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学重要知识点
小学教材目录知识点总结

小学教材目录知识点总结一、语文教材目录知识点总结语文教材是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重要教材。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通常包括了课文、诗文、语文常识、成语故事等内容。
其中,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内容,包括了单元故事、古诗词、现代诗歌等。
此外,语文教材中也包括了语文常识,如字词语、词语造句、语法知识等。
在语文教材中,学生需要学会阅读课文和诗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文章主题,领悟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识字、认字、写字,并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技巧。
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拼音、注音、基础语法知识、修辞手法等内容。
二、数学教材目录知识点总结数学教材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教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通常包括了数的认识与应用、算术运算、分数、小数、几何、量与单位等内容。
其中,数的认识与应用主要包括了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正数负数的认识与运用。
算术运算包括了加减乘除等基本算术运算。
在数学教材中,学生需要学会认识数字、数读、数学奥秘、数学游戏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学会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并掌握分数、小数、几何、量与单位等知识。
另外,还需要学会应用数学进行问题解决,如拟解答有关生活、社会等方面的数学问题。
三、英语教材目录知识点总结英语教材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教材。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通常包括了英语语音、英语词汇、英语语法、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等内容。
其中,英语语音主要包括了音标、发音规则、单词重音等内容。
英语词汇包括了基础词汇、日常用语、常用短语等。
英语语法包括了句型、时态、语态、主谓一致等内容。
在英语教材中,学生需要学会认识字母、拼读、会话、背诵歌谣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学会简单的对话、日常用语、阅读短文、写作简单句子等。
此外,还需要学会掌握英语语法知识,如时态、句型、被动语态等。
另外,还需要学会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四、科学教材目录知识点总结科学教材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教材。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通常包括了自然界的一些基本现象、生物、地理、天文、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内容。
目录学笔记.doc

目录学笔记.doc《校雠广义·目录编》一、目录与目录学1、目录含义:在目录学中,目是指一书的篇名或群书的书名,录指叙录,即对一篇书或一部书的内容所作的提要。
两者合在一起,就是目录。
但它们在古代著作中有时分指,有时也通用和兼包。
凡是开列一书的篇名,并对此书中每篇各做一提要,或仅对此书全书做提要者,称之为一书之目录。
凡是开列许多书名,而以简单或复杂的形式编写出来的,则为群书之目录。
尽管后者是目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但前者出现的更早,为后者所继承和发展。
2、目录学的含义:目录学是研究目录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如何更好地解决不断增长着的文献与人们对它的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的一门学问。
它着重研究如何编制和利用各种书目。
《辞海》:研究图书目录工作规律的科学。
我国传统目录学始于西汉刘向,刘歆所撰的《别录》、《七略》,后来作者代不乏人。
清章学诚《通义》,谓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总结了目录学的丰富经验,论者多称引其说。
我国现代目录学的任务,是研究目录工作的理论,在批判继承传统目录学的基础上,总结图书目录工作的实践经验,更好地为科学研究服务。
二、目录的结构1、篇目作用:显内容。
⑵便稽检。
⑶免错乱。
防散佚。
辨真伪。
便辑佚。
考分合。
2、书目(1)含义:书目指群书目录,它是目录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群书目录的作用,等于目录学的作用:A、是读书学习的指南。
B、是科学研究的良伴。
首先,编制高质量的目录本身就是极有价值的学术工作。
其次,目录学同从事版本学、校勘学、情报学的学科的研究密不可分。
再次,目录学是各门科学研究的辅助学问。
C、是文献工作的基础。
目录学是开展与文献有关的各项工作,如图书馆、图书的出版发行、博物馆、档案馆等工作的基础知识。
3、书的叙录(提要)(1)含义:叙录,或称提要,或称解题。
目录中凡功用在于帮助读者了解一书的内容、价值,及作者生平事迹等的介绍文。
目录学复习资料

目录学复习资料第一章书目:书目又称目录,它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组织而成的一种揭示和报导文献信息的工具。
(P1)第二章1.《别录》和《七略》(1)我国第一部综合性提要目录:刘向历时19年而成的《别录》(2)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刘歆所著之《七略》,共分辑略、六艺略(以古书对象分)、诸子略(以思想系统分)、诗赋略(以体裁分)、兵书略(以作用分)、数术略(以职业分)、方技略(兼采体裁、作用)等部分,其中辑略为诸略之总要,实际类分图书的是其他六略。
(3)六艺略:六艺略是刘歆《七略》中的一略,讲儒家的经典文献具体细分为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4)刘向校书分四步:其一,广罗异本,相互补交其二,条别篇章,确定书名与篇名卷数或篇数其三,校勘脱文脱简,写成定本其四,提要钩玄,撰写叙录2.《中经新簿》(P36)《中经新簿》也称《晋中新簿》,是目前确知的我国第一部采用四部分类法的目录。
其类目如下:一曰甲部,纪六艺及小学诸书;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
3.首次采用千字文分类的目录《文渊阁书目》,从千字至往字,凡20字(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共50厨。
(P41)4.《四库全书总目》(P42)《四库全书总部》以经史子集四部为纲,每部又分若干类,计经部十类、史部十五类、子部十四类、集部五类,形成一个四部、四十四类、六十六子目的比较符合当时图书情况和学术特点的分类体系。
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古今书目分类的成就。
《总目》对传统类目有继承,增设了一些新的细类,如史部增设史评,收《史通》等著作;增设政书类收《通典》等著作;增设纪事本末收《通鉴纪事本末》等著作。
在类目排序上,也有思考,如儒、兵、法之后即为农、为医。
对于这些增设调整,《总目》在凡例、总序、小序乃至提要按语仲都有所论述。
第二讲 目录学概论

(三)、版本
书目著录版本,大约从宋尤袤《遂初堂书目》 开始,其后日益重视,著录愈益详备,出现了 专门著录版本的版本目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 ——《礼记· 大学》 五十以學易(亦)可以無大過。 ——《論語· 述而》
ѽ
(三)、版本
《經典釋文》 《經典釋文》 河北出土定縣 之“魯論” 之“古論” 《論語》 《述而》篇 誠唯弟子不能 正 學也 君子坦湯 靼蕩 風乎舞雩詠而 饋 歸 夫何言哉 天 正 坦蕩 歸
• 六艺略 • 诸子略 • 兵书略
收入先秦及秦至东汉初的儒家经典及六经读 物。下分:《易》、《书》、《诗》、《礼》、《乐》、 《春秋》、《论语》、《孝经》、小学。 收入先秦及秦至东汉初的诸子百家著作。下 分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 说。其中小说家不入诸子之流,所以称为“十家九流”。 收入军事理论与实践的著作。下分:兵权谋、 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
ѽ
二、古籍目录著录体例
• 最简单的书目 仅录书名。完 备者则从书名 到叙录一应俱 全,等于一书 之目录。 • 所谓著录项目, 指就完备的书 目要求而言, 并非古籍书目 都如此。
由小学入经学者,其 经学可信;由经学入史 学者,史学可信。
——张之洞《书目答问》 附《姓名略· 小序》
三、目录分类
目录分类有两个含义: 一是书籍分类
(五)、存佚
《隋书· 经籍志》是今存我国最早的著录存 佚的史志书目。
楚兰陵令《荀况集》一卷,残缺。梁二卷。 汉《淮南王集》一卷。梁二卷。 又《贾谊集》四卷, 《晁错集》三卷, 汉弘农都尉《枚乘集》二卷,录各一卷,亡。
(五)、存佚
清代朱彝尊《经义 考》是著录经典存 佚的书目,其书名 篇卷下注明存、佚、 阙、未见四类。学 者称为“四柱法”。
目录学背诵提纲

第一章目录学基本理论1.书目:书目又称目录,它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组织而成的一种揭示和报导文献信息的工具。
2.书目工作:目录工作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目录工作就是通过查寻、著录、部次、评价、揭示和报道文献的信息,提供书目情报服务等全部活动。
3.目录学:目录学是研究目录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研究书目情报运动规律)的科学。
4.目录学的研究对象目录学的研究对象(1)图书说持这派论点的人认为目录学是研究图书的一门科学。
这种论点渊源较早,是国内外影响最广泛的一种传统看法。
(2)目录说持这派论点的人认为目录学研究对象是书目。
持这派论点的人将目录学局限于研究书目索引编制的方法学和技术学。
(3)图书和目录说这派论点的人认为,当代目录学的任务是辩章学术,考镜源流,推荐好书,指导阅读;当代目录学的研究对象首先是图书,其次是书刊目录。
(4)关系说这派论点的人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目录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社会生活中纪录图书与利用图书的关系;另一种则认为目录学是研究认识与揭示图书的律的科学。
(5)矛盾说这派论点的人认为,目录学是研究书目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目录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目录学领域中最基本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就是科学地揭示和有效地报道文献信息与人们对他的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
(6)目录事业说即认为目录事业是目录学的研究对象。
5.目录学的学科基点与内容范围学科基点:书目情报,是关于文献的知识和效用的信息集合,认为科学的揭示和有效的报道文献的信息与人们对文献信息的特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目录学领域里诸矛盾现象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矛盾。
6. 目录学的性质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目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目录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之中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
我国目录学是一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学科,他在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就与文献紧紧相联,与学术研究密不可分,自古以来就吸引着广大的文史学家和其他学科的学者们从事目录学研究。
word完整版目录学教程学习笔记

会通: “把历史作为一个整体考察,从千头万绪的历史现象中,描绘出各种事物从古到今的 发展过程。 ”主张,通记古今有无存佚,提出即类以求,旁类以求等求书八道。认为:在一 个严谨、详明的类例之下通记古今有无图书,这样,学术源流自现。著录上,先标著者,次 列图书。《艺文略》12类432种
晋:为诗文总集另撰目录
释道安《综理众经目录》 铨品译才,标列岁月 ”佛录开山之祖 佛经目录由个人译述目录开始
众经别录》按 经律论三藏并结合佛经形式特点进行分类
真正结合 洞真、洞玄、洞神三大部 奠定道藏编纂体制
录鬼簿》戏曲书目
医藏书目》《阅藏知津》 第五节导读 教育导读:1指定具体读物;2指定阅读顺序;3说明读法;4指明读者对象。 目录用于导读:1目录收录一定范围的图书;2目录用叙录等方法揭示图书内容、 版本情况、 学术源流,可以“揽录而知旨”。
《历代众经举要转读录》 最早导读目录 程端礼《程氏家熟读书分年日程》启蒙、小学、成年, 注重读书方法 清:人们把目录学作为读书治学门径主要是处于目录对于文献的网罗控制和对学术源流的阐 述考辨等作用。
《读书次第》 李颙 张之洞《书目答问》 目录导读:首先在文献整理,用于读书治学是功能多样化的体现。
《古越藏书楼书目》 ,首次采用学政2部48类332子目的分类体系,一方面反映了晚清学术 中外并行的概貌,另一方面对传统分类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造,影响很大。 中国目录学:辨章学术源流目的,重 分类、小序、提要 西方目录学:方便获取图书,重编目、索引、排序法、书目控制 书目标准化是整个图书情报工作标准化的基础,是实现文献工作自动化的前提 第七节
孔子整理六经:一,述而不作。二, 不语怪,力,乱,神 ”。三, 攻乎异端,斯害也矣 ” 王俭《七录》 阮孝绪《七略》 毋煚《古今书录》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现存最早的私藏目录。尤袤《隧初堂书目》贡献在版本著录。 四明范氏天一阁 《四明范氏书目》
活动目录知识点总结

活动目录知识点总结1. 活动目录的内容和范围活动目录通常包括各种可能的活动和事件,涵盖了组织内部的各项工作和业务。
这些活动可能涉及到会议、培训、庆祝活动、志愿者活动、团队建设、文化活动、户外运动、节日庆祝等各方面。
此外,活动目录还会列出与活动相关的资源和信息,如场地、设备、人力、财务支持、相关政策和规定等。
活动目录的内容需要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和调整,以确保其覆盖了组织内所有可能的活动需求。
2. 活动目录的编制和更新活动目录的编制通常需要由组织的相关部门或团队协作完成。
在编制活动目录时,需要充分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和需求,以确保列出的活动种类和所需资源符合各方的实际需求。
此外,活动目录还需要定期更新,以适应组织发展和变化。
更新活动目录需要持续收集和整理各项活动和资源信息,并及时更新到目录中,确保其内容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3. 活动目录的作用和意义活动目录对组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活动目录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了解和利用组织内部的资源和支持,以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次,活动目录有利于管理者规划和协调各项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协作能力。
另外,活动目录还可以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总之,活动目录的健全和使用对于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 活动目录的管理和使用为了充分发挥活动目录的作用,组织需要建立健全的活动目录管理机制,并提供相关培训和支持。
在活动目录的使用中,需要保证其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保密性。
此外,还需要制定相关的使用规定和流程,鼓励和引导团队成员充分利用活动目录,促进团队协作和活动效率。
在实际使用活动目录时,团队成员需要了解并遵守相关的规定和流程,如查阅活动目录前需要提前申请、记录活动使用情况等。
在活动目录的管理中,需要设立专门的管理者或管理员,负责活动目录的更新、维护和使用监督。
此外,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如活动管理软件、云端服务等,提升活动目录的管理效率和便利性。
目录学复习资料

目录学知识重点第一部分:1、目录学的内容体系:①关于目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属于这方面的有:目录学的概念、术语及其规范化,目录学的对象、任务、内容范围,目录学的学科性质、发展规律及目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
②关于文献的研究。
属于这方面的有:文献的社会作用、怎样认识和熟悉文献、揭示文献的原则和方法、文献的编排与组织文献的报道。
③关于书目、索引类型及其编纂法的研究。
属于这方面的有:书目索引类型划分的原则、书目索引种类的系列化,各种类型书目索引的职能、书目编纂法、索引编制法、文摘编制法。
④关于读者书目情报需求特点与书目情报服务研究。
属于这方面的有:读者书目情报需求的特点、书目情报服务的内容和组织、书目情报服务的社会效果、书目情报服务的发展趋势。
⑤关于书目工作组织与管理研究。
属于这方面的有:书目工作组织与管理的意义与内容、书目工作的地区和协作、系统协作和全国协作网的建立、书目工作管理体制、书目工作人才管理、书目工作效果反馈的研究等。
⑥关于国内外目录学的研究,属于这方面的有:国内目录学的发展现状、国内外目录学发展方向、国内外目录学研究成果评价、著名目录学家的介绍等。
⑦关于中国目录学遗产的研究。
属于这方面的有:对中国目录学遗产继承的态度、目录学遗产的整理与利用、目录学说主要流派与观点的评论,主要目录学家的研究等。
⑧关于目录学方法的研究。
属于这方面的有:目录学知识数学化、目录学应用新的科学方法的研究、书目计量、书目控制、比较目录学的建立等。
2、书目及书目工作的概念:书目:目录又称书目,它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组织而成的一种揭示和报导文献信息的工具。
书目工作:进行目录组织管理的全部活动;包括微观目录工作(具体目录的编制)和宏观目录工作或目录事业(一个书目机构、一个地区、国家,以到国际范围的目录编制活动的组织、计划与协调等)3、书目的本质:书目的本质是各类型书目共同的最根本的特征,即书目与其它工具书的区别;书目的本质是抽象的概念,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学重要知识点:书目控制:微观控制是指从具体的文献出发,通过编目系统或检索系统对每一篇文献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控制。
包括著录控制,规范控制,标引控制。
宏观控制是对文献流的数量和质量的控制,包括书目情报流控制和书目情报源控制文献报导:将有关各种情报源的信息,及时地、准确地通报给学者、专家或读者,以便文献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
一、功能和社会作用1、书目的社会作用:⑴书目的学术价值:登记作用;史料价值;文学价值;“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反映学术渊源。
⑵书目的情报价值:检索作用;辅助作用(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基础)。
⑶书目的教育职能:推荐作用,导读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科普教育。
2、书目的三大功能:揭示:通过著录揭示文献的外形和内容特征;报导:通过书目情报服务传递信息;检索:通过编排系统和索引系统提供线索;3、书目的性质:文献信息交流的工具:信息交流的中介;二次文献: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4、书目的社会职能:科学地揭示和有效地报导文献的基本外形特征和文献中所蕴藏的知识、情报、信息。
二、文献揭示和组织编排的主要方法文献揭示:运用各种方法将文献的外部特征信息和内容信息提出出来,报导给用户,以便用户能够迅速地获取有关文献的信息,为他们准确地选择所需的情报提供条件。
1.文献揭示的主要方法⑴文献著录法:也称为目录著录、书目著录、文献编目、信息描述,是按照一定的著录规则,通过对文献的内容特征和外形特征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目的在于准确地揭示和反映文献。
也指对文献的外形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选择、分析、记录的全过程。
⑵文献提要法:概念:在我国古代称为解题、叙录、志、考等,现在也称内容提要、内容简介等;是一种简要地解释文献题意、介绍作者生平与学术思想以揭示文献内容和评价学术得失的方法。
类型:古代提要(叙录体;传录体;辑录体);现代提要(推荐性提要;叙述性提要;考证性提要)⑶文献摘要法/文摘法:概念:是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摘述文献的主要内容和原始数据、向读者报导最新研究成果、传递文献信息和查寻文献线索的一种工具。
文摘的类型:按原始文献是否发表:一次文摘和二次文摘;按文摘加工程度:报导性文摘和指示性文摘;按文摘的功能:普及性文摘和情报性文摘。
⑷文献索引法:把一种或多种文献中的事项或知识单元,如字、词、人名、地名、书名、篇名、主题等,按有利于查寻的方式加以编排并注明出处,能够提供文献线索的一种揭示文献的方法。
记录和指引文献事项或单元知识,按一定系统组织起来的检索工具。
⑸书评或文献评价法:指对图书的评论,是关于图书的思想内容、价值特色、写作技巧、社会影响等方面所作的评述性文章。
对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进行介绍与评论的方法。
主要有专书书评和专题图书评论两种类型。
⑹文献综述法:在对某一特定学科或专题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出的关于某学科或某专题的具有报导性(概述性、评价性)和资料性的科学文献。
⑺文献述评法:叙述和评论。
是一种以夹叙夹议、边叙边评的方式,反映社会热点或国内外重大事件或问题的新闻体裁,是以事实为基础的评论。
⑻文献注释法:利用书目注释来揭示文献的内容。
<注:各种文献揭示方法的应用:著录:用于简明目录;提要:用于推荐书目,质量要求较高的书目;摘要:用于报导学术论文,科研动态;书评:用于推荐书目、导读书目、选读书目;索引:用于补充正文编排法或用于扩大检索途径;注释:广泛应用于补充说明;综述、述评:用于报导科研、学科动态。
2.文献编排的主要方法⑴分类编排法:是按照文献所反映的知识内容的学科专业和特点分门别类组织款目的方法。
⑵主题编排法:是以一种规范化语言作为文献的主题词,然后按主题词的字顺组织款目的方法。
⑶时序编排法:是以文献的写作、发表或出版的时间为标识组织款目的方法,又称编年编排法。
⑷地序编排法:又称地区编排法,是以文献中所论述的国家、地区为标识组织款目的方法。
⑸字顺编排法:是以文献的题名、责任者等外形特征的字顺为标识组织款目的方法。
字顺法的种类:形序法、音序法和号码法。
⑹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搜索引擎组织方式;专题指引库组织方式:学科或专题导航;热门站点链接或相关站点推荐;传统分类法的应用;主题法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
一、目录学研究的内容体系(1)关于目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如目录学的概念、术语及其规范化,目录学的对象、任务、内容范围,目录学的学科性质、发展规律及目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关于文献的研究,如文献的社会作用、怎样认识和熟悉文献、揭示文献的原则和方法、文献的编排与组织、文献的报导等。
(3)关于书目、索引类型及其编纂法的研究,如书目索引类型划分的原则、种类的系列化、各种类型书目索引的职能、书目编纂法、索引编制法、文摘编制法。
(4)关于读者书目情报需求特点与书目情报服务的研究,如读者书目情报需求的特点、书目情报服务的内容和组织、书目情报服务的社会效果、书目情报服务的发展趋势。
(5)关于书目工作组织与管理的研究,如书目工作组织与管理的意义和内容、书目工作的地区协作、系统协作和全国协作网的建立、书目工作管理体制、书目工作人才管理、书目工作效果反馈的研究。
(6)关于国内外目录学的研究,如国内目录学研究现状、国外目录学发展方向、国内外目录学研究成果评介、著名目录学家的介绍。
(7)关于中国目录学遗产的研究,如对中国目录学遗产继承的态度、目录学遗产的整理与利用、目录学说主要流派与观点的评论、主要目录学家的研究。
(8)关于目录学方法的研究,如目录学知识数字化、目录学应用新的科学方法的研究、书目计量、数目控制、比较目录学的建立。
二、郑樵、章学诚、姚名达等人的目录学思想和贡献1、郑樵的目录学思想及影响:(1)提出求书校书之道:“求书八法”,即类以求;旁类以求;因地以求;因家以求;求之公;求之私;因人以求;因代以求。
即文献搜集和检索的八种主要途径;(2)提出“泛释无义论”:于疑晦处释之,无疑以类主;主张“取简而易晓”;突破七分法和四分类的束缚,创立十二分法;(3)创立以人类书论:以书名为标目,人随书定;郑樵说:古人编书,以人类书,何尝以书类人哉?其义有二:一是书名与著者,以何为主要标目;二是以著者集中归类还是以图书内容集中归类;(4)提出“通古今之变”的“会通”思想:即把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在书目著录上提出“记百代之有无”、“广古今而无遗”的通录思想;(5)图书归类思想:一类之书当归集一处,不可有所间;(6)“存书”与“明学”的类例思想:论述学术、图书、类例三者关系时说:“学之不专者,为书之不明也;书之不明者,为类倒之不分也。
”(7)他明确提出类例的功能有二:其一,存书。
他说:“人守其学、学守其书、书守其类。
人有存设,而学不息,世有变故,而书不亡。
”其二,明学。
他说:“欲明书者,在于明类例”,“类例既分,学术自明,以其先后本末具在。
观图谱者,可以知图谱之所始;观名数者,可以知名数之相承。
讥纬之学,盛于东都;音韵之书,传于江左。
传注起于汉魏,义疏成于隋唐。
睹其书可以知其学之源流。
”类例的作用在于剖析学术源流,反映学术发展情况。
2、章学诚(1)代表作有《文史通义》、《校雠通义》(主要论述“文史义例,校雠心法”);(2)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史学和目录学理论著作,在总结我国古代书目工作实践和吸取古代目录学家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他对目录学理论和方法的见解;(3)标志着我国目录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成熟;(4)代表了我国古代目录学研究的最高成就。
(5)论述了目录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强调理论建设的必要性;(6)认为书目编制应先明“大道(文献和学术发展的规律性)”;(7)目录学思想以“道不离器(图书资料)”、“官师合一”为基础,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核心;(8)深入探讨了校雠与编目工作的关系,四分法代替七分法的必然性,阐述了互著、别裁方法、索引方法及书目工作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理论问题。
清代,章学诚的《校雠通义》代表中国古代目录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成熟融合派的目录学理论:代表人物有容肇祖和姚名达。
3、姚名达(1)中近代目录史上承上启下的目录学家,著有《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目录学年表》;(2)研究领域兼容中外,贯通古今,成果丰富;(3)在吸取近代各家各派所长,融贯古今中外目录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近代目录学理论体系——原理、方法和历史的构架,影响了后来几十年目录学研究的方向。
4、刘向:《七略》、《别录》的特点(1)《七略》、《别录》开创了我国图书分类法七分体系先河,创立了一系列书目分类原则。
(2)具备了典型的书目记录文献的事项和记录方法,并且记录格式整齐,记录事项的结构有规律。
(3)文献记录事项主要包括基本著录、篇目、叙录和小序等。
(4)基本著录包括书名、篇卷、著者、版本等。
(5)叙录包括两项:“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图书的篇目和提要(介绍异本,略述校雠经过,作者生平事迹和学术思想,解释书名,图书内容评价,古书辨伪)。
(6)小序即每类之后辨章学术源流,品评家派得失的论述文字三、我国古代目录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1、先秦我国目录学发展的特点:(1)殷商时期我国书目工作萌芽;(2)孔子对古籍的整理对目录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著名目录学家王重民在《中国目录学史论丛》中评价说:“孔子在删定、编定和解释‘六经’的时候,创造性的推动了目录工作和目录学的发展”;(3)有了成熟的书目方法(孔子在文献整理中使用的书目方法)和成形的目录(一书目录)。
6、元朝目录学发展特点(1)书目工作在四部法的基础上创立新的更便于检索的编排法(索引);创立了辑录体提要写法;书目类型和方法有所创新(新书目和新索引出现)。
(2)目录学研究和目录学思想非常丰富。
7、清前目录学发展的特点(1)我国古代书目工作的总结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第一部最大的官修书目《四库全书》;专科目录体例成熟,出现了《经义考》、《小学考》、《史籍考》等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大部头专科目录;私藏目录大量涌现,质量很高;出现辨伪书目、丛书目录等新书目类型;索引发展较快版本目录学发达。
(2)我国目录学理论研究的总结时期目录学理论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校雠通义》形成了一个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核心的目录学思想体系。
目录学成为社会显学;目录学被广泛应用到读书治学,一时成为“显学”;四、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官修目录和史志目录有哪些官修书目:也称公藏目录,是指我国古代由朝廷委派专门机构和官员对文献进行整理,反映政府藏书的目录。
2、我国古代各时期主要的官修书目西汉:《别录》、《七略》;晋南北朝:《中经》、《晋元帝四部书目》;隋:《大业正御书目录》;唐:《隋书·经籍志》、《群书四部录》;宋:《崇文总目》、《中兴馆阁目录》;明:《秘书监志》、《文渊阁书目》、《新定内阁藏书目录》、《古今图书集成》;清:《四库全书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