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塔又名《巴别塔》影评
《通天塔》——百看不厌的电影,这一部绝对不能少!

《通天塔》——百看不厌的电影,这⼀部绝对不能少!《通天塔》这部电影的名字来⾃圣经⾥的故事,其意是说⼈类齐⼼协⼒想要打造⼀座通往天堂的塔。
上帝知道后来到⼈间,给他们分散在世界各个地⽅并让他们使⽤不同的语⾔。
⾄此,⼈类便因语⾔不通⽽产⽣了沟通的障碍和⽂化的隔阂,造塔计划最后以失败告终。
影⽚围绕着四个发⽣在不同国家地区的故事,向我们展⽰了⼈与⼈,国与国之间的因⽂明、语⾔和习惯不同所造成的偏见和伤害。
把四个故事串联起来的是⼀把枪。
北⾮摩洛哥的⼀户牧民靠牧⽺为⽣,哥哥弟弟拿到⽗亲⽤五百⼤洋和⼀只⽺从邻居哈桑⼤叔那⾥换来了⼀把枪。
⽗亲是为了阻⽌野狼偷⽺才买的这把枪。
第⼀次见到枪的兄弟两特别兴奋,弟弟⼀碰到枪就流露出了天⽣的好枪法,哥哥却总是打不中,还怪枪的射程不够。
于是兄弟两打赌看是枪的问题还是个⼈枪法问题,弟弟对着⼀辆远远驶来的⼤巴车开了⼀枪。
车上⼀名美国⼥⼈中枪后⾎流不⽌,⼀车⼈惊慌失措,所有⼈都以为遇到了恐怖袭击。
牧民这⼀家⽣活清贫,家中⽗母都是⽼实巴交的⼈,⽇夜劳作才勉强养育着三个孩⼦。
青春期的弟弟经常偷看妹妹洗澡,妹妹似乎也不当⼀回事。
哥哥逮到都会揍他,但不会跟⽗母讲。
在这贫瘠之地,别说性教育,就是基本教育这家⼈都承担不起。
穷苦⼈家的⽗母都恨不得孩⼦能够快点长⼤,好分担⽣活的压⼒。
中枪⼥⼈苏珊(凯特布兰切特饰)跟丈夫理查德(布拉特⽪特饰)是⼀对来⾃美国的夫妇。
他们来摩洛哥旅游,是想要缓和两⼈之间不断加剧的婚姻⽭盾。
但效果并不好,苏珊受不了当地环境恶劣,⽆法做到⼊乡随俗。
她受不了这个落后国家的脏乱差,会随⾝携带免洗⼿液洗⼿。
她厌恶这⾥的餐厅没有零脂肪⾷物和⽆糖可乐,她不让丈夫使⽤这⾥的冰块,担⼼阿拉伯⼈会对他们⽩⼈下毒。
苏珊是⼀个习惯了在物质发达国家⽣活的⼥⼈,对于环境对⽐差距如此之⼤的摩洛哥,她内⼼充满了是嫌弃和恐惧。
苏珊中枪后,丈夫只能听当地导游的建议,将车辆开到离这⾥最近的村落停靠。
他找到村⾥找到唯⼀的⼀部电话进⾏求助,此事经美国⼤使馆交涉后,事件变得越发复杂起来。
电影通天塔观后感

电影通天塔观后感电影《通天塔》观后感《通天塔》是一部由中国导演陈凯歌执导并于2019年上映的中国剧情片。
该片以20世纪3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中国为背景,讲述了三位艺术家在战乱和社会变革中的人生故事。
在观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被它所传递出的情感震撼和深度思考所打动。
首先,该片通过对历史背景的刻画,展示了那个时代社会的浮躁和剧变。
在电影中,观众可以感受到大时代的浪潮对个体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改变。
从20世纪30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发生了许多社会和政治变革,这对每个人的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电影通过仔细的场景搭建和服装设计,将这些时代的变迁展示得极为逼真,使观众充分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
其次,电影通过三位主人公的人生故事,传递出对艺术与人性的追求和矛盾。
三位主人公分别是大提琴手阿翰、京剧演员刘峰和影视摄影师王子建。
他们都是在不同的艺术领域有着极高才华的人物,但他们的人生却都被各种现实和社会问题所限制。
阿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刘峰面对京剧的式微和世俗的冲击感到迷茫;王子建在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时经历了种种挫折。
这些角色的命运让观众对艺术和生活的边界产生了思考。
他们既是艺术的追求者,也是生活的奴隶,他们的矛盾和坚持使观众更深刻地理解到艺术与人性的关系。
电影的情节设置紧凑并富有张力,情感线索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每个主角的故事都是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共同述说着那个时代的人生百态。
导演巧妙地运用了闪回和衔接手法,使整个电影呈现出一种循环往复的节奏感。
通过反复出现的主题和细节,观众可以感受到不同角色之间的共通性和生活的持续性。
此外,《通天塔》还通过优美的画面和精致的音乐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精神的境界。
电影中充满了华美的视觉效果和大师级的音乐作品,这些元素与剧情相互融合,为观众带来了一种触动灵魂的体验。
影片中富有艺术感的摄影镜头和音乐旋律,讲述了三位主角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起伏,使观众不仅仅是在看电影,更是在感受电影所传递出的情感。
从电影《通天塔》看文化冲突对社会建构的意义

从电影《通天塔》看文化冲突对社会建构的意义摘要文化冲突是不同性质的文化之间的矛盾性的表现。
电影《通天塔》通过三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故事表现了社会交往过程中的文化冲突,电影告诉我们,冲突是社会常态,即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社会变迁的加速器。
承认文化相对,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通天塔》文化冲突社会建构意义一、关于影片“通天塔”的英文原词Babel,出自基督教《圣经》中《旧约全书》。
据《圣经?创世纪》第11章记载,创世之初,普天之下的人类同操一种语言,出于骄傲,人们想建一座通天之塔,以证明自身的无所不能。
上帝知道后,对于人类的骄傲感到非常恼怒。
便将人类拆散到世界各地,分化了他们的语言,于是人们无法交流,最后筑塔的梦想成为泡影,而人们也从此不再沟通、交谈与倾听……“Babel”因此在字典里也被解释为:无法施行的计划,嘈杂,混乱的声音。
影片《通天塔》正是借用了圣经这一经典桥段作为隐喻――十二个人、四个国家、三种不同的命运、一次偶然的事件,皆源于那一声无意的枪响……短短的11天中发生的事情几尽浓缩了这世上所有的不幸,而所有的不幸几乎源于沟通的不畅。
所谓沟通的不畅,可以进一步概括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困境。
因为文化的不同,而带来沟通的障碍,进而导致意外事件的意外发展。
在影片中,导演为我们设计了三种跨文化困境中的冲突:夫妇二人在摩洛哥的遭遇,本土原生文明和域外进化文化的冲突,保姆和小孩,敌视文化的冲突:聋哑女,社会亚文化和主流文化冲突。
在表现跨文化交际困境的主题下,导演设定了特殊情景,让观众与主人公在一系列突发事件中被迫接受异文化,并在排斥、恐惧中渐渐受到异文化的震荡,继而产生思考――人与人之间隔阂的造成,是否常常源自评价标准的个人化,唯一性,想当然地否定与己不同的文化体系?从表面看来,这部影片引起的激动似乎是纯粹艺术上的,然而在观众的内心深处埋下的却是对于人类交往中的沟通恐惧,每一个走进影院的人在观看的过程中都不能够摆脱现世,而是更真实地感受到生活本身,感受到消除文化及社会的冲突在期待全球和谐视野的今天显得尤为迫切。
观《通天塔》有感

观《通天塔》有感观《通天塔》有感通天塔源于圣经,又名巴别塔。
传说人们为了到达天堂聚在一起修建通天塔,上帝得知后非常愤怒,他给人们惩罚,让每个人成为不同的种族,后来由于人们语言不同无法沟通。
失去了沟通的能力,这项必须依靠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浩大工程最终夭折。
本片的主题也是一样,那就是种族,语言和沟通。
本片讲述了一个涉及四个不同国家不同家庭的连锁人生。
导演运用了蒙太奇手法,通过多个故事平行交叉进行的叙事方式,以及各个故事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强烈戏剧冲突,阐述了人民因为没有共同的“语言”,而产生的“恶”,从而产生的灾难和可怕,叫人伤心难过甚至绝望的事情。
十二个人、三个国家、四种不同的命运、一次偶然的事件,皆源于那一声无意的枪响……命运交织的罗网将不同种族、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灵魂纳入其中,百态人生构成了一部典型的群戏。
在被战火摧残得像贫民窟的摩洛哥、灯火璀璨奢靡现代的东京、动感奔放混乱野性的墨西哥,以及繁华到缺少陪伴的圣地亚哥。
四个国家四座城市的短短11天,发生了几尽浓缩了这世上所有的不幸,而所有的不幸几乎都源于沟通的不畅。
因妻子饮弹自杀而去非洲打猎愈伤的日本男子(役所广司饰),将那把难以直面的猎枪赠送给摩洛哥的老导游。
这位老导游将猎枪卖给了同在摩洛哥的牧羊人,于是,这杆枪成为了两个儿子驱赶豺狼的武器。
彼时两个小家伙还不明白,自己手里的武器意味着什么,他们少不更事,拿远处驶来的旅游巴士当靶子打赌射击。
同样在拥有着卡萨布兰卡的摩洛哥,一对美国夫妇来沙漠中旅行,尝试使他们因痛失爱子而濒临崩溃的婚姻死灰复燃,而把自己的孩子留在美国托付给一位墨西哥保姆照顾。
这颗少年玩闹时打出的流弹,击中了美国夫妇所在大巴,击穿了妻子的左肩。
在远离都市的荒漠,大巴只能前往年轻导游所在的村庄,在等待救护车前来救援的同时,找仅有的一位兽医草草缝了针。
尽管与美国夫妇同车的乘客,扔下他们二人自顾自开走了旅游大巴,但在这生离死别的患难里,夫妻二人不再尴尬于向对方吐露心声,他们互相抱歉,垂泪亲吻,请求着对方的原谅。
电影通天塔影评观后感

电影《通天塔》影评观后感电影《通天塔》影评观后感一杆猎枪,一次意外,一场误会,将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连在了一起,演绎了一部惊心动魄的电影。
日本人的一杆猎枪赠送给了摩洛哥的一名导游。
这个穷苦的人又将他转卖给了另一个摩洛哥人。
这个人买猎枪只是为了多打几只豹子,多卖几个钱,维持生计而已。
买主有两个儿子。
年少的他们对一切充满了好奇。
他们不相信猎枪的射程会像卖主说的那么远。
对着荒漠,对着远方,他们不停的射击。
远处奔驰的一辆巴士,成为他们的目标。
胆量稍大的小儿子,对远处的巴士开了枪。
他们惊讶地发现这辆车竟然慢慢停了下来。
父亲外出回来告诉他们有一个美国人被枪打死了。
他们这才意识到自己闯祸了。
奔驰的巴士停下了。
鲜血染红了美国女游客的上衣,她的生命危在旦夕。
丈夫苦求司机停车到最近的村庄找医生。
然而,摩洛哥毕竟是贫瘠的。
一辆巴士也会招徕很多村民的围观。
而且,村里也没有个医生就连镇上来的也并非专业医生。
但是,摩洛哥的人民是淳朴、善良的,他们虔诚、慈悲、真诚,这在那位瘦削的导游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一次意外,由于发生在异国,变的更加复杂。
摩洛哥政府紧张了,美国政府着急了,日本政府也在紧急调查。
所有问题在政治面前变的扑朔迷离,而问题本身却并不复杂只是一场误会,一场意外。
年少的摩洛哥少年由于无知,打伤了女游客,引发了一场恐慌,最后失去了亲哥哥。
女游客在各国通力配合下,最后脱离险境。
日本女孩的父亲也排除了怀疑。
这是一场有惊无险的剧目,它的蒙太奇镜头完美的编排、再现了冲突的产生,发展,结局。
不能不提的是那几双无辜的眼睛。
日本聋哑少女无辜的眼神。
一个生活在无声世界里花季少女,她的挣扎,她的无助,她的恐慌。
两个摩洛哥少年呆滞的目光。
他们的无言,他们的冷漠只因为事件的始料未及超出了孩子们的想像空间。
两个美国孩子天真的眼神。
因为他们一直生活的舒适、无忧,突然的变故令他们惊恐。
因为语言的不通,表达的不畅,交流的不便,造成了误会,产生了冲突。
通天塔观后感

通天塔观后感我把《通天塔》情节回顾了一下以后,惊奇的发现了这部影片的好看、感人之处.通过不同的四个场景,相同的讲述了一个关于沟通、关于政治、关于教育、关于爱的故事和道理. 看完之后,我很想问,为什么电影要用“通天塔"来命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通天塔,又名巴别塔,典故来自犹太人的《圣经·旧约》,讲的是洪水大劫之后,天下人都讲一样的语言,都有一样的口音.由于大家语言相通,同心协力,大家想建成一座直插云霄的高塔。
上帝害怕人类冒犯他的尊严,决定想办法阻止他们.于是他悄悄地离开天国来到人间,变乱了人类的语言,使他们分散在各处,那座塔于是半途而废了。
影片由三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三个故事组成。
地点选取在摩洛哥、日本、墨西哥、美国这样各具代表性的地方.似乎导演要表现的,是不同语言,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不同国家的人民怎样交流共处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
能够在2小时22分钟的影片当中表现出深刻的寓意,能让人在看完之后有所回味,导演驾驭影片主题的能力可见一斑。
先来看沟通的问题:在摩洛哥,这个美国女人因为中弹以后急需治疗,但当地的医疗水平有限,而且和当地的群众无法沟通,一切都很急迫,但什么事情都没有说清楚,另外就是一车的游客把这对夫妇丢在了摩洛哥的小镇上,独自离开了,也是缺乏沟通和理解。
其次,在日本这个聋哑女孩也无法和外界沟通,造成了内心的狂燥、空虚与寂寞,她渴望沟通交流,但是她却无法做到这点。
在墨西哥边界,这个善良的保姆带着她雇主的孩子到墨西哥参加她儿子的婚礼,在返回的路上,却因为她侄儿和边界人员的因为沟通不畅造成了言语冲突使得他们不得不落个逃遁的下场。
接着看看政治的问题,美国在遭受9·11恐怖袭击以后,起边界政策骤然收紧,而且很敏感的把任何事情都看做是恐怖事件,包括这个美国女人被两个摩洛哥孩子因为玩耍而击中的事件。
就是因为美国的敏感,使得两个国家把一件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无比,非得要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严重耽误了这个美国女人的治疗时间。
通天塔影评

《通天塔》影评在一片荒凉的土地上,《通天塔》拉开了它的序幕,十二个人、三个国家、四种不同的命运、一次偶然的事件,皆源于一声无意的枪响……命运、种族、地域、文化、灵魂……圣经中通天塔真的是通往幸福天堂的地方吗?通天塔,这是对语言、交流、沟通的惩罚,更是人们想要在上帝面前找到存在感寄托。
是白云飘浮在天空的平和,还是子弹飞出枪膛的暴烈;是太阳炙烤着沙漠的焦灼,还是红色纱巾拖曳在大地上的无助;是在夜场冲击耳膜的无声孤独,还是针尖刺破皮肤的痛苦嚎叫;是手铐的冰冷绝望,还是散场宴会的寂寞荒芜?是释然,是误会;是分离,是相聚;是救赎,还是摧毁?……命运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每个人的命运都不是简单的单独存在,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联系的结果,三个故事、三个城市、看上去毫无关系、非常压抑、可是却能画成一个圆。
正如诗人说的,是谁在夜里莫名其妙的走,走向我。
一把来自日本的抢,牵扯了多人的命运,甚至关系到了国家的外交。
要更好的把握命运的脉搏,就需要我人与人之间多多沟通。
愤怒于无知的人们竟然认为只要语言相通就可以相互理解和包容,而不明白真正的理解和包容是灵魂的相通。
于是使人们的语言变得互不相通,让人类去磨练自己的灵魂。
也许,那一天的到来才是人类最终完成高塔,通天梦想成真时机。
在部影片中,讲述了发生在摩洛哥、墨西哥和日本发生的三个故事。
美国的理查德和妻子苏珊因为婚姻危机,把两个小孩子给墨西哥保姆照顾,去摩洛哥旅行,苏珊在旅行车里遭遇枪击,为了医治苏珊,一车美国游客不得不在摩洛哥的小村滞留,而警方也将此次事件上升为恐怖袭击,展开了调查,其实真相却惊人的简单。
理查德夫妇滞留在摩洛哥,影响到了家里的孩子们,墨西哥保姆为了参加儿子的婚礼,只能让她的侄子开车,带着她和孩子们一起去,但是,从墨西哥过境回来的时候,他们遇到了麻烦,警方怀疑她绑架美国小孩,事情开始不受控制。
最后墨西哥保姆被永远驱逐出美国。
摩洛哥人生活在贫苦和暴虐之下。
在日本,聋哑少女千惠子孤寂地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中,母亲的自杀使她和父亲的沟通越发困难,由于自己的残疾,她也得不到异性的关注,性格越发叛逆。
牵一发而动全身——评影片《通天塔》

洲、非洲、北美洲 、拉丁美洲 的时间与空间结合在一 起 ,将整 个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 ,深刻 地反映 了人与 人之 间因为交流 、沟通 太少而造成 的一 系列 的矛盾 、
5I- ・ I I }
由 外文 艺 ‰
我们 手 足 无 措 。
拍成同名电影 ,在2 0 戛纳 国际 电影节 “ 00 国际影评人
周 ”单元获评审 团大奖 ,隔年入围美国奥斯卡金像奖 最 佳外语片奖 。由于该片获得好评,亚力桑德罗 ・冈 萨 雷斯 ・ 伊纳里 图被邀前往 美国拍 片。 笔者对于导演亚力桑德 罗 ・ 冈萨雷斯 ・ 伊纳里 图 之前 并没有多少接触 ,但是看了 《 通天塔 》后不得不 被他 的才情折服 :对于多线 索叙事 的娴熟驾驭 。亚力 桑德 罗 ・冈萨雷斯 ・ 伊纳里图并不是把结论强加于观 众 ,而是在一种潜移默化 中让你感受思考 的魅力 ;不 会刻意雕饰人物的 内心变化 ,而 是在细微 中唤起人们 的慈悲之情 ,唤起人们对于沟通 、交流 的渴望 ,唤起 人们对整个社会的反思。 这正是导演的精 明之处 ,用一种 “ 清水 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的 自然,来感悟观众 的心灵 ,引导人们 对于整个社会 变化的深刻反 思,升华人类 的思想和情 感 。导演亚力桑德罗 ・ 冈萨 雷斯 ・ 伊纳里 图不会像导 演保罗 ・ 哈吉斯那样 只限于讲一个地域的故事 ,他将 四个地域的时空有机地交错联系在一起 ,将不同地域 文化背景 ,不同的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 ,与大量的有 视觉冲击力的好莱坞大片相 比,也许 《 通天塔》画面 的视觉冲击力远远 不如它们 ,但是 《 通天塔》深刻的 主题却使人过 目不忘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天塔影评
一位在美的华人影评家曾说过一句让我佩服的话,大意是:
美国所谓的自由精神和诸种美国意识,有如当年古罗马的民主精神,永远以自己的需求为核心,古罗马人可以流畅地在内部实行真正的民主制,但他们又一厢情愿地把世界上其它的国家都当成奴役对象。
这部本年度奥斯卡奖的大热门电影(本年度全球奖最佳电影),在笔者眼里也是这个论断的最好注解,这是部既充满了天下为公的忧患和善意又充满了优等族群的沙文与自恋的矛盾电影,而且两个方面的结合又是那么完美。
导演墨西哥人亚历桑德勒"冈萨雷斯"伊纳里图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几近结构完美、设问深刻、但答案虚弱无力的美国家庭悲剧,而观众对导演类似乌托帮式立意的首肯,恰恰也说明,所谓的“通天塔”的梦想本身又是那么的荒唐。
电影的主人公之一理查德(布拉德"皮特饰)和苏珊(凯特"布兰切特饰)夫妇试图通过到摩洛哥北部旅行来挽救濒临危机的婚姻,但中途一颗意外飞来的来福枪子弹差点要了苏珊的命,影片的主体故事就是围攻绕寻找子弹的来源展开的,为了这颗子弹,自以为是的美国政府,无孔不入的美国媒体,战战兢兢的当地政府,为虎作伥的土匪警察,和老实懦弱的当地百姓一一粉墨登场,他们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对苏珊的被袭做出不同的反应,电影的主观意旨是:这样的悲剧发生于人类族群之间的沟通困难,但客观上也表达了这个悲剧不可避免的必然性。
理查德夫妇家庭的墨西哥保姆与其侄子在参加婚礼返回美国的路上失散,表面上的理由也是美国警察与墨西哥移民之间的沟通障碍,内里,这样的沟通障碍也带着充分的必然性。
饰演侄子的盖尔"加西亚"贝纳尔只手扭断公鸡勃子的那个情景,会让人忽然想到两个月前对伊拉克美领导人的绞刑审判,不知那样的惨相仅仅用“沟通困难”来解释会不会很有说服力。
所以,不如说这个围攻绕一个美国四口之家的悲欢离合展开的故事,暗示了强势又无处不在地存在于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的美国权力对一个普通的只有正常生活需要的美国家庭的破坏力更为恰当。
苏珊中枪事件,经美国政府和媒体的嘴巴几乎变成一个标准的恐怖袭击,于是相关方在美国力量的重压下查找枪击凶手的过程中把一个假袭击变成一个真反恐,并造成了不可挽救的人间悲剧——一个摩洛哥小牧民成了无辜牺牲者,并激起了他骨子叛逆的弟弟强烈报复心,或许,导演也想通过这样一个方式解释那些美国人眼中所谓的恐怖分子的由来吧。
其实,美国权力对美国家庭的破坏力在电影的另一条线索上表现更为充分,理查德夫妻雇佣了16年的墨西哥保姆一夜之间被驱逐出境,根本原因在于美国警方的过度敏感和反感,电影让一双失路的小兄妹最后终于得救,但他们与墨西哥保姆本来的沟通之路却从此关闭。
那个冲动的枪击苏珊的摩洛哥牧羊小弟一定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这个处在青春发育阶段的冲动男孩有着最本真自然的天性,并能对所谓的世俗与秩序视而不见,他偷窥姐姐洗澡、在山坡下自慰的段落在电影表现上是自然的而毫无批判性的,他向远方的公共汽车射击出于年轻的冲动本能的延续,就是这样的本能让他成为警方的追捕对象,也让他成为之后某一时刻的反击英雄,在那一刻,当他看到哥哥被击倒、父亲在无助哀号时,极度男子汉地端起了来福枪,为了保全奋勇还击,并击倒其中一个警察,并能在最后时刻更能挺身而出担下所有责任,观众也
在导演充满赞扬和主观叙述中感受到了一种激动张扬无所畏惧的反叛力量。
美国政府的、摩洛哥政府的、土匪警察的、家庭的既有秩序的重压都不足以夺去这个牧羊小弟的冲动天性,但正是在这样的秩序与冲动的矛盾中,埋藏着难以名状巨大的悲剧美。
以性冲动作为人的天性符号,这在另一个远在日本的聋哑女生千惠子身上进一步延伸,从这
个意义上说,生活富足并身居闹市的千惠子的悲剧感似乎比牧羊小弟更为强烈,这个美丽自闭的女孩的故事,虽然处在整个电影结构的起端,但她扑朔迷离的家庭悲剧更作为〔通天塔〕的结局,把一个脉搏落越来越清晰的电影故事引入更为令人不解的迷茫里。
关于那支摩洛哥放羊小弟手中的来福枪的来历最后成为比枪击事件本身更让人费解的故事起点:
在千惠子的嘴里,她的母亲死于跳楼自杀,而在其父亲嘴里,他的妻子死于吞枪自杀――然后就有了这个爱好打猎的日本男人把自己的来福枪送给友好的摩洛哥向导而导致的一连串的悲剧发生。
曾演出过〔失乐园〕的役所广司与死去9个月的妻子之间的那段故事和他与自闭而冲动的美丽女儿之间的未来为〔通天塔〕留下一个开放性的结局,或者说,导演在电影中一直呼唤的让处在最暗夜中的最亮的光(片尾字幕)的“通天塔”仍然只是个让人伤心的梦想而已。
而由千惠子残缺不全的家庭中泛溢出来的欲望、伦理和沟通上的混乱不堪又掩盖了本已明了的一切。
电影的最后,那灯火辉煌的城市夜空或正是被所谓全球化美化了的人类的未来,而一个赤神全身的日本女孩与其颓废不堪的父亲的尴尬背影或正是人的内心投影。
电影《通天塔》不是那种好看的果盘,也不是让人看了觉得放松的小点心。
它长了一张要拿大奖的脸,布拉德.皮特的目光在沙漠的热气中摇摆不定地看过来。
《通天塔》不是第一部把不同地点不同的人用偶然事件联系起来的片子,至少它的重点并不在于让我们看到最后一粒沙子落下来以后,整座沙丘是如何在随机理论下不可避免地走向溃败。
导演并没有去重复那个人人都已经烂熟的观点:命运是个随机数。
命运不是影片的主旨,生活才是。
影片在最后的献辞写道:献给我的孩子。
最暗的夜,最亮的光。
什么是这暗夜?什么是那光亮?4个国家,12个人,用一把来福枪联系了起来。
在5天内迎接各自不同的命运:被捕、被杀、被遣返、被截肢,这是最暗的夜。
同时,一段婚姻被挽救,一条生命被拯救,一种痛苦得到释放,这是最亮的光。
当所有的事件发生完毕之后,影片结束。
而一切对应关系全部建立完毕:
爱情:皮特的爱情存活了,日本聋女的爱情依然没有下文,摩洛哥少年的爱情终结于浴室偷窥,墨西哥保姆的爱情正在路上。
家庭:皮特的家庭保住了,日本聋女的家庭和解了,摩洛哥牧羊人的家庭破碎了,墨西哥保姆被迫遣返,她以最奇异的方式和家人团聚。
生活:摩洛哥人继续生活在贫苦和暴虐之下,日本人继续活在无法张扬的压抑和苦闷之中,墨西哥人活得生机勃勃但是面对北方强邻他们只是罪犯和乞丐。
美国人什么都有,美国人什么也没有。
影片用一种缓慢的时间刻度讲述这些故事,让每一种痛苦都细腻生动地呈现出来,看到生命如何在生活中被打磨。
只有极缓慢地在指尖搓揉沙粒,才能真实地感觉到它们每一颗的形状。
当皮特焦急地等待直升飞机前来的时候,他才有机会衡量那些生命中的重量。
当日本聋女赤裸着身体站在阳台上时,虽然她不能说话,但是她让所有观众听到了最震人心脾的呐喊。
《通天塔》很粗糙,观看的过程不能让我们摆脱现世,而是更真实地感受到生活本身。
提醒我们那些可能被遗忘了的存在,诸如某种生活状态,某种内心需求,某些人和某些事。
因
此,沟通并非是一种语言问题。
传说中,人类由于语言不同而最终放弃了修建通天塔。
电影里,聋女无言,摩洛哥人无语,但是他们却似乎是对白最多的人。
如果真有通天塔,它不是一个地理概念,它就在人心里。