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少学时1-4章课后习题答案

电工学少学时1-4章课后习题答案
电工学少学时1-4章课后习题答案

秦曾煌 电工学下册 电子技术课后答案

第14章 本书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的暂态分析、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交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控制电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等内容。 晶体管起放大作用的外部条件,发射结必须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晶体管放大作用的实质是利用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的电流分配关系实现能量转换。 2.晶体管的电流分配关系 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其各极电流关系如下: C B I I β≈ (1)E B C B I I I I β=+=+ C C B B I I I I ββ?= = ? 3.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和三个工作区域 (1)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 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反映了当UCE 等于某个电压时,B I 和BE U 之间的关系。晶体管的输入特性也存在一个死区电压。当发射结处于的正向偏压大于死区电压时,晶体管才会出现B I ,且B I 随BE U 线性变化。 (2)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 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反映当B I 为某个值时,C I 随CE U 变化的关系曲线。在不同的B I 下, 输出特性曲线是一组曲线。B I =0以下区域为截止区,当CE U 比较小的区域为饱和区。输出特性曲线近于水平部分为放大区。 (3)晶体管的三个区域: 晶体管的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此时,C I =b I β,C I 与b I 成线性正比关系,对应于曲线簇平行等距的部分。 晶体管发射结正偏压小于开启电压,或者反偏压,集电结反偏压,晶体管处于截止工作状态,对应输出特性曲线的截止区。此时,B I =0,C I =CEO I 。 晶体管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正向偏置,即CE U 很小时,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区。此时,C I 虽然很大,但C I ≠b I β。即晶体管处于失控状态,集电极电流C I 不受输入基极电流B I 的控制。 14.3 典型例题

电工学少学时唐介主编 课后习题答案

练习题解答 [解] S 闭合时, S 断开时 下一题 返回练习题集 幻灯片2 1.3.2 求图示电路中开 关S 闭合和断开两种情况下a、b、c 三点的电位。 S 2 k? a b c +12 V 4 k? -6 V 4 k? 2 k? 1.3.1 求图示电路中开关S 闭合和断开两种情况下a、b、c 三点的电位。 R S 3 V 6 V a b c

下一题 上一题 返回练习题集 幻灯片3 1.5.1 试根据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特点分析图示的两电路:当 R 变化时,对其余电路(虚线方框内的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有无影响?R 变化时所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解] S 断开时, V V V 3 a 3 3 b 3 3 c 3 21012(126)V 9V (2442)10(24)1012(126)V 3V (2442)102106(126)V 3V (2442)10???=-?+=??+++??? ??+?=-?+=??+++??? ???=-+?+=-??+++???解:S 闭合时 V V V b 3 a 33 3 c 33 0V 410(12)V 8V 210410410(6)V 4V 210410=?=?=?+????=?-=-???+???

IS R 任 何 电 路 US + _ R 任 何 电 路 [解] 对电路(b ),因为凡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的元件其电流均等于理想电流源的电流,故改变 R 不会影响虚线部分电路的电流,而虚线部分电路结构一定,故亦不会影响其电压。R 的变化仅影响其本身的电压及理想电流源的电压。 IS R 任 何 电 路 (b )

《电工基础》第二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电工基础》第二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自然界中只有正电荷、负电荷两种电荷。电荷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同 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电场强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3、规定正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运 动方向与电流方向是相反的。 4、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是5A,经过3min,通过这个电阻的横截面的电荷 量是1200C。 5、若3min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则导体中的电流是。 6、432mA=;125μA=;=1250mA;=50μA。 7、. 8、=6800V;950mV=;=5600mV=。 9、电路中A、B两点的电位分别为V A、V B,则A、B两点的电压为U AB=VA- VB。 10、已知电路中A、B两点的电压为U AB=18V,A点电位为0V,则B点电位 V B=-18V。 11、把其他形式能转换为电能的设备叫电源。 12、电路主要由电源、负载、连接导线、控制和保护装置四部分构成。 13、电源电动势E=,内阻RO=Ω,负载电阻R=4Ω,则电路中电流I=1A,路 端电压U=4V。 14、电流在某一段电路上所做的功,除了和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 电流成正比,还和时间成正比。 15、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电源电动势所供给的功率,等 于负载电阻和电源内阻所消耗的功率和。 16、# 17、额定值为“220V,40W”的白炽灯,灯丝电阻为1210Ω。如果把他接到 110V电源上,他实际消耗的功率为10W(白炽灯热电阻值不变)。 18、当负载电阻可变时,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R=RO,负载获得最大 功率为Pm=E2/4R。 19、有一台“220V,1000W”的电熨斗,接上220V的电源工作1小时,他将 消耗电能。

电工学电子技术课后答案第六版秦曾煌

第14章 晶体管起放大作用的外部条件,发射结必须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晶体管放大作用的实质是利用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的电流分配关系实现能量转换。 2.晶体管的电流分配关系 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其各极电流关系如下: C B I I β≈ (1)E B C B I I I I β=+=+ C C B B I I I I ββ?= = ? 3.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和三个工作区域 (1)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 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反映了当UCE 等于某个电压时,B I 和BE U 之间的关系。晶体管的输入特性也存在一个死区电压。当发射结处于的正向偏压大于死区电压时,晶体管才会出现B I ,且B I 随BE U 线性变化。 (2)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 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反映当B I 为某个值时,C I 随CE U 变化的关系曲线。在不同的B I 下, 输出特性曲线是一组曲线。B I =0以下区域为截止区,当CE U 比较小的区域为饱和区。输出特性曲线近于水平部分为放大区。 (3)晶体管的三个区域: 晶体管的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此时,C I =b I β,C I 与b I 成线性正比关系,对应于曲线簇平行等距的部分。 晶体管发射结正偏压小于开启电压,或者反偏压,集电结反偏压,晶体管处于截止工作状态,对应输出特性曲线的截止区。此时,B I =0,C I =CEO I 。 晶体管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正向偏置,即CE U 很小时,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区。此时,C I 虽然很大,但C I ≠b I β。即晶体管处于失控状态,集电极电流C I 不受输入基极电流B I 的控制。 14.3 典型例题 例14.1 二极管电路如例14.1图所示,试判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确定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设二极管导通电压D U =0.7V 。

电工与电子技术下篇课后习题答案(徐秀平、项华珍编)

电工与电子技术(下篇) 习题8 8-1 试判断题8-1图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AO U (设二极管为理想器件)。 解:分析此类包含有二极管的电路时,应首先断开二极管,再分别求出其阳极、阴极电位, 从而判断二极管的导通截止状态,在此基础上再求解电路。 (a )先将二极管D 断开,设O 点电位为0,则有: UB =-4V UA =-10V 二极管两端的电压:UD =UBA = UB -UA =6V>0 所以二极管导通,其实际的端电压为UD =0 故:UAO =UB =-4V (b )先将二极管D1、、D 2断开,设O 点电位为0,则有: UB =-15V UA =-12V 二极管两端的电压:UD1=UOA = UO -UA =12V>0 UD2=UBA =UB -UA =-3V<0 所以二极管D1导通,D 2截止。其实际的端电压为UD1=0 故:UAO =UD1=0V (c )先将二极管D1、、D 2断开,设O 点电位为0,则有: UB =-6V UA =-9V 二极管两端的电压:UD1=UAB = UA -UB =-3V<0 UD2=UAO =UA -UO =-9V<0 所以二极管D1、、D 2截止。 故:UAO =UA =-9V 8-2 在题8-2图中,求出在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F 的电位(设二极管为理想器件): (1)0B A ==U U ;(2)V 3A =U 、0B =U ;(3)V 3B A ==U U 。 解:类似于题8-1,除了要先断开二极管,求阳极、阴极电位外,此类二极管共阴、共阳电 路的题,还需要用到优先导通的概念,即阳极和阴极之间电位差大的二极管优先导通。 先断开二极管D A 、D B : (1) UF =12V, U DA =UF -UA =12V, U DB =UF -UB =12V U AO A O (a) 题8-1图 U AO A O (b)U AO A O (c)

电工学(少学时) 唐介主编 课后习题答案

练习题解答 [解] S 闭合时, V V V a b c 6V,3V,0V. ==-= S 断开时 V V V a b c 6V,(63)V 9V. ===+= 下一题 返回练习题集 幻灯片2 1、3、1 求图示电路中开关S 闭合与断开两种情况下 a 、b 、c 三点得电位。 R S 3 V 6 V a b c 1、3、2 求图示电路中开关 S 闭合与断开两种情况下a 、b 、c 三点得电位。 S 2 k a b c +12 V 4 k -6 V 4 k 2 k 解:S 闭合时 V V V b 3 a 33 3 c 33 0V 410(12)V 8V 210410410(6)V 4V 210410=?=?=?+????=?-=-???+???

下一题 上一题 返回练习题集 幻灯片3 1、5、1 试根据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得特点分析图示得两电路:当 R 变化时,对其余电路(虚线方框内得电路)得电压与电流有无影响?R 变化时所造成得影响就是什么? [解] S 断开时, V V V 3 a 3 3 b 3 3 c 3 21012(126)V 9V (2442)10(24)1012(126)V 3V (2442)102106(126)V 3V (2442)10???=-?+=??+++??? ??+?=-?+=??+++??? ???=-+?+=-??+++???

(a) (b) 下一题 上一题 返回练习题集 幻灯片4 1、6、1 图示电路中,已知 U S=6 V,IS =2 A ,R1=2 ,R 2=1 。求开关 S 断开时开关两端得电压 U 与开关 S 闭合时通过开关得电流 I (不必用支路电流法). US + _ R 任 何 电 路 IS R 任 何 电 路 解:对电路(a),因为凡与理想电压源并联得元件其两端电压均等于理想电压源得电压,故改变R 不会影响虚线部分电路得电压,而虚线部分电路结构一定,故亦不会影响其电流。R 得变化仅影响其本身得电流及理想电压源得电流。 US + _ R 任 何 电 路 US + _ IS R1 R2 U + _ I S

《电工学-电子技术-下册》习题册习题解答

《电工与电子技术》 习 题 与 解 答 电工电子教研室 第九章: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第十章:基本放大电路 一、单项选择题 *1.若用万用表测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的方法来判断二极管的好坏,好的管子应为(C) A、正、反向电阻相等 B、正向电阻大,反向电阻小 C、反向电阻比正向电阻大很多倍 D、正、反向电阻都等于无穷大 *2.电路如题2图所示,设二极管为理想元件,其正向导通压降为0V,当U i=3V 时,则U0的值( D)。 A、不能确定 B、等于0 C、等于5V D、等于3V **3.半导体三极管是具有( B)PN结的器件。 题2图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晶体管的主要特性是具有(D)。 A、单向导电性 B、滤波作用 C、稳压作用 D、电流放大作用 *6.稳压管的稳压性能是利用PN结的(D)。 A、单向导电特性 B、正向导电特性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C 、反向截止特性 D 、反向击穿特性 8.对放大电路进行动态分析的主要任务是( C ) A 、确定静态工作点Q B 、确定集电结和发射结的偏置电压 C 、确定电压放大倍数A u 和输入、输出电阻r i ,r 0 D 、确定静态工作点Q 、放大倍数A u 和输入、输出电阻r i ,r o *9.射极输出器电路如题9图所示,C 1、C 2足够 大,对输入的交流信号u 可视作短路。则输出电压u 0 与输入电压u i 之间的关系是( B )。 A 、两者反相,输出电压大于输入电压 B 、两者同相,输出电压小于且近似等于输入电 压 C 、两者相位差90°,且大小相等 D 、两者同相,输出电压大于输入电压 *11.在共射极放大电路中,当其他参数不变只有 负载电阻R L 增大时,电压放大倍数将( B ) A 、减少 B 、增大 C 、保持不变 D 、大小不变,符号改变 13.在画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时常将耦合电容视作短路,直流电源也视为短路,这种处理方法是( A )。 A 、正确的 B 、不正确的 C 、耦合电容视为短路是正确的,直流电源视为短路则不正确。 D 、耦合电容视为短路是不正确的,直流电源视为短路则正确。 14.P N 结加适量反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 A )。 A 、变宽 B 、变窄 C 、不变 D 、消失 *16.题16图示三极管的微变等效电路是( D ) *19.题19图示放大电路,输入正弦电压u i 后,发生了饱和失真,为消除此失 真应采取的措施是( C ) A.增大R L B.增大R C C.增大R B D.减小R B *21.电路如题21图所示,设二极管为理想组件,其正向导通压降为0V ,则 电路中电流I 的值为( A )。 A.4mA B.0mA C.4A D.3mA *22.固定偏置单管交流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Q 如 题22图所示,当温度升高时,工作点Q 将( B ) 。 A.不改变 B.向Q′移动 C.向Q″移动 D.时而向Q′移动,时而向Q″移动 题22图 题21图 题9图 题16图 题19图 题19图

电工学少学时第三版 张南主编 课后练习答案 第二章(末)

第二章 正弦交流电路 2.1 基本要求 (1) 深入理解正弦量的特征,特别是有效值、初相位和相位差。 (2) 掌握正弦量的各种表示方法及相互关系。 (3) 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复数形式。 (4) 掌握三种单一参数(R ,L ,C )的电压、电流及功率关系。 (5) 能够分析计算一般的单相交流电路,熟练运用相量图和复数法。 (6) 深刻认识提高功率因数的重要性。 (7) 了解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和谐振电路。 2.2 基本内容 2.2.1 基本概念 1. 正弦量的三要素 (1) 幅值(U m ,E m ,I m )、瞬时值(u, e, i )、有效值(U ,E ,I )。 注:有效值与幅值的关系为:有效值2 幅值= 。 (2) 频率(f )、角频率(ω)、周期(T )。 注:三者的关系是 T f π πω22= =。 (3) 相位(?ω+t )、初相角(?)、相位差(21??-)。 注:相位差是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之差。 2. 正弦量的表示方法 (1) 函数式表示法: 。 )sin();sin();sin(i m e m u m t I i t E e t U u ?ω?ω?ω-=+=+= (2) 波形表示法:例如u 的波形如图2-1-1(a)所示。 (3) 相量(图)表示法: 使相量的长度等于正弦量的幅值(或有效值); 使相量和横轴正方向的夹角等于正弦量的初相角; 使相量旋转的角速度等于正弦量的角速度。 注: U U

例 。 )60sin(24, )30sin(2621V t u V t u o o +=+=ωω 求?2 1=+u u 解:因为同频率同性质的正弦量相加后仍为正弦量,故 )sin(221?ω+==+t U u u u , 只要求出U 及?问题就解决了。 解1:相量图法求解如下:具体步骤为三步法(如图2-1-2所示): 第一步:画出正弦量u 1、u 2的相量12U U 、(U 1=6,U 2=4)。 第二步:在相量图上进行相量的加法,得到一个新相量U 。 利用?ABC 求出AC 的长度为9.68,即新相量U 的长度。 利用?ABC 求出α的数值为11.9,则3041.9?α=+=。 第三步:把新相量U 还原为正弦量u : U →u=9.682sin(41.9)()t V ω+ 以上三步总结如下: ? ? ? =+↑↓↓=+U U U u u u 2121 30 60 B C U 2 U U 图2-1-2 (4) 相量式(复数)表示法: 使复数的模等于正弦量的幅值(或有效值); 使复数的复角等于正弦量的初相角。 注:① 实际表示时多用有效值。 ② 复数运算时,加减常用复数的代数型,乘除常用复数的极坐标型。 ③ 利用复数,可以求解同频率正弦量之间的有关加减乘除....问题。 解2: 复数法求解如下:具体步骤为三步法: 第一步:正弦量表示为复数(极坐标形式): 32.53061 1j U u +=∠=→ 47.326042 2j U u +=∠=→ 第二步:复数运算,产生一个新复数U 。

电工学习题少学时答案

2012年《电工学》习题(上)解答 第1章 直流电路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图示电阻元件R 消耗电功率10W ,则电压U 为( A )。 A )5V B )5V C ) 20V U + R 题1图 2.在图示的电路中,A 点的电位V A 为( C )。 A )2 V B )4 V C ) 2 V - 2 k 7 k Ω Ω 题2图 3.在图示电路中,U 、I 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B )。 A )U = (I S + I )R 0 B )U = (I S -I )R 0 C )U = (I I S )R 0 R L 题3图 I 2 题4图 4.图示电路中电流I 2为( C )。 A )7A B )3A C )3A 5.理想电流源的外接电阻越大,则它的端电压( A )。 A )越高 B )越低 C )不能确定 6.图示电路中,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应该是一个( B )。 A )2A 的理想电流源 B )2V 的理想电压源 C )不能代替,仍为原电路 2 V 题6图 7.把图1所示的电路改为图2的电路,其负载电流I 1和I 2将( B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2 21Ω 2V 2A 图 1 图 2 + 题7图 8.图示电路中,供出功率的电源是( A )。 A )理想电压源 B )理想电流源 C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

I R U 2A 1 4V S S 1Ω 1Ω. . +题8图 R R R R R I U 1 2 3 4 G G S . . .. +题9图 9.在图示电路中,各电阻值和U S 值均已知。欲用支路电流法求解流过电阻R G 的电流I G ,需列出独立的电流方程数和电压方程数分别为( B )。 A )4和3 B )3和3 C )3和4 10.在计算线性电阻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时,用叠加原理。在计算线性电阻电路的功率时,加原理 ( B )。 A )可以用 B )不可以用 C )有条件地使用 11.在图示电路中,已知U S =12V ,I S =2A 。A 、B 两点间的电压U AB 为( A )。 A )18V B )18V C )6V U I A B S S Ω 3+ 题11图 . -6V S A . 1k 1k Ω Ω 题12图 12.在图示电路中,当开关S 闭合时A 点的电位V A ( C )。 A ) 3V B )3V C )0V 13.图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I S1发出的电功率P 为( A )。 A )3W B )21W C )3W I I U S 1 S 2 3 A 1 A 4 V 1 ΩS 2. . +题13图 I I 12A 2363Ω ΩΩ Ω S . . .. 题14图 14.图示电路中,电流I 是( A )。 A )3A B )0A C )6A 二、分析计算题 (1)试求如图所示电路中的432,,U I I 。 解:I 2 = I 5+I 6 ,I 2= I 5+I 6=5 A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电工学下册课后答案

电工学下册课后答案 篇一:《电工技术》田葳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习题解答 1-1 在图1-39所示的电路中,若I1=4A,I2=5A,请计算I3、U2的值;若I1=4A,I2=3A,请计算I3、U2、U1的值,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并验证功率是否平衡。 解:对节点a应用KCL得I1+ I3= I2 即4+ I3=5, 所以 I3=1A 在右边的回路中,应用KVL得6?I2+20?I3= U2,所以U2=50V 同理,若I1=4A,I2=3A,利用KCL和KVL得I3= -1A,U2= -2V 在左边的回路中,应用KVL 得20?I1+6?I2= U1,所以U1=98V。 U1,U2都是电源。 电源发出的功率:P发= U1 I1+ U2 I3=98?4+2=394W I 负载吸收的功率:P吸=20I1+6I2+203=394W 2 2 2 二者相等,整个电路功率平衡。 1-2 有一直流电压源,其额定功率PN=200W,额定电压UN=50V,内阻Ro=0.5Ω,负载电阻RL可以调节,其电路如图1-40所示。试求:⑴额定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及负载电阻RL的大小;⑵开路状态下的电源端电压; ⑶电源短路状态下的电流。 IN? PNU20050 ??4ARL?N??12.5?UN50IN4 解:⑴⑵

UOC?US?UN?IN?R0? 50+4?0.5 = 52V ISC? ⑶ US52 ??104AR00.5 题1-2图 图 1-39 习题 1-1图 图1-40 习 1-3 一只110V、8W的指示灯,现在要接在220V的电源上,问要串多大阻值的电阻?该电阻的瓦数为多大? 解:若串联一个电阻R后,指示灯仍工作在额定状态,电阻R应分去110V的 1102R??1512.5? 8电压,所以阻值 1102 PR??8W R该电阻的瓦数 1-4 图1-41所示的电路是用变阻器RP调节直流电机励磁电流If的电路。设电机励磁绕组的电阻为315Ω,其额定电压为220V,如果要求励磁电流在0.35~0.7A的范围内变动,试从下列四个电阻中选用一个合适的变阻 器:⑴1000Ω 0.5A;⑵350Ω 0.5A;⑶200Ω 1A;⑷350Ω 1A;图1-41 习题1-4 图

电工学少学时第三版_张南主编_课后练习答案_第一章

上篇: 电工技术 第一章: 电路分析基础 : 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分析方法 1.1.1:基本要求 (1) 正确理解电压、电流正方向的意义。 (2) 在正确理解电位意义的基础上,求解电路各点电位。 (3) 加强电压源的概念,建立电流源的概念。 (4) 了解电路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的状态,强化额定值概念。 (5) 熟悉电路基本定律并能正确应用之。 (6) 学会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 1.1.2: 基本内容 1.1.2.1基本概念 1 电压、电流的正方向 在分析计算电路之前,首先在电路图上标注各元件的未知电流和电压的正方向(这些假设的方向,又名参考方向),如图1-1-1所示。 3 R I 图1-1-1 根据这些正方向,应用电路的定理、定律列写方程(方程组),求解后若为正值..,说明假设的方向与实际的方向相同;求解后若为负值.. ,说明假设的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 对于电路中的某个(些)已知的方向,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实际的方向,其二也是正方向,这要看题目本身的说明。 2 电路中的电位计算 求解电路某点的电位,必须首先确定参考点,令该点电位为零,记为“⊥”, 电路其余各点与之比较,高者为正(电位),低者为负(电位),如图1-1-2所示: U 图 1-1-2 设C 为参考点,则: c 点的电位: V C =0(V) a 点的电位: V a = +6 (V) b 点的电位: V b =-9 (V) ab 两点间的电压:U ab = V a - V b = (+6)-(-9) =15(V) 注·电位具有单值性(参考点一旦设定,某点的电位是唯一的)。 ·电位具有相对性(参考点选择不同,某点的电位也不同)。 ·任意两点间的电位差叫电压,例如U ab = V a - V b ,显然电压具有单值性和绝对性(与参

电工学(少学时)课后答案全

第一章习题 1-1 指出图1-1所示电路中A 、B 、C 三点的电位。 图1-1 题 1-1 的电路 解:图(a )中,电流 mA I 512 26 .=+= , 各点电位 V C = 0 V B = 2×1.5 = 3V V A = (2+2)×1.5 = 6V 图(b )中,电流mA I 12 46 =+=, 各点电位 V B = 0 V A = 4×1 = 4V V C =- 2×1 = -2V 图(c )中,因S 断开,电流I = 0, 各点电位 V A = 6V V B = 6V V C = 0 图(d )中,电流mA I 24 212 =+=, 各点电位 V A = 2×(4+2) =12V V B = 2×2 = 4V V C = 0 图(e )的电路按一般电路画法如图, 电流mA I 12 46 6=++=, 各点电位 V A = E 1 = 6V V B = (-1×4)+6 = 2V V C = -6V 1-2 图1-2所示电路元件P 产生功率为10W ,则电流I 应为多少? 解: 由图1-2可知电压U 和电流I 参考方向不一致,P = -10W =UI 因为U =10V , 所以电流I =-1A

图 1-2 题 1-2 的电路 1-3 额定值为1W 、10Ω的电阻器,使用时通过电流的限额是多少? 解: 根据功率P = I 2 R A R P I 316010 1.=== 1-4 在图1-3所示三个电路中,已知电珠EL 的额定值都是6V 、50mA ,试问哪个 电珠能正常发光? 图 1-3 题 1-4 的电路 解: 图(a )电路,恒压源输出的12V 电压加在电珠EL 两端,其值超过电珠额定值,不能正常发光。 图(b )电路电珠的电阻Ω=Ω==12012050 6 K R .,其值与120Ω电阻相同,因此 电珠EL 的电压为6V ,可以正常工作。 图(c )电路,电珠与120Ω电阻并联后,电阻为60Ω,再与120Ω电阻串联,电 珠两端的电压为V 41260 12060 =+?小于额定值,电珠不能正常发光。 1-5 图1-4所示电路中,已知电压U 1 = U 2 = U 4 = 5V ,求U 3和U CA 。 解: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对回路ABCDA 可写出方程 U 1+U 2-U 3+U 4 =0 U 3= U 1+U 2+U 4 = 5+5+5=15V 对回路ACDA 可写出方程 U CA +U 3-U 4=0 U CA =U 4-U 3=5-15=-10V

《电工学》第六版下册 秦曾煌著 课后答案

14 二极管和晶体管 14.3 二极管 14.3.2 在图1所示的各电路图中,E = 5V ,u i = 10 sin ωtV ,二极管D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u0 的波形。 [ 解] 图1: 习题14.3.2图 (a) u i为正半周时,u i> E,D导通;u i < E,D截止。u i为负半周时,D截止。 D导通时,u0 = E;D截止时,u o = u i。 (b)u i为正半周时;u i > E,D导通;u i < E,D截止。u i为负半周时,D截止。 D导通时,u0 = u i;D截止时,u0 = E。 u0的波形分别如图2(a)和(b)所示。 图2: 习题14.3.2图

× × ?3 14.3.5 在图3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电位V Y 及各元件中通过的电流。(1)V A = +10V ,V B = 0V ;(2)V A = +6V ,V B = +5.8V ;(3)V A = V B = +5V .设二极管的正 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 [解] 图 3: 习题14.3.5图 (1) 二极管D A 优先导通,则 10 V Y = 9 × 1 + 9 V = 9V V Y 9 I D A = I R = = A = 1 10 R 9 × 103 A = 1mA D B 反向偏置,截止,I D B = 0 (2) 设D A 和D B 两管都导通,应用结点电压法计算V Y : V Y = 6 5.8 + 1 1 1 1 1 V = 11.8 × 9 V = 5.59V < 5.8V + + 19 1 1 9 可见D B 管也确能导通。 I D A = 6 ? 5.59 A = 0.41 × 10?3 1 103 A = 0.41mA I D B = 5.8 ? 5.59 A = 0.21 × 10?3 1 × 103 5.59 A = 0.21mA I R = A = 0.62 10?3 9 × 103 A = 0.62mA

电工学少学时张南编第一章答案

1-1题~1-5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通过求解,进一步增强电源、负载、额定值的概念。 1-6:在图1-63中,d 点为参考点,即其电位V d =0,求a 、b 、c 三点的电位V a 、V b 、V c 。 20V 图 1-63 题1-6 Ω 1050V Ω 解:根据电位与电压的关系:a ad b bd c cd V U , V U , V U === 要求电压:需求电流: 0.5(A)60 30 201020102050I ==+++-=。 根据电压降准则: a ad b bd c c d V U 10(I)5010(0.5)5045(V) V U 20(I)10(I)5030(0.5)5035(V) V U 20I 200.510(V) ==?-+=?-+===?-+?-+=?-+===?=?= 1-7:在图1-64中,已知R 1= R 2=5Ω,求电位V a 、V b 、V c 。 Ω01图 1-64 题1-7 Ω 6c Ω4 解:根据电位与电压的关系:V a =U ao ,V b =U bo ,V c =U co ,求电压需求电流: 2(A)3060 2610482436I ==+++++= 。 根据电压降准则: []。 20(V )24424)(2)I (U V 。 (V)236)34(36)548(I U V 。 (V)2036)82(368)I (U V co c bo b ao a -=-=-+?===+-=+++?-===+?-=+?-== 1-8:在图1-64中,b 为电位器移动触点的引出端。试问R 1和R 2为何值时,b 点电位等于零? 解:

电工学课后习题解答

1页脚内容 第1章 习题解答(部分) 1.5.3 有一直流电源,其额定功率P N =200 W ,额定电压U N =50 V ,内阻只RN =0.5?, 负载电阻R0可以调节,其电路如图所示。试求: (1)额定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及负载电阻, (2)开路状态下的电源端电压, 分析 电源的额定值有额定功率P N 。额定电压U N 和额定电流I N 。三者间的关系为 P N =U N I N 。额定电压U N 是指输出额定电流I N 时的端电压,所以额定功率P N 也就是电源额定工作状态下负载所吸收的功率。 解 (1)额定电流 负载电阻 5.124 50===N N I U R ? (2)开路状态下端电压U 0 等于 电源电动势E 。 U 0=E =U N +I N R0=50+4×0.5=52 V 1.5.6 一只100V ,8W 的指示灯,现在要接在380V 的电源上,问要串多大阻值的电阻?该 电阻应选用多大瓦数的? 分析 此题是灯泡和电阻器额定值的应用。白炽灯电阻值随工作时电压和电流大小而变,但可计算出额定电压下的电阻值。电阻器的额定值包括电阻值和允许消耗功率。 解 据题给的指示灯额定值可求得额定状态下指示灯电流I N 及电阻只R N 串入电阻R 降低指示灯电压,使其在380V 电源上仍保持额定电压U N =110V 工作,故有 该电阻工作电流为I N =0.073 A,故额定功率为 可选额定值为3.7k ?,20 W 的电阻。 ,要在12V 的直流电源上使6V ,50 mA 的电珠正常发光,应该采用哪 一个联接电路? 解 要使电珠正常发光,必须保证电珠 获得6V ,50mA 电压与电流。此时电珠 的电阻值为12050 6==R ?。 在图1.03(a)中,电珠和120?电阻 将12V 电源电压平分,电珠能获得所需 的6V 电压和50mA 电流,发光正常。 在图1.03(b)中,电珠与120?电阻并联后再串联120?电阻。并联的120?电阻产生分流作用,使总电流大于50mA ,串联的120?电阻压降大于6V ,电珠电压将低于6V ,电流将小于50mA ,不能正常发光。用中学物理中学过的电阻串并联知识,或教材第二章中2.1节的方法可计算如下: 结论 应采用图1.03(a)联接电路。 1.5.9 图1.05的电路可用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E 和内阻R 0。图中,R 1= 2.6 ?, R 2=5.5?。 当将开关S 1闭合时,电流表读数为2A ,断开S 1,,闭合S 2后,读数为1A 。试求E 和R 0。 解 据题意有两个未知量,可列出两个电压 方程式求解之。 当开关S 1闭合时有 + E - a R0 b I + U - R d c + 12V - (a ) (b ) + 12V - 120V 120V 120V 图1.03 习题 R1 A R2

电工学习题少学时答案完整版

电工学习题少学时答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2012年《电工学》习题(上)解答 第1章直流电路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图示电阻元件R消耗电功率10W,则电压U为( A )。 A)5V B)5V C)20V U题1图 2.在图示的电路中,A点的电位V A为( C )。 A)2 V B)4 V C) 2 V - 2 k7 k ΩΩ题2图 3.在图示电路中,U、I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B )。 A)U= (I S + I )R0 B)U = (I S-I )R0C)U = (I I S )R0 R L 题3图 2题4图 4.图示电路中电流I2为( C )。

A )7A B )3A C )3A 5.理想电流源的外接电阻越大,则它的端电压( A )。 A )越高 B )越低 C )不能确定 6.图示电路中,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应该是一个( B )。 A )2A 的理想电流源 B )2V 的理想电压源 C )不能代替,仍为原电路 2 V 题6图 7.把图1所示的电路改为图2的电路,其负载电流I 1和I 2将( B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2 21Ω 2V 2A 图 1 图 2 + 题7图 8.图示电路中,供出功率的电源是( A )。 A )理想电压源 B )理想电流源 C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

U 4V S +题8图 S 题9图 9.在图示电路中,各电阻值和U S 值均已知。欲用支路电流法求解流过电阻R G 的电流 I G ,需列出独立的电流方程数和电压方程数分别为( B )。 A )4和3 B )3和3 C )3和4 10.在计算线性电阻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时,用叠加原理。在计算线性电阻电路的功率时,加原理( B )。 A )可以用 B )不可以用 C )有条件地使用 11.在图示电路中,已知U S =12V ,I S =2A 。A 、B 两点间的电压U AB 为( A )。 A )18V B )18V C )6V U I S S 题11图 S A 题12图 12.在图示电路中,当开关S 闭合时A 点的电位V A ( C )。 A ) 3V B )3V C )0V 13.图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I S1发出的电功率P 为( A )。

电工学_第六版_秦曾煌_课后习题答案_10

目录 第10章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3第10.2节笼型电动机直接起动的控制线路 (3) 第10.2.1题 (3) 第10.2.3题 (3) 第10.4节行程控制 (4) 第10.4.1题 (4) 第10.4.2题 (4) 第10.5节时间控制 (5) 第10.5.1题 (5) 第10.5.2题 (5)

List of Figures 1习题10.2.1图 (3) 2习题10.4.2图 (4) 3习题10.4.2图 (5) 4习题10.5.1图 (6) 5习题10.5.1图 (6) 6习题10.5.1图 (6) 7习题10.5.1图 (6) 8习题10.5.2图 (7) 9习题10.5.2图 (7)

10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10.2笼型电动机直接起动的控制线路 10.2.1 试画出三相笼型电动机既能连续工作,又能点动工作的控制线路。 [解] 在图1中,SB2是连续工作的起动按钮。SB3是双联按钮,用于点动工作。 图1:习题10.2.1图 按下SB3时,KM通电,主触点闭合,电动机起动。因SB3的常闭触点同时断开,无自锁作用。松开SB3,KM断电,电动机停车。 10.2.3 根据教材图10.2.2接线做实验时,将开关Q合上后按下起动按钮SB2,发现有下列现象,试分析和处理故障:(1)接触器KM不动作;(2)接触器KM动作,但电动机不转动;(3)电动机转动,但一松手电机就不转;(4)接触器动作,但吸合不上;(5)接触器触点有明显颤动,噪声较大;(6)接触器线圈冒烟甚至烧坏;(7)电动机不转动或者转的较慢,并有“嗡嗡”声。 [答] (1)接触器KM不动作的故障原因可能有下列几种: (a)三相电源无电; (b)有关相中熔断器的熔丝已断,控制电路不通电; (c)热继电器F R的动断触点动作后未复位; (d)停止按钮SB1接触不良; (e)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接线端接触不良或连接导线端有松动。 (2)接触器KM动作,但电动机不转动的故障原因可能有下列几种(问题不在 控制电路,应查主电路); (a)接触器的主触点已损坏;

《电工学》第六版上下册课后答案

图1: 习题1.5.1图 I1 = ?4A U1 = 140V U4 = ?80V I2 = 6A U2 = ? 90V U5 = 30V I3 = 10A U3 = 60V 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 1.5.1 在图1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和负载。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今通过实验测量得知 1 试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 2 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 3 计算各元件的功率,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是否平衡?[解]: 2 元件1,2为电源;3,4,5为负载。 3 P1 = U1I1 = 140 ×(?4)W = ?560W P2 = U2I2 = (?90) ×6W = ?540W P3 = U3I3 = 60 ×10W = 600W P4 = U4I1 = (?80) ×(?4)W = 320W P5 = U5I2 = 30 ×6W = 180W P1 + P2 = 1100W 负载取用功率P = P 3 + P4 + P5 = 1100W 两者平衡电源发出功率P E = 1.5.2 在图2中,已知I 1 = 3mA,I2 = 1mA.试确定电路元件3中的电流I3和其两端 电压U 3 ,并说明它是电源还是负载。校验整个电路的功率是否平衡。

[解] 首先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 图2: 习题1.5.2图 ?I1 + I2 ?I3= 0 ?3 + 1 ?I3= 0 可求得I 3 = ?2mA, I3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的参考方向相反。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得 U3 = (30 + 10 ×103 ×3 ×10?3 )V = 60V 其次确定电源还是负载: 1 从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判定: 电路元件3 80V元件30V元件电流I 3 从“+”端流出,故为电源; 电流I 2 从“+”端流出,故为电源; 电流I 1 从“+”端流出,故为负载。 2 从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判别: 电路元件3 U 3和I 3 的参考方向相同P= U 3 I3 = 60 ×(?2) ×10?3W = ?120 ×10?3W (负值),故为电源; 80V元件U2和I2的参考方向相反P = U2I2 = 80 ×1 ×10?3W = 80 ×10?3W (正值),故为电源; 30V元件U1和I1参考方向相同P= U1I1 = 30 ×3 ×10?3 W = 90 ×10?3W (正值),故为负载。 两者结果一致。最后 校验功率平衡:电阻 消耗功率: 2 2 P R 1 = R1I1 = 10 ×3 mW = 90mW 2 2 P R 2 = R2I2 = 20 ×1 mW = 20mW

电工学上册习题册习题参考解答

第一部分 电路基本概念、定理与分析方法 (教材第1、2章) 1、在如图1.11所示电路中,试分别计算在开关S 断开和闭合两种状态下A 点的电位。 A Ω 图1.11 解: 设由20K Ω电阻流向3.9 K Ω电阻的电流为I ,则 当S 断开时: 3 3 12201012(12) 12(3 3.920)105.84V =-??--=-++?=-A V I 当S 闭合时: 3 33 3.91012 3.910(3.920)101.96V =??= ??+?=A V I 2、对如图1.12所示电路,求各点电位a V ,b V ,c V ,d V 。 E 2 90V E 1 图1.12 解: 设b 为参考点,则

0V =b V 10660V ==?=a ab V U 1140V ===c cb V U E 290V ===d db V U E ab bU 3、在如图1.13所示电路中,求电压ab U 。 + _ _U 图1.13 解: 设通过10Ω电阻由上向下的电流为1I ,通过5Ω电阻由上向下的电流为2I , 则由KCL 知 1123A =--=-I ,214341A =+=-+=I I ,25514A =-=-=I I 所以 1231053310(3)513440V =-++-=-+?-+?-?=-ab U I I I 4、在如图1.14所示电路中,已知10.01μA I =,20.3μA I =,59.61μA I =。求其余电流3I ,4I 和6I 。

图1.14 解: 由KCL 可得 3120.010.30.31μA =+=+=I I I 4539.610.319.3μA =-=-=I I I 6240.39.39.6μA =+=+=I I I 5、在图1.15所示电路中,若欲使指示灯上的电压3U 和电流3I 分别为12V 和0.3A ,试求电源电压U 。 图1.15 解: 综合运用KVL 与KCL ,可得 334412 200.6V 2020=?===U U I I 2340.30.60.9A =+=+=I I I 2424551020100.9200.6 102015 1.4A 1515 +?+?+=?= ==I I I I I I 1250.9 1.4 2.3A =+=+=I I I 123101010 2.3100.91244V =++=?+?+=U I I 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