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建筑抗震设计第一次作业答案
抗震结构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抗震结构设计课后习题答案【篇一: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习题解答李国强版】=txt>第一章的习题答案1. 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强弱程度(即所释放能量的大小)的指标。
地震烈度是衡量一次地震时某地区地面震动强弱程度的尺度。
震级大时,烈度就高;但某地区地震烈度同时还受震中距和地质条件的影响。
2. 参见教材第10面。
3. 大烈度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小烈度地震发生概率较高,可根据地震烈度的超越概率确定小、中、大烈度地震;由统计关系:小震烈度=基本烈度-1.55度;大震烈度=基本烈度+1.00度。
4. 概念设计为结构抗震设计提出应注意的基本原则,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抗震计算为结构或构件达到抗震目的提供具体数据和要求;构造措施从结构的整体性、锚固连接等方面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以及弥补部分情况无法进行正确、简洁计算的缺陷。
5. 结构延性好意味可容许结构产生一定的弹塑性变形,通过结构一定程度的弹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从而减小截面尺寸,降低造价;同时可避免产生结构的倒塌。
第二章的习题答案1. 地震波中与土层固有周期相一致或相近的波传至地面时,其振幅被放大;与土层固有周期相差较大的波传至地面时,其振幅被衰减甚至完全过滤掉了。
因此土层固有周期与地震动的卓越周期相近,2. 考虑材料的动力下的承载力大于静力下的承载力;材料在地震下地基承载力的安全储备可低于一般情况下的安全储备,因此地基的抗震承载力高于静力承载力。
3. 土层的地质年代;土体中的粘粒含量;地下水位;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地震的烈度和作用时间。
4. a 中软场地上的建筑物抗震性能比中硬场地上的建筑物抗震性能要差(建筑物条件均同)。
b. 粉土中粘粒含量百分率愈大,则愈容易液化.c.液化指数越小,地震时地面喷水冒砂现象越轻微。
d.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为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
5. vm?202.25.88.23.8???180200260420?244.5ms因vm小于250s,场地为中软场地。
川大 高层建筑结构1646第一次作业(第5次)

一、单选题
1. 在下列地点建造相同高度的高层建筑,什么地点所受的风力最大?( )
A. 建在海岸
B. 建在大城市郊区
C. 建在小城镇
D. 建在有密集建筑群的大城市市区
正确答案:A
2. 有设计特别重要和有特殊要求的高层建筑时,标准风压值应取重现期为( )。
A. 小震不坏,大震不倒
B.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
C. 进行弹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发现承载力不足时,修改截面配筋
D. 进行弹塑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发现薄弱层、薄弱构件时,修改设计
正确答案:B
20. 抗震设计时,二级框架梁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的条件是( )。
A. x≤0.25hbo
D. 洞口上方连梁起构造作用
正确答案:C
28. 当( )为大偏压剪力墙。
A. x≤ξbh0
B. x >ξbh0
C. x≤0.3 h0
D. x > 0.3 h0
正确答案:A
29. 剪力墙结构在侧向力作用下的变形曲线为( )。
A. 弯压型
B. 剪切型
C. 弯剪型
B. 1、2、4
C. 1、3、5
D. 1、3
正确答案:D
18. 多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弹性变形验算的主要目的是下列所哪种?( )
A. 防止结构倒塌
B. 防止结构发生破坏
C. 防止非结构部分发生过重的破坏
D. 防止使人们惊慌
正确答案:C
19. 延性结构的设计原则为( )。
D. 墙肢不宜过宽,高宽比不应太小,避免脆性的剪切破坏
川大《建筑抗震方案》第一次作业答案.doc

分,共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14 个小题,每小题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构成地球内部的圈层不包括( B )A.地壳B.岩石层C.地幔D.地核2.面波的两种形式( D )A.纵波和横波B.横波和瑞雷波C.纵波和乐夫波D.瑞雷波和乐夫波3.地震引起的破环形式的主要表现形式的错误描述是 (B )A.地表破坏B.人员伤亡C.次生灾害D.建筑物的破坏4.一般说来,建筑抗震设计包括哪三个层次的内容与要求不含(D )A.概率设计B.抗震设计C.构造措施D.把握建筑体型5.地基土液化判别过程的两大步骤为:(B)A.经验判别与标准贯入试验判别B.初步判别与标准贯入试验判别C.经验判别与最终判别D.初步判别与最终判别6.场地类别是根据( A )指标综合确定的。
A.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B.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场地的固有频率C.岩石阻抗比和场地覆盖层厚度D.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的固有频率7.影响地震反应谱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A)A.体系阻尼比和地震动B.场地条件和地震波类型C.地震动和地震波类型D.地震波类型和体系阻尼比8.( A )适用于重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
A.底部剪力法B.振型分解反应谱法C.时程分析法D.顶点位移法9.下述抗震设计原则中,错误的提法是:(D)A.小震不坏B.中震可修C.大震不倒D.强震不倒10.震害的发生是由( C)两方面促成的A.地震动和地形B.结构特征和气候C.地震动和结构特征D.气候和地形11.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验算,一般不包括(B)A.确立计算简图B.分配地震剪力C.对整个墙段进行抗震验算D.对不利墙段进行抗震验算12.结构抗震构造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A )13.Ⅰ 、加强结构的整体性Ⅱ、保证抗震计算目的的实现14.Ⅲ 、保证结构不被地震破坏Ⅳ、弥补抗震计算的不足15.A.Ⅰ 、ⅡB.Ⅰ 、ⅣC.Ⅱ 、ⅢD.Ⅲ 、Ⅳ16. 结构布置不合理可能产生下面哪些震害。
川大《建筑抗震设计》第一次作业答案

川大《建筑抗震设计》第一次作业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构成地球内部的圈层不包括(B )A.地壳B.岩石层C.地幔D.地核2.面波的两种形式( D )A.纵波和横波B.横波和瑞雷波C.纵波和乐夫波D.瑞雷波和乐夫波3.地震引起的破环形式的主要表现形式的错误描述是( B )A.地表破坏B.人员伤亡C.次生灾害D.建筑物的破坏4.一般说来,建筑抗震设计包括哪三个层次的内容与要求不含( D )A.概率设计B.抗震设计C.构造措施D.把握建筑体型5.地基土液化判别过程的两大步骤为:( B)A.经验判别与标准贯入试验判别B.初步判别与标准贯入试验判别C.经验判别与最终判别D.初步判别与最终判别6.场地类别是根据( A )指标综合确定的。
A.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B.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场地的固有频率C.岩石阻抗比和场地覆盖层厚度D.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的固有频率7.影响地震反应谱的两个主要因素是(A)A.体系阻尼比和地震动B.场地条件和地震波类型C.地震动和地震波类型D.地震波类型和体系阻尼比8.( A )适用于重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
A.底部剪力法B.振型分解反应谱法C.时程分析法D.顶点位移法9.下述抗震设计原则中,错误的提法是:( D)A.小震不坏B.中震可修C.大震不倒D.强震不倒10.震害的发生是由( C )两方面促成的A.地震动和地形B.结构特征和气候C.地震动和结构特征D.气候和地形11.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验算,一般不包括( B )A.确立计算简图B.分配地震剪力C.对整个墙段进行抗震验算D.对不利墙段进行抗震验算12.结构抗震构造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A )13.Ⅰ、加强结构的整体性Ⅱ、保证抗震计算目的的实现14.Ⅲ、保证结构不被地震破坏Ⅳ、弥补抗震计算的不足15.A.Ⅰ、ⅡB.Ⅰ、ⅣC.Ⅱ、ⅢD.Ⅲ、Ⅳ16.结构布置不合理可能产生下面哪些震害。
四川大学13春《建筑抗震设计》第一次作业

你的得分:72.0完成日期:2014年12月04日16点55分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5年03月12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5.0 分,共7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构成地球内部的圈层不包括()2. ( B )1.地壳2.3.岩石层4.5.地幔6.7.地核8.3.面波的两种形式()4. ( D )1.纵波和横波2.3.横波和瑞雷波4.5.纵波和乐夫波6.7.瑞雷波和乐夫波8.1.地震引起的破环形式的主要表现形式的错误描述是( )2. ( B )1.地表破坏2.3.人员伤亡4.5.次生灾害6.7.建筑物的破坏8.1.一般说来,建筑抗震设计包括哪三个层次的内容与要求不含()2. ( D )1.概率设计2.3.抗震设计4.5.构造措施6.7.把握建筑体型8.1.地基土液化判别过程的两大步骤为:()2. ( B )1.经验判别与标准贯入试验判别2.3.初步判别与标准贯入试验判别4.5.经验判别与最终判别6.7.初步判别与最终判别8.1.场地类别是根据()指标综合确定的。
2. ( A )1.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2.3.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场地的固有频率4.5.岩石阻抗比和场地覆盖层厚度6.7.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的固有频率8.1.影响地震反应谱的两个主要因素是()2. ( A )1.体系阻尼比和地震动2.3.场地条件和地震波类型4.5.地震动和地震波类型6.7.地震波类型和体系阻尼比8.1.()适用于重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
2. ( A )1.底部剪力法2.3.振型分解反应谱法4.5.时程分析法6.7.顶点位移法8.1.下述抗震设计原则中,错误的提法是:()2. ( D )1.小震不坏2.3.中震可修4.5.大震不倒6.7.强震不倒8.1.震害的发生是由()两方面促成的?2. ( C )1.地震动和地形2.3.结构特征和气候4.5.地震动和结构特征6.7.气候和地形8.1.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验算,一般不包括()2. ( B )1.确立计算简图2.3.分配地震剪力4.5.对整个墙段进行抗震验算6.7.对不利墙段进行抗震验算8.1.结构抗震构造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Ⅰ、加强结构的整体性Ⅱ、保证抗震计算目的的实现Ⅲ、保证结构不被地震破坏Ⅳ、弥补抗震计算的不足2. ( A )1.Ⅰ、Ⅱ2.3.Ⅰ、Ⅳ4.5.Ⅱ、Ⅲ6.7.Ⅲ、Ⅳ8.1.结构布置不合理可能产生下面哪些震害。
四川大学《建筑抗震设计》期末考试必备通关指导

《建筑抗震设计》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 D )适用于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A、底部剪力法B、振型分解反应谱法C、振型分解时程分析法D、逐步积分时程分析法2、砌体抗剪强度理论主要有哪两种。
( D )A、主拉应力强度理论与主压应力强度理论B、主压应力强度理论与主拉应力强度理论C、弯曲强度理论与主压应力强度理论D、剪切摩擦强度理论与主拉应力强度理论3、结构抗震构造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 B )。
Ⅰ、加强结构的整体性Ⅱ、保证抗震计算目的的实现Ⅲ、保证结构不被地震破坏Ⅳ、弥补抗震计算的不足A、Ⅰ、ⅡB、Ⅰ、ⅣC、Ⅱ、ⅢD、Ⅲ、Ⅳ4、高层结构抗震墙的破坏有以下一些类型:( B )Ⅰ、墙体发生剪切破坏Ⅱ、墙体发生弯曲破坏Ⅲ、抗震墙墙肢之间的连梁产生剪切破坏Ⅳ、墙的底部发生破坏,表现为受压区混凝土的大片压碎剥落,钢筋压屈A、Ⅱ、Ⅲ、ⅣB、Ⅰ、Ⅲ、ⅣC、Ⅰ、Ⅱ、ⅣD、Ⅰ、Ⅱ、Ⅲ5、多高层钢结构的阻尼比较小,按反应谱法计算罕遇地震下的地震作用时,应考虑结构进入弹塑性,多高层钢结构的阻尼比均可取为( D )。
A、 B、0.035 C、 D、6、对于消能减震,从能量的观点看,地震输入给结构的能量是一定的,因此,消能装置耗散的能量越( A ),则结构本身需要消耗的能量就越少,这意味着结构地震反应的降低。
A、多B、少C、大D、小7、地震引起的破环形式的主要表现形式的错误描述是( B )A、地表破坏B、人员伤亡C、次生灾害D、建筑物的破坏8、下面的抗液化的措施中哪项不妥?( D )A、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B、部分消除液化地基沉陷C、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D、减小结构的整体刚度9、( A )适用于重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
A、底部剪力法B、振型分解反应谱法C、时程分析法D、顶点位移法10、结构布置不合理可能产生下面哪些震害。
( D )Ⅰ、扭转破坏Ⅱ、薄弱层破坏ⅢC、应力集中ⅣD、防震缝处碰撞A、ⅠB、Ⅰ、ⅡC、Ⅰ、Ⅱ、ⅢD、Ⅰ、Ⅱ、Ⅲ、Ⅳ11.体波的两种形式( A )。
川大《房屋建筑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92.0完成日期:2015年05月25日13点09分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5年09月10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0 分,共4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用来支承门窗洞口上部砖砌体和楼板层荷载的构件是:( C )A.圈梁B.横撑C.过梁D.挑檐2.屋顶是建筑物最上面起维护和承重作用的构件,其构造设计的核心是:( C )A.承重B.保温隔热C.防水和排水D.隔声与防火3.圈梁的主要作用是:( A )A.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B.增加墙体强度C.美观D.提高建筑物抗变形能力4.目前,我国多、高层建筑所采用的主要结构型式是:( B )A.木结构B.钢筋混凝土结构C.砖结构D.钢结构5.下列哪些情况下可不设置沉降缝?( A )A.同一高度建筑物在同一软弱地基土壤上B.建筑立面高差在6米以上C.建筑物平面长度很长时D.同一高度建筑物处于不同承载力的地基土壤上6.我国采用的建筑基本模数M =()。
( B )A.10mmB.100mmC.30mmD.300mm7.建筑艺术区别于其它造型艺术(如雕塑)的重要标志在于下述哪个方面?( B )A.建筑艺术作品一般较大B.建筑有使用功能的要求C.建筑有投资要求D.完成建筑作品有技术要求8.一般情况下,下列建筑类型中,()采用套间式组合。
( B )A.学校B.火车站C.体育馆D.旅馆9.地面装修选择铺设地毯具有()作用。
( C )A.耐磨B.易清洗C.隔声D.美观10.圈梁的主要作用是:( A )A.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B.增加墙体强度C.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D.提高建筑物抗变形能力11.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承式楼梯中,预制踏步主要支承在()上。
( C )A.平台板B.梯段板C.楼梯斜梁D.平台梁12.在工厂中预制好各种墙体构件,在施工现场进行机械安装而成的墙体叫:( C )A.叠砌墙B.板筑墙C.板材墙D.空体墙13.()是屋面与其高出垂直构件下部相交处的防水构造。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版)习题解答1-5章

第一章的习题答案1.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强弱程度(即所释放能量的大小)的指标。
地震烈度是衡量一次地震时某地区地面震动强弱程度的尺度。
震级大时,烈度就高;但某地区地震烈度同时还受震中距和地质条件的影响。
2.参见教材第10面。
3.大烈度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小烈度地震发生概率较高,可根据地震烈度的超越概率确定小、中、大烈度地震;由统计关系:小震烈度=基本烈度-1.55度;大震烈度=基本烈度+1.00度。
4.概念设计为结构抗震设计提出应注意的基本原则,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抗震计算为结构或构件达到抗震目的提供具体数据和要求;构造措施从结构的整体性、锚固连接等方面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以及弥补部分情况无法进行正确、简洁计算的缺陷。
5.结构延性好意味可容许结构产生一定的弹塑性变形,通过结构一定程度的弹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从而减小截面尺寸,降低造价;同时可避免产生结构的倒塌。
第二章的习题答案1.地震波中与土层固有周期相一致或相近的波传至地面时,其振幅被放大;与土层固有周期相差较大的波传至地面时,其振幅被衰减甚至完全过滤掉了。
因此土层固有周期与地震动的卓越周期相近,2.考虑材料的动力下的承载力大于静力下的承载力;材料在地震下地基承载力的安全储备可低于一般情况下的安全储备,因此地基的抗震承载力高于静力承载力。
3.土层的地质年代;土体中的粘粒含量;地下水位;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地震的烈度和作用时间。
4.a 中软场地上的建筑物抗震性能比中硬场地上的建筑物抗震性能要差(建筑物条件均同)。
b. 粉土中粘粒含量百分率愈大,则愈容易液化.c.液化指数越小,地震时地面喷水冒砂现象越轻微。
d.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为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
5. s m v m 5.2444208.32602.82008.51802.220=+++=因m v 小于s m 250,场地为中软场地。
6.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烈度为7度,取80=N砂土的临界标贯值:[])(1.09.00w s cr d d N N -+=,其中m d w 5.1=土层厚度:第i 实测标贯点所代表的土层厚度的上界取上部非液化土层的底面或第1-i 实测标贯点所代表土层的底面;其下界取下部非液化土层的顶面或相邻实测标贯点的深度的均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 5.0 分,共7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构成地球内部的圈层不包括(B )
A.地壳
B.岩石层
C.地幔
D.地核
2.面波的两种形式( D )
A.纵波和横波
B.横波和瑞雷波
C.纵波和乐夫波
D.瑞雷波和乐夫波
3.地震引起的破环形式的主要表现形式的错误描述是( B )
A.地表破坏
B.人员伤亡
C.次生灾害
D.建筑物的破坏
4.一般说来,建筑抗震设计包括哪三个层次的内容与要求不含( D )
A.概率设计
B.抗震设计
C.构造措施
D.把握建筑体型
5.地基土液化判别过程的两大步骤为:( B)
A.经验判别与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B.初步判别与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C.经验判别与最终判别
D.初步判别与最终判别
6.场地类别是根据( A )指标综合确定的。
A.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
B.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场地的固有频率
C.岩石阻抗比和场地覆盖层厚度
D.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的固有频率
7.影响地震反应谱的两个主要因素是(A)
A.体系阻尼比和地震动
B.场地条件和地震波类型
C.地震动和地震波类型
D.地震波类型和体系阻尼比
8.( A )适用于重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
A.底部剪力法
B.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C.时程分析法
D.顶点位移法
9.下述抗震设计原则中,错误的提法是:( D)
A.小震不坏
B.中震可修
C.大震不倒
D.强震不倒
10.震害的发生是由( C )两方面促成的?
A.地震动和地形
B.结构特征和气候
C.地震动和结构特征
D.气候和地形
11.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验算,一般不包括( B )
A.确立计算简图
B.分配地震剪力
C.对整个墙段进行抗震验算
D.对不利墙段进行抗震验算
12.结构抗震构造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A )
Ⅰ、加强结构的整体性Ⅱ、保证抗震计算目的的实现
Ⅲ、保证结构不被地震破坏Ⅳ、弥补抗震计算的不足
A.Ⅰ、Ⅱ
B.Ⅰ、Ⅳ
C.Ⅱ、Ⅲ
D.Ⅲ、Ⅳ
13.结构布置不合理可能产生下面哪些震害。
( C )
Ⅰ、扭转破坏Ⅱ、薄弱层破坏ⅢC、应力集中ⅣD、防震缝处碰撞
A.Ⅰ
B.Ⅰ、Ⅱ
C.Ⅰ、Ⅱ、Ⅲ
D.Ⅰ、Ⅱ、Ⅲ、Ⅳ
14.通过内力组合得出的设计内力,还需进行调整以保证( A)
Ⅰ、梁端的破坏先于柱端的破坏Ⅱ、弯曲破坏先于剪切破坏
Ⅲ、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Ⅳ、构件的破坏先于节点的破坏
A.Ⅱ、Ⅲ、Ⅳ
B.Ⅰ、Ⅲ、Ⅳ
C.Ⅰ、Ⅱ、Ⅳ
D.Ⅰ、Ⅱ、Ⅲ
三、判断题。
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30.0分。
1.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剪切波,其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相垂
直。
(√)
2.横波一般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运动。
()
3.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X)
4.振幅谱中幅值最大的频率分量所对应的周期为地震动的卓越周期。
(√)
5.粉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越大,越不容易液化。
(X)
6.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一定大于静承载力。
(√)
7.地震是种荷载。
(√)
8.地震反应谱就是设计反应谱。
(X)
9.共振就是一种当结构体系自振频率与简谐地面运动频率相近时结构发生
强烈振动反应的现象。
(√)
10.鞭梢效应就是共振。
(X)
11.一切结构都不需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X)
12.刚性楼盖砌体结构房屋,上层破坏重、下层破坏轻。
(X)
13.坚实地基上的房屋震害重于软弱地基和非均匀地基上的房屋震害。
(X)
14.外廊式房屋往往地震破坏较轻。
(X)
15.楼盖应优先选用装配式楼盖,其次是装配整体式楼盖,最后才是现浇整体
式楼盖。
(X)
答案不一定对,我按照这个答案做完最后成绩是 7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