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2018考研政治马原必背: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2018考研政治马原必背: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劳动的二重性。
劳动的二重性是同一个劳动的两重属性。
前面我们学习过了商品的二因素,明白劳动对于商品的意义非凡;关键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
我们先回顾商品的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即人类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另一方面,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01具体劳动决定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
任何一个劳动产品,不经过我们具体形式的劳动,是无法拥有某种特殊的有用性,用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即无法拥有使用价值。
打个比方说,演员靠演技生活,演戏是一种劳动。
《琅琊榜》的主演胡歌,在扮演梅长苏这个角色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是他劳动的具体形式。
而为何胡歌扮演的梅长苏深入人心,因为他的演技也就是演戏这个劳动的具体形式把这个得之可得天下的江左梅郎的聪慧睿智展现的淋漓尽致,满足众人对人才的膜拜之情,消遣之余甚是热爱。
说明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
02抽象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
抽象劳动也就是我们在具体做某种劳动形式过程中消耗的脑力和体力。
别看梅庄主一言不合就生病吐血,要让血吐的真实也是要耗费不少脑力和体力的。
所以抽象劳动就是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也就形成来商品的价值实体。
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它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0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好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的相互关系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的相互关系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是很多学习经济的人都会知道的知识,但是有很多的人都不知道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有什么关系。
下面是店铺为你精心推荐的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关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的关系(1)商品是人们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其特殊性在于它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来实现。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本质因素,其实体是抽象劳动。
(2)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3)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劳动二重性的介绍商品生产中劳动的二重性:第一重性、人类劳动作为自然力的一部份,在引导其它自然力转化物质有用的客观属性的过程中具有“使用价值”。
要记住物质的有用性(使用价值),是物质在那种形态下的客观存在,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创造”,自然力(包括人类劳动)只不过是改变其物质形态,引起属性转化,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造”(凭空变出来)。
这一点《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二节引用彼得罗。
维里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说得很清楚。
注意“自然力”(也包括人类劳动)与物质有用属性转化的相对关系,不是价值,正如空也、阳光不包含任何货币所计量的原子——价值,不包含任何金钱关系,不包含任何人支配人行为(劳动)的社会关系一样。
第二重性:作为货币(商品)所计量的原子——价值的人类劳动(这里的意思是价值是一种人类劳动)。
这种劳动是价值的核心,在于人支配人行为(劳动)的社会关系,在于符合社会其它成员意志的支配关系。
它(价值)对于支配者来说代表的是权力,对于价值的生产者来说代表自然劳动被控制,或者说被奴役。
正如奴隶主支配奴役的劳动是一种社会支配关系一样,价值代表的正是商品经济下的对人类劳动的一种支配关系。
作业题目及答案

第一章1.试述商品的两个因素、劳动二重性以及商品经济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
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
一方面商品必然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两者缺一不可,另一方面商品生产者的直接动机是实现价值,而使用价值只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在交换中使用价值和价值必然分离。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他们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劳动、两种劳动;对立性表现在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前提,在交换中卖者得到抽象劳动形成的价值,卖方得到各种具体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两者相分离。
正是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所以商品才有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商品经济是以商品交换为特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中生产资料所有者自己决定生产的种类、数量等,直接表现在私人劳动,但是其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
私人劳动要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只有在流通过程中把产品当作商品来交换这种间接途径而实现。
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的条件是商品交换,而交换则是依据具体劳动形成的不同使用价值为前提,将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从而表现出价值。
可见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都是缘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都是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具有间接的社会劳动的特性所决定的。
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要点: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
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个人所有,每个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自己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生产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但是不同的商品生产者必须互通有无,把自己的产品和别人的交换,以满足自己的多样化需要,也就是说个人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
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一、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1.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从一方面看,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它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
从另一方面看,生产商品的劳动,不管具体形式怎样千差万别,都是人类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生产商品所消耗的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商品的二因素也反映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了有差别的人类的具体劳动,而商品的价值则反映了人类无差别的抽象劳动。
二、商品的二因素是:商品的二因素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价值是商品经济的特有范畴,是商品交换的内在基础。
三、劳动的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抽象劳动是指抽掉了各种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的耗费。
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四、商品的二因素的内涵: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2.价值:商品中凝结或物化了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价值不能独立存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离开了价值的使用价值就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五、商品劳动二重性的内涵1.具体劳动:是指具有特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它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2.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了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阐述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

阐述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效用,即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由物品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自然属性决定的,一种物品往往具有多种多样的自然属性,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
这种多方面的使用价值往往是随着人们的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被发现和加以利用的。
使用价值是商品必须具备的一个首要因素,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没人需要它,不能成为商品。
但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为了满足别人需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使用价值。
政治经济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着眼点不在于使用价值本身,而在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交换价值,即它能够用于交换别的商品并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
不同商品之所以能够相互比较,并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是由于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中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
商品的二因素,从表面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本质上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处在一种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的关系中。
一方面,使用价值和价值共存于一个统一体(商品)中,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商品。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价值的物品有使用价值,但这只是普通的使用物品,而不是商品。
另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对立的,相互排斥的。
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使用价值,而是为了价值,但要取得价值就必须生产使用价值;而且必须把生产出来的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卖出去,才能从购买者那里实现商品的价值。
从购买者来说,他所需要的则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但要想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相应的价值。
公务员公共基础经济知识: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考点解析.doc

公务员公共基础经济知识: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考点解析商品二因素:了解商品二因素,我们先说一下商品,商品是人们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要满足三个条件:用来交换,满足需要和劳动产品,只有满足三个条件才能称为商品。
其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指商品的有用性,也就是人们可以用这个商品去做哪些事情,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比如:水就是用来喝的,衣服就是用来穿的。
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是劳动产品,所以凝结在商品之中的无差别的人类的劳动就是价值,通常我们这里说的既有脑力劳动也包括体力劳动,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主要反应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那两者有什么样的关系呢?首先,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的,互为条件,共处在商品体中,缺少哪一个因素,都不能成为商品。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中最本质的因素,一种物品如果仅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有些物品虽然既有使有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因而没有形成价值,也不是商品。
所以,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主要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的劳动形式。
具体劳动过程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物质,使之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也就是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撇开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实际上就是抽象劳动的凝结,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的价值。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创立的,是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公务员公共基础经济知识:经济学易混淆名词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到底来源于

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
到底来源于
答:(一)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抽象劳动反映的则是社会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
具体劳动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一般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各种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是无法比较的;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是没有差别的,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较。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重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着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
(四)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
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如果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这种私人劳动就不会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也就不会被社会承认,因而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
反过来,如果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为社会所接受,则这种私人劳动就会被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就会被社会承认,因而可以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得到了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解决。
所以,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它一切矛盾的基础。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是两个经济学概念,它们描述了经济活动中劳动和商品之间的关系。
劳动二重性是指劳动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双重作用,既是商品生产的要素,也是商品本身。
商品二因素是指商品在经济中的两个方面,既是劳动的产物,也是交换媒介。
首先,劳动二重性表明劳动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起到了双重角色。
劳动是商品生产的要素之一,没有劳动的投入,就没有商品的产出。
劳动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生产商品,更重要的是劳动决定了商品的价值。
劳动的时间和强度直接影响了商品的生产成本和价值。
在劳动二重性的理论中,劳动被视为是商品生产的基础,是产品价值的源泉。
其次,商品二因素则是描述了商品在经济中的两个方面。
首先,商品是劳动的产物,是劳动的结果和表现。
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劳动,劳动投入越多,商品的价值越高。
其次,商品也是交换媒介。
人们通过交换商品来满足各自的需求,商品作为交换的媒介在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们用商品来交换劳动,购买其他商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的最大化。
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劳动二重性是商品二因素的基础和前提。
没有劳动的投入,就没有商品的产出。
商品二因素的存在和发展是在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实现的。
商品二因素的价值和作用基于劳动的投入和产出。
其次,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互为因果。
劳动二重性的存在和发展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劳动的投入和价值决定了商品的生产成本和交换价值。
商品二因素的存在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劳动二重性的发展。
人们通过交换商品来获得劳动和其他商品,从而促进了劳动二重性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劳动二重性是商品二因素的基础和前提,商品二因素的存在和发展促进了劳动二重性的进一步发展。
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经济活动中劳动和商品之间复杂的关系网络。
综上所述,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描述了经济活动中劳动和商品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价值的表现 形式。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二者共处于一 个统一体中,缺一就不成其为商品。
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 用价值的东西也就不会有价值;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 值之中。
• 思考: • 空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 人造氧气是不是商品?为 什么?
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 一方面是有用的具体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 生产出不同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同 自然物质相结合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 • 另一方面,又包括抽象的人类劳动,即撇开 了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惟一源 泉。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 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而不是两次劳动,更 不是两种劳动。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概述: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 体,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 一的关系。
对立性:第一,对同一商品生产者或消费 者来说,同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 可兼得。
第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 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价值是商 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的是商品生产 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第三,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 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 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 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因而是历史 的范畴。
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的关系
劳动的二重性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二因素的决定条件。 一方面,具体劳动创造出了能被人们所利 用的具体形态,即商品的使用 价 值。 另一方面,抽象的劳动又创造了商品的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成 了商品 具有价值的原因。
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 中无差别的人类劳 动。
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 性
牙刷的作用? 刷牙
(使用价值)
牙刷多少钱?
7块钱(价值)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一
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 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 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 基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问题 我们看到的商品是可以交换的,那么为什 么不同的商品之间能够进行交换?而交换 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对立统一的关系 抽象劳动
商 品 的 二 因 素
劳 动 的 二 重 性
使用价值:商品能满 足人类需要的属性
具体劳动
下面就要讲到我们的下一个问题:商品的 价值
二 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 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商品所 特有的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和 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 畴。作为商品的二因素之一,价值是商品最 本质的因素。 问题:商品的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