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合集下载

劳动的二重性读书文摘读书笔记读书感想

劳动的二重性读书文摘读书笔记读书感想

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
生产劳动是它的目的、对象、手段、方法和结果决定的。

这种以一定具体形式进行的有用性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中,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条件。

抽象劳动
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劳动就只剩下一点:人类劳动力的耗费。

这种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
具体劳动强调生产的具体形式,是带有有用性的劳动。

例如,缝一件上衣,有“缝”的方法,“上衣”的结果等,并且整个过程生产了用来穿的上衣,有目的,有有用性,带给了上衣使用价值。

因此,有用劳动就是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强调劳动量,忽视形式。

例如,缝一件上衣这个过程,对于抽象劳动来说,就是裁缝在工作的过程中进行了劳动,如何工作为了什么工作都是不重要的。

这种劳动是无差别的,有的只是劳动量。

因此给予了上衣商品价值。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的相互关系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的相互关系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的相互关系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是很多学习经济的人都会知道的知识,但是有很多的人都不知道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有什么关系。

下面是店铺为你精心推荐的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关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的关系(1)商品是人们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其特殊性在于它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来实现。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本质因素,其实体是抽象劳动。

(2)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3)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劳动二重性的介绍商品生产中劳动的二重性:第一重性、人类劳动作为自然力的一部份,在引导其它自然力转化物质有用的客观属性的过程中具有“使用价值”。

要记住物质的有用性(使用价值),是物质在那种形态下的客观存在,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创造”,自然力(包括人类劳动)只不过是改变其物质形态,引起属性转化,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造”(凭空变出来)。

这一点《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二节引用彼得罗。

维里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说得很清楚。

注意“自然力”(也包括人类劳动)与物质有用属性转化的相对关系,不是价值,正如空也、阳光不包含任何货币所计量的原子——价值,不包含任何金钱关系,不包含任何人支配人行为(劳动)的社会关系一样。

第二重性:作为货币(商品)所计量的原子——价值的人类劳动(这里的意思是价值是一种人类劳动)。

这种劳动是价值的核心,在于人支配人行为(劳动)的社会关系,在于符合社会其它成员意志的支配关系。

它(价值)对于支配者来说代表的是权力,对于价值的生产者来说代表自然劳动被控制,或者说被奴役。

正如奴隶主支配奴役的劳动是一种社会支配关系一样,价值代表的正是商品经济下的对人类劳动的一种支配关系。

怎样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之间的关系

怎样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之间的关系

1、(一)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答:(1)商品的二因素是指使用价值和价值。

它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中凝结或物化了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

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之所以可以相互交换,原因在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

只有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在数量上才是可以相互比较的。

这种本质上相同的东西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价值。

(2)价值和使用价值它们之间有存在着相互的关系即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

二者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缺一就不成其为商品。

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矛盾的。

主要表现在对同一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来说,同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因而是历史的范畴。

(3)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它是指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是由劳动创造的。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就是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具体劳动即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不过,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具体劳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为劳动分工基础的具体劳动,而是特殊意义上的作为商品交换的社会分工基础的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即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

怎样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之间的关系

怎样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之间的关系

怎样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之间的关系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答:(1)商品的二因素是指使用价值和价值。

它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中凝结或物化了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

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之所以可以相互交换,原因在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

只有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在数量上才是可以相互比较的。

这种本质上相同的东西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价值。

(2)价值和使用价值它们之间有存在着相互的关系即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

二者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缺一就不成其为商品。

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矛盾的。

主要表现在对同一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来说,同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因而是历史的范畴。

(3)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它是指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是由劳动创造的。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就是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具体劳动即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二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

二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答:1 劳动的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质。

①其中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具体形态来考察的劳动,它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它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③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体现了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则体现了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了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④只有在商品经济中,具体劳动才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类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

2 理论意义: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①它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②它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③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

三怎样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答: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含义是在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之间形成的,它涉及的是同种商品生产上的劳动耗费。

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是指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

不同商品的供求状况会直接影响或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生产条件:如果供过于求,优等生产条件就会成为平均生产条件,引起商品价值下降,结果平均生产条件将向上移动;反之如果供不应求,……。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就是在各种具体内容形式下展开的劳动。

具体劳动缔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就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就是统一的,并不是两种单一制存有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充分反映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充分反映的就是社会生产关系,就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劳动二重性,指的是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二重属性。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

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对立的两个方面。

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它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提出的劳动价值论成为完全科学的价值理论。

这是劳动一般的理论与实践。

“将价值(形式)从众多发展概念中工作提取出来,作为抽象劳动社会内容的表达,作为一个规定总体,是为了重点显示范畴生产的整体性特征。

这里主要是弄清楚“内容的逻辑”和“形式的逻辑”的关系:从商品生产方式的整体发展中来,回到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相互依存关系。

生产关系实体的运动和生产关系实体的构造在认识上统一化了,突出了研究对象的时空统一的工作规定。

”。

经济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作业作业《(资本论)选读》

经济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作业作业《(资本论)选读》

《(资本论)选读》一、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答:①劳动的二重性的含义:即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具体劳动表明怎样劳动和什么劳动的问题;抽象劳动表明劳动量的大小或劳动时间的长短问题。

②劳动二重性理论的意义:一是劳动二重性学说论证了为什么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在量上相互比较,回答了什么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坚定的科学基础上。

成功地解决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难题。

二是劳动二重性理论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创立了科学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三是劳动二重性理论为解决政治经济学一系列的基本问题奠定了基础。

如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建立起科学的理论体系。

二、什么是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1、货币的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衡量和计算商品价值量的尺度(商品的价格同商品的价值成正比,同货币的价值成反比);{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时,它只是观念或想象的货币} 货币价值的一般尺度:在质的方面相等,在量的方面可以相互比较一种商品虽没有价值,但可以在形式上有价格:良心名誉(2)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3)储藏手段;(4)支付手段——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以清付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5)世界货币——即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

三、什么是货币流通及其规律?掌握货币流通规律有何现实主义?答: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现实主义(个人论述)四、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是什么?答: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使用价值的特殊上 同时在价值上也有其特殊性。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学习政治的人都会想要知道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是什么?有什么关系?下面是店铺为你精心推荐的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关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商品二因素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从自然属性来看,商品都具有可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使用价值;从社会属性来看,商品都可以被它的所有者用来和别人的商品相交换,即交换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即人们用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生产出不同的商品,这种劳动目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制作方法。

劳动成果各不相同的劳动。

抽象劳动即抽掉了各种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叫做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商品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的商品中;抽象劳动凝结到商品中,形成商品的新价值。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区别(1)商品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3)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二因素价值(1)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用价值本身并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考察使用价值,是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其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仅有使用价值是不够的,它还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即具有交换价值。

(2)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

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之所以可以相互交换,原因在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

只有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在数量上才是可以相互比较的。

这种本质上相同的东西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

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

人们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统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劳动二重性理论正确地解释了价值和价值量、价值本质和价值形态、以及商品货币关系,从而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科学地说明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等,它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枢纽。

扩展资料:
商品是一种二重的东西,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作为物质的商品“体”,其使用价值是物质在那种形态下的客观存属,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创造,自然力(人类劳动也是自然力的一部份),只是改变其形态引起属性转化。

上衣、麻布这些商品体的使用价值,简言之,种种商品体,是自然物质和劳动这两种要素的结合。

如果把上衣、麻布等等包含的各种不同的有用劳动的总和除外,总还剩有一种不借人力而天然存在的物质基质。

人在生产中只能象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就是说,只能改变物质的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