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灾后重建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编制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编制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编制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编制
摘要:四川省都江堰市紧邻"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城区距离震中仅约13公里,是极重灾区之一.地震灾害使都江堰市城乡房屋损毁严重,城乡基础设施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多亿元.灾后,都江堰市立即启动重建规划的'编制工作,按照国务院制定的<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要求,经过各方不懈努力,融合了国际国内知名专家的智慧和众多专业技术人员与业务干部的心血,经过数轮的修改完善,编制完成了<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为灾后重建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作者:彭万忠作者单位:四川省都江堰市规划局期刊:城乡建设 Journal: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年,卷(期):2010, ""(5) 分类号:。

都江堰灾后重建总体规划

都江堰灾后重建总体规划

2委托单位:都江堰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成都市规划局都江堰市规划局编制单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资质等级:规划甲级证书编号:081035法人代表:吴志强教授博导高级规划师项目负责:周俭教授博导高级规划师夏南凯教授博导高级规划师项目总工:闫整总工程师注册规划师协编单位:(排名不分先后)法国AREP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体奥雅纳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马来西亚akitek AKIPRIMA sdnbhd美国威尔考特建筑事务所、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日本东京大学、庆应大学联合体、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联合体瑞士伯恩应用科学大学、都江堰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四川省建筑设计院联合体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日本日建设计株式会社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四章发展目标与策略 (11)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11)第六章规划区城乡统筹 (12)第七章用地布局规划 (13)第八章居住用地与住房规划 (15)第九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6)第十章产业用地规划 (18)第十一章绿地系统规划 (18)第十二章水系规划 (19)第十三章景观风貌规划 (19)第十四章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19)第十五章道路系统规划 (22)第十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23)第十七章环境卫生与环境保护规划 (25)第十八章综合防灾规划 (25)第十九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6)第二十章老城改造规划 (27)第二十一章旅游发展规划 (27)第二十二章灾后重建规划 (28)第二十三章规划管理实施 (30)第二十四章附则 ............................................................................................................................................. 31附表一:都江堰市城乡发展指标体系 .. (33)附表二:现状建设用地平衡表(2007年) (33)附表三:城市总体规划远期(2020年)用地汇总表 (34)附表四:2020年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平衡表 (34)附表五:城市道路规划一览表 (35)附表六:土地开发强度控制一览表 (36)附表七:建设控制一览表 (36)附表八:建设用地适建性表 (37)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背景为推动都江堰市灾后重建与复兴,促进都江堰市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在2008年6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指导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编制《都江堰灾后重建总体规划(2008-2020年)》。

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

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

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说明书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6目录0 导言 (2)1 基本情况 (2)1.1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及受灾影响评估 (2)1.2村镇基本情况及受灾影响情况 (3)1.3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基本情况及受灾情况分布 (3)1.4历史遗迹状况及损害情况 (7)1.5村镇居民灾后安置意愿调查分析 (9)2 发展条件评价 (12)2.1都江堰市自然资源概况及损害情况 (12)2.2地震前后地质灾害状况 (13)2.3自然生态环境及其生态功能与受损情况 (14)2.4防灾建议 (15)3 规划目标和任务 (15)3.1近三年总目标(2008-2010) (15)3.2后10年总体目标(2011-2020) (15)4 村镇规模预测 (15)4.1人口规模调整 (15)4.2用地规模调整 (16)5 灾后空间布局调整和规模、等级结构思路 (18)5.1规划目标 (18)5.2灾前城镇空间布局分析 (18)5.3灾后城镇空间布局调整 (18)5.4灾后城镇发展等级序列的调整 (21)5.5灾后城镇发展职能安排 (21)5.7规划调整思路 (21)5.8灾后聚源新区发展思路调整论证专题 (22)5.9灾后村镇住宅建设规划 (23)5.10主体功能区划和空间管制 (25)6 灾后产业布局调整 (26)6.1产业定位和发展思路 (26)6.2产业空间布局....................................................................................................................................................... 277 灾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28)7.1近期重建及规划原则 (28)7.2规划方案 (29)8 灾后历史文化遗产修复与保护 (31)8.1利用灾后修复之机提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状态 (31)8.2都江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修复与保护 (32)8.3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修复与保护原则 (33)9 灾后旅游初步设想 (33)9.1都江堰旅游体系重构的初步设想 (33)9.2都江堰市域旅游分区 (34)10 灾后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及防灾减灾设施规划 (35)10.1交通系统 (35)10.2给水和排水 (36)10.3供电工程 (38)10.4燃气工程 (39)10.5通信工程 (40)10.6环卫工程 (40)10.6防灾减灾设施规划 (40)11 近期(2010年)规划及实施 (41)11.1目标与任务 (41)11.2近期安置灾民人口和用地需要 (41)11.3近期城镇重点区域 (41)11.4近期住宅建设 (41)11.5近期公共设施配套 (41)11.6重大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及防灾设施 (42)12 政策建议 (42)13 都江堰灾后重建农村建设规划专题 (42)13.1基本情况 (42)13.2村庄恢复重建布局规划 (43)13.3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布局规划 (47)13.4恢复重建投资估算 (48)附录:近期重点项目建设及投资估算 (49)0 导言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级地震,造成都江堰市人民生命财产巨大损失,截止到目前,全市震灾死亡3000多人,失踪400余人,市域1442.1万平方米房屋受到不同程度损坏,道路等基础设施,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各项市政设施均遭到不同程度损毁,自然、人文遗产遭遇浩劫,全市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20亿元,社会经济受到重创。

都江堰工程修建规划方案

都江堰工程修建规划方案

都江堰工程修建规划方案介绍都江堰是中国四川省都江堰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下游。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世界性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西汉大儒蜀人李冰与江都尉合作于公元前256年开始修建,历经修建、升级直到元末明初,整个修建历程超过了2000年。

尽管都江堰工程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需求的巨大变化,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和改善。

本文将针对都江堰工程的现状和未来需求,提出一个修建规划方案。

现状分析项目背景都江堰工程位于都江堰市的蒲阳江和岷江交汇处,是四川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

它可以有效地调节蒲江、岷江的水文变化,提高灌溉效率,防止水灾和旱灾。

目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成为了一项受人尊崇的文化遗产。

问题分析然而,目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尽管在过去的2000年里进行了不断的改造和升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巨大变化,都江堰水利工程仍然面临着几个问题:1.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由于都江堰工程的设计是在几百年前完成的,所以它很难适应现代社会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

2.效率较低:尽管都江堰工程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但是目前的灌溉效率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维护成本高:由于都江堰工程存在了2000多年,设计和材料的制造技术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了,购买和维护方面存在浪费,维护成本过高的问题。

方案设计建站方案针对都江堰工程的现状和未来需求,我们决定采取下面几个方案:1.建立更加实时和智能的监测系统:我们将建立一个更加实时和智能的监测系统,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和需要。

监测系统将不仅可以监测各种因素的变化,还可以根据这些变化进行自动调整水位、排水、灌溉等操作,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效率。

2.利用最新的技术进行改造:为了提高都江堰工程的效率,我们将利用最新的灌溉技术、自动化水位调节器、提高大坝的高度和尽可能利用当地旱耕作物的水利系统等,以提高效率。

新城市街区营造——都江堰灾后重建项目壹街区的规划设计思想与方法

新城市街区营造——都江堰灾后重建项目壹街区的规划设计思想与方法

万方数据2010年第3期总第188期童iif辛秀髦棚学列区中尤为普遍.街道上冷冷清清。

商业设施建成后店面迟迟不能开业.居住人口结构单一等等.即便拥有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其吸引力在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远远无法与中心城区相比。

其中自然有选址、公共交通、公共设施配套等原因,但是.对新区城市结构上的认识误区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1地段每个城市客观上都有地段概念的存在。

地段既有经济上的意义,也有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含义.空间上的地段只不过是上面各种意义下的范围界定。

是城市内部一种动态变化的层级空间结构。

地段虽然包含了功能因素.但它决不是功能区的概念.而是一个空间上的层级概念。

一般来说。

每个城市都有市中心地段、一般地段、外围地段.当然从其他角度也可以有其他的层级划分的方法。

当城市的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

由于空间距离的增大便需要一到几个位于一般地段的次一级城市中心.这类次一级的城市中心也会在社区中心的基础上自然形成,同时它们也往往在功能构成上具有自己较明显的特点(图1)。

图1城市空间层级示意图Fig.1Urbanspatialhyout地段的形成因素从时间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历史因素和规模因素.从当前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区位因素和功能因素。

如果去分析一个城市的地段关系。

区位和功能往往是人们分析地段成因和判断地段层级的主要方面。

然而一个城市各类地段的形成和范围界定更多的是历史发展的原因。

在地段形成的过程中,任何一种资源都可能成为一个城市中心地段形成的主导因素.比如一个街道的交叉口、一座教堂、一个市场、或者某个社会群体的聚集区。

而城市规模的大小则与地段层次的多少相关,城市越大,地段层次就越多、越丰富。

未来的都江堰中心城区将由旧城片区以及依托四条内河发展的玉堂片区、南部片区、中部片区和北部片区组成,中心城区规划人口接近48万.规划用地近60kin2。

在五个片区中,旧城片区是城市的中心地段.以旅游服务功能为发展主体。

其他均为城市的一般地段,但功能不同.玉堂片区侧重发展高档旅游接待功能。

都江堰泰安古镇重建规划建设导则

都江堰泰安古镇重建规划建设导则

目录2⏹概况⏹规划原则与目标⏹总体层面重建规划⏹规划总平面示意⏹试点建筑和环境设计⏹分地块建设导则⏹泰安古镇独特景观资源⏹位于青城后山腹地,拥有良好的景观资源,包含五大资源要素:“山”、“水”、“岛”、“建筑”、“桥”⏹地震灾害的严重破坏⏹泰安古镇的各个方面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建筑物受损”、“设施遭毁”、“自然环境受影响”、“旅游发展受阻”规划原则与目标5⏹家园重建——快速、具有可操作性以“家园重建”为首要目标,在安定居民生活的基上,逐步恢复古镇旅游服务业,减少地震灾害对居民的损失。

⏹功能完善——合理化、有效性利用全面重建的机会,完善古镇各项功能,合理布局,有效地促进灾后旅游服务业发展。

⏹景观优化——高品质、地域特色整治景观欠佳和破坏的区域,提高景观环境品质,体现川西独特地域风貌特色,使得泰安古镇山、水、建筑等自然与人工环境相得益彰。

规划理念6⏹尊重历史——新的建设反映古镇特点,增强古镇历史感⏹尊重现状——综合灾损情况和风貌特点,保持居民建筑规模不变⏹风貌改善——重建过程中进一步改善风貌,增加区位空间⏹提供机会——重建过程中通过外部条件改善,增加居民接待机会⏹加快重建——一切本着尽快指导居民重建的思路,打破常规,创新工作方法1总体层面重建规划功能分布⏹道路与交通组织规划⏹核心区外围形成独立的车行道路环,内部以新街、老街作为主要的步行街巷,同时增加联系的通道,形成步行系统⏹居民停车由自家院落解决,旅游客车的停车集中在入口区双层停车场⏹总体景观分区⏹古镇核心部分——城镇景观区以川西传统建筑为主的人工建成环境;⏹古镇入口部分:村前景观区以生态绿化景观为主,小规模、适当的建设作为点缀,形成相对自然的区域;1总体层面重建规划11⏹景观控制⏹整体高度控制:2层为主⏹界面控制:滨水、商铺、连续⏹视点与视线⏹水系与绿地2规划总平面示意3试点建筑和环境设计⏹需要整体规划设计的区域⏹对些重要的节点地段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包括古镇入口区域、江中岛区域、泰安寺东北角开放空间和天奥山庄上山步道。

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壹街区”市政配套工程拜水东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工程名称: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市政配套工程拜水东路编制单位:都江堰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编制时间:2010年3月13日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施工准备及布置2第一节、工程概况2第二节、施工准备及布置3第二章施工主要技术措施11第一节、施工测量11第二节、排水工程施工方案12第三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方案23第四节、道路路面工程施工方案31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38第四章、质量保证措施42第一节、质量目标42第二节、质量保证体系42第三节、质量保证措施43第四节、试验、检验及资料45第五节、分项工程各工序质量观感要求48第五章、安全文明保证措施51第一节、安全保证体系51第二节、施工安全措施52第三节、机电设备安全防护措施53第四节、临时用电安全措施55第五节、文明施工措施56第六章、其他技术措施58第一节、技术管理措施58第二节、成品保护措施59第三节、消防保卫措施60第四节、降低成本措施61附录一、劳动力准备计划附录二、机械设备需用计划附录三、施工平面图附录四、施工进度计划第一章工程概况,施工准备及布置第一节、工程概况一、工程名称: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壹街区”市政配套工程。

二、建设单位:都江堰市新城建设投资公司。

三、项目管理单位:四川良友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四、监理单位:四川元丰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五、工程范围:拜水东路(上善东路-银杏东路)段、银杏东路(拜水东路-尚阳大道)段。

六、工程地点:都江堰市蒲阳镇。

七、质量标准:合格。

八、工期要求:2010年3月15日至2010年6月30日,其中,银杏东路车行道路面工程要求在2010年5月12日完成。

九、工程简介:拜水东路(上善东路-银杏东路)段工程起点为上善东路内切点,桩号K0+021.94,终点为银杏东路外切点,桩号K0+409.29,全长387.35米,规划红线为15米,其中道路宽为9米,两侧人行道宽3米。

以民意为本的都江堰市城乡灾后重建规划与建设

以民意为本的都江堰市城乡灾后重建规划与建设

“ 凤凰涅榘 、浴火重生 ” ,都江堰市重建总体规划 于 20 年 1 08 O月初公 示 ,2 1 年 9月底重 建任务 全 01
面完成 。10 1个灾后重 建项 目投 资约 4 0亿 ,覆盖 3 0 全域城 乡住房 、交通 、市政 、教育 、卫生 、文化 、旅
游 、工业 等各个 方面 ,建筑 面积约 1 0 万 m 。经 0 0 过 三年的灾后重建 ,都江堰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城 乡
逐户征求修 规意见 ; 20 0 9年 4月 1 7日,龙潭湾组雀 20 0 9年 5月 1 0日,第二批安雇
20 0 9年 5月 3 1臼 ,覆 盖 全 部 【 [
工 堰市 1城 区建筑 损毁程度 ( B 严重、中度 、轻 设计 启动 ; 相 同,甚至 同一栋 楼的也不同单元损毁程度
ABS RACT T s t l i l h st ef c h tes e t T hiari ehghi t h a t a p c c g t r f r ubi opni i t e f c ie o p l c i on s h ef t m e n t r u e v a s h o gh
摘要 文章通过对都江堰灾后重建系列规划设计 和建
设 的回顾与剖析 ,强调尊重民意是建设和谐城 乡、实
都 江堰 的水 利传奇历经 千年 ,以 “ 拜水 都江堰 ,
问道青城 山”声名远扬 ,已被 列入 《 世界遗产 名录 》
1 1年 。
现地 区持 续发展的有效之道。 关键词 重建 ; 划设计 ; 规 民意
s c v opig pa ede el n
时代建筑 Tme i
虽 ,站 上了跨越发展的新高点 ,进入 了新的发
重建规 划面 临着前所 未有 的压 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
为推动都江堰市灾后重建与复兴,促进都江堰市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指导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编制《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重建规划”)。

一、规划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区域发展观、人文和谐发展观,突出灾后重建,统筹重建期、近期与远景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都江堰的创造性复兴。

恢复重建期(近期)为2008—2010年;以恢复与复兴同步为目标;远期至2020年,全面实施从恢复重建到跨越发展的规划战略思想。

至规划期末,实现把都江堰建设成为一个产业优势凸显的活力宜业城市、一个抗震灾减的安全宜居城市、一个倚山就水的自然生态城市、一个实现恢复重建与跨越式发展的典范城市。

二、区域空间发展战略
重建规划加强与大成都社会、经济、文化的功能对接,提高城市等级地位,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加强“一体”;发展“两翼”;沿成灌发展带对接大成都框架,形成“一体两翼三带”的市域城镇网络发展结构。

三、中心城区城市性质与规模城市性质:
以世界遗产为特色的国际性旅游休闲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灾后重建的典范城市。

城市职能:
1、以“都江堰-青城山”为品牌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

2、以独特“山-水-田-林-堰-城”为自然人文特色的国际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

3、承接成都平原向川西地区辐射与带动的区域交通枢纽城市与服务中心城市。

4、大成都都市圈内实现城乡统筹的宜居宜业、生态安全的综合型“新城”之一。

城市规模为:
现状,人口25万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27.8 k㎡
近期,规划人口29.4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37.7k㎡远期,规划人口39.0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45.8k㎡
四、功能布局与分区设计中心城区用地发展方向为:
1、南拓,发展聚源片区,加强成灌发展带产业集聚与人口疏解功能,对接成都;
2、西优,发展玉堂片区,完善旅游服务配套;
3、疏解、完善、提升老城片区和环城片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凸显城市自然人文特色。

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为:
“山为衬托、水为脉络,三心五片区”
五、城市景观风貌特色
继承“山、水、田、林、堰、城”的自然人文遗产,以山为依衬,水为脉络,田为基底,路为骨架,形成“山城共融、五河十岸、两环三轴、一城三片“的总体城市设计框架,突出“显山、亮水、秀城、融绿”的整体景观风貌效果。

五、支撑系统(合成一张版) 1、道路系统规划
ú路网布局结构。

“四纵五射”和组团方格路网形式。

ú道路等级结构。

规划形成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级道路等级。

快速路,包括规划城市三环、规划城市四环、省道106、老成灌公路和沙西线。

城市二环为准快速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30-50米。

主干路。

一环及主城片与外围城镇之间的多条放射路。

放射状快速路在进入二环内降级为主干路。

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32-50米。

次干路与支路。

规划道路间距控制在150-250米,方格网形式。

次干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4--30米。

支路红线宽度一般在18米以下。

2、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ú十大防灾分区。

以水体为界构成10个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防灾分区。

ú三级避难场所。

长期避难场所,需有效面积约135万平方米;临时避难场所,需有效面积约90万平方米;紧急避难场所,需有效面积约45万平方米。

ú三级应急避难通道。

避难主通道,有效宽度大于15米;避难次通道,有效宽度大于7米;避难支路。

3、城市开发空间管制规划
ú规划区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建成区进行空间管制,进行分类控制。

六、灾后重建规划
灾后重建坚持安居和乐业、恢复和提升、灾民意愿和城市长远发展、救援和自助相结合的四大原则,采用原址扩建模式。

规划在3年重建期末,完成受灾群众的永久性安置,恢复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经济社会发展恢复到灾前水平;启动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为建设国际旅游休闲城市奠定基础。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控制在37.7平方公里,新增建设用地9.9平方公里。

灾后重建重点区域如下:ú二环路附近居住生活区的永久安置点示范性建设。

ú沿河区域旅游休闲产业及风貌景观带的建设。

ú建设路内古城区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恢复
ú二环路沿线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建设,包括新区文化、商业公共服务集聚区建设。

ú大型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包括金马河滨江绿带、天府源公园、滨河公园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