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孩子》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乡下孩子》教案设计范文

《乡下孩子》教案设计范文

《乡下孩子》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乡下孩子》这篇课文。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乡下孩子的生活环境和乐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观察和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乡下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掌握课文中的观察和思考方法,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乡下孩子》2. 生字词卡片3. 教学录音机、磁带4.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乡下环境的声音,如鸟鸣、虫叫等。

(2)引导学生谈论对乡下生活的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举例说明。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讨论:乡下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城市孩子有什么不同?他们有哪些乐趣?5. 总结与拓展(1)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珍惜现在的生活?如何关爱他人?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实践作业: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思考如何珍惜和关爱他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对于问题的思考深度。

2. 朗读评估: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正确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表达的自然流畅。

3. 生字词掌握评估:通过默写或口头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 阅读理解评估:通过回答问题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2021年《乡下孩子》教学设计4篇

2021年《乡下孩子》教学设计4篇

2021年《乡下孩子》教学设计4篇《乡下孩子》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观察、启发他们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农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准备:《乡下孩子》的课件四、教学设计:一、板书课题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乡下孩子》这一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乡下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指名说这是咱们眼中的乡下孩子,在他们爸爸妈妈眼中,乡下孩子有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二、精读课文1、学习第一节:(1)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小节,看哪个小朋友能最先完成这个填空:示:乡下孩子是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

指名回答——齐说。

(2)出示: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小朋友,此刻你就躺在妈妈的怀里,尽情享受着妈妈的慈爱,妈妈轻轻拍着你的背,给你讲故事,你悄悄给妈妈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给妈妈唱学过的歌儿……这时候你悠然而升起一种怎样的感情?(学生说)是呀,在妈妈的怀里,孩子多象一只欢快的小黄鹂呀!自由练习,让老师也来体会一下温暖、开心、快乐的母爱。

指名读,加以评价女生一起读。

(3)出示: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妈妈是一棵大树,爸爸也是一棵大树,躺在爸爸宽大的背上,你会做些什么?指名说对呀,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光是多么快乐呀,刚才老师还看到有的小朋友边想边露出了笑脸,多灿烂呀,真象那盛开的野菊花,美极了!男生一起读(5)乡下孩子享受着甜甜的母爱和父爱,幸福地成长着(贴“幸福”)。

爸爸妈妈的爱就象阳光一样普照他们。

让我们读读这一段再次感受乡下孩子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拿起书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第一小节。

2、学习第2节(1)乡下孩子的生活可有趣啦!请小朋友自由读读第2小节,看看他们平时都做些什么?(2)生:他们在捉蝴蝶。

《乡下孩子》01-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乡下孩子》01-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乡下孩子》01-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乡下孩子》01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乡下孩子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快乐幸福。

3、培养学生热爱乡村生活,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描绘的乡下孩子的生活场景和乐趣。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教学难点(1)体会乡下孩子在自然环境中成长的自由和快乐,感受他们生活的丰富多彩。

(2)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城市里,每天都能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乡下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乡下孩子的诗歌。

2、板书课题:《乡下孩子》(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边听边思考:诗歌中描绘了乡下孩子的哪些生活场景?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2)开火车读生字词。

(3)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三)精读诗歌1、学习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一小节。

(2)思考:乡下孩子曾是妈妈怀里什么样的孩子?曾是爸爸背上什么样的孩子?(3)引导学生理解“欢唱的黄鹂”“盛开的野菊”,体会乡下孩子的天真可爱。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2、学习第二小节(1)自由读第二小节。

(2)思考:乡下孩子会干什么?(3)引导学生理解“捉蝴蝶”“编故事”“含草叶”“吹歌曲”,感受乡下孩子生活的丰富多彩。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

3、学习第三小节(1)指名读第三小节。

(2)思考:乡下孩子在劳动中会收获什么?(3)引导学生理解“挖野菜”“逮小鱼”,体会乡下孩子的勤劳能干。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小节。

4、学习第四小节(1)齐读第四小节。

(2)思考:乡下孩子为什么是“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3)引导学生体会乡下孩子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成长,感受他们的快乐和幸福。

《乡下孩子》的教案设计

《乡下孩子》的教案设计

《乡下孩子》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乡下孩子》。

(2)理解诗歌中描绘的乡下孩子的生活情景,体会作者对乡下孩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培养学生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抒发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乡下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生珍惜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友谊,增进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 诗歌《乡下孩子》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抒发情感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诗歌《乡下孩子》的文本。

3. 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农村的诗歌,如《小池》、《乡村四月》等。

(2)提问:同学们对农村生活有什么印象?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乡下孩子的诗歌《乡下孩子》。

2. 学习诗歌(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讨论:诗歌中描绘了乡下孩子的哪些活动?这些活动表现了乡下孩子的什么特点?3. 品析诗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的美。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想象中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乡下生活的看法,是否向往乡下生活?(2)引导学生珍惜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友谊,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诗歌《乡下孩子》的主题和情感。

(2)提醒学生注意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加强课后阅读。

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乡下孩子》。

(2)以《我眼中的乡下孩子》为题,写一篇小练笔,描绘乡下孩子的形象和特点。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乡下孩子》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乡下孩子》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乡下孩子》教学设计(精选15篇)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乡下孩子》篇1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一、观察图画,激趣引入1、出示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指导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图,并引导学生用填空的形式说图意:()的蝴蝶,()的小鱼,()白鹅,()的公鸡,()的猫咪,()的小猪,()的溪水,()的野花。

说说这是什么地方?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直观形象的乡村画面给学生以视觉冲突,让学生感受到乡下孩子的生活环境是如此优美,生活是如此丰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诗歌,检查自读情况。

3、合作学习并交流:每一节诗歌写了乡下孩子的什么有趣事情?(设计意图: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进行想象,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

)三、创设意境,读中感悟1、导读第一小节。

师叙述:“我”是一个乡下孩子,你们觉得我漂亮吗?(学生观察画面后回答)“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特别喜欢我。

你们知道我在妈妈怀里,爸爸背上干什么吗?为什么说我是“欢唱的黄鹂”“盛开的野菊”?(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这一小节作者用了两个比喻。

把乡下孩子小时候在妈妈怀里“撒娇”“淘气”,在爸爸背上“顽皮”、“任性”的特点表现了出来。

学生体会后,心灵碰撞、感悟,要让他们读出那份愉悦之情。

)2、导读第二小节师叙述:“我”慢慢长大了,爸爸妈妈把我带到田野里,那儿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好玩的东西可多呢。

我很聪明,你们知道我在田野里玩什么呢?让学生边读边观察画面,引导学生进入乡下孩子的生活情境。

想象:“我”怎样捉蝴蝶,会编个什么样的故事?“我”选用什么样的草叶,会吹出什么动听的曲子?学生感悟后,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和背诵这一段。

《乡下孩子》教学教案

《乡下孩子》教学教案

《乡下孩子》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乡下孩子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

让学生掌握乡下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词汇和表达方式。

1.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听懂、说出演泽乡下孩子生活的句子。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

1.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乡下生活的理解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1.2 教学内容通过课文《乡下孩子》的阅读,让学生了解乡下孩子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特点。

通过听力练习和口语交流,使学生掌握乡下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词汇和表达方式。

第二章:教学资源与准备2.1 教学资源课文《乡下孩子》及相关图片。

听力材料和口语交流问题。

2.2 教学准备复印课文和相关材料。

准备听力设备和材料。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导入通过展示乡下孩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对乡下孩子的生活产生兴趣。

3.2 课文阅读让学生阅读课文《乡下孩子》,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文化背景。

3.3 听力练习播放听力材料,让学生听懂并理解乡下孩子的日常生活场景。

引导学生通过听力材料掌握乡下孩子常用的表达方式。

3.4 口语交流分组让学生进行口语交流,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评价方式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口语交流和听力练习来评价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2 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对学生的问题和困难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乡下生活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乡下孩子的日常生活。

5.2 延伸活动让学生进行乡下孩子生活故事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估与反思6.1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口语表达和听力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进行评估。

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意识。

课文《乡下孩子》优秀教案

课文《乡下孩子》优秀教案

课文《乡下孩子》优秀教案(总6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课文《乡下孩子》优秀教案课文《乡下孩子》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朗读和背诵课文。

学会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采用词语突破法,引导学生自悟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在个别重点词上表现出来。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有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第2、3小节。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朗读课文。

2、学会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朗读课文。

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揭示课题,解题。

二、初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记忆字形。

四、当堂巩固。

1、板书课题:4、乡下孩子。

2、乡下孩子:农村里的孩子。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读音部首笔画组词笔顺妈怀唱野菊曲菜皮坏嘴3、理解词语。

欢唱:欢乐地唱。

编织:本课指编成故事。

含:将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

动听:好听。

4、各人练读课文。

1、出示:妈、怀、唱、野、菊、曲、菜、皮、坏、嘴。

2、重点指导:皮、野(认识里字旁)、嘴。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齐读课题。

1、自读课文。

2、认读生字。

3、理解词语。

4、再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1、认读生字。

2、自学笔顺表。

3、交流记忆方法。

4、描红。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题,帮助学习课文。

自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给学生创造更多朗读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

学习生字笔顺是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的基础。

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采用词语突破法,引导学生自悟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在个别重点词上表现出来2、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有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乡下孩子》教案

小学语文《乡下孩子》教案

小学语文《乡下孩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能用普通话流利地讲述乡下孩子的童年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乡下生活的兴趣。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下孩子的童年乐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教学难点:理解乡下孩子的童年生活,感受他们的乐趣。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生字词卡片3.图片素材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乡下孩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乡下孩子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的节奏和情感。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的把握。

(三)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记忆。

2.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

3.学生组内交流,分享对生字词的理解。

(四)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乡下孩子有哪些乐趣?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乡下孩子》,谁能分享一下乡下孩子的乐趣?”(二)讲述乡下孩子的童年生活1.教师出示乡下孩子童年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讲述图片中的故事。

2.学生讲述,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乡下孩子的童年生活与你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1.教师提问:“通过学习《乡下孩子》,你们对乡下孩子的童年生活有什么新的认识?”(五)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练习题: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一下你的童年生活。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乡下孩子》,使学生了解了乡下孩子的童年生活,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

全诗共四个小节,第一小节写乡下孩子幼小时生活在爸爸妈妈怀抱里的情景;第二小节写乡下孩子在田野里欢快游戏的情景;第三小节写劳动给乡下孩子带来的乐趣。

最后一小节是对乡下孩子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幸福成长的赞美。

第二、三小节是课文的重点,理解上的难点是语意上的省略与跳跃。

课文配有插图,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丰富想象,帮助他们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对诗歌很感兴趣,在上课前已有不少同学能熟练朗读这首诗歌。

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展开想象,在朗读、想象中体验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观察、启发他们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农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范读课文
1、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我们都是乡下孩子。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学习这一篇描写我们乡下孩子的课文。

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同学要仔细听。

2、教师范读。

3、过渡:老师读的好不好,同学们想不想读呢?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小节读一读。

二、细读课文
1、在爸爸妈妈的眼里,乡下孩子是怎样的呢?请选择读第一小节的同学读一读。

2、指名读第一小句。

说说读的怎么样。

(1)有谁知道黄鹂是种什么样的鸟呢?(出示图片)
(2)谁能来读好“欢唱的黄鹂”
(3)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被妈妈抱在怀里时候的感觉是怎样的?
小结:在妈妈怀里的孩子永远是最快乐的,就像一只无忧无虑的小黄鹂,成天乐呵呵地笑着
(4)现在,哪只小黄鹂能来试试看,读好这一句。

可以加上动作。

评价:你能读得再高兴点吗?
你的声音就像黄鹂一样动听
我感受到了你像黄鹂一样的可爱
3、指名读第二小句。

说说读的怎么样。

(1)野菊是什么样的呢?你能形容一下吗?(出示图片)
(2)谁能来做一朵盛开的野菊,请你读出来
(3)让爸爸背着的感觉是这样的呢?
小结:乡下的孩子真幸福啊,是爬在爸爸背上渐渐长大的
(4)谁能来做一朵幸福的野菊花呢?请你来读一读。

可以加上动作。

评价:能让野菊开得更旺一点吗?
读得真好,真是朵美丽的野菊
4、小结并板书:幸福
5、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6、师领背
7、学习第二、三段
(1)乡下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她会干些什么呢?
(2)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自由朗读二、三两小节,找一找答案。

(3)指名说。

学生边说边板书:捉蝴蝶
含草叶
挖野菜
逮小鱼
(4)a大家喜欢蝴蝶吗?(出示蝴蝶图)你捉过蝴蝶吗?
b捉蝴蝶确实是一件快乐的事,但要注意安全。

老师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啊?(把小动物放在故事里,就能讲很长很长的故事)
c如果是你,你会编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d指名读这句话。

说说读的怎么样。

评价:能读得再美丽一点吗?
老师听出美丽来了
(5)过渡:乡下孩子不仅会捉蝴蝶编故事,他们还有一项本领呢,是什么啊?
我们来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如果是你,你会吹一首什么样的歌曲呢?
谁来读读这句话。

评价:谁能再动听一点
真是动听啊
小结:乡下孩子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啊,他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捉只蝴蝶就能编一个故事,一片小小的草叶在他们的嘴里就能吹出动听的歌曲来
齐读第二段师领背
(6)出示第三节
小结:乡下孩子不仅聪明,还很勤劳,还会干什么?
指名读,说说读的怎么样。

小猪吃饱了吗?从哪看出?请你读一读。

可以加上动作。

评价:哎,小猪还没吃饱啊
恩,大家真勤劳,把小猪喂得饱饱的
(7)还会干什么?(要注意安全)
指名读一读,说说读的怎么样。

a乐坏了搀嘴的猫咪,你看出了什么猫咪很高兴
b你能读出来吗?可以加上动作。

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师领背
真是一幅有趣的画面!
乡下孩子的多彩生活还远不止这些,如果是你,你还会干什么?(出示书上图片)
(采野花、割青草、拾稻穗、逮蚂蚱)
采野花、割青草、拾稻穗、逮蚂蚱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来当一回小作家,学着书上的句子说一说。

仿照课文的句子说一句话。

出示:采一束野花,____________________。

拾一把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

割一篮青草,____________________。

捉几只蚂蚱,____________________。

8、是啊,乡下孩子在温暖的阳光下生活,长在广阔的旷野里,捉蝴蝶、含草叶、挖野菜、逮小鱼,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生活、成长着,是多么的快乐与幸福啊!让我们一起来把最后一节读一读。

9、乡下孩子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真快乐,(板书:快乐)让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来分享他们的快乐。

可以加上动作。

三、指导背诵
1、指着板书试背课文
2、齐背。

可以加上动作。

四、写字指导:皮、野、嘴
出示认读、说笔顺、范写描红
五、课堂作业
1、比一比,组词。

怀()野()曲()皮()
坏()也()由()波()
2、填一填。

一()草叶一()小鱼一()歌曲
一()蝴蝶一()故事一()野菜
六、课外作业
课后,同学们去了解一下乡下还有哪些有趣的事情,下一节课我们再交流一下。

附:板书
幸福
捉蝴蝶
4、乡下孩子含草叶
快乐挖野菜
逮小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