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

高一化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
高一化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
[答案]
序号 (1) (2) (3) (4)
(3)
电解质,但难溶于水
(4)
非电解质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本 (5)
身能导电
高一化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
[解析] 10种物质中稀硫酸和空气属于混合物.HCl溶于水 可电离出H+、Cl-,能导电,但熔融状态下不存在自由移动 的离子,不导电,故HCl属于电解质.BaSO4是难溶性电解 质.而NH3、CO2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不是它们本身发 生了电离,而是它们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电解质NH3·H2O 和H2CO3,故它们属于非电解质.铜和金属汞属于单质,既 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能导电.
在水溶液里 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NaCl 、KNO3、NaOH等. 2.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 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酒 精、蔗糖等.
高一化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
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高一化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
高一化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
纯H2SO4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H2SO4是非电解质吗? 提示: H2SO4在水溶液中可以导电,因此H2SO4是电解质.
H2CO3,H2CO3是一种酸.
高一化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
高一化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本质区别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均为化合物
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导 水溶液和熔融状

态都不能导电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 下自身能发生电离
在水溶液里和熔 融状态下自身不
能发生电离
高一化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

高一化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

酸碱盐在水溶液里的电离

酸碱盐在水溶液里的电离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知识点回顾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NaCl、KOH、H2SO4等。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酒精、蔗糖。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比较(1)物质类别:均为化合物(2)性质异同: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条件下自身发生电离而导电。

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条件下自身不能发生电离。

(3)所含物质:电解质①酸:HCl、HNO3、H2SO4、H2CO3等②碱:NaOH Ca(OH)2 NH3.H2O等③盐:NaCl KNO3MgCl2 NaHSO4 NaHCO3等非电解质①非金属氧化物:SO2 SO3 CO2 CO等②非酸性气态氧化物:NH3③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CH4、CH2O等注: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物质前提必须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所以HCl是电解质,而盐酸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化合物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便是电解质:a.在水溶液里导电,b.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可以用来区分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③CO2等非金属氧化物溶于水所得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的离子是CO2+H2O= H2CO3生成的H2CO3电离出的离子,而不是本身电离出的离子,所以CO2属于非电解质。

二、电解质的电离(1)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融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表示化合物电离成离子的式子,如NaCl=Na++Cl-HCl=H++ Cl- H2SO4=2H++ SO42-注:①电解质的电离是受溶剂分子或热能的作用而发生的,而不是电流作用发生的。

②书写电离方程式时,也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③酸式盐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a、若在水溶液中,弱酸的酸式酸根不能拆开写,如NaHCO3=Na++ HCO3-;强酸的酸式酸根要拆开写,如NaHSO4= Na++ H+ +SO42- b、若在熔融状态下,弱酸的酸式酸根和强酸的酸式酸根均不能拆开。

人教版必修1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人教版必修1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自我检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 (2)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 质。( ) (3)蔗糖、酒精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所 以它们是非电解质。( ) (4)CuSO4 是电解质,CuSO4·5H2O 不是电解质。( ) (5)碳酸钙难溶于水,但它是电解质。( ) 答案:(1)× (2)× (3)√ (4)× (5)√
②稀盐酸能导电,但不属于电解质,因为稀盐酸为 混合物。
(3)电解质不一定易溶于水,易溶于水的化合物不一 定是电解质。例如:BaSO4 等难溶于水的盐,其水溶液的 导电能力很弱,但其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因而属于 电解质。蔗糖易溶于水,但它是非电解质。
(4)不是电解质的物质不一定就是非电解质。单质和 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子和阳离子,如 NaHCO3===Na++HCO-3 。
4.从电离的角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H+的 酸
化合物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OH- 碱
的化合物
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 盐
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易错提醒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是化合物。 2.酸、碱、盐的水溶液均不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均是电解质的水溶液。 3.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均是非电解 质。 4.电离与是否通电无关,化合物本身能否电离取决 于组成化合物的微粒和性质。
3.电离方程式书写小结。
(1)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书写时用“===”连接,如
H2SO4===2H


SO
2- 4

NaOH===Na


OH


NaCl===Na++Cl-。

化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ppt

化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ppt

电离平衡的概念
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 电的化合物。
电离
电解质在溶液中会离解成自由移 动的离子,产生电解质分子和离 子的动态平衡过程。
电离平衡
当电解质离解达到动态平衡时,溶 液中电解质离子浓度保持不变的状 态。
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温度
温度升高,电离程度增大,因为 离子运动速度加快,离子碰撞次 数增多。
电离过程中,水合离子取代了原来的分子或离子,因此 溶液中分子或离子的数目减少。
酸碱盐的电离历史与发展
酸碱电离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 阶段:Arrhenius阶段、 Brønsted-Lowry阶段和Lewis阶 段。
Arrhenius阶段认为酸是解离出 氢离子,碱是解离出水合氢离子 ;Brønsted-Lowry阶段认为酸 是解离出氢离子,而碱是接受氢 离子;Lewis阶段则认为酸是解 离出质子(H+),而碱是接受 质子。
化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ppt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酸碱盐的电离概述 • 酸碱盐的电离过程 • 酸碱盐的电离反应 • 电离平衡与影响因素 • 电离与生活环境 • 电离实验与探究
01
酸碱盐的电离概述
酸碱盐的电离定义
酸碱盐的电离是指构成它们的分子或离子在 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解离并形成正、负离 子的过程。
物质溶解性判断
根据电离平衡原理,可以判断物质在 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解度大小。
化学反应速率影响
电离平衡可以影响化学反应中离子的 有效浓度,从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05
电离与生活环境
电离与环境保护
酸碱废水的处理
大气污染的治理
土壤污染的修复
酸碱废水是电离作用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调节废水的pH值,可以促进废 水中污染物的沉淀和去除。

人教版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离子反应——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人教版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离子反应——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弱电解质 弱酸、弱碱、水
弱酸: CH3COOH 、 H3PO4 、H2SO3 H2CO3、HClO、HF、有机羧酸等
弱碱:NH3•H2O、难溶性碱等
注意:电解质的强弱和其溶解度无必然联系,只与电离程度有关。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 电而这一过程叫做电离,我们用电离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 电离方程式:用分子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
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D ) A.氯化镁晶体 B.氯化钠溶液 C.液态氯化氢 D.熔融氢氧化钾
2.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H2SO4=2H++SO42- C.Na2CO3 =Na2++CO32-
( C)
B.NH4NO3 =NH4++NO3- D. Ba(OH)2=Ba2++2OH-
NaOH
Na + + OH-
Ba(OH)2
Ba + + 2OH-
KOH
K + + OH-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
离子(OH-)的化合物。
下面是Cu2(OH)2CO3是碱吗?
NaCl
Na + + Cl-
K2CO3
2K + + CO32-
NH4NO3 NH4 + + NO3-
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
用可逆号“
”表示
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写,一般只写第一步电离,多元弱碱一 步写。
3、强酸的酸式根(HSO4-)要拆开写,而弱酸的酸式根(HCO3HSO3-)不能拆。
4、阴、阳离子的个数由化学式决定,带电荷数由化合价决定。

2.2.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2.2.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学设计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引入】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经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同学们思考过为什么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吗?我们也学习过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都是酸碱中和反应,那么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点呢?这节课我们对此作进一步探讨。

【强调】本节的课标是: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板书】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活动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回顾】【提问】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能导电吗?为什么?请大家思考。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NaCl溶液。

【交流】石墨、铜能导电。

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

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讲解】很好,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不仅如此,酸、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

【板书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板书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强调】要注意定义里面的“或”字还有“化合物”!是电解质要能够导电,什么情况下呢?水溶液状态或者熔融状态。

而且一定要是化合物。

但是它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所以不属于电解质。

氯化氢是电解质。

【交流2】电解质导电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只要满足在其中一种情况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就是电解质。

【交流3】电解质还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怎么理解这个本身电离?某些化合物,像SO2、CO2、NH3,它们的水溶液虽能导电,但他们不是电解质。

如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发生电离导电,并非二氧化碳本身电离导电。

【交流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

必修一2.2.1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

必修一2.2.1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

常见酸 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为非电解质。 ③ 常见酸、碱、盐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等物质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 ④ BaSO4、AgCl、Cu(OH)2、Fe(OH)3等物质难溶于水, 、 可是它们溶解到水中的部分是完全电离 水中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 可是它们溶解到水中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 是电解质。 是电解质。
注意: 注意
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2SO4、Na2SO4、HNO3、BaCl2、NaHSO4、NaHCO3
H2SO4 == H+ + SO42HNO3 == H+ + NO3NaHSO4 == Na+ + H+ + SO42Na2SO4 == 2 Na+ + SO42BaCl2 == Ba2+ + 2ClNaHCO3 == Na+ + HCO3-
== H+ +
Cl-
电离方程式书写时的要点: 电离方程式书写时的要点:
1、质量、电荷要守恒;2、原子基团不可拆。 、质量、电荷要守恒; 、原子基团不可拆。 HCO3-、OH-、SO42-等原子团不能拆; 等原子团不能拆; HSO4-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 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
认识电解质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认识电解质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不是单质 化合物而不是单质。 ① 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不是单质。 电解质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 化合物。 本身电离而导电的 ② 电解质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溶于水能导电是因SO 反应生成了H 例如 SO2溶于水能导电是因 2与H2O反应生成了 2SO3, 反应生成了 能够电离而非SO 本身电离,所以SO 不是电解质。 是H2SO3能够电离而非 2本身电离,所以 2不是电解质。

高一化学 221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 221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思考,按照老师引导的思路进行阅读,小组内讨论,代表回答。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拓展延伸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比较
电解质
非电解质
相同点
均为化合物
不同点
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导电
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不能导电
本质区别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自身能发生电离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自身不能发生电离
所含物质类型
酸:H2SO4、H2CO3
碱:NaOH、NH3·H化物:Na2O水
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CO、P2O5非酸性气态氢化物:NH3
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CH4
二、电解质的判断
(1)电解质研究的对象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两个条件具备一个即可。
物质
NaCl固体
NaCl溶液
KNO3
固体
KNO3溶液
NaOH
固体
NaOH溶液
蔗糖
溶液
磷酸溶液
酒精溶液
能否
导电
【思考】为什么硫酸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能导电?而蔗糖溶液、酒精溶液不能导电?
聆听、思考、讨论
通过介绍,引入主题
基础梳理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整理】
【板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总结归纳
结束新课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理解,重点讨论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请课后整理教学案,并预习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及应用。
聆听
通过课堂总结,使学生明白本节所学内容,并注重知识的归纳和理解。
板书设计
课题: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湖南省东安县第一中学郭晟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化学1》
2.年级: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5.教学时间:45 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解质的概念
2、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和交流初步得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

2、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养成良好的科学方法和学习习惯。

2.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承前启后。

上节讲了物质的分类思想,这节就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其分为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并且介绍了电解质、电离和电离方程式,使学生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本质,为下节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做了铺垫。

本节内容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电解质的概念也仅从分类的思想角度来认识,是为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和离子反应服务的,并没有介绍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这部分知识将在选修四中学到),教学中不可过于加深拓宽。

因此,本课的重点是电解质的电离;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难点是认识电解质及其电离的过程。

3.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化学学习,高一学生化学知识经验的相对增多,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相对的发展。

他们对化学学习更多地要求自己通过努力去探究去发现知识规律,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更重视知识的应用。

虽然他们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在学习中形象思维能力仍占主导地位,直观、形象的东西容易激发学习兴趣而被接受掌握。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接触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并通过上一课时对物质分类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物质分类的思想方法。

本课时要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来认识电解质及其电离,并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同时,学生动手能力还在形成过程中,要培养学生通过“练”来深化理解,掌握技能,形成练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4.设计思路:
我们运用“启发——探究”教学模式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课堂教学程序: 问题——→探究——→结论——→应用
学生(主体性):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归纳概括—→应用拓展
交往↑↓互动启发↑↓反馈启发↑↓反馈启发↑↓反馈启发↑↓反馈
教师(主导性):创设情景—→搭建平台—→组织交流—→提供问(习)题通过探究食盐晶体、食盐溶液、蔗糖、蔗糖溶液、NaOH溶液和稀硫酸的导电性实验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观看视频、讨论和交流来得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认识电解质的电离过程;通过学生的练引导学生反思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应用,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技能;通过引导学生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师启发引导学
生通过探究去获取知识,训练思维,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反思
1、营造了探究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及时的巩固练习和反思,便于学生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增强成就感,促使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注重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归纳、与他人交流和口头表达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自主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4、运用启发——探究教学模式要想达到最佳效果,对老师的要求更加高了。

由于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在自主探究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并不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如在通过实验创设情景后让学生提出问题时,有位同学提出:蔗糖溶液中不是有水吗,水是电解质啊,为什么蔗糖溶液不导电啊?这个问题涉及强弱电解质以及溶液导电能力的影响因素了,这要求教师有更高的应变和引导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