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合集下载

简述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及其对立统一关系。

简述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及其对立统一关系。

简述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及其对立统一关系。

人类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系统作为两个不同
的角色而存在。

一方面,劳动者创造了具有价值的实物,他/她的主观努力
只能在生产过程中展现;另一方面,劳动者具有支配着他/她的劳动力的对
象性作用,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卷入社会关系之中,从而被动地分配着任务。

这就是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这一二重性可以说是关系劳动和生产商品劳动过程中两个不同层次之间
的冲突和矛盾。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劳动者和支配者之间的矛盾融入了生产
过程中的任务分配,而这种冲突又是构成许多社会关系的本质层次的矛盾。

尽管这种二重性带来了许多社会矛盾,但同时也加强了人类生产劳动过
程的统一性,使其能够在人们之间构建起更有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关系
网络。

这也是劳动者主观运用他/她的主观能力,与劳动力合作,用自己的
劳动力实现更佳生产效率的基础。

综上所述,人类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表明了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具有
多重功能和形态,可以将不同方面的劳动集聚统一起来完成任务,从而推动
经济增长。

同时,这也有助于促进主体之间的关系网络的建立,通过统一,不断改善劳动力的素质,共同实现社会发展。

从而可以驱动经济发展和社
会进步,将贫富差距减少到最低。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与抽像劳动而商品生产中的人类劳动存在二重性,第一重,就是具体的人类劳动,也是作为自然力一部分的人类劳动,这种人类劳动,只能引导其它自身力改变物的形态以转化物的有用属性。

这种人类劳动不是价值,也就是说价值(金钱)关系不是自然力演化关系。

第二重,人支配人,人玩人权力关系上的劳动,这种人类劳动就是价值,也是抽像的劳动,它代表的不是什么财富、蛋糕而是权力。

价值代表的权力关系,我举一个例子:比如我是资本家,我驱使一个女工1小时的劳动,我可以让她用拖拉机挖土1小时,还可以让她脱了衣服给我跳裸体舞1小时,即女工在这1小时内行为(劳动)属于我使用,而不属于她,这就是价值代表的权力关系,在这种抽像劳动代表的权力关系中,根本不涉及具体的实物生产,因而根本找不到象新古典那样生产具体实物蛋糕的边际生产力,因此不存在那样的实物蛋糕。

也就是说总量价值、总量利润及一般利润率都与技术关系无关,是人与人社会(权力)关系的反映。

在这里技术关系被完全的剥离。

马克思通过商品之间按相同劳动量进行交换,是因为有无差别的东西在里边,那就是抽像的劳动,在这里实物完全被抽像掉以揭示人与人的权力关系。

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在这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应该代入到价值是实物,劳动创造实物的这样愚蠢的逻辑中,而应该代入到价值是其中一种人类劳动本身的逻辑中进行推导,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代入到商品之间按相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交换的比例与平均利润率均衡的关系,对于资本来说低于平均利润率的金钱积累速度,资本就得缩水破产。

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代入到这种交换关系,正好完全技术关系排除,但很多人确愚蠢的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代入到与产品数量的供求均衡关系,这不是愚蠢透顶完全违背马克思的原意么。

在这里他们认为错了,还要指责人家的逻辑是错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就是在各种具体内容形式下展开的劳动。

具体劳动缔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就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就是统一的,并不是两种单一制存有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充分反映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充分反映的就是社会生产关系,就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劳动二重性,指的是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二重属性。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

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对立的两个方面。

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它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提出的劳动价值论成为完全科学的价值理论。

这是劳动一般的理论与实践。

“将价值(形式)从众多发展概念中工作提取出来,作为抽象劳动社会内容的表达,作为一个规定总体,是为了重点显示范畴生产的整体性特征。

这里主要是弄清楚“内容的逻辑”和“形式的逻辑”的关系:从商品生产方式的整体发展中来,回到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相互依存关系。

生产关系实体的运动和生产关系实体的构造在认识上统一化了,突出了研究对象的时空统一的工作规定。

”。

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一、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1.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从一方面看,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它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

从另一方面看,生产商品的劳动,不管具体形式怎样千差万别,都是人类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生产商品所消耗的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商品的二因素也反映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了有差别的人类的具体劳动,而商品的价值则反映了人类无差别的抽象劳动。

二、商品的二因素是:商品的二因素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价值是商品经济的特有范畴,是商品交换的内在基础。

三、劳动的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抽象劳动是指抽掉了各种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的耗费。

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四、商品的二因素的内涵: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2.价值:商品中凝结或物化了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价值不能独立存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离开了价值的使用价值就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五、商品劳动二重性的内涵1.具体劳动:是指具有特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它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2.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了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c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2c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谢 谢 大 家 020 5:28 AM9/16/2020 5:28 AM20.9.1620.9.16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16-Sep-2016 S eptember 202020.9.16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Wednesday, September 16, 2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9月16 日星期 三上午5 时28分 10秒05 :28:102 0.9.16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9 月上午5 时28分 20.9.16 05:28S eptember 16, 2020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9 月16日 星期三5 时28分 10秒05 :28:101 6 September 2020
D 具体劳动是永恒范畴,抽象劳动是历史 范畴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9. 1620.9. 16Wed nesday, September 16, 2020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5:2 8:1005: 28:1005 :289/1 6/2020 5:28:10 AM

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 强不息 。上午 5时28 分10秒 上午5时 28分05 :28:102 0.9.16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9/16/2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9/16/2
3、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 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形式上看、 表面上看)是与其他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 另一方面(从本质上看)又是与其他劳动 相同的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引言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它指的是在商品生产中,劳动既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又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律,分析劳动力价值和商品价值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什么是劳动二重性劳动二重性指的是劳动具有创造使用价值和创造价值的双重属性。

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是指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出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指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出能够交换并具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使用价值是商品所具有的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商品在交换中所具有的量的大小。

劳动二重性的影响因素劳动二重性的存在是由商品经济的本质决定的。

在商品经济中,劳动的目的是生产商品并实现价值的增加,因此劳动具有创造使用价值和创造价值的二重性。

然而,劳动二重性的程度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技术水平技术水平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和生产率,从而影响劳动创造价值的能力。

高技术水平下的劳动往往能够更有效地创造价值,而低技术水平下的劳动则可能效率较低。

工作时间劳动的工作时间对于劳动创造价值的多少也有着重要影响。

工作时间的增加将使劳动创造的价值增加,而工作时间的减少则会导致劳动创造的价值减少。

劳动者的技能和能力劳动者的技能和能力决定了他们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进而影响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能力。

技术水平高、能力强的劳动者往往能够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劳动的组织形式劳动的组织形式也会对劳动创造价值的多少产生影响。

高效的组织形式能够提高劳动的生产效率,从而增加劳动创造的价值。

劳动二重性的意义劳动二重性的存在对于我们理解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分析劳动力价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劳动二重性的存在揭示了商品经济中劳动力价值和商品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

劳动力价值是劳动者创造价值的能力和劳动能力的量的大小,它决定了劳动者的货币报酬。

马原第四章

马原第四章

(五)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 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 动(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又是具有私人性质 的私人劳动(劳动是生产者的私事)。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 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 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 发展趋势: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唯一表现 ① 价格总是围绕价值这个轴心上 下波动的。 ② 从较长的时间来看,商品的价 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
③ 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
(4)价值规律的作用 (四)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 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在社会各生产部
门之间的分配比例。(有利于实现资源在各行业间的优化配置)
密切联系 决定 反映 有机结合 表现
资本有机构成
追求剩余价值
改进技术 C的比重 愈来愈大 V的比重 愈来愈小
机器排挤 工人
资本有机构成(C:V)不断提高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
格。 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主要有两种:计时工资 和计件工资。
资本家并不是把剩余价值看作可变资本的 产物,而是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剩 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利润。
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
m是可变资本的产物:
m p p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cv
利润是剩余价值观念上作为全部预付资 本的产物,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 余价值的产生来源。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剩余价值率: 联系:p’为m’的转化形式
m m v
1)内容不同 区别:
M':资本家的剥削率 P':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1)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用价值本身并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考察使用价值,是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其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仅有使用价值是不够的,它还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即具有交换价值。

(2)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

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之所以可以相互交换,原因在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

只有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在数量上才是可以相互比较的。

这种本质上相同的东西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价值。

(3)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作为商品的二因素之一,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①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

二者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缺一就不成其为商品。

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②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矛盾的。

表现在:第一,对同一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来说,同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

第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第三,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因而是历史的范畴。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商品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本质上体现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2.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商品价值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有价值。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此外,商品价值量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

4.货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以及货币形式。

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有五种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货币的出现使商品世界分为商品和货币两极,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