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命题说明与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湖南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南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南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文后各题。

①莫言得奖,可以说既必然又偶然,我们对此应既在意,又不必太在意。

毕竟在中国,和莫言大体处在同一个级别的作家还有很多,这是一批有活力和创造性的作家,莫言获奖只是一个开端。

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既是对莫言文学创作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中国新时期文学三十年来整体创作成就的一种肯定。

莫言获奖代表着中国文学被世界接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代中国作家的认同性焦虑,对已极大边缘化的文学创作有所提振。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了解逐步深入、真实,对莫言作品的认可,就显现了这种趋势,这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学“走出去”,有积极的意义。

②作为拥有无数经典作品的文化大国,之前惟独没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成为国人的遗憾。

然而,莫言获奖并不能说明当代文学创作就达到了世界的高度,也不能说明中国进入现代以来的文学经典化的完成,或已经出现了传世的伟大文学经典。

尽管莫言的作品有特色和很成功,但就作品境界的开创、世界观的拓展方面,离中国新文学的经典尚有不少的距离。

莫言的获奖,反倒提示我们:作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文学力量,我们离世界文学高塔还有多远?无论在文学的境界、思想的高度,还是汉语言书写的创造性上,当代文学的成就尚无法超越鲁迅等汉语白话文写作的开拓者们。

③莫言通过展示“吃”、“性”等本能欲望,张扬一种原始的生命冲动和激情,建构了一个非常丰富的世界,和外国报刊上报道的中国不太一样,给人许多陌生的东西,会让人看到中国成长进程中的复杂性。

莫言不是一味写中国美好的一面,他的作品会让读者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有更深的理解。

莫言以其作品展示了一个不同于惯常认知视阈中的“中国形象”,这种形象已被世界所接受。

当下文化自觉成为热门话题,但文化自觉是要自觉到民族文化上来,是说要有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和自主的地位。

2023-2024学年杭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杭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杭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

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

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

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东汉无名氏文人假托李陵所作的三首抒情诗,及假托苏武所作的四首诗,被人们合称为苏李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

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

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

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他们唱出的都是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

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

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

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

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

河北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河北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河北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字音无误的一组是A.笑靥(yè)敛声屏气(bǐng)钝响(dùn)恸哭呜咽(yè)B.监生(jiàn)姹紫嫣红(chà)惴惴(zhuì)鞭笞天下(tāi)C.红绡(xiāo)针砭时弊(biān)炮烙(lào)度长絜大(xié)D.乳臭(xiù)快乐惬意(qiè)迁谪(dí)锲而不舍(q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渣滓磨拳擦掌寒喧互相撕打B.戳穿动物嬉闹赝品孽根祸胎C.椭圆诗家辈出杜撰众说纷纭D.磅礴相形见绌搁置衔恨而死3.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直比她更长的的竹竿,下断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B.“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拿。

”四婶又慌忙说。

C.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

”D.如果有条件,不妨阅读《敬畏生命》《蒙田随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领会生命的含义。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只要你设身处地的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B.这几种假说,哪一种更有道理?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口一词。

C.大清国一灭亡,那些整天只知道提笼架鸟,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也随着完蛋了。

D.这本宣扬邪说的小册子,讲的都是些不经之谈,没有人会相信他。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们上来打起轿帘,黛玉被扶下轿。

B.我们确信,有人居住的这个行星只不过是由一丁点儿的岩石和金属,它靠着反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

C.经过几天的苦思冥想,我终于明白了他为什么要我回来的原因。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6分,每小题2分。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曾祖依艺,位终巩令。

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

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

天宝末,献《三大礼赋》。

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

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

明年春,琯罢相。

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

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

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

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

既至而适卒。

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

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

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玄宗奇之,召试文章奇:认为……奇妙B.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宵:在夜里C.严武过之,有时不冠过:指出过错D.自棹舟迎甫而还棹:用桨划【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2分)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②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③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④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⑤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⑥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学校: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民族格局似乎总是反映着地理的生态结构,中华民族不是例外。

他们所聚居的这片大地是一块从西向东倾侧的斜坡,高度逐级下降。

东西落差如此显著的三级梯阶,南北跨度又达三十个纬度,温度和湿度的差距自然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给人文发展以严峻的桎梏和丰润的机会。

中华民族就是在这个自然框架里形成的。

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最早的情况是怎样的?在中华大地上已陆续发现了人类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各进化阶段的人体化石,可以建立较完整的序列,说明了中国这片大陆应是人类起源的中心之一。

在人类进入文化初期,中华大地上北到黑龙江,西南到云南,东到台湾都已有早期人类在活动,并留下了石器。

很难想象在这种原始时代,分居在四面八方的人是同一来源,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长期分隔在各地的人群必须各自发展他们的文化以适应如此不同的自然环境。

这些实物证据可以否定有关中华民族起源的一元论和外来说,而肯定多元论和本土说。

即使以上的论断还不够有说服力,考古学上有关新石器时代的丰富资料更有力地表明中华大地上当时已出现地方性的多种文化区。

如果我们认为同一民族集团的人大体上总得有一定的文化上的一致性,那么我们可以推定早在公元前六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已存在了分别聚居在不同地区的许多集团。

新石器时期各地不同的文化区可以作为我们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起点。

新石器时代中原两河(黄河和长江)流域中下游这个在生态条件上基本一致的地区的考古发现,已可以说明中华民族的先人在文明曙光时期,公元前五千年到公元前两千年之间的三千年中还是分散聚居在各地区,分别创造他们具有特色的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格局中多元的起点。

在这多元格局中,同时也在接触中出现了竞争机制,相互吸收比自己优秀的文化而不失其原有的个性。

山东省淄博市实验中学、齐盛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淄博市实验中学、齐盛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命题人:语文学科中心组使用时间:2024年11月淄博实验中学、淄博齐盛高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陈国栋同志的报告是一个重要文件。

请各大区区长主持讨论,细致地讨论,讨论两次至三次。

我基本上同意这个文件所述的意见。

但觉:(一)假定今年年成比去年确实好的情况之下,征购一千一百亿斤,力争办到,这是变被动为主动的第一着。

今年年成如果在秋收以后确实较去年好,确实证明无妄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征购到这个数目字呢?(二)下年度销售计划,我感觉不但一千另二十亿斤,是太多了,这个文件上调整为八百五十五亿斤,似乎也略为多了一点。

是否可以调整为八百亿斤,或者八百一十、二十亿呢?告诉农民,恢复糠菜半年粮,可不可以呢?苦一年、两年、三年,就翻过身来了。

多储备,少食用,以人定量,粮食归户……忙时多吃,闲时少吃,有稀有干,粮菜混吃,仍然可以吃饱吃好,可不可以这样做呢?(三)多产粮,是上策。

田头地角,零星土地,谁种谁收,不征不购,主要为了解决饲料,部分为了人用。

恢复私人菜园,一定要酌给自留地。

凡此种种,可以多收。

既已多收,可以多吃(例如菜)。

(四)好好地精细地安排过日子。

是否可以按照一九五七年的实际产量安排过日子呢?一九五七年的日子不是过得还不错吗?这样做,农民的粮食储备就可以增得较多了。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以上几点意见,只供同志们此次讨论的参考,切勿下传。

不对之处,准备修改。

(摘自毛泽东《粮食问题》)注:这是毛泽东于一九五九年七月五日为印发粮食部副部长陈国栋关于一九五九至一九六零年度粮食分配和粮食收支计划调整意见的报告写的批语,题目是毛泽东拟的。

此前还曾批示:“要十分抓紧,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

”【材料二】一个国家唯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才能保障国运民生。

湖南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南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南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舌尖上的中秋中秋节是农历八月最重要的节日。

作为民间大节,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十分丰富,包括拜月、赏月等。

圆月与人间的团圆、丰收联系了起来,赋予了节日美满、喜庆的气氛。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秋节的食俗也是多种多样,各地的中秋美食令人无限神往。

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人们一大早就开始为晚上的祭月做准备,洒扫庭院,备办各种供品。

民间童谣唱道:“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供神前。

”月饼与瓜果是中秋祭月的主要供品。

月饼是不可或缺的,除了一般的月饼,民间还用一种大的团圆饼以祭月。

中秋节时正逢大量鲜果上市,人们便以之献月,如石榴、梨、枣、栗子、柿子、胡桃等,鲜藕和红菱是江南一带常见的供品,两广地区则多用芋头、橘柚拜月。

祭月的瓜果供品还被赋予吉祥寓意,传达着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

上海人家要供四色鲜果,多为菱、藕、石榴、柿子等,寓意“前留后嗣”,还有煮熟的毛豆荚、芋艿,称为“毛一千,余一万”,以讨吉利。

在江苏连云港,讲究的人家必备八大件:取意团圆的西瓜、取其多子的石榴、寓意事事如意的柿子、寓意长寿的花生(因花生又称长生果)、寓意早立子的枣和栗子,以及谓之“螃蟹爬月”的螃蟹,还有一块特大的“团圆饼”(也称光饼)。

供品中不能有梨,因谐音“离”而不吉利。

北京上供的鲜果有苹果、石榴、晚桃、青柿子、葡萄等,讲究的人家要将柿子和苹果成对供上,取谐音“事事平安”;桃与石榴相对,取“桃献千年寿,榴开百子图”之意;枣和鲜栗子可撒于苹果、柿子之间,寓意“早早平安”“利市”。

除瓜果、月饼外,在广西崇善,人们要买猪肉、鸡鸭、米粉以供神;在浙江常州的供品中还有染成红色的鸡蛋。

月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节日食品,因其形圆似月,故而得名,也称“团圆饼”或“月团”。

月饼既是中秋祭月的供品,又是每家必吃的应节食品,还是节日馈赠中不可或缺的礼品。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共九道大题33道小题,共8页,满分150分。

第Ⅰ卷为模块考查,第Ⅱ卷为素养考查。

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全部答案对应题号作答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100分)一、基础知识与能力(共18分)1. 下列各项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迂讷nà 伺候cì 惊谔 瘦削不堪B. 迤逦yǐ 半晌xiǎng 寒喧 碎琼乱玉C 谛听dì 离间jiàn 贤惠 湛湛青天D. 驯熟xùn 祈祷qǐ 唾弃沸返盈天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 每本元杂剧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每一折由不同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由各人轮流演唱。

C. 鲁迅小说代表作有《孔乙己》《祝福》等,《孔乙己》选自《呐喊》,《祝福》选自《彷徨》。

D. 曹禺,原名万家宝,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3.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时一车一马称“一乘”,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大国。

B. 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做“衅钟”。

C. “侍坐”,指学生或晚辈在尊长近旁陪坐。

D. “再拜”指连拜两次,是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

4.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因之以饥馑 因:接续B. 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走向C. 善刀而藏之 善:保管D. 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5.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官知止而神欲行 项王按剑而跽曰.。

B.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不然,籍何以至此C.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D.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若属皆且为所虏6. 下列各项中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技盖至此乎B. 共其乏困C. 距关,毋内诸侯D.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7.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B.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 瞋目视项王8.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朝秦楚,莅中国B. 范增数目项王C. 项伯杀人,臣活之D.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9. 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异乎三子者之撰 B. 夫晋,何厌之有 C. 夫子之谓也 D. 大王来何操.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共7小题,共18分)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人物不属于金陵十二钗正册?()A. 巧姐B. 李纨C. 妙玉D. 香菱11.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命题说明与参考答案 2016.5 一、【命题说明】本题所选文本对应教材第四单元,为社科类文章。

1.C(3分)(混淆程度。

“高压钠灯……比白炽灯节电60%”表述错误,原文说的是“较日光灯节电60%”。


2.C(3分)(混淆时间。

“晋朝人将生物光运用于捕鱼作业当中”表述有误,原文是说“《古今秘苑》一书中也记载着我国渔民利用荧光捕鱼的事
例……而捕取之”,没有明确指出朝代。


3.D(3分)(表述有误。

“并延长发光时间”表述错误,原文是“使发光强度增高”。

要注意人造生物光源的配制过程中的几个环节:双草酸酯被氧化释放能量,能量传给荧光剂,使荧光剂发光。


二、(一)【命题说明】本题所选本文与本单元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文体相同,是孟子思想的重要补充。

第4题考查断句,第5题考查实词的用法,第6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分析,第7题翻译兼顾课内外。

4、B.(3分)
5、C(3分)(减轻)
6、D(3分)(孟子的仁政具有普适意义,他只是宣传,梁惠王也没有接受)
7、(1)(3分)如果把道义放在后而把利益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
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

(“苟”、“餍”,“句义”各1分)
(2)(4分)在家侍奉父亲兄长,在外尊长敬上,(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来抗击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

(“入、出”、
“挞”、“坚甲利兵”“句义”各1分。


(3)(3分)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于这吧?
(“所以”“其”“句义”各1分。


(二)【命题说明】本题所选诗歌为唐律诗,与第二单元一致。

尽量做到浅显易懂,从“炼字”“情感”设题。

8.(5分)“共”有“一同、一起”之意(1分),千峰一同在夕阳照耀下,呈现出色彩艳丽、气象万千之态,宛如一幅色彩鲜明的夕阳秋峰图(2分),透露出诗人旅途孤单、只能跟千峰共赏夕阳的孤寂之情(2分)。

9.(6分)表现了诗人对旅途跋涉劳顿的慨叹,对日后仕途坎坷的忧虑(3分)。

诗人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旅途山远草深、露重湿衣的清冷秋景来抒发孤独、惆怅的心情(3分)。

(三)【命题说明】本题所选为情景式默写名句,出自必修三课本必背篇目。

10.(6分,每空1分)(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三、【命题说明】本题选文为小说,较为浅易,与第一单元小说文体一致。

11. (1)(5分)。

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

(A项,“极具艺术魅力”错误,老赵拍的医药电视广告多为虚假广告,不具艺术魅力。

B项,“情节跌宕”说法不太恰切,小说情节起伏不明显。

C项,“被骗去拍了医药广告”错误,从文中来看,老赵是自愿的。

D项,用“珍视亲情”来评价一个小孩子有点拔高。


(2)(6分)①“超级演员”指的是爷爷,突出了小说主人公的形象;②
题目“超级演员”具有线索的作用,小说正是围绕“超级演员”层层展开,不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③以“超级演员”为题,突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每点2分)
(3)(6分)①擅长表演,功底深厚:在拍医药电视广告时驾轻就熟、出
神入化;②唯利是图,弄虚作假:为了金钱,违心拍虚假医药电视广告;
③爱护孙子,悉心呵护:接送小孙子上学风雨无阻,用心陪伴小孙子玩
耍。

(每点2分)
(4)(8分)①以小孙子的话“都没敢说自己的真名”揭示爷爷表演的真
相,指出老赵做演员实际是在拍虚假广告;②以小孙子的话结尾,将小孙子的纯真无邪与爷爷的弄虚作假作对比,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突出、丰满;③小孙子的话出人意料,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使文章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④以小孩儿之口道出对弄虚作假的不理解,贬斥有力,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每点2分)
四、【命题说明】本题依照全国卷共5个题,12题为变通题,主要抓基础的字词,以情景句的方式考察。

12题中的沸反盈天、笑靥、畏葸不前、锲而不舍、度长絜大,13题中的遍体鳞伤、为所欲为、人才济济、微乎其微,分别出自《祝福》《林黛玉进贾府》《劝学》《过秦论》《宇宙的边疆》《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等课文。

15题考查语言得体,与文本“梳理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相关。

16题考查语言连贯。

12.D(3分)(A项,喧闹。

B项,五彩缤纷笑靥yè。

C项,锲qiè而不
舍。


13.B(3分)(A项,语义重复。

遍体鳞伤,指伤痕布满全身。

“浑身”和遍体鳞伤放在一起构成语义重复。

B项,人才济济,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C项,搭配不当。

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与“前景”不搭配。

D项,感情色彩不当。

为所欲为,指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含贬义。

)14.B(3分)(A项搭配不当,“提高……风气”应改为“引领……风气”。

C项,成分残缺,“可改善营养缺乏”后应补上“现象”或“症状”等成分。

D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如果”调在“我们”前面。


15.(5分)(1)“惠赠”改为“寄来”;(2)“不吝赐教”改为“提出
拙见”;(3)“斧正”改为“修改”;(4)“雅正”改为“建议”;
(5)“笑纳”改为“修改(接受)”。

16.(6分)①未必会爱孩子(2分)②不知体会别人(2分)③“爱”中有
“严”(2分)意思对即可
五、【命题说明】针对高一学生写作状况,命制较为浅易的材料作文,训练学生的多角度审题和行文。

17.(60分)作文评分细则:切入分45分。

一类卷,53~60分。

内容符合题意,中心突出,立意深刻。

二类卷,46~52分。

内容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三类卷,36~45分。

内容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上有含混不明确之处。

四类卷,26~35分。

内容偏离题意,宿构文章。

五类卷,0~25分。

内容与材料完全脱离,东拉西扯,不知所云,混乱散乱。

关于扣分:缺题目扣2分;错别字1个扣1分,最多扣3分;不足字数,600字以上每缺50字扣1分,400~600字25分左右,400字以下酌情给分,只有题目得2分
【附参考译文】
孟子谒见梁惠王。

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

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

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
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

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但如果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放在前头,那他们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

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

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
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于是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者饿死的人。

这无异于驱赶兽类去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尚且厌恶这种行为;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做出类似于驱赶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孔子说:‘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大概没有后代吧!’这不过是因为土偶木偶太像活人而用来陪葬罢了。

(施行政治)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饥饿至死呢?”
梁惠王说:“我们魏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

(可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牺牲在这里;西边又割给秦国七百里地;南边又被楚国欺侮。

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

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抗击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

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

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

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