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及解析
陶渊明饮酒赏析

陶渊明饮酒赏析【题目】陶渊明饮酒赏析【答案】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饮酒》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
只要思想上远离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
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心远”一词,反映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因为有“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
”“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饮酒(其五)》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题)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2)诗中的“见南山”可否改为“望南山”?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分)
答案:
11、(1)描绘了傍晚山色美好、飞鸟结伴投林的景象,这是一幅悠闲恬静的美好画卷。
(画面描述分,特点或概括1分。
)
(2)示例1:不可以。
“见”指的是无意中看到,“望”是有目的地观望。
“见”更能表现悠然我的心境。
示例2:可以。
南山和山气、飞鸟一样,都是“望”中所得,并不是无意“见”到的。
“望”字才能前后统一。
(“见”与“望”的语义解释1分,效果分析1分。
言之成理即可。
)。
陶渊明《饮酒》阅读练习及答案

饮酒【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鉴赏关键点】诗人归隐后心境恬静,不与权贵交往。
悠然自得地欣赏自然美景,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和享受,因此他认为这种隐居生活含有人生真正的意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最有妙处。
【思想内容】这首诗记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心远”二字为全诗之诗眼。
【名句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①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 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情景交融,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
展现出作者热爱自然、悠然自得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
②“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展现出作者的闲适心情。
③“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与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
(而“望”字却是有意为之。
如改成“望”字“悠然”之态就荡然无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①描绘:傍晚时候,山中雾气缭绕,一只只鸟儿结伴而还。
②赏析:写南山暮景,包含了诗人热爱自然、渴望回归田园的情感。
【中考链接】2010年河南省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
(共4分)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2分)答:2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2分)答:2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2分)2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饮酒》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饮酒》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饮酒》,完成7~8题。
(共5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全诗情味隽永,情理交融。
诗人称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那是因为“(1)”。
从作者勾勒的田园生活和对山中景物的描写中都可看出,诗人向往(2)的生活。
最后一联更是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2分)
8.陶渊明独爱菊,想象诗中诗人“采菊”时的情形,并按要求填空。
(3分)
陶渊明以(1)(限4字词语)的心情采菊,
他(2)(不少于50字)。
答案:
(二)阅读《饮酒》(5分)
7.答案示例:
(1)“心远(地自偏)”
(2)悠然、恬淡(意思对即可)
(共2分。
每空1分)
8.答案示例:
(1)怡然自得
(2)踱步到院中,见篱下菊花,伸手轻轻摘下一朵。
白里透黄的花瓣细长细长的,黄里透红的花蕊,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他嘴角不禁泛起一丝微笑。
(共3分。
第一空1分,第二空2分)。
《饮酒》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饮酒》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作者】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文学家。
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
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
【背景】《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
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初中诗歌阅读】陶渊明《饮酒 》阅读答案及解析

【初中诗歌阅读】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及解析【初中诗歌阅读】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及解析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并无车马之句。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到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自得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南山,即为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
9.这首诗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解析:融合诗句和手法分析作者就是如何记述、如何描绘、如何议论、如何抒情的即可。
参考答案:一、二句记叙,归纳写下诗人的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而”字并作极力的转折点。
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五至八句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下心境,”山气日夕尽如人意,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
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10.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存有指出”悠然见到南山”不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
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必须分析出来”见到”或”盼”独有的抒发效果。
可以融合作者的动作或感情回去分析。
参考答案:””字好。
”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注意安全、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碰面的”悠然”情态,从而表达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深刻。
”盼”字不好。
”盼”则表示有意识地凝目远眺,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的向往,就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陶渊明《饮酒(其八)》阅读答案及赏析

陶渊明《饮酒(其八)》阅读答案及赏析陶渊明《饮酒(其八)》阅读答案及赏析引导语:陶渊明《饮酒》共二十首,在四十岁之后,陶渊明离开彭泽县,辞官归田,饮酒赏菊,过着自由自在的农家生活,写下这组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其中的第八首,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饮酒(其八)》东晋陶渊明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绁:捆绑,束缚。
①没其姿:掩没了青松的英姿。
其:一本作奇。
②殄(tiǎn腆):灭尽。
异类:指众草。
卓然:特立的样子。
这两句是说经霜之后,众草凋零,而青松的枝干却格外挺拔。
③连林:松树连成林。
人不觉:不被人注意。
④独树:一株、独棵。
众乃奇:众人认为奇特。
奇:一本作知。
⑤寒柯:指松树枝。
赏析:《饮酒》共二十首,人四十岁之后,陶渊明离开彭泽县,辞官归田,饮酒赏菊,过着自由自在的农家生活,写下这组诗。
本篇《饮酒(其八)》是诗人以孤松自喻,表理自己高沽坚贞的人格与不为尘俗羁绊的理想。
全诗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从开头至“卓然见高枝”,表现青松凌寒挺立孤高的品格。
开头两句“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写青松与众草比,它不凋零。
“众草”指众多的草和树。
众草怎么能埋没青松的丰姿呢?经过风霜,青松不凋,而众多的草和树都枯萎、零落了。
这两句系诗人“言志之词”,生长在东园的青松平时为众草遮没,高洁挺拔,卓然独立,意为做人应当像孤松一样,不应苟合于世俗,随波逐流。
第三、四两句“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是说等到严寒霜降,众树凋零,唯见青松卓然挺立,这又从时人令上来写。
也只有等到冬天来临,寒霜使众草凋谢.青松的高枝才显得格外挺拔,“凝霜”象征着严酷的环境。
联系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东晋政治紊乱黑暗,朝政混浊不堪,一般官僚士子更是攀龙附凤,无耻之极。
而那些自命清高的人物却“个个要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所以高于晋宋人物”(《朱子语录》),这里是自比。
《饮酒》阅读答案

《饮酒》阅读答案《饮酒》阅读答案导语:陶渊明一生主张出仕,向往归隐田园的生活。
以下是由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饮酒的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阅读下列古诗,完成诗后题目(6分)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4.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1分)15.“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16.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14.心远地自偏(1分)15.“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2分)16.不能。
“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3分)下面小编继续为您提供一些作者的介绍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
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及解析
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及解析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
9.这首诗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
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解析:结合诗句和手法分析作者是如何记叙、如何
描写、如何议论、如何抒情的即可。
参考答案: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而”字作坚决的转折。
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五
至八句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
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
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10.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
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要分析出”见”或”望”独特的表达效果。
可以结合作者的动作或感情去分析。
参考答案:”见”字好。
”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
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达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望”字好。
”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