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军事训练伤病

合集下载

常见军事训练伤的诊断与治疗

常见军事训练伤的诊断与治疗

开展心理疏导,强化心理训练
• 对全体参训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对心理素质做出 一个综合的评定,做好相应的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工 作,讲清心理因素对训练的影响及保持心理稳定的方 法,克服训练中的恐惧感和紧张感,减轻心理压力, 增强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加强心理适应性训练,提 高训练的适应能力。
定期检修器材设备,科学选择训练环境
排除肾结石、肾挫伤、肾炎等疾 病。休息3-7天后血尿可消失,无 任何后遗症,不要产生恐惧心理。
运动性晕厥
指运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短暂意 识丧失,是由于大脑一时性广泛 性供血不足所致。主要表现为面 色苍白、出冷汗、恶心、乏力等, 血压特别是收缩压下降,脉搏很 少变化。
治疗:患者置于仰卧位或 抬高下肢, 以增加脑血流量;头偏向一侧。
加强军事训练安全和防护知识
• 认真贯彻军队军事训练健康保护的相关要求和规定, 要使全体参训人员充分认识预防训练损伤的重要性, 普及训练伤的防护知识,了解器械训练的操作规程, 以及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的方法。
加强军事训练规律性
• 合理安排,科学施训 认真学习部队条令、条例以及相 关的政策文件,按照训练大纲,合理安排训练科目, 不搞急于求成,突击达标。训练要做到精心策划,严 密组织,按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先弱后强,先小 后大的渐进方式安排进度和强度,避免单一动作过度 训练。训练前应做热身活动10~15min,训练后应做 放松活动。训练中抓好训练指导,切实按动作要领进 行练习,做到体力、技巧运动相结合,以尽量避免和 减少训练伤。
下腰部损伤
纤维组织炎,又称肌筋膜炎,是一种临床综合 征,是组织的一种非特异性炎性变化。
不及时处理,会发展成慢性腰肌劳损。
常见的损伤有肌腱炎,肌纤维组织炎,滑囊炎三种。另还有: 1.“网球肘” 匍匐前进较多用的姿势是低姿或侧身匍匐前进,不得要领者, 可发生急慢性损伤。

常见军事训练伤病共80页文档

常见军事训练伤病共80页文档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孔子
常见军事训练伤病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部队训练伤防治..

部队训练伤防治..

正确对待训练
• 要有疲劳,不要过度疲劳:
疲劳是军事训练后正常的生理现象,适度疲劳对提 高训练成绩是有益的,但过度疲劳对身体是有害的。人 有一个特点,就是已疲劳的机体在恢复工作能力时,不 仅可以达到原来的水平,而且还会超过原来的水平,比 如健美运动员。反之,一次不太累的训练,能轻松的完 成,但对机体起不到一种强有力的刺激作用。过度疲劳 可导致注意力涣散、训练成绩下降,训练中易发生意外 损伤。
常见的军事训练伤
• 训练中鼻出血:
鼻为面部突出的器官,鼻中隔将鼻子分为左右两 腔.鼻腔粘膜毛细血管丰富,纵横交错,医学上称为鼻 中隔血管区。在训练中,如果鼻中隔血管区或其附近受 到外力打击时,多数会发生鼻出血。 发生鼻出血后,首先要进行快速止血,通常采取压 迫法止血,用拇、食指捏住鼻翼2—5 min,一般可立即 止血。同时可作头颈部冷敷。对一般出血,可用棉球漫 上1%麻黄素或去甲肾上腺素(有收缩血管作用)塞入鼻腔 中,过一会即可止血。对反复出血或出血量较多者应到 医院进一步诊治。
常见的军事训练伤
• 疲劳性骨折:
骨骼受到长期、反复的直接或间接的伤力,并不断 积聚,一旦超过机体的修复能力,就会出现骨质的裂断, 称为疲劳性骨折或应力性骨折。例如正步训练造成的胫 骨下端骨折,队列及长跑训练造成的小腿胫骨骨折,部 队长途行军拉练造成的第2跖骨骨折等均为疲劳性骨折。
反复超负荷的应力、张力、剪力等因素的作用,或者 疲劳损伤的肌肉不协调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均可造成骨折 的断裂。疲劳骨折早期只是骨组织结构的轻微损伤,局 部可有肿痛。但x线检查不容易发现,但积累到一定程度, 一些轻微的外伤就会引发骨质断裂。
常见的军事训练伤
• 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损伤早期主要表现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 受限,自觉关节弹响和撕裂感,有时出现交锁现象,膝 关节突然不能伸直,经屈膝、左右转动膝关节往往可以 “解锁”。多数病人感觉患肢无力,上下楼梯时尤其明 显。另有一些病人走路时突然出现关节酸软,支持不住, 有欲扑倒感觉。病程长,治疗不当者可出现持久性关节 痛和反复发作的关节肿胀,并可出现大腿肌肉萎缩。

军事训练伤防治

军事训练伤防治
2021/1/24
(四)坚持训前检查
• 训练前要主动认真的检查器械,设施有无 损坏,安装是否稳固。训练地内如有石块、 砖瓦等容易造成人员损伤的物体,要及时 加以清除。
2021/1/24
加强军事训练中的卫生监督和卫生防护
• (1)加强体质和健康的全面评估,对一些影响训 练的伤病情况及时向训练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 不同的科目发生不同的训练伤: 越野跑易致踝关节扭伤; 格斗训练易致肩关节扭伤和肱骨骨折; 双杠倒立的跌伤易产生胸颈部的外伤; 倒功训练易致颅脑损伤等。
2021/1/24
训练环境
• 训练场地是否符合要求 场地过硬、过滑、不整洁等,都会增加下肢承
受应力,地面过硬也是造成颈椎损伤最常见原因。 场地凹凸不平,易致扭伤或跌倒损伤,而过于
2021/1/24
军事训练伤的分类
• 软组织损伤 • 骨损伤 • 器官损伤
2021/1/24
• 软组织损伤 主要包括擦伤、挫伤、撕裂撕 脱伤、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 间盘脱出、腱炎及腱鞘炎、肌筋膜炎、滑 膜炎。
• 骨损伤 主要包括骨折、关节脱位、关节扭 伤。
• 器官损伤 主要包括头、胸、腹内脏器以及 眼、耳等的损伤。
2021/1/24
(二)做好准备活动
• 训练前的身体准备活动要充分并具有针对 性,一般不少于10分钟,切不可走过场, 不然就会因肌肉僵硬,身体的灵活性和协 调性差而造成训练损伤。训练结束后应作 好整理活动。
2021/1/24
(三)掌握保护方法
• 要学会自我保护和互相保护的方法,特别 是在一些难度高、危险性大,动作复杂, 不易掌握的科目训练中,更要注意做好保 护,以防意外事故。
2021/1/24
(二)扭伤

军事训练伤病防治

军事训练伤病防治

第四讲军事训练伤病防治一、军事训练伤病简介(一)军事训练伤的概念军队(包括现役和预备役)、武警、民兵及其它接受军事训练的人员因训练导致肌肉骨骼系统的急、慢性损伤,称为军事训练伤。

(二)军事训练伤分类按损伤部位分:(1)骨与关节损伤。

(2)软组织损伤。

(3)下腰部损伤:如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肌筋膜炎、腰椎问盘脱出症等。

(4)其它:肌腱炎、腱鞘炎、肌纤维织炎、滑囊及滑膜炎等损伤性炎症。

按损伤病程分:(1)急性损伤:短时间内遭受暴力所致的损伤.(2)慢性损伤:多由急性损伤处理不当转变而来。

按损伤程度分:(1)轻度损伤:有较轻功能障碍,需暂时减少患部活动.(2)中度损伤:有明显功能障碍,需停止患部练习。

(3)重度损伤:完全不能参训需住院治疗(三)军事训练伤发生原因(1)心理素质因素: 心理问题一直是困扰战士并导致训练伤发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新兵集训期.由于新兵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生活环境变化大,思乡情绪较重,缺乏训练基础,部分人员容易产生畏惧、紧张、焦虑、厌烦等不良情绪,在训练时精力难于集中,动作僵硬变形,身体协调性和准确性都会降低,导致训练中受伤。

(2) 身体素质和解剖结构因素:身体素质是进行体能训练和军事技术操作的保证.入伍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士兵,其训练伤的发生率低,身体耐力相对较强。

一些骨关节的结构因素也是造成训练伤的原因,如先天髋过度外旋、足过度旋前等。

身高与身体质量的比值越大,损伤的机会越多.一般认为,身材矮小的人易发生训练伤;肥胖也被公认为是训练损伤的危险因素,其显著增加下肢在运动中的负荷,增加损伤机会。

此外,吸烟、食物摄入限制都是危险因素。

女性肌肉含量比男性少,支持性也小,受伤率高于男性,而且女性内分泌因素也可能影响应力性骨折的发生。

(3)训练科目的影响:训练伤的发生与训练科目的强度、频率、难度有直接关系,训练科目强度、频率、难度越高,训练伤的发生率越高。

训练科目太集中及安排不合理超过机体生理阈值为训练伤的致伤因素。

军事训练伤病

军事训练伤病

(五)急性腰扭伤
腰背肌功能锻炼:(1)俯卧位:可用双手压下腰 部,或双手抱颈后,膝伸直,上半身和下肢同时 抬起呈反弓状,坚持5-10秒。(2)坐位:双下肢伸 直,双手尽量往前伸,多数能摸到足尖,身体前 倾坚持10秒。 (3)仰卧位:屈髋屈膝,双肘屈曲置 于胸侧,双足及双肘作四点支撑,将髋臀部向上 抬起,坚持5-10秒。 每次可选择进行,根据个体差异尽可能反复多 做,逐渐增加次数,关键是坚持锻炼,才能达到 满意的效果。
扁平足症、先天 髋过度外旋、足 过度旋前,肘提 携角过大、膝内 外翻、膝外翻等。 均可导致应力骨 折高发。
这类战士对耐力、 爆发力、反应能力 要求很高、高强度 体能训练课目、尤 其是进行器械训练 时往往产生恐惧、 紧张等,产生心理 障碍,不能发挥其 应有的训练水平, 容易受伤。
这些战友在 受伤后,往 往不好意思 表现出来, 忍着,结果 耽误治疗, 小伤引发大 伤。
(一)运动性血尿
① 血尿在运动后即刻出现,血尿的严重程度与运动量 和运动强度大小有密切关系;
② 除尿血外,一般没有其他症状和异常情况,各项辅 助检查均正常;
③ 出现尿血后立即停止运动,可给予止血剂、维生素 C、三磷酸腺苷等,绝大多数在3天内血尿消食。
(二)运动性血红蛋白尿
在剧烈运动后尿色变成红色或酱油色,但尿中 红细胞很少,而红细胞破坏后生成的血红蛋白很 多,称之为运动性血红蛋白尿。
(一) 把握科学训练的原则
训练中常见的膝关节痛、小腿内侧痛、甚至下肢 应力(疲劳)性骨折等,往往发生于军事训练高 峰或新兵入营后及炎热季节,尤其上在突击达标、 考核前的训练中更易发生。 这主要上由于肌体短时间重复单一动作,引起过 度负荷,造成不同程度的急慢性损伤所致。所以 科学制定军事训练计划和严密组织实施,不仅可 以有效地克服训练中容易致伤的内外因素,从而 降低军事训练伤发生率,而且还可以大幅度提供 军事训练质量和效果。

高原常见军事训练伤

高原常见军事训练伤

高原常见军事训练伤高原常见军事训练的防治原则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的中心任务,由于我们部队长期驻在平原,在突然进驻在高原地区,生活、训练等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实施训练过程中,一些官兵由于缺乏对高原地区的认识,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可能落实不倒位,组织训练方法不科学及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为了保障和提高部队的训练效果,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提高部队战斗力。

我们医务人员要结合基层连队的训练情况,对常见军事训练伤的发病原因要进行分析,为他们有针对性的指导及提出防治措施。

一.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和影响因素1.训练科目:训练伤的发生与训练的强度、频率、难度有直接关系,强度、频率、难度越高,训练伤的发生率越高。

训练科目太集中及安排不合理超过机体生理阈值为训练伤的致伤因素。

不同的科目发生不同的训练伤:夜行军易致踝关节扭伤,投掷手榴弹训练易致肩关节扭伤和肱骨骨折,双杠倒立的跌伤易产生胸颈部的外伤,倒功训练易致颅脑损伤等。

2.训练环境训练场地是否符合要求; 场地过硬、过滑、不整洁等,都会增加下肢承受应力,地面过硬也是造成颈椎损伤最常见原因。

场地凹凸不平,易致扭伤或跌倒损伤,而过于柔软的场地虽能减少冲击力,却易致膝踝关节扭伤。

训练器材是否完好无损,如单双杠、独木桥等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受训人员着装、鞋的保护作用是否起效等。

3.训练的准备活动是否充分:准备活动可提高肌肉组织的神经兴奋性,加强肌肉韧带的伸展与柔韧性,并促进思维活动,有利于身体处于良好状态,以提高训练成绩并预防训练伤发生。

心理是否平衡心理因素是训练伤发生的重要因素,心理上的不适应会引发整生理和精神状态的失调,尤其是新兵缺乏训练基础,部分受训人员有畏惧、焦虑的情绪,影响其身心的放松,肌肉韧带关节僵硬,动作不协调,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二.军事训练伤的分类;军事训练伤是由于军事训练直接导致参训人员组织器官功能障碍。

1.软组织损伤; 主要包括擦伤、挫伤、撕裂撕脱伤、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脱出、腱炎及腱鞘炎、肌筋膜炎、滑膜炎。

常见军事训练伤的康复流程

常见军事训练伤的康复流程

常见军事训练伤的康复流程下面列举部队军事体能训练中几种常见的训练伤,配合基层卫生单位基本康复功能设置,在描述伤病特点后,分别从缓解疼痛、损伤防护和功能训练三方面阐述具体康复流程。

其中踝关节损伤和应力性骨折(胫骨)的康复流程已经介绍过,不做赘述。

一、膝关节损伤疾病特点:膝关节是人体关节面最大、滑膜组织最多、杠杆作用最强、负重较大且容易损伤的关节,是军事训练伤的好发部位。

短跑类训练中,由于膝关节反复屈曲扭转、急停变向等动作,对于半月板、韧带、髌股关节面等关节周围结构破坏较为明显。

常见的损伤有:创伤性滑膜炎、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和髌股关节炎等。

膝关节急性损伤后表现为迅即出现损伤部位的疼痛和肿胀,严重者膝关节因为疼痛肿胀而不能活动。

慢性损伤较为常见,表现为膝关节不同部位疼痛,有时伴有肿胀、关节绞锁、弹响和打软腿。

大部分膝关节慢性损伤合并有股四头肌萎缩。

康复流程:(一)缓解疼痛:膝关节急性损伤后也应遵循RICE原则。

慢性膝关节损伤通常选用中低频、微波、超声波等进行治疗,中医针灸、按摩也通常有效。

(二)损伤防护:损伤较轻时应用运动胶布对伤侧膝关节周围进行缠绕固定,或佩戴膝关节护具予以保护,3周后如症状轻微(或慢性膝关节损伤),可继续以肌内效贴或轻型运动护具在运动训练时加以保护;损伤严重时可应用支具、石膏做完全固定制动。

(三)功能训练:主要以加强膝关节周围肌力训练为主,如伸膝抗阻、静蹲等锻炼等,同时加强膝关节周围结构柔韧性练习。

在此基础上,通过特定训练强化受伤下肢本体觉,如闭目单腿蹲、上下台阶等练习。

(1)大腿前侧肌群、大腿后侧肌群、大腿外侧肌群牵拉、大腿内侧肌群牵拉,见图6-15~17。

(2)大腿前侧、后侧、内外侧结构筋膜放松术,见图6-18~21。

(3)大腿前侧肌群、大腿后侧肌群力量(抗阻力)训练,见图6-22、23。

(4)下肢本体觉训练(同踝关节损伤)。

二、跟腱炎疾病特点:跟腱是人体最长、最强大的肌腱,起于小腿中部,由上向下逐渐增厚变窄,在踝的后部最窄,但较厚,止于跟骨结节后面的下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腿三头肌拉伤
4、预防
(1)在训练之前,特别是冬季野外训练应该做好充分 的准备活动,使机体以及各肌群适应剧烈的运动。 (2)在腿部力量训练中.除注意股四头肌力量的练习 外,也应强调大腿后肌群及小腿三头肌力量的锻炼。 (3)对于经常发生小腿三头肌痉挛疼痛者,应注意观 察,训练时有条件应绑上护跳或弹力绷带。 (4)建立好防卫训练小腿肌肉。 (5)运动后即刻冰敷15~20分,可减少肌肉微细损伤。
受伤当时从小腿的外形上看多无改变, 稍晚可有肿胀,变形及皮下出血,小腿后较 明显。小腿三头肌有压痛。常有一较锐敏的 压痛点。
小腿三头肌拉伤
3、治疗方法
(1)“RICE”原则: (2)使用阿司匹林,日用量 3~5g分4次服。 (3)热敷 :三天后改热敷。 (4)按摩:增加疼痛部位的血液流动。 (5)适应运动训练。 (6)使用支撑物,慢慢站起来,慢慢跑。
2、基本处理:
包括止血、清创、修复组织器官和制动。 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需清洗和消毒。 疑有破伤风感染,注射T.A.T 1 500~3 000U。
三、常见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3、常用外用药


2%红汞溶液:常用于皮肤、粘膜的擦伤及小切伤,无刺 激性。汞离子对人体有毒性,红汞不能用于口腔内伤口。 红汞不能与碘酒合用。 1%龙胆紫溶液:对组织无刺激性,无毒,可用于皮肤、 粘膜的损伤,口腔溃疡也可以用。因其收敛作用较强,涂 后伤口结痂快,不宜用于关节部位,脸部也不宜使用。
反应时:
反应时是指刺激信号出现后机体迅速作 出反应的最短时间,疲劳时反应时间明 显延长。
超量恢复
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内不 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 称之为“超量恢复”。
消耗与恢复过程规律示意图
超量恢复
表示训练课 图1 图2 图3
超量恢复训练原理示意图
确定训练课运动间歇的依据
三、常见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2%碘酊溶液:消毒作用强,对组织刺激性大,不宜直 接涂于伤口。常用于未破的疖、虫咬伤以及皮肤消毒。 3%过氧化氢溶液:有抗菌和软化伤痂的作用,有利于 坏死组织剥落、清除。常用于清洗创口、溃疡、脓窦等, 并可用于去痂皮,去除黏附在伤口上的敷料可不致疼痛。 70%~75%酒精溶液:不宜直接涂于伤口。常用于皮肤 消毒。 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有抑制细菌的作用, 对组织没有刺激,用于清洗伤口。
一、疲劳性骨膜炎
发病原因
1. 训练安排不合理,运动强度突然增大,跑跳运动 安排过多。
2. 训练场地和装备不合理
一、疲劳性骨膜炎
征象
1.疼痛: 常在运动后发生,多为局部钝痛 或刺痛,有的在训练后可出现搏 动样疼痛。
2.肿胀:局部多有凹陷性水肿。
3.压痛:为骨膜炎的主要特征。压 痛点下可触及单一或串珠 样结节。
五、肌肉拉伤
五、肌肉拉伤
征象
撕裂样疼痛、肿胀、压痛、断裂音、抗 阻痛及收缩畸型等症状,为诊断的根据。
外伤史 锐 痛 局 限
与训练后的疼痛区别
肌肉拉伤原因及预防

准备活动不充分; 训练水平不够,肌肉的弹性和力量差;
大腿前后肌群力量发展不平衡、肌力弱等易 发生拉伤。

疲劳或负荷过度;
保证充足的睡眠,疲劳的诊断和恢复。
中药外敷。 局部理疗(温水涡流浴、短波和超声波治疗) 按摩(48小时内只能在伤部周围)。
五、肌肉拉伤
肌肉主动强烈收缩或被动过度拉长所造成 的肌肉微细损伤、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
少许断裂(微观) 局部疼痛,关节稳定,肌力不变
部分断裂 疼痛肿胀,关节松弛有止点,肌力减弱 完全断裂 不一定疼痛,关节松弛无止点,无肌力。
四、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一)处理原则:
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基本原则是按不同的病 理过程进行处理。 早期进行止血、减轻肿胀。必须强调早期诊治。 晚期是消除炎症及瘢痕形成,防止肌肉及韧带挛 缩。
四、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二)急性损伤的处理方法:

早期治疗的原则(RICE):
休息(rest)

冷敷(ice)48~ 72小时内
运动性疲劳的判断
骨骼肌系统疲劳测定:
3、肌肉围度:
长时间大强度运动训练后,可引起下肢围度增 加,这主要是由于重力作用,使下肢血液回流受 阻、下肢血液滞留及组织液增多所致。
运动性疲劳的判断
心血管系统疲劳测定:
基础心率: 如果大运动负荷训练后,基础心率较平
时增加5-10次以上,则认为有疲劳积 累现象。
畸形、异常动度
骨擦音、骨擦感
辅助检查 X线片
二、急性关节损伤



关节挫伤 关节软骨损伤 关节脱位 关节扭伤 ?
肘关节脱位
按尺桡骨近端移位的 方向可有后脱位、外侧方 脱位、内侧方脱位及前脱 位,以后脱位最常见。
掌指关节脱位
三、常见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1、常见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有:
擦伤、刺伤、切伤、撕裂伤。
确定训练课运动间歇的依据

最科学的,就是听自己身体的!
大强度运动中疲劳 短时休息后感到身体更疲劳
稍长时间(1-2d)休息后神轻气爽、精力充沛
机会来了
过度疲劳的征象

早期症状 食欲减退、头痛、全身乏力、 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

晚期症状&体征 循环系统:胸闷、心悸、心脏扩大、杂音 呼吸系统:肺活量↓ 最大通气量↓ 消化系统:腹痛、腹涨、腹泻、便秘 血液系统:Hb ↓ WBC↑Lym ↑ 泌尿系统:尿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管型
发生机制:

肝脏淤血 呼吸肌痉挛 胃肠痉挛及功能紊乱
发生特点:

与运动相关,多发生在初次 参加锻炼,训练结束即缓解。
四、运动中腹痛
治疗:

适当减慢速度,深呼吸,调节呼吸与运动的节奏。 必要时按压疼痛部位,弯腰跑一段距离。
预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运动量的增加应循序渐进,且合理安排膳食,饭 后30分钟后才可参加剧烈运动。 准备活动要做得充分。 在运动过程中应注意呼吸节律,水分和盐流失较 多时应注意及时补充200~300毫升盐水。
一、运动性疲劳和过度疲劳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 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身体变化综合反应过程。
过度训练综合症简称过度训练,是运动负荷与机体 机能间过分不相适应,以致疲劳连续累积而引起的 一系列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也称为“过度疲劳”。



错误技术动作,注意力不集中,动作过猛; 气温过低,湿度太大,场地不良等。
小腿三头肌拉伤
1、受伤机制 多见于赛跑、跳高、跳远、球类等,大多 数是由于膝关节伸直时再突然蹬地提踵起跳受 伤。 直接撞击也可以造成小腿肌肉的损伤,在 运动中的踢伤或者是撞击体育器械的损伤。
小腿三头肌拉伤
2、症状及诊断
其中大部分在受伤的即刻,觉得小腿后 面就像受了打击或者“中弹”似的非常疼痛, 这时多被迫停止运动。提踵后蹬痛加剧。
不同类型的练习达到超量恢复需要的时间:





有氧的耐力性练习:需要休息大约12-24 小时; 短跑之类的快速跑练习:需要休息大约36-48 小时; 中等以上速度的跑步类练习:需要休息大约48-72 小时; 力量性练习:需要休息大约36-48 小时; 爆发力(就是速度力量)练习:需要休息72 小时; 协调性和本体感觉的练习:需要休息大约12 小时; 综合性的练习(就是什么都练一点):需要休息大约4872小时。
常见运动损伤
急性 骨 关节 外伤性骨折 关节脱位、 半月板损伤 肌肉、韧带拉伤 慢性 (使用过度) 疲劳性骨膜炎、疲劳性 骨折、软骨退化 滑膜炎、跑步膝、 滑囊炎 肌腱炎、腱鞘炎、 腰肌劳损
软组织
肱骨骨折
上肢骨折
下肢骨折
一、外伤性骨折的征象
病史症状 体征 外伤史、痛、活动受限 疼痛 肿胀
功能障碍
四、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具体方法: 300-1 000U 透明质酸酶+1%普鲁卡因4-5ml注射于 创伤的中心部或周围。(24~48小时以后应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消炎和抗免疫)局部封闭。
醋酸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 腱鞘炎和滑囊炎时多为0.25ml和普鲁卡因1~1.5ml ; 肌肉拉伤时则用激素0.5~1ml,普鲁卡因3~4ml ; 每周注射2~3次 。
一、疲劳性骨膜炎
征象 4.后蹬痛或支撑痛: 5.局部灼热: 夜间灼痛感明显。 6.X线检查: 早期骨膜无明显改变,以后逐 步出现骨膜增生,骨皮质边缘 粗糙、增厚、骨质疏松、骨纹 理紊乱等。
每次冰敷大约15-20分钟,每冰敷一次要间隔 1-2个小时。疼痛不是太明显后,隔2-3个小 时冰敷1次就可以。
四、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中、晚期治疗的原则:
处理原则: 改善伤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组织代谢, 促进淤血与渗出的吸收,加速再生修复。 处理方法: 热疗、按摩、拔罐、药物治疗。同时应根据伤 情进行适当的康复功能锻炼。
二、运动性血尿
发病机制


运动中肾脏剧烈震动或打击使之发生创伤; 运动时全身的血液分配进行调整,肾脏的血液流 量减少,肾小球的滤过率降低 ; 长时间直立体位下运动可使肾下垂,肾静脉回流 受阻,肾淤血。
二、运动性血尿
发病特点
血尿在运动后即刻出现,血尿的严重程度与运动
量和运动强度大小有密切关系; 除尿血外,一般没有其他症状和异常情况; 血液化验、肾功能检查、腹部X光照像及肾盂造影 等项检查均属正常; 出现尿血后立即停止运动,绝大多数在3天内血尿 停止。
过度训练的征象
物理检查
体重: 持续下降(休息、进食后不恢复)。 超过正常体重的1/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