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学体裁_
文学体裁名

文学体裁名
词及解释
1. 文言文:文言文指使用古代汉语的文学体裁,也就是具有较高语言和思想艺术精湛的文学,典型的代表作品是司马迁的《史记》。
2. 诗歌:诗歌是用韵脚将一些内容塑造成节奏律动、有美感的文字,用来表达作者对爱情、生活、社会政治等的看法或感情。
3. 讽刺作品:讽刺是一种以文学、绘画或其他方式表达社会政治、精神文化等负面现象的讽刺方式。
4. 文学小说:文学小说是指用叙事结构,以传统语言或象征性或抒情性手法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体裁,是将故事情节和语言创作融为一体的一种表达方式。
5. 寓言:寓言是一种用生动的语言,将人类智慧和道德哲理隐喻地表达出来的文学体裁,具有深刻而有趣的思想内涵。
常见的文学体裁

常见的文学体裁文学体裁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它是与实用类文体相对立的一个概念。
文学体裁的四大样式指:散文、小说、戏剧、诗歌。
今天,语文网小编希望通过以下的分享——常见的文学体裁,希望能拓展同学们的语文知识面。
常见的文学体裁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一、散文现在使用“散文”这一概念,有时指广义散文,有时指狭义散文。
广义散文是指与韵文相对立的一个概念,范围较宽;狭义散文是指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即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范围较窄。
这里所谈的是狭义散文。
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叙事散文主要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以叙述事情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抒情散文主要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以抒发情感为主,兼有叙事议论。
议论散文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以论述事理为主,兼有抒情叙事。
作为文学体裁的散文,几乎都会综合运用几种表达方式来增强文学性,使其具有“文学”的特点,几乎不存在表达方式单一,只是单纯叙事、单纯抒情、单纯议论的散文。
一般认为,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指散文取材广泛,行文自由,联想丰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神不散”主要是指散文表达的中心或主旨必须明确而集中。
就一般情况看,用“形散而神不散”来概括散文的特点是相当准确的;当然,对这一概括有人有不同看法。
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1.寓情于景,即将某种情绪情感倾注在所描写的景物中。
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将清、静、悲凉之情融注于故都秋景的描写之中(有人认为融注的是纯粹的喜悦之情)。
2.即景抒情,即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某种情绪情感。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通过描写月下荷塘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淡淡的喜悦和淡淡哀愁之情。
3.叙事抒情,即通过叙述事情来抒发某种情绪情感。
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第二节,通过叙述“我”因身体残疾,苦闷难熬,百无聊赖地独自到地坛消遣,而母亲关爱担忧却又不愿张扬表露的事情,抒发对母亲的歉疚、感激和赞颂之情。
文学体裁的划分方式

文学体裁的划分方式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简称“文体”。
常见的文学体裁有诗歌、小说、散文、剧本、剧小说、寓言、通讯等。
1. 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2.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3. 散文: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4. 剧本: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文学体裁,除此之外还有杂文、翻译及长篇小说等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为学的文学体裁

为学的文学体裁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根据其表现形式、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划分的多种类型。
常见的文学体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
1. 小说:以虚构故事为主要手段,通过塑造人物、情节和背景描写来展现人性、社会问题等内容。
常见的小说体裁有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科幻小说等。
2. 诗歌:运用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通过抒情、描写等手法表达作者的感受和主题内容。
常见的诗歌体裁有古体诗、现代诗、民歌等。
3. 戏剧:以对话、舞台表演等形式来展现故事和人物的冲突、发展和解决。
常见的戏剧体裁有话剧、京剧、西洋音乐剧等。
4. 散文:以散文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思考、抒情等,注重文笔的优美和议论的深入。
常见的散文体裁有随笔、游记、杂文等。
除了上述常见的文学体裁,还有许多特殊的文学形式,如传记、报告文学、童话故事、寓言等。
不同的文学体裁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表达方式,通过学习和欣赏不同的文学体裁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文学体裁分类

文学体裁分类文学体裁是指一种文学创作的形式,或更宽泛地说,指文学作品的类型和结构特征。
不同的文学体裁有着不同的内容、结构特征和表现方式,其中重要的有故事、作品、剧本、诗歌、词曲、演讲、日记、小说等。
一、故事:故事是一种文学创作形式,它是以实际或虚构的历体发生的事件为中心,以具有一定深度的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为基础,传达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
从时间到人物的设计,从情节的发展到作者的思想传达,在故事的体裁里,叙事形式是关键。
二、作品作品是一种文学创作形式,它是作者的一种自我的表达,可以通过文字、影像或者声音能够展现出一种看法或想法。
作品以描写某种现实现象为核心,展现出主题和节奏,使故事既能表达作者的情感又有诗一般的叙事美感。
三、剧本剧本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指一个由人物、动作、台词、以及背景等多个要素组成的场景,将文学作品的情节、内容和形象描述拟定为按一定顺序、根据剧中人物语言、动作、表情表达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四、诗歌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其象征性的描写手法,以及其富有表现力的文学格调,把语言单一的字、音、句与发出深邃意境有机地结合,使人们在阅读诗歌中感受到无限的愉悦,所有的诗歌作品都有着深厚意蕴,改变了人们生活的境界。
五、词曲词曲是一种以实际的音乐和文字为基础的艺术形式,多以歌曲的形式表达。
它不仅展示出一种艺术气息,而且具有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等多重功能。
词曲不仅记录了人们在各个历史年代精神追求的最高水平,而且被赋予了重要的艺术地位和文化价值。
六、演讲演讲是一种以语言的形式展示的艺术形式,它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用文字向某种对象传达思想意见,宣传或宣扬主题的文字艺术形式。
通过语言的多种技巧,演讲要将作者的思想感觉表达出来。
文学体裁

文学体裁:散文、诗歌、戏剧、小说
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一、表达技巧主要包括: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共五种,古诗中常用前四种。
2.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
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3.选材剪材
4.结构技巧:过渡、呼应等。
5.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
比、反复等)的运用等。
二、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
1.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情抒情、托的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2.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
侧相映等。
3.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三、具体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意、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衰、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欲扬先抑、夸张、比喻、拟人、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比拟借代等。
四、诗歌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1.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2.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3.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
情的写法。
语文文章体裁分类

语文文章体裁分类
文章是人们传达思想、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工具,体裁是指文章的性质或形式。
在语文学习中,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对于理解和欣赏文章是很有帮助的。
以下是常见的语文文章体裁分类:
散文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文学形式,通常没有严格的情节和结构,也不受严格的韵律和格律限制。
散文强调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以及对于社会、人生、自然的观察和思考。
小说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描写和情节的发展,展现出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事件。
小说通常具有完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以及对于社会、人性、情感的深入剖析。
诗歌
诗歌是一种以情感表达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形式,通过对于人类情感、思想、文化的抒发和描绘,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诗歌通常具有韵律、节奏和象征性的语言。
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动来展现出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事件。
戏剧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和现场感,通常以对话和行动为主要手段。
说明文
说明文是一种以传递知识、说明事物、阐述观点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形式。
它通常具有客观性、准确性和说服力,通过事实、数据和例子来说明问题。
议论文
议论文是一种以论证、分析、评价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形式。
它通常以一个主题为中心,通过提出论点、进行论证、得出结论来表达作者的观点。
议论文需要具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记叙文
记叙文是一种以记述事实、记录经历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形式。
它通常具有时间、地点、人物等元素,通过讲述故事、描绘景象、展现情感来表达主题。
记叙文可以是小说、散文、报道等各种形式。
文学体裁

一.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二.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三.记叙文:(一)常见叙事线索:1.人物线索2.物品线索3.感情线索4.时间线索5.时间线索6.地点变换线索找线索:1.文章标题2.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3.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4.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5.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二)记叙文顺序:1.顺序2.(2)倒叙(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生动性,引人入胜)3.插叙『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情节,深化主题』(三)人物描写方法:1.外貌描写2.语言描写3.动作描写4.心理描写5.神态描写6.肖像描写(四)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五)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1.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明确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3.注意语气或语调4.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5.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结构上: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或思考内容上:表现了……(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结构上: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引出下文……2.段末起总结作用3.为下文埋下伏笔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5.推动情节的发展内容上:表现了……(八)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结构上: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回味4.前后照应(首位呼应)文末“……”应了文章“……”内容上:突出……,或再次点明……的中心(九)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1.找文章标题、首尾的诗情议论性的句子2.综合概括主要段落大意(特别是抒情散文)3.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判断(十)概括段意:摘句法;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进行适当的删改)例如:人﹢时地﹢做法﹢结果(记叙文)景物﹢特征(描写性的文章)四. 说明文(一)把握说明对象特征:1.题目2.首段3.关键句(二)说明方法分类和作用:1.举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便于读者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文学体裁2011 2 18体裁可以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
文章体裁是根据表达方式来分的,它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而文学体裁是根据作者反映生活的途径,塑造形象的方式和语言特点来分的,是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它包括散文、小说、戏剧和诗歌。
一散文这里说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不是古文体的散文。
1、概念:散文是一种取材广泛、形式自由、写法灵活、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能够迅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2、特点:形散神聚,意境深远,语言凝练,表达方法灵活富于变化。
可状物,可写景,可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事。
4、线索:具体事物,感情变化,所见所闻。
5 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6 散文的重点是"形散神不散"。
"形散"是指散文取材自由,不受时空限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
"神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题要明确集中。
二小说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展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从而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家愿望的一种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1 按照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如《红楼梦》)、中篇(如《阿Q正传》)、短篇(如《最后一课》)以及微型小说(如《鞋匠》);2 按照写作体制分为章回体(如《三国演义》)、日记体(如《莎菲女士日记》)、书信体(如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自传体(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3 按照小说内容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等;4 按照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如《促织》)、白话小说(如《药》))。
小说的命题方式多种多样:1 以主人公命题,如《孔已己》;2 以故事发生的地点命题,如《荷花淀》;3以主要事件命题,如《灌园叟晚遇仙女》;4 以贯穿全文的构成情节的细节命题,如《药》;5 以故事发生的时间或背景命题如《夜》。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1 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
主要是先秦的"寓言"。
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擒蚩尤》《后羿射日》《女娲补天》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合称为"笔记小说"。
这一时期,我国的小说初具规模。
主要作品有张华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等。
3 唐代出现了唐代传奇。
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著名传奇有: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
4 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 。
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
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
5 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
如《玉堂春落难逢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6明、清出现了章回小说。
这一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一批伟大不朽的名著。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
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1 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
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
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
4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
三、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灯光、服饰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台词)和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的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按照不同标准,戏剧可分为不同种类:1 按照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白毛女》、舞剧《丝路花雨》;2 按照剧情的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如丁西林的《一只马蜂》、多幕剧如《雷雨》;3 按照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4 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四、诗歌诗歌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它要求用精炼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且要有一定的节奏、韵律。
(一)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反映了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二)诗歌的特点: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③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形象的,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的。
④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的。
(三)诗歌的分类:1 按照内容有无较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抒情诗又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2 按照形式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民歌等;3 我国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古体诗和近体诗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
魏晋和唐代以及其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例如我们学过的《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乐府诗。
韵脚韵文句末押韵的字。
如李白的《静夜思》其中的"光""霜""乡"就是韵脚。
押韵诗歌词赋某些句子的末尾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这就叫押韵,如李白的《静夜思》押ang韵。
律诗、绝句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
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
绝句又叫"截句"。
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律诗的结构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歌、行、引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琵琶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箜篌引》古诗的节奏和韵律从句式方面看,古诗一般为四字为二、二式,五字为二、二、一式,七字为二、二、二、一式。
从意义的表达上看,有时因表达需要而有特殊情况。
诗、词、曲诗、词、曲的主要区别在于诗要求节奏和讲求韵律,词比诗的要求更加严格,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
曲也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更为灵活。
诗的最高成就表现在唐代,词的鼎盛时期出现在宋代,曲在元代最盛行。
文人创作的诗歌、民歌民歌是由人民群众口头传诵的诗歌,后经过文人整理而形成的。
《诗经》和"乐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民歌。
如《伐檀》《硕鼠》《木兰诗》《敕勒歌》《孔雀东南飞》等都是民歌。
有些文人模仿民歌形式写的诗歌就不再称为民歌了,只能说用民歌的形式写的诗歌,属于文人创作的诗歌,如《王贵与李香香》是和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创作的。
标题、词牌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表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念奴娇"是词牌, "赤壁怀古"是词的标题,揭示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
小令、中调、长调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照字数多少来划分的,小令的字数在五十八字以内;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而长调是九十一字以上。
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
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豪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代表作家以苏轼、辛弃疾为主。
代表作品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内容书写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功精细。
体裁比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代表作品有柳永的《雨霖铃》和姜夔的《扬州慢》。
散曲是金元时代兴起,由词退化而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衬字,较多的使用口语。
它又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小令只含一支曲子,而套数是合一个曲调中多支曲子为一套,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它少则两曲,多则不限。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须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韵到底;结尾处多有“煞”。
用多少遍没有规定顺序一般倒写。
各"煞"是"尾"前的配曲,最后用"尾"结束全套曲。
元杂剧是在宋金时期诸宫调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
元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
在结构上包括四折一楔,每折戏只能用一个宫调,如《窦娥冤》就是旦本。
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是末(男子)、外末(老年男子)、净(花脸)、旦(女角色)、正旦(女主角)、卜儿(老妇人)、丑(小花脸或三花脸)等。
宫调、曲牌曲牌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
不同的曲牌在字数、平仄、押韵上往往不同,如《窦娥冤》中的《耍孩儿》、《鲍老儿》、《叨叨令》、《端正好》、《滚绣球》、《一煞》、《二煞》等都是曲牌,每一个曲牌,在韵上必然属于一种宫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