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电影《老男孩》视听语言分析

合集下载

以微电影《老男孩》为例,从叙事方式、视听语言、解说词、故事化

以微电影《老男孩》为例,从叙事方式、视听语言、解说词、故事化

以微电影《老男孩》为例,从叙事方式、视听语言、解说词、故事化以微电影《老男孩》为例,从叙事方式、视听语言、解说词、故事化等方面来分析和拓展。

《老男孩》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微电影,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精妙的视听语言、恰到好处的解说词和精心构建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一个让人动容的故事。

首先,叙事方式在《老男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电影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结构,通过回忆和闪回的方式,将故事展示给观众。

这种叙事方式增强了观众的思考空间,使得观众能够主动参与到故事中来。

同时,通过揭示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连接。

其次,视听语言在电影中发挥了重要的表现力。

电影运用了精美的画面和细腻的音乐,营造出了一种浪漫而悲伤的氛围。

摄影师运用了巧妙的光影和色彩的运用,为电影赋予了独特的美感。

音乐的选择也十分得当,能够与情节和情感相呼应,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解说词在电影中起到了引导和衔接故事情节的作用。

解说词贴合情节,简洁明了地介绍了主人公的背景和心理状态,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

解说词还用细腻的语言描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让观众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最后,电影的故事化是其吸引观众的关键。

电影通过讲述一个虚构的故事,探讨了人类情感、成长和自我认知等主题。

电影通过展现主人公的内心挣扎和成长,让观众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故事情节的设置和人物的塑造都非常细腻和真实,使得观众能够产生共鸣,并被故事所感动。

综上所述,《老男孩》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精妙的视听语言、恰到好处的解说词和精心构建的故事情节,成功地营造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

这部微电影既给观众带来了情感上的共鸣,也引发了观众对人生的思考。

给予复仇以圣洁的名义——《老男孩》电影浅析

给予复仇以圣洁的名义——《老男孩》电影浅析

摘要:《老男孩》又名《原罪犯》,是韩国导演朴赞郁复仇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其也是凭借这部作品名扬世界影坛。

另外两部是《我要复仇》和《亲切的金子》。

改编自日本漫画的《老男孩》,继承了日本文化中的畸形与变态的艺术元素,让残忍的暴力画面和惊世骇俗的情节相结合。

但是既然是被自称为“为韩国电影写字最多”的影评派导演朴赞郁选中,自然有其独到之处。

在这部《老男孩》中,朴赞郁继续执迷于表现政治体制,社会意识形态及国家机器对人性的异化和压抑。

他在《老男骇》中对“乱伦的温情与理解,给予诚恳的人道主义关怀,从而使影片更像一篇对话语暴力权在内的意识形态管控给予猛烈批评的人权运动檄文”。

显然,在原作漫画的基础上,朴赞郁走得更远,他以创新革命者的姿态肯定了主人公的乱伦情结,并以自由凌烈的电影叙事手法去呈现主题。

无论是片中哲学味浓重的人物语言,还是多义性表达的镜头画面,都为影片的主题做出了探索性极强的诠释。

关键词:复仇;陀思妥耶夫斯基;道德;暴力写影评出身的朴赞郁曾坦言自己的创作风格受到多位作家的影响,在这部《老男孩》中,观众可以通观全篇地感受到古希腊悲剧的宿命思想,与此同时,导演意图背后还深受另外一位大师的影响——陀思妥耶夫斯基。

影片的主题寓意处处在他思想的映照之下呈现出来,这位俄国文学大师深深影响着朴赞郁在这部作品中的创作,如果了解陀氏的人文主义哲学思想的话,就会对导演的态度有着深刻的认同,即乱伦也会是圣洁的。

朴赞郁向来以“颠覆式的叙事风格”著称。

在他的作品中,叙事手法之所以会出现多样性,还得益于他在出道之前接触过众多的片种,包括艺术电影,B级片,商业电影等多种题材和类型,这极大地丰富了他的镜头语言,他也乐于做一位叙事手法的创新者与革命者,但是他的这种“卖弄”是建立在为动机服务的基础之上的。

朴赞郁一贯对个体关注,而对体制抱拳相向。

他醉心于对过程的叙述,而把结果和定论交给观众去完成。

可是往往在他的叙述中,观众早已深深地陷入他强有力的视听控制中,无法自拔。

新媒体电影《老男孩》视听语言浅析

新媒体电影《老男孩》视听语言浅析

新媒体电影《老男孩》视听语言浅析键词:视听语言,析,新媒体电影2010年820日,由中影集团,酷网与雪佛兰科鲁联手打造的“11度青春系”电影行动,由十一位轻导演执导的新媒体影与观众见面,作为压轴电《老男孩》在10月28日上映由肖央导演执导的《老男孩》仅映了几日,点击量几百万,创造了一个神。

视听语言的出色表现对于影的表意也是至关重要,那本文就对《老男孩的视听语言进行分。

一、试语言中的视觉元素马尔丹对电影的面特征作了如下概括: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素,它是电影的原材。

但是,它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异常复杂的现实事实上,它的原始结构的突表现就在于它自身着一种深刻的双重:一方面,它是一能准确、客观的重现它面前现实的机器自动运转的结果;另一面,这种活动又是根导演的具体意图进行的。

通过上述方式获得的画面象构成了一种现象,它同以多种标准的现实作为它存在的基。

”1,由此可以看出,面语言是心与物,意与象,情与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画面语言各素包括构图,光效,色彩(一)《老男孩》构图析。

“电影中的图不像其他任何视觉艺中的构图,它的关键在于活。

”2构图实上为:对被拍摄的对象进行的一布置与安排,这种布置安排是由穿坐着所现的内容决定的,这种布置与安排通过景别、运动、摄影机度等方面来构建的。

1.画面景别——以特写近景为主。

《老男孩大部分的镜头都是通过采用近景特写来完成拍摄的在此部影片中多次出现脸特写的镜头,校花的脸部写出现多次,她的出现贯穿了影的始终,是一个核心物,她代表了青春年时青春期的骚动,脸部的特写加深对她的印象,这正是我们每个青春时期的一种懵懂,对爱情生活的懵懂,是那个青春时代的象,完全了印证了这部影片所表现的青春梦想主题,在影片的结部分,雨中站立的校花慢慢回头的写,表现的正是对青春时代告别,画面十分唯美但品却有些许忧伤。

近景与特写别的运用是新媒体电的构图中运用最高景别,也是新媒体电影与传统电影比较而言突出的一个特点。

新媒体影的播放终端也决定了它景别为特写或近景镜,因为在mp4,手机等终端播放,这种终端的屏幕常都比较小,那么只有这种的人物表现才容易让众看清楚,若都是一些远景镜头观众在看起来会比较吃,同时也不利于故事的表现。

老男孩影评

老男孩影评

电影语言《老男孩》一片的电影语言可谓极其风格化。

朴赞郁并非科班出身,他毕业于韩国西江大学哲学系,但热爱电影,事实上他和楚浮一样是由影评人转行成为导演。

这也注定了他巨大的观片量,从而在电影语言上的博采众长。

当然由于他是一名B级片与cult片影迷,又使得他经常不按常理出牌。

首先浅析一下本片开头的综合电影语言运用。

第一个镜头起自一只手握住领带的特写,逐渐拉到吴大修逆光的面部狰狞特写(无其他背景,高对比的硬光),然后切换至跳楼者,交代环境。

配乐十分紧张,短短几秒已建立起极强的戏剧张力,为整部影片定下了基调,而观众多以为是吴大修要迫害跳楼者。

此时镜头突然切换至故事的最初,喝醉酒的吴大修在警察局闹事。

使用普通灯光与自然声,纪录片式粗糙剪辑,当年的吴大修完全是一副中年废柴上班族大叔的样子,无论形象还是滑稽平和的气氛都与最初的镜头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这一段戏还承担了叙事上的多重功能,不但交代了吴大修的最初身份,与之后的影片形成反差,还提到了他的女儿,可以说埋下了第一个伏笔。

场景转换到电话亭,最初仍然是纪录片式粗剪,然而随着吴大修的失踪,转换为轨道镜头并逐渐拉高成为俯角镜头,自然声退去,全片多次出现的一段提示情节推进的主题配乐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老男孩》一片中俯角镜头出现了四次,除了此处,在吴大修离开监禁房间、初次遇到mido、以及影片最后催眠结束都有出现。

通常而言俯角镜头因其暗示全知视角往往带有一定宗教意味(可以参见《我要复仇》),但此片中倒没有涉及宗教,更接近于宿命的提示,因为每次俯角镜头出现都暗示着主人公命运的转折。

仅仅一个开头,导演就很少的笔墨牢牢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并制造了强大的戏剧张力,还为情节进展做下了必要的铺垫。

而其他出色的镜头语言运用还有很多。

比如通过广角镜头进行的空间处理。

第一个广角镜头出现在吴大修进入监禁房间后,一组十分压抑的极低机位镜头(从门下露出头)之后,从吴大修后方交代整个房间环境。

然而由于广角镜头的效果,整个空间被压抑在镜头之内,仍然显得禁闭和压抑。

《老男孩》片头人声分析

《老男孩》片头人声分析

《老男孩》片头人声分析
“笑,全世界陪你一起笑;哭,只有你一个人哭。


本片段利用人声将吴大秀塑造成了一个立体饱满的人物,一下是对人声的详细分析。

在短篇中,对白主要出现于开场和结尾,起到了传递信息,深化人物解释人物行为,推进叙事的作用。

开场吴大秀与自杀者的对白十分自然的承接到警局里警察问吴大秀名字的画面。

从与警察的对话以及吴大秀的状态我们可以看出,吴大秀酒后举止疯狂。

我们可以看出吴大秀是一个随意、随性、反抗心里极强的人而且他对被束缚也是极其厌恶的,这让吴大秀被释放后的复仇也显得顺理成章。

吴大秀向警察展示买给女儿的礼物和给女儿打电话在,这一段中也能看出吴大秀人性中柔软的一面,他很恋家很爱自己的女儿,像个长不大的男孩呼应了电影的片名。

而在片末,吴大秀讲完自己的事就走掉不顾自杀者的行为也表现了他被生活逼迫后自私的一面。

所以朴赞郁导演通过几段简短的对白给观众塑造了一个多面的有层次感的老男孩吴大秀。

到此,天台上的吴大秀和警局里的吴大秀形成鲜明对比,令吴大秀这个人物更具张力。

新媒体电影《老男孩》视听语言分析(2)

新媒体电影《老男孩》视听语言分析(2)

新媒体电影《老男孩》视听语言分析(2)
新媒体电影《老男孩》视听语言分析
包小白的那句“我们看他们表演吧”。

在整部影片中的运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时空转换的作用,第一次是将观众带到七八十年代的氛围中,而第二次是将观众带回了比赛现场。

在整部影片中药说视觉元素运用最成功的地方,要数最后的音乐,筷子兄弟演唱的“老男孩”,这一首歌带给观众强大的震撼,许多人在此处落下了眼泪,触动了观众的心弦。

另外片中的收音机播放的“全国应届毕业生的数量达到了610万……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增长8.9%.......”这些社会敏感问题,更是表现了人们的无奈心酸。

《老男孩》的成功在电影领域引起了不小的动荡,视听语言的运用也与传统电影有所差别,本文试图对《老男孩》视听语言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版,第1页.
[2]波布克:《电影的元素》,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第60页.
[3] Pennis Scheafer and Larry Salvato《光影大师》,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6年版,第359页.转。

《老男孩》电影影评

《老男孩》电影影评

《老男孩》电影影评《老男孩》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其以姐弟、父女两个乱伦题材为切入点,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复仇的残酷性。

这部电影在剧情推进、拍摄手法和电影语言等方面都极具特色,体现了导演朴赞郁独特的创作风格。

影片讲述了吴大秀被囚禁在私人监狱 15 年的故事。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没有导师的指引,也没有财富的支持,但仇恨的力量却驱使他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筛选出曾经得罪的人。

他渴望着有一天能够重获自由,为自己的遭遇讨回公道。

当他得知妻子被杀害、女儿下落不明后,复仇的怒火在他心中燃烧,他发誓要找到囚禁自己的凶手,将其碎尸万段。

为了实现复仇的目标,吴大秀开始锻炼身体,通过日复一日的拳击练习来保持状态。

他从电视里学习知识,熟悉各种推理方法,为未来的行动做好准备。

他还故意表现出对电视女星的猥亵行为,以引起监控者的注意。

在每天的深夜里,他用铁丝和牙具悄悄地抠着墙壁,试图寻找逃脱的方法。

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成功越狱,开始了他的复仇之旅。

15 年前,李有真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热爱摄影,姐姐则是美丽温柔的校花。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他们在教学楼的阁楼上发生了不伦之恋。

然而,这一秘密被一双好奇的眼睛窥视到,最终导致了姐姐的自尽和李有真的逃离。

为了报复所有人,李有真建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并建立了一个隐秘的监狱,将当年传播秘密的人关起来折磨至死。

他找到了吴大秀,将其女儿收养,并设计了一个精心策划的复仇计划。

吴大秀和女儿在不知情的状态下接受了长达十五年的催眠,他们之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想法都是对方想要的,彼此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然而,当李有真揭示真相时,吴大秀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自责之中。

他意识到自己不仅被李有真利用,还伤害了自己的女儿。

他跪求李有真不要告诉女儿真相,为了赎罪,他甚至剪掉了自己的舌头。

李有真自以为大仇得报,但他的内心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

吴大秀和他一样,都是社会伦理和道德舆论的受害者。

他们以爱为借口,回避了自己的罪行,但最终无法逃脱内心的谴责。

解读网络热片《老男孩》

解读网络热片《老男孩》

三、 相关思考
首先,社会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人们的接受速度。生活环境所发生的变革巨大 而迅速,与此同时,产生的社会问题让我们措手不及。GDP,房价,就业,生 存……经济发展与人文发展无法同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已严重失衡,想拼命 赶上时代的潮流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于是怀旧理所当然…… 其次,价值观的颠覆,信念的失落,教育的失败 。我们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是 美好而浪漫的,“未来的主人,国家的栋梁,光明的前途以及辉煌的未来”…我 们充满着对未来美好的幻想与期望。可是长大以后,发现一切并非如此。我们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
—— 解读网络热播短片《老男孩》
引言
《老男孩》是由中影集团和优酷网联合出品的一部网络短片,播出 以来,如同一匹黑马杀出重围,不仅经历了从网上发布到疯狂传播的 火爆场面,直线飙升的点击率和转载率更是堪称在网上掀起了一阵 “老男孩”旋风。
内容
一《老男孩》制片简介
一、 《老男孩》制片简介 1.短片简介 片 名:《老男孩》 古永锵
让他们重做文艺青年,他们吟唱的对青春的感怀也感动了许多观众,
但比赛结果不理想,他们已被娱乐时代所淘汰…… 一部反映青春、梦想的网络电影,10月28日以来在互联网迅速流 传,感动内地各年龄层的观众,很多人流下对青春唏嘘的泪水,赞 其是少有的国产佳作。影片也引发了网民关于梦想的热论。
一、 《老男孩》制片简介 4.片段欣赏
三、 相关思考
3.与梦想无关 影片对青春的追忆对梦想的珍视,实际上只是一个借口,一场给自我追逐 梦想的机会,一次勇敢,即使最后他们在比赛中胜出了又怎样,谁能弥补中间 这些年的失落?谁能弥补所有人的失落?当这一次寻梦划上句号的时候,他们 还是一如既往的在城市的夹缝中继续艰难的生存。一切只不过是一场放纵而已, 借口是梦想。深层的含义是对现实的批判,对历史的反思,对处于迷茫与彷徨 的人们的一种无奈的人文关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