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鼓励运用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鼓励运用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自成立以来,由于外界环境的不断干扰,我国的师范教育一直处于困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恢复和发展,各级各类师范学校得到了恢复和重建。特别是自1990年代以来,国家通过了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和其他纲领性文件,以促进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确保和促进法学教育在轨道上的持续进步,并促进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了中国特色师范教育的实践探索,在师范教育体系转型,师范教育水平提高,师范专业发展,师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教师教育体制已经从独立封闭转变为灵活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前苏联的师范教育模式开始借鉴,我国逐步建立了独立有针对性的师范教育体系,培训了大批基础教育师资,为基础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教育的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化,义务教育的普及,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基础教育教师的需求已从数量满足转向质量提高。传统的教师教育系统还显示出独立和封闭的弊端。受过培训的教师学历低,缺乏竞争,难以适应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我国适时调整了师范教育发展战略,通过一系列政策创新,指导教师教育体系从独立走向开放。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以“完善和完善各级独立,独立设置的高等师范院校为主体”。交流型教师教育体系[5]指出了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1999年颁布的《关于调整师范学校布局和结构的若干意见》也指出:“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坚持独立设置师范学校的主要作用,同时时间进一步拓宽了中小学教师的来源,并鼓励了一批高水平的综合大学。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

[6]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满足全面实施高素质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的教师,“要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大力提高师资培训。素质。调整师范学校的水平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院校参加培训。[7]该决定颁布后,我国师范教育体系的开放进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此后,2001年颁布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2002年制定了《关于“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3-2007年制定了《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4年和2007年的《国民教育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和其他国家教育发展纲领性文件不断强调改革师范教育制度的重要性,并明确了“建立开放灵活的师范教育制度”的改革。”来自法律和政策。发展目标确立了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政策,即“建立以师范大学为主体,综合性大学和本科生为主体的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这些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明确了新时期我国师范教育改革,创新和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方向,构成了我国公开教育的法律基础。教师教育体系。

(2)师资结构调整与水平提升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初中(幼儿园老师)-师范学院(大学),主要负责小学(幼儿园),初中和高中的培养。教师。应该说,一段时间以来,这种结构符合我国国民教育水平低,基础教育规模大,师资差距大的基本国情。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人们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教师教育水平低,师范学校教师培训目标低,师范教育结构重心低的问题日益突出。调整师范教育结构,提高师范教育水平已成为师范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1999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复兴行动计划》中,针对中国教师教育水平低下的问题,建议对现有中小学校长进行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

力争“2010年左右”,合格地区努力将小学和初中的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高到初中和本科水平,并按一定比例将专任教师提升经济发达地区高中教师和校长要达到一定比例。”[8] 2001年,国务院《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决定》正式提出:“促进师范教育结构的调整。逐步实现从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小学进行培训具有大学学位和学士学位的教师。初中教师,逐步提高了高中教师的学历,扩大了教育硕士的培养规模和招生规模。”[9]在这些政策的带动下,中国的中等师范学校已经理性收缩,逐渐淡出了教育领域。教师教育制度和高等师范学校逐步扩大,研究生教师的培养规模逐步扩大,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从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经济条件发达的地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师范教育制度的调整和提升政策的创新意义不仅在于提高我国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和专业水平。,以促进教学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要优化调整我国师范学校结构,促进21世纪我国师范教育的不断发展。

(3)建立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国家为教师实施的特定专业许可制度。它规定了国家对从事教育的教师的资格,学历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这是提高教师素质,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保证。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建立是教育政策创新的又一体现。

在建立教师资格制度之前,我国教师管理混乱,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资格水平缺乏统一标准,教师职业素养不受到重视。随着教师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我国教师教育体制向开放性的转变,教师资格的合法化已逐渐成为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13条规定:“国家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向合格教师颁发资格证书,从而为国家实施教师提供了法

律依据。资格制度。教师资格制度于1993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正式建立,涉及获得教师资格的标准和条件,申请资格认证程序,资格考试,在职教师资格认可,确认教师资格的机构,以及教师资格。在详细说明条件之后。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再次明确规定了国家以法律形式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同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和《教师资格过渡办法》,制定了教师资格认定的操作规程,并对在职教师进行了资格认证。2000年,教育部在总结教师资格过渡工作和社会对教师资格社会认可的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建立和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是过去一个世纪中国教师教育制度发展的重要进展,反映了我国教师教育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严格控制教职工的“入门门”,吸引全社会的优秀人才来教学,促进教师资源的多元化。它保证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了我国师范教育体系的开放进程,促进了教师的聘任。科学管理,规范化和法治的重要制度保障。同时,实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提高教师的地位,实现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的良性循环。

(4)创新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进程的加速和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教师不仅需要成为现成理论知识的接受者和传播者,而且还必须是反思者,研究人员和创造者知识和教育活动。此外,教师不仅必须掌握基础教育和教学技能,而且还必须具有广泛的学科知识。同时,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已从满足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要求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改革教师教育人才的培养方式。我国的师范教育政策及时响应了这一要求,并通过一系列新政策的制定,促进了师范院校师范教育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