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初步开发

合集下载

南方经济的发展

南方经济的发展

中国
China
china
瓷器
景德镇
changnan
昌南
青如天 明如镜 薄如纸 声如磬
南宋景德镇瓷器
青白瓷注子注碗 注子(酒壶) 注碗(盛酒的碗)
宋· 景德镇影青瓷碗
官 窑 玄 纹 瓶 哥窑鱼耳炉 钧窑玫瑰紫釉花盆
定 窑 孩 儿 枕 汝窑三足樽
使用纸币的好处?
携带方便,有利于促进经济的交流。
如果这个商人想要把中国的瓷器 运到海外去卖,他必须经过哪个 部门的允许?他的商队最有可能 从哪个港口出发?
手工业的发展
1、南宋时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 2、南方的制瓷业发展很快——景德镇。
商业的繁荣
1、纸币开始出现——交子,会子; 2、商业都市——临安很繁华;
3 、对外贸易很活跃—— 广州、泉州;市舶司。
为什么牛转翻车的出现体现了灌溉技术 的提高?
1、动力是动物—— 牛,解放了人力,提 高了生产效率。 2、运用了比较复杂 的齿轮组合带动翻车 取水,解决了坡地无 法灌溉的难题。
梯田
梯田开垦的利与弊
从当时情况看,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开辟梯田, 扩大种植面积,不失为一种手段。
但从长远看,大量梯田被开辟出来,毁坏了森林,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破坏了生态环境,从而对整个 人类构成了生存威胁。但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能过分 的去苛求古人,只能记住历史上的教训,树立起人 类生存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当下在农 村实行的“退耕还林”就是对这一错误行为的补救。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三 国
开 始 南 移
唐中后期 到五代
速 度 加 快
两 宋
完 成 南 移
从夏商到秦汉时期,我国经济的重心一直在北方。三国起开 始南移,南宋时完成南移。

三国两晋南北朝PPT课件2 川教版

三国两晋南北朝PPT课件2 川教版

A
• 2. 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 (1)农业:江南的耕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 改进,农业迅速发展。原产北方的 麦 、 豆 在江南逐渐推广。 • (2)手工业: 织锦 、 造纸 、 制瓷 等技术有很大提高,在建康开设 “锦署”,促进江南织锦业的发展。 • (3)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建康 是南朝 的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它的变化可以说 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缩影。
C)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统治者实行仁政 3.三国时期,台湾和大陆就有联系。那时,台湾称为( A ) A.夷洲 B.流求 C.琉求 D.澎瑚
4. 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 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发汉衣,对30岁 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 的哪些内容( A ) ①采用汉姓 ②改穿汉服 ③学说汉语 ④提倡与汉族联姻 ⑤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5.“皇帝总是对胡汉联姻龙颜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
12、三国两晋南北朝在数学、农业书法方面的 成就分别是什么?
数学: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 点后第7位,比欧洲数学家约早1100年,祖冲之是我国 古代伟大的数学家。 农业:(1)、北方旱作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成熟,产生 于汉代的代田法与区田法得到推广。 (2)、三国时,魏国马钧改进了翻车,为农田灌溉提 供了一种便捷实用的工具。 (3)、北朝农学家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它是我 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书名著。
北魏孝文帝改革
复习指导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图示中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 ④ ,该图示反映 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交融是怎样的关系?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2)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2)

北朝
东魏 北齐
东 魏 西 十六国 北魏 西魏 北周


蜀 吴

东晋
宋齐梁陈

南朝
读史料:
材料1:(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 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思考:《宋书》里描写南朝时的江南与《史记》描述汉朝 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3)制瓷业发展迅速。 (青瓷烧制)
南 朝 莲 花 尊
东晋织成履
南方的初步开发 促进南方商业的兴旺和城市的繁荣,建康是 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城市。
影响:
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 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南东 地晋 区南 的朝 开时 发期

建立:317年,司马睿建立。都城建康
政权特点
“王与马,共天下”
王导
建康

420年
建康

南北朝政权的变化
西


魏魏
建康

建康

朝代
西晋 东晋
建立者
时间
司马炎 266年—316年
司马睿 317年—420年
宋 刘裕 420年 —479年 南 齐 萧道成 479年—502年 朝 梁 萧衍 502年—557年
陈 陈霸先 557年—589年
都城 洛阳
建康
东 晋
兴盛
衰落
灭亡
包括朝代:宋、齐、梁、陈
南 朝
都城:建康(今南京)
转折
的江 开南 发地

原因 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 影响: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

商业繁荣 对外贸易 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市舶司)
货币 北宋四川交子,南宋纸币和铜钱并行
农业
宋代耕获图
太湖圩(围)田
纺织业
“号为冠天下”的蜀地丝织品
南宋缂丝名作 《蛱蝶山茶花》
南宋棉毯
宋朝织机
浙江哥窑冰裂纹瓷器
江西景德镇(瓷都)瓷器
造船业
动脑筋P57
是中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具有提高船舶的 抗御风浪的性能、适宜在较深的水域中航行。一 个舱漏,另一个不受影响。
你认为他描绘的是哪一行业的繁华?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
北宋最早的纸币交子
南宋纸币会子
宋代商业活动的特点
①市坊没有明显区分。 ②商业活动没有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
早市) ③交子出现。 ④出现兼营商业的娱乐场所瓦子。
阿拉伯半岛 东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上午10时12分52秒10: 12:5220.12.25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020年12月上 午10时12分20.12.2510:12Dec ember 25, 2020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0年12月25日星 期五10时12分52秒10: 12:5225 December 2020
南宋时每年通过市舶司获得的税收已经达 到200万贯,占到了全国财政收入的6%。这 只是官方的收益,民间也有许多人从事海外贸 易,获利颇丰。
2、唐都长安与南宋临安相比有什么不同?
有无时间、地点限制
1、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商业区(市)是 分开的,店铺营业时间有限制。 2、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 “买卖昼夜不绝”

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
农业发展 手工业兴旺 南方商业繁荣(海外贸易)
➢ 宋时商业活动的特点 ➢ 宋时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起止时间
三国两晋南 北朝
隋唐盛世
南方初步开发
唐朝中后期
安史之乱 五代十国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南宋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2)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劳动力。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农业发展
粮食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 苏湖成为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三、两宋经济-南方
手工业兴旺
纺织业 丝织业超过北方(江浙、蜀地)
棉织业发展到沿海地区(海南岛)
制瓷业 重心在江南(哥窑冰裂纹、瓷都景德镇)
造船业 宋代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 商业都市 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临安)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一种什么经济现象?
1、“南海一号”宋古沉船上可能有什么货物?
瓷器,茶叶,丝绸
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青白釉瓷 “南海一号”出 水的鎏金腰带
宋时海外贸易兴盛
宋朝出口货物包括丝绸、瓷器、糖、纺织 品、茶叶、五金。
进口货物包括象牙、珊瑚、玛瑙、珍珠、 乳香、没药、安息香、胡椒、琉璃、玳瑁等几 百种商品。
1795年,英国海军第一次采用中国人首创的水密 隔舱技术建造新型军舰,此后,逐渐被世界各国 造船界普遍采用。
水密隔舱至今仍是船舶设计中重要的结构形式。
走街串巷……
《货郎图》
商业
富甲全球的宋朝:连农夫走卒都穿丝质的鞋子。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 岳麓版必修2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 岳麓版必修2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学法指导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通过现在行政区图与古代四大经济区域图的比较,正确理解古代的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

2.通过图示法理解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知识点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划分依据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2.四大区域地区项目山东地区山西地区江南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地区分布河南崤山以东,史称中原河南崤山以西特点经济最发达,是最重要的粮食产地是传统的农业区之一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是传统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地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相差距大经济实力十分有限3.区域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知识点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第一次高潮(1)时间:两晋之际。

(2)原因: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

(3)影响: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徙,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2.第二次高潮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北方人口再度南迁,南方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3.第三次高潮两宋之际,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

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1)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本来就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过程(1)初步开发:①时间:孙吴、东晋、南朝时期。

②表现: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

(2)加速发展:①时间:中唐以后。

②表现:南方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

(3)南移完成:①时间:南宋时期。

②表现: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3.影响(1)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自南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

经济重心的转移(简化)

经济重心的转移(简化)

经济重心的转移(简化)
一、黄河流域我国最早的经济中心,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

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主要是北方战乱和南方相对稳定,经济中心逐渐南移。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
(1)、初步开发:三国。

①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位于江南的吴国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发展。

②两晋末年起,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开发了江南地区。

(2)、大规模开发:东晋。

东晋和南朝时期,北方人民继续南迁,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

(3)、开始南移:隋唐。

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大运河开通促进经济发展;唐中期以后,北方经过安史之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4)、完成南移:宋朝。

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元朝时,出现南粮北调。

= (5)、巩固和发展:明清时期。

江南经济发展,在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并缓慢发展,使南方的经济中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②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劳动力;
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许多发展经济的措施;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⑥政治中心的南移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历史南方的初步开发考试要点举例

历史南方的初步开发考试要点举例

一:三国时期南方开发的原因:
1,南方地区相对稳定。

2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农作物。

3:南北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4:孙吴政权以及蜀国重视开展经济。

二:吴蜀时期,江南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织造麻布,会稽出产的越布是著名的特产。

侯官和番禺是造船中心,能建造大舰船。

瓷器技术提高,能生产精致的青瓷。

三: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稳妥处理民族关系,使“南中地区”的到初步的开发。

四:三国后,西晋曾经统一全国。

从4世纪初到6世纪末,东晋和南朝先后统治
南方。

五:东晋南朝是南方开发的.原因:
1,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

2,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开展经济。

3,社会相对安定。

4,南方气候温暖,雨水充足,土地肥沃。

六:建康(南京)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

建康的变化是江南地区开发
的一个缩影。

七:230年吴国派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台湾)这是大陆与台湾最早
交往记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的初步开发
教学目标
1、了解孙吴时期我国南方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及突出成就;记住吴国卫温等人率船队到达夷洲(台湾);知道诸葛亮治理蜀国,使西南地区得到一定开发;简要了解三国到南朝政权更替的基本情况;记住建康(南京)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

理解南方初步开发的含义以及开发的原因和条件;
2、通过对南方初步开发原因的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南方初步开发表现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
本课采用学案导学法,让学生对吴蜀时期和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归纳,讨论南方初步开发的原因。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2、认识社会安定、地区之间的交流和民族团结对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维护社会安定、加强各民族团结的观念。

3、初步总结南方开发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重点:南方初步开发的原因和突出表现(尤其是农业的发展)。

难点:南方开发的史实较多(农业、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和相关的空间概念),容易混淆;如何理解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新发展。

教学过程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新田中学的谭老师,很高兴认识大家,相信我们今天会度过一节愉快充实的课堂。

作为新朋友,我想邀请大家和我一起先欣赏“六朝古都”南京的美丽风光,请看大屏幕。

导入新课:(放映有关南京的风光片)
同学们刚才欣赏的景色美不美?(美)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但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南京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而到南朝时它已发展成全国有名的大都会,当时名建康。

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促进了南京的发展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分钟)
课件显示课题: 15 南方的初步开发
请同学们再次了解吴国的三大造船中心和夷洲的位置(幻灯)夷洲,就是今
天的台湾。

请同学们观察南朝时期的瓷器,与吴蜀时期相比有何变化?(精致、美观)说明我国南朝时期经济发展怎样?比吴蜀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师:刚才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南方在吴蜀、东晋南朝时期初步开发的状况。


么南方在开发以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如何?我们看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的描
述,请看。

史料: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南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 ——司马迁《史记》
注解:(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
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
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
思考:我国南方在西汉时经济发展状况如何?(1分钟)
根据古人描述,我国南方在开发前经济状况怎样?你认为在西汉时南方是
先进还是落后?(生回答)我国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初步开发南方的?(吴蜀时期)为什么在吴蜀、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初步开发?
(二、)分组学习,探究合作。

(学生完成学案,并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展开
讨论)(10分钟)
1、材料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可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
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为躲避战乱,仅213年一次,淮南人民渡江南下的就有十余万户之多。

材料二:
思考:为什么北方人口在这一时期大量迁移到南方?你认为北方人南迁给南方带来哪些影响?开发南方还有哪些少数民族的功劳?
逃避北方战乱;带去了工具、种子、生产技术;山越、南越、南中的少数名族;共同劳动,共同开发。

2、如果你是孙权或诸葛亮,在经济方面应如何治理国家,增强国家实力?
组织军民屯田、开荒、栽桑养蚕、织锦等;让孟获心悦诚服,改善了民族关系;促进了南中经济的发展
你们认为还有其它原因吗?
我国南方具有什么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哪些丰富的资源?
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雨水充足、气候温暖、湖泊众多等
5、请你归纳出南方经济在吴蜀时期和东晋南朝时期发展的原因。

(87页一到五行、89页第二、三自然段)
1、统治者重视;
2、北民南迁,共同开发;
3、优越的自然条件;
4、社会相对稳定。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政权分立时期,但南方的相对稳定、统治者的重视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初步开发。

从这一时期开始,我国南方的经济就逐渐发展并开始追赶北方。

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南方经济在南朝后依然落后于北方。

(1分钟)
第三环节:基础练习,知识反馈(2分钟)i
【巩固练习】
⑴风光秀美的会稽山风景区在三国时期因一项手工业而著名,请你猜猜当时当地
的特产是
A.蜀锦B.藤纸C.越布D青瓷
⑵“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这两句诗描写了北方人民南迁江南的情况。

从材料可以看出,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第四环节:反思总结(1分钟)
1、概括本课内容:可用1、
2、
3、4归纳,请同学们看投影。

1——1个主题南方初步开发
2——2个时期三国时吴蜀时期和东晋南朝时期
3——3个方面农业、手工业、城市商业
4——4个原因北人南迁统治者重视优越自然条件相对稳定
2、读历史歌谣,三国时期多战乱,北方人民往南迁。

南方社会较安定,政府大多重发展。

南方自然条件好,开发农业促生产。

农业促进手工业,麻布越布是特产。

织锦造纸制瓷业,东晋南朝新发展。

概括本课主要内容。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了《南方的初步开发》,了解了南方初步开发的原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3、智慧果1:我们万州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也处于三峡库区,三峡蓄水后,有人说,我们田地被淹,就到山坡去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
开垦荒地、围湖造田在当时的确提高粮食产量,有历史的进步性,但其弊病是恶化了自然环境,尤其是今天,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与自然更应该和谐相处。

智慧果2:《三峡都市报》正在征求开发万州的建议,请你出谋划策。

(8分钟)
学生讨论归纳:开发万州的措施:引进资金;资金、人才、自然资源、先进的技术设备、政府的支持政策、社会环境的稳定、广阔的市场、充足的劳动力等。

由历史可以看出,经济要发展只有社会稳定,民族团结。

我国当前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健时期,因此维护社会的安定和民族团结就成了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只有这样,我国的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

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

今天的课后作业:同学们归纳得很不错,希望你们将刚才找到的金点子整理出来,给万州区政府写信,为万州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