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上升的海平面课时教学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海洋教育4不断上升的海平面

六年级海洋教育4不断上升的海平面
通过观看视频讨论交流开拓学会的环保视野让学生了解到全世界为了控制海平面的上升都已经行动起来是学生深刻感受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低碳环保的生活是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合格公民
朱家洼小学海洋教育学科课堂教学设计
一次教学设计
4、不断上升的海平面
教学目标1、了解导致海平面上升的原因,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能减排。2、知道海平面上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朱月运用了数据图、城市渐渐被淹没的图片和视频给学生以感性认识。数轴图中的数据的一步步提高让学生认识到海平面正在悄悄上升。每一个数据的出现都配合相应的图片和视频,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引起学生对海平面上升的重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讨论实验,探究海平面上升的原因
1.谈话:海平面为什么会上升呢?
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汇报交流。
3.谈话:为什么地球变暖,海平面就上升了?我们通过实验来解释一下。(播放视频:谁沸腾后向外溢)
4.谈话: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自主探究、观看实验视频等活动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导致海平面上升的原因。学生的主动参与使他们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明白气候的变化对海平面的影响,从而积极的考虑解决办法。】
谈话:海平面还在悄然上升,在网上上升1米,世界第一大珊瑚礁就消失了。
6.谈话:再来看看中国的情况。{出示课件:中国海平面逐年上升的数轴图}
近30年来,中国的海平面每年平均上升2.6毫米,算一算:一共涨了多少?
谈话:如果海平面每年上升20米会怎样?上涨60米又会发生什么情况?
(出示课件:海平面上升60米的模拟图。)
4.谈话:我们就居住在海边,面对海平面的上升,我们再日常生活中应该做些什么?

高二地理教案 3..3 海平面变化与海岸带

高二地理教案 3..3 海平面变化与海岸带

3.3 海平面变化与海岸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世界范围内海平面变化的趋势。

2.明确气候变暖是导致全球范围内海平面上升的原因。

3.理解海平面上升是一种渐进性的海洋灾害。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柱状统计图等资料,说明我国海平面变化状况。

在教学中,可以发动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寻找海平面上升的证据。

fRASqkRmqB2.联系生活实际和具体案例,说明温室气体的产生与世界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关系。

3.运用事实和数据说明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理解海平面上升是一种渐进性的海洋灾害。

fRASqkRmqB4.根据有关海平面变化方面的知识,探讨应对海平面上升的策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海平面上升的原因的探究,认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树立自觉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fRASqkRmqB2.通过了解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的影响和探讨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对策,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重点]1.引起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2.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的影响[教学难点]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的影响[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复习提问】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回答】<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

增加了自然资源的开发难度。

<2)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

<3)全球气候变化还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

将有1/3的动植物栖息地发生改变,大量物种灭绝。

<4)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生产的稳定性等都产生影响fRASqkRmqB<5)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fRASqkRmqB【教师总结】近代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人类健康、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可能影响、生态系统将变得不稳定等方面。

不断上升的海平面

不断上升的海平面

六年级海洋研究《不断上升的海平面》活动背景:国家海洋局公布《2007年中国海平面公报》,监测;虽然每年只有2.5毫米的增幅,还构不成危险,但这;据统计,全世界约有半数以上居民生活在距海不到60。

活动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海平面不断上升的问题。

学会提出问题,多角度分析问题,了解一些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讨和研究,掌握多渠道收集资料,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

掌握提炼和总结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任职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学习和探究提高和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

活动重难点:1.了解海平面上升的原因,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能减排。

2.知道海平面上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活动时间:共3周主题实施分为以下阶段:第一阶段:了解海平面上升,提出问题,撰写计划《“不断上升的海平面”开题会》。

第二阶段:方法指导(一):如何搜集整理资料《不断上升的海平面》方法指导(二):做手抄报《走进海洋——不断上升的海平面》第三阶段:各个小组进行研究成果展示《不断上升的海平面》第一阶段“不断上升的海平面”开题会阶段目标:1.通过看视频,感受海平面的上升,激发要就海平面上升的兴趣。

2.提出具有研究意义的问题,成立研究小组,制定计划表,承担子课题的深入研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海平面上升的现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听一位小女孩的演讲,好吗?(播放视频或图片并补充讲解)来自斐济的女孩拉维塔哽咽地诉说:我们什么也没有做,可是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却最大。

我们需要一份对穷人和穷国都公平的协议。

学生认真看视频2.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气候变化的危害,激发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兴趣。

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精选

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精选

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章《海陆的变迁》。

本节课主要讲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变化,包括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等因素引起的海陆变迁现象。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认识现代海陆分布的特点,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海陆变迁的概念,掌握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 能够分析现代海陆分布的特点,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地理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现代海陆分布的特点。

难点: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地图、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地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激发学生对海陆变迁现象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海陆变迁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海陆变迁的含义。

3. 教学环节:(1)地壳运动:讲解地壳运动的类型和特点,分析地壳运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2)海平面变化:介绍海平面上升和下降的原因,阐述海平面变化对海陆分布的影响。

(3)气候变化:讲解气候变化对海陆分布的影响,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4. 实例分析:分析我国沿海地区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和气候变化对海陆变迁的具体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地图,分析我国沿海地区的海陆变迁现象。

六、板书设计板书海陆的变迁板书内容:1. 海陆变迁的概念2. 地壳运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3. 海平面变化对海陆变迁的影响4. 气候变化对海陆变迁的影响5. 我国沿海地区的海陆变迁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导致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分析我国沿海地区海陆变迁的原因。

(3)绘制一张我国沿海地区的海陆变迁示意图。

2. 答案:(1)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

高二地理海岸带和全球海平面变化教案

高二地理海岸带和全球海平面变化教案

第三节海岸带和全球海平面变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海岸带的概念含义及其开发利用的区位优势。

2、掌握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调查本地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海岸带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谈话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自学质疑1、区别概念海岸水边线海岸线A2、按海岸物质组成,一般可分为类型?我国沿海海岸的类型?各种类型的用途?P23图B3、海岸根据动态特征,有几种类型?哪些行为加剧海岸的侵蚀?有什么措施防护?知识窗B4、概念理解海岸带潮滩A5、海岸带的范围?开发方式?举例说明B6、认识我国主要海港?A(导入)海岸带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地带。

这里既是经济发达、人口聚居之地,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带。

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兼顾海岸带的环境保护,实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成为沿海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作为生活在海岸带的我们,也应该对这一问题予以关注。

一、海岸的基本类型1、阅读景观图片,概述海岸带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基岩海岸沙质海岸淤泥海岸生物海岸2、了解海岸线和海岸带的定义。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

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

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二、海岸带及其利用(1)定义:①狭义:主体是指潮间带。

②广义:是指海岸带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

(2)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优势:①海岸带是海域与陆域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②海岸带的自然资源兼备陆地和海洋双重性质,资源类别和品种最为丰富③海岸带是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区域,具有很高的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力。

④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具有信息、技术、资金等优势。

(思考:为什么全球大约一半的人们会选择在海岸带居住?海岸带有哪些区位优势?)2.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目前人们利用的海域主要是在海岸带和浅海。

海平面变化与海岸带-湘教版选修二 海洋地理教案

海平面变化与海岸带-湘教版选修二 海洋地理教案

海平面变化与海岸带-湘教版选修二海洋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海岸带的影响;2.了解海岸带地貌类型、特征及其分类方法;3.掌握海岸带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其保护措施;4.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二、教学重点1.海平面变化与海岸带的关系;2.海岸带地貌类型、特征及其分类方法;3.海岸带生态环境特征及其保护措施;三、教学内容3.1 海平面变化与海岸带3.1.1 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因素海洋盆地的沉降、地球温度变化、冰盖和冰川的变化、海水扩散和海洋大循环等影响因素。

3.1.2 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的影响海平面升高会使得近海区域的岸线后退,使其原来被大海所覆盖的区域逐渐暴露。

同时,海平面升高还会导致海岸地区地下的淡水逐渐被海水所浸润,影响海岸地区的农业生产。

3.2 海岸带3.2.1 海岸带的地貌类型(1)海蚀平原;(2)海蚀崖/海蚀崖台;(3)海蚀柱;(4)海蚀洞穴;(5)海后平原;(6)海岸峭壁。

3.2.2 海岸带的生态环境特征(1)常年溶解或悬浮的盐分;(2)潮间带生态系统;(3)常年盐雾和高风速;(4)沙滩生态系统。

3.2.3 海岸带的保护措施(1)加强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加强海岸带环境的保护和修复;(3)加强海洋资源监测和管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案例法;3.小组讨论法;4.课外阅读法。

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实物和图片展示。

六、教学评估1.课堂测验;2.课后作业;3.课件设计;七、教学资源1.外部资源:国家海洋局网站;2.内部资源:学校图书馆。

八、拓展阅读1.《海平面变化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2.《浅谈我国海岸带的资源与环境保护》。

不断上升的海平面-杨真

不断上升的海平面-杨真

《不断上升的海平面》教学设计青岛福州路小学杨真教学背景国家海洋局公布《2007年中国海平面公报》,监测数据表明,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虽然每年只有2.5毫米的增幅,还构不成危险,但这种灾害是累积和渐进的。

以现在每年3毫米和每10年再增加1毫米为例,本世纪第一个10年海平面将上升3厘米,最后10年将升高12厘米。

到本世纪末,全球海平面将累积升高75厘米。

再加上许多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可能达到1~2米甚至更多。

这对许多地方的人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而且就是现在,它已给沿海地区居民带来了危害。

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气候大会上,来自斐济女孩拉维塔哽咽着说:“我有一个希望,15年后我的孩子们还会有一个家,我们还会有一个美丽的岛屿。

我不明白的是,我们什么也没有做,可是气候变暖对我们的硬性却最大。

”开篇。

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思考——海平面正在悄然上升着。

从而围绕着这一话题,对海平面上升这一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寻找海平面不断上升的成因、后果以及应对措施。

据统计,全世界约有半数以上居民生活在距海不到60千米的沿海地区。

我国有41%的人口和60%以上的财富分布在沿海地区。

因此海平面持续上升是决不能忽视的重大问题。

教材分析《不断上升的海平面》一课,以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气候大会上,来自斐济女孩拉维塔哽咽着说:“我有一个希望,15年后我的孩子们还会有一个家,我们还会有一个美丽的岛屿。

我不明白的是,我们什么也没有做,可是气候变暖对我们的硬性却最大。

”开篇。

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思考——海平面正在悄然上升着。

从而围绕着这一话题,对海平面上升这一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寻找海平面不断上升的成因、后果以及应对措施。

引导学生用童眼去观察,用童心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思考,想出对策,我们个人能为减缓海平面上升、保护地球环境做些什么?立志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把口号变为实际行动。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教案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教案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

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了解世界火山、地
震的主要分布规律,初步学会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简要说
出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通过阅读示意图和进行演示、模拟等,初步了解海底地形及其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和想像能力。

2、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大板块示意图
2、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
3、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
文字,围绕以下内容展开:板块构造运动的基本观点;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接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用板块构造学说演示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

火山与地震。

主要介绍火山及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带。

教材中,六大板块示意图、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图等,均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教材中运用五幅模式图。

演示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太平洋海沟、日本群岛的形成,从而生动、直观地演绎出海洋形成和发展、演化的各个不同阶段。

最后,教材通过两则阅读材料,让学生对火山、地震的危害有所了解。

同时,以读图和回答问题的形式,引出对于板块构造运动与世界火山、地震分布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感受到海平面上升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通过自主探究、实验等探索活动,了解海平面上升的原因。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探究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通过警示卡、资料册来宣传课堂上的研究成果,使学生知道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能减排,使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合格公民。
二、我们的发现
1.算一算:
2.模拟联合国气候峰会:
三、我们的探究
四、我们的对策
学生认真看视频
学生谈感受。
学生认真看课件
算一算
交流自己的感受
理解海平面在悄然上升的事实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代表不同的国家,将课前搜集的材料进行讨论整理,进行大会发言。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学生明确气候变暖一方面是地球处在温暖期,另一方面人类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环境污染加剧了气候变暖。辩证认识地球变暖问题。
2.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3.教师小结:拉维塔的诉说,给人们带来了警示,海平面的上升会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老师出示资料卡:
据中国国家海洋局资料统计显示: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是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每年2.5毫米。请同学们算一算30年来海平面上升了多少毫米?假如海平面上升60米后会怎样呢?看看海平面上升60米后的模拟地图(课件出示)
小组中讨论:除了全球变暖这个原因,还有什么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应该怎样做呢,才能减缓海平面上升?
分组整理好资料,把相关宣传节能减排的做法,写在卡片上,做成警示卡,警示卡可以分给自己的家人、朋友、邻居等。
1.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听一位小女孩的演讲,好吗?
(播放视频或图片并补充讲解)
来自斐济的女孩拉维塔哽咽地诉说:我们什么也没有做,可是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却最大。我们需要一份对穷人和穷国都公平的协议。
大家找一找,我们青岛还存在吗?其他的海滨城市都还在吗?你们想到了什么?
3. 教师总结海平面上升给人类来带来的危害。
低地被淹、海岸被冲蚀、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生活等
教师演示水受热膨胀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1.师小结:海平面上升,会给人类造成危害,世界各国采取措施应对海平面上升。
3.教师号召请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来减缓海平面的上升。


谈话法、启发法、演示法、练习法


多媒体课件
板书
2.不断上升的海平面
会给人类造成危害







编写手抄报“不断上升的海平面”。



把相关宣传节能减排的做法,写在卡片上,做成书签,小书签可以分给自己的家人、朋友、邻居等。


教 学 活 动
教学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共鸣
课 题
2.不断上升的海平面
课 时
1Hale Waihona Puke 课时教学







认知性
1.了解海平面上升的事实和原因。
2.知道海平面上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3.培养学生节能减排的意识,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技能性
体验性





认知性
技能性
体验性




了解海平面上升的原因,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能减排。


知道海平面上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