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初中政治思想教案

初中政治思想教案

初中政治思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增强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4.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介绍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 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培养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3. 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有道德、有品质的公民。

4. 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5. 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引导学生勇于创新,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实际运作,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述感人至深的爱国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方面。

3. 社会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包括实践内容、心得体会等方面。

4. 课程论文:评估学生撰写课程论文的质量,包括观点论述、逻辑推理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初中政治思想教材。

2. 案例资料:收集与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相关的案例资料,以便进行案例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案例

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案例

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案例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课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担负起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本文将以一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为例,介绍他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一种成功案例。

二、案例描述该教师在一次思想政治教育课中选择了一个热门话题:“网络成瘾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他通过多种方式引入该话题,如播放相关新闻报道、咨询家长对此问题的看法等。

通过这些引入,他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三、相关理论解释在此分析中,教师引入了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解释了为什么青少年易沉迷于网络,并分析了网络成瘾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

这些理论的运用使得学生能够对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案例讨论一旦引入了该话题,教师便组织了一个小组讨论。

学生们被要求分享自己对网络成瘾的看法,并提出原因和解决方案。

教师积极参与其中,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这种讨论环境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相关资源引导教师还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资源,如文献资料、案例研究和互联网资源。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网络成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以及其他青少年问题的相关信息。

这些资源的使用丰富了课堂的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六、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讨论和资源引导,学生们产生了对网络成瘾的深入思考。

他们认识到网络成瘾是一种行为习惯的形成,并且能够对不同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

他们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控制上网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增强社交能力等。

通过这些主动思考和学习,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七、扩展研究教师在课堂的最后一部分分享了一些扩展研究的内容。

他介绍了一些相关的研究领域,如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中的其他问题,以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这种扩展研究的引导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八、实践应用为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安排了一项实践活动。

中学政治教学案例分享

中学政治教学案例分享

中学政治教学案例分享引言近年来,中学政治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政治课不仅是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然而,许多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缺乏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

本文将分享一些中学政治教学案例,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案例一:通过实地教学提升学生参与度在某中学政治课上,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实地教学活动。

在课堂上,教师先给学生讲解了中央政府的组织结构和职能,然后组织学生们前往当地政府机关进行参观。

通过亲身观察和体验,学生们对政府机关的工作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对政治课的兴趣,提升了学习动力。

案例二: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授课内容在另一所中学政治课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了授课内容。

他通过播放一些与政治相关的视频和动画片,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讲解了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视听感知,加深他们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案例三:开展班级讨论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在一所高中政治班上,学生们每周都会开展班级讨论。

教师会提前给出一个与政治相关的话题,学生们在班级讨论中进行表达和辩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也能够增强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案例四:组织政治模拟演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某中学,政治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政治模拟演练。

学生们扮演不同的政治角色,参与到自己虚拟的政治场景中,通过模拟演练来体验和理解政治决策的复杂性和实践操作的困难。

这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锻炼实际运用政治知识的能力,提高成果转化的能力。

案例五:创设活动课堂增强学生参与感在一次中学政治专题课中,教师创设了一个活动课堂。

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政党,他们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项任务,例如制定一项地方政策。

在活动课堂中,学生们不仅能够运用所学的政治知识,还能够锻炼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增强对政治的实际应用能力。

初中政治思政第一课教案

初中政治思政第一课教案

初中政治思政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理解我国的发展战略,认识到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理解我国的发展战略,认识到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的发展战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我国发展成就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战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发展成就的认识,以及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和担当。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发展战略,以及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和使命。

5.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反思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和使命,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的收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五、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设备、视频资料等。

六、教学建议1. 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祖国的伟大。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3. 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政治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教育和启发。

5.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优秀5篇】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优秀5篇】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优秀5篇】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一思想品德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

同时思想品德教学又是充满乐趣,总有挖掘不完的东西。

下头我对初中政治教学作以下反思:1.坚持联想式教学:把学生学习政治的进取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经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和主动性,到达显著的教学效果。

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

这种以教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教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2.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总方法,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要到达的目标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

近几年,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学资料中的启发因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问题本身是学生未知的新问题,且能体现教学的重点资料;与学生的认识本事,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水平相适应,可是难也可是易,是他们跳一跳后方能摘到的“桃子”;问题的表述清楚明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互相尊重作为课堂教学的基准。

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仅有对学科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起求知的强烈愿望,所以课堂教学要增强趣味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前沿科学知识,并从学科与生活、社会的结合点,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对每一门学科始终充满一种神秘感,坚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4.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一些活的动态知识总结为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注重对知识点的记忆,而不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考。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探究本事。

这就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创设科学的探究活动。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教案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教案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教案一、第一章: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1.2 教学内容课程性质和地位: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理论性相结合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和内容:思想政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法律意识等。

教学要求和评价: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目标,阐述课程内容和要求。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第二章: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策略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教学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定义和作用: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它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常用的教学策略: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合理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教学策略的定义、作用和常用的教学策略。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教学策略的运用方法和效果。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教学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5篇)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5篇)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5篇)教学目标: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3、为自己的家人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课前准备:1、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

2、准备一张家庭生活照。

3、教师准备一张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教学设计学习内容明确家庭的含义,了解老师的家人情况,学习表述方式学生活动介绍自己家里人看老师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了解老师的家人情况教师活动1、结合发言情况进行指导、总结2、结合照片进行介绍3、老师巡视指导4、老师指导并对说的好的同学给与表扬5、进行爱家人教育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彼此分享家庭的幸福小组介绍自己家人情愉快况让全班同学了解我的请同学到前边介绍,家人其他同学看照片听总结,进行尊重普通和老师共同总结本课劳动者的教育的收获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谈话引入: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谁?请哪位同学介绍,就把事先收上来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

(如果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把临时居住在自己家的亲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从而明确家庭的含义。

)二、学习新课(一)教师投影出示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

1、介绍:“这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大时,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个是老师?”“猜一猜其他几个人是谁?”2、老师介绍:你们想了解照片上这些人的情况吗?那老师来为你们介绍一下。

教师指着照片介绍“爸爸妈妈都是农民。

他们特别会种庄稼……工作之余,爸爸喜欢坐在树荫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却喜欢看电视剧,有时还会跟着电视一起哭、一起笑……姐姐上小学四年级,她学习非常好,姐姐喜欢读课外书……妈妈怀里抱着的小朋友是我的小妹妹,那时她刚刚会走路……3、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把画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爸爸妈妈种田,爸爸在树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在看电视,姐姐在读书,妹妹在玩耍等)4、小结:刚才老师都向大家介绍了哪些内容?板书:工作爱好习惯(学生对老师的童年生活都是非常感兴趣的,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既了解了老师的童年生活,熟悉了老师的家人,在不知不觉中也学会了介绍家人的方法。

思想政治课“享受学习”教学案例与反思

思想政治课“享受学习”教学案例与反思
【 投 影 资料 】 ( 1 ) 希 望 工 程 形 象 代 言 人 苏 明娟 《 我 要 上 学 》的 图 片 :1 9 8 3年 出 生 的 苏 明 娟 ,因 为 这 张 照 片 ,
干扰 ,他学 习时就在 门口挂一 块小黑板,上写 “ 冯玉祥 死 了”。 冯玉祥 因为勤奋学 习,终于成为一位军事家 。 【 学生 2 】施洋幼年时他 家境 贫寒,连灯油都买不
多,只要我们不怕 困难 。困苦就会烟消云散 。
2 . 学 习是一种权利
【 过 渡 】 此 时 此 刻 ,在 这 个 世 界 的 其 他 地 方 ,还 有 不 少 的 适龄 儿 童 失去 了求 学 的 机 会 ,他 们 不 仅 远 离课 堂 ,甚 至 正 在 遭 受战 火 的洗 劫 。
初 中 阶 段 的 厌 学 现 象 更 为 严 重 。造 成 这 一 不 良 现 象 的 主 观 因 素 是 学 生 对 知 识 不 感 兴 趣 ,对 学 习缺 乏 好 奇 心 。
三 .教 学过程
1 . 学 习 苦 乐 交融 【 提 出 问题 】 在徐州的大街小巷, 到 处都 有烧 烤 摊 , 烧羊 肉 已 成 为 徐 州 的 一 种 饮 食 文 化 。 你 知 道 烧 烤 为 什 么
用木炭而不用木 柴呢? ( 此时很 多学生迫 不及待地 想知 道其 中的道理 ,眼睛里露出求知 的火花 。)
【 演 示实 验 】教 师 分 别 将 一块 木 柴 和 一 块 木 炭 在酒
精 灯 火 焰 上加 热 。( 此 时 ,学 生都 能 认真 观 察 实验 现象 。)
外 连 成一 体 ,笔 者提 前布 置 学生 收集 有 关的 资料 ( 如
来都很 自信。教师对不完整 的汇报 ,及时点拨 。)
【 分析 实验 】木 柴 燃 烧 有 明 火 。容 易 将 羊 肉 烤 焦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
初一政治下册《法不可违》教学案例
古竹初中朱海生
【课题】法不可违
【教学依据】本课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要遵守法律,在内容设计上共两目,第一目“谁都不能违法”意在帮助学生了解
什么是违法,课文通过“小勤的事例”说明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尤其不能违反法律。

之后通过三个情景引出违法的含义,填表
区别三种违法含义及区别。

第二目“犯罪必受惩罚”引导学生了解什以是犯罪行为和刑事处罚。

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不论什么原因,
只要触犯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学生
的守法意识。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不论是什
么原因,只要是违反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2)过程方法目标:针对初一年级学生思想不成熟,法制意
识不健全的现状,对学生以创设情境导入,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知识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三种违法的
含义及区别,以及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刑事处罚的含义及种类。

二、教学方式:
(1)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性学习。

(2)教师教学方式:多媒体、启发诱导、讨论探究式。

三、教学构思:
(1)针对初一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以及法制意识不健全的现状,采用参与活动合作学习,情境体验等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2)设计“情景体验”、“写一写”、“辩一辩”、“我是司法官”等活动引导学生做学习的管理者。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一:谁都不能违法
教师引导:播放原湖北省省长张国光受贿判刑的录相(资源设计)。

问:张国光是省长,他犯罪入狱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

教师引导:对,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不违法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不可违”,请翻开课本P91。

首先我们一起来探讨第一目“谁都不能违法”,请看“小勤拾荒”。

学生活动:看书“小勤拾荒”的故事,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略)
教师引导:从小勤拾荒可以看出,不只是成人要守法,我们青少年同样要学法、知法、守法,因为谁都不能违法,那么什么是违法呢?请继续看书“情景一、二、三”。

学生活动:看书“情景一、二、三”。

教师引导:“情景一”中李某等三人剧院起哄违法了吗?违了什么法?受到了什么处罚?
学生活动:违法了,违背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受到了警告处罚。

教师引导:那么“情景二”和“情景三”呢?
学生活动:(略)
教师引导:下面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将备选答案填入表中:
(多媒体展示“资源设计”如下)
备选答案:
A、行政法
B、民法
C、刑法
D、行政制裁
E、民事责任
F、刑事处罚
G、行政违法
H、民事违法
I、刑事违法
J、较轻
K、较重
L、严重
学生活动:填写表格。

教师引导:究竟大家填的对不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书中
P93。

学生活动:违法是……行为,可以分为……三类。

教师引导:这些违法行为按情节轻重来划分,哪个轻,哪个重?
学生活动:(讨论完成)
教师引导:(对多媒体所展示的表格答案进行订正)
教学内容二:犯罪必受惩罚
教师引导: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从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来看,可以把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另一类是一般违法行为,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表格中所填的刑事违法行为,它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请同学们试着概括出其基本特征。

学生活动:概括并填表。

(附:教学资源)表格:
教师引导:我们通常把刑事违法行为称为犯罪行为,它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那么什么是犯罪呢?它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看书归纳出三个特征及犯罪的含义。

教师引导:犯罪具有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刑罚当罚性三个特性,什么是刑法呢?刑罚就是刑法吗?请大家辩一辩。

学生活动:(辩一辩)。

教师引导:刑罚不是刑法,它是刑事处罚,也叫刑事处分,是……,请同学们继续看书找出刑罚的种类有哪些?
学生活动:看书回答。

教师引导: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于违法及犯罪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多媒体出示板书设计),请大家对照板书中的体系整理一下笔记。

学生活动:对照板书整理笔记、消化理解。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一项活动“我是小法官”,请结合所学知识判定下列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承担什么责任?
(多媒体展示教学资源)
案例一:吴某的小卖店被盗,便到派出所报案称系邻居王某所为,吴某还对许多人说:“王某偷了我店里的东西,派出所正在侦察,没几天王某就会被逮捕。

”经派出所调查,排除了王某作案的可能性,但吴某仍坚持说是王某作的案。

请问吴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案例二:学生小创因多次未完成作业,且还撒谎,被其母采用笤帚打成重伤,其母亲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案例三:中学生王某无心学习,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合伙绑架一名幼儿园的小朋友,并电话威胁其家人不给三十万元钱就撕票。

点评:由于本课知识点多,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也不是很清楚,所以在设计此教案时,注重了知识体系的把握与落实,在活动上的设计相对少一些。

【课堂反馈】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知法、守法意识明显增强,基本懂得生活处处都有法,谁都不能违法,犯罪必受惩罚。

【板书设计】(附后)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师生对于违法及犯罪的含义及相关知识有
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法律的尊严以及法律护我成长的重要性,从而学会做一个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在教学中,感觉到教学资源挖掘得不够,知识性的讲解偏多,这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