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教案
外科学课件:第七章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2、呼吸系统
(1)呼吸功能监测
潮气量:VT 呼吸频率:RR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动脉血氧分压:PaO2 动脉血CO2分压: PaCO2
氧合指数: PaO2/FiO2 肺活量:VC
6~10(ml/Kg) 12~20
(96~100%) (80~100mmHg) (35~40mmHg)
(>300)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CPCR)
(一)尽早识别心搏骤停和启动紧急医疗服务系 统(EMSs)
(二)尽早开始CPR 顺序:C-A-B 1、心脏按压:(1)胸外心脏按压:体位、部位、
手法、深度、频率。人工呼吸比:30:2
(2)开胸心脏按压:首选指征和一般指征
2、人工呼吸 (1)呼吸道管理:手法 (2)徒手人工呼吸:注意事项 (3)简易人工呼吸器和机械通气
(三) 恢复期
肾小球滤过功能多在3~6个月恢复; 少数病例遗留永久性肾损害,肾组织纤维化而 转变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四)、AKI早期诊断标记物
1、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2、肾损伤分子 3、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等 (五)肾穿刺活检
四、治疗
第七章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第一节 重症监测治疗
重症监护病房(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病人的专业科室( 床 位数;医疗设施;人数相应床数)
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
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 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无量化指标 2)血乳酸浓度:≤2mmol/L,>4mmol/L,48H以
上预后不良 3)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70%~75% ,
(ScvO2):70%~80% 4)胃黏膜内CO2分压(PgCO2):<45mmHg;P( G-a)CO2 <9mmHg;值越大,表示胃组织缺氧越严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课件

急诊科: 抢救危 重病人, 提高生 存率
手术室: 监测手 术过程 中的生 命体征, 确保手 术安全
麻醉科: 监测麻 醉过程 中的生 命体征, 确保麻 醉安全
呼吸科: 监测呼 吸功能, 及时治 疗呼吸 衰竭
心血管 科:监 测心血 管功能, 及时治 疗心血 管疾病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的联合应用
重症监测治疗 与复苏的联合 应用在临床上 具有重要意义
单击添加标题
重症监测治疗技 术 重症复苏技术
重症监测治疗与 复苏概述
重症治疗技术
重症监测治疗与 复苏的临床应用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的定义
重症监测治疗:对重症患者进行持续、全面的监测和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质 量。
复苏:通过医疗手段,使患者从危重状态中恢复过来,包括心肺复苏、脑复苏等。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结合重症监测治疗和复苏技术,为危重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支 持。
疗方案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在急诊科的应 用
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包 括药物、手术等
复苏技术:应用心肺复苏、 电除颤等复苏技术,提高 抢救成功率
重症监测:实时监测患者 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 变化
团队协作:急诊科医生、 护士、麻醉师等共同协作,
确保患者安全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在ICU的应用
水平 电解质监测:通过实验室检测,了解电解质水平 肾功能监测:通过实验室检测,了解肾功能情况 肝功能监测:通过实验室检测,了解肝功能情况 甲状腺功能监测:通过实验室检测,了解甲状腺功能情
况
循环支持技术
体外循环技术: 通过体外循环系 统,为患者提供 血液和氧气
心肺复苏技术: 通过胸外按压和 人工呼吸,为患 者提供氧气和血 液循环
重症监测治疗和复苏培训课件

• 人工呼吸方法有两类: 一类是徒手人工呼吸
法,另一类是利用器械或特制的呼吸器以
求得最佳的人工呼吸,主要用于后期复苏 和复苏后处理。
重症监测治疗和复苏
31
心肺脑复苏
• 二、心脏按压 • 是指间接或直接按压心脏以形成暂的人工
循环的方法。
• 心脏停搏可表现为三种类型: • 心室停顿(venticular standstill); • 心室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 电-机械分离(electro-mechanical diss-
• Oxygen delivery 氧供;
hypoxemia
低氧血症;
• 氧治疗是通过不同的供氧装置或技术, 使病
人吸入氧浓度(FiO2)高于大气的氧浓度 以达到纠正低氧血症和提高氧供的目的。
重症监测治疗和复苏
12
重症监测治疗
• 氧治疗可使FiO2升高, 当肺通气功能无障碍
时, 有利于氧由肺泡向血流方向弥散, PaO2 升高。但当胴泡完全萎陷或肺泡的血液灌 流完全停止, 氧治疗的效果很差。
RR(BPM)
12~20
VD/VT PaCO2(mmHg)
PaO2(mmHg)
0.25~0.40 35~45 80~100
QS/QT(%) VC(ml/kg) MIF(cmH2O)
重症监测治疗和复苏
正常值 96~100
3~5 65~75 75~100
11
重症监测治疗
• 2、呼吸治疗
• (1)氧治疗(oxygen therapy)
重症监测治疗和理功能紊乱的程度,可将病情初略地分 为四级: Ⅰ级病例为无需经常观察病情,也不需 作任何有创性监测者。Ⅱ级病例指病人的生理功 能尚未稳定,为了防止意外发生,需要严密监测 者。Ⅲ级指目前病人的生理功能虽然基本稳定, 但随时有可能发生突然性危险,必须进行有创性 监测和加强护理者。Ⅳ级病例为病情严重程度已 达到必须进行较复杂的监测和特殊治疗措施,方 能使病情改善者。Ⅲ~Ⅳ级病例都必须收入ICU治 疗。
第八章__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将“心肺复苏”扩展为“心肺脑复苏” ( 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初期 复苏(basic life support,BLS)后期复苏 (advanced life support,ALS)和复苏后治 疗 ( post-resuscitation treatment , PRT ) 。 ※心肺脑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时间。
三、后期复苏
是初期复苏的继续,是借助于器械和设备、 先进的复苏技术和知识以争取最佳疗效的复苏 阶段。后期复苏的内容包括:继续BLS;借助 专用设备和专门技术建立和维持有效的肺泡通 气和循环功能;监测心电图,识别和治疗心律 失常;建立和维持静脉输液、调整体液、电解 质和酸碱平衡失衡;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药物、 电除颤等)维持病人的循环功能稳定。
1、胸外心脏按压(external chest compression)
病人必须平卧、背部垫一木板或平卧于地板上。
术者立于或跪于病人一侧。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在胸
骨下1/2处。将一手掌根部臵于按压点,另一手掌根
部覆于前者之上。手指向上方跷起,两臂伸直,凭自
身重力通过双臂和双手掌,垂直向胸骨加压,使胸骨
(一)呼吸道的管理, 放臵口咽或鼻咽通气道 气管内插管
气管切开术
(二)呼吸器的应用 ①呼吸囊-活瓣-面罩装臵
②呼吸机
(三)监测 应尽快监测心电图,后期复苏期间,尤应 重视呼吸、循环和肾功能的监测。
(四)药物治疗 复苏时用药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心脏复跳并 增 强 心 肌 收 缩 力 , 防 治 心 律 失 常 (arrhythmia),调整急性酸碱失衡,补充体 液和电解质。 首选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
外科学教学课件: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C-Circulation
心脏停搏类型: 心室纤颤、室性心动过速、心室停顿和
电-机械分离,以心室纤颤最为多见 共同特点:心脏丧失排血能力,全身血液
循环处于停止状态,患者神志丧失,大动
脉搏动消失,无自主呼吸,呼气末CO2分 压ETCO2测不到(全麻或气管插管患者)
心室纤颤
心肌纤维失去协调一致的收缩,不规 则的快速蠕动,无排血功能。QRS波 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蠕动波形
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心脏按压概念: 间接或直接按压心脏,形 成暂时人工循环的方法
心脏按压目的: ➢ 维持心脏的充盈和搏出 ➢ 预防重要器官(脑),因较长时间缺血缺
氧导致的不可逆性改变 ➢ 诱发心脏的自律性搏动
胸外心脏按压
在胸壁外施压,对心脏间接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定位
过掌根部垂直按压胸骨下1/2处。
按压与松开时间之比 1:1,下压至
少5 cm ,或胸部前后径1/3,频率
100 次/分。每次按压后,胸廓充
分回弹。
B
单人/双人复苏,心脏 按压 30 次行口对口人 工呼吸 2 次(30:2)
胸外心脏按压 (external chest compression)
➢ 原理:胸泵机制,心泵机制。
始,易延迟复苏时间。
开胸心脏挤压方法
胸骨 角
开胸切口
开胸切口:胸骨左侧第4肋 间,起于胸骨左缘2~2.5cm, 止于腋中线。
以除拇指外另外四指指腹与 大鱼际均匀用力按压,忌指端 用力。
频率 60~80 次/分。
开胸心脏按压的指征
➢ 胸廓严重畸形,胸外伤引起的张力性气胸,多发性肋 骨骨折,心包填塞,胸主动脉瘤破裂需要立即进行体 外循环者,以及心脏停搏发生于已行开胸手术者,首 选直接心脏按压。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课件

医疗告知和知情同意
医疗告知:医生需要向患者或家 属详细说明病情、治疗方案、风 险等
法律要求:医生必须遵守医疗告 知和知情同意的原则,否则可能 面临法律责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知情同意:患者或家属在了解病 情和治疗方案后,有权决定是否 接受治疗
伦理原则: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和 知情权,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护理计划和实施
制定护理计划: 根据患者病情和 需求,制定个性 化的护理计划
实施护理措施: 按照护理计划, 实施相应的护理 措施,如药物治 疗、呼吸支持等
监测病情变化: 密切监测患者的 生命体征、病情 变化,及时调整 护理计划
加强沟通协作: 与医生、护士、 患者家属等保持 良好的沟通协作, 确保护理计划的 顺利实施
血液净化技术: 通过血液净化 设备,清除血 液中的有害物 质,如毒素、
代谢废物等
血液净化技术 类型:包括血 液透析、血液 滤过、血液灌
流等
适应症:适用 于各种原因引 起的急性肾衰 竭、慢性肾衰 竭、肝衰竭等
治疗效果:可 以有效改善患 者的肾功能、 肝功能,提高
生存率
营养支持治疗
肠内营养:通过胃肠道提供 营养,如鼻饲、胃造瘘等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的伦理和法律问 题
患者权利和伦理原则
知情同意:患者有权了解治疗方案、风险和预期结果 自主权:患者有权选择治疗方案,包括拒绝治疗 隐私权:保护患者的医疗信息和隐私 公平公正:确保所有患者都能获得适当的治疗和护理 尊重生命:尊重患者的生命权,避免过度治疗和过早放弃治疗 专业责任:医疗团队应遵守伦理原则,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
滨州医学院教案

滨州医学院教案授课内容重症监测治疗(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一、概述⒈重症监测治疗室(intensive care nit,ICU)来源于麻醉恢复室和休克治疗室,是集中各有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对重症病例进行生理功能的监测和积极治疗的专门单位。
其特点是病例集中、监测细致、治疗积极且针对性强、护理水平高、工作效率高。
⒉ICU人员和设备专业ICU医师和各专业医师、ICU护士、仪器维护人员多功能监测仪、氧饱和度仪、心排量测定仪、呼吸器、除颤仪、血气分析仪等。
⒊ICU收治对象经严密监测和积极治疗后有可能恢复的各类危重病人。
为重病情评定方法:TISS评分系统和APACHE Ⅱ评分系统。
二、呼吸功能监测和呼吸治疗㈠呼吸功能监测㈡氧治疗通过吸入不同浓度的氧,使吸入氧浓度(F I O2)肺泡气氧分压(P A O2)升高,以升高动脉氧分压(P a O2) ,达到缓解或纠正低氧血症的目的。
供养方法有:高流量系统和低流量系统。
常用呼吸功能监测参数高流量系统:气体流速高, F I O2可以稳定控制并调节。
低流量系统:气体流量低,同时吸入空气, F I O2不稳定,也不易控制,适用于不需要精确控制F I O2的病人㈢机械通气呼吸衰竭:因呼吸功能受损而不能维持动脉血气在正常范围。
分换气功能衰竭和通气功能衰竭。
换气功能衰竭:肺部病变引起气体交换障碍,导致低氧血症,面罩吸氧PaO2<70mmHg,PaCO2正常或偏低.通气功能障碍:各种原因引起的肺泡有效通气量不足,PaCO2>50mmHg,同时PH <7.30,合并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好)三、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㈠根据监测参数评估循环功能,进行鉴别诊断。
㈡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治疗原则判断心脏前、后负荷及㈢心肌收缩性的状态确定治疗原则,如PCWP<1.3kPa和(或)TPR <100kPa·s/L,为前负荷降低,需扩容治疗; PCWP>2.4kPa和(或)TPR > 200kPa·s/L,为前负荷,需利尿扩血管治疗。
第七章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ppt课件

接近右心房的上下腔静脉
中心静脉压
接近右心房的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
意义
代表右心前负荷 反映静脉回心血量及右心射血功能 粗略估计血容量
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心静脉压(CVP)
正常值:6~12cmH2O
中心静脉压监测
置管途径: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
心输出量 (CO, cardiac output)
循环系统的核心:心脏的泵功能
心输出量(心排血量): 考察心脏的泵功能的根本指标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目的: 了解心输出量,及对其影响的因素
心输出量 (CO, cardiac output)
每搏输出量(每搏量)
每次搏动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心输出量
血流动力学监测--动脉血压
袖带式测压的共同优点:
无创方便
袖带式测压的共同缺点:
血压过低时测不出 “血压为零”?
动脉内直接测压则更精确灵敏
血流动力学监测--动脉血压
动脉内直接测压
动脉内留置导管,连接换能器, 压力信号被转换为电信号
显示屏报告血压和脉率 同时显示动脉搏动波形
连续、动态、精确 缺点:有创,技术及设备高
第一节 重症监测治疗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一、概述
Intensive Care Unit
加强护理单位
何谓 ICU?
集中具有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的 医务人员、先进的监测和治疗设备,专 门对危重病例进行生理功能监测和救治 的专业科室。
经严密监测和积极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教案
专业临床医学(本科)
课程外科学
任课教师彭道珍
教务处编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重症监测和复苏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心跳停搏的早期诊断。
3、熟悉心肺初期复苏的操作方法。
4、熟悉心肺复苏的合理用药和后期复苏的处理原则。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1、教学重点:心跳停搏的早期诊断及心肺初期复苏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要领。
2、教学难点:心肺复苏的合理用药及后期复苏的处理原则。
三、教学方法设计:1、简单地讲述有关重症监测治疗中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2、重点讲述现场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
3、系统地讲述有关后期复苏及复苏后的治疗与管理。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主要通过磁盘课件,结合少量板书及模拟动作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一)组织教学:教师登讲台,学生起立后坐下。
教师通过环视课堂内全体学生,用无声的语言督促学生准备上课。
同时注意观察,发现的异常情况,在讲课前予以解决。
(二)从麻醉恢复室引入新课ICU病房。
(三)讲授新课。
第八章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
一、概述
1、重症监测的概念
2、重症监测治疗室的优点与特点
二、ICU的工作内容
(一)循环监测(二)呼吸功能监测
(1)氧治疗
(2)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三)肾功能的监测与保护
(四)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调控
(五)营养支持
第二节心肺脑复苏
一、概述
1、复苏的概念
2、心肺脑复苏的关键及意义
二、初期复苏(心肺复苏)
现场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
1、证实:主要措施是:“一看二摸三听”
心跳停搏的早期诊断:
①神志消失②大动脉搏动消失③无自主呼吸
2、体位
3、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方法
A、保持呼吸道顺畅
B、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要领
C、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一)心脏按压的原理
(二)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方法
(1)按压时的体位(2)按压部位
(3)按压方法:包括按压的频率和使胸骨下陷的深度
(4)按压的有效指标(5)胸外心脏按压的并发症和禁忌症
三、后期复苏
后期复苏的处理原则:
(一)呼吸道的管理
(二)呼吸器的应用
(三)监测
(四)药物治疗
1、目的
2、给药途径
3、常用药物
(五)体液治疗
(六)心室纤颤和电除颤
1、电除颤的条件
2、电除颤的方法
3、操作方法
四、复苏后治疗
(一)维护良好的呼吸功能
(二)确定循环功能的稳定
(三)防止肾功能衰竭
(四)脑复苏:
1、脑复苏的意义
2、脑复苏的原则
3、防治脑水肿的措施:
①脱水疗法
②低温疗法
③激素疗法
六、小结:本章节的重点是心肺脑复苏,其中现场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是最为重要的,要求每一位医务人员都应熟悉和掌握其重要性及具体操作方法,其次是后期脑复苏的治疗与管理,包括监测。
复苏后的治疗也很重要。
七、课外作业:
1、现场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及其要领有哪些?
2、后期复苏药物治疗的目的及首选药物是什么?
3、防治脑水肿的措施有哪些?
八、教学体会:心肺脑复苏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有可能遇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应积极参与这一抢救工作。
为此在校学习期间,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熟悉掌握好现场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好这一急救技术,才能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