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教学查房2
感染性休克护理查房

感染性休克护理查房
第23页
3
抗生素治疗
(1)应在一小时内静脉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2)应联合药品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尽可能覆盖病原微生物;
(3)每日评定抗感染治疗效果,一旦取得病原微生物证据,应降阶梯治 疗,以优化抗生素治疗方案,防止耐药,降低毒性,降低费用;
(4)疗程普通7-10天,假如患者病情改进迟缓,可延长用药时间;
(5)抗病毒治疗目标是越早越好,并经过PCR或病毒培养取得证据。
感染性休克护理查房
第24页
4
感染预防
提议SOD或SDD以降低VAP发生 选择性胃肠道去污染(SDD) 选择性口咽部去污染(SOD)
即经过杀灭口咽部和胃肠道条件致病性需氧微生物,防止其移行和易位,从 而预防VAP发生
感染性休克护理查房
Compan第y 8L页ogo
为了准确地处理容量监测,予PICCO进行血流动力学 监测,以尽早撤离去甲肾上腺素。护理做了充分地术前准 备、术中监测、术后护理。
24h后停用去甲肾上腺素,患者血压平稳、皮肤温暖、 尿量正常,连续镇静降低氧耗。
感染性休克护理查房
Compan第y 9L页ogo
感染性休克护理查房
第26页
6
血管活性药品
(1)首选去甲肾上腺素; (2)以肾上腺素为优先替换选择(加用或代替); (3)可使用血管加压素(0.03u/min); (4)多巴胺,仅限于心律失常风险极低、心输出量低下或心率慢患者。
感染性休克护理查房
第27页
7
正性肌力药
心功效不全或补液后依然存在低灌注时可加用多巴酚丁胺。
感染性休克护理查房完成版课件

常用药物: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 上腺素等
使用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和血压情况选 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注意事项: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 体征,防止药物过量导致的不良反应
4 感染性休克的预防
预防感染
0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 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
02
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 避免过度劳累
静脉营养应根据患者病 情和营养状况制定个性 化方案,如葡萄糖、氨 基酸、脂肪乳等
加强营养支持有助于 提高患者免疫力,降 低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率
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睡 眠、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保持乐观、 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 等
药性。
加强营养支持:给予患者充足 的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和抵
抗力。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 况,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减
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3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抗感染治疗
抗生素的选择:根据 病原菌和药敏试验结 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01
抗生素的使用方法: 静脉滴注、肌肉注射、 口服等
03
02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早期、足量、联合、 个体化
03
感染性休克 可导致多器 官功能障碍, 严重时可危 及生命
04
感染性休克 常见于严重 感染、败血 症、脓毒症 等疾病
感染性休克的病因
01
细菌感染:如肺炎、败血症、 腹膜炎等
02
病毒感染:如流感、肝炎、 艾滋病等
03
真菌感染:如念珠菌病、曲 霉病等
04
寄生虫感染:如疟疾、血吸 虫病等
感染性休克护理查房【22页】

护理措施
P5: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与感 染、休克有关:
1、严密监测心率及心律变化 2、给予血气分析及生化检查监测电解质变化 3、遵医嘱补充电解质(钾)维持在正常范围 4、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护理措施
P6:潜在并发症:深静脉血栓、低血 糖、MODS:
1、环境保暖:保持大便通畅;下肢抬高20-30°, 保持膝关节伸直位,避免下肢输液。
护理措施
P9疼痛----与术后伤口有关:
1、禁食及胃肠减压,减少食物溢出对腹膜刺激引起的 疼痛
2、疼痛明显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按三阶梯治疗给 药,做好疼痛评估
3、做各项操作时,动作应轻柔
4、患者意识清醒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教会患者减 轻疼痛的方法
效果评价
1、病人微循环改善,呼吸道通畅,呼吸平稳 2、病人能维持充足的体液容量 3、血气分析结果维持在正常范围生化指标正常 4、患者腹痛逐渐好转护理措施: 5、患者未发生相关危险
初步诊断:1.意识障碍原因:1)感染性休克,2)其他 2.吸入性肺炎 3.2型糖尿病 4.糖尿病性肾病?5.糖尿病性心脏病? 6.低钾血症 7.泌尿系 结石? 8.精神分裂症?
1、按重症医学科常规特级护理、重症监护、严密心电监护、下病
诊
危、持续吸氧,胃肠减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及 PVI监测,必要时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呼吸,完善医患沟通;
P2:气体交换受损----与微循环障碍、肺 部感染有关:
1、及时吸痰,妥善固定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 3、做好机械通气护理, 4、定时监测血气分析,根据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 4、遵医瞩合理应用抗生素,改善肺部感染情况
护理措施
P3:组织灌注不足----与感染性体克、循环血容量不足, 所致重要脏器及外周血流减少有关:
感染性休克护理查房

感染性休克护理查房2023-10-26contents •感染性休克概述•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评估•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措施•感染性休克护理查房流程•感染性休克护理查房案例分析目录01感染性休克概述感染性休克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由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所致,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和外周循环灌注不足等。
感染性休克定义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感染性休克可分为两种类型:内毒素休克和外毒素休克。
感染性休克分类定义与分类1感染性休克的影响23感染性休克可导致机体代谢异常、各器官功能紊乱,严重时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
生理功能紊乱感染性休克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自身状况有关。
高病死率感染性休克治愈后,部分患者可能留下长期的后遗症,如心肌损伤、肾功能不全等。
长期影响目的通过护理查房,评估患者病情,发现潜在问题,制定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全面的护理。
意义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护人员交流与协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服务。
护理查房的目的和意义02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病因感染性休克主要由微生物感染引发,常见病原体为革兰阴性细菌。
机制感染性休克的发生与病原体释放的毒素、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有关,导致机体微循环障碍、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衰竭。
病因与机制03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可累及多个器官,如肺、肾、肝等,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病理生理过程01微循环障碍感染性休克时,血管收缩、扩张失调,导致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注不足,缺氧和酸中毒。
02代谢紊乱感染性休克可导致机体能量代谢紊乱,糖利用障碍,脂肪代谢紊乱,出现高血糖、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
及时诊断和治疗感染性休克,控制原发病,防止病情恶化。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
预防对症治疗,如纠正酸中毒、调整水电解质平衡、控制炎症反应等。
器官功能支持,如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液净化治疗等。
感染性休克疾病查房

基本资料
患者育有1子2女,家庭关系和睦,家属关心,代诉无药物过
敏史。患者XX年X月因“脑胶质瘤”在XX医院行“脑胶质瘤 切除术”,术后予放化疗致右侧肢体肌力0级,左侧肌力1级, 不能言语,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
疾病查房
简要病史
主诉:因“发热3天,气促1天,加重半天”于3-16收住ICU。
疾病查房
感染性休克诊疗指南
液体复苏 血制品的使用
诊断
抗生素治疗 病因治疗 血管收缩药 正性肌力药 皮质类固醇 活化蛋白C
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和肌松剂 血糖控制 肾脏替代治疗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应激性溃疡 选择性肠道净化治疗
疾病查房
如何判别液体丢失
1、观察患者情况:眼窝深陷程度、口唇干涩程度(口渴)
影响其灌注,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 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疾病查房
临床表现
1、休克早期:呈现寒战高热,个别严重病人可有体温不升反降低之表
现,血压正常或稍偏低,但脉压差小,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眼底检查
可见动脉痉挛,唇指轻度发绀,神志清楚但表现有烦躁不安,呼吸深而 快,尿量减少,部分患者初期可表现为暖休克。 2、休克中期: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酸中毒。呼吸表浅且快,心率快心 音低钝,皮肤湿冷可见花斑,烦躁不安或嗜睡,尿量减少,表浅静脉萎 陷,抽取的血液极易凝固。 3、休克晚期 可出现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7 5
疾病查房
血气分析
时间 3-16 3-17 3-18
PH PO2 PCO2 乳酸 K+ Na+ Ca2+
mmHg
mmHg
mmol/L
mmol/L
mmol/L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查房课件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可采用鼻胃 /肠管或胃造瘘等途径进行肠内营养;对于严重营养不良或肠内营养不能满足需求的患者,可采用肠外营养。
饮食调整建议和注意事项
饮食调整建议
在保证每日所需营养素的前提下,根据患者的口味和饮食习惯,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注意食物的搭配和烹饪方法,尽量保证食物的色、香、味俱佳,以提高患者的食欲。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中性 粒细胞比例增高, 核左移。
生化检查
低白蛋白血症、低 钾血症等。
病原学检查
血培养、尿培养等 阳性结果。
03
护理措施与实施方案
保持呼吸道通畅与吸氧管理
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误吸。
吸氧管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血氧饱和度情况,合理调整吸氧流量和浓度 ,保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
发病机制
感染性休克的发生与病原微生物 的种类、数量、毒力以及机体的 免疫防御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感染性休克患者常出现发热、寒战、心动过速、低血压、少尿或无尿、意识改 变等表现。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诊断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流行病学特点与危害
流行病学特点
肾功能不全预防和处理策略
维持循环稳定
保持血压和心率的稳定,避免低血压 和休克。
肾功能监测
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如尿素氮、肌 酐等,及时发现并处理肾功能不全。
液体管理
合理控制液体入量,避免水钠潴留和 容量负荷过重。
其他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法
肝功能不全
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 、胆红素等,及时发现并处理肝
感染性休克病例教学查房

规培学员汇报病史:患者,男,72岁,因“大便习惯改变1+月”,于2020年10月21日入院。
患者老年男性,病程长;主要表现:患者以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表现,入院前肠镜提示为状直肠Ca,已取活检,病检结果:直肠腺癌。
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T 36.4℃ P 91次/分 R 20次/分 BP 109/70mmHg,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腹软,左下腹深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肝脾未扪及肿大,墨菲氏征阴性,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约4次/分,未闻及金属音及气过水声。
直肠指检:肛周无红肿渗液,进指3cm,进指顺利,距肛缘3cm处可扪及肿瘤下缘,质硬,活动度差,退指指套血染。
辅助检查:2020.10.21我院肠镜:直肠距肛门3-7cm查见马蹄型新生物生长,表面覆盖灰白苔坏死物,触之易出血。
予以送检。
其余所见结肠粘膜光滑,血管纹理清晰,未见溃疡及新生物。
血常规+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1.18mg/L,红细胞3.64×1012/L↓,血红蛋白104g/L↓,白细胞4.17×109/L,血小板191×109/L;动脉血气分析:全血钙1.11mmol/L↓,总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33%↓,碳氧血红蛋白1.6%↑,阴离子间隙6mmol/L↓,氧分压222mmHg↑,实际碳酸氢根28.4mmol/L↑,标准碳酸氢根27.0mmol/L↑,细胞外碱剩余3.3mmol/L↑,动脉氧饱和度99.1%↑。
颈部血管彩超:1、右侧颈内动脉走行弯曲,血流速度增快,血流阻力指数增高;2、左侧颈内动脉走行弯曲;3、左侧椎动脉稍细小,走行弯曲;4、右侧椎动脉走行弯曲。
下肢血管彩超:1、右侧小腿肌间静脉增宽;2、双下肢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
心脏彩超:右室增大;主动脉瓣反流(轻度);二尖瓣反流(极轻度);三尖瓣、肺动脉瓣反流(轻度);肺动脉高压(轻度);左室收缩功能测值正常,舒张功能减退。
【通用】教学查房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通常由严重的感染引发, 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生理和代谢紊乱 ,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可 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感染性休克的症状与体征
症状
发热、寒战、呼吸急促、心率加 快、神志改变等。
体征
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皮肤湿冷 、尿量减少等。
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诊断,综合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
互动交流
鼓励参与人员提问和发表意见,促进互动和交流 ,提高教学效果。
查房后的总结与反思
总结重点
对查房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技能要求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 点。
分析不足
反思查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反馈评价
对参与人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励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 断提高。
05
感染性休克的教学查房案例分析
案例二:儿童患者感染性休克
患者情况
3岁男孩,因急性肠炎引发感染性休克。
治疗方案
立即给予抗感染、补液、纠正酸碱平衡等治疗措施,同时进行严密监 测。
治疗效果
经过及时治疗,患儿病情迅速好转,未留下后遗症。
案例分析
儿童感染性休克多由急性感染引起,病情变化较快,需要及时诊断和 治疗。同时,应关注患儿的全身状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THANKS
感谢观看
抗感染治疗
早期、足量、联合使用抗生素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清除感染源
如脓肿切开引流、坏死组织清创等,以减少毒素吸收和感染扩散。
支持治疗
呼吸支持
如机械通气,以维持正常 呼吸功能。
循环支持
如使用强心药、利尿药等 ,以维持正常心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组织灌流量改变 与循环血量不足、 微循环障碍等有关。(2014.5.29)
• 护理目标:微循环有所改善
• 护理措施:安置休克卧位:中凹卧位
•
快速足量及时补充血容量
•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联合用,小剂
低浓度,慢速度,防外渗,勤观察
量,
• 护理评价:2014.6.01 患者微循环状况有所好转
辅助检查
• 血、尿和粪便常规检查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 降低,提示失血;血细胞比容增高,提示有血浆丢失。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有感染存在。 尿比重增高,表明血液容量不足。消化系统出血时, 粪便隐血阳性或呈黑便。
• 中心静脉压 (CVP):其变化可反映血容量和右心功 能0.。 49正kP常a表值示为血0.容49量—不1足.1;8k高Pa于(5-0-.-4172kcPmaH表2O示)心,若功低能于不 全;高于1.96kPa则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常与 血压变化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指导补液治疗。
原因
治疗原则
低
低
血 容 量 严 重 不 充分补液
足
低
正常
血容量不足 适当补液
高
高
心功能不全或 给强心药,纠
血容量相对过 正酸中毒舒张
多
血管
高
正常
容 量 血 管 过 度 舒张血管
收缩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休克分类
低血容量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神经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 定义:亦称脓毒性休克是外科多见和治疗较 困难的一类休克。脓毒症是继发于感染的急 性器官功能损害,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 心动过速、神志改变以及白细胞增高等。实 质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导致炎性介质大量 释放而引起的全身效应。上述临床征象又被 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当严重脓 毒症继续发展,合并循环功能衰竭时,即为 感染性休克,又称为中毒性休克、内毒素性 休克或脓毒性休克。
• 2014-05-29东莞万江医院:BUN:13.80mmol/L、 Cr219umol/L,血糖17.1mmol/L;血常规: WBC9.1×10*9/L、N% 79.4%、HGB118.0g/L、 PLT96×10*9/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怀疑右心 室肥大、异常Q波(下壁)。尿微量白蛋白 1240.9mg/L;尿常规:尿白细胞3+、尿潜血2+、尿 蛋白3+、尿白细胞3678个/ul;糖化血红蛋白13.1%; 心脏彩超:主动脉硬化、左室壁稍增厚、左室舒张功 能减退。我院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治疗方式
• 治疗原则 尽早去除病因,迅速恢 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恢 复组织灌注,增强心肌功能,恢复正常 代谢和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 • 一般紧急治疗
安置休克卧位、控制出血、应用休克裤,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
补液、保暖、镇静止痛等措施。
→ 补充血容量
是治疗休克最基本和首要的措施,也是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
临床表现
休克早期
• 多数患者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患者 神志尚清、但烦躁、焦虑、神情紧张,面 色和皮肤苍白,口唇和甲床轻度紫绀,手 足湿冷,但也有部分感染性休克患者表现 为神志清醒、面色潮红、手足温暖、脉搏 慢而有力等,即“暖休克“。可有恶心、 呕吐。尿量正常或减少等。心率增快,呼 吸深而快,血压尚正常或偏低、脉压小。
诊疗计划:
• 1、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 • 2、告病重,低流量吸氧,纠正低血压、
补液,控制感染、降糖等治疗
病情进展
• 2014-05-30 • 患者最高体温为39.5℃,无伴寒战,血压波动在
80/100-50-70mmHg,心率波动在90-120次/分,有 乏力、胃纳差,有干咳,WBC9.61×10*9/L、 N#8.54×10*9/L,尿白细胞3+,CRP>200mg/L,肾 功能:BUN14.47mmol/L、Cr226umol/L;提示患者 为感染性发热,为重症细菌感染。
知识回顾
• 1.休克,休克的分类
• 2.感染性休克
• 3.感染性休克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及 其并发症
知识回顾
• 定义:休克是指因各种原因(如大出血,创伤,烧伤, 感染,过敏,心力衰竭等)引起的急性血液循环障碍, 微循环动脉血灌流量急剧减少,从而导致各重要器官 机能代谢紊乱的复杂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 护理目标:病人能维持充足的体液容量
• 护理措施:补充血容量是抗休克的关键。 • 1.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1~2条静脉输液通道。 • 2.合理补液:先晶后胶,根据病人心肺功能及血压、中心静脉压监测
结果等调整补液速度;准确记录输入液体的种类、数量、时间及速度, 详细记录24h出入量,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 3.观察病情:动态观察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皮肤、黏膜、周围静脉 及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尿量及尿相对密度等;实验室检查及血流动力 学监测结果的变化。
PLT157×10*9/L,CRP193.53mg/L,肾功能: BUN3.69mmol/L、Cr117umol/L • 2014-06-06:肾功能:BUN4.51mmol/L、 Cr95umol/L,血尿酸321umol/L;电解质正常;五分 类:WBC7.18×10*9/L、N#5.64×10*9/L、 HGB94g/L、PLT359×10*9/L;CRP8.32mg/L;
三)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通气/血流比 例失调等有关。(2012.5.29)
• 护理目标:患者呼吸困难状况有所改善
•
• 护理措施:1.环境与休息:头胸部抬高,以利于呼吸。
•
2.病情观察:观察呼吸状况,判断呼吸困难类型,
•
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变化。
•
3.心理护理
•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
查体:
• T:36.0℃,P:108次/分,R:18次/分,BP: 79/55mmHg,神清,精神可,超重体型,皮 温降低,背部可及陈旧性带状簇状结痂皮疹, 双甲状腺无肿大,质软,无压痛,咽红,扁 桃体无肿大,右肺呼吸音清,左侧呼吸音较 对侧稍减弱,左肺底可及少许湿罗音,未闻 及干啰音。
辅助检查
绞窄性 肠梗阻
急性梗阻性 化脓性胆管炎
急性腹膜炎
急性重症 胰腺炎
发病原因
化脓性肾盂脓肿 伴尿路梗阻的
肛周脓肿
大面积烧伤
气性坏疽
各种原因引起的 腹腔脓肿
发病原因
•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糖尿病 发病率的增高,移植手术的广泛开 展,静脉置管,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增多,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发展也 更为复杂多变。
•
5.促进患者舒适:充分休息,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 护理评价:2014.6.1 患者体温得以控制
(六)有受伤和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长期卧床有关。(2014.5.29)
• 护理目标:患者未受伤,皮肤完整,未发生压疮。
• 护理措施:1.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加床旁护栏,防坠床;输液肢体予
以保护,以防针头脱出,对于各种引流管做好妥善固定,引流通畅, 观察记录,无菌操作,正确拔管。
感染性休克教学查房
李春花
查房重点
感染性休克的定义 休克的相关知识 休克的护理诊断和措施
病史简介
• 姓名:王艳春 性别:女 年龄:53岁 • • 现病史:患者以“发现血糖升高5年,咳嗽3
天,畏寒、发热1天”为主诉入院。 1、 拟诊断:1、发热待查:感染性发热 感染性 休克 2、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不 全 3、高血压病 极高危
• 护理目标:患者营养状况良好,各项指标正常
•
• 护理措施:饮食护理:糖尿病饮食,给与色香味俱全 的食物。
•
营养支持:遵医嘱给与肠内外营养。
•
营养状况监测:定时评估病人的体重和实
验室有关指标的变化。
•
• 护理评价:2012.6.06 患者相关化验指标有所提高
中心静脉压、血压与补液的关系
中心静脉压
血压
• 2014-05-31 • 患者午后再次出现发热,最高体温为39.6℃P:100
次/分,R:23分,BP:110/69mmHg,
病情进展
• 2014-06-01 • 患者昨日无发热T:37.3℃,P:94次/分,R:22分,
BP:135/89mmHg, • 2014-06-03 ;WBC5.18×10*9/L、N#4.11×10*9/L、
和缺氧状态的关键。-----基本措施
→ 处理原发病
在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后,及时手术处理原发病。-----根本措施
→ 纠正酸中毒
根本措施是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适时和适当的给与碱
性药物。
•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染性休克病人,提高血压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首要目标。
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应结合病情,为兼顾重要脏器灌注水平,临床常将血管收缩药与扩张 药联合应用。
5.给予吸氧:改善缺氧状况,提高动脉血氧浓度。
• 护理评价:2014.6.01 患者自主呼吸平稳
(四)体温过高 与感染、毒素吸收等有关。 (2014.5.29)
• 护理目标:病人体温逐渐降至正常范围;
• 护理措施:1.降低体温: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法。物理降温法 可选用局部冰袋降温等。
•
2.抗感染:先遵医嘱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再根据药敏
• 应用抗菌药 → 感染性休克,必须应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
• 治疗DIC改善循环→ 休克发展到DIC阶段,须应用肝素抗凝治疗,用量为1.0mg/kg,
每6小时次。
应用糖皮质激素 →特别适用于感染性休克 较严重的休克
护理诊断
体液不足 与高热、胃纳差等有关。 • 组织灌流量改变 与循环血量不足、微循环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