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教学设计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教学目标:1.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现象。
2.掌握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3.能够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酸碱盐的电离程度。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硫酸铜、氢氧化银、氯化铜、氯化银等。
2.实验药品: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铵等。
3.实验器材:滴定管、试管、玻璃棒等。
三、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10分钟):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酸碱盐,你们能说出一些常见的酸碱盐是什么吗?学生:醋、柠檬汁是酸,苏打水、肥皂水是碱,盐是盐。
教师:那么,酸、碱和盐在水溶液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酸会变酸溶液,碱会变碱溶液,盐会溶在水中。
2.实验活动(3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实验活动。
实验1:酸的电离材料:硫酸铜,水操作:将硫酸铜的适量固体加入试管中,并加入少量的水,观察其变化。
实验2:碱的电离材料:氢氧化钠,水操作:将氢氧化钠的适量固体加入试管中,并加入少量的水,观察其变化。
实验3:盐的电离材料:氯化铜,氯化银,水操作:将氯化铜、氯化银的适量固体分别加入试管中,并加入少量的水,观察其变化。
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所使用的物质。
3.实验结果分析(20分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现象分析和交流。
教师:你们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可以通过这些实验结果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解在水中的时候,会产生带电的离子,这是因为它们发生了电离。
教师:那么,酸、碱和盐分别是如何电离的呢?我们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学生:酸电离产生H+离子,碱电离产生OH-离子,盐在水溶液中产生阳离子和阴离子。
4.经典实例探究(30分钟):教师通过给出一些经典的实例,让学生发现化学方程式和电离程度的规律。
例子1:硫酸、氯化铵、硝酸钠等的电离方程式和电离程度。
例子2:稀盐酸和浓盐酸的电离程度。
5.拓展应用(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拓展应用的讨论和实际操作。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承前启后。
通过上一课时对物质分类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物质分类的思想方法。
本课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实验科学探究认识电解质及其电离,并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为下节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做了铺垫。
本节内容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电解质的概念也仅从分类的思想角度来认识,是为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和离子反应服务的,并没有介绍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这部分知识将在选修四中学到),教学中不可过于加深拓宽。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
2、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从电离的角度进一步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和交流初步得出电离的概念、条件及结果,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
2、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化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预测、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2、养成良好的科学方法和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解质的电离;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难点:认识电解质及其电离的过程。
四、仪器与药品6v学生电源、电解质溶液导电演示器、蒸馏水、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溶液和酒精溶液。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主要教学过程【引课】安全用电规范:不要用湿手去接触电源开关、插座或其他电器设备。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板书【.展示氯化钠固体,观察外观性质,所含微粒。
预测氯化钠具有。
设计实验方案对预测进行验证。
探究活动一:物质的导电性及其原因【实验探究】物质的导电性物现结蒸馏氯化钠固氯化钠溶硫酸溶氢氧化钠液蔗糖溶液酒精溶液溶液导电性原因研究 NaCl】问题探究【.溶于水离解成溶于水离解过程:NaClNaCl动画显示和。
高中化学_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物质导电性的分析,从宏观、微观、化学符号三个水平上建立对电离的认识。
(2)初步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3)学会常见的酸碱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2.过程与方法(1)化学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在教学中,运用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究概念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2)化学原理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有严密的逻辑,启发学生逻辑思维,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从本质上认识、把握现象发生的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日常现象,将知识学以致用,科学的探究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具备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动力。
【重点难点】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并学会判断物质是否为电解质(重点、难点)2.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导电条件3.会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重点)教学过程【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知道树状分类下化合物可以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知道了物质的分类,化合物中的这些物质又有哪些性质特点,比如我们酸碱盐的水溶液有什么特点?带着这一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来学习有关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
【板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讲述】先来思考生活中这一现象,生活中我们能否在大汗之后直接用手触碰电器呢?显然不能,因为?对汗会导电,会发生触电事故。
那么汗液中起到导电的关键物质是什么?盐分,氯化钠。
氯化钠是不是在所有状态下都会导电?接下来我们通过三个探究实验,分别对不同状态下氯化钠导电性进行测试,分别有固体氯化钠,熔融氯化钠以及氯化钠水溶液。
接下来以小组的形式自主探究三个实验,仔细观察指针的偏转情况,得出怎样的结论?【学生】交流分享实验。
得出结论1:氯化钠固体不导电。
结论2:熔融氯化钠导电。
结论3: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有机化物水溶液不导电。
【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实验情况。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案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案年级:高中一年级科目:化学主题: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目标:1. 了解酸、碱和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
2. 掌握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预测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产物。
3. 理解酸碱溶液的pH值及其与电离程度的关系。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酸碱盐的概念,问学生大家对酸、碱和盐的电离过程有何了解。
2. 理论讲解(15分钟)- 解释酸、碱和盐的定义和特性。
- 讲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以HCl、NaOH和NaCl为例,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3. 实验演示(15分钟)- 进行酸碱中和实验,观察酸和碱溶液的变化,解释中和反应的发生原理。
- 通过PH试纸测试酸、碱和盐溶液的酸碱性,并讨论水溶液中的pH值与电离程度的关系。
4. 练习(15分钟)- 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预测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产物,并解释其电离程度。
5. 总结(5分钟)- 总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及其与pH值的关系。
- 强调电离程度对酸碱溶液的酸碱性及化学反应的影响。
6. 拓展(5分钟)- 给学生介绍其他常见酸碱盐的电离过程,并引导学生继续探索酸碱溶液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实验环节的参与和对酸碱盐电离过程的理解程度。
- 提问学生关于电离产物和pH值的问题,并解答错误观点。
教学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更复杂的酸碱溶液实验,例如测定酸碱溶液的浓度。
- 引导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家庭清洁剂的制作等。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离子反应《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第二節離子反應第1課時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學習目標:1. 瞭解電解質的概念2. 瞭解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及導電條件3. 掌握電解質電離方程式的書寫學習重、難點:電解質、電離的概念以及電離方程式的書寫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引入]按照物質的分類,我們可以把純淨物分為單質和化合物。
按照化合物種類的劃分,我們又可以把化合物分為酸、堿、鹽、氧化物。
在化學反應中我們還有一種重要的分類方法,將有離子參加的反應統稱為離子反應,沒有離子參加的反應叫做非離子反應。
下麵,我們就來學習離子反應。
[板書]第二節離子反應二、推進新課[投影]據初中所學判斷,下列物質中能導電嗎?為什麼?請大家思考。
鹽酸、NaOH溶液、NaCl固體、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NaCl溶液。
[講解]石墨、銅能導電,是因為其中有自由移動的電子存在。
鹽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導電,是因為其中有自由移動的離子存在。
這些自由的離子是如何產生的呢?為什麼氯化鈉固體不導電,而氯化鈉溶液可以?讓我們一起進入微觀世界,瞭解氯化鈉溶解的過程發生了什麼變化。
Flash演示:NaCl 的溶解和電離[講解]當氯化鈉固體還沒有進入水溶液的時候,水分子在不停的做無規則的運動。
加入氯化鈉固體之後,水分子包圍固體溶質並分佈在固體表面。
水分子的作用減弱了氯化鈉晶體中鈉離子和氯離子的靜電作用力,使氯化鈉電離出鈉離子和氯離子,這個時候吸收了一定的熱量,請大家注意溫度計溫度的變化,鈉離子和氯離子繼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發生水合,生成了能夠自由移動的水合鈉離子和水合氯離子。
我們把這種產生自由移動離子的過程稱為電離。
[板書]一、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 ionization)教學環節一:電離( ionization )[板書]一、電離講解]把氯化鈉投入水中,我們觀察到的是氯化鈉溶解的現象,這個現象本質上是氯化鈉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電離出了鈉離子和氯離子並結合生成水合離子。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一必修一2.2离子反应《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节内容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引发兴趣。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探究结论,引发兴趣、培养能力。
第二环节:分析归纳、得出本质。
先让学生探究几种盐的酸碱性,接着从学生探究出的三类盐呈酸、碱性、中性的原因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及多媒体演示得出盐类水解的定义、实质和条件。
第三环节是讨论归纳,得出规律。
引导学生从盐的组成和盐溶液的酸、碱性的对应关系,讨论归纳得出盐类水解的规律。
第四环节:实践练习,强化重点。
此外,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在实验中掌握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理念,在学习过程中加深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的探究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⑵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⑶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溶液导电的实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⑵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⑶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电解质的概念;四、教学难点电解质的概念;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五、教学方法演示探究、归纳法、类比法、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六、教学准备NaCl固体、盐酸、酒精溶液、蔗糖溶液、KOH固体、NaCl溶液、KOH溶液试验物质导电性的装置、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
化学 必修一 第二章第二节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案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课题】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材章节】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课时】一课时【教学时间】45分钟【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节选自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Ⅰ》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介绍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以前,需要介绍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因此,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本节课介绍前一部分。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实验。
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地引出电解质概念。
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氯化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氯化氢、硫酸、硝酸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
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2、本节内容是给下一节课——《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做铺垫,学习强、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以及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离子反应。
【学情分析】在初中化学(第十章)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对溶液导电原因有一定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结合这些固体在水溶液中能导电这两个特点,就可以很顺利的引出电解质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刚刚学过物质的分类这一节课,对分类的方法有了一定得了解,这样子就能够更为清楚得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及相应物质的分类,同时可以认识物质除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外,还有其他类型,使电解质的概念了解更为完整,进而对之后电离的知识能够比较容易的接受。
学生能够归纳收集自己通过相关途径积累的知识,结合新课标的学习和教学评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出疑问,进行交流、讨论、辩论,初步具备化学知识积累研究的能力。
【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区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从电离的角度掌握酸、碱、盐的定义。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案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材分析】本节是学生学习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上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
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
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的初步知识,又为以后的内容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解质的含义,并能分辨电解质,非电解质。
(2)了解电解质导电的原因,会书写电离方程式(3)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2)通过类比分析,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概念的学习,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2)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解质以及非电解质的概念,以及从电离的角度从新定义酸、碱、盐难点: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的理解以及从电离的角度从新理解酸、碱、盐【教具】PPT【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知识回顾】:根据初中所学的导电知识,判断H2SO4BaCl2、酒精,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六种物质水溶液的导电性。
图略学生很容易看出H2SO4,BaCl2,Ba(OH)2,Na2CO3,NaCl这几种物质的水溶液导电。
【说明】BaCl2,Ba(OH)2,Na2CO3,NaCl不光在水溶液中能导电,而且固体加热至融化也能导电(也就是熔融状态下能导电)2,根据导电性的差异,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需强调“或”“和”以及“化合物”)结合前面的分类,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做系统的区分3、三个小思考1,铜片、锌片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不是)小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CO2的水溶液能导电,CO2是电解质吗?(不是)CO2 + H2O = H2CO3,该溶液能导电是因为生成的H2CO3,而不是CO2本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承前启后。
通过上一课时对物质分类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物质分类的思想方法。
本课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实验科学探究认识电解质及其电离,并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为下节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做了铺垫。
本节内容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电解质的概念也仅从分类的思想角度来认识,是为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和离子反应服务的,并没有介绍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这部分知识将在选修四中学到),教学中不可过于加深拓宽。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
2、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从电离的角度进一步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和交流初步得出电离的概念、条件及结果,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
2、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化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预测、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2、养成良好的科学方法和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解质的电离;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难点:认识电解质及其电离的过程。
四、仪器与药品
6v学生电源、电解质溶液导电演示器、蒸馏水、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溶液和酒精溶液。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主要教学过程
【引课】安全用电规范:不要用湿手去接触电源开关、插座或其他电器设备。
【板书】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展示氯化钠固体,观察外观性质,
所含微粒。
预测氯化钠具有。
设计实验方案对预测进行验证。
探究活动一:物质的导电性及其原因
【实验探究】物质的导电性
【问题探究】 NaCl溶液导电性原因研究
动画显示NaCl 溶于水离解过程:NaCl 溶于水离解成 和 。
动画显示KNO 3受热熔融离解过程:KNO 3受热熔融离解成 和 。
【思考与交流】
1.电离的条件是什么?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具备其一即可。
2.电离需不需要通电?电离不需要通电。
3.电离的结果是什么? 宏观结果: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导电。
微观结果: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归纳整理】
导 电
受热熔化
电 离
通 电
溶解于水
离 子
1. 物质的导电性
能导电;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而导电。
2. 物质导电的原因
金属导电通电
溶液导电,产生电流。
【学以致用】
1.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
①盐酸②干冰③石墨④熔融KCl ⑤ Cu ⑥Na2CO3粉末⑦蔗糖⑧ CuSO4·5H2O
硫酸钡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学以致用】4. 【归纳整理】
5.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H2SO4 = H+ + SO42-B.Ca(OH)2 = Ca2+ + (OH)22-C.NaCl = Na+ + Cl-D.Al2(SO4)3 = Al23+ + 3SO42-
【随堂检测】
1. 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A.MgCl2晶体B.NaCl溶液
C.液态氯化氢D.熔融的KOH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态HCl、固态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NaCl均是非电解质B.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
C.蔗糖、酒精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
D.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3.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书写错误的是()
A.Na2CO3 = 2Na+ + CO32-B.KHSO4 = K+ + H+ + SO42-C.H2SO4 = 2H+ + SO42-D.KClO3 = K++ Cl- + 3O2-
【作业】
1.完成学案:达标检测
2.讨论:若两种电解质溶液混合在一起会怎样呢?
3.完成学案:第二课时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