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岗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岗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岗位范围广泛,包括能源技术研发、工程设计与管理、能源系统运维与优化、能源政策与规划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围绕这些方向,介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和相关岗位。
一、能源技术研发类岗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在能源技术研发领域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
他们可以从事新能源材料和器件的研发工作,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也可以从事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研究,如风能、水能等;此外,还可以从事能源存储与转化技术的研究,如储能技术、能源转化技术等。
这些岗位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二、工程设计与管理类岗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新能源工程的设计与管理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新能源发电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如太阳能发电站、风电场等;也可以从事新能源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工作,如光伏电站的运维与优化。
这些岗位要求具备良好的工程设计和管理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保证项目的安全运行。
三、能源系统运维与优化类岗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从事能源系统运维与优化工作。
他们可以负责新能源系统的运行监测与故障排除,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也可以通过对能源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这些岗位要求具备良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系统优化和调整。
四、能源政策与规划类岗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从事能源政策与规划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国家或地方的能源规划与政策制定,为能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也可以从事能源市场分析与预测工作,为能源决策提供决策支持。
这些岗位要求具备丰富的能源产业知识和良好的分析能力,能够了解和预测能源市场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广泛,包括能源技术研发、工程设计与管理、能源系统运维与优化、能源政策与规划等多个领域。
毕业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特长选择合适的岗位,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什么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什么1. 简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到能源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的学科。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传统能源的限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逐渐崭露头角。
学习这门专业不仅可以理解和应用新能源技术,还能为绿色能源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 学习内容2.1. 能源基础知识学习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第一步是掌握能源基础知识。
这包括了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概念、特点以及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等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能源的来源、转换、传输以及利用等过程,以及相关的能源政策和法规。
2.2. 新能源技术学习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点是掌握各种新能源技术。
这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的技术。
学生需要学习新能源设备的原理和工作机制,以及相关的设计和优化方法。
2.3. 能源系统分析与优化学习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还需要掌握能源系统分析与优化的方法。
学生需要了解能源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技术,以及评估和优化能源系统的性能和效益的方法。
他们还需要学习如何设计和管理可持续能源系统,并解决能源系统中的技术、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2.4. 可持续能源规划与管理学习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还需要了解可持续能源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知识。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评估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制定可持续能源规划,并管理能源项目的实施和运营。
3. 就业前景3.1. 新能源产业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的不断增长,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新能源产业中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
他们可以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产业公司从事技术研发、项目管理、工程设计等工作。
3.2. 能源规划与政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在能源规划部门、能源政策制定机构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能源发展规划的制定,制定和推进相关政策,并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3.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工作。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概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涵盖了新能源开发、利用和应用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也变得越来越广阔。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就业领域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在以下领域找到就业机会:1. 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新能源开发与利用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和生产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包括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机、生物质能源设备等。
此领域的就业机会较多,尤其是在政府与企业进行合作的新能源项目中。
2. 新能源工程管理新能源领域需要专业的工程管理人员来组织和监督项目的实施。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新能源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负责技术设备的选型、工程计划的制定和进度的控制,以及项目的组织和协调等工作。
3. 新能源政策与规划随着国家对新能源发展重视的加强,新能源政策制定和规划工作也呈现出良好的就业需求。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新能源政策研究、制定与评估工作,参与新能源领域的规划与决策,为国家能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4. 新能源技术咨询与市场分析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从事新能源技术咨询和市场分析的工作。
他们可以为企业提供关于新能源技术的咨询和建议,分析新能源市场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发展前景随着国家对新能源领域的重视和投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下面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1. 智能能源系统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能源系统成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这意味着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掌握智能能源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原理,了解能源管理和优化的技术,为智能城市和智能家居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2. 能源储存技术能源储存技术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前沿且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学科,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新能源领域的专业能力。
它涵盖了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源系统工程等多个方面,旨在解决全球能源需求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推动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能源物理学、能源化学、能源系统与工程、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学生将学习能源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包括光电转换、储能技术等。
能源化学课程将介绍如何合理选择能源材料,掌握材料与能源转换的基本原理。
在能源系统与工程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并优化能源系统,探索新能源技术在建筑、交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此外,可再生能源利用课程将介绍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特点与利用方式,培养学生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的能力。
作为一门前沿学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将在实验室中进行各种能源相关实验,如太阳能电池效能测试、风力涡轮机性能评估等。
这些实践环节将为学生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实际操作经验,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专业还有许多实践培训机会,如企业实习、参与科研项目等。
这些机会将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未来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能源公司、环保机构、科研院所、高校等不同领域就业。
他们可以从事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应用与推广工作,为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总而言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前景广阔的专业。
它既关注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又面临着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等挑战。
选择这个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与热爱,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追求技术进步,我们才能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简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为了满足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设立的专业。
本文将介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定义、发展背景、专业特点以及就业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定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能源技术、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该专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能够在能源技术领域进行研究、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发展背景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传统能源的有限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
专业特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学科交叉性强:该专业需要综合运用能源、材料、物理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
2.实践性强:该专业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验和工程实践训练,使学生能够熟悉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3.前沿性强:该专业致力于培养能够应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发展需求的高级专业人才,教学内容紧跟能源科学与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
就业前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广泛。
他们可以在能源研究机构、能源企业、环保部门、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能源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
此外,他们还可以从事教育、项目管理和咨询等相关工作。
总结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满足全球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实践能力,该专业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可以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就业方向和单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就业方向和单位1. 引言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前景广阔的领域,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该领域的就业前景也越来越好。
本文将介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就业方向和相关单位,帮助读者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就业方向2.1 可再生能源研究员可再生能源研究员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职业。
他们负责开展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各种可再生能源形式。
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实验室中进行原理验证和技术改进。
2.2 新能源系统设计师新能源系统设计师主要负责设计和优化各种新能源系统,包括太阳能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等。
他们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设备,并进行系统布局和参数配置。
他们还需要关注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确保系统能够有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
2.3 新能源工程师新能源工程师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核心职业之一。
他们负责新能源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管理等工作。
他们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各种新能源技术和设备。
他们还需要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2.4 新能源政策研究员新能源政策研究员主要负责对新能源政策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他们需要深入了解国内外新能源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实施情况,分析政策的效果和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
他们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合作,推动新能源政策的落实。
3. 相关单位3.1 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是中国负责宏观经济调控和产业政策制定的重要部门之一。
在新能源领域,国家发改委负责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在国家发改委工作,可以参与新能源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
3.2 大型新能源企业大型新能源企业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重要就业单位。
例如,中国国电集团、中国华电集团等公司在太阳能、风能等领域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技术实力。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分析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分析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能源需求的增长,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领域。
本文将介绍这一专业的基本信息,并对其就业前景进行分析。
一、专业介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目的是培养具备新能源领域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涉及新能源技术、能源管理与控制、能源经济与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将接受一系列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训练,同时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以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二、专业课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新能源技术:学习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原理、特点和应用技术。
2. 能源管理与控制:学习能源系统建模、优化调度、节能和环保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3. 发电与变换技术:学习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器件和能量转换技术等方面的课程。
4. 可再生能源与环境:学习可再生能源与环境的关系,了解能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等内容。
5. 经济与政策:学习能源经济学、能源政策与规划、可再生能源市场分析等相关知识,了解新能源发展的经济与政策背景。
三、就业前景分析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日益广阔。
以下为该专业的就业方向:1. 可再生能源企业: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等相关企业。
2. 能源管理机构:包括能源评估、能源管理咨询和工程设计等机构,为企事业单位提供节能减排的咨询和服务。
3. 政府部门:包括能源局、环保局等相关政府机构,负责能源政策的制定、监管和推广。
4. 研究与教育机构:包括高校、科研院所等,从事新能源科研和教育工作,培养更多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5. 国际组织与企业:包括联合国、国际能源署等国际组织,以及国际能源公司等,从事全球能源领域的研究和合作工作。
总结起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专业。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新能源研究与开发:可以从事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各类新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包括新能源技术创新、新能源装备设计、新能源系统集成等。
2. 新能源项目管理与运营:可以从事新能源项目规划、设计、实施和运营管理工作,负责项目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
3. 新能源政策与规划:可以从事新能源政策的制定和研究工作,参与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的制定,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相关政策咨询。
4. 新能源系统集成与优化:可以从事新能源系统的集成和优化工作,设计并开发新能源系统的控制策略,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和系统的可靠性。
5. 新能源装备制造与维护:可以从事新能源装备的制造、测试、维护和维修工作,负责新能源装备的安装、调试和运行管理。
6. 新能源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可以从事新能源项目的投资与融资工作,负责项目的前期评估、投资方案设计、融资渠道的拓展、项目的融资管理等。
以上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相关的就业领域还会不断扩展和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2.0-2.0 一 春夏 2.0 2.0-0.0 一 秋冬 2.0 2.0-0.0 一 秋冬
ji ve (5)自然科学通识类
22.5 学分
a r 学校对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实施分层教学。本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修读如下自然
4.0 3.0-1.0 二 春夏 0.5 0.0-1.0 二 夏 1.5 0.0-3.0 三 秋 2.0 2.0-0.0 三 秋 1.0 1.0-0.0 三 秋 4.0 4.0-0.0 三 秋冬 4.0 2.0-2.0 三 秋冬 0.5 0.0-1.0 三 冬 2.0 2.0-0.0 三 冬 2.0 2.0-0.0 三 春 2.0 2.0-0.0 三 春 2.0 2.0-0.0 三 春 3.0 2.0-1.0 三 春夏 2.0 2.0-0.0 三 夏 1.5 1.5-0.0 三 夏 1.0 0.0-2.0 四 秋
9.5 学分
2.0 +2
四秋
2.0 2.0-0.0 四 秋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1.5 1.5-0.0 一 秋 2.0 1.5-1.0 二 春 4.0 3.0-1.0 三 秋冬 1.5 1.5-0.0 三 夏
60190140 60190150 08193060 08195240
燃料电池及蓄电池
U 核反应堆工程 n 核电站 iversity 能源系统的评估原理
Zhejiang 48.5 学分
3.5 3.5-0.0 二 秋冬 0.5 0.0-1.0 二 冬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1.5 1.0-1.0 一 春 2.0 2.0-0.0 二 秋 3.0 3.0-0.0 二 春夏 3.5 3.0-1.0 二 春夏
浙 江 大 学
59120030 工程热力学(甲)
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
U 的外语能力、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沟通、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n (12) 终身学习:保持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不断学习和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意识和 iversity 能力。
浙
专业主干课程
生物质能 太阳能 论 氢能
2.专业课程
浙85.5 学分
(1)学科基础课程
江
课程号
课程名称
081C0130 工程图学
大
11.5 学分
061B0010 常微分方程 061B909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学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5 2.0-1.0 一 秋冬,春夏 1.0 1.0-0.0 一 春,夏 2.5 2.0-1.0 二 秋冬
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制定生产系统优化运行的方案,及时有效地调节能源生产过程内外的各种关系,取得 最佳经济效益。
(8)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工程工具
Z 和信息技术工具等资源,对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辨识和评估其局限性。 he (9)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能源科学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 j 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知识产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i (10)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认识到在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实践 a 中需要专业和道德行为的高水准,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职责。 ng (11) 沟通:能够就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良好的沟通和
i 质测试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 学分
浙 ve 记,三、四年级合计+1 学分。
江 r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s 03110021 军训
+2.0 +2
一秋
大 i 031E0020 体育Ⅰ
1.0 0.0-2.0 一 秋冬
学 ty 031E0030 体育Ⅱ
a 本专业学生的通识选修要求为: ng 1)在“通识核心课程”中至少修读一门;
2)在“沟通与领导类”中至少修读一门;
U 3)在“人文社科组”中至少修读 6 学分,若上述 1)、2)所修课程类别属于“人文社科 n 组”,则其学分也可计入本项要求;
iversity 4)在通识选修课程中自行选择修读其余学分。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5 2.0-1.0 一 秋冬 2.5 2.0-1.0 一 秋冬 2.5 2.0-1.0 二 秋冬,春夏 4.0 3.0-2.0 三 秋冬,春夏 +1.0 0.0-2.0 一 +1.0 0.0-2.0 二、三、四
g U ity (2)军体类
5.5+3 学分
n 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 1 学分,要求在前 2 年内修读。学生每年的体
1)必修课程
浙 +1 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江
051F0600 英语水平测试
或小语种水平测试
大
2)选修课程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 6 学分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1.0 0.0-2.0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51F0020 大学英语Ⅲ 051F0030 大学英语Ⅳ
浙 Z 或其他外语类课程(课程号带“F”的课程)
08188330 生物质发电系统课程设计
1.5 +2
四秋
60188020 风电风机课程设计
60190120 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
Z(3)专业选修课程
he 课程号
课程名称
j 60190170 低碳能源
i 08183780 微机原理及应用
a 59120110 透平机械原理
ng 08195580 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
(6)通识选修课程
14 学分
通识选修课程包括人文社科组课程、科学技术组课程,以及通识核心课程(课程号带
Z “S”)、新生研讨课程(课程号带“X”)。其中,人文社科组课程包括:历史与文化类(课程 he 号带“H”)、文学与艺术类(课程号带“I”)、沟通与领导类(课程号带“J”)、经济与社会 j 类(课程号带“L”),科学技术组课程包括:科学与研究类(课程号带“K”)、技术与设计类 i (课程号带“M”)。
ji (3)外语类
7 学分
a 外语类课程最低修读要求为 6+1 学分,其中 6 学分为外语类课程选修学分,+1 为“英语水
ng 平测试”或小语种水平测试必修学分。学校建议一年级学生的课程修读计划是“大学英语Ⅲ”
和“大学英语Ⅳ”,并根据新生入学分级考试或高考英语成绩预置相应级别的“大学英语”课
U 程,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修读其他外语类课程(课程号带“F”的课程);二年级起学 n 生可申请学校“英语水平测试”或小语种水平测试。详细修读办法参见《浙江大学本科生“外 iversity 语类”课程修读管理办法》。
Z U 08120600 热工实验Ⅰ he ni 08120302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乙) j v 08123580 自动控制理论 i e 60190110 新能源科学与技术进展 a r 60120150 传热传质学 n s 60120170 生物质能 g it 08120610 热工实验Ⅱ U y 60120160 锅炉原理及热交换器设计 n 60120180 新能源系统检测与控制 i 60120200 能源材料 ve 60190130 风能 r 60120111 太阳能 s 60120190 能源化学 i 60120210 氢能 ty 08124080 新能源实验
1.0 0.0-2.0 一 春夏
031E0040 体育Ⅲ
1.0 0.0-2.0 二 秋冬
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1.0-1.0 二 秋冬,春夏
031E0050 体育Ⅳ
Z03110080 体质测试Ⅰ he 03110090 体质测试Ⅱ
1.0 0.0-2.0 二 春夏 +0.5 0.0-1.0 三 +0.5 0.0-1.0 四
本专业学生毕业要求:
Z U (1) 工程知识:掌握本专业方向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以工程热 he ni 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理论、力学、机械设计及系统工程等为主要内容的专业 j v 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以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相关课程等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知识。 i e (2) 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够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读、科学调研、实 a r 验分析等有效方法对源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n s (3) 能源开发利用:熟练掌握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种类、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的方式、方法,了 g it 解开发利用技术,并能分析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U y (4) 能源环境保护:能够分析和评价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解决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 n 污染问题,注重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i (5) 工程设计:针对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和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部件或 浙 ve 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性和行业规范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考虑知识产权、健康、安全、 江 r 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s (6) 优化运行:能够应用工程知识分析生产利用各环节损耗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优化措施,提高 大 i 运行效率。 学 ty (7) 生产管理:了解能源生产环节,能够合理组织、安排、控制能源生产工作,能够对异常情况进
n s 科学类通识课程:
g it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U y 821T0010 微积分(甲)Ⅰ
4.5 4.0-1.0 一 秋冬
n 821T0050 线性代数(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