环境。

提问: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一派怎样的春景?
明确:描绘了溪边兰草、松间沙路、雨中杜鹃三幅画面。

兰花发出了短短的嫩芽,浸在涨满了水的小溪里,松林间一尘不染的沙路,黄昏时潇潇细雨声中杜鹃在啼叫,渲染出一派爽人耳目、沁人心脾、优美洁净的春景,又带有作者当时丝丝落寞之情。

上阕写暮春三月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两句以反问起,以借喻回答,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复返,青春对人只有一次,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然而词人面对着眼前“溪水西流”,却产生了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这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

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

“休将白发唱黄鸡”则唱出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用不着为白发苍颜而叹气。

表现了词人在贬谪期间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

下阕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

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

(人生不要总在自伤老的感慨。


主旨:作者虽身处困境,但仍力求振作的顽强精神。

全词情景理交融,充分体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

情——宁静自适
景——清淡幽静情景理交融
理——旷达乐观
五、小结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即景抒怀)、蕴含人生的小词,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六、板书
溪边兰草
上阕:写景三幅画面松间沙路清新幽雅
雨中杜鹃
浣溪沙
下阕:抒怀溪水西流——青春可永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七、作业
(一)理解填空
1、这首词中描写了春光明媚万物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借此抒发了作者喜悦心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中,既描写了春景,有烘托了一种凄清的气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

3、这首词中表现词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
是:? 。

4、这首词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词中抒发词人老当益壮、奋发进取之心情的句子
是:? 。

6、从所积累的古诗词曲中(课内外不限),写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两句句意相反的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所积累的古诗词曲中(课内外不限),写出意义相连的两句,表现珍惜时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所积累的古诗词曲中(课内外不限),写出意义相连的两句,表现积极进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浣溪沙》这首词体现了词人对生活抱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这种情绪撞击着我们的胸膛,引发我们产生一些感想,请把你的感想写出来吧。

(100字左右)
3、拓展
描述以下句子表现的画面,说出其中包含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对美好晚景的恋惜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对美好事物的留连,对时光易逝的怅惋,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希望。

)《浣溪沙》引经据典,反其意而用之,是怎么回事?
词中的“白发”、“黄鸡”语出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西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白居易诗是感叹黄鸡催晓,白日催年,朱颜易失,调子比较低沉。

苏轼这里说不要徒自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

这里是引经据典,而又反其意而用之,不但没有白诗的低沉调子,也冲淡了上阕“萧萧暮雨子规啼”的悲凉气氛,从而使词的主旨得
1、词中描绘的三幅画面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2、写兰溪清新优美、淡雅宁静的句子: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3、通过子规啼烘托作者悲凉心情的句子:萧萧暮雨子规啼。

4、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和积极向上思想的句子: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抒发感慨,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