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2012-2020总体规划

廊坊2012-2020总体规划
廊坊2012-2020总体规划

《廊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

《廊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

一、总则

(1)本规划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市)、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层次。包括两区两市六县全部行政区划范围,国土面积6429平方公里。

规划区层次。规划区范围为廊坊中心城市,具体包括广阳区、安次区,以及固安县、永清县的行政辖区(以下简称廊永固地区),面积为2477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层次。中心城区包括广阳区全部范围,以及安次区大部分范围,用地总面积约488.7平方公里。

(2)本规划期限为2012—2030年。其中,近期2012—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远景展望2031年之后。

二、发展目标与策略

(1)区域目标定位。规划期末,将廊坊建设成为京津冀城镇群的重要功能节点,北京世界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河北省国际化先锋城市,河北省环京津地区发展的领跑者和新的增长极,河北省城乡统筹改革“先行先试”的典范和经济发展转型示范区。

(2)总体策略。积极实施推进“中心扩容、两翼并驱,服务带动、工业支撑,分区统筹、区域联动”的总体发展策略,把廊坊市建设为经济发达、功能高端、品质一流、特色鲜明的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市域空间结构。本规划确定廊坊市域空间发展结构为“一主两副、三轴两带”。“一主”指中心城区,“两副”指京东城区、霸州-胜芳城区。“三轴”分别为京津发展主轴、津石发展轴、京沈发展轴。“两带”为环京现代服务与高新技术产业带和环津先进制造产业带。

(2)市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202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在57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为64%左右。2030年域总人口规模在785万人左右,城镇人口规模在605万人左右,城镇化率为77%左右。

(3)市域城镇中心等级结构。规划确定区域中心城市—区域副中心城市—次级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五级中心等级体系结构。区域中心城市为廊坊中心城区;区域副中心城市为京东城区、霸州-胜芳城区;次级中心城市8个,分别为三河城区、香河城区、大厂城区、永清城区、固安城区、文安城区、大城城区、码头组团;另有24个中心镇和38个一般镇。

(4)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确定“特大城市(1个)—大城市(4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6个)—小城镇(60个)”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规模等级体系。其中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为廊坊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在50-100万的大城市分别为京东城区、霸州城区-胜芳城区、永清城区、固安城区;人口规模在20-50万的中等城市分别为香河城区、三河城区。

(5)市域产业空间布局。本规划确定廊坊市域形成廊坊空港产业发展区、燕郊—香河综合产业发展区、霸州—大城配套产业发展区三大产业集群区的空间格局。廊坊空港产业发展区大力发展航空服务业、

现代生态商务服务业和临空高新技术产业。燕郊—香河综合产业发展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生态健康产业等新兴产业,推进北三县的新型工业化进程。霸州—大城配套产业发展区重点接受天津高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的配套辐射借助廊坊开发区南移的制度和政策输出,重点推进南三县乡镇工业的优化升级,积极推动向园区集聚发展,整合打造现代化产业新区。

(6)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廊坊市域构建“三圈三核十四区”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三圈”分别指中心城市生态商务创意旅游圈、北三县休闲文化商务旅游圈、南三县人文生态文化旅游圈。“三核”指重点培育的廊坊、燕郊、霸州三大旅游功能节点。“十四区”指廊坊中央生态公园、新奥梦廊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安次龙河湿地商务休闲度假区、永清韩村乡村旅游度假区、固安温泉休闲度假园区、燕郊健康休闲娱乐区、潮白河滨水休闲区、蒋福山康体休闲区、大厂伊斯兰民族风情区、香河购物休闲度假区、霸州文化旅游区、文安古洼文化展示区、大城名人园、大城仿古家具展示区等特色旅游服务园区。

(7)市域道路交通规划。规划形成“四纵六横两翼”的高速路网体系。“四纵”分别为大广高速、廊沧高速、密涿高速、机场南高速;“六横”分别为京秦高速(密涿支线)、京哈高速、唐廊高速、荣乌(保津)高速、津石高速、机场联络线;“两翼”分别为京沪高速、京台高速。规划形成“八纵十六横”的市域干线公路网,公路网道路技术等级应达到二级以上。“八纵”分别为106国道、105国道、271省道(大香线)、274省道(平香线)、273省道(廊霸线)、272省道(廊泊线)、县道东杨线(廊静线)、县道固雄线;“十六横”分别为102国道、103国道、104国道、112国道、361省道(唐通线)、371省道(廊涿线)、省道东高线、334省道(保静线)、381省道(津保南线)、省道京沪高速青县连接线、县道蒋谭线、县道侯谭线、县道白陈线、县道葛马线、县道静雄线、县道武榆线。

(8)市域轨道交通规划。规划新建京九客专、京秦高铁、大城—天津南港铁路;规划新建廊涿城际、京津第二城际铁路;规划京津廊市郊铁路、规划新建北京s3、s5三河段;规划新建北京s4固安段、规划新建北京s6南支廊坊中心城区段、规划预留市郊铁路通道;新建廊坊城市轨道。

(9)市域生态建设保护规划。规划形成“四区、三主廊、四核”的城乡生态结构。“四区”分别为北部丘陵生态亚区、北部山麓平原生态亚区、中部平原生态亚区和南部平原生态亚区四个生态功能区。生态廊道包括潮白河—北运河生态主廊道、永定河生态主廊道、大清河生态主廊道。“四核”分别为永定河泛区生态核、东淀泛区生态核、文安泛区生态核、贾口洼泛区生态核。

四、规划区协调发展规划

(1)规划区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形成“一城、一带、多组团”城镇空间格局。“一城”指中心城区,重点建设中心组团、开发区组团、万庄组团和空港核心组团,形成“四点”组团空间发展格局。“一带”指永定河南岸综合发展带,主要由固安组团、永清组团和码头组团构成。“多组团”包括中心城区的中心组团、开发区组团、万庄组团、空港核心组团,以及永定河南岸的固安组团、永清组团和码头组团。

(2)规划区公共服务中心布局。规划市级服务中心2处,分别为主城综合服务中心和环湖现代服务中心。规划组团级服务中心6处,分别为开发区组团中心、万庄组团中心、空港核心组团中心,以及固安组团中心、永清组团中心和码头组团中心。规划专业化服务中心4处,分别为空港经济服务中心、广阳商贸中心、万庄休闲商务中心和曹家务商贸物流中心。

(3)规划区工业空间布局。积极引导工业向空港新区、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等8个产业聚集区集中,优化产业空间格局。空港新区重点发展临空制造、高新技术、航空物流等临空配套产业发展。廊坊开发区逐步向生产性服务业和电子信息、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转型。广阳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及邮政物流等现代物流业。龙河高新区重点推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发展。安次工业区应按照永定河泛区相关管理要求,做好防洪措施,产业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等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安次新兴产业示范区重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为主。固安临空产业园重点发展航空物流加工业、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永清工业园重点发展新能源、服装制造、陶瓷制品、机械制造等产业。

(4)规划区道路交通规划。强化与京津对接,规划形成“四纵四横”的高速公路网。“四纵”分别为京津塘高速、大广高速、机场南高速、廊沧高速。“四横”分别为机场联络线、密涿高速、唐廊高速、京台高速。规划形成“九横十纵”的城市客运主走廊系统。“九横”分别为北外环、艺术大道(龙河北路)、迎宾大道(光明道)、南龙道、南外环、S371(永固北路)、永固南路、东高路、永码路。“十纵”分别为106国道、机场南路、港万路、105国道、滨湖西路、西外环、龙光路、和平路、廊泊路、玉泉路。规划形成三条环形货运主走廊系统,组织过境及货运交通。

(5)规划区轨道交通规划。推动京山铁路升级改造;建设京九客运专线,在固安预留设站条件。规划城际铁路3条,分别为建设廊涿城际铁路,预留京津第二城际铁路通道,建设白沟至机场城际铁路。预留市郊铁路通道3条,分别为京津廊市郊铁路通道、市域市郊铁路通道、北京s4市郊铁路固安段。规划城市轨道线路1条,为新机场T1航站楼—空港核心组团—中心组团—开发区组团联系线。

(6)规划区生态建设规划。规划形成“一区一带,一环一心多廊道”的生态空间结构体系,联通城市与周边生态资源,形成城市与外围地区的生态连通。“一区”为永定河泛区生态保育区,“一带”为永定河故道生态休闲带,“一环”为中心城区环城绿带,“一心”为城市绿心生态公园,“多廊道”主要包括依托龙河、天堂河、东干渠、新天堂河、大皮营引渠、六干渠、八干渠、九干渠等主要河流水系,以及组团间干线道路、京沪高铁、高速公路等重大设施绿化廊道。

(7)规划区空间管制规划。规划确定禁止建设区总面积约921平方公里。包括水源一级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河湖湿地、各类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核心区,地质灾害危险区,主要河道(龙河、凤河、天堂河等),永定河泛区,铁路、高速公路等两侧区域形成的绿化通廊地区,大型基础设施通道地区(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高压架空线下范围、输油管线、城市供排水主干管通廊)等。禁止建设区原则上禁止任何城乡建设活动。规划确定限制建设区总面积约878平方公里。包括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准保护区、永定河泛区安全区、地质灾害易发区、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绿化隔离地区、机场净空控制范围内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周边控制地区,以及其他需要限制建设的地区。限制建设区内应对各类开发建设活动进行严格限制。规划确定适宜建设区总面积约322平方公里;在适宜建设区内应严格按照城市规划,合理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规划确定已建区总面积约356平方公里,在此区域内应按照城市规划的建设控制要求,积极推动城市功能与用地的优化调整,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提高旧城区的综合环境品质。

五、城市性质、目标与规模

(1)城市性质。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环京津区域中心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

(2)城市主要职能:重点承担国际化区域性的专业职能,主要包括生态商务、经贸会展、文化服务、职业教育、门户枢纽、国际物流、信息科技、高新技术等职能。承载北京外溢的区域性物流商贸职能,大力发展区域性商贸基地;强化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职能,增强市域社会经济空间组织能力和辐射能力。

(3)城市发展规模。2030年中心城区城镇人口规模为2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2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14平方米/人。

六、中心城区空间布局规划

(1)城市发展方向。中心城区用地发展策略为“西拓、东控、北优、南联”。城市用地主要向西部拓展,对接北京新机场和区域性交通设施,推动炊庄、万庄、九州地区发展,强化区域性新兴职能培育。

(2)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心一环、三轴四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一心”为城市“绿心”生态公园;“一环”为环城绿带;“三轴”分别为新华路绿色服务轴、祥云道政务景观轴和光明道商务功能轴;“四组团”分别为中心组团、万庄组团、开发区组团以及空港核心组团。

(3)各组团用地布局。中心组团重点建设新华路绿色服务轴和光明道商务服务轴,实现空间结构优化与服务功能提升;推动周各庄片区、尖塔片区、北部片区改造,建设市民中心、文化休闲中心、体育中心,带动北部地区发展。万庄组团依托万亩梨园,强化生态休闲绿核建设,提升组团整体环境品质;依托重大项目推动科技谷、健康城、合顺营等片区发展,强化交通联系,整体上形成“一核四片”空间格局。开发区组团依托艺术大道、华祥路、北凤道、会展中心,建设开发区服务中心,推动开发区由产业组团向综合性组团转型;南拓开发区发展空间,整合南三县工业园区和推进市域产业结构升级。空港核心组团依托机场北支线和密涿高速,推动空港物流区和加工区发展;依托迎宾路、天堂河、湿地公园,建设空港核心区,承担商务、科研职能;在组团东北部建设娱乐休闲片区,通过引进大型娱乐休闲项目,结合中央湿地公园,打造区域休闲服务中心。

(4)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构成。规划至203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共计228.03平方公里,人均用地面积114平方米。其中,居住用地70.74平方公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5.55平方公里;商业服务设施用地20.31平方公里;工业用地35.58平方公里;物流仓储用地7.69平方公里;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30.87平方公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4.18平方公里;绿地与广场用地28.11平方公里。

(5)文化设施布局。规划构建“区域性—市级—组团级”文化设施体系。规划区域性会展中心1处,位于空港新区组团东北片区;完善现状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规划展览馆;于北凤道、艺术大道周边地区新建市文化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规划组团级文化设施5处。中心组团保留完善广阳区现状公共文化设施;结合龙河中心区建设安次区文化中心,包括特色博物馆与文化艺术中心;在万庄组团中心区建设万庄文化中心,包括市剧团、万庄展览馆及文化活动中心;开发区组团结合现状国际会展中心,建设组团级艺术馆、文化馆和博物馆;在空港核心组团中心区设置空港文化中心,包括组团艺术馆、文化馆和工业展览馆。

(6)体育设施布局。健全完善现有市体育中心;规划组团级体育设施6处,分别位于中心组团第五中学以西地区、炊庄片区西外环路周边地区、龙河片区南部,万庄组团南片区,空港核心组团迎宾大道北侧地区。保留完善开发区大学城体育中心服务于开发区组团,保留现有市游泳馆。依托环城绿带布置运动休闲设施。

(7)教育设施布局。规划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中心4处,分别位于中心组团北部、开发区大学城和空港核心组团迎宾大道以北地区、万庄组团中部。规划高中22处;结合住区和人口分布,均衡布置初中、小学校;保障流动人口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

(8)医疗卫生设施布局。建立“城市-社区”两级医疗卫生体系,规划期末床位数按7床/千人设置。规划设置三级综合医院8所。规划设置二级综合医院10所。规划中医院4所。规划妇幼保健院5所。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9)社会福利设施布局。规划养老设施用地6处。至规划期末,中心城区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30床以上。规划社会福利设施用地3处。规划残疾人康复设施用地1处,依托万庄组团医疗健康基地建设。

(10)居住用地布局。中心城区居住用地以二类为主;在万庄组团,结合“生态智能”城市建设要求,可适当布局一类居住用地。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覆盖率提高到20%以上,供应各类保障性住房约12万套,居住用地约8.5平方公里。在各组团建设一定数量的保障性住房,解决中低收入者居住问题。保障性住房布局宜分散布置,与其他商品房尽可能混合,避免社会阶层空间分异。

(11)工业用地布局。规划形成以经开区、临空经济区两大高端产业平台为引领,广阳产业集聚区、龙河高新区为支撑的工业发展格局。推动中心组团内的现状工业用地,以及安次工业区内拟选址的工业项目向永定河南岸综合发展带疏解,为中心组团功能提升、建设高品质的综合服务中心提供支撑。

(12)仓储用地布局。规划物流园区3处,分别为空港物流业和、广阳物流园、普洛斯物流园。结合开发区、龙河高新区产业发展,分别在各产业园区布局仓储物流用地,服务于园区产业发展。

七、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1)规模目标。至规划期末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绿地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平方米以上,城郊生态绿廊体系形成。增强公共绿地覆盖水平,实现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大、小各类绿地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100%。

(2)城市公园布局。规划市级综合公园10处,分别为人民公园、新世纪公园、瑞丰公园、万庄中心公园、文化公园、迎宾航空公园、空港公园、炊庄公园、龙潭公园、北旺公园。规划组团级综合公园48处,每处面积2公顷以上;规划专类公园10处,分别为三角地公园、自然公园、儿童公园、植物园、体育公园、健康公园、迎宾公园、科技公园、防灾公园。

(3)滨河绿地布局。龙河绿化带原则上按两侧各100米控制,凤河绿化带原则上按两侧各50米控制,天堂河绿化带原则上按照单侧200米控制,环城水系原则上按两侧各30米控制,局部地段可根据条件适当放宽或压缩。

(4)防护绿地布局。京山铁路城区段,原则设施单侧宽度不小于40米的防护绿地,京沪高铁单侧根据周边用地性质控制在60-200米;现状建成区段防护绿地设置宽度不应小于10米,同时进行必要的噪音防护处理。高速公路城区段两侧,设置单侧宽度不小于20米防护绿地。规划104、105国道两侧,设置单侧宽度不小于10米的防护绿地。污水处理厂周围设置50-100米防护绿带,其下风向建设100-500米防护绿带。

(5)城郊生态绿地布局。城市绿心建设以广阳水库为核心,结合水源地的保护和控制要求,在周边地区分层控制建设,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环城绿带主要由中心组团与各组团间的隔离绿地构成,宽度约1—2公里,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以水系和重大交通廊道为依托,重点建设连通中心城区内外的10条绿色生态廊道。

八、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1)快速路。规划形成“两环+十字”的快速路网。“两环”为分别为由玉泉路、南龙道、梨园大道、空港路构成的城市快速客运环线,以及由105国道、南外环、东外环、开发区8号路—科技谷5号路构成的城市快速货运环线。“十字”为东西向的机场联络线—艺术大道,南北向的艺林大道—大西环路。

(2)城市干路。规划交通性主干路182.7公里,道路网密度为0.8公里/平方公里;规划生活性主干路516.2公里,道路网密度为2.26公里/平方公里。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40—60米,设计车速为60公里/小时。规划次干路道路红线宽度为24—35米,设计车速为30—40公里/小时。

(3)社会公共停车场。中心城区社会公共停车场提供泊位总量约11.3万个,公共停车泊位比例达汽车保有量25%左右。

(4)公共交通规划。形成以轨道交通、中运量交通为骨干、普通公交为基础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公交出行成为主导出行方式。至规划期末公交出行占总出行的比例达到40%,公共交通线路按站点300米吸引范围计算,建成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中心城区公交线网采用公交骨干线、公交次干线、公交支线构成三级公交线网系统。公交骨干线串联中心组团、万庄组团、空港核心组团等城市重点发展片区,依托公交骨干线上的公交枢纽节点,在各片区内建设多条公交次干线、支线线路。公交骨干线主要采用快速公交走廊形式,依托外环路、迎宾大道、云鹏道、北凤道等城市快速路、交通性主干路,规划在中心城区内建设环形快速公交走廊。

(5)慢行交通系统。鼓励公共租赁自行车发展,促进自行车由个体出行交通公交转化为接驳公共交通、短距离组团内出行和辅助出行工具。在主要的轨道交通站点和重要公交换乘枢纽、重要的客流集散地区,设置足够的自行车停放空间,以提供居民通过自行车达成与公交系统的衔接,创造绿色交通环境。重

点在新华路、廊坊高铁站周边的综合商业中心地区,空港核心组团中心区,炊庄片区和万庄组团,以及城市绿心、环城绿带和环城水系周边等区域推动慢行系统发展。

九、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1)规划目标。大气环境保护目标:规划范围内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标率稳定在90%以上。水环境保护目标:地表水水质基本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固体废物综合整治目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声环境保护目标:城市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要求。

(2)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中心城区为环境空气功能区为二类。中心组团、万庄组团、空港新区、开发区组团应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规定的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表1)浓度限值二级标准要求。

(3)环境功能综合区划。对中心城区区内的空气和噪声进行综合的区划,划分为两类环境功能区,分别执行以下标准。二类环境功能区:主要指中心城区范围内除工业、物流用地以外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区内环境空气质量按二级标准控制;声环境质量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不低于2类标准控制。三类环境功能区:主要指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工业用地、物流用地。区内环境空气质量按二级标准控制;声环境质量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不低于三类标准控制。

十、中心城区市政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中心城区规划水厂2座,分别为广阳水库地表水厂、新源水厂。重点配套新建水厂输、配水管网,逐步实现中心组团、万庄组团、开发区组团、空港核心组团的联网和主干管网的互连互通。

(2)排水工程规划。中心城区规划污水处理厂5座,分别为廊坊市污水处理厂、廊坊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廊坊万庄污水处理厂、廊坊第二污水处理厂、安次污水处理厂。新建区严格执行雨、污分流制。至规划期末,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60%。

(3)电力工程规划。中心城区主要电源是国电廊坊热电厂、固安500千伏变电站、安次500千伏变电站。中心城区共布置220千伏变电站11座,布置110千伏变电站50座。

(4)电信工程规划。规划新建廊坊市通信汇接局1座,装机容量40万门,用地面积控制在2.5公顷。规划设置19座电信局站,远期总装机容量为180万门。保留现状市微波传输中心与天津武清、北京大兴,周边固安县、永清县微波干道。规划广阳产业聚集区设置华北局邮政分拣中心一处。

(5)燃气工程规划。规划华北油田、长庆气区陕京二线长输天然气为中心城区主要气源。中心城区设置燃气气门站2座,分别为华为门站和新东门站;原开发区天然气门站近中期保留,远期关停或者整改设备;设置燃气储配站3座,分别为城北站、城东站、旧州站,设置9座高中压调压站。规划在安次工业园区设置中石油华北油田储气库管理站,基本用途用于环首都储气库调度管理。现状陕京一期、二期长输管线自中西城区旧州—万庄一带自南向北穿过,规划预留天然气管线安全距离。

(6)供热工程规划。中心组团、开发区组团以热电联产和区域锅炉房供热为主,天然气采暖为辅;万庄组团、空港核心组团以区域锅炉房为主,天然气和地源热泵为辅,其它方式供热为补充。中心城区规划设置集中热源21处。规划生活供热管网采用闭式双管制热水管网,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热水热力网干线连接成环状管网。

(7)环卫工程规划。规划垃圾处理理厂两座,分别位于落垡乡和永清。规划建筑垃圾消纳场1座,位于码头组团。规划一般工业垃圾处理厂1座,位于码头组团。中心城区危险品废弃物,采用外运方式,

运至省级危险品废弃物处理中心处理。中心城区医疗废弃物处理中心设置一座,与廊坊垃圾焚烧处理厂合建。

十一、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1)防洪排涝工程规划。中心城区永定河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与永定河流域规划相协调,泛区左堤设防标准为1级堤防。中心城区龙河、凤河排涝标准为50年一遇,市区段防洪堤设防标准为2级堤防。中心城区防洪工程主要由永定河左堤、龙河堤防、天堂河堤防、凤河堤防和安次安全区构成。可利用城市绿心、环城绿带等生态用地低洼区,设置蓄涝区。按照泛区分级启动原则疏散泛区人口,主要疏散方向是中心城区安次安全区、空港核心组团、中心组团以及规划区内的永清组团、码头组团。在行洪河道、泄洪道及堤防工程预留出一定范围的规划保留区。

(2)抗震减灾规划。规划紧急避震场所服务半径宜为500米,步行大约10分钟之内可以到达;固定避震疏散场所一般地区服务半径宜为2-3公里,中心区人口密集地区服务半径宜为1.0公里。规划城市主干路、次干路和城市高速公路为主要避震疏散通道。规划要求主要疏散通道宽度不小于15米。

(3)消防设施规划。公安消防站布点,“以接到报警后5分钟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责任区边缘”的要求,确定消防站的辖区面积,一般地区控制在5-7平方公里,旧城区控制在4-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设置规划消防站29处,其中特勤站2处,一级消防站27处。

(4)人防工程规划。廊坊市为国家二类人防重点城市。规划期末,建成种类齐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防护工程体系,战时留城人口人均人防工程面积不低于1平方米。

十二、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

(1)空间增长边界。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包括:北起中心城区与北京、天津相交的行政边界线;南至南外环路;东至中心城区与天津相交的行政边界线,西至京台高速公路九州出入口以南、密涿高速九州出入口以北地区。空间增长边界内未明确建设部署的土地,确因城市发展需要安排建设的,应根据国家或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通过专项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法定规划进一步明确建设用地功能布局。

(2)城市绿线。规划确定城市绿线包括风景林地的范围、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园林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各类绿线控制范围与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一致。绿线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符合《城市绿线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3)城市蓝线。规划确定城市蓝线包括广阳调蓄水库、龙河、天堂河、凤河、大皮营引渠、五干渠、六干渠、八干渠、九干渠等水体。蓝线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符合《城市蓝线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4)城市黄线。城市黄线是指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及其用地控制范围,包括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黄线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符合《城市黄线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5)城市紫线。中心城区范围内紫线主要为北旺片区叱圣庙保护范围。紫线内用地的保护及建设应遵循《城市紫线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十三、规划实施保障

(1)本规划一经批准,由廊坊市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廊坊市各委、办、局和各级政府必须统一思想,切实保障城市总体规划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指导和调控作用。

(2)健全规划法律责任,树立城市总体规划的权威性,及时深化城市总体规划成果,转化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文件;加强城市规划立法,尤其加强对于城市“四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的立法控制。

(3)在完善规划审批制度和规划公开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的监督检查制度。

(4)切实落实公众参与原则,推进公众参与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让公众通过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地参与规划实施的决策和监督。

附图:1、区位关系分析图

2、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图

3、市域中心等级体系规划图

4、市域公路交通规划图

5、规划区城镇协调发展规划图

6、规划区产业布局规划图

7、规划区综合交通规划图

8、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图

9、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

10、中心城区公共设施规划图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说明 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中国西北璀璨的明珠。 巍巍贺兰山,漫漫黄河水。秀美富饶的塞上湖城,不仅用千古文明、多元文化,支撑着银川不断发展的辉煌。如今,更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宏图的实施,拉开了更高发展的序幕。 一、规划范围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全长17.5公里,是城市南北向新主干。主轴南段起点在五里台,现状是宁安大街,北段终点在元宝湖,现状位于万寿路。 二、规划依据 《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三、规划理念 银川城市中轴线以“多彩银川”作为规划理念,不仅表达了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空间的规划诉求,更加体现出“贺兰岿然、长河不息” 的城市精神之魂。 三、规划结构 “多彩银川”城市中轴的规划结构,分为一轴一心,三廊五段,九大节点。 按照城市人文生命序列中轴线由南向北分为历史银川、风情银川、和谐银川、开放银川和未来银川五段。历史银川是表达银川千年人文的底蕴,风情银川是反映银川民俗民风珍贵遗产,和谐银川是打造银川最靓丽的窗口,开放银川是创新银川城市精神的新亮点,而未来银川,则是进一步展示银川可持续发展的新辉煌。 九个城市节点分别为塞上明珠、银川民风、文化中心、城市中央、市民中心、塞上西湖、中阿论坛、北部新城、月坛金凤。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历史文化公园、英贤祠、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宁夏民风街、银川青少年宫、宝鼎广场、宁夏歌剧院、银川图书馆、宁夏博物馆、三馆两中心、曾杏绯艺术馆、中阿论坛、宁夏移民博物馆、人文亭阁等。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通过集中考虑设置和完善一批大型文化空间,城市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人文的精神所向,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开放性城市旅游价值,同时向全中国及世界人民展示着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福州新区总体规划公示稿

附件: 福州新区总体规划公示稿 一、规划范围 规划区:面积800km2(不含海域和滩涂),涉及马尾、仓山、长乐、福清4个县(市)区26个乡镇(街道)的部分区域。 规划控制区:面积1892km2(不含海域和滩涂),涉及马尾、仓山、长乐、福清、连江、罗源6个县(市)区64个乡镇(街道)的部分区域。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其中:近期:2015-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三、总体目标 新的国际国内发展背景下,以海峡、海丝、海洋“三海”跨越为主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路径,充分释放国家新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自贸区、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五区叠加”政策效应,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一区毗邻”优势,强化引擎作用,全力建设“开放新区、海湾新区、智慧新区、绿色新区”等“四个新区”,实现促进民族融合、引领区域转型、推动城市跨越的国家新区历史使命。 — 1 —

四、发展定位:“三区一门户一基地” 福州新区将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扩大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东南沿海重要现代产业基地、改革创新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 五、发展战略:“两大两+” “大开放”战略。持续提升两岸经贸合作水平,将新区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加快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加强与亚太地区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引领新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 “大海湾”战略。强化海港、空港特有的战略资源,重塑门户地位,打造外联世界、内接腹地的枢纽型地区。以滨海海岸带串联多个特色海湾,推进城市组团聚合;促进土地混合利用,形成用地高度紧凑集约、功能高度复合的城市空间利用格局。 “创新+”战略。坚持创新驱动,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打造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打造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生态+”战略。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践行国家赋予的生态文明发展使命与要求,引领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潮流,建设绿色新区、生态新区,打造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先导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先行区、城乡宜居环境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实验区。 — 2 —

廊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廊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成果专家技术审查会纪要 2014年9月11日至12日,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在廊坊市组织召开《廊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成果技术审查会。会议邀请省内外有关专家组成技术审查组(名单附后),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环境保护厅等省直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廊坊市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以及各县(市、区)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与会专家实地踏勘了廊坊市城市建设现状,分别听取了廊坊市规划局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情况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关于规划成果的汇报,征询了省、市、县(市、区)有关关部门意见,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过认真研究和讨论,形成以下审查意见。 一、专家认为,《廊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成果基础资料比较翔实,专题研究较为深入,规划指导思想明确,内容深度达到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符合廊坊市发展实际,原则通过技术审查,经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后适时上报审批。 二、专家提出以下补充完善意见和建议: (一)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新型城镇化要求。深入研究廊坊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重点,规划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内容应充分体现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把重 -1-

点放在结构调整、功能完善、质量提升、环境改善上,围绕打造“平原森林、环保产业、文化体验、幸福宜居”四张名片,彰显城市发展特色。 (二)合理确定功能定位和城市规模。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机遇,进一步深入研究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阶段目标,合理确定城市性质。围绕承载京津功能拓展、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支撑、优秀宜居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梳理城市定位,将廊坊市建设成为京津冀城市群重要支点城市。进一步分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合理控制人口规模,中心城区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不应超过100平方米。 (三)深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规划要专章阐述北三县统筹发展有关内容,提出的各县(市)城市规模、布局形态和相关指标等,要与已经批准实施的县(市)城乡总体规划进行有效衔接;深入研究廊沧交通走廊对廊坊南部区域城镇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推敲空间结构表述,对“京东城区”、“潮白河发展轴”等表述做适当调整;加强对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永定河泛区等重点区域的研究,统筹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四)优化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要预留足够的生态空间,通过森林、河流、农田、绿廊绿道在各组团之间形成绿色隔离空间。按照集约节约原则,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避免建设用地安排过满,为未来承接首都功能外溢留出发展空间。 -2-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新区规划完整版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新区 规划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式征求张店区政府意见。 (四)2015年10月14日,规划成果通过专家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 (五)2015年11月12日,通过了市规委会第5次项目审议会。 二、《淄博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维护)规划情况 (一)规划范围:东起世纪路,西至滨博高速,南起昌国路,北至济青高速,总用地面积约平方公里。本项目规划范围分两个层次,即片区层次及街坊层次。(二)规划设计内容: 1、片区层面:梳理各片区人口容量、建筑容量,在此基础上,对新城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根据新标准要求进一步分析研究,根据设施不同,提出相应的落实方式。 2、街坊层面:踏勘现状、根据新标准更改用地性质、对未建设地块和更新改造地块重新分析确定控制指标、落实专项规划内容、更新竖向管线等内容。 3、主要指标: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面积(hm2) 百分比(%) 大类中类小类 R 居住用地 R1 一类居住用地R2 二类居住用地R22 服务设施用地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1 行政办公用地

A2 文化设施用地A3 教育科研用地A4 体育用地 A5 医疗卫生用地A6 社会福利用地A9 宗教用地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1 商业用地 B2 商务用地 B4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W 物流仓储用地 W1 一类物流仓储用地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1 城市道路用地 S2 城市轨道交通用地 S3 交通枢纽用地 S4 交通场站用地 U 公用设施用地U1 供应设施用地U2 环境设施用地U3 安全设施用地 G 绿地与广场用地G1 公园绿地 G2 防护绿地 G3 广场用地 H11 城市建设用地H H2 H21 铁路用地 E E1 水域

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文本 (公示稿) 南平市人民政府 2013-9-25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市域发展定位与战略 (3)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 第四章市域主要城镇发展指引 (8) 第五章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10) 第六章市域产业布局规划 (14) 第七章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8) 第八章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21) 第九章市域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 (24) 第十章市域世界遗产及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7) 第十一章市域综合交通体系协调规划 (30) 第十二章市域市政基础设施和综合防灾规划 (33) 第十三章延平城区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36) 第十四章延平城区土地综合利用与空间管制 (37) 第十五章延平城区空间总体布局 (39) 第十六章延平城区工业与物流业布局规划 (44) 第十七章延平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和景观规划 (46) 第十八章延平城区公共设施发展规划 (50) 第十九章延平城区住房建设规划 (54) 第二十章延平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57) 第二十一章延平城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59) 第二十二章延平城区新区建设与旧城更新规划 (60) 第二十三章延平城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65)

第二十四章延平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68) 第二十五章延平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72) 第二十六章延平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79) 第二十九章延平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82) 第三十章延平城区近中期建设规划 (84) 第三十一章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 (88) 第三十二章附则 (89) 附表1: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91)

廊坊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廊坊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 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廊坊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进行深度剖析,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绿地总面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廊坊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廊坊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廊坊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廊坊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 (1) 第二节廊坊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廊坊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廊坊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廊坊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廊坊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廊坊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廊坊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廊坊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廊坊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廊坊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廊坊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银川

城市空间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摘要: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每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集中与分散则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本文从集中与分散的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的演化过程,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市作为实例进行分析。银川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建国以来,由民国初期的“哑铃状”发展到“带状组团式”,改革开放后进行了一次大的规划,最终形成银川市“三中心并联式”的格局。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城市空间经历了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过程。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集中分散银川市规划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 城市空间结构指的是城市物质要求在特定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多种背景下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织方式以及背后社会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内在机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空间布局特征。集中与分散是城市空间演化中的基本表现,它们贯穿于城市发展运动的全过程,并体现于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组织上。因此,集中与分散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 集中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特征,它是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集聚与扩散等作用引力聚焦的过 程。集中的相对性决定了集中的复杂性。集中主义的代表是勒柯布西埃,他提出用城市的 三维结构来解决大城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平行城市”方案。 分散是城市空间的一种异化现象,是对城市空间过度集中的—种反动,也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必然行为。分散的相对性只有与集中空间联系起来考察后才有真实的意义。分散的城市形态所反映的正是空间内人类活动分散化了的表征,同时也是受制于各种自然条件与环境的结果。分散主义的代表是霍华德,为了解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集中与分散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状态,所反映的是空间结构内在的相互关系。集中与分散的空间运动总是在一定的人类行为动力的驱使下以或聚或散的空间表现而呈现两相依依的社会与空间关系。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演化遵循从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轨迹,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每后一个阶段也不单单是前一个阶段的简单重复。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本文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作为实例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的探讨、分析。选取该城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以银川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包括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乌海市,陕西北部的榆林市、延安市及甘肃的庆阳地区,它们的经济、文化、商业触角均远离其本省区的核心辐射,而在这10万多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区域范围内,只有银川是省会城市,同时又是城市人口超70万的大城市。因此有理由认为,银川的强盛会带动在包头、太原、西安、兰州一带形成新经济三角带,在中国西部城市规划编制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2、作者本人来自宁夏,对银川的城市发展有一定的了解,银川作为我的故乡,借这次机会可以更好的了解银川的历史发展及规划现状。 1.银川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化。 1)银川古代城市空间形态为横向发展、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银川自公元前119年始建,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 第三章城镇性质与城镇规模2 第四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3 第五章总体布局规划4 第一节城乡空间管制规划4 第二节镇域镇村体系规划5 第三节乡村建设规划5 第四节用地布局规划6 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8 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9 第八章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11 第九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12 第十章“五线”控制12 第十一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3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规划15 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划16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18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18 第十六章附则19 附表19 表一居民点规划安置表19 表二远期镇域用地汇总表20 表三远期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21 表四城镇建设区主要道路一览表22 表五文物保护单位紫线控制表22 表六近镇域用地汇总表26 表七近期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26 表八近期建设项目表27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需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有效引导规划期内北郊镇的规划与建设管理,保证镇内开发建设有序进行,特制订本文本。 第2条(一)镇域范围为北郊镇的整个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6.23平方公里。 (二)镇区规划范围:北至青银高速公路以南250米,南至老济青路,西至正 阳路,东至西十五路,镇区总面积26.41平方公里。 第3条本文本是北郊镇镇域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镇域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文本的有关规定。规划建设管理中除执行本规划外,尚应符合国家 现行的和规划期内颁布的有关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4条文本中黑体字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北郊镇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规划建设,属严重影 响城乡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5条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年第146号令发布) (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四)《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五)《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六)《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116号令) (七)《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八)《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稿) (九)《淄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十)《北郊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十一)《北郊镇环境规划》 (十二)其他相关规范、规定 第6条规划期限 近期:2015-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武夷新区发展规划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发展基础4 第一节区域现状4 第二节有利条件6 第三节重要意义9 第二章总体要求11 第一节指导思想11 第二节基本原则11 第三节战略定位12 第四节发展阶段与目标14 第三章城市发展15 第一节区域统筹15 第二节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16 第三节城市发展格局17 第四章基础设施19 第一节交通19 第二节给水23 第三节电力通信23 第四节垃圾污水处理25 第五章产业发展26 第一节旅游业26 第二节机械电子产业28 第三节资源深加工业29

第四节新兴产业29 第五节现代服务业31 第六章启动开发区域33 第一节基本情况33 第二节功能分工及重点34 第三节重点发展片区35 第四节先行建设项目36 第七章生态环境建设与文化保护39第一节生态建设39 第二节环境保护41 第三节历史文化保护42 第八章防灾减灾44 第一节防洪排涝44 第二节地质和地震灾害防治44 第三节人防和消防45 第九章保障措施47 第一节规划先行47 第二节项目带动48 第三节投融资政策48 第四节用地保障49 第五节实施环保政策50

前言 南平市地处闽浙赣三省结合部,闽江上游,福建省北部,俗称“闽北”,总面积2.63万平方公里,为福建省面积最大的设区市,下辖一区四市五县,即延平区、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瓯市、建阳市、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2009年户籍人口306万。南平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中的定位是:海峡西岸绿色腹地、南接北联战略通道、连片发展前锋平台。 武夷新区包括武夷山市全境和建阳市的部分区域,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涉及邵武市、建阳市、光泽县的部分乡镇。本次规划范围主要涉及武夷山市的崇安、新丰、武夷、吴屯、星村、兴田、五夫和建阳市的潭城、童游、将口、崇雒、莒口等5个街道办事处、7个乡镇,土地面积1939平方公里,2009年末总人口33.29万人。武夷新区地处闽北地理中心,自然条件优越、品牌优势突出、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较大,辐射对接闽东北、赣东南、浙西南等地区。 武夷新区规划统筹武夷山和建阳发展布局,以兴田、将口、童游三大重点开发片区为启动区,按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要求,对产业布局、城市功能、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进行重点规划;武夷山城区(含度假区)、建阳城区的功能布局与启动区进行有效衔接,实现整合、优化、提升。武夷新区最终目标是在闽浙赣三省交界处,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附图一)

廊坊市产业发展规划

廊坊市产业发展规划 第五章产业发展措施 实现产业发展目标,必须采取有力的促进措施,既要采取对每个重点产业都适用的共同措施,也要针对不同重点产业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特殊措施。通过有效的措施组合推进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实现重点产业的发展任务。 一、推进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的总体措施 1.大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根据我市产业空间布局现状、京津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和我市交通干线规划情况,在加快发展廊坊、燕郊等10大开发区(园区)的同时,“十一五”期间再规划开发胜芳、扬芬港、淑阳、牛驼等10个新的园区,加快构筑“两带一轴一中心”的发展格局。“两带”,即依托固安、龙河、廊坊、香河、大厂、燕郊六个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沿涿密高速公路建设环北京产业带;依托留各庄、东阜、左各庄、胜芳、扬芬港、东沽港、里澜城等园区,沿廊泊公路建设环天津产业带。“一轴”,即依托永清、霸州、文安、大城等工业园区,沿规划建设的廊沧高速公路建设特色产业轴。“一中心”,即发展城市经济,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使市区不仅成为全市的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中心。通过“两带一轴一中心”格局的构建,增强对京津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提高对项目投资的吸附能力,强化对产业聚集的支撑能力,进而从整体上加快我市与京津产业融合的步伐,加快我市县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整合步伐,在空间上实现全市产业的协调快速发展。(附:廊坊市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图)

2.大力开展城市营销活动。城市营销是扩大城市影响、打造城市品牌、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做好城市营销工作至关重要。一是成立城市营销机构。城市营销机构是开展城市营销的执行组织,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商务局为牵头单位,市贸促会、市旅游局和市政府新闻办等单位配合,组建一支专业化的执行团队,对整个营销活动进行系统全面的组织实施。二是实施城市营销计划。城市营销是一项系统、长期的过程,必须制定一个详细的营销计划以保证营销策略的实施。准确把握城市营销对象,找准城市定位和价值诉求,围绕传播城市核心信息,进行长期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使城市的知晓度转变成为偏好度和美誉度。三是采取多种营销方式。利用现有优势条件,开展会展营销,通过“5·18”

淄博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淄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五章城市规划区范围 第六章区域交通网络 第七章城市总体布局 第八章环境保护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协调城市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时空关系,综合研究和确定淄博市域城镇体系及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为稀薄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特编制本总体规划。 第3条淄博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市区行政辖区范围,即张店区、博山区、淄川区、临淄区、周村区五区行政辖区范围。 第4条立足淄博市组群式城市的特点,对市域的中心城区和副中心城区的各项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进行通盘考虑,统一安排。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 第一节城镇体系发展战略 第12条提高市域城镇体系的中心强度,协调和促进五个城区的共同发展。以一个中心(张店城区)、四个副中心(其它四个城区)共同形成淄博市城镇体系的复合中心。 第13条淄博市域城镇体系发展主轴以市域内主要联系道路为依托呈"十"字型。确立优先发展的重点城镇,适当分担城区部分专业职能,控制城区无限蔓延趋势,并形成小区域范围次级中心,带动区域城镇化的均衡发展。 第14条增强现有城镇经济实力,小城镇集中发展。规划期末,条件较优的现有乡改为建制镇,辖区过小、镇驻地相距较近的乡镇进行撤并集中发展。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一节城市性质 第34条淄博市城市性质为: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中心城市之一,鲁中地区经济、科技、信息中心。 第五章城市规划区范围

第41条淄博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所辖五区范围,即张店区、博山区、淄川区、临淄区、周村区的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961平方公里。分为城区、近郊区、沿路控制区、建制镇驻地、风景文物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和远郊区七个层次。 第六章区域交通网络 第一节城市对外交通 一、铁路交通 第49条为加强淄博对外客货运输,规划将博南铁路与辛泰铁路相连接,并利用省规划的德烟铁路与淄东铁路相连接,为本市对外开放"借港出海"提供良好的条件。 第50条新建博山北站、东站和货场,根据客货运量增长和城市发展需要,扩建淄博站、淄川站站场设施,提高周村站等级。 二、公路交通 第51条在新建公路的同时,加快公路的改建,重点提高技术等级,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中枢、一级公路为骨架,二、三级公路为支线的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 第52条修建南北向贯穿的滨莱高速公路,在张店、淄川、博山城区西侧通过,该路在张店与济青高速公路、309国道相交处,在淄川与胶王路相交处,在博山与北山路相交处,在桓台与章索路相交处,在高青与广路相交处,各规划建设一个互通式立交桥。 第53条改造市内公路干线,国道205线、309线及省道胶王路、湖南路、庆淄路、张田路、博沂路达到一级公路标准;省道章索路、泉王路、博临路、济青路、仲临路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在东南部山区建设一条北接博临路、南接仲临路的二级公路。 第54条为保障中心城区的交通畅通,规划修建205、309国道的绕城线,红线宽100米。第55条至2010年全市共设长途客运站9个,总用地40公顷左右。其中张店城区3个,博山城区2个,淄川城区2个,临淄城区1个,周村城区1个。 第57条淄博市系内陆城市,为加强对外贸易往来,应积极创造条件借用青岛港、烟台港、石臼港。 第七章城市总体布局 第一节总体布局原则 第64条城市布局为"组群式"城市结构,加强城区间横向经济联系,促进各城区的合理分工、协作。 第65条强化中心城区张店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增强并完善其市级商务、服务职能,提高整个城市的对外辐射力。 第66条经济、合理利用土地,保持城区间田园、绿化空间,控制城区无限制蔓延趋势,既充分保持组群式城市特点,又为未来城市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 第67条完善市域交通网络,强化城区间快速交通系统,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及先进的水、电、通信等设施。

2016-2030年河北廊坊市城市总体规划

廊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 一、总则 (1)规划期限。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2)规划范围。本次规划分为市域、都市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层次。包括两区两市六县全部行政区划范围,国土面积为6429平方公里。 都市区层次。包括广阳区、安次区、固安县、永清县行政辖区,国土面积2477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层次。中心城区包括广阳区的爱民东道街办、新开路街办、银河北路街办、解放道街办、新源道街办、万庄镇、九州镇、南尖塔镇、北旺乡;安次区的光明西道街办、永华道街办、银河南路街办、北史家务乡以及仇庄乡的西永丰村、东永丰村、肖辛庄村、黄道务村、普照营村、南宫庄村、高圈村、小王务村、石各庄村、祝马房村、熊营村、大王务村和杨税务乡的东风村、民主村、建设村、和平村、大垡村、南王庄村、后南庄村、前南庄村、小茨乡村、大北市村、柴家务村、西固城村、东固城村、小麻村、大麻村、前南昌村、后南昌村、于常甫村、北小营村,国土面积约485.8平方公里。 二、发展目标与策略 (1)区域目标定位。到2030年,将廊坊建设成为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节点,京津冀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基地、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和创新驱动经济强市。 (2)总体策略。实施“中心提质、两翼并驱,服务带动、工业支撑,分区统筹、区域联动”的总体发展策略,把廊坊市建设为经济发达、功能高端、环境优美、品质一流、特色鲜明的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市域空间结构。本规划确定廊坊市域空间发展结构为“一主、两副、三区、四轴、多点”。“一主”指中心城区,“两副”指三河、霸州。“四轴”指京津发展主轴、津石发展轴、京唐发展轴、大广发展轴。“三区”指北三县、都市区、南三县三大发展分区。“多点”指香河、大厂、固安、永清、大城、文安、燕郊、胜芳、码头9个区域发展节点。 (2)市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到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57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达到62%。户籍人口规模控制在508万人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

淄博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制定城市规划,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 第三条各项建设项目的选址、用地和建设,应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城市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管理 第四条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执行(详见附录B附表B1)。 第五条城市建设用地包括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九大类,不包括水域和其它用地。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详见附录B附表B2)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附录B附表B2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确定其适建性。 第八条建设用地规划范围的确定: 1、凡沿城市道路的,皆应规划到道路红线;沿小区及小区以下道路的,应规划到道路中心线;周围已有建成单位的,应与已有单位用地边界相连接。 2、其它情况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参照以上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九条建筑基地最小面积不应低于表1的规定。 第十条建筑基地不足上述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确实无法调整、合并,且不妨碍规划实施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核准建设: 1、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 2、邻接土地为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 3、受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限制的情况。 表1 建筑基地面积下限指标

建瓯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纲要

建瓯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11—2015年) 前言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上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要求,这既是对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反思,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又一次重大理论突破。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春节亲临福建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在《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发布之际实地指导;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先后来到福建,对海西建设细致关心与具体指导;多个中央部委、中央企业协力支持海西战略实施推进,为在新起点上加快推进海西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福建省迈入了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国务院批复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具体目标、任务分工、建设布局和先行先试政策。闽北作为福建生态资源大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设生态市,自觉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事关大局、事关未来,意义重大。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2000年以来,国家先后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出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近期和远期目标。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进一步要求推动生态环境建设。 为了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2年3月,福建省第九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目标。同年8月,福建省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第四个生态省建设试点。2004年11月,省委、省政府正式颁布《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闽委发[2004]15号),明确提出建设福建生态省的目标,并提出各市、县(区)政府要按照《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加快组织编制市、县(区)生态建设规划,并经同级人大批准颁布实施。 南平市生态优势明显,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00年11月,南平市政府向省环保局报送了《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请示》,并报请国家环保总局批准。2001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88号文批准南平市为全国第六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2008年12月,南平市顺利通过了环保部授权福建省环保局组织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初审验收,并报环保部审核命名。 面对新的发展要求,建瓯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生态市的战略部署,提出既要主动融入海西发展大局,力争在海西绿色腹地建设中求先行、当前锋、作贡献,着力打造海西绿色腹地经济强市,又要把建设生态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规划,与南平建设海西绿色腹地相结合,与本地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状况相适应,形成建瓯的创建特色和模式,使建瓯的生态市建设走在南平市、福建省前列。创建生态市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事关全市乃至南平市跃升发展的战略任务,将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本规划时段为2011~2015年,规划到2014年基本达到生态市建设标准,到2015年初步建成绿色突显、工贸发达、生态休闲、文明和谐的闽北绿色生态经济强市,率先在南平、全省中建设成生态市。 生态市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举全市之力投入并参与生态市建设,按照国家生态市考核标准、福建生态省建设和南平生态市建设要求,从全市实际出发,编制了《建瓯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纲要》,提出生态市建设的基本理念和发展思路,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建设内容和工作措施。本规划纲要是建瓯市建设生态市的指导性文件,是各乡镇和各部门编制相关规划以及实施方案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生态市建设的基础条件 一、市情概况 1.地理环境

永宁县望远镇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策略 (3) 第三章城镇性质 (5) 第四章城镇规模 (5) 第五章城镇总体布局 (6) 第一节土地资源利用 (7) 第二节城镇用地总体布局 (7) 第六章城镇用地布局规划 (8) 第一节居住用地 (8)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 (9) 第三节工业用地 (11) 第四节仓储物流用地 (11) 第七章城镇综合交通规划 (12) 第一节城镇综合交通规划策略 (12) 第二节城镇对外交通规划 (12) 第三节城镇道路规划 (13) 第八章城镇绿地系统规划 (14) 第九章城镇基础设施规划 (15)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15)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16) 第三节雨水设施规划 (16) 第四节供电设施规划 (17)

第五节电信工程规划 (17) 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17) 第七节环境保护规划 (18)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18) 第九节城市防灾规划 (19) 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20)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 (21) 第十二章附则 (21) 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一:现状建设用地统计表 (22) 附表二:现状用地汇总表 (22) 附表三:规划建设用地一览表 (23) 附表四:规划用地汇总表 (2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本次规划的主要背景 1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制定空间发展战略。 2 永宁县城进入全面发展期,城市化快速发展。 3 望远镇面临经济结构的调整,城镇发展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 第二条规划依据 以《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和《永宁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为依据,参考《永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永宁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2011-2015》、《永宁县十二五规划》等相关专题研究,遵从银川市和国家的规划法规、条例。 第三条规划年限 近期2014-2019年; 远期20l9-2030年。 第四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规划区范围是斋堂镇域行政管辖面积为105平方公里,镇中心区规划范围为887.4公顷。 镇域定位:银川市的外围组团,以医药、生物工程、化工、农副产品加工、高新农业为主的新型工农业综合园区。 镇中心区定位:镇域行政、经济、文化中心,银川市望远组团的经济中心。 第五条在规划区范围内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六条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黑体字条文。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七条规划指导思想 生态优先,打造城市安全屏障:由于宁夏在全国生态系统中所处的独特地位与作用,望远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影响着区域生态系统的运行。望远镇的发展要以生态保护为根

淄博城市规划总结报告

淄博城市规划总结报告 本文共分三部分:淄博城市规划思想、淄博城市规划图、对淄博城市规划的评价。 一、淄博城市规划思想 1. 淄博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以张店为心,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重化工业为基础,以发达的交通通讯为纽带,以大环境绿化为特色,把淄博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城乡一体,高度文明的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 淄博的城市建设将进一步解决“城市越大越好”的偏面认识,尽快实现从“贪大”到“求佳”问题上的转变,从而,使淄博的城市达到由外延向内涵发展的趋势。 2.总体规划方案:中心城区规划空间布局呈“T”字形,面积约1115平方公里,开通两条快速公交线……“T”形空间布局本轮规划界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张店、淄川、博山、临淄、周村五区的行政辖区,面积297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包括张店城区、淄川城区、博山城区、临淄城区、周村城区以及各城区之间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部分用地,空间布局呈“T”字形,面积约1115平方公里。此次,规划期限为2006年至2020年。其中:近期2006年至2010年,远期2011年至2020 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城市性质新定位依据《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和《济南都市圈规划》对淄博市的定位,结合未来发展趋势,确定淄博市城市性质为:山东省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工业城市、历史文化名城。规划至2020年淄博市总人口为585万人,其中,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40万人。规划形成“一城、两轴、十三片”的市域空间布局结构。建立由中心城区、3个县城、18个中心镇和22个一般镇组成的四级城镇体系。对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内的村庄分别制定整合措施。到2020 年,中心城区内撤并村庄110个,保留村庄123个,其中重点发展的村庄43个。两条快速公交线规划形成“一核四副”的城市布局结构,以张店城区为核心,淄川、博山、临淄、周村城区与其协调发展。各城区之间通过十字形交通走廊相互联系。张店城区作为淄博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到2020年,人口规模为132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137.8平方公里。开通两条快速公交线:东西向为张周路-新村路-张辛路,南北向为柳泉路-张博路-沿河路。张博铁路近期按区间列车运营,远期改建为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布局打破区域本轮总体规划中确定了一体化的产业布局体系,打破区域界限,在五个城区间划定永久性的城市绿化隔离带,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逐步对现有工业区进行改造,提高环境质量。合并小规模工业园区,对污染严重或阻碍城市发展的工业用地,进行功能置换。降低工业用地比例,从现状的34.52%调整到规划期末的21.32%。张店城区东南部的新华制药、东大化工等企业用地性质由工业调整为居住、公共绿地或公共设施等用地。 3.具体建设方案: (1)居住:由市规划局牵头组织,委托淄博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淄博市住房建设规划(2008~2012)》,于7月20日由市政府批复实施。该规划范围为淄博市中心城区和桓台、沂源、高青三县的县城,规划重点为中心城区, 规划期限为2008~2012年。根据规划,五年内淄博市将建设各类住房31.74万套,总建筑面积为3000万平方米。其中,政策性住房建 设15314套,建筑面积102.04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建设2580套,建筑面积12.9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建设12734套,建筑面积89.14万 平方米);商品住房建设30.21万套,建筑面积2897.96万平方米。规划期内,套型建筑面

廊坊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廊坊市1989年建市,1990年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该规划的实施,对廊坊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规划的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主要目标已基本实现。面对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率先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两个率先”奋斗目标,根据廊坊市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指导纲要》和《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2条修编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置身沿海、借势京津、加快崛起”的发展定位,以“突出好、追求快,好中求快”的发展理念,促进全市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3条修编原则 (1)坚持城乡统筹。结合廊坊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按照“以市带镇、城乡互动、共同繁荣”的思路,以产业聚集为切入点,以城市建设为主导,以农村发展为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构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2)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强调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宏观调控和协调作用,突出政府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

会事业的发展。 (3)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尊重历史文化,保护人文资源,全面展示廊坊的文化内涵,形成融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城市风格和城市魅力。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正确处理城镇化快速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的发展战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发展模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第4条修编重点 (1)建立完善的城镇体系,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安排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2)从京津冀城镇群视角分析城市发展条件,确定城市性质,明确城市定位和城市发展目标。 (3)优化城市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有机协调主城区、开发区、万庄区的发展。 (4)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实现基础设施的现代化。 (5)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塑造独具特色的景观风貌。 第5条规划的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4)《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