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1
《语言学纲要》:第一章(思维导图)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1.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内容上的表达传递的信息没有穷尽通过信息的交流,人们才可以在社会中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感知,更好地分工协作。
信息内容可以跨越时空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非语言的形式独自传递信息有限,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旗语之类则是建立再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的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2.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可以称为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的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了某种实际效果交际双方在主观情感情态表达上是彼此互动的。
有时候相当一部分的话语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传递什么客观信息,而主要是达到人际互动的目的书籍、报刊上的话语似乎只有说话者,看不到受话者。
每个阅读者都是话语的接收者语言在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情感和态度时,是以接收者的存在为前提的。
虽然是独自一人,语言的社会功能仍然是存在的。
语言的思维功能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交际工具,同时也是心理现象,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思维vs思想思维的形式、过程还是思维的生理机制都和语言密切相关总说:语言和思维形影不离、不可分离形式: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动因和载体,是思维成果的贮存所概念的表达、推理和判断过程:语言符号帮助人达成对外界的认知,储存认知的成果,并且发展人的认知能力。
生理机制:思维作为大脑的活动,具有大脑神经生理的基础。
2.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布洛卡区:说话中枢大脑左半球前部损伤就会得失语症,但能听懂别人说话书写中枢大脑左半球前部,靠近说话中枢失写症视觉性语言中枢大脑左半球后部具有阅读理解功能—失读症:视觉上无障碍,不能理解听觉性语言中枢大脑左半球后部能听到,但不能立即理解—感觉性失语症语言功能区存在于左半球大脑的两半球的分工是人类特有的3.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独词句词和某类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既掌握了某类概念,又用掌握的知识对现实做出了判断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已经注意到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实词句掌握了虚词;逐步摆脱事物的具体形象,愈来愈注意语言本身的事实自由运用临界期1.儿童语言的习得一定具有先天生理基础,最重要的是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也离不开外界的社会条件。
《语言学纲要》课件

音位是语音中的最小单位,而音 素是具体语音的单位,是音位的 实际发音表现。
词汇
词汇的构成
词汇是由单词和词组构成的,单词是词汇的基本单位,词组是由 两个或多个单词组成的。
词汇的意义
词汇的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和语境意义,概念意义是词汇的基本意义 ,而语境意义则是根据上下文语境所表现出的意义。
词汇的演变
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而发生变化,一些旧词会逐渐消 失,而新词则会不断涌现。
词汇的演变包括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或意义 的变化等。
3
语法变化
语法的演变包括词序的变化、虚词的变化等。
04
语言与社会文化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社会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具有交流、沟通、表达思想等功能,是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 的纽带。
语言的类型与演变
语言的类型
孤立语
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词与词之间没有形 式上的关联。
屈折语
通过词形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词与词之间有形式上的关联 。
语言的类型
• 粘着语:介于孤立语和屈折语之间,通过在词根上添加粘 着词素来表达语法关系。
语言的类型
孤立语
汉语、藏语、苗语等。
屈折语
俄语、德语、法语等。
《语言学纲要》课件
目录
• 语言学概述 • 语言的要素 • 语言的类型与演变 • 语言与社会文化
01
语言学概述
语言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语言学的定义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探讨语言的本质、结构、功能和发展等方面 的规律。
研究对象
语言学的研究对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答案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答案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一、填空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4、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5、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二、判断正误(对)1、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错)2、当说话者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时,话语中不具有主观性。
(错)3、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对)4、抽象思维要以语言为形式依托。
(错)5、布洛卡区在大脑的右半球前部。
(错)6、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对)7、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错)8、汉语名词没有数的变化,所以汉语没有区别单数和多数的概念。
三.思考题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的手段?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信息传递工具:(1)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辅助性的交际工具(2)体态语等伴随性的副语言交际工具,(3)盲文、手语等类语言交际工具。
但这些交际工具或者使用范围的有限,或者运用效率低下,或者使用频率不高,很难与语言这种交际工具相提并论。
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写作。
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
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
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语言学纲要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

C.还有一些借用其他物质载 体的信息传递手段,比如, 文字、旗语、信号灯、警铃、 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 公式等等。
这类信息传递手段中,文字 是最重要的。但对于语言而 言,文字是第二性的,是对 语言的再编码系统。
二、语言的思维功能
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2、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 3、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与思维的发展 4、关于聋哑人的语言和思维 5、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关系,先要了解什么是语言、什 么是思维。
儿童语言习得具有先天的生理基础,这就是 大脑具有的机能。但是如果出生后没有处在 正常的语言环境中,没有外在的社会条件, 这种语言能力就不能得到开发,到大约12岁 左右,这个潜能就消失了,以后再也无法像 正常人那样运用语言,心智也不能得到正常 发展。这个时间称为语言习得的临界期。
儿童语言习得的临界期和儿童成长过程中大 脑左右分工的时间是一致的。如果五六岁前 的孩子大脑的左半球受损,右半球还可以部 分地代替左半球的功能。但是过了语言习得 临界期的孩子,如果大脑左半球受到损害, 丧失的语言能力就很难恢复了。这说明到语 言习得的临界期时大脑左右半球分工也已经 完成了。
一、语言的社会功能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
有些动物可以听懂人类语言的简单信号,如 猿猴、黑猩猩、狗等;鹦鹉甚至可模仿人类 语言。但这只是条件反射性质的信息刺激的 结果,是没有内容的机械的形式重复。人们 曾教黑猩猩使用语言,结果它能听懂的语词 不超过10个;曾教黑猩猩使用手势语,它也 只能学会一百多个手势语表示的词。
语言学纲要(引言至第六章)全套

。 所以,在学科体系中,语言学属于社会科学。
0.1.2 语言学的作用
语言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带头学科。
(1)语言学的基础作用:
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语言教学。
(2)语言学的带
传统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古代印度:公元前4世纪,波尼尼《波尼尼经》(《梵语语法》 )。
古代希腊:公元前2世纪,特拉克斯《语法术》(《语法艺术》 )。
古代中国: 特点:从语义入手。 特有的名称:“小学”。 三门学科: 训诂学:公元前2世纪《尔雅》; 文字学:公元100年,许慎《说文解字》; 音韵学:《广韵》(1008年); 语法学:1898年,马建忠《马氏文通》。
其它学科的研究进程。
0.2 语言学的分类
0.2.1 从研究范围的角度分类 0.2.2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类 0.2.3 从研究目的的角度分类 0.2.4 从语言学与其它学科结合的角度分类
0.2.1 从研究范围的角度分类
1、从涉及语言种类的范围分类:普通语言学和具体语言学。 2、从涉及语言结构部门的范围分类:整体语言学和部门语言学。 3、从涉及语言存在的时间范围分类: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20世纪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理论为代表以及受这种理论影响而进行的语
言理论研究。 诞生的标志: 1916年,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主要观点: 强调语言的系统性,认为语言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种系统
性表现在符号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当中。
0.3.3 结构主义语言学(2)
三个学派: 布拉格学派 、哥本哈根学派 、美国学派 。 美国学派: 代表人物:布龙菲尔德。 代表著作:《语言论》,1933年出版,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纲领性著作。 美国学派认为语言学应该描写活的语言事实,而不用语言的历史知识来影响共时
第一讲:语言学纲要(第一章)

思考:
• 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社 会现象?
(一)社会现象
• 社会现象就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 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 的现象。
• 社会现象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它是 依赖于社会而存在的,随社会的产生而 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比如我们 最熟悉的如政治、经济、文化、艺术、 法律等,就属于社会现象,与社会密切 相连。
• (三)人类的交际工具多种多样。
• 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 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有其他的 方式.
• 听觉方式:如音乐、喇叭声、汽笛 声、铃声、钟声、哨声、号角声等;
• 视觉方式:如文字、图画、旗语(一种 通讯方式,使用于航海、军事或野外作 业,手持两面小旗用不同姿势代表字母, 进行传达联络)、红绿灯、电报代码、 化学符号、数学符号、统计图表、舞蹈 语汇、烽火、商标、袖章、徽标以及手 势、身势、表情等;
• 触觉方式:如盲文、握手、抚摸、拥抱、 接吻等。
• 这些交际手段在一定场合使用,可 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 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在功能和 内部结构的复杂性方面以及在信息 量上都不及语言。
• 两种重要的交际方式:
• 1.文字:打破了语言的时空限制, 促进了文明的进程
• 缺点: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仅有 几千年的历史;世界上没有文字的 语言很多;
• 二、语言是最为重要的
• 其他的交际工具,有的仅用于特定 的范围,适用的领域有限;有的携 带的信息有限;有的使用起来要凭 借其他的条件,而语言可以负载的 信息几乎是无限的,几乎适用于一 切社会生活领域。最重要的是,这 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这表 现出两点:
• 1.语言具有基础性特点,所有其 他的交际手段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 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 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 何意义。
语言学纲要

汉语词类(一)什么是词类:根据词的语法性质分出的类,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意义和形态,语法功能是最基本依据。
(二)词类划分的依据:(1)功能(语法功能):A: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和充当什么句法成分,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就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的为虚词。
B:词的组合能力,即实词可和哪些实词组合,虚词能和哪些实词和短语组合,组合后是舍命关系,表示什么语法意义。
(2)意义并非具体词义而是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如名词动词等(3)形态A:构形形态如重叠,B:构词形态,如能否加词缀音位的组合音节: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在由音位的组合构成的结构中最重要的就是音节。
语流音变:语流音变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时发生的语音变化。
这种变化是由于受相邻的音位的影响或说话时的快慢、高低、强弱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汉语的轻声、变调,都是,如“西瓜”中的“瓜”念轻声,“展览”中的“览”念阳平。
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如汉语变调)、弱化(如轻声音节)、脱落(豆腐)等。
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如bi.zi.zhi中的i。
一个音位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有不同的发音特点,表现为不同的音素,它们出现的场合不同,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互相替换后不影响意义,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就是这个音位的变体。
音位分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
条件变体:条件变体指属于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其出现的场合要受一定条件限制,必须具备一定的语音条件才出现,没有相应的语音条件,这个变体一般不会出现,而且这些变体虽然同属于一个音位,但由于受语音条件限制,一般不能换用,当然,从理论上说是可以换用的,换用后不影响意义,即仍然没有区别意义,所以还是属于一个音位。
例如普通话的/a/音位,有/Q/、/a/、/A/、/§/等变体,但它们各有不同的出现条件,所以这四个音位就是音位/a/的条件变体。
语言学纲要1语言的功能介绍

四 聋哑人的语言和思维
五 思维方式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思维方式的普遍性:
sun
太阳
语言与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语言学纲要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
第一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的社会性: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
物;
2、语言为社会服务,是组成社会不可缺少的因
素;
3、语言是社会约定俗称的产物,语言交际是一
项集体性社会活动;
4、个人语言受社会制约。
一 信息传递功能
信息传递的多种方式:
二、人际互动功能
言语交际的动态过程:
编码——传递——接收——解码
如何传达“我爱你”?
非语言的信息传递:
交际功能:
因此,语言作为信息最重要的载 体,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手段, 人类80%的信息是通过语言传递的。
第二节 语言的思维功能
理解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
火龙果(拉丁文名: Hylocereus undulatus Britt),又称红龙果、 龙珠果、仙蜜果、玉龙 果。仙人掌科、量天尺 属植物。果实呈椭圆形, 直径10-12厘米,外观 为红色或黄色,有绿色 圆角三角形的叶状体, 白色、红色或黄色果肉, 具有黑色种子的水果。
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不可分离。
二 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
语言功能区
三 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
人类语言能力是先天的还是后天学会的?
是天生的。 儿童语言的习得具有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天生理基础,取决于大 脑的结构和功能。二儿 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是 2-12岁,错过这个时期, 学习语言难度将会大增。 同时儿童学习语言也离 不开外界社会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语言的研究历史 1语文学研究时期:解读古代典籍的语言
三大传统: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 在中国,文字和书面语很早就出现并成熟起来,先 秦时就出现了大量的文化典籍。中国传统的语言研 究主要是围绕着解读文言文典籍的需要。中国传统 语言研究主要是抓住汉字,分析它的形体,探求它 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 音韵、训诂之学。
语言又是复杂的、神秘的。
关于语言的传说。咒语、巫术、禁忌。
人类对自身的了解比对外界的了解更少。研究语言也 是揭开人自身奥秘的一个重要方面。
语言的作用:
1社会功能: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传递信息:交流事实和态度
例:我在北大中文系读书。 我多想考上北大中文系的研究生呀!
语言所能传递的信息可以没有穷尽,信息内容可以跨越时空。
头脑中的语言功能区有四类:
运动性语言区,又称布洛卡区,在大脑左半球前部,是1864 年,法国神经解剖学家保罗· 布洛卡(Paul Broca)发现的。 用电刺激人脑的布洛卡区,人会不自主地发出语音。这一区 域受到损伤就会得失语症,丧失说话能力,但基本能听懂别 人的话。
书写区,也在大脑左半球前部,靠近布洛卡区。这一区域受 伤的人,其他运动能力尚好,但失去写字、绘画的能力,称 作失写症。
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左脑和右脑), 中间有“脑桥”(神经纤维)连接,使两个 半球互相沟通。 左半球管右半身的动作,右半球管左半身的 动作。
大脑左半球还控制着语言功能以及相关的计数、分 类、推理等功能,掌管抽象的、概括的思维。 而大脑的右半球则在音乐等艺术感知、人的面貌识 别、立体图形的识别、整体把握能力、内在想象力 等方面起着主要作用,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 思维。 如果一个病人大脑左半球发生损伤,他尽管说不出 所住医院的名称、病房和病床的号码,却认得医院、 病房和自己的病床。相反,大脑右半球受到损伤, 病人尽管能说出他所住病院的名称,却找不到所在 的病房、病床,也认不出熟人;能说出他家的住址, 却找不到自己的家门。
语言学作为一门科学也和其他科学一样具有以下特征: 1、客观性 2、系统性 3、内部一致性 4、明确性
研究程序: 1、收集材料 2、提出假设 3、验证假设 4、设计模型,建立理论
研究对象:语言 语言司空见惯,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
平凡的现象中隐含着深邃的哲理。牛顿看到成熟的苹果从树 上掉下来,研究它的原因,发现了万有引力的秘密。
共同的生理基础决定了语言的共性 (Language Universal),但语言也存在个性 差异。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语言学的任务就是寻找 语言共性,发现语言个性。
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 语言中的词汇反映出该语言社团对现实世界的概念分类。 同一条光谱,人的视觉感知是共同的,但抽象为概念类, 就有不同了。汉语切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 段,英语切成purple,blue,green,yellow,orange, red六段,有的语言切成五段,三段,甚至两段,而且, 即使段数相近,各段的起迄点也有差别。 亲属称谓也是这方面的明显的例子。同是父母的兄弟或 其姊妹的丈夫,汉语分成伯父、叔父、舅父、姨父、姑 父,而英语统称uncle;同是父母的姊妹或其兄弟的妻子, 汉语分成伯母、叔母、舅母、姨母、姑母,而英语也只 有一个统称:aunt。
语言学的任务
无限的句子中包含着有限的词和为数不多的规则。语言是有限的单位和有 限的规则组成的系统,而说出来的话则是人们运用这种工具表达思想所 产生的结果。Language(Langue)/Speech (Parole) (语言/言语) 掌握了一门语言,也就是掌握了关于这个语言的单位和规则的知识,这个 知识是内化的(internalized)知识,即存在于人的大脑中。 会说某种语言的人都掌握了相同的关于这门语言的内化知识,但是并不是 每一个语言使用者都能把这种内化的知识清晰地表述出来,这就是“知其 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语言学的任务就是描写人们头脑中的这种内化的 语言知识。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
北京大学中文系 董秀芳
教材: (1)《语言学纲要》(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11。 参考书: (1)《基础语言学教程》,徐通锵,2001年,北京 大学出版社。 (2)《语言导论》,维多利亚· 弗罗姆金、罗伯 特· 罗德曼,1994年,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3)《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著,商务印书馆 译本。 (4)《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视觉性语言区,在大脑左半球的后部,具有阅读理解功能。 这一区域受损的人在视觉上并无障碍,但无法理解文字的意 思,称作失读症。 听觉性语言区,也叫韦尼克区,也在大脑左半球的后部,靠 近视觉语言区,1874年德国神经学家卡尔· 韦尼克(Carl Wernicke)发现。这一区域受损的人可以听到别人说话,但 不能理解,同时自己表达也有问题。
在印度,文化经典主要是宗教典籍,所用的语言是 古代的梵语。古代印度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对这些经 典的解读,古代印度的学者在语言一般性质的认识 以及具体的语音和语法研究等方面,都有卓越建树。
语法方面的差异: 同样表达“我去买书”的意思,英语中就一定要表达出是 买一本书,还是多本书,而汉语中就不强制说明。 同样要表达“我去见朋友”,法语一定要表达出是一个朋 友还是多个朋友,是男性朋友还是女性朋友,而英语就不 强制表达出朋友的性别,汉语中则可以既不表达朋友的性 别,也不表达朋友是一个还是多个。 可是汉语的可数名词前面通常要加量词,如“一本书”, “三个人”,“两支笔”,外国人说汉语时容易把这个量 词漏了,说成“一书”,“三人”,“两笔”,那是因为 他们的母语中不必表达出量词的语言意义。 语用方面的差别:表扬、道歉等言语行为方面的不同。
其他传递信息的方式:旗语,信号灯,电报代码,数学符 号,化学公式,身势等
(2)人际互动:建立人际关系、情感联系
你来了! 出去啊?
(2) 情感渲泻:自我鼓励,打狗骂鸡,呼天 抢地
2思维功能: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语言使得思维的结果可以 保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维,而不必每次都从 头开始。思考就是头脑中无声的言语。 人的感觉器官对外在事物直接的感觉和知觉属于感 性认识,还算不上思维,思维是理性的认识。 逻辑学把概念、判断和推理看作思维的基本形式。 这些思维的基本形式都要依靠语言。概念表达要依 托词语,判断和推理要在话语中实现。
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 儿童学话的过程简单说来是这样的:开始 的时候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一周岁 左右会说一些单个词的句子,后来发展到 会说两个词的句子,只有实词的句子(类 似电报的电文),大致到了五六岁的时候, 就能自由运用各种语言成分造出各种各样 的句子来了。这一过程还包括对母语的语 音系统的掌握。
教会聋哑人观察和模仿常人说话时的口形, 是帮助他掌握语言的另一条途径。他们用 “看话”代替“听话”,自己也能发出含混 而依稀可辨的音来表达意思。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大脑的两半球的分工是 人类特有的。动物的所谓语言无法与人类语 言相比。 语言天生论: 语言具有生物基础,人类头脑中有由遗传获 得的专门的语言机制(Language faculty)来 管理语言。语言机制是人类在漫长的生物进 的原则。学习具体语言只是 设定参数和学习具体的发音和词汇而已。
初生婴儿的大脑的两半球没有专业的分工。 约五、六岁前的孩子大脑的左半球如果受到损害, 右半球可以部分地代替左半球的功能。 如果孩子已经到了十二、三岁,大脑左半球受到损 害,丧失的语言能力就很难恢复了。 可见大脑两半球的专业化与学话的过程一致,也是 和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一致的。
绪论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
语言学,顾名思义, 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 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概论课是掌握关于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 论,初步了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对语言学的误解普遍存在 误解一:学了语言学就会很有口才或有好的 文笔 误解二:语言(特别是汉语)中不存在严格 的规律。 语言学研究语言内部结构规律。 语言的规律使得语言具有可学性。任何语言 都有结构规律。
经过专门的训练,聋哑人还能够掌握“手指 语”,用约定的手指动作拼写语言中的词语, 传递复杂而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聋哑人的手指语完全平行于健听人的有声语言,手指 语是完善的发达的语言,可以创造和理解无限的新 句子。 比如,American Sign Language,英语不同的字母 就用手的不同形状和运动来表示,手势就相当于音 位系统。 手指语也有自己的语法。 使用手指语的人做梦也是用手指语,就像说汉语的 人做梦用汉语一样。 手指语也有手误就像有声语言有口误一样。 手指的类似变化就像有声语言中的绕口令。 儿童学习手指语所经历的阶段也和正常儿童学习有 声语言一样。
关于聋哑人的语言和思维 耳聋是指由于听觉器官在不同区域受到不同 程度的损害而导致的听力障碍。患者由于听 力的缺失,听话的能力受到影响,同时由于 失去了对自己发音的监控能力,说话的能力 也受到影响,造成掌握语言的障碍,成为所 谓的“聋哑人”。
聋哑人也是能够思维的。
第一,聋哑人和常人一样,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有 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他们主要是因为耳聋听不 见别人说话,才学不会语言。一旦恢复或获得了听 觉,聋哑人也就可以逐渐学会说话。 第二,聋哑人不能利用听觉符号传递信息表达思 想,但可以通过别的感觉器官得到补偿。视觉符号 的掌握和自然语言符号的掌握一样,是以大脑的生 理机制为基础的。视觉符号同样可以承载信息,具 有思维和表达功能。像手语这样的视觉符号成为聋 哑人重要的表达方式。
学话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思 维发展的过程。 词语的习得是概念习得的过程。认识一类事 物与另一类事物的不同,同类事物之间的相 同。
独词句是对概念的运用,是用概念做判断。 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 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