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梅兰芳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教案】京剧大师梅兰芳 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教案】京剧大师梅兰芳 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教案: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艺术生涯和贡献。

2. 学习梅兰芳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风格。

3. 欣赏梅兰芳的代表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关于梅兰芳的介绍。

2. 梅兰芳代表作品的视频或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梅兰芳的背景和艺术成就。

2. 引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梅兰芳的艺术生涯(10分钟)1. 介绍梅兰芳的艺术生涯和经历。

2. 强调梅兰芳对京剧发展的贡献。

三、梅兰芳的表演技巧(10分钟)1. 讲解梅兰芳的表演技巧,如唱、做、念、打等。

2. 分析梅兰芳在表演中的独特之处。

四、梅兰芳的艺术风格(10分钟)1. 介绍梅兰芳的艺术风格,如婉约、豪放等。

2. 引导学生欣赏梅兰芳的艺术风格特点。

五、欣赏梅兰芳的代表作品(10分钟)1. 播放梅兰芳的代表作品视频或音频。

2. 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中的艺术特点。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梅兰芳角色扮演活动,体验京剧表演的乐趣。

2. 邀请京剧演员进行现场表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京剧艺术。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描述梅兰芳的艺术生涯和贡献。

2. 学生能理解并分析梅兰芳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风格。

3. 学生能欣赏并评价梅兰芳的代表作品。

六、梅兰芳的舞台形象与角色塑造(10分钟)1. 分析梅兰芳在舞台上的形象和角色塑造。

2. 讨论梅兰芳如何通过表演技巧塑造不同角色。

七、梅兰芳的京剧唱腔艺术(10分钟)1. 介绍梅兰芳的京剧唱腔特点。

2. 引导学生欣赏梅兰芳的唱腔魅力。

八、梅兰芳对后世的影响(10分钟)1. 探讨梅兰芳对后世京剧艺术的影响。

2. 学生分享对梅兰芳艺术成就的感受和启发。

九、实践环节:模拟京剧表演(15分钟)1. 学生分组,选择梅兰芳的代表作品进行模拟表演。

2. 学生可以尝试运用梅兰芳的表演技巧进行角色扮演。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京剧艺术。

《梅兰芳》教案设计

《梅兰芳》教案设计

《梅兰芳》教案设计《梅兰芳》教案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梅兰芳》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梅兰芳》教案设计1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缺乏,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明白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缺乏。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

2、解题,介绍梅兰芳生平。

3、学习词语:学艺二、初读课文1、自由练读课文。

2、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找出难读的句子。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小黑板。

(2)指名认读词语。

(3)抽读生字卡片。

4、试读课文。

5、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7、教师范读。

8、填空,出示小黑板。

这篇课文讲的时梅兰芳小时候拜师(),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的故事。

三、作业:1、练读生字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3)“不是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4)师傅为什么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板书:不是料子)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3)理解:世界闻名、大师(4)学过第一段和第三段,你有什么想法?3、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初步理解句意。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3)进一步理解句意。

在什么情况下,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这说明什么?梅兰芳是怎么做的?梅兰芳为什么看空中的鸽子?看水底游动的鱼?“紧盯、注视”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以换成看吗?“经常”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梅兰芳的眼睛渐渐灵活起来,好像会说话,这说明了什么?4、再读第三自然段。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教学目标】1、聆听《海岛冰轮初转腾》等京剧选段,感受京剧,使学生接受京剧并能热爱我国的国粹艺术。

2、通过“唱”、“念”、“做”、“打”让学生体验和了解京剧的艺术魅力。

3、了解梅兰芳的京剧贡献。

【教学准备】一件戏服(带水袖)、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什么是京剧说说你印象中的京剧是什么样子的生:……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评价)同学们回答的不是很全面。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她的中文名叫“京剧”,英文名叫“Beijing Opera”(板书)。

京剧形成与清代光绪年间,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因为形成于北京,所以叫“京剧”。

现在有很多外国人不远千里来到中国学习京剧,甚至学的如痴如醉。

我想这正是因为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感染了他们,以及灿烂的历史文化熏陶了他们。

提到京剧,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梅兰芳。

梅兰芳先生一生致力于京剧事业的发展与创新改革上,对京剧的传承与弘扬做出了巨大贡献。

【设计意图】导入部分以问题开始,给学生留有悬念并使学生产生思考。

引出老师对京剧的简单介绍。

一、唱京剧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体味一下国粹京剧的艺术魅力。

首先要欣赏的是梅派著名唱段《霸王别姬》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

大家有没有知道《贵妃醉酒》故事情节的?生:(如果有学生知道故事情节,尽量让学生说。

如果学生不知道,老师再介绍剧情。

)师:(清楚剧情后,播放“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请大家仔细听,一会儿我们一起学几句唱词。

(欣赏完后,老师范唱第一句唱词,学生跟着学唱。

)【设计意图】听完后,通过“唱”来体验京剧的唱腔韵味。

二、念京剧师:京剧表演中除了“唱”,还有哪几种艺术手段?生:念、做、打师:对!其中“念”指的是京剧中的“念白”。

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个唱段的最后,有一小段念白。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教案标题: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生平和艺术成就;2. 学习梅兰芳的表演风格和技巧;3. 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欣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梅兰芳的生平介绍:出生背景、学习经历、艺术成就等;2. 梅兰芳的表演风格和技巧:身段、腔调、唱腔、化妆等;3. 梅兰芳的代表作品欣赏:选取梅兰芳的经典剧目进行观看和分析;4. 学生表演实践:分组进行京剧表演,学生可以选择梅兰芳的经典剧目进行演绎。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介绍梅兰芳的形象和京剧艺术;2. 激发学生对京剧和梅兰芳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梅兰芳为何成为京剧大师。

主体:3. 分组观看梅兰芳的经典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他的表演风格和技巧;4. 分析梅兰芳的表演特点,如身段、腔调、唱腔和化妆等,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表演的影响;5. 指导学生学习梅兰芳的表演技巧,如体态的优雅、唱腔的韵律感等;6. 引导学生欣赏梅兰芳的代表作品,分析剧情和角色的表演要点。

实践:7. 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梅兰芳的经典剧目进行表演;8. 指导学生在表演中运用梅兰芳的表演技巧,注重身段、腔调和唱腔的表现;9. 学生进行小组内互相观摩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10. 学生进行展示演出,全班同学进行欣赏和评价。

总结:11. 总结学习成果,回顾梅兰芳的表演风格和技巧;1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梅兰芳的表演理念和技巧提升自己的表演能力;13.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京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资源:1. 梅兰芳的生平介绍资料、图片、音频、视频等;2. 梅兰芳的经典表演视频;3. 梅兰芳的代表作品视频;4. 京剧表演指导书籍或资料。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 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估,包括身段、腔调、唱腔等方面的表现;3. 学生对梅兰芳的表演和作品的分析和评价。

掌握京剧基础知识:《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设计

掌握京剧基础知识:《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设计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是一种富有魅力的表演艺术形式,因其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备受欢迎。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份关于京剧基础知识的教案设计——《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京剧的基础知识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语言韵律感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京剧的基本构成要素;2.了解京剧的历史和文化背景;3.了解梅兰芳及其艺术成就;4.体验京剧表演的魅力和韵律。

(三)教学方法1.从视觉上感受京剧;2.听取教师讲解;3.学习京剧唱腔和动作;4.表演京剧剧目。

(四)教学准备1.京剧《霸王别姬》和《牡丹亭》的唱段;2.梅兰芳的图片和相关资料;3.准备基础的化妆道具;4.录音机和影音设备。

二、教学流程(一)导入1.谈论京剧,了解学生对京剧的认识程度;2.放映京剧《霸王别姬》和《牡丹亭》的唱段,让学生感受这种表演艺术的魅力。

(二)展示1.介绍京剧的基本构成要素:唱、念、做、打;2.介绍京剧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如京剧的诞生背景、历史沿革和文化底蕴等;3.介绍梅兰芳及其艺术成就,讲解梅兰芳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等。

(三)学习1.学习京剧唱腔和动作,包括圆唱、高平调、变调等唱腔和五步、三板等动作;2.学习化妆和打扮,学习京剧人物的不同化妆和打扮方法;3.体验和练习京剧表演。

(四)表演1.分组开展表演比赛,让学生选取梅兰芳的代表作品进行表演;2.每个组表演完后,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3.颁发表演比赛的奖项,激励学生表演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教学评价(一)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表演和教师点评,可以评估出学生掌握京剧知识和表演技巧的水平。

同时,学生的反馈和问答环节也可以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

(二)教学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避免学生因为教学进度过快或者过慢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2. 掌握梅兰芳艺术风格的特点。

3. 培养对京剧艺术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梅兰芳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2. 梅兰芳的艺术风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梅兰芳艺术风格的剖析。

2. 对京剧艺术的欣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展示。

2. 听、说、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梅兰芳表演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京剧和梅兰芳的兴趣,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了解程度。

2. 学习梅兰芳的生平和艺术成就通过多媒体展示梅兰芳的照片和介绍,让学生了解梅兰芳从小学习京剧,至成为京剧大师的经历,以及他对京剧艺术的影响和贡献。

鼓励学生提问和互动,加深对梅兰芳的了解。

3. 掌握梅兰芳艺术风格的特点通过观看梅兰芳的经典表演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他的表演风格。

重点讲述梅兰芳在唱、念、做、打等方面的特点和技巧,如他的嗓音高亢、磁性和富有穿透力,他的舞台形象高大、稳重和威严等。

让学生认识到梅兰芳融合了唱、念、做、打四个方面的表演表现力,这是他艺术成功的重要原因。

4. 欣赏梅兰芳的经典作品播放梅兰芳在《红楼梦》、《霸王别姬》等经典剧目中的表演片段,让学生欣赏他的艺术魅力。

同时,指导学生从嗓音、形象、动作等方面分析梅兰芳表演的特点,并结合京剧表演的特点进行比较。

5. 操练与巩固组织学生进行两人或小组对话,模拟梅兰芳的表演情境,通过表演和讨论,加深对梅兰芳艺术风格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自己的表演和创作,展示对京剧艺术的理解和模仿能力。

6. 总结与延伸总结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他在京剧艺术中的地位。

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其他京剧大师的艺术成就,拓宽对京剧艺术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调研和展示,深入探讨京剧的魅力和传承。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京剧大师梅兰芳有了初步了解,并能够对他的艺术风格进行分析和欣赏。

梅兰芳教案

梅兰芳教案

梅兰芳教案梅兰芳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梅兰芳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梅兰芳教案1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读准字音,随课文理解字意。

学写生字“兰”、“芳”,书写正确、美观。

3、精读第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体会梅兰芳的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初读课文,读通课文;学习生字,随课文理解字意。

抓住重点词体会梅兰芳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录象。

小朋友,你们听过京剧吗?今天老师带来一位京剧大师的表演,想看吗?请大家仔细看,认真听。

2、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兰”“芳”1、你们知道这位京剧演员是谁吗?梅兰芳可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京剧演员,让我们恭恭敬敬写下他的名字。

一起书空,“兰”和“芳”是生字,说一说它们的笔顺。

2、“兰”是个前鼻音。

指名读一读;“芳”说说识记方法,练习组词。

3、介绍梅兰芳你们知道梅兰芳吗?师:看,这就是梅兰芳,他是个男的,但是他在京剧中演的都是女子的角色,这在京剧中叫“旦角”。

梅兰芳一生演了很多角色,他扮相俊美,唱腔细腻圆润,深受大家的喜爱。

(看图片)二、初读课文师:书上是怎样评价梅兰芳的呢?请小朋友翻开书,仔细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1、学生自读课文。

师巡视2、自读检查:检查生字词语:拜师学艺师傅紧盯鸽子或者注视水底灵活勤学苦练京剧大师没有神儿(1)自由练读指导读音:傅(读音的变化)紧、勤(前鼻音)灵(后鼻音)注、视、者(翘舌音)练习拼拼读读,读准音。

(2)练习开火车读一读齐读。

(3)去拼音读一读。

(4)请小朋友领读。

检查课文朗读第一段:注意读好停顿以及儿化音。

第二段:读好生字字音,注意停顿。

第三段:读准字音。

3、讨论:课文中是怎样评价梅兰芳的?(多媒体)梅兰芳是。

音乐教学:京剧大师梅兰芳 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京剧大师梅兰芳 教学设计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梅兰芳大师精湛的旦角表演艺术风采,并对比南梆子和四平调在表现人物情绪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不同风格及特点。

(二)学生通过感受国粹的博大精深,了解京剧的发展史与其代表人物梅兰芳的生平事迹,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和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三)通过学唱《海岛冰轮初转腾》选段的片断,体会京剧唱腔独特的韵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欣赏京剧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了解梅兰芳大师的艺术表演特点和对京剧作出的卓越贡献;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京剧的艺术风格,唱腔特点。

难点:在学唱时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

教学过程课前学生已在教师要求下自己搜集、准备梅兰芳的资料,包括梅兰芳的生平事迹、艺术表演特点、艺术成就。

一、导入1 .学生代表就课前准备的关于梅兰芳的资料上台交流,教师补充、小结。

2 .教师抛出3个问题深入检验学生们的准备情况,并作延伸。

二、新课教学1 .师生一同回顾京剧的发展历史2 .视频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师:梅兰芳是塑造了怎么样的一个虞姬?他是如何塑造的?3 .运用音乐形式要素,学生讨论并尝试总结梅兰芳的南梆子唱腔的特点。

4 .视频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师出示贵妃醉酒的剧照并向学生简介剧情。

师:梅兰芳通过什么样的肢体动作来塑造杨玉环的心境?师以一动作为例示范教学。

教师简介梅兰芳对京剧的革新。

5 .学唱《海岛冰轮初转腾》开头一句,体会四平调的唱腔特点。

6 .师生共同总结四平调的特点,与南梆子进行对比。

三、拓展延伸1 .对比李玉刚与梅兰芳演绎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学生各抒己见。

2 .思考问题:你可以为京剧的发扬传承作出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8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5例(2009-11-03 14:10)分类:一课多案标签:曾倩雯音乐教案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1一、学生分析:本课的教案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

高一学生已是一个拥有一定知识量,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的学习群体。

他们正处于由半成熟半成人逐步走向成人化的关键时期,因此,一方面,他们仍保留着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非常活跃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另一方面又体现出渴望独立学习和思考,在课堂上希望能在教师适当引导、鼓励下,在教师尊重学生个人情感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在教案中,教师可利用多样有效的教案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他们提供自主参与学习,合作活动的平台,以提高教案效果。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京剧艺术的初步学习,再加上电视等媒体的耳闻目染,及平时课外知识的积累,高一学生对京剧艺术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二、教材分析:本课《京剧大师梅兰芳》是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的内容。

梅兰芳是传统京剧领域中四大名旦的“首席”,他首创了“梅派”,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更可贵的是他“德艺双馨”,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人格情操。

由梅兰芳先生引领我们再度走进京剧世界,我们会更深刻地领悟到真正伟大的艺术来自艺术美和心灵美的高度结合,从而激发起学生高尚的内心情感,再以情感激发兴趣,以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案,首先能让学生主要通过聆听、欣赏两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情感内涵,初步了解由梅兰芳先生首创的“南梆子”和由梅兰芳先生从其他戏曲唱腔中吸收革新来的“四平调”的唱腔特点,及梅兰芳先生的梅派艺术表演特点;其次能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梅兰芳先生的高尚人格、艺术成就及生平,能让学生感动于梅兰芳“德艺双馨"的品质,领悟“真正的艺术”的含义;最后能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巩固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及一些基本常识,知道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三、教案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认识和了解,能够让学生感动于梅兰芳“德艺双馨”的品质,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能由此重新审视艺术的真正内涵和价值观,并进一步产生对京剧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2.知识目标:1)聆听欣赏两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能够让学生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情感内涵,初步了解和感受“南梆子”和“四平调”的唱腔特点,及梅兰芳先生在剧中的表演特点;2)认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生平、艺术成就及艺术表演特点;3)巩固京剧产生、发展的历史及一些基本常识及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3.能力目标:学唱一句“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揣摩京剧的韵味。

四、教案重点:1.了解梅兰芳先生的艺术成就,感受他的艺术表演特点;2.感受体验《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两个唱段的情感内涵,以及南梆子、四平调的唱腔特点。

教案难点:学唱一句“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五、教案过程:本课的教案过程总体结构设计为4个环节:1.以一组层递性的提问结合学生的活动为导入揭示本课课题;2.围绕“梅兰芳”,学生就课前收集的资料上台交流,教师补充、总结;3.在教师引导下,以欣赏感受两段唱腔为重点,感受梅派艺术“唱、念、做、打”的特点;4.设疑讨论,升华本课主题,进一步激发学生高尚的情感。

课前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梅兰芳”的各种资料。

课前教师准备:布置教室环境,张贴生旦净丑的画像和名角的演出剧照,摆设京剧场面中的常用乐器:京胡、京二胡、鼓、锣、钹、铙等等,播放经典京剧唱段。

(设计意图:运用情景创设法,营造教案氛围,也使课前十分钟充满乐趣。

)(一) 导入:以老师一组层递性的提问结合学生的活动,顺势揭示课题。

(约5分钟)1. 老师:1)同学们,我国的国粹是什么?(学生齐答:京剧)———这是一个基础性的知识,学生都能回答。

2)京剧是北京的地方戏吗?(这一问题的目的在于巩固复习“京剧的起源”: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先后进京献艺。

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徽调“二黄”腔和汉调“西皮”腔为主,兼收其他地方戏曲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

由于形成于北京,因此叫京剧,但它不是北京的地方戏。

京剧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3)京歌《唱脸谱》中唱道:“四击头一亮相”,“四击头”指什么呀?(“四击头”指的是鼓锣钹铙齐扣。

这一问题要结合学生活动:请四位同学上台,各司鼓、锣、钹、铙,再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亮相动作。

其他同学齐唱“四击头一亮相”完,鼓锣钹铙要齐扣一声,同时一同学摆亮相动作。

)4)京剧的“四大名旦”是谁?(答:梅兰芳,尙小云,荀慧生,程砚秋)这一京剧小知识为引入课题做了一个铺垫。

5)其中,哪一位在抗日战争期间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演出?2.揭示课题:同学们,京剧是我们的国之瑰宝,京剧大师梅兰芳更是京剧艺术世界中的一朵奇葩。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梅兰芳先生和他的京剧艺术。

(导入环节设计意图:初中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二单元“梨园撷英”中也有京剧一课,这样设计导入,检验巩固复习了学生的京剧基础知识,配合小活动的形式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与参与积极性,热烈的气氛会给课堂带来第一个小高潮,同时也完成了一部分教案目标。

)(二)学生活动:围绕“梅兰芳”,学生就课前收集的资料上台交流,老师补充总结。

(约10分钟)1. 老师:课前,我请大家通过上网收集或阅读有关资料来了解梅兰芳先生,相信现在大家一定有很多的信息要交流一下,我们有请文娱委员上台主持!(掌声欢迎)同学们在文娱委员主持、组织下,上台就梅兰芳先生的生平、艺术作品、艺术成就、及高尚人格等方面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引导学生采用课堂交流法。

在课堂上自主上台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也是一个共同学习的过程。

同时也避免了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老模式。

这种角色的变换,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新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能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辛苦收集来的成果并得到认可,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老师进行补充、总结。

在这里,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直观教案法与讲述法相结合的教案方法。

整合学生的交流信息,首先结合梅兰芳的光辉感人故事总结:真正伟大的艺术来自艺术美和心灵美的高度结合;再系统给学生介绍梅兰芳艺术生涯的三个不同阶段:早期、中期、晚期的主要艺术活动和艺术成就,并总结:梅兰芳一生的艺术活动,体现了不断的创新和革新、精益求精的精神。

(三) 欣赏:(南梆子)《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京剧《霸王别姬》选段)(约12分钟)1. 老师:梅兰芳先生通过毕生的钻研和努力,终于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创造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称“梅派”,成为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

他的代表作数不胜数:《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宇宙锋》、《天女散花》、《穆桂英挂帅》等等。

他的一生塑造了无数个性鲜明、美丽的妇女形象。

首先,让我们来一睹梅兰芳先生在京剧《霸王别姬》中的表演风采!2.老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说说“霸王别姬”的故事:霸王项羽与汉刘邦约定以鸿沟为界,各自罢兵。

汉元帅韩信命李左车向项羽诈降,以诓项羽进兵。

韩信在九里山使用十面埋伏计,将项羽围于垓下。

项羽冲突不出。

营中听得四面楚歌,项羽怀疑汉兵已尽得楚地。

楚军军心动摇,八千子弟兵行将散尽。

妃子虞姬为了给项羽消愁解闷,强作欢颜,劝酒舞剑,最后自刎而亡。

2)请同学们一起背诵一下《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3. 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1)老师:首先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一个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这一唱段是在项羽兵败异常焦急而又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虞姬劝他等候救兵;此时,项羽感到困乏,虞姬又劝他休息一会儿,项羽睡着后,虞姬步出帐外,以期驱散愁情的情况下演唱的。

2)带领学生朗读唱词,体会唱词涵义和情绪:“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

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

”(情绪:忧愁,凄凉)3)欣赏视频,感受唱段的节奏,速度有何特点?表达了何种情绪?梅兰芳的嗓音、念白、做工身段有何特点?(设计意图:课标“活动建议”: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案原则,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和体验,在聆听音乐时,可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聆听。

)4) 在老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交流、总结:(此环节中,可回放《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片断,让学生反复体验)唱段的节奏较平稳,速度较慢,色彩清丽悲凉,抒发了内心的忧虑和悲怆,渲染了激战前夜难耐地寂静和凄凉。

梅兰芳的嗓音脆亮、甜润、宽圆;念白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身段优美轻盈,俏丽大方。

无论口、眼、身、手俱充满感情,成功塑造了美丽、忠义的虞姬形象。

5) 老师介绍:南梆子唱腔这一唱段的唱腔特点:节奏平稳,速度较慢,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性,显得十分细致优美。

是梅兰芳先生独创的“南梆子”唱腔。

“南梆子”唱腔十分擅长表达细腻柔美的情致,所以在传统戏中,“南梆子”只有旦角和小生唱。

6) 跟随VCD,学唱一句“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设计意图:感受、体验、认识、理解音乐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学唱,哪怕只学唱一两句。

)(解决学唱难点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京剧真的很难学唱,无论是一字多音的拖腔,糅合了多种装饰音的旋律,还是每个唱句的起落,与伴奏音乐的配合,更有那京剧韵味的揣摩。

因此,对同学们的学唱要求,不求达到十分,五六分就可以,目的在于使同学们通过学唱,能够注意并感受到京剧拖腔的美,糅合了多种装饰音旋律韵味的美,唱句的起落与乐队伴奏配合的美等等。

在教案中,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聆听与模唱,并结合老师的范唱、指导、指挥等手段,来解决学唱的难点。

最后还可以请一位同学上台结合动作表演一下,以激发学生兴趣。

)四) 欣赏:(四平调)《海岛冰轮初转腾》(京剧《贵妃醉酒》选段)(约10分钟)1.(课件出示梅兰芳饰演的杨贵妃剧照)老师介绍剧情:唐玄宗李隆基宠爱杨玉怀,并册封其为贵妃。

一天,玄宗与杨玉怀相约在百花亭饮宴赏花。

玉环在亭中久候,而不见玄宗驾临。

后太监向玉环禀告:玄宗已转驾西宫去约会梅妃。

杨玉怀哀怨自伤,乃在亭中独饮,沉醉而归。

2.欣赏视频,感受“四平调”的唱腔特点,及梅兰芳的表演特点。

3.1)在老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交流、总结“四平调”唱腔特点:华丽委婉。

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杨玉怀自怨自艾的惆怅心情。

2)老师介绍:梅兰芳先生不仅独创了很多优美的唱腔,并且还广泛吸收其他地方戏曲中的唱腔来丰富京剧的声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